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感动人物事迹
大学生感动人物事迹 1周九龙个人事迹材料 周九龙,男,安徽省宿州人,1994年7月出生,文学院12级师本五班学生,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年作家。现为安徽省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漳州市诗歌协会会员。历任班长、文学院宣传中心副主任、《校友通讯》主编、校友服务中心副主任、芗涛剧社常务副社长、泠音琴社秘书长、书画协会会长等职务。座右铭: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在大学期间,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素养,进入大学以来,学习成绩良好,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大学综合成绩年级第一,连年获得学习“三好生标兵”称号及奖学金表彰。人生如戏,文如其人: 周九龙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在校期间,大量从事文字工作,协助编辑闽南师大《校友通讯》杂志,并参与闽南师大的校史整理编辑工作,撰写大量关于闽南师范大学校友工作、校园文化的稿件,为校友工作做出一定贡献。参与组织策划了2015“闽南诗歌节”活动,负责 “诗与书法”等专场活动。负责学校两届两赛的戏剧专场活动,参与策划组织两赛戏剧小品及朗诵活动十四个场次。担任大型话剧专场《风声》、《雷雨》的导演,在校内反响强烈,两次获得导演特等奖,并承担了校园原创话剧的编剧工作,撰写了《北海离鸿》、《棠棣遗音》、《律动延安》、《赖柏英》等话剧,其中,《北海离鸿》获得第二届“戏文杯”全国剧本征集大赛创作奖、编剧特等奖,大型话剧《赖柏英》在“林语堂国际研讨会”上专场演出,获得与会专家的好评,《棠棣遗音》获编剧一等奖,为校园戏剧及第二课堂活动作出突出贡献,获得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度两赛总评第一名,并多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在校期间荣获各类各级奖项四十余项。热爱传统,潜心文化: 周九龙热衷于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他组织成立了闽南师范大学墨蕴书画协会并担任会长,墨蕴书画协会现为漳州市书法家协会团体会员,组织了多场校园书画名家讲座及书法技能培训活动。他参与组织了闽南师范大学泠音琴社并担任秘书长,策划了多场古琴雅集及古琴音乐会。在校期间,对于闽南乡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撰写了《泉州铭镌,刺桐花开》、《吾乡吾土,斯文斯风》等关于闽南历史典故的文章。现从事关于漳州地区的历史古迹及传统旅游的文化宣传工作,正在撰写相关微电影及纪录片的剧本及文案。学高为师,砺行砺德: 周九龙在校期间学习勤奋刻苦,连年获得“三好生标兵”及奖学金,取得了学院综合考评的第一名,2015年,在他进行教育实习工作期间,担任漳州市芗城中学玉兰分校支教队队长及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及实习班主任,与班级学生打成一片,取得了不斐的教学效果,获得“优秀实习生”称号,并荣获首届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国家“叶圣陶奖学金”。在大学期间热心于教育活动,多次参与志愿支教活动,连续两年在漳州洋坪小学等学校担任志愿教师,并多次参与下乡支教及社会实践活动,被评为闽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积极分子。获奖情况 2012-2013学年??? 文学院博知秀优秀奖、校推普周硬笔书法三等奖、执勤周积极分子、文学院最佳辩手、校春江杯作文赛一等奖、文学院新生书画赛一等奖、校一站到底知识竞赛二等奖、校优秀共青团员、三好生标兵、三等奖学金、校学生会优秀干事、校社联优秀干事、文学院团校优秀学员。2013-2014学年??? 校两赛课本剧编剧特等奖、影视评论一等奖、戏剧评论一等奖、通讯报道一等奖、校优秀学生干部、校校友服务中心优秀干部、校三好生标兵、三等奖学金、优秀暑期实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文学院党校优秀学员 2014-2015学年??? 校优秀实习支教学生、优秀暑期实践报告、校两赛导演一等奖、话剧导演特等奖、话剧编剧一等奖、校友访谈一等奖、第二届“戏文杯”校园戏剧文本征集大赛创作奖 2015-2016学年??? 首届国家叶圣陶奖学金、“聂绀弩”杯全国传统诗词邀请赛优秀奖、校两赛十佳选手第一名、编剧一等奖,校优秀共青团干部 单位推荐感言: 周九龙同学恪守传统道德,勤奋刻苦。他潜心传统,致力于传统文化及文学事业,发挥自身特长,为闽南师范大学的校园戏剧文化、校史及校友工作、书画琴艺、文学艺术、宣传工作做出了许多贡献,他兼顾学习与组织活动,大胆创新,高效高能,并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以及推广普及工作。