河道治理技术层面(整理篇)

时间:2019-05-13 13:3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道治理技术层面(整理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道治理技术层面(整理篇)》。

第一篇:河道治理技术层面(整理篇)

河道治理策略护岸工程

水质修复治理

工程

蓄水减渗工程河道景观工程植物护岸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土木合成材料护岸土壤生物工程护岸

外源性污染物质的控制方法内源性污染物质的控制方法

硬化处理

复合土生态减渗复合土工膜减渗膨润土防水毯减渗

黏土减渗

河道平面恢复河道断面恢复生态河堤工程

滨岸植被缓冲带工程

1.整治原则

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是恢复提高河道基本功能的根本措施,是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绿色生态河道的客观需要。在整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安全性:河道整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防洪排涝安全,更重要是为了供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和水环境的质量安全。水安全体系是构成河道生态系统的基础条件。

(2)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河道整治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保证河道生态的健康发展为基础。河道整治应以生态性为基本原则,尽量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促使水体自然循环与净化,实现河道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3)自然性: 蜿蜒曲折是河道的天然属性,因此在河道整治中,应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维持自然的水文过程,为水体自然流势创造条件。(4)地域性: 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种地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要求人们在进行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的整治措施。如流经城镇居民区的河段在整治过程中宜注重景观功能,满足人们回归、亲近自然的要求,把水利工程和城镇景观结合起来,造当地浓郁的人文气息。2.治理方法(1)护岸工程

河道护岸工程是防止城市河道崩岸的有效措施 ,在抗洪和维护河势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河道水下护坡工程 ,诸如丁坝、抛石、沉排、沉笼等 ,水上护坡结构主要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或现在比较流行的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坡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岸坡、维持河道稳定的作用;然而 ,一些传统的护岸结构严重破坏了河道自身的生态系统平衡 ,忽视了河道的其他功能。

①.植物护岸

植物护岸是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坡固土的护岸工程,其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国内外对此研究也较多。植物护岸的目的就是形成以植被为重要组成的保护河坡的生态系统 ,即生态河堤。国内多条河道的治理都使用了这一技术 ,如在吉林省西部嫩江流域治理工程中 ,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许晓鸿等人提出了以当地的牛毛草、草地早熟禾、翦股颖等多种草本植物为护坡植物 ,河柳等灌木为迎水坡脚防浪林的植物护岸技术。国外加拿大、德国、日本北海道都曾采用草芦苇护坡,通过在堤坡上钉一排排桩,桩间栓夹带草芦苇种子的棕榈绳 ,草芦苇在棕榈绳中发芽 ,土堤上生根 ,逐步繁殖 ,对岸坡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瑞士苏黎世州米勒河采用了编柴施工法进行植栽护岸 ,即将柳条扎成捆 ,制成编柴 ,将一捆或数捆编柴横放在岸边 ,并以木桩固定 ,最后将沙土覆盖其上 ,待柳条生根以加固河岸。

②.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

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技术起源于日本,广泛使用于堤防的迎水面和背水面 ,高水位或低水位。绿化混凝土主要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和表层土组成。多孔混凝土是绿化混凝土的骨架 ,其原材料是一般的粗骨料、细骨料、粘结剂、减水剂和水 ,其

中 ,粗骨料通常是碎石子 ,石子粒径控制在 13~20mm之间 ,细骨料通常为增强粗骨料之间的黏性而采用水泥胶浆和高炉矿渣微末 ,水泥为一般的硅酸盐水泥及矿渣水泥;保水材料常用无机人工土壤、吸水性高分子材料、苔泥炭及其混合物;表层土铺设在多孔混凝土表面 ,形成植被发芽空间 ,同时提供植被发芽初期的养分。绿化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以下特点:1)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通水性;2)具有大孔隙 ,无论水上和水中均能生长植物 ,甚至有动物的生存空间;3)可以降低护坡造价 ,根据佐藤道路株式会社的介绍 ,可以节省 10 %~30 %的工程造价;4)机械化作业可缩短工期,同时可保证工程质量。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技术在日本早已大量使用 ,在我国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如江苏省水利厅以生态理论为基础 ,研发了生态型混凝土护砌材料 ,在江苏吴江东开发区的庞山中心河、治太重点工程太浦河蚂蚁漾段堤防的护岸工程中都得到了应用 ,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此外 ,近年在我国江苏省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阳河 Ⅳ标段、上海市嘉定区虬江河道等河道生态治理中也得到了应用。③.土工合成材料护岸

土工合成材料产品主要由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聚酰胺、高密度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等原材料组成。在我国城市河道护岸工程中 ,应用较为广泛的土工合成材料种植基可分为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等。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主要由镀锌或喷塑铁丝网笼装碎石、肥料及种植土组成 ,比较适合于流速大的河道 ,抗冲刷能力强 ,整体性能好 ,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 ,同时能满足生态型护坡的要求 ,即使进行全断面护砌 ,生物与微生物都能照样生存 ,铁丝网笼可以做成不同形状 ,既可以用作护坡 ,又可以做成砌体挡土墙。

