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主要事迹
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主要事迹
河北省迁西县喜峰口板栗合作社于2002年开始构思谋划,2006年6月在迁西县工商行政管里局登记注册,是迁西县首家板栗合作社,也是河北省第一家板栗合作社(河北经济日报曾予以刊登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并于2008年4月10日在迁西县工商局进行了变更。
该社以滦阳镇胡子工贸有限公司为依托,以“保护板栗品牌、维护栗农利益”为宗旨,是集板栗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自负盈亏、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成立伊始有胡子工贸公司及张俊来、刘春付等112个农户入社,栗农以现金或栗村入股。本社设有理事会、监事会、财务部、开发部、生产部等,并设有党支部、工会。目前,该社已发展社员307户,注册资金1250万,拥有3800平方米的板栗加工厂,有存储能力达2000吨的冷库;有板栗专用有机肥厂和16个板栗收购站。此外,还有占地面达5600平方米的北方山货市场。
2008年11月农产品销售总额达16187014.75万元,供应有机肥210吨,实现利润96178.62万元,统一销售社员板栗96%以上,入社社员比一般农户年均增收31%。
一、组织管理
合作社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盈余返还”的原则,制定了喜峰口板栗合作社章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储存、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合作社社员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部分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后,按交易额和股金进行二次返利和分红。
二、质量管理
为确保迁西板栗的纯正品质,合作社突出抓了六个环节:一是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出动宣传车辆,制作宣传标语,深入宣传有机板栗生产的好处和方法,积极倡导广大栗农生产有机板栗。二是明细标准,严格培训。合作社制定了有机板栗生产的规范要求。同时建立了板栗合作社科普培训基地,对社员进行了有机板栗生产技术系统培训,增强社员的有机板栗意识,熟知有机栗生产管理常识。三是科学规划生产基地。对入社栗农的栗园进行逐一勘查,依照有机生产的标准,划定地块,评估各社员户的年度产量,建立社员有机板栗生产分户台帐。2008年在李家峪、石梯子、苇子峪、宋庄子、范家峪、铁门关等六个村,规划了6块总面积达1.2万亩的有机板栗生产基地。四是加强生产管理和服务。为解决入社栗农的生产技术问题,该社成立了100人的专业服务队伍。按低于劳务市场价格,为入社栗农提供施肥、剪枝、除虫、除草等服务,委托专业生产厂家配制有机板栗专用肥
料,对板栗树缺啥补啥,严禁栗农使用农药和化肥,合作社先后为社员供应有机肥210吨,并投资2万元帮助栗农树下除草、刮树场。五是严把采收关。实施“封闭式收购,开放式销售”。合作社出动打假宣传车,向栗农宣传科学采收,引导栗农不打青、不沙藏、不掺假,自觉拒绝不法外地商贩收购。切实维护栗农利板栗,商标于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统一印制了炒板栗包装盒、包装袋及分等级板栗仁系列包装;注册了“张大胡子”肖象商标,推出了“张大胡子传统炒板栗”专卖店加盟许可制,在喜峰口建立了北方山货市场,在天津、北京、唐山、石家庄、赤峰等地设立了12个胡子板栗专卖店,在国内各大型超市建立46个胡子板栗专柜;为拓宽市场,开通了喜峰口网站胡子板栗专页,并与中国板栗网达成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合作社与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二篇:紫瑜珠板栗专业合作社事迹
走专业合作之路 架栗农增收桥梁
——兴隆县紫瑜珠板栗农民专业合作社事迹材料
近年来,紫瑜珠板栗专业合作社在各级党委、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坚持“诚信守法、勤劳致富、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办社宗旨,以农户为基础,以果业为依托,以合作为载体,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途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为社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果业的发展。
一、合作社概况
紫瑜珠板栗专业合作社的前身是紫瑜珠板栗协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推进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广大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初,由河北长城绿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开义等一班人牵头成立了紫瑜珠板栗协会。2009年初,协会在兴隆县工商局注册登记为“紫瑜珠板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1500户,总资产3000万元,股金100万元,种植栗树116000多株,种植面积近1500亩有机板栗林,年产板栗600多万斤。同时,合作社还带动全村和周边农户5000户,取得了显著成绩。合作社有500多平方米的固定办公场所,配臵了办公桌椅,配备了电话、电脑,并接入了互联网。合作社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并张贴上墙。2008年,被河北省农业厅评为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生产的紫瑜珠板栗在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在2009年在承德市地产果品林特产品展销鉴评会获得“金奖”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技术服务方面