他综合成绩年级第一,在校期间变现突出,取得优异的成绩,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2黄蓉个人事迹材料 勤奋努力中收获 她,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但从小对自己严格要求,她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生活;只有在磨砺中慢慢成长,才能让家人脱离现状。她从小就努力学习,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成绩优异的她荣获专业奖学金,三好生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并不断追求进步,坚持不懈,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她,学习工作两不误,作为院系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工作认真,兢兢业业,注重团队协作。在社团工作中积极奉献,全身心投入。做事时严格要求,平时具有亲和力,与社团成员建立了融洽的关系。策划并组织了许多大小型活动,如:金牌教师大赛,新生辩论赛等。作为班级的文娱委员,积极组织班级文娱活动,并配合其他班委处理班级工作。无论是班级还是部门工作,都尽职尽责,深获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爱心责任中生活 她,生活上勤俭节约,自立自强。大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各种兼职,风雨无阻,并得到社会人士一致好评。生活费基本自理,体谅父母关心他人,在家庭条件拮据、父亲伤病的情况下仍乐观向上,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助家人、朋友。她,富有爱心和具有强烈责任感,参加和组织校内外的各项志愿活动。阳光乐观的她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帮助和鼓励周围的同学,并参加慰问孤寡老人、捐赠图书、旧衣的志愿活动。秉承“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宗旨,参加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并带领学生会勤工部一起继续做好巷口小学的义务支教活动,动员全院学生参与义务支教。在学院文艺方面,多次参加学院举办的茶艺表演解说和诗歌会主持朗诵,积极为学院的课余文艺演出做出自己的努力。积极开拓中成长 她,机缘巧合在大二加入创业团队九九工作室,并参加创业培训班的学习,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参加创业比赛,为自己的创业路开启方向;大三承担起九九工作室,带领团队和学生会就业创业部在就业创业方面积极探索,举办多次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讲座和比赛,希望微薄的努力能让大家在面对就业时不再迷惑。这就是她,一个在前进中摸爬滚打的女孩,她不畏惧困难,只希望努力的背后有点点收获。获奖情况: 2013-2014学年?? 文学院“优秀学生干部”、全校技能竞赛戏剧小品表演二等奖、第二课堂奖、校推普晚会朗诵团体一等奖、校两赛之中华经典诵读团体一等奖 2014-2015学年?? 国家励志奖学金、文学院“优秀学生干部”、团校暨学生干部培训“优秀学员”、校第四届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校心理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院气排球赛团体二等奖、校推普晚会朗诵团体一等奖、校两赛之中华经典诵读团体一等奖 2015-2016学年?? “三好生”称号、三等奖学金、文学院金牌教师大赛三等奖、全校技能竞赛诵读个人三等奖、2015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 单位推荐感言: 黄蓉同学品学兼优、自立自强,以勤奋努力,乐观向上的形象感动着我们,更以她无限的爱与温暖打动人心。在学习与工作中严于律己、认真负责、重视团队协作,其坚持不懈态度是现代大学生良好的榜样。同时投入社会实践,以自身努力完成大学学业,并以实际行动温暖关爱他人,投身志愿活动,服务群众,乐于奉献。大学期间一直率先垂范,其事迹励志感人,予以推荐。3王晓蕾个人事迹材料 王晓蕾,女,河北张家口人,文学院13级汉语言文学非师四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但热爱生活,自强不息,勤工俭学得以梦圆大学。在校期间曾任班级文娱委员、芝山剧社主持诵读部干事、文学院艺术团街舞队干事,现任文学院街舞队队长,多次参加比赛及演出,获得多项殊荣。座右铭:Always keep the faith,hope to the end.对挫折,勇敢向上 身历百折而不挠,虽处逆境尤自强 她是一个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高考前,父亲意外去世,这对原本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家庭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打击。六十岁的老母亲也一蹶不振,精神萎靡,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前兆。