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教学、管理楷模—莫振高(任)
学习教学、管理楷模—莫振高
车河镇中心小学
苏庆
上个月,我校领导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我深受感动。作为小学教师的我要向他学习。
一、学习他爱学生
将学生的生命与自己的使命结合在一起,忘我工作。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怎么教自己的孩子,就怎么教自己的学生。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对学困生,不挖苦、讽刺。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这是我的责任。我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学生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挖苦和不嘲笑,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学生是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我要耐心批评教育。学生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我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自己所教的学生,能在学校健康、快乐地幸福成长。
二、学习他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我要把他治校创新理念,借鉴于我的学科教育教学方面。时代在进步,社会大发展,学生在成长。面对班级各种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要有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不要整天埋怨他们怎么学习不好等等。学习固然重要,但要使学困生思想上进,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担当,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对小学一年级的他们,我认为也是重要的。为此,我要不断加强学习,从电视上、书报上,学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尝试,积极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愧对有责任感的家长、才不愧对社会赋予我们教师的职责,才不枉教师的光荣使命。
除了学习莫校长以上两点,他还有诸多方面值得我学习的。如他“一身正气、无私奉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他为榜样,对学生充满关爱,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教书育人,不愧教师这光荣而崇高的职业。
第二篇:莫振高事迹
莫振高,广西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长、全国劳动模范、201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一个连续35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的善良人;是一个不惜一切筹资助学,到企业、工地为贫困学子“化缘”的好心人。
近10年来,他先后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
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在家人、群众和贫困山区孩子眼中,他是一个“总是惦记着山里贫困孩子”的校长爸爸,一个被瑶山的孩子称作“莫爷爷”的好心人。
为了办好学校他不惜力不怕苦
都安高中是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一所最好的中学,在广西非常有名,因为教学质量高,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老百姓都拼命地把孩子往这里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
广西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
但是,都安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曾让前来考察的专家感言“心都不安”——这里,人称“石山王国”,九分石头一分土。因为贫穷,过去全县每年约有200名考上本科的考生被迫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穷”,提到都安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字眼。上世纪80年代,都安高中也逃离不了这个“穷”字。当时,学校校舍基本上都是瓦房,只有1栋宿舍楼和3栋小教学楼。每逢下大雨,房子就漏水,这时莫振高都要冒雨,亲自架着梯子,上房去检修。
学校缺乏教具,莫振高自己动手绘制挂图。周末,他徒步10多公里的山路到老家,扛木板为学生修理桌椅。
那时,莫振高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中共党员之一,别人不去做的事情,他带头做。后来,他当校长了,下决心改变这一切。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一点地向社会筹资。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就是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10万元“化缘”而得。
对新建的教学楼,他的要求很严,因为都安县是在地震带上。他知道,教学楼不结实,出了事,没法向家长交代。为此,他蹲在施工工地上,与工人们讨论楼要怎么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将5层的学生饭堂、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和3栋学生宿舍楼建了起来。
除了硬件设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必须跟上。莫振高说:“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接着,一栋科技楼建成了,每个教室里配了两台电视机、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100台电脑也进了都安高中„„
从此,瑶山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
“只有不离开教学,才是一名人民教师。”当了校长,莫振高始终没有放下教鞭,仍然坚持上高三毕业班语文。他说:“我更喜欢被称为老师,而不是校长。”
每天早上6点准时来到学校,晚上11点半回家,这个“时间表”,莫振高一直坚持了35年。
瑶山贫困孩子家里的“常客”
都安县自然条件恶劣,莫振高挑起了改变贫困孩子命运的重担。都安高中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而都安县人均年收入才1600多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帮一个贫困生,就是帮一个家庭!”莫振高感同身受。
莫振高走遍了每个村屯,走进每一个贫困生家里。学校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帮助贫困学生。莫振高还常组织全校师生给贫困生捐款捐物,发动学校领导、团委干部和班主任向各届校友寻求资助。
家住古山乡徳雅村的黄春茜考上了重庆大学,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也凑不足300元,她只能无奈地放弃上大学。莫振高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黄春茜家了解情况,并拿出1000多元塞到她手里。大学期间,为了让黄春茜安心完成学业,莫振高每月定期给她寄去生活费。
其实,慷慨的莫振高并不富有,他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当时每个月50元的工资。
爱是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莫振高对贫困生的爱,就是这样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他感受着他们的痛苦,体会着他们的快乐。他说:“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
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余名新生中,有近三成是贫困生,很多学生报到时的行李只有一床破被子。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因为没勇气报到,就在校门口徘徊。这时,莫振高就把“校长办公室”搬到校门口,招呼为学费发愁的贫困生“先入学,其他费用慢慢想办法”。每逢开学必“摆摊”,专做贫困生的“生意”,这一幕,在都安县家喻户晓。
托起数万瑶山孩子心中的“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3年以来,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从1992年的
48.2%到2000年的
93.75%,今年将近100%,而且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示范性高中,全国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先进集体。
而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近10年来,他先后筹集到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
1.8万名贫困生完成学业,最终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美好愿望,实现了让所有贫困生“进得来,学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的目标。
一名考上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在临行前的晚上,拿了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来到莫振高家:“老师,明天我就要走了,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我就把这两把自家种的菜送给您,以感谢您3年来对我的关爱。”
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这份纯朴的情意,让莫振高流泪了!
