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阎肃:86版西游记里19首歌都是他写的

时间:2019-05-13 13:5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悼阎肃:86版西游记里19首歌都是他写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悼阎肃:86版西游记里19首歌都是他写的》。

第一篇:悼阎肃:86版西游记里19首歌都是他写的

悼阎肃:86版西游记里19首歌都是他写的

【著名艺术家阎肃走完 86 载人生路】2016 年 2 月 12 日 3 时 07 分,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12 个大字敬挽这位德艺双馨的老人: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他给世人留下 1000 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昨天王建中老师去世,今天,阎肃老爷子也走了。音乐前辈相继离去,但他们留下的经典作品将流芳百世代代相传,他们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奉献与耕耘将继续影响音乐事业的发展和几代音乐人的成长。艺术芬芳永存!

【视频】阎肃和六小龄童在一档综艺节目上合唱《敢问路在何方》7点49分,阎肃的儿子阎宇通过微博证实阎老先生去世的消息消息,@古诗中国_阎宇 :“不得不在春节假期向各方报告,如按阎老的习惯肯定是不愿在这特殊时间打扰大家的,真的很抱歉!我父亲阎肃,于今晨,2016年2月12日晨平静地离开了尘世。很平静,没有任何痛苦,就像睡着了一样。老爸可能觉得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所以就这么离开了。我们无力改变命运。再次为打扰大家深深抱歉!” 个人简介:

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 年 5 月 9 日出生于河北保定,中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空政原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文职特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阎肃于 195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南军区文工团分队长,空军歌剧团编导组组长,空军歌舞剧团创作员,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等职。1964 年,填词作品《我爱祖国的蓝天》、《下四川》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优秀奖;1977 年,歌剧《江姐》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奖;1979 年,与人合作歌剧《忆娘》、京剧《红灯照》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1986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阎肃的代表作包括歌剧《江姐》、《党的女儿》,歌曲《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京剧《红岩》、《红色娘子军》等。2015 年 11 月 29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 ' 时代楷模 ' 阎肃的先进事迹。【视频】阎肃作词的《红梅赞》

《文汇报》曾于2010年07月19日刊载过阎肃的专访《不老的歌》

文/首席记者

江胜信 题记

“对浩瀚长天,明月清风,人生岂能无梦。若无梦,何来展翅飞行,何来倚天抽剑,何来跨越彩虹……”《梦在长天》唱响的时候,“八·一”将至。这是一位老兵为人民军队奉献的新歌。这位老兵,就是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著名词作家阎肃。阎肃,大家并不陌生。中老年人知道他,因为他写过歌剧《江姐》,写下了《红梅赞》、《绣红旗》、《五洲人民齐欢笑》等传唱至今的经典歌词。半个世纪以来,《江姐》5次复排,演出500多场,创造了中国歌剧史的一个奇迹。他没有功成退隐,他从不曾懈怠。

年轻人知道他,因为一年年的春晚、一届届的青歌赛和一场场的红歌赛。嘉宾席或评委席上的他总穿一身军装,不说话时“严肃”得很,一开口却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超女”、“快男”节目也看上了他,发出邀约,他摆摆手,自有分寸。他明白自己的身份。身为军人,他最广阔的战场在“前线”、最远大的抱负在“前线”,最深厚的情怀也在“前线”。虽然远在公众视线之外,却是他的天。

他说:我最看重的是“空军优秀共产党员”这个荣誉,最喜欢的是这身军装。对党、对军队,我满怀“跪乳之恩、反哺之爱”。

反哺无期限,他是个永不退伍的老兵。阎肃说:“爱兵、写兵、励兵是我的天职。”

他一次次奔赴“前线”:上高原、下海岛、走边防、赴岗哨……腿脚不便又何妨!他照样来到航空兵师的演兵场、指挥所,照样登上执行训练任务的预警机,照样探访航天员出征前的“问天阁”……来自“前线”的触动落在纸上,便是大气磅礴的《梦在长天》——又一首军魂赞美诗,又一支励兵冲锋号。

战士们唱着军歌,腰板直直的;写歌的人,却因为常年的奔波和伏案,腰背罗锅了。是真的老了么?却分明又像保持着冲锋姿态的士兵。

“我也是‘80后’。”他总爱这么介绍自己,然后故意停顿一下,再作解释,“我80岁啦,名副其实的‘80后’。”周围的人乐了。

他的快活,像酵母一样撒入你我心田,不知不觉间,忘了时间,只剩年轻。人生如歌,就让我们聆听这一支不老的歌—— 红梅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摘自阎肃歌词《红梅赞》

“阎肃”,很有特色的名字,好记。今天已不大有人知道阎肃的原名“阎志扬”,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居然还有过一个洋名:彼得。

那得回溯到1934年,他4岁的时候。身为天主教徒的父母请来传教士为儿子洗礼,赐下教名“彼得”。

不久,抗战打响。阎肃随家人颠沛流离来到重庆,在教会学校读书。钟楼下、高墙里的生活并没有化淡民族危亡时刻的少年忧愁。“共产党”、“毛主席”、“延安”、“八路军”、“新四军”……这些不时振动耳膜的新名词,叩击着年轻的心。1946年,正当修道院准备把小彼得当做未来的“精深教父”重点培养时,他毅然报考了重庆南开中学。

外面的世界让阎肃眼界和心胸大开:传阅《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书籍,学唱《山那边哟好地方》、《兄妹开荒》、《您是灯塔》、《跌倒算什么》等进步歌曲,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学生游行。极具文艺天分的阎肃成了学运骨干。重庆解放后,还在读大学的他被选调到了西南团工委青年艺术工作队。

1952年前后,阎肃两次入朝慰问演出。从这个阵地转到另一个阵地,要翻越一座山,突然,前方惊现漫山遍野的烈士墓碑。墓碑上方镌着一颗红五星,朝着祖国的方向,碑身刻着姓名、年龄、机关、部队代号、入伍、牺牲时间,三两行字写尽了一个曾经活蹦乱跳的战士的一生,有的墓碑上甚至连牺牲者的姓名都没有。看到这一切,阎肃落泪了:都是一样的血肉之躯,都有一样的骨肉亲情,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远离故乡、战死他乡?他在墓前伫立良久,信念从心底升腾: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新中国,为了和平,他们奉献了年轻的生命,我还有什么不可以奉献的呢?