在如此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软弱,没有消沉,反而更加坚强。她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一起打理后事,回到家悉心照顾母亲,一个未成年的女孩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支付学费和母亲治病的费用,家庭负债累累。她在课余时身兼多份兼职,去工厂做临时工人、快餐店打工、发传单、上家教、商业演出、做临时工作人员、群众演员等,勤工俭学,自立自强,为家庭减轻负担。琴声流淌,舞步飞扬 吟咏蓬勃的朝气,舞动才艺的光芒 她从小热爱艺术,由于家庭贫困,生活拮据,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学习一门特长。但她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从中学开始到大学,一边认真读书,一边自学了小提琴、手风琴、二胡和街舞,不断完善自己,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和筹划学校和院系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踊跃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表演比赛经验丰富,多次参加文学院闽南诗歌节、专题诗会的朗诵表演和学校各类的街舞表演,曾多次获得“第二课堂活动单项奖”并荣获“最美中文人”和“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她在组织参加团体比赛中发光发热,曾获“闽南师范大学第八届街舞大赛季军及最佳人气奖”、“闽南师范大学第九届街舞大赛二等奖”、“两赛之经典诵读一等奖”“推普晚会朗诵一等奖”、“推普晚会朗诵省级二等奖”等等的团体奖项。同时个人表现突出,曾获“闽南师范大学推普晚会朗诵个人二等奖”、“新生诵读赛三等奖”等个人奖项。默默奉献,感动你我,不以善小而不为,最美是爱的力量 身为一名大学生,她积极履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活动,乐于服务于人。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项志愿者义务活动和捐助衣物、书籍;假期期间社会实践丰富,为张家口流浪狗基地捐款和义务劳动,为张家口北方机电学校学生体检义务劳动等等。她不怕苦,不怕累,时刻怀揣感恩之心,甘于奉献,用爱诠释社会责任。自荐感言: 作为一个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面对父亲去世的打击和照顾母亲的责任,面对无力偿还的家庭债务和沉重的家庭负担,她不消沉不自卑,在学校生活中勤工俭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两年来获得多项荣誉,收获颇丰。她没有向命运妥协,迎接生活的挑战,在逆境中成长。愈挫愈勇,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身边每一个人。
第二篇:感动人物事迹
在人流如潮的妇女儿童医院,你总能看到这样一位女大夫,她总是面带微笑,热情地为你提供服务,解除你的痛苦,为你指明治疗的方向。她时常放弃休息,在医院里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这就是大家都很喜欢的吴大夫。
吴大夫,199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在我院已经工作了12年。在这12年里,她取得了很多的荣誉。2004年,她曾被评为“市卫生局优秀团员、妇女儿童医院优秀团员”。2007年,获得妇女儿童医院“医德医风知识竞赛” 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妇女儿童医院 四星级标兵。2010年,被评为妇女儿童医院 五星级标兵、2010年,她被评为了我院唯一的一位“医保好医生”。她曾多次代表我院参加各种专业知识竞赛,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在这些荣誉面前,吴大夫并没有骄傲,她始终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上夜班、下夜班不能回家休息已成为家常便饭。孩子一看见妈妈回家,便会紧紧地依偎在妈妈怀里,轻轻地说“妈妈,不去上班吧„„”。常常加班,吴大夫终于病了,发烧、咳嗽、嗓子疼、甲状腺肿大了,经过检查被诊断为甲状腺炎。她一边输液,一边工作,即便是生病了也坚持工作。这种工作的态度深深地感动着大家。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消褪了颜色,反而在实践的冲洗下愈加鲜艳,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富。还记得,在全院培训学习心肺复苏时,吴大夫是全院动作最标准的大夫。作为示教的老师,她多次放弃休息时间,认真地为全院各科室的医务工作者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示着心肺复苏,并耐心细致地指导每位参加培训的人员。尽管每一次她都累得满头大汗,当看到大家能标准地完成心肺复苏,吴大夫脸上露出了满意地笑容。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了迷人的花。