为了尽快让栗农掌握板栗种植的管理知识及技术,提高果业种植水平,合作社从多方面为栗农提供技术服务。一是起用“本土人才”。从合作社中挑选了徐进等种植板栗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在全村范围内巡回开展了病虫害防治、栗树整形修剪技术指导。二是为社员提供经验交流平台。每年合作社都会组织社员开展4次以上经验交流,通过技术能手传、帮、带的作用,积极为栗农排忧解难。三是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合作社牵头,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和讲座,把社员多年总结出的板栗种植技术和果园管理的成功经验汇总后,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栗农。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共举办培训班10次,共培训1700余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2300余份,先后深入700多户栗农的栗园进行技术指导。另外,还聘请省、市、外县专家到合作社举办了栗农技术培训班,培训栗农900余人。四是带领合作社社员、部分栗农外出参观学习。每年合作社都会组织部分社员、栗农到迁西县等地参观学习板栗种植,交流经验5—6次。截至目前,98%以上的栗农已基本掌握了板栗种植的管理知识和技术。
(二)农资供应服务方面
为了发挥合作组织的优势,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的方式,为栗农提供一系列无偿服务。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又降低了成本,深受栗农欢迎。同时,为了解决农户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合作社积极为困难栗农寻求各类低息贷款。2010年,在市项目办的协助下,合作社主动与农村信用社商谈,为30户栗农联系协调贷款及资金47万元; 2011年,有52户在农行贷款97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栗农资金缺乏的困扰。
(三)销售服务方面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就把板栗销售作为重点的工作,广开门路,做好产后服务,为社员和农户架起了通向市场的桥梁,促进栗农增收。一是积极参加各类果品展销会。合作社股东河北长城绿源食品有限公司每年都挑选精品果参加“广交会”“全国糖酒会”等国内展会与“日本有机食品展”“法国SIAL展”等国际展会,并获得日本JAS认证,美国FDA认证,中国有机食品认证,ISO9000等认证。大力宣传本地板栗品质,打开销路。将板栗出口到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二是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一方面,合作社积极培养流通大户、中介人,通过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广东、上海等地建立了销售网络;另一方面,在销售过程中,组织社员分工协作,互通信息,指导定价,联合促销。有效解决了合作社栗农销售难的问题。
三、工作成效
近年来,紫瑜珠板栗专业合作社积极为维护栗农的切身利益而努力,引导和带领农户在业务范围内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突出
一是促进了社员增收。到2011年,合作社销售果品3玩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总利润3000多万元,户均纯收入20000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30%以上。
二是带动周边栗农增收。合作社开展的各项工作,不仅有利于社员发展板栗生产,同时也使周边的栗农受益匪浅。特别是合作社在秋季销售时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出指导价,农户可直接参与同客商的谈判,防止客商低价或随意压价收购果品,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二)社会效益彰显
一是栗农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合作社作为农户和客商联系的桥梁,提供双向服务,通过引进客商,统一销售指导价,出面保护农户和客商利益,公平交易,杜绝了欺行霸市和强买强卖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保护了农户利益。二是增强了农户的合作意识。过去一家一户生产、销售,农户间互相封锁技术,互不通报销售信息。近年来,通过合作知识培训,农户充分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合作生产、共同销售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特别是还密切了农民与村干部、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关系,有利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三是促进了规模生产。由于合作社提高了农户生产和销售的组织化程度,农业规模的优势逐步得到显现,合作社所在地已经成为果品购销的基地,更容易实现优价、旺销、先销。