多年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行政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爱我的学生。我要用毕生的奋斗,给瑶山的孩子们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踏上大学路„„”
翻开厚重的荣誉簿,记录了已经54岁的莫振高对教育无私奉献、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广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广西十佳校长”、“全国劳动模范”、201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这些荣誉,是社会各界对一位教书育人模范的崇高敬意。
第三篇:莫振高事迹
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
莫振高,广西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长、全国劳动模范、201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一个连续35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的善良人;是一个不惜一切筹资助学,到企业、工地为贫困学子“化缘”的好心人。
近10年来,他先后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在家人、群众和贫困山区孩子眼中,他是一个“总是惦记着山里贫困孩子”的校长爸爸,一个被瑶山的孩子称作“莫爷爷”的好心人。为了办好学校他不惜力不怕苦
都安高中是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一所最好的中学,在广西非常有名,因为教学质量高,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老百姓都拼命地把孩子往这里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
但是,都安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曾让前来考察的专家感言“心都不安”——这里,人称“石山王国”,九分石头一分土。因为贫穷,过去全县每年约有200名考上本科的考生被迫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穷”,提到都安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字眼。上世纪80年代,都安高中也逃离不了这个“穷”字。当时,学校校舍基本上都是瓦房,只有1栋宿舍楼和3栋小教学楼。每逢下大雨,房子就漏水,这时莫振高都要冒雨,亲自架着梯子,上房去检修。
学校缺乏教具,莫振高自己动手绘制挂图。周末,他徒步10多公里的山路到老家,扛木板为学生修理桌椅。
那时,莫振高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中共党员之一,别人不去做的事情,他带头做。后来,他当校长了,下决心改变这一切。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一点地向社会筹资。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就是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10万元“化缘”而得。
对新建的教学楼,他的要求很严,因为都安县是在地震带上。他知道,教学楼不结实,出了事,没法向家长交代。为此,他蹲在施工工地上,与工人们讨论楼要怎么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将5层的学生饭堂、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和3栋学生宿舍楼建了起来。
除了硬件设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必须跟上。莫振高说:“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接着,一栋科技楼建成了,每个教室里配了两台电视机、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100台电脑也进了都安高中„„
从此,瑶山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
“只有不离开教学,才是一名人民教师。”当了校长,莫振高始终没有放下教鞭,仍然坚持上高三毕业班语文。他说:“我更喜欢被称为老师,而不是校长。”
每天早上6点准时来到学校,晚上11点半回家,这个“时间表”,莫振高一直坚持了35年。
瑶山贫困孩子家里的“常客”
都安县自然条件恶劣,莫振高挑起了改变贫困孩子命运的重担。都安高中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而都安县人均年收入才1600多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帮一个贫困生,就是帮一个家庭!”莫振高感同身受。
莫振高走遍了每个村屯,走进每一个贫困生家里。学校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帮助贫困学生。莫振高还常组织全校师生给贫困生捐款捐物,发动学校领导、团委干部和班主任向各届校友寻求资助。
家住古山乡徳雅村的黄春茜考上了重庆大学,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也凑不足300元,她只能无奈地放弃上大学。莫振高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黄春茜家了解情况,并拿出1000多元塞到她手里。大学期间,为了让黄春茜安心完成学业,莫振高每月定期给她寄去生活费。
其实,慷慨的莫振高并不富有,他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当时每个月50元的工资。
