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模范李江福
道德模范李江福:凭良心筑起千栋
“诚信大厦”
李江福,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于林县,现居新乡市,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河南新城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个人相继荣获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河南省技术创新能手、第三届河南建设“十大风云人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豫籍优秀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新乡解放暨建市60周年“十大英模”等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为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先后10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诚信为本一诺千金
4月28日上午,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新乡市52岁的李江福作为河南省4位全国劳模特邀代表之一,与2968位全国劳模近距离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李江福说,这一刻,喝红旗渠水长大的他,听着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又想到了自己老父亲常说的话“人过要留名,雁过要留声”,不由感慨万千:我只是林县十万大军出太行中的一员,只是一个“盖楼的”,干了一些本份的事,就得到这么大的荣誉!我李江福这辈子,值了!
两个月晕倒4次,为保工期不要命
2014年4月,解放军某防空兵学院两栋建筑工程招标。甲方要求工程必须赶在当年国庆节之前竣工交付使用。这意味着两万平方米的建设工程必须在5个月内完成,比正常工期11个月足足缩短了一半多的时间。这一苛刻条件吓退了众多建筑公司。甲方慕名找到李江福,问他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面对甲方的急迫邀请和信任,李江福连夜反复精算施工进度,最后接下这块“烫手山芋”,并主动写下承诺书:“不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分文不要。”
由于工期紧,来不及搭建施工所需的临时板房,工人便住在帐篷内白班和夜班轮流倒,身患糖尿病的李江福把自己的车子当成了办公室与宿舍。白天现场指挥,晚上还要到作业面进行监督检查,困了车上休息几分钟,平均每天休息不到四小时,两个月时间里在现场因血糖病就先后晕倒了4次。
经过昼夜奋战,不到3个月主体工程就已封顶。可天有不测风云,施工后期正值汛期,一连十多天的连绵阴雨使工程外墙面砖无法粘贴。为确保工期,李江福不惜代价买了防雨布将楼房的四周及上面全部围起来,进行封闭施工。
9月25日,工程顺利通过解放军总参质监站验收,且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参质量监督站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十分满意,并被推荐申报解放军总参优质工程。李江福却因延误治疗糖尿病转成酮中毒,工程交工后不得不住院救治。
“信誉是靠我们自己做出来的”
“盖楼是个良心活,我这辈子绝不建‘豆腐渣工程’!”5月19日,操着一口林州普通话的李江福,掷地有声地对记者说:“我带队搞建筑整30年了,承建了1000多项工程,没有出现过一起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也没有一次延误工期。”
2005年,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公楼工程施工中,李江福在现场发现框架填充墙砌体的砂浆标号偏低,施工员却满不在乎:“框架填充墙也不是什么承重构件,标号低一点儿没关系,再说现场监理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李江福大发脾气,“我们的信誉是靠我们自己做出来的,不是依靠别人监督出来的!”在他的坚持下,已经砌好的5道墙全部拆除重做,工料损失2.5万多元。精益求精的结果,该工程荣获河南省工程质量最高奖——“中州杯”,李江福的工队也是该校数十项工程项目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施工单位。
工程亏了,但他却很欣慰:“我还是赚了,我赚的是用金钱也买不来的信誉!”
2009年底,李江福承接了国家重点项目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开工后,由于市场的因素,材料价格和签订合同时相比升幅很大,成本压力骤增。
面对有可能亏本的工程,为了确保工程正常施工建设,有人提出应该找甲方追加预算。但李江福坚持没有向甲方提任何额外条件,而是在内部管理挖潜上下工夫,使工程得以按时、优质完成,确保了国家第一批移民如期喜迁新居。
2010年6月,河南省住建厅、省南水北调指挥部联合授予李江福的项目部为省先进单位称号。尽管完工结算后没有赚到一分钱,但李江福却颇感欣慰:“我还是赚了,我赚的是用金钱也买不来的信誉!”