紫瑜珠板栗专业合作社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服务与经营并举,上联市场,下联栗农,组织和带领广大栗农发展产业化经营,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培育入社社员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兴隆县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让果业生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桥梁。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第三篇:养鸡专业合作社事迹介绍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草鸡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天时养鸡专业合作社事迹介绍
天时养鸡专业合作社是养鸡户发起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自2009年5月成立以来,积极推广实用技术,推行生态、环保、高效的新型养殖模式,有效促进了草鸡养殖业技术进步、品牌建设和效益提升。目前社员总数发展到75个,遍及全村9个村民小组。2009年草鸡销售总量25万只,高品质草鸡蛋28万只,社员草鸡产品销售总额480万元,草鸡养殖收入380万元,户均纯收入6.4万元。
一、建立科普机制、推广实用技术
草鸡是土鸡的别称,家养的草鸡肉质好、味道鲜,深受消费者喜欢,近年来群众养殖积极性高,发展迅速,但由于大部分养殖户信息闭塞、技术缺乏,随着养殖户增多,草鸡疾病多、成活率低、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导致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养殖场户的信心和积极性。为切实解决草鸡养殖户的实际问题,合作社从组建开始,不断完善技术服务机制,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一是由理事会成员牵头,采取大户带动小户、老户带动新户、专业户带动散养户的方式,分片包干指导社员养殖场,形成了合作社内部相互帮助、层层负责、全员参与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格局;二是建立交流和服务平台,设立专门网站供社员交流,编印重要技术资料供社员场(户)参阅,还以手机短信方式及时告知防疫等重要技术事项;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培训网络,通过集中培训、相互交流指导、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使养殖场户在饲料配方、育雏方式、草鸡舍建设、防疫程序等方面都得到改进,全面提高了社员的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时桥村8组农民刘海建2008年初办了一个草鸡养殖场,建场后由于技术和经验跟不上,加上养殖规模较大,因而养殖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导致该场几乎破产。经过引导,该场参加了合作社,不仅得到多次免费培训,而且得到合作社领导和技术人员多次实地指导,有效解决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孵化、育雏、产品结构调整等),使其逐步恢复了信心和积极性,生产也逐步走上了正轨,2009年该社员户草鸡养殖纯收入达9万元。
二、创新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合作社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实践,推行生态、环保、高效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主要模式有:
1、零排放养殖。粪便是草鸡的主要污染源,加上养草鸡需要用木屑等垫料,粪便与垫料混杂后处理难度大,是草鸡养殖场的环保难题。为变废为宝,解决草鸡养殖场的污染问题,2009年初以来,合作社在畜牧、农业、环保等部门专家的指导下,将草鸡场木屑垫料加工成食用菌培养料,不仅成功种植出食用菌,而且产量较单纯使用木屑高20%左右。目前已有多个规模养殖场采用,除生产食用菌外,使用后的培养料用作蔬菜、果树肥料,达到了零排放无污染的目的,并增加了养殖场的收入。
2、健康美观养殖。合作社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积极配合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引导社员养殖场实施草鸡养殖场舍改造,走健康、美观养殖的道路。2009年以来,合作社29户社员新建专用草鸡场舍46栋。草鸡舍改建后,实现了人禽分开,改善养殖和人居环境,并成为了时桥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改进养殖模式的同时,合作社多次组织社员相互参观交流,参观学习外地规模化养殖经验,积极引导草鸡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经过努力,合作社年草鸡饲养量万羽以上的规模场从成立前的1个发展到6个,饲养量1千只以上的养殖场从17个发展到54个,2009年社员草鸡饲养总量25万只。
三、围绕打造品牌,推动科技进步。
合作社以打造袁庄草鸡品牌为目的,配合畜牧部门全面开展草鸡选种选育工作,通过对涉及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进行把关,不仅有效普及了实用技术,也为合作社赢得良好的信誉。
专业合作社成立至今,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手段,围绕服务社员、发展袁庄草鸡产业,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取得了一些成绩,下一步,合作社将在生态养殖、环保养殖、健康养殖和美观养殖等方面下工夫,在草鸡品种保护开发、产品品质提升和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努力打造草鸡产业精品,推动草鸡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事迹