还记得那个紧张的夜晚,凌晨1点多,我院急诊收入一个宫外孕、大出血、休克、生命垂危的患者;吴大夫一得知消息、立即投入抢救中。经过紧急手术和抢救,吴大夫再一次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事后,患者家属却投诉吴大夫,说她不注意形象,穿着拖鞋出来参加抢救。吴大夫没有一句怨言,只是默默无闻地继续工作着。依旧以微笑面对每一位患者。以身作则地告诉我们每一个年轻的大夫什么叫做“医者父母心”。她急步于病房间、手术室、行医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间越久,越给我长久的感动。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的坚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发着大爱的芬芳,弥漫在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浓郁。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她真正是一位人民心中的好医生!
第三篇:感动校园人物事迹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
黄意德,男,河南信阳人,中国共产党入党积极分子,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专升本12级学生。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他从来不向命运低头,始终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生活中和求学的道路上与命运做着不折不扣的斗争。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父母都没有文化,学习中的许多问题都需靠自己去摸索解决办法。但命运似乎总是在磨砺他,刚出不到两个月,一场大火将家里的所有器物都化为了灰烬,他也险些葬身火海;好不容易到蹒跚学步的时候,失足跌入池塘中,事后又大病一场,险些送命。三岁时,为了生计随父母客走他乡,外出时遭遇了一场车祸,被人从车的地盘下救出,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也落下了终生的病害。生活的困苦炼就了他不折不挠的个性,不达目的是不罢休的处世态度!高考时就差几分没有考上本科院校,但他没有放弃,通过专升本的大门,他迈入了许昌学院,实现了自己在最初的梦想。
在许昌学院,凭着自己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处事态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在班里担任纪律班长一职,负责班中纪律和班级考勤方面的工作。在工作中他总是任劳任怨,什么脏活累活都冲在最前头。记得春节的时候,得知班长由于有事不能及时返校,班里又有许多事情等待处理,他便放弃和家人在家过元宵节的机会,提前两天返校,主持开展班级工作,并及时向辅导老师反应,做到有条有理的安排各项事宜。在生活中,由于知道父母的血汗钱来之不易,他总是简朴节约,从不浪费一分钱,并利用节假日出去兼职,为家庭减轻负担。在学习上,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地思考问题;课下带动他人一起学习,做到共同进步。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黄意德,一个从不向命运低头的黄意德!
第四篇:2009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卓琳:小平一家的主心骨
1939年,卓琳与邓小平相识相知,共结连理。革命战争期间,卓琳在枪林弹雨中紧紧跟随邓小平。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解放后,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卓琳在身后甘当无名英雄,相夫教子。
十年**中,卓琳又陪伴邓小平在江西度过流放生活;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她亲自赴港见证香港回归,替小平同志完成遗愿。那两天,她彻夜未眠,非常高兴。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10万元积蓄捐给了灾区人民。
宋文骢:歼-10之父
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歼-10的飒爽英姿飞过天空,让世界瞩目。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10战机的研制定型,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
宋文骢是歼-10战机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宋文骢喜极而泣,把自己的生日从3月26日改成了3月23日。
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
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都是肉,一样亲!”