“我不欠你一分钱,你要垒好每块砖”
一名来自驻马店的张姓工人对记者说,李江福和其他工地上的老板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跟我们每个工人都签有一份“诚信协议”,郑重约定:我不欠你一分钱,你要垒好每一块砖。李江福经常对我们说:“绝不会拖欠我们一分钱,但每个人必须严格按规范操作,绝不能偷工减料。施工过程中,他对工程每一个部位、每一道工序都要亲自查验把关。”
李江福说:“我也是穷人家的孩子,知道农民出来挣钱的不容易,所以就算再难,也不能亏了农民工兄弟。”众所周知,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往往都是在年终才能到位,但李江福发工资从来没跨过年度。
“我从业30年,带过的工人少说也有14万人(次),但摸着心口说,我从来没欠过工人们一分钱,而且不论有什么样的客观情况,我都保证每年春节前一定把工资送到每个人手上。”
1998年,李江福的项目部在三门峡,腊月二十六下午3点多钟才凑齐劳务基地林州所需的工资款。担心大雪封路,李江福和财务人员赶紧出发去林州送工资。当时连霍高速三门峡段还未建成通车,去林州需要走310国道。当车行至渑池至义马的山上时,路上的积雪已有近10厘米厚。无奈之下,李江福将车靠边停下后,步行10多公里地返回渑池县城,高价买来了防滑链。当行至新安县境内时,已是第二天中午,好多大型车辆都不敢再继续前行。一路走走停停,遇到陡坡车轮打滑上不去,下车推车成了常事,甚至几次大家将身上的外套脱下来垫到车轮底下才能上去。就这样,不到500公里的路程,他们足足用了两天三夜,终于在腊月二十八下午到达林州茶店,并连夜将钱分发给所有民工。
为按时给农民工兑现工资,2002年、2004年、2007年春节前,李江福曾3次遇到车祸,损失上百万元。然而,一年又一年,李江福不顾危险,不计损失,始终坚持在春节前将工资一分不少地送到每一位工人手中,“我就是这么犟的一个人,哪怕晚一天、少一分都不行!”
他把每个工地都办成了“诚信学校”
2007年底,由于个别业主严重拖欠工程款,致使项目部无法全部兑付农民工工资,缺额100多万元。有人给李江福说,给民工解释一下,等节后款项回笼后再补发给大家,相信民工兄弟都会理解的。
但李江福却过不了自己心里这道坎:“兄弟们都出来一年了,挣的是血汗钱。缺了这钱,这个年怎么能过得圆满?20多年咱没拖欠过农民工一分钱,这次也决不能破例!”
于是,他回家做妻子的思想工作,把自家在新乡买的独家院房产廉价变卖,又将郑州仅有的一套房拿到银行抵押贷款,硬是赶在春节前把工资足额发放到了农民工手里。
发完工资回到家中,李江福一个人坐在屋里发呆,想想眼前的处境,这个平日里的硬汉眼泪禁不住直往下掉,妻子反过来安慰他:“不要紧的,我当初就是看上了你的实在,这比啥都重要。退一万步讲,就算这钱要不回来,以后跟你一起当乞丐,我也决不会埋怨你的!”