孙吴县环山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于2014年末,由王宝成等5人发起,组建规模为1000万元。合作社位于正阳山乡环山村,辐射周边七个村屯,近10万亩耕地。合作社现有入社成员达到102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30145亩,全部为入社土地。代耕96000亩。拥有农机转隔壁17台套,其中:拖拉机7台、收获机2台、田间运输车1台、自走式高地隙喷雾机1台、挖掘机1台、加油车1台,合作社占地面积8084.8平方米,其中:机库2040平方米、维修车间及零配件间200平方米、办公室300平方米、硬化晒场5000平方米。目前合作社总投资为1344万元,其中:现金及资产入社744万元。国投资产600万元。合作社主要以种植大豆、小麦、汉麻、芸豆、马铃薯为主。2019年总收入实现2177万元,可分配盈余931万元,带动农户70余户,贫困户35户,入社成员亩分配285元。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户体系的合作社。
一、围绕特色种植促增收。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性特征,研究农业政策,盯紧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我乡的物候条件,第六积温带,无霜期短,昼夜温差的特点,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玉米压小麦增麻薯,确保种植业优质高效,马铃薯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有1个300平方米的仓储窖,1个4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2016年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600亩。2019年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达到1000亩,品种有延薯4号、尤金855、垦薯9号,马铃薯可分为商品薯、加工薯和种薯3个类别,种植马铃薯效益可观,每公顷产可大30吨以上,是大豆种植效益的两倍以上,既增加了合作社的收入,同时又为周边村屯繁育了种薯,起到了带动作用。
二、围绕农产品加工促增收。单纯的种植业效益低,合作社要发展必须走农产品加工的路子,才能增加合作社的收入,使入社成员增加效益,几年来,合作社共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了汉麻加工厂、马铃薯加工厂、小麦加工厂,2016年加工汉麻3000吨以上,马铃薯日加工200吨,面粉日加工25吨,今年预计加工汉麻3000吨,马铃薯500吨,小麦300吨,可实现产值860万元,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大大提高了附加值,大豆种植走种子繁育每市斤高于市场价格1角。
三、围绕市场销售促增收。种的好不如卖的好,合作社始终坚持这一理念。一是连龙头。外出考察掌握市场信息,联系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的信誉合作关系,使产品及时卖出,创造效益,形成基地加龙头企业的销售格局,脱毒马铃薯销往山东、安徽、河北等地,汉麻销往浙江、沈阳等地。二上质量。产品质量上严要求,在产品加工上严格把关,要求质量第一,按客户需求进行农产种植和加工,达到客户满意。三创品牌,目前我们种植的农产品均为绿色食品,还没有更广的市场,合作社还要在马铃薯、小麦、汉麻、大豆等方面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发挥区位优势,创造出更佳的效益。四强培训。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定期对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业务培训,聘请相关技术人员讲课,合作社长期聘请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达到科学种植科学管理。
几年来,合作社的发展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在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扶持下,在各级党委帮助下,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体现了农业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理念。今后我们还要以先进的经营理念、创新工作、合理分配、完善制度、加强服务,全力推动合作社更好更快发展,带领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第五篇:农机合作社事迹
桂平厚禄乡绿色田园农机专业合作社先进事迹简介
桂平厚禄乡绿色田园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市级合作社示范点”、“省级合作社示范点”,多次被评为市级“十佳”优秀合作社。合作社企业法人莫栋源,被评为“全省农机先进个人”,桂平市百名农民“创业标兵”,厚禄乡“十佳”农村科技致富能手以及被列为厚禄乡“三培两带”的带头人和“种植能手”。
一、合作社发展
厚禄镇是个种粮大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大部分年轻强壮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绝大多数是些老弱病残者。特别是农忙双抢季节,原来的牛耕木犁原始耕作方式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很大困难,并有撂荒现象。针对这一矛盾,认为机械化耕作势在必行,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中央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大背景下,为排民忧,解民难,于2013年08月,在桂平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挂牌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办理了组织机构代码证并依法进行税务登记,由莫栋源任法人代表和合作社董事长,购买了一台中型拖拉机(554型)、一台收割机为农户耕地、收割。特别是一些老弱病残者优先照顾,价格优惠,得到群众的好评。注册资金100万元,共扩展社员129名,该社全部农民、社员取得了合作社颁发的社员证,合作社目前80%的社员拥有农业机械。合作社拥有大型耕作拖拉机5台、收割机34台、旋耕机6台、开沟机3台、挖掘机1台、打穴机1台、开荒玉华犁1台、手扶拖拉机、耕整机28台、插秧机5台(其中4台高性能乘坐式插秧机)、育秧大棚2座、育秧播种机流水线1套、育秧硬盘24000个、机动式喷雾器7台(其中1台大型轮式喷雾器)、灭虫灯60多盏,农业机械总价值280多万元。2015年合作社着手建立一栋办公大楼、机具车库、维修车间,共计1500多平方米,做到农机闲时有地方停放,农机故障有地方维修、有人维修,机械操作有地方培训,解决了农业机械停放和维修的一大难题。