爱是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莫振高对贫困生的爱,就是这样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他感受着他们的痛苦,体会着他们的快乐。他说:“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
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余名新生中,有近三成是贫困生,很多学生报到时的行李只有一床破被子。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因为没勇气报到,就在校门口徘徊。这时,莫振高就把“校长办公室”搬到校门口,招呼为学费发愁的贫困生“先入学,其他费用慢慢想办法”。每逢开学必“摆摊”,专做贫困生的“生意”,这一幕,在都安县家喻户晓。
托起数万瑶山孩子心中的“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3年以来,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从1992年的48.2%到2000年的93.75%,今年将近100%,而且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示范性高中,全国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先进集体。
而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近10年来,他先后筹集到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完成学业,最终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美好愿望,实现了让所有贫困生“进得来,学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的目标。
一名考上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在临行前的晚上,拿了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来到莫振高家:“老师,明天我就要走了,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我就把这两把自家种的菜送给您,以感谢您3年来对我的关爱。”
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这份纯朴的情意,让莫振高流泪了!
多年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行政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爱我的学生。我要用毕生的奋斗,给瑶山的孩子们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踏上大学路„„”
翻开厚重的荣誉簿,记录了已经54岁的莫振高对教育无私奉献、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广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广西十佳校长”、“全国劳动模范”、201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这些荣誉,是社会各界对一位教书育人模范的崇高敬意。
三十春秋燃蜡炬大瑶山中筑梦人
莫振高,30多年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考入大学,并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近2万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去世当晚,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熄灯默哀致敬,网友追忆如潮„„
生前,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考入大学。更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近2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在他的感召下,一代代瑶乡山里娃走出大山、勤奋求学,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他,是大瑶山中筑梦人。
身后,数千学生不远千里从各地赶回,送他最后一程,以至县城花圈脱销。去世当晚,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熄灯默哀致敬。校友群、朋友圈、网络论坛,怀念、追忆如潮„„他,是瑶乡学子的“校长爸爸”。莫振高,一位普通的中学校长,为何能赢得如此爱戴?记者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一路探访,寻找答案„„
“有困难,就找我”
他把学生当亲生子女来养,学生把他当爸爸来爱 “莫校长没了?怎么可能?!” 3月9日下午,都安高中高三355班的韦彬彬同学,听到同学说起“莫校长的事”,不敢,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噩耗,终于还是来了。老师满脸泪水地告诉班上同学,莫校长因突发性心源性疾病,永远地离开了。
伤悲,从都高蔓延开来。
惊悉校长辞世,校友韦景煜立马请假7天,心急火燎地赶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回都安了;连春节都“舍不得”回老家的广州校友杨晓乾,回都安了;在南宁工作的校友韦春燕,回都安了„„“再忙,也要送校长最后一程。”
15日上午,细雨纷飞,寒气袭人。数千名群众自发胸戴白花,手举花圈,依依送别莫校长。465个花圈、数百米长的队伍,都安整个县城都悲痛欲绝„„ 在韦彬彬眼里,莫振高是校长,更是慈父。“早上6点20分,下午2点20分,傍晚6点40分,莫校长都会站在教学楼前那棵龙眼树下,看着我们进教室。” 如果天气好,早上莫振高就会广播:“今天太阳大,同学们可以晒晒被子。”中午,他的声音再次响起:“请同学们将被子翻一翻。”下午,广播声又响:“同学们记得收被子了,拍一拍、抖一抖„„”
即便躺在病床上,莫振高最挂念的还是那些学生娃。校后勤处主任黄道锋回忆:就在莫校长辞世的前几天,他还打电话反复叮嘱自己两件事。一是尽管物价涨了,食堂能不提价就不提价;二是元宵节晚餐要像往年一样,免费给学生加餐,一个鸡腿一个鸡蛋;宵夜要提供汤圆,每个学生10个。