从朝鲜战场回来,阎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穿上了军装。在党旗下,他立下誓言:“军装要穿一辈子,今生铁心跟党走。”阎肃和第五代“江姐”合影

11年后的1964年,阎肃又在一位伟人面前许下“我一定好好努力”的承诺。那是当年11月,《江姐》正在热演。一天晚上,阎肃刚从戏院出来,突然一辆吉普车在他身边停下,车上人喊道:“阎肃,找你半天了。快上车,有紧急任务。”阎肃一愣,随口说:“什么任务啊?我可没穿军装。”阎肃那天只裹了件破旧的黑棉袄,裤腿沾满了石灰,一条大围脖耷拉在胡子拉碴的下巴前。车子开进中南海,阎肃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毛主席看过两次《江姐》后深为感动,要接见他。见到毛主席,阎肃激动不已,他先鞠了个躬,又赶紧握住主席的手。阎肃听不懂主席的湖南话,只记得主席一番鼓励后,还送他一套《毛泽东选集》。当时阎肃坚定地说:“我一定好好努力!”

今生铁心跟党走!好好努力!不管是无声的誓言还是响亮的承诺,阎肃都将它们化作了火热的创作激情。多年来,他已收获累累硕果:百余部作品荣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征歌奖、全军战士最喜爱歌曲等全国、全军大奖。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欢庆典礼上,有三部歌剧登上了游行彩车,他创作的《江姐》和《党的女儿》是其中两部。但他并没有沉浸在荣誉的糖罐里。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一个人要成功,要靠天分、勤奋、缘分、本分,其中,勤奋和本分最重要。他说:“我是空军最年长的现役老兵,只有守着本分,更加勤奋,才能践行我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之间永远的约定,同时也让我的人生多一些精彩、少一些遗憾。” 蓝天

我爱祖国的蓝天,云海茫茫一望无边,春雷为我擂战鼓,红日照我把敌歼。

——摘自阎肃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新中国60华诞的阅兵典礼上,伴着《我爱祖国的蓝天》的歌声,飞行梯队在天安门上空画出道道“彩虹”。此时的阎肃正在观礼台上,仰望蓝天,他行了一个军礼。

这首歌创作于1959年,流行了50年,空军官兵个个会唱,是《江姐》之外阎肃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我们耳熟能详的由阎肃作词的军旅歌曲还有很多:《军营男子汉》、《长城长》、《风雨同舟》、《连队里过大年》、《天职》、《打赢歌》……在他1000多个作品中,有三分之二是写军队、写空军的。他说,我的一切拜军队所赐,我的根在军营,爱兵、写兵、励兵是我的天职。

阎肃创作的军歌,加上其他词曲家创作的《团结就是力量》、《打靶归来》、《当兵的人》、《小白杨》、《说句心里话》、《边关军魂》等军歌,不可谓不多。和平时期的军队需要这么多军歌吗?

“当然需要!”阎肃说,“不过,年代不同,需要的风格不一样。烽火岁月更需要催征的歌,扯着嗓子喊,士气大振;当今是太平盛世,军人的文化水准提高了,不光满足于‘喊’,还唱起了《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虽然士兵瞄准的时候,身旁绝不可能有一个长发飘飘的姑娘,但这首歌非常流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阎肃(右一)与同事谈论歌剧《江姐》

“当代军人最爱唱什么样的军歌?”

“阳刚、时尚、贴心。”阎肃给出的答案是几个关键词。“您写的军歌里,有哪些是‘阳刚、时尚、贴心’的呢?” 阎肃答:“这不归我说了算,由士兵们说了算。”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张昊、李小松曾对他说:“唱着《我爱祖国的蓝天》,好潇洒。我就是听着这首歌参军的。”很多官兵们对他说:“《军营男子汉》带着摇滚味儿,唱起来真带劲儿,给我们当兵的找回了尊严,看谁还叫我们‘傻大兵’。” 一首军歌是否受欢迎,最终当然由士兵来评判,但在创作之初,这取决于创作者能否用最合适的音乐语言说出士兵们的心声。

《我爱祖国的蓝天》就是这样的——1959年春节一过,阎肃来到空军航空兵某部当兵锻炼。在与飞行员长达一年的朝夕相处中,他学会了擦飞机、充氧、充冷、充气、加油,分解轮胎、钻飞机进气道,体会着飞行员对飞机、对祖国领空的感情。有一天傍晚,别人的飞机都回来了,而阎肃他们机组的一架飞机却还没回来,大家全都直勾勾瞪着天边的晚霞。阎肃心里一动:“地上的他和天上的他,心都在天上。对,我们都爱这片蓝天。”当晚,阎肃就把激情和感动倾注进了《我爱祖国的蓝天》的歌词。作曲家羊鸣谱曲,用了过去不常用的三拍子,“飞一般的感觉”和阎肃的设想不谋而合——“我写的时候,就想象着自己正在飞翔,歌词的韵律也是三拍子。”

《军营男子汉》也是这样的——1986年,阎肃来到沈阳空军瓦房店场站采风。他和战士们同吃同住,战士们对他掏出了心里话:“常常觉得憋屈。”原来,当时社会上常把当兵的叫做“傻大兵”。“我们怎么傻了?需要有人让座了,谁摔了病了,哪里闹灾荒了,这时候大家都想起我们,把我们说成最可爱的人。可平常呢?‘傻大兵’,谁叫你没钱,谁叫你太普通。唉,真是来气!”阎肃顿时感觉到了责任:“我必须要为战友们撑撑腰、壮壮气。”一首《军营男子汉》很快脱手:“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去打仗,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我才扛起了枪。失掉多少发财的机会丢掉许多梦想,扔掉一堆时髦的打扮换来这套军装。我本来可能成为明星到处鲜花鼓掌,也许能当经理和厂长谁知跑来站岗,但是我可绝不会后悔心里非常明亮,倘若国家没有了我们那才不可想象。真正的标准男子汉大多军营成长,不信你看世界的名人好多穿过军装,天高地广经受些风浪我们百炼成钢……”很快,这首歌在全军火了起来。