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可分为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土工格栅固土种植基等形式。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主要由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网垫和种植土、草籽等组成 ,固土网垫是由多层非拉伸网和双向拉伸平面网组成 ,多层网的交接点经热熔后粘接 ,形成稳定的空间网垫 ,该网垫质地疏松、柔韧 ,有合适的高度和空间 ,可充填并存储土壤和沙粒 ,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均衡生长 ,长成后的草皮可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护坡结构现在运用较广 ,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围海大堤工程、上海化学工业区围海造地工程的护坡均采用了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形式。土工格栅固土种植基主要是通过土工格栅进行土体加固 ,并在边坡上植草固土 ,土工格栅是以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料 ,经挤压、拉伸而成。设置土工格栅 ,增加了土体摩阻力 ,同时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也迅速消散 ,增加了土体整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而且 ,由于格栅的锚固作用 ,抗滑力矩增加 ,草皮生根后 ,草、土、格栅形成一体 ,更加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如我国吉林省舒兰市金马镇拉林河新发护岸工程就采用了土工格栅固土种植基技术。

④.土壤生物工程护岸

目前 ,在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较为常用的是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技术。该技术从最原始的柴捆防护措施发展而来 ,经过多年的研究 ,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技术的原理 ,是利用植物对气候、水文、土壤等的作用来保持岸坡稳定的 ,其主要作用包括降雨截留、径流延滞、土壤增渗、土层固结、根系的土壤增强、土壤湿度调节、土体支撑、负重和风力传递作用等。常用的土壤生物护岸技术主要包含土壤保持技术、地表加固技术和生物—工程综合保护技术。这些技术在欧美国家已得到了广泛运用 ,如美国伊利诺斯州的鸦河流域(Crow Creek Wes)的保护、加勒比地区的圣拉西亚岛西海岸公路(West C oast Road)的建设项目 ,英国约克郡戴尔斯三峰地区(Three Peaks)的国家公园自然环境恢复项目 ,美国新泽西州雷里坦河的保护工程等。我国于 90 年代引进土壤生物护岸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性能土壤固化剂 ,并在北京市城市水系治理工程中的昆玉段河道改造工程河底固化、钓鱼台国宾馆湖底固化、永定河堤防加固等工程中采用了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技术。

(2)水质修复治理工程

水污染治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其主要措施包括污染水源的拦截、河床的清淤处理、有源活水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并辅以必要的植物措施,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河道污水治理关键要从污染源治理与截污入手,加强截污工程建设力度。同时,必须提倡清洁生产,大力控制污水的排放和处理。在保证一定水质的基础上,采用河流生态技术,进一步提高水质,美化环境。将环境工程中的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的河道综合整治中,是城镇河流特别是受污染河流整治的重要方向。生物修复技术因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廉,还可以结合景观改善河道及其周边休闲场所的建设等优点,故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水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类型有:土壤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技术、人工浮岛技术等。

①.外源性污染物质的控制方法

Ⅰ.流域内污废水的集中处理

实现流域内污废水的达标排放。从根本上截断外部输入源。使水体失去营养物质富集的可能性。相对于点源来讲。非点源污染不仅量大而且较难控制。可以通过控制氮肥施用量。平衡氮、磷、钾的比例,有机肥还田,发展“微生物菌肥”和农业农田灌溉节水等方式加以控制。

Ⅱ.恢复和重建滨岸带生态系统一是建立环湖湿地保护带。这是从迁移、转化途径上控制陆域地表径流营养物入湖的最后一道防线。二是恢复和重建湖泊滨岸水生植被。通过物理阻滞作用促使污染物沉积并大量吸收营养盐。三是改造入湖河口生态与环境。充分发挥入湖河口自然净化作用。

②.内源性污染物质的控制方法 Ⅰ.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与水中微生物、藻类等生物共同作用的水生植物,根据其自身特点。将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如N、P、重金属污染物等吸收在根、茎、叶等不同部位。从而既提供自身的营养需求。又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通过促进根际微生物的活动可加速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目前国内外研究并广泛应用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人工湿地技术

湿地土壤是固相和液相组成的疏松多孔体系。含有大量的胶体颗粒。它们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对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具有重要作用。在湿地处理系统中物理作用只要是沉淀、过滤和吸附。可去除固体悬浮颗粒:化学作用主要是对重金属与填料反应得以去除:生物作用比较复杂,主要是水生植物和各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人工湿地技术的不足在于当进水悬浮性污染物及有机物浓度过高时易产生堵塞和严重厌氧化而造成植物根系腐烂最终死亡。前置库技术

受保护的湖泊水体上游支流利用天然或人工库(塘)拦截暴雨径流。工艺流程如下:径流污水——沉砂池——配水系统——植物塘——湖泊。水生植物是前置库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水体和底质中吸收大量氮、磷满足生长需要。成熟后从前置库中去除被利用。水生植被恢复技术

所谓“水生植被恢复技术”并非要再造原有植被。而是根据现实的湖泊生态与环境需求。并结合残存的水生植被基础。在已经被破坏的湖泊环境基础上重新设计和构造良性湖泊生态。该技术必须以削减水体的营养负荷为前提。否则人工恢复的水生植被无法维持稳定状态。水培技术

利用富营养化水在种植槽中无土栽培经济作物。借助植物发达的根系。对流入浅水中的悬浮物进行过滤。这些悬浮物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类、微生物、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构筑起一个生物相对丰富的生态系统。该技术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可以生产出具有经济价值的食用植物或观赏植物。并通过堆肥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该技术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土壤病原菌和害虫对作物的侵染。故无连作障碍。同时节省劳动力。