校资助办主任韦喜凤回忆:每年开学,总有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没勇气报到,只在校门口犹豫徘徊。这时,莫校长就会出现在校门口,拿着喇叭喊:“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
在都高执教30多年,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为了帮助更多贫困孩子,莫振高学会了“化缘”,游说企业、单位、个体老板捐资助学。近10年来,他和学校的资助办团队,募得善款数千万元,资助1.8万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
他把成千上万的山里娃送出大山,却被自己“锁”在瑶山一辈子 “都安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县委书记陈继勇说。对绝大多数都安学生来说,读书、考上大学,是走出大山、走出贫困唯一的路。“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走进都安高中大门,一块大理石上,9个烫金大字格外耀眼。这是都高的办学理念,也是莫振高的毕生心愿。为了让孩子们“进得来,学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莫振高费尽思量。
早年,都安高中只有1栋宿舍楼和3栋小教学楼,外面下大雨,房里下小雨。
莫振高担任校长后,如燕子衔泥筑巢般一点点筹措资金,对校园进行硬化、美化、绿化。如今,图书馆、教学楼和宿舍楼相继拔地而起。
建设要投真金白银。县财政局副局长黄泳迭介绍:这些年来,县财政“勒紧裤带”,加大对都安高中的投入,但对都高的发展而言仍远远不够。钱从哪儿来?“抠”出来。
一次黄道锋和莫校长到南宁出差,筹备新建学生宿舍楼。县里建筑公司报价,一栋3000多平方米的大楼要150万元。为了省钱,莫校长决定包工不包料,自己采购钢筋、水泥等建材,一趟趟地到南宁各大建材市场,货比三家。最后,宿舍楼建成,才花了90多万元。抠归抠,可该花的钱,莫振高从不含糊。
学校科技大楼落成,莫振高“大手笔”地给教室里配了两台29英寸的闭路电视、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和100台电脑;几年前,他拍板挤出资金,选派97名教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连续10年高考上本科线的学生达到76%以上,而且连续20多年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值得一提的是,都安高中还是广西惟一一所外语特色学校,2012年高考,英语作文满分率居广西第一。
知识,改变了一代代山里娃的命运。如今,都安高中的学生遍布国内多个城市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有上千名校友在北京工作。“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的目标正慢慢实现。
由于治校有方、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党政机关任职,也有外地学校抛出高薪橄榄枝。但莫振高都婉拒了。“我走了,娃娃们怎么办?”执此一念,莫振高在都安高中一呆就是30多年。
“考上大学是最好的怀念”
用担当与责任树立的丰碑,长留天地间,激励数代人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近来,黄道锋一有空就会到南教学楼的施工现场转转。“莫校长心里还惦记着这栋楼,一定要保质保量建好。”
读书时,韦景煜没少到校长家蹭饭。校长对他说得最多的是“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知识,所以要拼命读书,努力走出大山”。韦景煜说,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是校长留给自己的财富。
蓝涵正计划和校友们一起成立一个基金会,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学弟、学妹们。“让一代又一代的都安高中学生相互帮扶下去。” 一组数据,或许能让莫校长走得放心。2007—2014年,广西累计资助学生达2472.6万人次,各级财政投入的资助资金264.05亿元。8年间,财政投入的资助经费和受助人数连年大幅增长,资助经费从2007年的7.53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57.37亿元;资助人数从57万人次增加到463.7万人次;资助项目从7项增加到22项。
3月18日,都安高中校园。师生恸哭、挽幛如云的悲痛场景,已然淡去。琅琅的读书声,不时从教室传出。高三356甲班的苏宝尧同学说,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是对校长最好的怀念„„
记者手记
平凡,亦可砥砺成锋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毕其一生,他只做了一件事:让更多的瑶寨山里娃,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走向外面的精彩。
翻山越岭,遍访瑶寨,只为一个个娃仔重返校园;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只为得到更多热心人的援手;不离不弃,以心相许,甘做教书匠、愿为孩子王„„一举一动,平平凡凡;一言一行,平平常常。
平凡的莫振高,为何赢得如此尊重?因为,他甘于燃烧自己,照亮瑶乡娃奋进的路;因为,他用尽一生的力量,撑起了贫困生前行的天;因为,他用坚守和担当,诠释了“校长”的分量。
平凡之中蕴藏崇高追求,平静之中饱含满腔热情,平常之中彰显敬业奉献。于是,平凡砥砺成锋,成就了一个师者的伟大。
大德无碑,大道无形。谁为群众掏心,群众就会为谁点赞;谁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就把谁刻上心碑。这是人心的度量,更是对平凡坚守的最好铭记。
第四篇:莫振高精神
校长爸爸——莫振高
莫振高,一个“总是惦记着山里贫困孩子”的校长爸爸,一个被瑶山的孩子称作“莫爷爷”的好心人,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位化缘校长。