萨布利亚·坦贝肯:西藏盲童的眼睛
萨布利亚·坦贝肯,1970年出生于德国,12岁时双目失明。“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在波恩大学求学期间,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便借鉴其他语种盲文的开发经验,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1997年,萨布利亚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创办西藏盲童学校的想法。
2000年11月,萨布利亚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到目前为止,先后有96名盲童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培训,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一些盲童转入常规学校后,成绩非常优秀。
她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06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张正祥:保护滇池勇者无敌
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周的长度是126公里。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公里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子女也经常受到不明身份人的恐吓,小儿子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2002年深秋,当张正祥去一家私挖私采的矿场拍照取证时,矿主的保镖开着车就向他直冲过来,张正祥当即晕倒在地。两个小时后,一场大雨把他浇醒。这次挨打,使其右眼失明,右眼眶骨折。
不理解的人称他为“张疯子”。张正祥说:“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是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了,疯得只知道钱了。”
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
滇池的治理还在进行。
陈玉蓉:暴走妈妈捐肝救子
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为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陈玉蓉从医院出来后,当晚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10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剐,剐了又长。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没有了。医生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
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她赋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朱邦月:一根拐杖撑起的家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他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
1986年5月,朱邦月单腿残疾后病退。随后,妻子和两个儿子又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
每天起床后,朱邦月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帮他们洗脸刷牙,喂早饭。随后,他还要上街买菜,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傍晚,他要轮流给三个人擦洗身体。晚上,还得想着夜里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数次。
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沈浩:践行信念好村官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他带领村民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
2006年,小岗村跻身2005“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06年底,沈浩任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小岗村村民们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满了鲜红的手印,请求沈浩带领他们干三年。沈浩留下来了。又是三年的默默苦干。
2009年,任期又将期满。186名小岗村村民又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下红手印。这一次上天让村民
们的愿望落空了。2009年11月6日,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这一次,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村。
李灵: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翟墨:中国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
翟墨是个画家。他原本与航海无缘。当他听到新西兰航海家说,他航海大半辈子,都没有碰到过中国人时。翟墨深受刺激。
2007年1月6日,翟墨从山东日照起航。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他航行了二万八千三百海里。2009年8月16日,他终于回到了日照,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这两年半,他历经艰险,不断地挑战自身的艰险。
他路过拿破仑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岛。上岸后,他直奔拿破仑的墓地。墓地前的留言簿上没有中文。翟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睡醒,世界将为之而震动。这次我来,就是告诉你,中国这头睡狮已经睡醒了。