二、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市场运作行为
1、规范运作。一是农机合作社的财务公开,每季度向社员公开财务收支情况,让社员明白放心;二是合作社所有农机具对外作业,统一由合作社负责业务联系和财务收支管理;三是出台了社员自有耕地作业优惠条件,合作社社员每亩机收、机种、机耕的价格比市场价优惠10元。
2、完善制度。理事会、监事会由社员通过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推选刘汉湘为合作社理事长,同时制定了《厚禄绿色田园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章程》,完善了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实行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理会“四会制度”,重大事项执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度。
3、强化服务。一是聘请市农机局专家和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给
社员授课,对社员进行农机操作技术维修培训,多次举办培训班;二是为社员提供机耕、机收、机插、农机维修等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拓展服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
2015年,合作社在厚禄乡标村建立650亩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做到统一耕种品种、统一浸种育秧、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耕机收、统一配方施肥的“五统一”工程。从提供种子至机耕、机收、机插、病虫害防治、机喷,为群众每亩降低成本50元,其中,种子优惠2元/斤,优惠10元/亩;机耕、机插、机收分别优惠10元/亩;病虫害综合防治只收取燃油费4元/亩,群众可节省资金10元/亩。基地农民全年种粮增收13万元,合作社带动受益农户280多户。
2014年,为进一步提高农机合作社机械化作业能力,加大服务力度,我社又购进乐星554拖拉机1台、东方红大拖1304拖拉机1台.1.8米旋耕机2台、手扶拖拉机3台、收割机3台、插秧机3台。2010年,在国家农业部推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江西省推动“推进机插秧 创建高产县”活动的深入开展的倡导下,该合作社作为省级20个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之一,按照青原区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示范试点方案要求,做好了如下工作:
(一)深入学习,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服务模式。该社年初安排技术人员到省农机局参加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理论学习,同时聘请省、市、区农机局技术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培训专业大户,让农民亲自了解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采取基地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基本形式,发展基地育秧种植面积700亩,大户育秧种植面积500亩,农户育秧种植面积200亩。以整村示范试点逐步向全镇乃至全区推广。
(二)精心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职责分明的工作措施。炉下农机合作社以村党支部书记刘汉湘同志带领的村级班子做基础,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行政管理由党支部书记刘汉湘负责,技术管理由刘文均负责,财务管理由易宇航负责。其他同志分别负责相关协调工作。
(三)超前准备,做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该社选择了育秧温室大棚和简易大棚相结合的形式,综合了水稻育秧与蔬菜栽培。既减少了成本,又充分利用了空间。
(四)制定进度,确保了一系列项目实施的进度。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项目的带动下,合作社的1500多亩地实现了粮食增产,切切实实的增加了社员的收入。
到目前为止,农机合作社为农民收割水稻43500亩,耕地27210亩,机插2640亩,作业纯收入212.16万元。合作社处在起步阶段,功能、设施还不完备,走发展规范化建设合作社之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一是资金不足,实现机械化全程服务的设备配型、数量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合作社管理工作尚需完善,特别是
财务管理问题亟待解决。三是对管理人员、农机人员需加强培训,提高管理者水平和农机人员技术素质。在今后的农机化合作社发展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合作社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