生态浮岛技术

植物净水工程的一种。是绿化技术与漂浮技术的结合体。植物生长的浮体一般是由发泡聚苯乙烯制成的。质轻耐用。岛上植物可供鸟类休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同时能吸收引起富营养化的氮和磷。与人工湿地技术相比生态浮岛技术最大优点在于不另外占地。较适合我国大多数河流无滩涂空间利用的特点。

综上所述。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低投资、低能耗:处理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更大的相融性:无二次污染:能实现水体营养平衡。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水体的各种主要污染物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其中处理有机污染的最大优势在于植物能同化大多数的化合物为CO,或作为细胞骨架。即使一些环境污染物在植物内大量积累也能通过转移植物而清除。

Ⅱ.生物调控技术

生物调控技术修复水生生态系统是利用营养级链状效应。在水库中投入选择鱼类。吞食另一类小型鱼类。借以保护某些浮游动物不被小型鱼类吞食。而这些浮游动物的食物正 是人们所讨厌的藻类。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低,运行成本低。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适当提高水库的经济效益。

Ⅲ.生物膜技术

根据天然河床上附着生物膜的过滤作用及净化作用。人工填充滤料和载体。利用滤料和载体比表面积大,附着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从而使河流的自净能力成倍增长。生物膜技术因其降解能力强、接触时间短、占地面积小以及投资少等特点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应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多种生物膜技术对污染严重的中小河流进行净化并获良好效果。我国在此方面还只是处于试验阶段。没有真正的工程实践。目前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人工填料接触氧化法、薄层流法、浮流净化法、砾间接触氧化法、生物活性炭净化法等。Ⅳ.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可以将受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对部分无机污染物如氨氮进行还原从而去除。为了充分发挥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和转化方面的作用,目前有两种方式:一是补充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可以使用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菌群:也可以从受污染水体和底泥中分离筛选后富集培养。再返回受污染水域: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菌的接合转移。二是为土著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可以激活生长代谢缓慢或处于停滞状态的土著微生物。使其重新具有污染物高速分解的能力。

Ⅴ.仿生植物净化技术

以重建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为基础,用具有很强弹性、韧性和柔性的材料仿照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沉水植物轮藻设计而成。仿生植物以河道中原有的天然生物菌群作为种源。在填料丝表面经过生物的自然富集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该技术在有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同时还具有如下特点:不影响河流的航运和泄洪等功能:不破坏河流生态系统:适合河流复杂多变的水流条件;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化学与生物稳定性强。不溶出有害物质:价格便宜。便于安装。

(3)蓄水减渗工程

①.硬化处理

采用硬质护砌的方式进行减渗,如混凝土衬砌。其优点是减渗效果好,且抗冲刷能力强。缺点是生态效果差,有损河道水与地下水的联系,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②.复合土生态减渗

又称为掺混料生态减渗。复合土生态减渗具有减渗效果良好,有一定抗冲性,天然生态,就地取材造价低等优点,能充分利用当地河床质,与天然河道浑然一体。缺点是当湖区水头较高时,减渗层土体颗粒在垂直水头压力作用下,可能造成流土型渗透破坏,减渗层土体带入下部的卵砾石中,从而可能导致减渗层土体的破坏。另外,还需对现状河床质及减渗源料土进行详细的试验分析,控制其级配,且施工需现场碾压压实,碾压压实密度对减渗层渗透系数影响明显,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施工减渗效果控制较难。

③.复合土工膜减渗

优点是减渗效果好,且当湖区水头较高时,与复合土生态减渗方案相比,无减渗层土体颗粒流失、减渗层土体有被破坏的可能,适用于湖泊中部深水区的底部减渗。同时,由于其渗透系数小,适用于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的底部减渗,可防止再生水下渗进入地下含水层污染地下水,减轻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缺点是土工膜为非天然材质,隔绝了河道地上地下的连通性,且土工膜较为脆弱容易损坏,适应地形变化的能力弱,因此不宜用在湖泊浅水区、种植区等需要种植、扦插水生植物的区域、岸坡等地形变化起伏处及需设亲水平台、栈桥的港湾区。

④.膨润土防水毯减渗

膨润土防水毯具有减渗效果好,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较硬化处理及土工膜减渗小,防水毯自身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不易受损坏,且受损后能自身修复,适应地形变化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湖泊浅水区,岸坡,种植区及港湾区。

⑤.黏土减渗

采用黏土作为减渗层。优点是减渗及生态效果良好,缺点是受黏土资源限制,且取土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河道景观工程

河道景观建设是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水域沿岸带及水域范围内的景观建设。景观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对河道空间与平面、纵向与横向的综合整治,做 到到提高城镇水系防洪排涝和供水标准与河道景观相结合,河道清淤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河道整治与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相结合,最终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河道景观工程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河道平面修复

过去在河道平面设计时,一般采取拓宽断面、裁弯取直、修筑高堤等措施,这些方法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了洪涝灾害的问题,但却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因此,在满足安全行洪断面的条件下,改变过去裁弯取直的办法,随着地形、层次的变化“易弯则弯,易窄则窄,易宽则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同时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蓄水湖池,这种“袋囊状”的结构不仅有益于防洪,且对景观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大意义。