阎肃写歌,写一首“扔”一首,不保存文本。“自己保存有什么用?拿来自恋吗?有生命力的歌,自然会流行,自然会传唱。历史会帮我记住。” 问路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摘自阎肃歌词《敢问路在何方》

阎肃偶尔练练书法,写得最多的是“英雄”二字。他说他有英雄情结,他给“英雄”的注解是:承担苦难,把胜利留给别人;只管耕耘,把收获交给别人。边哨那些可爱的军人啊,你们就是英雄!他最艰苦的一次采风,是1964年为创作歌剧《雪域风云》去西藏体验生活。在海拔四五千米、气温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唐古拉山口一个兵站,他钻进用9床军被包裹的被窝,感觉仍然像光着身子躺在雪地里一样。极度寒冷和高原反应,让他度日如年。第二天一早,一名小战士端来一盆洗脸的温水。阎肃随口问:“你来多久了?”“两年。”阎肃惊呆了,行了个军礼,说:“你真是英雄!”直到今天,当有人问起这段采风经历,阎肃的第一个回应就是敬一个军礼——这是送给远方那位战士的。对边哨战士、基层官兵的敬意从此涨满了阎肃的心房。每次采风或慰问演出,他争着去最艰苦、最边远、最基层的营地。看着战友们灿烂的笑容和含着热泪的双眼,他跟着笑、跟着哭,他知道,这群可爱的兵娃子既是他创作的源泉,也是他甘愿一辈子俯首服务的亲人。为了他们,他依然在跋涉。即使在别人看来“功已成、名已就”,他还是上路,路就在脚下。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是《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中的经典名句。它的跃然纸上,归功于阎肃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艺术道路上的跋涉。

那是1983年,阎肃一接下《西游记》主题歌的作词任务,脑海里就冒出了情景交融的美文:“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但如果止步于此,缺了点深度——接着该怎么写呢?阎肃苦恼地说:“逼得我满屋子转,从卧室走到客厅,又从客厅走到卧室。”脚底下的棉拖鞋擦着地毯,发出单调的声响,几天下来,居然将地毯踩出一条白印。这条白印让他灵光一现,他猛然想起鲁迅先生的名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了!”阎肃在稿纸上落下了最后的点睛之笔,“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路是没有止境的。即使唐僧师徒四人得到真经凯旋而归,难道就没有新的目标了么?”《敢问路在何方》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艰难起步阶段唱出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了人们冲破枷锁、投身创新的豪情壮志。这首歌对于创作者阎肃,也是激励。路无止境,路上的他,不言老。——1998年,他68岁,前往抗洪一线,参与组织《我们万众一心》、《携手筑长城》、《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等大型抗洪赈灾义演募捐晚会。

——2008年,他78岁,再次请缨抗震救灾。组织上考虑到他腿脚不便,没有批准。他只好看电视,当他看到空降兵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从5000米高空跳伞营救灾区人民的事迹报道后,连夜创作歌曲《云霄天兵》。

——2010年,他80岁,空政文工团下基层巡演,为“保护”阎老,没把他列入名单。他急了:我的腿虽然不能蹲,但还可以走,带上一个座便器,我哪里都能去!

他说他这辈子到过除台湾以外的每一方国土,一直在走啊,看啊,想啊,写啊……行有路,思无涯,何处不通达? 看花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摘自阎肃歌词《雾里看花》

总有人问阎肃的老伴:“嫁给阎肃,一定很幸福吧?” 老伴心里,涌起怪怪的滋味。

在别人眼里,阎肃真是好:有才气,不仅军歌写得好,还能写京剧戏歌《唱脸谱》和京味歌曲《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北京的桥》,甚至写出了特别流行的《雾里看花》和《梦里水乡》;有政治头脑,常给各种晚会出出主意把把门儿,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创作中,担当文学部主任;时尚,知道天下时事,知道“囧”、“雷人”、“玉米”、“rap”等网络热词,还知道花边新闻;热心、乐观、公正、干活卖力;最难得的是具备“怕老婆”的美德,工资卡全都交给老伴……

但在老伴眼里,阎肃是个无法改造的顽固分子:手总也洗不干净,毛巾最黑;喜欢吃掉所有剩菜,喝掉所有菜汤,以至越来越胖;不干家务,买米买油这类体力活也不干,还总唠叨、瞎指挥;家人想开文化经纪公司,他给否了;儿媳是专业唱歌的,想去空政文工团工作,他又给否了;单位给分套将军楼,他说用不着,能住就行了,最后是家人劝了又劝,并在许诺不让他插手装修等任何琐事的前提下,才把家给搬成了。架子上摆满了奖杯

明年是老两口金婚。瞅着相守五十载的老头子,她想想:也不容易。虽说老头子不实用,但还能拿来“欣赏”。“他老了,长得也不漂亮,人家还总爱用他,说明是真喜欢他。既然大家高兴,我就跟着高兴吧!”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亏欠心理,阎肃在老伴面前,气势上会矮掉半个头。他嘴甜:“文革”初期,我受到一些冲击,怕连累她。她说:“你就是发配到北大荒,也得有人给你做饭啊。”她都这么说了,我可得多让让她。

她的心里还是怪怪的,但一定是怪怪的幸福。她珍藏着老头子写给她的一首词: 《伴君行》

一叶扁舟浪花中,去年海北,今岁江南,明朝河东,任黄花碧水,青山红叶,白发秋风,随你奔波这久,也算是五彩人生。

咽下了千杯喜,百盅泪,万盏情,仍留得一颗心,七分月,三更梦,淡定从容伴君行。

缘分早注定,心海已相通

携手坎坷路,遥对夕阳红。

……(原载2010年07月19日《文汇报》)制作编辑:周小鲜·END·

往期热文大话西游 宫崎骏 李宗盛 陈奕迅 魔笛张火丁 朱晓玫 奇葩说 战马 肖邦 赵成珍 文艺精华 如您所期

第二篇:《伊里亚特》、《奥德赛》都是写特洛伊战争的。《伊里亚特》写的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

西方文学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古希腊文学

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其文学分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公元前12——8世纪