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学生集体
颁奖辞: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第五篇:感动一中人物事迹
张凤莲事迹
张凤莲,出生于1968年的文革期间,中师毕业于改革开放十年后的1988年,二十七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的时间长达二十三年之久。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一如既往地工作在一线,与学生在一起就是我的工作目标,学生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与时俱进是我工作学习的宗旨。
开创爱生胜子
一直以来,我觉得爱生如子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爱生如子是职业道德对老师提出的爱生要求,然而我的一次亲身经历,使我觉得这还不是为师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应当是爱生如子。
记得那是1999年雪后的一天,我班学生孙汝辉同学突然生病,咽喉疼痛难忍,说不出话来,还伴随着高烧。她找到我,我第一反应就是找校医。(当时我在临西三中,三中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校医,方圆二三十里地的患者都去找他看病。)于是我驾着无力的汝辉,一步一步挪到校医务室,校医徐老师一看,就知道是重感冒,于是说得中药西药同时吃方可见效。喝中药得熬,最好让家长来把孩子接走,回家吃药。我想:刚刚下过雪,路又难走,家长怎么来学校啊!再说村村通公路不通,公交车又少,任何通讯工具都没有,也没法通知家长啊!我咬咬牙,说:“别让家长来了,也别让孩子回家了,我熬药。”徐老师看我很坚定,就同意了我的请求。于是我按医生的吩咐回家找了一个药锅,泡药,熬药。医生说熬20分钟,这二十分钟从什么时候算起呀。我又问校医。校医说着说:“要是从座上锅开始算的话,不开火炉能算吗?当然得从开锅开始算起。”回家的路上,想着校医的话,我又想气又想笑:自己怎么那么笨呢!经过三副中药的煎熬,效果还挺明显。当时,偏偏我八岁的儿子也病了,我想:我不管儿子,还有他爸呢;如果我不管学生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三天后,儿子还埋怨我说:“你也不管俺,你老了,叫你学生管你吧。”顿时,眼泪盈满了眼眶,但我也很欣慰,我仰了仰头,把泪水咽下。
这不正说明,只做到爱生如子,只是做到了职业道德规定的;要是做到了爱生胜子,才是为师的最高境界。
与时俱进,永不落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教学中的普及,电教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中。而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总不能做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吧。
于是我从2001年开始,家里买了一台电脑。也许当时受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张长文老师的影响,我开始学用五笔打字,从玩游戏开始,从一级简码开始,我不停地练习着。常见字会打了,能打了,为了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我常常用“五笔测试”软件测试自己打字速度,为了做到一分钟打30字,曾经两个晚上我打到天明;为了练到一分钟打40字,我不知又练了多长时间。最后能随心所欲地打,边想边打了,发现右手手腕的下面一个硬硬的茧。
随着幻灯片的普及,为了能在东三楼上一堂多媒体课,我又开始学做幻灯片。学会了一些,不知怎么插入音频,我向修玉国老师请教;不知怎插入视频,我又向李利老师请教;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为了下载更多有用的东西,我常常问电脑知识渊博的李梦华老师、刘书会老师,有时她们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下载,如何插入到幻灯片中。在2010年的外出培训中,我又学到了如何把视频转换成音频,或者把视频转换成自己所需的格式。我现在发现: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学习的人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事有很多,帮自己解决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人也有很多。与同龄人相比,至少还算时尚。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普及,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也多起来,于是我又申请了QQ号码,又开创了自己的博客,也有了自己的微信号,越来越觉得与时俱进这个词是为我造的。觉得我好像是生活中网络中的一条自由的鱼,一条与外界相通的鱼,一条生活在学生中的老鱼。
一如既往的工作
我没有理由不工作,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集体里。为了自己所爱的事业,为了不被时代抛弃,我常常与电脑面对面,尽管颈椎有时在发出警报,有洗衣舞的治疗,有羽毛球的抚慰,我依然在工作在我热爱的事业上,我很快乐。前几天更有爱心的高卿老师,给我请来了一位电子颈椎治疗仪。边工作,边治疗,只要插上电源,只管享受即可。
还有在羊年的春节,因为我的健忘竟然把手机忘在了200里地外的邢台了,我与手机分别了四天,当第四天我拿到手机后,发现除夕夜的祝福竟然200多条,一条条未读的蓝色的信息,在以期待的目光等着我,于是我一条条地品味着,当发现三条周月平老师的信息后,我觉得这三条一条比一条急切,一条比一条充满担心,我就给周老师回去了:因为我把手机落在邢台了,这个春节我只收祝福而没送祝福。谢谢你的惦记!
很快,她把电话打过来:“一到节日你就爱发信息,这回你没发信息,我觉得不是你的风格。于是我就给你打电话,谁知你也不接。我想张静跟你在一个小区,我就给张静打,想通过张静了解你的情况。谁知张静又回老家了。把我急坏了,我想你是有什么急事,生病了„„”我听着听着,泪水盈满了眼眶。周老师跟我在一个办公室里才相处了一年半,她竟然知道我的“风格”,竟然如此惦记我,竟然想办法打听我的消息,我能不幸福吗?
这就是一个爱生胜子、与时俱进、幸福的我。我会充分利用仅有的八年时光,发出我的余光和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