30年来,李江福不仅自己做到诚实守信,竭力把每栋楼都建成“诚信大厦”,而且将每个工地办成了“诚信学校”,带头在建筑工地设立道德讲堂和职工之家,经常利用工余时间,组织员工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儿。
他先后带出来10多万农民工,其中300多人成为建筑业界的精英,当上建筑公司、开发公司、造价咨询公司、项目管理公司的老板,也有的成了其他公司的高管、骨干或项目经理、工地负责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只要是从李江福手下出来的,个个成了诚信的楷模。因为李江福“用良心做事,靠诚信盖楼”的理念,早已渗入到他们的血液中。
第二篇:李志军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模范事迹
仓储部 李志军,一名仓库管理员,于06年入职,现在是仓储部包材组组长,安全员,海利尔工厂后备干部,海利尔义工团成员。入职以来,他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并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作为仓储部组长和后备干部,在工作中认真扎实,团结友爱同事,部门中起到积极带头的作用。并帮助新员工熟悉了解仓库,帮助五金仓库整理配件等,主动向新员工讲解不懂的业务知识,在车间生产过程中积极配合车间提料,从不拖延,推诿。对待工作责任心很强,领导交与的任务能够及时完成任务,从不拖拉。
兼任仓储部安全员,下班前能够自觉巡检仓库。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整改,每月对仓储部人员进行一次安全培训。自安全之路开展以来,先后获得过两次三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一等奖。
其次,生活方面朴素,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不攀比、不盲目消费,勤俭节约。做人坚持诚信为本,和朋友之间以诚相待,在家孝敬父母,家庭十分和谐。
仓储部 李志军 2011-12-14
第三篇:1全国道德模范李玉兰
全国道德模范李玉兰
一、普通市民平民慈善家全国道德模范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不幸。每个人都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这种帮助,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而得到他人的无私帮助,则有赖于每个人都能自觉主动地帮助他人。全国道德模范、被公众誉为“平民慈善家”的蚌埠普通市民李玉兰,就是这样一个乐善好施、自觉主动帮助他人的人。我们为她慈善为怀、克己奉献、抚养孤儿、赡养孤寡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更令我们震撼的是,1990年至今,并不富裕的她,却为救助孤寡老人、捐助失学儿童、帮扶困难群众、情牵子弟兵、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累计捐资20多万元……
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李玉兰捐出的只是金钱么?不,那分明是一颗博大的慈爱之心!竭尽全力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传统美德,是文明社会人们的道德追求,也是李玉兰精神的固有内涵。这种美德就是奉献精神,它是不图回报,不图名誉,为的是他人的方便、安乐、幸福。正因为有了李玉兰精神,我们的社会才处处出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美好图景。
李玉兰,一个身体孱弱、衣着朴素甚至有些寒酸的老人。她没有什么财富,只是蚌埠市蚌山区天桥社区的普通居民——全家12口人,曾经仅靠60多平方米的小饭店为生。在许多人看来,她的事迹实在不足以惊天动地,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却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人,在2005年11月与李嘉诚、霍英东等慈善大家并肩而立,荣获首届“中华慈善奖”;2005年被评为“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又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08年3月,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
二、困境中,她的心里从小种下善良的种子
李玉兰,这个共和国的同龄人从小就是个苦孩子。6岁的时候,父母受政治运动的影响,先后被关进监狱。大哥外出谋生,小妹也早早送了人,家中只剩下已成孤儿的李玉兰姐弟三人:小弟李学仁因为从小生病,落下残疾,行动不方便;大姐当时也只有11岁。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一下子要面对生存问题,其困难可想而知。
为了生存,三个孩子经常逃荒要饭。三姐弟的情况,引起了当地群众和派出所的注意。善良而并不富有的邻居经常给他们姐弟送来一碗米或一件衣服;有位姓王的民警还帮助他们找民政部门、居委会想办法,申请一些救济款,帮他们买米下锅。那时候,年龄尚小的李玉兰十分顽皮,王民警就经常告诉她一些做人的道理。居民小组长董大妈一边帮小玉兰捉头上的虱子一边问她:“你长大以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李玉兰告诉阿婆:“我以后也要和你一样,做一个好人,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困境中,周围好心人的帮助,使我的心里从小种下善良的种子。”李玉兰经常这样概括自己。
三、没有文化,她和“希望工程”结下不解之缘
经历了无数曲折后,李玉兰辗转来到蚌埠,并在这里成家立业,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和名为“华照”的小饭店,生活也一步步改善。1990年的一天晚上,电视里播出的一条公益广告深深地打动了李玉兰。在很多偏远的农村,有的家庭极端贫困,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拿不出来……国家为了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号召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兴办了“希望工程”。