这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希腊神话是希腊最早的文学形式,又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它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古希腊各种文献中。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达形式。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古希腊人便借助想象来解释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和杜会现象,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在支配一切,他们把自然现象拟人化、个性化,这样便产生了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内容,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发展得比较完善,它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正常反映,在今天,希腊神话仍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和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具体内容见专节)

赫西奥德是荷马史诗之后,于公元前8世纪末7 世纪初出现的叙事诗人,写作教诲诗《工作与时日》,是流传下来最早的长诗。另一成就是写作长诗《神谱》,收集古代神话传说。现今流传下的古希腊神话,宇宙起源,神的谱系,多出自这首长诗。

2、第二阶段:公元前8——6 世纪

奴隶制社会形成的时期,文学成就包括抒情诗、散文、寓言。抒情诗是氏族社会解体后出现的诗歌形式,没有氏族庇护的人们,摆脱了氏族重视集体情感的意识和传统的束缚,个人的遭遇引起了种种复杂的情感,抒发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立自主情绪的抒情诗日益发展起来。抒情诗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讽刺诗和琴歌,反映上层贵族的情趣。著名的独唱诗人是萨福(公元前610—?)和阿拉克瑞翁(公元前550—465),合唱抒情诗人是品达(公元前522—442)。

女诗人萨福以写作爱情抒情诗为主,她的诗歌感情真挚热烈,语言朴素自然。她的诗体被后世诗人模仿,称为“萨福体”。阿拉克瑞翁的诗歌颂爱情和醇酒,后世诗人模仿他的诗体,称“阿拉克瑞翁诗体”。品达的诗充满爱国热情和道德教训,诗风庄重,词藻华丽。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诗人把他的诗看作“崇高的颂歌”的典范,密尔顿、歌德等人都曾模仿他的风格。

萨福 对后世西方作家有很大影响。拜伦到希腊游历,凭吊萨福。画家也以她为题材进行创作。法国画家阿尔玛的作品《萨福和阿尔凯奥斯》(1881),乐师正在为萨福弹竖琴,激起诗人创作的想象。

《伊索寓言》相传由公元前6 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主要反映的是下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作者在保留寓言中的动物本性特征的同时,赋予它们以人的语言和思想,几乎每则寓言都要阐明一种道理或观点,发人深省。它的形式短小精悍,比喻生动恰当,对后来的寓言作家拉封丹、克雷洛夫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早在明代,伊索寓言就传入我国。我国读者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来说明问题。如《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狼来了》等。

3、第三阶段:公元前6——4世纪

奴隶制城邦全盛期,史称“古典时期”。这时期的文学主要指雅典文学,文学成就包括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等,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希腊文学在雅典全盛时期达到了高峰,涌现出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著名的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具体内容见专节)

文艺理论:在古希腊,文艺理论和美学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因此,当时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也是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的代表是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4、第四阶段:公元前4世纪末——2世纪中叶

奴隶制衰微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代表剧作家是米南德(公元前342—292),写作家庭喜剧。

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灭亡,宣告了希腊化时代结束。

二、古罗马文学

古罗马文学通常划分为3个阶段:

1、共和国时期的文学(公元前3世纪至前1世纪)是古代罗马文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

要的文学成就是戏剧、散文和诗歌。戏剧直接移植希腊戏剧形式。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2世纪间,罗马出现著名喜剧家普劳图斯(约前254——前187)和泰伦提乌斯(约前186——前161)。他们的喜剧根据希腊新喜剧改编,同时揉入罗马生活。普劳图斯还吸收罗马民间戏剧的因素,为罗马化喜剧的形成做出贡献。普劳图斯流传后世的作品有2l部,著名的作品有《孪生兄弟》、《一坛黄金》、《吹牛的军人》等。他的喜剧对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戏剧家产生过影响。

卢克莱修(约前93——约前50)的哲理长诗《物性论》;卡图卢斯(约前84——前54)的优美抒情诗颇负盛名。

西塞罗(前106——前43)的演说词达到古希腊以来雄辩术的高峰,成为拉丁语散文的典范。

2、奥古斯都时期的文学(公元前1世纪后期至公元1世纪初期)是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文学主要是诗歌。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是著名的三大诗人。

维吉尔(前70——前19)的主要作品有《牧歌》、《农事诗》和史诗《埃涅阿斯纪》(或译《伊尼德》)。《埃涅阿斯纪》描写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沦陷后率众到意大利建立国家的故事,歌颂罗马国家的历史,颂扬奥古斯都的功绩。《埃涅阿斯纪》学习、模仿荷马史诗,这是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对后来欧洲的史诗产生重要影响。

贺拉斯(前65——前8)是杰出诗人,也是一位文艺理论家。他的《歌集》主要是抒情诗。他的文艺论著《诗艺》继承文艺模仿自然的传统观点,强调形式完美,主张遵从古典,提出寓教于乐的创见。奥维德(前43—18)的代表作是《变形记》,它取材于古代神话,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欧洲许多作家都从中汲取题材。

3、帝国时期文学(公元1世纪——公元476年),古罗马文学走向衰落的时期。塞内加(约前4—65)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悲剧作家,他的悲剧取材于希腊神话,常常影射现实生活,多以恐怖、流血、鬼魂、巫术场面增强悲剧气氛。他的悲剧对文艺复兴时期戏剧产生很大影响。

第二节 荷马史诗

1、形成

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又译《奥德修记》),相传为荷马所作。

历代口头传达的特洛伊战争故事为荷马史诗提供了素材,是荷马史诗内容的基本来源。行吟诗人在故事吟唱中形成的程式,如重复出现的诗句、固定的短语和基本主题,为史诗形成提供了可资运用的初步诗歌形式。行吟诗人的传唱程式既有记忆因素,又有即兴创作因素,这些初步形成的诗歌在传唱中是不断变动的,这就为史诗形成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2、内容与意义

《伊里亚特》、《奥德赛》都是写特洛伊战争的。《伊里亚特》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战争最后50天的战况,《奥德赛》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从特洛伊得胜回国飘流海上的经历。

荷马史诗反映了社会和人生。可以看出,它描写的是从迈锡尼时代到荷马时代的几百年历史。《伊里亚特》展现丁迈锡尼时代晚期希腊的军事、政治图景。还描写了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奥德赛》写的是人对自然力的抗争,歌颂人的智慧,还描写了当时的家庭生活和道德观念。