②.河道断面修复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河道的断面恢复要综合考虑河道的防洪排水及生态景观的功能,不断优化断面设计,最终达到良好的生态河道体系。河道系统中一片草地、一块林地、一座山丘、一个岛屿都可能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在恢复中应采取多种工程和管理措施,维持河道断面的自然性状。目前国内外典型的河道断面形式主要有: 矩形断面、梯形断面、复式断面和双层断面。

③.生态河堤工程

生态河堤建设是目前国际上河流治理与建设的新趋势。生态河堤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体和土体、水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生态河堤不仅可发挥涵水保土的作用,而且能改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质量,进而将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沿岸景点的建设将增加周边环境的文化氛围,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对城镇生态建设、拓展城镇发展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④.滨岸植被缓冲带工程

国内外研究实践表明,滨岸缓冲带是截留陆域面源污染物、改善河道水质的有效手段。作为河陆生态系统的连接地带,缓冲带对保持河道的生态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a对地表径流可以起到滞缓作用,调节入河(水体)的洪峰流量;b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并对其中的颗粒态污染物起过滤和拦截作用;c植物吸收、土壤吸附溶解态的污染物;d促进氮的反硝化作用。城镇是人口大量集中和工业规模庞大的地方,势必会产生许多生活和工业垃圾,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将会随雨水直接进入地表或地下水,形成新的非点源污染,导致水环境恶化。滨岸植被缓冲带的建立,不仅可以吸收径流中的有机成分,减少进入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而且对于营造滨岸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持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河道景观湖治理技术

一、湖泊河道治理解决方案

湖泊河道污染是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造成的,污染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污染源的治理。因此,世界各国均把污水截流、废水达标排放和控制排污总量作为湖泊河道整治的首要措施。然而,由于难以根除的面源污染及内源污染,即使在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河道污染及其富营养化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此,各地在河道治理中,把污染源治理和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作为河道修复的重要目标。纵观国内外湖泊河道治理现状,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引人关注:

1.引流冲污和综合调水。引流冲污实质上是对水体污染物和浮游藻类的稀释扩散,就局部而言常被视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相对简单、易行和代价较低的办法。如杭州西湖自钱塘江引水后对延缓水体富营养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整体出发,这种办法实为污染转移,有以邻为壑之嫌;综合调水不同于引流冲污,主要解决水资源的再分配,利用一定的水利设施合理调活河网水系,达到“以动制静、以清稀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目的,尤其对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2.曝气复氧。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国内一些实验室试验及河流曝气中试所证实。其原理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H2S,FeS等还原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对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水体曝气复氧有助于加快这一过程。由于河道曝气复氧具有效果好、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如韩国、香港等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治理经常采用的方法。

3.底泥疏浚。在污染源控制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底泥则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清淤疏浚通常被认为是消除内源污染的重要措施。然而,疏浚技术通常是决定疏浚效果好坏的关键。从最早的人工挖泥到现在的精确水下吸泥,疏浚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疏浚作为水利工程和航道工程措施有重要效用,但作为水质治理目前还存在一些难于克服的问题,如一定程度上引起上覆水污染物浓度增加,疏浚后淤泥以其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含水量高而难以处理等等。

4.化学絮凝处理。化学絮凝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层污染物以达到改善水质的污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在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的效果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而随着水体污染形势的日趋严峻,对严重污染的水体如黑臭水体的治理,化学絮凝处理技术的快速和高效也显示其一定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化学絮凝处理的效果容易受水体环境变化的影响,且必须顾及化学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生态系统的二次污染,这种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作为临时应急措施使用。

5.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生态—生物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由于内河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河道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的恢复,并促使系统的自我维护和自我发展。因此,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有价值和最具生命力的生物处理技术。

因此着重收集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予以介绍: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简介

ESB水体修复技术(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是一项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突破性的一种水体修复技术。ESB水体修复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动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体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还可以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结合起来,在治理区建设休闲和娱乐设施,创造人与自然融合的优美环境。ESB水体修复技术思路是,消除争氧物质,稳定水体的高溶氧状态,快速培植优势好氧微生物,打造生态基础,并通过水生动、植物定向培养、建立起人工生态,通过人工生态向自然生态演替,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并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ESB水体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浮岛技术、植物操控技术,生态护提技术,生态复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水生动物恢复和重建技术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按照水体污染程度,水体环境资源现状及业主要求等考虑选用不同的技术组合,以呈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ESB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1、ESB-生态清淤技术(微生物降低内源污染)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它们能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尸体及残骸分解,将一些有害的污染物质加以吸收和转化,成为无毒害或毒害较小的物质。微生物能分解河床底质中有机碳源及其它营养物质并转化为菌体,促使底泥硝化(减少底泥体积,稳定底泥物理、化学性质,阻隔减少内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脱氮微生物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能分解氨氮,分解后的硝态氮被植物吸收,使部分氮退出水体循环,进而能净化水质。

2、ESB-生物膜对水体的净化作用

生物膜是一种为参与污染物净化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小型浮游动物等提供附着生长条件的设施。它是在固定支架上设置生物填料,使大量参与污染物净化的生物在此生长,由于其固着生长而不易被大型水生动物和鱼类吞食,使单位体积的水体中生物数量成几何级数增加,可强化河湖水体的净化能力。生物膜表面积大,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生物膜其反应过程是: ①基质向生物膜表面扩散,②在生物膜内部扩散,③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与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④代谢生成物排出生物膜。