看着电视上那些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李玉兰的眼睛湿润了。她以前只知道帮助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却从来没有想到这些读不起书的孩子。儿子李江平也在一旁看电视,一见母亲的神情,立刻明白了老人家的心思,就说:“妈,你是不是想帮助这些孩子?”李玉兰点点头:“他们需要帮助啊……”
此时此刻,李玉兰想到了多年以前,她带着女儿在大上海的饭店里遭白眼的情景:因为不识字,被人冷落。这一幕至今还历历在目。她想,自己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孩子上不起学。就在那一瞬间,李玉兰决定去帮助那些失学的苦孩子。那天夜里,她没能入睡,她想了很多往事……她自己没有文化,也饱受没有文化之苦,她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都能成才。第二天,李玉兰和儿子一起来到邮局,给希望工程北京办事机构寄去了600元钱。之后,再也没有停止过对失学儿童的捐助。在那第一张汇款单的“捐赠理由”中,李江平代母亲写下:“多识一个字,多懂一分理,提高民族素质。”
一个月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给她来信了,信里寄来了《“希望工程”救助卡》,介绍了李玉兰资助的内蒙古托克托县和合营村两名儿童的详细情况。李玉兰揣着来信,激动不已,她让儿子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从那以后,李玉兰看电视又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关注有没有“希望工程”的消息。
四、关爱五保老人,她是家乡山东郯城的“好闺女”
1997年清明节,李玉兰回到阔别已久的山东郯城老家为父母扫墓。让李玉兰感到震惊的是村里7个五保户的境遇:生活无人照料,吃饭有上顿无下顿,连每月5块钱的生活补贴村里都拿不出……李玉兰心里难过极了,她暗暗想,有我李玉兰一口吃的,就不能让这些老人再冻着、饿着!她当即把身上仅有的几百元掏出来悉数分给了老人们,并表示今后将按月寄给他们每人30元。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李玉兰寄出的生活费从30元涨到50元,再到100元。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给老人寄钱,从未间断过。2003年非典期间,小饭店生意清淡,李玉兰实在拿不出钱,就遍借亲戚、朋友,按时寄钱,绝不让老人失望。自从心里装进了老人,李玉兰就每年回家上坟,每次都会带上各种糕点、糖果乃至衣服、被褥,只要老人能吃能用的东西,她都想方设法带上。李玉兰回来了,老人们比过年还高兴!他们总会抱着她,眼泪汪汪地诉说心中的感激:“玉兰啊,你比亲闺女还要亲!”
2000年除夕,守着李玉兰买来的电视机,五保老人们笑得那样开心!他们委托村里人给李玉兰打了个报喜电话:俺们平生第一次看到春节晚会了!
2008年1月23日,雪后的乡村有着刺骨的寒意,去往郯城县泉源乡长埠岭村的道路,交通几近阻断。李玉兰行色匆匆,她是为该村的李学昆老人料理后事的。从安徽蚌埠坐5个多小时火车到新沂,再从新沂坐汽车到郯城马站,再从马站坐三轮车到长埠岭村,李玉兰此行是为了兑现十年前对几位五保老人的承诺:活着时我养着,死了我为你们送终。
五、平凡平淡,《感动中国》网上票数第一
李玉兰在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经常和家人一起吃剩饭剩菜,穿最廉价的衣服,甚至身患多种疾病却舍不得住院、吃药,而是把从牙缝里省下的钱、拖着虚弱病体开小饭店攒下的血汗钱,慷慨地资助给社会弱势群体,到目前累计已达20多万元。她为赡养的孤寡老人养老送终;为全国23个省市区的10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捐款;她曾多次在病中毅然拔下自己的针头,用救命钱无私帮助困难的病友;她曾一次又一次向灾区群众伸出温暖之手,甚至掏出了身上仅有的几枚硬币……
2006年底,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在推荐李玉兰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时,这样说道:“自1990年以来,李玉兰为社会各界捐款达17万元,捐助100多名失学儿童,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救助下岗工人及困难群众;认领7位‘亲爹亲娘’,按月给他们汇寄生活费。她这种无私助人的高尚品质及至爱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优秀社区党员的典型代表,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楷模。”
在《感动中国》的官方网站上,李玉兰与150多位候选人物的照片并列在一起,她并不起眼。只是那一贯的短发和笑容以及慈祥的面容让很多与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为之感动。在《感动中国》的网选中,李玉兰排名第一。
在“感动中国”的网友留言中,一位网友的评价发人深省:李玉兰的伟大与平凡交相辉映,让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有一种向善的冲动。
六、抗震救灾,再次捧出“钱匣子”
今年5月12日晚8时许,忙碌了一天的李玉兰总算可以歇一歇了。打开电视机,看到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的消息,李玉兰的心揪紧了。朴素的李玉兰认为:温家宝总理都到现场了,说明情况很急,那么多的人都在外面,肯定需要帮助!于是,她捧出华照饭店的“钱匣子”,取出当天全部的营业款。在她的感召下,儿子、媳妇、女儿、小孙子纷纷捐款,就连没有经济来源的老姐姐也从口袋里摸出50元钱,递到她的手心。1760元善款虽不算多,却体现了李玉兰一家人金子般的心!