3、特点

荷马史诗的情节集中,结构巧妙。《伊里亚特》集中描写了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50天中发生的事情,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而展开,其它事件都与阿喀琉斯的愤怒有关,在50天的事情中史诗的叙述有详有略,重点描写的只有10天。《奥得赛》的情节集中描写主人公10年漂泊的最后40天,他以往的经历通过主人公在阿尔西诺斯宫中的讲述来表现。史诗的情节贯穿人和神两条线索。神话的因素在史诗情节中具有制造或解决冲突、推进情节变化发展的作用。

荷马史诗在叙事方面风格多样。《伊里亚特》描写的是战争生活,风格雄健、悲壮。《奥德赛》描写航海和家庭生活,风格绮丽、温和。《伊里亚特》以第三人称顺叙,《奥德塞》以第三和第一人称交错倒叙。《伊里亚特》抒情成分少,《奥德赛》抒情成分多。

荷马史诗是口述文学,在既定的程式下即席创作。这些程式已具备诗的初步形式,有固定的句法,押韵。荷马史诗的比喻和属性形容词运用独具特色。荷马的比喻中对比喻物描写往往超出它与被比喻物的共性范围。在描述人或物时,史诗经常使用表明人或物特殊性质的形容词或修饰语,如“飞毛腿阿喀琉斯”、“像葡萄一样深色的大海”等。这些艺术手法为后世史诗所模仿。

荷马史诗对欧洲文化影响很大。在古希腊,荷马史诗是公民教育的教科书。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大部分都是从史诗中猎取题材。后世的文学家如埃斯库罗斯、维吉尔、但丁、弥尔顿、歌德等或从史诗中寻找素材,或从中获取灵感,或模仿史诗的形式。荷马史诗成为欧洲文学中优秀的典范。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

1、悲剧

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民间歌舞。史诗和抒情诗促进了悲剧的形成和发展。荷马史诗不仅为悲剧提供素材来源,它的表现形式对于悲剧也有借鉴作用。史诗中采用长短短格六音步诗行写成的大段对话,为悲剧对话提供了典范。悲剧对话的短长格六音步诗行形式是诗人从抒情诗引入悲剧的。悲剧的合唱歌采用抒情诗中合唱琴歌的形式。

悲剧绝大多数的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由于作家在处理这些素材时熔铸丁自己的思想观点,因此悲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一系列重大问题。希腊悲剧最主要的冲突是人和命运的冲突。主人公由于某个错误判断导致苦难和厄运。悲剧的基本艺术成分是戏剧成分(包括摹仿表演和人物对话)和合唱队。合唱队最初是悲剧的重要部分,用以表达作者态度,指点剧情,分场分幕,后来渐渐与剧情脱离。剧本台词用短长格六音步诗行写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埃斯库罗斯 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一生创作的悲剧据说有70部之多,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7部:《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复仇神》、《奠酒人》。埃斯库罗斯的剧作充满民主精神和爱国热情。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最著名的作品,取材于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类而受到宙斯惩罚的神话。剧中的普罗米修斯因盗火给人间被钉在高加索的峭壁上。他宁愿忍受苦难,坚决不向宙斯屈服。普罗米修斯对未来充满信心,他预知宙斯的统治终将被推翻,但拒绝说出这一秘密。最后,普罗米修斯在宙斯的雷电中消失。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为人类生存幸福而献身的勇士形象,他和宙斯的冲突是人类的生存和毁灭两种力量的冲突。在剧中宙斯虽然没有出场,但作为冲突的一方却无处不在,他的忘恩负义、专横残暴,表现出非正义的毁灭力量的肆虐。剧中一方面重视个人意志,一方面表现了命运观念。普罗米修斯认为自己和宙斯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支配,他也曾希望与宙斯和好。悲剧风格崇高,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

埃斯库罗斯对希腊悲剧发展做 出重要贡献。他首次把演员由1人增加到2人,削减合唱队的作用,使对话成为悲剧主要成分,这就使悲剧能够表现冲突,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在悲剧表演上,埃斯库罗斯首先采用布景、鲜艳的服装等使悲剧艺术趋于完备;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的作品现在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7部。一般把他的7部作品分为3类:

A、以底比斯神话为题材的3部:《俄狄浦斯王》,《俄浦斯在科洛诺斯》,《安提戈涅》,描写俄狄浦斯的悲惨命运和他女儿安提戈涅的故事。

B、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的3部:《埃阿斯》,《菲洛克忒提斯》,《埃勒克特拉》,都是特洛伊战争希腊联军中人物的故事。

C、取材赫拉克勒斯传说的《特拉基斯少女》,描写赫拉克勒斯的妻子黛奥妮拉听信妖言,谋杀丈夫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肯定人的自由意志和自主精神,同时也认为神和命运具有支配一切的威力。他试图调和人和神的关系,从而建立一种合理的人生。因此,他肯定人对命运的抗争,而最终人的行为在神的意志面前依然无能为力。

《俄狄浦斯王》的主题是人和命运的冲突。俄狄浦斯是一位被城邦人民称之为救星的君主,是“最伟大的人”,可是命运却注定他要杀父娶母。他不甘心服从命运的安排,企图以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结果却是徒劳。命运是一种不合理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俄狄浦斯的每一个行动产生的都是与他意愿相反的结果。主人公以自己的毁灭,显示人格的崇高和抗争的价值。

《俄狄浦斯王》情节线索单纯,人物行动集中。追查凶手前的一系列往事,都围绕主人公的行动采用回溯式的叙述交代出来。同时回溯也推动着主人公行动的进展,加剧了冲突。俄狄浦斯在追查凶手的行动中一步步了解事实真相,最后,他和命运的冲突以他的悲剧结局得到解决。《俄狄浦斯王》精湛的结构艺术。堪称古希腊悲剧典范。

索福克勒斯使古希腊悲剧进一步完善,他放弃悲剧三部曲形式,而在一部剧中描写复杂的戏剧冲突。他的悲剧注意整一性和内在联系,情节、结构统一、完整。他在戏剧演出中首先把演员从两人增加到3人。演员的表演成为悲剧中心,把合唱队在剧中作用进一步削减。索福克勒斯按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原则,塑造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对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评价极高,称之为“最完美的悲剧。”

