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

时间:2019-05-13 13:3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

第一篇: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

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

大家好!我叫郭从莲,现年35岁,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是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长滩办事处徐洼生产队的一名普通青年农民。今天,能站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汇报我的成长经历,心理非常高兴,我也深深的感到,自己多年来成长成才和辛勤劳动的成果是与各位领导和老前辈的传、帮、带分不开的。

从1998年起到2003年,我共承包低产抛荒地325亩,2002年底买断荒山地98亩,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每年向国家上交利税费7.5万元,平均每年上交粮食75万公斤,籽棉7万公斤,油料1万公斤,个人平均每年纯收入达10余万元。2003年随着国家农业改革的调整,农产品价格上涨,再加上农场进行“两田制”改革,过去的抛荒地又成了“香饽饽”,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毅然带头拿出全部承包的325亩土地交给队里进行改革,最后,参与竞标购买租赁地200亩,使徐洼队“两田制”改革按上级政策顺利完成。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先后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2年获湖北省“双学双比”女能手荣誉称号;2003年获“荆门市十杰青年”、“爱岗敬业优秀职工”和“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2004年获得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荣誉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荣誉称号;2004年12月,我还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并赴首都北京参加了表彰大会,在神圣的人民大会堂光荣地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的亲切慰问和颁奖。

在这些荣誉的背后隐藏了多少辛酸,只有我自己才会真正体会。我想,没有党的培养、没有组织的关心和帮助,我不会坚强的走到今天的辉煌。记得早在1994年,刚刚结婚成家的我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那一年我才23岁,根本没有种养殖业方面的经验。当年承包了35亩土地,我放下少女的妗持,虚心向同行的老农们学习种植技术。当时我年幼的儿子无人照看,我时常把他捆在背上在田间劳作,田园里成了儿子的第一乐园,我的脊背也成了儿子的摇篮。当时总有人在背后偷偷地笑话我,年纪青青的,又是高中毕业生,为何不出去打工净大钱,而要在这里脸朝黄土背朝天,当一辈子的“泥腿子”呢?带着同乡的疑问和家庭的负担,我义无返顾地投入到扎根基层带头勤劳致富的工作中,我想,有一句老话说的好:人勤地不懒,只要我辛勤付出劳动,土地同样能挖出“黄金”。就这样,在刚开始创业那些艰苦而难忘的日子里,我硬是挺了下来,从一个不会种田、亏本种田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行家里手。95年,我实现了当时自己最大的心愿,当年我家成了“万元户”,96年,发展种养殖业又给我带来了7.5万元的收入。

有了本钱,我种田的决心更大了。我所在的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长滩办事处徐洼队是一个劳少田多的农业生产队,全队共有土地面积5000余亩。上个世纪末,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农副产品价格下跌等多方面影响,生产队部分职工弃田外出打工,造成了土地大面积抛荒。为此事,生产队党支部伤透了脑筋,想尽办法做职工的工作也无人承包。了解情况后,我就和丈夫商量说:“如果把抛荒的土地承包起来,作为一名党员既可以带头为集体排优解难,又可以为家庭创收入,而且这还是一条自主创业、规模经营、勤劳致富的好出路”。当时,丈夫也同意我这个大胆的想法,他也认为,只有上规模、上档次,才会走出“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束缚。有了爱人的支持,于是我四方筹资,大胆实践,1998年一下子就承包了生产队325亩的低产抛荒田,当年经过自己艰辛的努力,不仅完成了上交国家的7.5万元利税费,除去生产开支,自己还获利7万多元。敢吃螃蟹才知其味,在300多亩低产田里挖到了第一桶“黄金”,从此以后我越干越有劲,并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艰辛付出,才有丰厚回报。

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小事业,利用科技和信息带头致富,带领全队人致富,在基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条件还很差的情况下,我花钱购买了一台电脑,并开通了互联网,个人征订了报纸和农村致富杂志,大家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你家成了全队的信息和活动中心了。1999年,在报纸和互联网上,我根据市场行情预测了解到花生前景看好,我积极鼓励大伙种植花生,我自己也种了120亩花生。为了节省成本,保证花生种子的质量,我毅然放弃了用机械和聘请工人剥花生种的念头,用了2个月时间剥了80多麻袋8000斤的花生种子,手都剥掉了十几层皮露出了鲜红的嫩肉。当时有很多在背后说我有点傻,说我有钱了还这么节约,是自己找罪受。但是我不这样认为,自己能干的事何必花钱请人呢?只要辛勤劳动,总会有回报的。由于紧跟市场行情,科学的调整自己的种植结构,再加上科学种田,当年我种植的花生就给了我5万元的纯收入“奖励”。