七、善行善举,引来社会尊敬无限
多年来,李玉兰用美好心灵和善行义举,孜孜不倦地奉献,不计回报地付出,默默无闻地坚守,给他人以帮助,给社会以关爱,感染和带动人们见贤思齐,奋发向上。这种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赞扬,她当之无愧地获得了首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去年9月份,在表彰全国道德模范的颁奖专场晚会上,李玉兰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2008年新春来临之际,一份来自中南海的飞鸿送到了李玉兰的手中。“祝你新春快乐、身体安康、家庭吉祥、生活如意,在新的起点上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落款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亲笔签名。与这份珍贵礼物同时送到李玉兰手中的还有中央文明办《致全国道德模范的拜年信》。
手捧珍贵礼物,李玉兰激动万分,她说:“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只不过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把我们这些小人物放在心上,真是没有想到的!”李玉兰表示,新的一年里,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尚德崇善,共同营造社会文明风尚,共同构筑民族精神家园。
早在2007年1月9日,入选“感动中国”人物之后,蚌埠市委书记梁卫国、市长陈启涛就专程看望了李玉兰,并对她作了极高的评价:“李大姐作为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不平凡事情,这一点是最可贵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人不论职务高低、财富多少,关键是要对人民有爱心。有了这样一种爱心、责任感,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发出光和热,都能为人民做出一份贡献。李大姐是我们蚌埠学习的榜样,也是全省、全国、全社会学习的榜样。”“社会各界对李玉兰的认可、支持、帮助,体现出我们这个社会美好的一面、向上的一面占主流。有了热爱社会、相互帮助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我们的发展、崛起就有了强大的动力。这,才是最宝贵的。”
2007年,蚌埠市两会期间,怀远县代表团3位代表和蚌埠市政协青联界别2位委员相约一起,手捧鲜花,怀着崇敬的心情,看望了他们心仪的大姐——李玉兰:“李大姐,我们知道你在自己并不富裕、身体不太好的情况下,长年累月主动热情关心、帮助他人,你的爱心义举深深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你是我们身边可敬、可学的人,你的精神是我们全体市民精神的集中体现……李大姐,你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李玉兰感动了太多人。蚌埠市政协委员、敦煌广告公司倪总经理说:“作为民营企业家,更应该学习李大姐的精神,回报社会。”在与李玉兰面对面的亲切交谈中,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把李大姐的事迹通过广告牌形式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李玉兰、了解李玉兰、学习李玉兰。他的想法得到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和蚌山区委的肯定和支持。不久,李玉兰的大幅宣传牌,便悬挂在蚌埠市胜利路与工农路、中荣街等繁华路口。拥抱失学孩子、服侍孤寡老人……等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生动叙述着李玉兰的真情故事,成为传播李玉兰先进事迹的一道独特风景。
八、道德模范,媒体聚焦李玉兰
2007年9月16日、17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集中报道了我省蚌埠市一位58岁的普通党员李玉兰,用笔和镜头记录下这位“平民慈善家”的平凡生活和种种义举,以一件件鲜活生动的助人事例,展现了李玉兰“不以善小而不为”,点滴爱心汇流成河的高风亮节。
《人民日报》在《道德楷模?文明风尚》栏目中刊登了《李玉兰——百姓眼里的“平民慈善家”》,突出报道了李玉兰在清贫中“不堕青云之志”,更怀有一颗“兼济天下”之心。新华社通稿《道德楷模:大爱无痕李玉兰》,报道了李玉兰资助他人十分“大方”,对待自己和家人却非常“抠门”。《光明日报》刊登《李玉兰:见不得别人有难的“平民慈善家”》,报道了李玉兰一直心存感恩之心、渐成助人模范。
2007年3月4日,应安徽交通广播电台邀请,李玉兰参加了“向爱心妈妈李玉兰学习”座谈会,爱心妈妈的感人事迹感染了每位员工。座谈结束后,李玉兰进入直播间做客《真情无限》节目。
李玉兰让人感动,在于她能从点滴之处给自己身边的人以力所能及的关爱;李玉兰让人敬佩,在于她能从自我做起,给贫弱者以温暖。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离不开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分子的努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李玉兰那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以爱与责任为出发点,和谐就会氤氲成汽,蔚然成风。
第四篇:道德模范典型材料李春义
奉献是没有终点的
——汉滨区退休教师李春义老师先进事迹