欧里庇得斯 欧里庇得斯(前480——前406)的悲剧流传下来的有《阿尔克提斯》、《美狄亚》、《特洛亚妇女》、《伊菲格涅亚在奥利斯》、《安德洛玛克》等17部。

《美狄亚》是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之一。悲剧写伊阿宋取回金羊毛,娶美狄亚为妻,不久,背叛誓言,另娶国王的女儿。美狄亚求告不成,决心报复,用浸过毒药的新衣毒死国王和新娘,杀死自己为伊阿宋所生的两个孩子。美狄亚的报复行为是对不合理现实的反抗。弃妇的恨和母亲的爱构成她心中猛烈的冲突,最后恨的冲动战胜爱的感情,她在颤栗中杀死自己的孩子。美狄亚的形象表达了欧里庇得斯对妇女处境的同情和关注。她的家庭悲剧是当时雅典社会矛盾的反映。

欧里庇得斯的一些悲剧取材于神话传说,描写的却是世俗生活。在他的悲剧中神、英雄和普通人一样。农民、奴隶也在他的剧中出现。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在心理刻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剧中人物的各种心理状态在他笔下得到真实生动的描写。欧里庇得斯生前不受社会的欢迎,也不受政府欢迎。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近代欧洲的很多作家都对他的作品表现了极大兴趣,从他的作品中吸收有益经验。

2、喜剧

喜剧根据亚理斯多德的说法,起源于下等表演。这是一种祭祀狄奥尼索斯的歌舞为题材,用诙谐、戏谑、揶揄、机智的大众化通俗语言制造笑料的表演形式。雅典时期的喜剧被称为旧喜剧,题材取自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倾向性和讽刺性。古希腊最早的喜剧诗人是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一生共写了44部作品,留存下来的只有11部,主要有:《阿卡奈人》、《蛙》、《骑士》、《和平》、《鸟》、《云》、《蜂》。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危机时期的社会生活,触及当时的社会问题。他的思想代表了雅典自由农民的意识形态。阿里斯托芬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他憎恨战争,憎恨利用民主制煽动战争的政客,也憎恨诡辩学派哲学家。《阿卡奈人》是阿里斯托芬的早期代表作品,剧中描写雅典农民狄开俄波利斯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他的和谈倡议被雅典公民大会拒绝后,使个人单独和斯巴达人媾和。《阿卡奈人》演出时正值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剧中指出,战争只对政治煽动家和工商奴隶主有利。诗人呼吁希腊各城邦相互友好,共同对付波斯的侵略。这部喜剧在插科打诨中表现了严肃的主题。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喜剧采用虚构、夸张和怪诞的艺术表现形式,内容却是严肃的,现实的。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情节一般都比较简单,人物性格类型化。喜剧语言运用的是民间口语,朴实,生动,诙谐,既有粗俗的成分,也有优美的诗句。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受到观众的欢迎、称赞。他被称为“喜剧之父”。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1、社会状况

中世纪是15世纪人文主义者首次提出的历史概念。它是指欧洲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时期与古典文化“复兴”时期之间的历史阶段,大约是5世纪至15世纪,即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迄于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倾覆。

中世纪的历史、文化与基督教息息相关。在中世纪开始的时候,基督教已经确立了它的地位。中世纪最初的几百年,教会组织得到巨大发展。西罗马帝国衰亡后日耳曼民族的君主们没有能力管理被他们夺到的国家,基督教教会担负起许多社会职责,在蛮族带来的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建立并维持了秩序。教会在未开化的日耳曼民族中传播基督教文化,引导野蛮的民族走向文明。

2、思想特征:

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第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中世纪文学突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第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3、艺术特征:

第一,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第二,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第四,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4、文学概况

中世纪的文学是从希腊罗马古典文学到文艺复兴文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中世纪文学非常丰富,它所取得的成就为文艺复兴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充分、必要的条件。

中世纪欧洲文学包括基督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A、基督教文学 基督教文学是指以基督教教会的文人学 者为创作主体,以宣扬基督教教义为创作目的的文学。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影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欧洲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很早就产生了基督教文学。

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内容是宣传、阐释基督教教义。它的基本倾向是宣扬来世思想,倡导禁欲主义,歌颂基督教美德。后期作品吸收了一些异教或世俗的因素。寓意、梦幻、象征是常用的手法,适于表现基督的崇高,天国的神秘。

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基督教文学是传播教义的重要媒介。它所传播的基督教观念渗透在西方文化之中,影响了当时及后世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基督教精神也植根于西方文学之中,从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到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艾略特,基督教观念充溢于他们的作品。基督教文学的表现形式既影响当时的世俗文学,也为后世西方文学不断借鉴和套用。

B、英雄史诗 中世纪欧洲各国都存在着本民族口头传述的文学,这是各民族文学形成、发展的基础。在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的几个世纪中,各民族口述文学的几种体式日益丰满、完善,形成了记述本民族英雄人物神奇事迹的长篇叙事诗——英雄史诗。

《贝奥武甫》是中世纪英雄叙事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罗兰之歌》是法国英雄史诗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熙德》没有神话幻想的成份,也没有极度夸张的情节,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

《尼伯龙根之歌》取材于民族大迁徙后期匈奴和勃艮第人斗争的历史,其中有许多神话传说。史诗反映13世纪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思想观念。

C、骑士文学 骑士叙事诗(或称骑士传奇)是骑士文学的主要类型。骑士叙事诗的内容主要描写骑士或为博得贵妇人欢心、或为骑士荣誉、或为保卫基督教而与妖魔、怪兽、魔法师、异教徒进行斗争的故事。骑士之恋和骑士冒险经历相结合形成骑士叙事诗的基本特点。大多数骑士叙事诗情节离奇,格调玄虚,缺乏现实生活基础。这类作品着意表现骑士对英雄气概、个人荣誉、典雅风度和侠义品格的追求,反映了封建贵族的生活理想。