生物膜法处理的机理是使工程菌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填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形成膜状生物污泥,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藻类、氮、磷等营养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使微污染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殖。这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总量,使水体得到净化,在污水及微污染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应用。

生物膜技术目前市场上用的最多是广州阿科蔓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的阿科蔓®生态基;主要工程业绩有武汉塔子湖、广州大金钟湖、深圳荔枝湖等。

3、ESB-浮岛的净化作用

“浮岛” 原本是指由于湖岸的植物附着泥碳层向上浮起,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本工程的浮岛是一种象筏子的人工浮体,在上边栽培一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 漂浮在水面。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降解、吸收水中的COD、氮、磷等。

专家普遍认为植物的遮蔽效果在抑制浮游植物繁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它的主要机能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水质净化;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人工浮岛植物的水质净化要素有以下6个: ① 植物根茎等表面对藻类的吸附、分解。② 植物根系的营养吸收作用。

③ 为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甲壳类等的摄食、繁衍等提供场所。④ 为滤食性鱼类的摄饵、捕食、产卵繁殖、栖息等活动提供场所。⑤ 去除悬浮性物质。

⑥ 日光的遮蔽效果,抑制藻类生长,平衡水温。

4、ESB-人工湿地(岸边涉水植物种植)

河流沿岸水生植物带(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要素有以下8个: a 植物根茎等表面生物膜对有机物,特别是对藻类的吸附去除; b 植物根系的营养吸收; c 昆虫的摄饵、羽化等; d 鱼类的摄饵、捕食;

e 防止已沉淀的悬浮性物质再次上浮; f 日光的遮蔽效果; g 在污泥表面的除磷脱氮; h 保护河岸作用。

岸边种植的植物

岸边种植的茭白 岸边种植的香蒲

扎根水下的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浮水植物错落生长

荇菜 睡莲

5、ESB-水生植物操控技术

控制去污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植物的生长范围。同时有利于对该植物物种的管理,避免造成生态灾难,扩散到相邻水域。通过此种方法可以证明,一些所谓的害草是可以进行环境利用的。

被完全控制在网箱中的凤眼莲

6、ESB-水生植物净化景观化应用

水生植物技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应用于水质净化,充分利用自然净化与水生植物系统中各类水生生物间功能上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水质,在水体中适当布置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净化功能的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使水体不仅具有自然风貌的景观,而且增强城市水体的生物净化功能。

根据水面的大小不同布置植物网箱,以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并留出维护行船的通道。

水面景观综合岸线景观和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形成水面画卷;植物以防污抗污、具净化水质功能的水生植物为主,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接合植物季节生长特点;其中水面浮水植物以睡莲、风眼莲为主,岸边挺水植物以芦苇、香蒲、茭白、荷花等,配合四季常青植物美华景观。既有水景绿化的作用,也起到净化水质、保护鱼类生长环境、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7、ESB-水生动物净化水体 水体中投放适当的水生动物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中富余营养物质,控制藻类生长,底栖动物螺蛳主要摄食固着藻类,同时分泌促絮凝物质,使湖水中悬浮物质絮凝,促使水变清。滤食性鱼类,如鲫、鳙鱼等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中藻类物质使水体的透明度增加。课题水域面积大,会成为许多有害昆虫如蚊、蝇的滋生场所,在水中投鱼,它可摄食蚊子的幼虫及其它昆虫的幼虫,避免了水域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

鱼是水生食物链的最高级,在水体内藻类为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供作鱼类的饵料,使之成为:

菌→藻类→浮游生物→鱼类的食物链。利用食物链关系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资源,取得水质净化和资源化、生态效果等综合效益。

8、ESB-新生态链建立恢复

种植水生高等植物群落为原生动物提供场所,原生动物以微生物为食,消耗水中有机物总量完成养分传递。提高河流生产力,建立水体中的食物链:

浮游植物→浮游类(含原生动物)→ 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甲壳类等)→滤食性鱼类。

食物链的建立是在生态循环的基础上,它标志河流生态的恢复,水体生产力的提高,水域环境改善。

自然生物链示意图

9、ESB-生态护堤技术(绿化混凝土)

绿化混凝土是能够适应植物生长,可进行植被作业,具有恢复和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条件、保持原有防护作用功能的混凝土及其制品。即能长草、长花的混凝土,或称混凝土草坪。绿化混凝土是一种较理想的近自然河川防护工程材料,实现了河川安全防护与环境的恢复和保护的有机结合。

目前国内已经有10余个省市采用了绿化混凝土技术,累计设计、施工面积已超过6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北京奥运会配套工程、江苏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等重点工程。

10、ESB-复氧技术

机械增氧:微孔曝气机、水下射流机、水景喷泉等设备,对水体进行曝气复氧及造流。复氧曝气和水体造流主要是为了增加水体的溶解氧,提高水体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加快污染有机质的分解。

生态增氧剂;选用无残留、无二次污染,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增氧产品。

二、常用景观水处理方法比较

已有的景观水处理方法大致有生化技术、气浮技术、过滤技术、动植物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杀藻仪、加药系统等等。其中动植物生态技术、气浮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因技术不成熟,实施条件困难,基本不为实体工程所采用。目前技术研究已较为成熟,被广泛推广应用于景观水体净化工程的方法包括:循环过滤法,曝气法和HDP直接净化法。