在生产大忙时节,我最多时聘请工人达180人。每当这时,就是我最辛苦的时候,工人的工作和吃喝都要进行细致的安排。每天清晨在别人还在睡梦中时,我就来到队里和周边县市农村交界处聘请工人,而后把他们带到田间从事农务。为了不贻误工时,我时常和他们一道劳作。干到临近晌午,我一个人回去还要做180多人的饭菜,并把饭菜送到田间地头和大家一块进餐,工作一直到晚上给临时工们发完工资后才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有人经常问我累不累,我说:“怎会不累呢。每天都要忙到近12点钟才能休息,躺在床上浑身酸软疼痛,但我还是这么一年一年的挺了过来。

在聘请帮工上我和别人的想法和做法不同,大伙请工都请年青力壮的,能多干活和干重活的,而我请工却大多数请的是年老人,而且大都是周边农村无生活来源的老人,他们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进入社会养老保险,生活状况不是很好。有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却这样认为:“人都是会老的,我也有老的一天,所以不强求他们干多少,只想让他们都有份收入”。记得有一年夏天,给我家帮工的一位农村老婆婆,50多岁了,在田里突然肚子疼痛,连站都站不起来了,看到老人这样,我赶紧骑车把她送到就近的医院治疗,并自己掏钱给她支付了医疗费,虽然没能参加完当天的工作,但我照样把全天的工钱开给她。在日常生产中,我和这些工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都愿意到我家帮工,平常见面格外亲热,真正象是一家人。和大家有了这样亲密的关系,大家都很支持我的工作,我想自己这几年的成绩也是与大伙的帮助分不开的。

经过多年来的农业种植,我深深地体会到:有勇无谋成不了大事,种田不讲科学、不运用现代农业科技信息是致不了富的,要想在黑土地里挖出黄金,在有限的资源里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仅靠传统农业方式来经营管理是不够的。特别是作为一名现代青年党员,就更应当一马当先学科技、用科技。因此,我每年都要征订《湖北科技报》、《农村百事通》、《农业科技致富信息》等多种报刊杂志,从中吸取科技知识,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科技种田经验。根据市场规律,按照“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好销种什么、适应什么种什么”的原则,我种了许多优良品种的作物。1999年,长滩办事处引进一批杂交抗虫棉的优良种子,其它农工由于缺乏信息了解,对新品种抗虫棉的效果产生怀疑,种植热情不高,我通过阅报了解认识到杂交抗虫棉的优越性,于是花了1.4万元一次购进棉种350多斤,在自己承包的325亩土地上全部种植了该品种。一分投入,十分收获,在别人为棉铃虫的大发生而绞尽脑汁、辛苦防治的情况下,我却省钱、省时、省工,轻轻松松获得了棉花大丰收。不仅引进中棉