骑士文学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影响。骑士文学中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丰富想象被后世作家,尤其浪漫主义作家所吸收借鉴。骑士叙事作品的故事结构形式、人物描写的手法对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D、市民文学 市民文学兴起于12世纪,是市民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的反映。市民文学多数是民间创作,揭露教会僧侣的愚蠢、暴虐,歌颂市民的机智、狡黠,具有反对封建、批判教会的色彩,也有一些作品讽刺丁上层市民的贪婪与自私。

《列那狐传奇》产生、形成于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叶,共27篇,3万多行。狮王诺勃勒代表最高封建统治者,伊桑格兰狼和勃仑熊代表封建贵族,鸡、兔、鸟代表下层民众,列那狐代表市民阶级。列那狐和伊桑格兰狼之间的斗争是故事中的主要情节线索。故事中充满对愚昧无知的封建君主、横暴的贵族以及教会僧侣的讽刺。主人公列那狐机警绝伦,诡计多端,凭着智力和谎言捉弄国王和贵族,同时也欺压山羊、公鸡等弱小的动物。体现了市民阶级的特点。

市民文学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戏剧。最著名的笑剧是法国的《巴特兰律师》。

中世纪文学并不是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片空白,欧洲各民族在民间文学基础上都出现过一些有价值、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中世纪文学取得的成就为文艺复兴和欧洲近代文学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中世纪文学的成就,很难想象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文学繁荣。

第二节 但丁

1、生平和创作

早期文学创作(流亡以前)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新生》是但丁作为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也是他抒写对贝娅特丽丝爱情的作品。《新生》体现了温柔的新体的最高成就,开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

创作后期(流亡期间),作品抒发了深广的忧愤,代表作《神曲》就是作于这一时期。

2、《神曲》

(1)主题: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

(2)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神曲》的进步性:

第一,《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

第二,但丁在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后,对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对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异常严厉的揭露和批判。

第三,但丁热情地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世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

第四,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世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

第五,《神曲》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想。

第六,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变化和精神道德情况,在《神曲》中也获得了真切、广泛的描绘。

《神曲》的局限性:

第一,《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

第二,《神曲》中奥德修斯召唤世人追求美德和知识的话语,已成为了至理名言,可另一方面,但丁又借维吉尔之口表明理性的软弱。

第三,在《神曲》中,但丁对保罗和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的爱情看法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同情他们,另一方面,他根据中世纪的道德标准,将这对恋人作为贪色的罪人,放入了地狱接受惩戒。

第四,在对待封建君主的态度上,但丁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国王痛加鞭斥,另一方面,他又将国王视为拯救陷于危难中的意大利的救星。

(3)艺术成就:

①在描绘不同的境界时,但丁采用了不同的色彩。

②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

③《神曲》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即第三行为一音节,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全诗始终。

④《神曲》是用俗语写成的。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文艺复兴 从14世纪起,以但丁为先兆,西欧社会开始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是欧洲历史一个伟大转折时期,它延续到17世纪初,以莎士比亚的巨笔写下标志它终结的光辉一页。

文艺复兴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它的到来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中世纪文明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是文艺复兴出现的前提和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是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有力的思想武器。

2、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体现资产阶级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想形态。人文主义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推崇理性,把理性置于与宗教信仰并列的地位。

3、文学状况

A、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出现最早的地方,但丁的作品已经预示人文主义的倾向。14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物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弗兰西斯克·彼特拉克(1304—1374)是意大利第一个人文主义者。《歌集》是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歌集》分为“圣母劳拉之生”和“圣母劳拉之死”两部分,抒发诗人爱的幸福与失恋的痛苦。彼特拉克内心充满矛盾,他无法克制对劳拉的强烈感情,同时又因自己的爱情产生一种负罪感,心灵无法安宁。《歌集》是中世纪以来对世俗爱情进行正面歌咏的优秀抒情作品。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和但丁、彼特拉克被并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杰”。《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十日谈》中的故事取材广泛,中世纪传说、历史事件、东方民间故事、现实中的人和事都成为涉取的题材。薄伽丘在运用这些材料时突出它们的现实性,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观点。《十日谈》揭露、批判了罗马教会的腐败和僧侣的伪善、堕落、贪婪,肯定人的本性,强调追求现世幸福的权利,提出人与人平等的思想。《十日谈》塑造了众多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十日谈》采用框形结构,把100个独立成篇的故事组合在一起。《十日谈》运用讽刺、幽默的笔法,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

《十日谈》对欧洲文学具有重要影响,成为乔叟等作家模仿的范本,莎士比亚、歌德等也运用其中的故事作为创作素材。

B、法国文学 弗朗索瓦·拉伯雷(约1483—1553)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是欧洲第一部长篇小说。

①《巨人传》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A、巨人形象的塑造。

B、对个人自由、现世幸福和感官快乐的强调。(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成为生活信条)

C、对知识和教育(主要是人文主义)的高度重视。

D、建构理想乌托邦的积极努力。

E、对民间文学文化传统的高度尊重。

②《巨人传》的艺术创造。

A、对民间文化和民间文学的创造性改造。

B、狂欢化,狂欢节文化的反映,天主教国家一般每年有狂欢周,始于主显节(1月6日),此时打破等级,把城市钥匙交给愚人会议,化装游行、假面舞会。巴赫金《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民间文化》:在封建中世纪严格等级制度的背景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等级和隔离的背景上,人们之间这种不分彼此、不拘行迹的自由接触,给人以格外强烈的感受,成为整个狂欢节世界感受的本质部分。人回归到了自身,人在人们之间感觉到自己是人。”节日诙谐、诙谐性语言作品、广场语言现象和体裁。用德廉美修道院的话说“随心所欲,各行其是,”

C、对身体资源和身体文学性的开发。

D、独特的幽默机制与当代广告文化原型。

E、叙事方法的拓展:叙述人的僭越、叙述本身的自我指涉。

C、西班牙文学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是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16世纪西班牙文学的最高成就。(具体内容见专节)