以下将从不同方面对此三种常用景观水净化技术进行详细比较。

一 治理效果

循环过滤法:依据物理原理,对景观水体中的杂质与水体进行分离,保持水质的清洁。此法通常会用投洒化学药剂,与水中污染物形成沉淀的方法作为辅助,形成一套治理景观水体方案。在工程实例中,这种方式对处理含有较多悬浮固体(SS)或泥沙的景观水体,效果尚好。但如果水体面积稍大,必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使水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且该方法对有机物、藻类的抑制和处理效果不大,加入化学药剂易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一般循环过滤技术只用于水体

面积较小的景观喷泉水景中。

曝气法:采用曝气装置,向水体中充入氧气,增加水体溶解氧的含量,以达到水体净化目的。此法所采用设备多为喷泉跌水装置、普通曝气机等,对于封闭不流动的景观水体,曝气装置只能将其设备周围很小范围内充氧,造成大量缺氧死角,无法使水体均匀增氧。且该法只可改善水体黑臭现象,对于抑制藻类与实

现水质清澈并无明显处理效果。

HDP直接净化法:将物理技术与微生物技术相结合,采用推流曝气一体装置,在封闭景观水体中营造庞大水流,并高效曝气,使富氧水块随水流与周围贫氧水块充分混合,改善水中生态环境。较之循环过滤法,水体循环次数大大提升。同时,在水体中安放特殊微生物载体,水中原有土著微生物自然附着其上,大量生长繁殖,高效分解水中污染物,强化了水体自净能力,并且能够捕食分解藻类,不产生二次污染。

二 工程设计和实施

循环过滤法: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砂缸和循环水泵,并且铺设用以循环景观水的管路。砂缸里一般放置一定量的石英砂,石英砂的大小规格不同,正常过滤时,水从砂的上层进入,由下层出来,通过砂缸后重新流入水体中。此法需要在水底铺设管网,同时需建设特别机房安放沙缸,可能会对原有景观和管线产生影响。施工时间较长,占地面积较大。

曝气法:将曝气设备安放在水体底部,设计与施工较易进行。

HDP直接净化法:将所需设备浸没在水底,无需土建施工,无需管线,有水无水都可安装,不影响水面景观,设计与施工较易进行。

三 后期操作与运行维护

循环过滤法:过滤装置涉及到很多机械电器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养护管理,景观水体中出现的藻类会对过滤装置产生影响,造成设备的堵塞,短路,处理效果降低,系统使用寿命缩短。同时,该系统为非连续工作设备,需进行反冲洗,如停机超过10小时/d,开机出水会产生色度和异味。整体操作极为

不易,且给物业人员带来很大麻烦。

曝气法:曝气装置较易操作,但因该法对水体藻类与悬浮污染物无明显控制作用,需要专职人员对水面藻类进行打捞清理,操作较为繁复,同时需定期对水体进行更换,才可保持水质清洁,此法在运行阶段操作较为繁复,将消耗大量人

力与财力。

HDP直接净化法:设备操作较易进行,运行时间可根据季节变换与水质情况进行控制,对于人力物力没有较高需求。

四 投资

循环过滤法:因该法需保证一定的循环周期,故需安放大量水泵和过滤设备,同时要进行土建施工,前期投资成本较高。后期设备运行阶段,水体循环耗电量大,维修与更换过滤设备费用高昂。

曝气法:需安装数台曝气装置,前期投资不高,但该法不能无法保持水体清洁,需定期对水面藻类进行清理打捞和和换水,财力和人力将有较大消耗。HDP直接净化法:需根据水体情况安装一体设备与微生物载体,无需土建施工,前期投资成本相对不高。后期运行阶段,因该法采用低耗能装置,耗电量小,且无需人工操作。相比之下,为性价比较高的一种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综合以上各方面比较,较之循环过滤法与曝气法,HDP直接净化法存在较大优势,治理效果显著,对景观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水体流动性差,混浊,色度高,藻类泛滥,池底黑臭等都可较快解决。同时,无土建施工,无机房管网,不影响水面景观,能防止或延缓水面结冰,保护驳岸。后期运行操作简便,费用较低。相比之下,为性价比较高的一种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第三篇:城市河道治理

浅析城市河道治理与环境影响

1、国内城市河道污染现状

我国的许多城市河道、湖泊80%已受污染或严重被污染,由此每年损失约377亿元。河流污染以生活污水为主,主要是有机污染,尤其是COD和氨氮污染最为严重,河道脏、乱、臭、黑、塞现象普遍存在。河道综合治理已引起了政府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2、城市河道的治理方法简介

国内外河道治理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各种方法的详细介绍如下:

2.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指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和调水等。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改善水质。调水的目的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此类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

2.2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方法。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浊度、COD、SS、TP去除效果较好,对TN、重金属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日药剂用量少。但该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

2.3生态一生物方法

生态一生物法主要包括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等。

①河道曝气法

人工曝气复氧是指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以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机动灵活、安全可靠、投资省、见效快、操作便利、适应性广、对水生生态不产生任何危害等优点,适合于城市景观河道和微污染源水的治理。但是固定充氧曝气每个曝气点的服务面积小,尤其对相对封闭、基本不流动的水体,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移动式则避免了两者的缺点。