29、D180、湘杂3号等棉花优良品种,如,还引进了玉米品种“豫玉22”、“农大108”,小麦品种“鄂麦18”等等。由于科学种田,我所种的棉花每年亩产籽棉450斤以上,玉米亩产1000斤以上,油菜亩产400斤以上,半播小麦亩产400斤以上,这些品种为我承包土地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兴农,品种先行,一粒小小的种子就能改变生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真理在我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的良种示范种植成功带动了周边农户,他们也都学我这样种上了优良品种作物。在生产种植过程中,我经常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大伙:“良种必须有良法,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我种田的良法主要突出三个字:一是突出一个“早”字。早备生产资料,早备待播田,早掌握天气预报,早播种,早安排农事农活,看天、看地、看时,加强农作物种植管理。二是突出一个“投”字。作物要高产,必须高投入,要进一步加大投肥、投药、投工的力度。三是突出一个“管”字。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管理是关键,只有抓好农时季节,抓好防病治虫、除草工作,就能为农作物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这几年,根据国家的政策,各地方都在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其目的是要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作为一名新型农民,我也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我种过棉花、玉米、油菜、黄豆、小麦,培育过树苗,主要是扩大优良品种种植模式,扩大间作复种指数,扩大多种经营规模。在承包的325亩抛荒土地中,我以棉花种植为主,套种了100亩玉米、100亩小麦、100亩黄豆,复种过100亩油菜,从而增加了近一倍的产出效益。2003年,我积极响应长滩办事处党委号召,大力发展优质罐头黄金桃生产,买断承包荒山开发种果树,发展避灾农业,使过去光秃秃的小山包变成了如今的“野水合诸润,桃花成一村”的景象。同时,我在发展养殖业上也有新的突破,养殖山羊200多只,养鸡5000只。由于能紧紧围绕市场调整结构,围绕发展调整结构,围绕工业调整结构,我在种植、养殖上获得了高产稳产、高效高收。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几年,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带领下,我通过自己的勤劳苦干和科技种植致富了。但是自己致富又算得了什么呢?大家都致富了才是真正的富。我富了没有忘记大伙,见了有困难的农工就想帮,这些年我主动帮助贫困、体弱多病、孤寡老人,把扶贫帮困当做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助人为乐为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这些年,我每年都要借出近4万元现金给困难农户解决购买种子、农药以及同乡的困难户子女上大学费用等问题,并为他们担保肥料100多吨。截至去年,我借给农工们的生产垫付资金及钱物达10万元以上,从不计较还款时间和利息,大伙都称我家是职工们的“临时银行”。徐洼队有一个叫王玉凤的农工,由于身体多病,经营管理不善,年年欠收,年年挂帐,对种田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找王玉凤谈心,并拿出3000多元资金为王玉凤购回生产资料,还经常指导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2001年王玉凤家彻底脱贫,2002年还买回了彩电等家用电器;2003年又买回了摩托车。2003年9月1日,我正在家里做饭看见队里职工康成军带着孩子回家,小女孩背着书包一边走一边哭,我急忙走上前问其原因,原来是因为家里刚购买了生产资料,没有资金交学费,孩子没有报上名上学,我当时顾不上多想,义不容辞地从家里拿出500元钱替小女孩交了学费。去年,生产队有一个职工的子女上大学,家里也是没有钱,眼看报名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一家人整天愁眉苦脸,生产队大伙都在议论这件事,听到这个情况后,我主动上门一次性资助了他家3000元就读资金,至今我连这个家职工和孩子的姓名都不知道。象这样的帮扶乡亲的小事有很多,我想只要我能极力做到的事,我一定会去做好。我总想,社会其实也是一个大家庭,只要我们人人都付出一点爱心,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温暖、更和谐。

这些年,在我的带动和影响下,徐洼生产队出现了许多承包大户,其中承包50亩以上的有20户,100亩以上搞规模化种养殖经营的有5户,年纯收入过5万元以上的超过15户。这些农户不仅解决了徐洼队土地承包难问题,还为国家作出了一个普通农民应有的贡献,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确保了一方稳定团结的新局面。

我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在现有种养殖业的基础上,我没有停滞不前,这样仅仅依靠农业种养殖经营已经不能跟上与时俱进的时代步伐,今年,我又先后购买了两座厂房,准备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我想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农产品资源,发展深加工,开办自己的小企业,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也希望各位领导、各界朋友今后更关心我们农村的发展,关注农业经营,帮助我们更多的农民朋友开辟致富的道路,能让我们在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走的更远、走的更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要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用双手和汗水把幸福浇灌,用智慧和力量把梦想实现,携手和大伙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

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7月开始到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秋,到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至,他先后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表彰。

第三篇:投身农村 扎根基层 拓宽农民致富增收路1

投身农村 扎根基层 拓宽农民致富增收路

——记彬县永乐镇夫妻大学生村官 杜孟飞 陈亚婷杜孟飞,永乐镇永乐村大学生村官;陈亚婷,赵家庄村大学生村官。共同的爱好让两人毕业后成为人生的伴侣,相同的志趣让两人又双双考取了“村官”,在镇领导的关心和培养下,在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帮助下,夫妻俩迅速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带领群众学政策、调结构、兴产业、奔小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当代大学生村官奉献之歌。

杜孟飞和陈亚婷都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最熟悉农村的生活,最了解农民的辛苦,对农村和农民也怀有最深的感情。2010年9月,杜孟飞分配到永乐村工作。虽然他在农村工作的阅历浅、经验少,但积极参与村里的大事小情的工作热情还是深深的打动了村“两委会”干部和周围的群众。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永乐村共有870户,3980口人,是全县最大的村,任务重,工作量大,他走东家、访西家,使自己从始至终都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个普查中他用行动充当起“普查指导员”、“普查员”、“指挥员”、“宣传员”等多重角色,圆满完成此项工作。在“旬邑-麟游二级公路升等改造”工程建设中,为了做通本村256户群众地面附属物拆迁工作,他常常和其他村干部白天到田间地头搞测量,晚上到村民家中做政策讲解,早5时出门,晚12时