提起李春义老师的大名,在安康教育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安康接受过李老教育的学生,从五六十岁的老人到十几岁的孩子,从宁陕到白河,从教师到学生都不乏其人。提起李老,人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位留着短发,满脸沧桑,精神矍铄的老人,提起他的精神,那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有谁知道,李老今年已经是74岁的古稀高龄了,退休已经十四年。十四年来,他没有一天离开过讲台,始终在教育这块土地上辛勤的耕耘着,给学生开讲座,给教师做培训,给家长教方法,为教育做奉献。李老,一个将生命拉长的人,一个退而不休的老人,书写了一个教师的大爱传奇。
一、无私奉献,心系莘莘学子
退休对许多人来说,往往意味着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李老1999年从汉滨区教研室退休,他却选择了付出和坚守。把自己的心继续留在讲台上,为了莘莘学子,他每年都要深入到六、七十所学校,为教师、学生、家长作报告100多场,他为学生作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科学的学习方法教育》、《荣辱观教育》、《双创知识教育》、《知识改变命运 勤奋伴你成功》等讲座,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有的班级、年级还邀请他去班上以谈心的方式给学生做报告,他曾和汉滨初中100多名“比较难教育”的学生谈心沟通,配合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不少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一名初一学生写到:“今年十三
如子,爱岗敬业,爱校如家),他在教师中开展讲座50多场。近几年又开展了“建高效课堂,做魅力教师”为主题的师德教育讲座,每年20多场,深受我区以及白河等县广大教师的欢迎。为了使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李老每年所写的读书笔记就有十几万字,他每年都要去四五十所学校,有时高达八十多所,整理总结了三十多个专题为教师讲座,提高他们的素养,如他总结的《课堂教学不合格的八条界定》、《高校课堂达六高》,白河县、汉滨区教育局都印发到学校。他把学校看成“教学医院”,对教师进行“临床式”的培训,将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直接移植到教师身上。有的教师经他指导后在全国全省获奖时很感激他,他说:清贫不要紧,事业要认真,教书一辈子,甘做摆渡人。
2003年暑期8月8日应进校邀请为教师做师德教育报告,恰遇西安教授来安康为老伴作骨头移植手术,他只有8点将她送进手术室,8点半按时去做报告。2004年暑假去关家乡培训教师,六十多里山路只能坐摩托,他给教师讲:“烈日炎炎奔小关,摩托飞驰好惊险,为了桃李春满园,我把老命赌明天。”2008年去高王庙小学,坡陡路不平,坐了一会儿摩托怕危险他只好走路,脚都走痛了才到校,到校后他讲:山高路远坑深,只有摩托驰骋,谁能有此精神,唯我老汉能行。他总是这样,将家庭责任,社会责任都担当的非常好。
三、为了大家的幸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家庭是启蒙教育,奠基教育,家长是孩子第一任且是永久的教师。但目前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家长的素养作风都存在许多
特殊党费1000元。玉树发生特大地震后,李老一遍遍的看着电视,老人的心被电视画面上的残砖破瓦一次次的触动着,他坐不住了,四处打听捐款途径,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
近几年,为了配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书法进校园,李老常年联系安康境内的著名书画家,到学校为师生、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并当场书写一些书法作品赠送给学生。
四、获得的部分奖励
无私奉献担道义,乐于助人美名扬,李老的无私奉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也得到了师生、家长好评,各级部门对他也十分关心和支持。他曾多次受奖:《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中央关工委中央文明办(2005.6)、《留守儿童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妇联(2008.元)、《陕西省理论宣讲先进个人》(陕西省委宣传部2012.8)、《安康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市关工委、文明办2007.3)、《离退休干部先进工作者》(市老干局、老龄委2010.10)、《安康市幸福老人》(市民政局、老干局老龄委2011.10)、《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区政法委2004)、《优秀党员》(区委2008)、《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区委区政府2010)、《道德模范》(区委区政府2012.3)
市文联主席、著名书法家马昌琪先生对他的善举高度评价并题诗一首:
李桃盛世新苗壮,春风化雨育栋梁。义无反顾数十载,寿高源于人自强。比干忠诚昭日月,南子顺心儿女长。山不争高自然大,松风誉名神州扬。
第五篇:道德模范稿
向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向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致敬