②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技术是指使微生物群体附着于某些载体的表面上呈膜状,通过与污水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吸收并加以同化,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目前,常用于净化河流的生物膜技术主要有砾间接触氧化法、排水沟(渠)的接触氧化法、生物活性炭填充柱净化法、薄层流法和伏流净化法,用得比较多是接触氧化法。该方法多使用天然材料为接触材料,花费少,净化效果好。

③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现场降解为CO2和水,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工程技术系统。用于污染水

体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直接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经过培养筛选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菌种,试验证明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另一类是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微生物促生剂(营养物质),促进“土著”微生物的生长。投放药剂后,通过促生作用,促进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生长,河道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演替,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增加,使污染水体的BOD5, COD迅速下降,溶解氧明显上升,黑臭消除。这种方法对于消

除水体黑臭、增加水体溶解氧作用明显。

④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它是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吸附、过滤及净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达到某种程

度对水的净化的目的。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对于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有机氯和氨氮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⑤水生植物净化法

该方法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机能的污水净化方法。例如采用浮萍、湿地中的芦苇等在一定的水域范围进行净化处理。但是生活污水的排入会产生臭气、害虫和景观影响等问题,因此选用时要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如选择在春夏季下风口的位置种植芦苇等。

3、新工艺

随着人们的对河道处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国内外出现了不少新工艺,这些方法有个共同点就是朝着组合工艺的方向发展。组合工艺即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点相结合,改良成的多功能工艺。

①悬浮填料移动床

悬浮填料移动床是以比重接近于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投加到曝气池中作为微生物的活动载体,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处于流化状态,它是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与附着生长的生物膜法相结合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水力停留时间较短,COD和BOD5去除率较高,且具有较好地氨氮去除效果。

②生物悬浮床技术

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到富营养化水域水面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浮床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它用于河湖水体修复,效果较好。

③曝气生态净化系统

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以水生生物为主体,辅以适当的人工曝气,建立的人工模拟生态处理系统,以高效降解水体中的污染负荷、改善或净化水质,恢复水生态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是人工净化与天然生态净化相结合的工艺。它是在曝气生物塘和人工湿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相结合的技术。

④组合生物修复技术

它是采用曝气复氧、投加高效微生物菌剂及生物促生液、放养水生植物等构建的组合生物修复技术。这种工艺对严重污染的水体治理效果比较好,黑臭消除,水体COD平均下降50%以上,DO平均升高2mg/L左右、透明度平均增加10cm以上;单一工程措施的修复效果不及组合技术。

⑤底泥生物氧化

底泥耗氧是河涌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投放微生物虽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但由于外源微生物很难进入自然生态系中,其作用也十分有限。只有激活土著微生物,改善河涌微生物区系,提高其生物多样性,建立良性生态平衡,并在河涌养护过程中不断强化土著微生物活性,保持其生态平衡,提高自净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涌黑臭的污染问题。

4、结语

城市河道整治是一项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国内外城市河道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型的城市河道,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把河道两岸建成为绿色生态长廊和市民的休闲地。

参考文献

[1]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25(1).[2]奕兆坤,宫小燕,黎泽华,等.2001,C E P T技术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王曙光[J].中国给水排水,17(4): 16-18.[3]田伟君,翟金波.2003.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河适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8):19-21.[4]草营军,孙从军.2001.浅谈污染河道水体治理 [J].造船工业建设,(4):34-39.

第四篇:河道治理

黑臭河道的治理措施

治理方法: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因此,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问题仍然是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以下为黑臭水体治理方法:

1.物理方法:

①引水换水

用“以清释污”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可以使水体黑臭关键性水质指标总磷和有机物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等有所下降。但对于蓄水量较大的水域,补水量太小起不到净化效果,而提高补水量又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费用高昂。所以“引水释污”只是起到一个“治标不治本”暂缓效果,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采用“引水释污”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②底泥疏浚

“清淤挖泥”可减少积存湖内的大量有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大湖的蓄水量,是减少内源性污染、减轻水体黑臭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但是大规模清淤,可能会破坏湖泊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和生境,削弱其自净功能,对生态修复带来负面影响。

2.曝气复氧法:

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国内一些实验室试验及河流曝气中试所证实。其原理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H2S,FeS等还原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对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水体曝气复氧有助于加快这一过程。由于河道曝气复氧具有效果好、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如韩国、香港等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治理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于污染情况严重,污染长期排入的水体需配合生物方法及生态措施,因此,可做为辅助生物—生态修复的方法之一。

3.化学方法: 化学絮凝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层污染物以达到改善水质的污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在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的效果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而随着水体污染形势的日趋严峻,对严重污染的水体如黑臭水体的治理,化学絮凝处理技术的快速和高效也显示其一定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化学絮凝处理的效果容易受水体环境变化的影响,且必须顾及化学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生态系统的二次污染,这种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4.生物方法:

Bacto-Zyme 1011系列生物复合酶

是一系列天然有机的、含多种酶类的复合产品,并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天然成分的蛋白质及无机营养物合成的一种高效复合酶类净化剂。

机理:

生物复合酶能刺激加速微生物的反应,同时它能促进水中的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结合氧,增强水体复氧功能,这些简单化合物又很容易被微生物所利用,在有机物被降解的同时,又有利于微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能力,达到一种微生态平衡。