维加的剧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羊泉村》。《羊泉村》(1619)取材于15世纪西班牙的历史事件。维加在剧中谴责封建贵族的罪行,将农民作为正面主人公,歌颂农民的抗暴斗争,但把解决农民和封建贵族矛盾的希望寄托在英明君主身上。维加的戏剧使西班牙民族戏剧走向成熟,对欧洲戏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英国文学 杰弗利·乔叟(约1342—1400)是英国中世纪末的伟大诗人。他模仿《十日谈》写出了著名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书中的24个故事是一群从伦敦到坎特伯雷朝圣的人在路上为解闷而轮流讲述的,故事讲述人是各阶层、各种职业的代表,性格鲜明,展现了14世纪英国的生活画卷。

15世纪末,英国出现了最早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1477—1535)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莫尔的代表作是对话体散文《乌托邦》,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理想。

16世纪,英国文学进入兴盛时期,诗歌和戏剧取得突出成就。埃德曼·斯宾塞(1552—1599)是乔叟之后英国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不朽杰作《仙后》。《仙后》表达人文主义道德理想,歌颂冒险精神和征服的快乐、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大学才子”戏剧家的创作继承英国民间戏剧传统而又有所创新,对英国戏剧做出重要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马洛是“大学才子”中最重要的一位。莎士比亚的剧本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具体内容见专节)

第二节 塞万提斯

1、生平与创作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作家,他说自己“与其说多才,不如说多灾”。在他生前,虽然《堂•吉诃德》大受欢迎,但作家本人却备遭冷落,坎坷多灾。

2、《堂·吉诃德》

①故事梗概:略

②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有矛盾性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之一。他身上既有明显的喜剧性特征,又有鲜明的悲剧性色彩。生活在资本主义已经萌芽时期的堂•吉诃德却要在现实生活中恢复封建社会的骑士精神,因而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滑稽的喜剧性的角色;他立志铲除人间罪恶、为了美好的社会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但他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实现。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又使他具有了悲剧性的色彩;他性格中的矛盾是正处于新旧交替时代西班牙社会矛盾的反映。

桑丘的形象: 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的形象; 桑丘与堂•吉诃德无论是在外表特征还是内在性格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两人还相互影响、互相感染,逐渐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德国诗人海涅曾认为堂•吉诃德和桑丘合起来才是小说的真正主人公。

3、思想意义:

①辛辣的讽刺了毒害人们的骑士文学;

②真实地反映了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现实;

③成功地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艺术典型堂•吉诃德。

4、艺术特色:

①结构上采取单线发展,大故事套小故事,使线索单纯而不单调,妙趣横生;

②善于运鸿对比手法塑造人物;

③用细腻的手法,增加了作品的幽默感,对骑士小说的形式作了“戏拟”。

第三节 莎士比亚

1、生平与创作

莎士比亚(1564.4.23—1616.4.23)在西方文学史上,只有很个别的作家有资格这样说:如果没有他,整个文学将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莎士比亚无疑是其中最有资格的一个。

①历史剧、喜剧和诗歌时期(1590—1600)善战胜恶

②悲剧、悲喜剧时期(1601—1607)善被恶毁灭

③传奇剧时期(1608—1612)善恶和解,重建乌托邦

历史剧(共10部):

《约翰王》 《理查二世》 《亨利四世》(上、下)四部曲

《亨利五世》 《理查三世》 《亨利六世》(上、中、下)《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喜剧(爱征服一切):莎士比亚的喜剧共13部,包括《错误的喜剧》、《驯悍记》、《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温莎的风流娘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其中,《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威尼斯商人》代表他戏剧的最高成就。

莎士比亚的喜剧被称为“浪漫喜剧”或“抒情喜剧”是因为:首先,肯定性、歌颂性主题所奠定的乐 观开朗的基调。其次,女性形象的优美绝伦焕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第三,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恬适的戏剧氛围。最后,莎士比亚喜剧的浪漫性、抒情性,也与莎士比亚所运用的喜剧语言有关。

2、《哈姆雷特》(1601)

情节与思想意义 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对“乾坤颠倒”的人的生存环境的描写,不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而且指出了一味强调个性解放、放纵人的欲望对社会和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作者在对“乾坤颠倒”的社会表现出深深忧虑的背后,流露着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呼唤。

人物形象哈姆雷特:新一代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

(1)集中体现了人性的优点与弱点。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对待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态度。哈姆雷特与恋母情结。他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某些特点。留学德国威登堡大学,那里是人文主义的摇篮。

哈姆雷特与西方文学人的形象的变化:古希腊,高大,中世纪,匍匐在神的脚下,文艺复兴,高大——现实主义,日趋渺小——现代主义,变虫。

(2)哈姆雷特形象的动态分析:别林斯基三段论,受黑格尔正、反、合的影响:父亲死之前,a、“幼稚的和谐”;b、不和谐与斗争,戏中戏,c、勇敢的自觉的和谐,转折点是看到小福丁布拉斯为了弹丸之地而战,因而发奋战斗。

(3)历来关于哈姆雷特的阐释:哲学的、美学的、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的和女性主义的阐释。文学形象本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阐释方法、态度与意义生成的关系。

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1)复杂多面的人文主义形象的创造;(2)对人和理性的深刻反思;(3)对腐朽黑暗社会现实的抨击;(4)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高度重视;(5)对人性矛盾性的认识,对复杂内心世界的揭示。

艺术特色:

(1)巧妙的情节安排:

一个鬼魂、一场戏中戏;

两个国家(丹麦与挪威)、两个家庭(哈姆雷特家与波洛涅斯家);

三种复仇(哈姆雷特、雷欧提斯与福丁布拉斯)、三种疯狂(哈姆雷特的装疯、奥菲利亚的真疯与小丑的亦疯亦狂);

四种对立(想象与现实、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

五种死亡(老王被害而死、波洛涅斯与王后因误而死、奥菲利亚因疯溺死、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等因复仇而死、克劳狄斯弄权而死)。

(2)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人物(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王后与奥菲利亚、新老国王、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等)与情节(毒药在不同地方发挥的作用、两种疯狂、戏里戏外等)。

(3)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风格:高度书面化、凝练而富于哲理、华丽夸饰。

(4)悲剧观念的变化:古希腊悲剧是人与公理、命运和外在自然的矛盾构成中心冲突;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想象与现实、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斗争成为中心冲突。

下载悼阎肃:86版西游记里19首歌都是他写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悼阎肃:86版西游记里19首歌都是他写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