1月8日,在临邑县“咱老百姓身边的道德模范”暨第八届文明市民、十佳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颁奖典礼上我公司郭玉莲同志荣获“临邑县咱老百姓身边的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受到政府表彰。我有幸旁听了颁奖典礼的全过程。典礼上来自不同行业、岗位上的道德模范,事迹感人,让我倍受鼓舞。一股股巨大的道德力量,充斥着我的全身。我对身边这些看似平凡的人,却充满正能量的人肃然起敬。我想我们应该做像他们一样有道德的人,用正能量对待社会、工作上的大小事。只要我们都争做道德模范,传递道德力量,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温暖,我们的家庭就会少一点吵闹,多一点幸福。我们的工作就会少一点枯燥,多一点乐趣。
为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企业也开展了各种道德模范动员、榜样事迹报告等活动,让涌现在不同岗位上的榜样、模范切实发挥他们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来感染、带动广大员工遵章守纪、扶贫济困,做合格文明的道德员工。借助企业文化的宣传力量,我们企业在不同的岗位上也涌现出了很多争当道德模范的先进感人事迹。可能他们还没有登上颁奖典礼接受表彰,但他们的道德模范力量同样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员工,让道德的力量,让正能量在不停的传递。
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作为员工,我们在企业了担当着员工的角色,要遵守职业道德;在社会上,我们担当着公民的角色,要遵守社会公德;在家里,我们担当着“父亲”、“儿
子”……的角色,要遵守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包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等,伴随着改革开放,物欲横流、拜金思想、享乐思想等腐败的思想意识也随之产生。社会上屡屡出现像车祸肇事,伤者求救,路人麻木、见死不救,歹徒行凶,无人救助等让人寒心、让人可悲、可气的事情。社会公德的缺失,给我们社会布上了无情的影子。正是道德模范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温暖的曙光。为了创建和谐美满的社会,为了给我们子孙后代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做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因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传递道德力量,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充满阳光,让我们学习身边道德模范,做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开始。
职业道德包括遵章守纪、敬业奉献、团结友爱等,作为员工,企业是我们的第二家庭,我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在企业工作已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的主要部分,所以如何创建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我们的企业变得更加美好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职责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向身边道德模范学习,学习他们的敬业奉献、团结友爱、遵章守纪。只有敬业奉献,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强大,我们的收入才能更稳定。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富裕。为了我们企业的发展更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遵守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包括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夫妻恩爱等,家庭是我们幸福的港湾,是我们遮风避雨符号,是我们享受天伦的摇篮。家庭的和
睦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弘扬家庭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讲的就是家庭美德,做大“人”,必以孝为先。血浓于水的亲情,是维系我们一生的精神支柱,尊老爱幼、夫妻恩爱,让我们的家更温暖,请将家庭美德代代相传。
道德的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凡有大成者,无不厚德载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崇尚道德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向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向身边的道德模范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