还不回家,虽然很辛苦,但256户拆迁户工作最终做通了,一个月完成拆迁任务,二十天全部拆迁完毕,保证了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领办特色养殖项目实践中寻求创业突围,经过市场调查和查找资料、远程教育与专家对话等途径,杜孟飞认为“养鸡”是个好项目,现在正是好行情,就动员村民养鸡,创业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事情。首先是场地问题。村里有一块荒山,在镇领导及村“两委会”干部的大力帮助下,他动员张军平投资承包高庙山,建成总占地面积500多亩,总投资24万元的生态养鸡场。目前养场鸡存栏15000多只,年产鲜蛋20万斤,毛收入90万,净利润40万,以生产绿色无公害的肉鸡、鸡蛋为目标。实行生产、屠宰、销售一条龙服务,并带动周边群众果园散养土鸡全面发展的模式。杜孟飞的领办另一个创业项目—永乐花卉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基地占地25亩,建成标准型花卉大棚50座,种植花卉50万钵,品种以一串红,万寿菊,四季海棠,矮牵牛等草花为主,目前是全县最大的花卉生产点,是我镇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亮点。花卉示范中心以生产盆花和花种籽为主,供应我县、甘肃正宁县、陕西旬邑县、长武县及西安、咸阳地区节日庆典、环境美化和为国内外提供花种籽。同时他还积极动员周围群众种植花卉二月兰3000亩。这样既解决了花卉基地扩大场地面积的现实需求,又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陈亚婷参加工作后决心与丈夫决一高下,干劲十足,赵家庄村共有147户,608人,村级党组织力量薄弱,是一个公选村。是全镇最小的村,她和村支书都是外村人,但是这些困难难不倒她,村庄小,舞台大,平凡岗位不凡业绩,赵家庄村配了电脑,可是村干部谁都不会用,直到陈亚婷到了村上才派上了大用场。打印资料,写材料,做报告,现在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了电脑,更离不开亚婷。

在村里陈亚婷担任远程教育播放员,就在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岗位上,让她接近群众、熟悉群众,帮助农民了解致富信息,学习致富技术,也使她找到了自己的创业的项目。她尽量选择一些结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意愿的科技短片,比如腌制韭菜、养猪、套袋苹果、地膜烤烟、手工制作等先进农用技术等来播放;每次播放,她都和群众一起认真观看,仔细记录,都要组织大家讨论,这中间既能提高群众观看的热情和兴趣,还能帮助他们了解一些简单易学的致富技术,让他们既学习了政策又掌握了技术。亚婷通过远程教育对50余名留守妇女进行了腌制韭菜技能培训。实现了“小韭菜,大产业”,让腌韭菜走出彬县,参加杨凌农博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赵家庄腌韭菜。

在富民特色产业规划上,陈亚婷也不甘示弱,大胆推广集约化养猪,现在建成存栏100头以上养猪大户20多户,被群众亲切称为大学生“猪倌”。亚婷还协助村上建立农村民

主议事日制度,使村务管理更加民主,并发动群众和上面争取资金盖起了村委会,硬化了生产路,复垦了旧庄基,并紧抓双创(创卫生、创文明)机会,在村上发放宣传单,编练歌舞,小品,引导村民提高公德、文明意识,还协助村上初步建立村级清扫保洁队和垃圾清运长效机制。

夫妻在进农家,了解村情民意时,深感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给予更好的关爱。杜孟飞发挥其摄影爱好特长,免费为计生家庭和留守儿童拍摄生活照。受杜孟飞启发,陈亚婷工作之余,她主动上门给留守儿童讲故事,教唱红歌,教学电脑基础知识,辅导英语。夫妻自参加工作以来,携手并肩,比翼双飞。多次在省、市、县报纸、杂志、网络发表通讯稿,为镇村发展,为群众致富建言献策,今年被县委评为宣传先进个人、“远程教育学用标兵”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更加激发了夫妻在新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青春、奉献智慧、贡献力量的决心。

下载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