在大多数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土著微生物进行的自然净化过程,但该进程很慢,其原因是溶解氧(或其它电子受体)、营养盐的缺乏,而另一个限制因子是有效微生物常常生长缓慢。生物复合酶可有效地刺激和加速自然的生物反应,激发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对浮游生物和环境无害。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促进受污染水体向良性生态系统演替,使得水体中的DO得以恢复,COD、BOD5、NH3-N等污染指标迅速下降,水体的黑臭异味现象得以快速消除。

特点1——高效消除黑臭恢复生态系统

Bcato-Zyme 1011速效消除黑臭生物复合酶可快速消除水体黑臭;配合Bcato-Zyme 1011削减营养盐生物复合酶可快速削减水体内污染物质,使水体 COD、BOD5、氨氮等污染指标迅速改善。同时,激活底泥中的土著好氧微生物,提高其生化反应效率,减少溶解氧消耗,促进溶解氧恢复,使水体微生态系统逐步完善。即以微生物实施水体生态修复,重建底端生物链,为上行生物链的梯次恢复奠定基础,为底栖生物着床创造底质条件;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水生动物的放养创造水质条件。通过人工控制生态环境,使水生动植物与水环境达到动态平衡。

特点2——标本兼治

邦源环保的生物技术治理河湖污染,不仅治理水体,而且治理河湖底泥。生物修复治理不仅仅是水质的达标,最终是要通过阶段性治理完全恢复河湖底泥的活性,使河湖恢复自净能力,达到生态平衡。

特点3——施工简便,原位治理

邦源环保采用生物法治理河湖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简单,不需要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所以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并且不会产生噪音,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是――原位治理,标本兼治,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转移底泥,即消除了污染物的转移,同时杜绝了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而且在原有底泥的基础上进行治理,刺激原有土著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形成种群优势,恢复底泥的活性,达到水体长期自净的效果。经过生物修复的底泥恢复了活性,不但不需要疏浚,而且活性底泥可以大大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

特点4——产品绿色、环保、无公害

①生物产品不燃、不挥发、绿色、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

②配伍性好,该抑制剂由于无毒副作用,因此,可与其它生物制剂配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③生物降解性极佳,该抑制剂在水体中抑制浮萍生长以后,不会有残留。4.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生物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生态—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浮岛技术、植物操控技术,生态护堤技术,生态复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水生动物恢复和重建技术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按照水体污染程度,水环境现状及水体功能等考虑选用不同的技术组合,以呈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北京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生物方法及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先后完成北京、江苏、山东、海南、河北、云南等地数十个项目的水体生物修复治理工程,具有丰富的治理经验。能够提供系统整体的解决方案,阳光24小时全程跟踪服务机制。

由于内河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河道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的恢复,并促使系统的自我维护和自我发展。因此,邦源环保所应用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有价值和最具生命力的生物处理技术。

第五篇:信息科技治理层面

信息科技治理层面

一、信息科技治理架构

1、信息科技治理机构的建立与履职(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

2、首席信息官的设立与履职

3、是否指定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部门与管理职责

二、信息科技战略管理

1、是否建立了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信息科技战略

2、信息科技战略是否经董事会审批

三、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1、是否制定全面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2、是否制定持续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流程

3、是否制定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并且定期进行更新和公示

4、是否建立了持续的信息科技风险计量和检测机制

5、是否把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并且明确牵

头管理部门

四、信息科技的资源管理

1、信息科技的投资管理

2、信息科技的人力资源管理

3、信息科技的信息资产管理

五、

下载河道治理技术层面(整理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道治理技术层面(整理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阳坡河道治理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吕梁市城区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技术交底吕梁市城区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编制:审批:审核:目录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措施………………………………......

    河道治理实施方案

    河道治理实施方案(一)一、工程概况 上海崇明北沿风力发电工程位于上海市崇明县东北部地区,从崇明东旺沙闸处,原上海崇明东旺沙风电场西侧开始沿92塘东段、98塘内青坎上向偏西北......

    河道治理措施浅谈

    河道治理措施浅谈 [摘要]实施河道治理措施,其目的并不只是满足当前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恢复和改善当前的生态系统,并且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所以,......

    河道生态治理

    第一章1.河流是指在一定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泄水输沙通道。 2.深泓线:是指沿程各断面河床最深点的平面平顺连线。主流线又称水流动力轴线即沿程各断面最大垂线平均流......

    河道治理(定)

    双桥村河道卫生管理交流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按照会议议程安排,下面我就简要讲一下我村近年来村 级河道卫生管理等工作,今年以来我村的河道管理工作,在上级领导的......

    河道综合治理技术

    河道综合治理承包 河流综合治理承包是指为了彻底解决水体的污泥淤积和水体浑浊问题,针对水体的具体情况,量体定制治理技术方案,以达到全面降解各种污染物,提升水体透明度,提高水......

    河道治理汇报材料五篇范文

    河道治理汇报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河道治理工程汇报材料 xx区x河治理工程汇报 材料 xx区水务局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四日 xx区三河综合治理工程汇报材料 2014年7月xx区x......

    xxx河道治理方案

    一、工作概况 该工程为xxx截潜引水及河道疏通工程。工程内容:在开采区上游进行截潜工程,河道开挖,护坡砌筑,生态护岸,蓄水堤坝维护,管道引水工程,开采道路填筑护砌,河床护砌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