莫振高,壮族,1957年生,1972年8月参加工作。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感动广西十大人物。莫振高连续35年(截止2011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近10年来,莫振高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在家人、群众和贫困山区孩子眼中,他是一个“总是惦记着山里贫困孩子”的校长爸爸,一个被瑶山的孩子称作“莫爷爷”的好心人,是一个不惜一切筹资助学,到企业、工地为贫困学子“化缘”校长。2015年3月9日因病逝世,享年58岁。
莫振高,广西河池市都安高中的校长。都安高中是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一所最好的中学,在广西非常有名,因为教学质量高,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老百姓都拼命地把孩子往这里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但是,都安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曾让前来考察的专家感言“心都不安”——这里,人称“石山王国”,九分石头一分土。因为贫穷,过去全县每年约有200名考上本科的考生被迫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穷”,提到都安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字眼。上世纪80年代,都安高中也逃离不了这个“穷”字。当时,学校校舍基本上都是瓦房,只有1栋宿舍楼和3栋小教学楼。每逢下大雨,房子就漏水,这时莫振高都要冒雨,亲自架着梯子,上房去检修。学校缺乏教具,莫振高自己动手绘制挂图。周末,他徒步10多公里的山路到老家,扛木板为学生修理桌椅。
那时,莫振高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中共党员之一,别人不去做的事情,他带头做。后来,他当校长了,下决心改变这一切。学校没有钱,他一点一点地向社会筹资。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就是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10万元“化缘”而得。
对新建的教学楼,他的要求很严,因为都安县是在地震带上。他知道,教学楼不结实,出了事,没法向家长交代。为此,他蹲在施工工地上,与工人们讨论楼要怎么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将5层的学生饭堂、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和3栋学生宿舍楼建了起来。
除了硬件设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必须跟上。莫振高说:“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接着,一栋科技楼建成了,每个教室里配了两台电视机、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100台电脑也进了都安高中„„
从此,瑶山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
“只有不离开教学,才是一名人民教师。”当了校长,莫振高始终没有放下教鞭,仍然坚持上高三毕业班语文。他说:“我更喜欢被称为老师,而不是校长。”每天早上6点准时来到学校,晚上11点半回家,这个“时间表”,莫振高一直坚持了35年。
都安县自然条件恶劣,莫振高挑起了改变贫困孩子命运的重担。都安高中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而都安县人均年收入才1600多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帮一个贫困生,就是帮一个家庭!”莫振高感同身受。
莫振高走遍了每个村屯,走进每一个贫困生家里。学校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帮助贫困学生。莫振高还常组织全校师生给贫困生捐款捐物,发动学校领导、团委干部和班主任向各届校友寻求资助。
家住古山乡徳雅村的黄春茜考上了重庆大学,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也凑不足300元,她只能无奈地放弃上大学。莫振高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黄春茜家了解情况,并拿出1000多元塞到她手里。大学期间,为了让黄春茜安心完成学业,莫振高每月定期给她寄去生活费。其实,慷慨的莫振高并不富有,他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当时每个月50元的工资。一名考上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在临行前的晚上,拿了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来到莫振高家:“老师,明天我就要走了,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我就把这两把自家种的菜送给您,以感谢您3年来对我的关爱。”
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这份纯朴的情意,让莫振高流泪了!
爱是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莫振高对贫困生的爱,就是这样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他感受着他们的痛苦,体会着他们的快乐。他说:“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
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余名新生中,有近三成是贫困生,很多学生报到时的行李只有一床破被子。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因为没勇气报到,就在校门口徘徊。这时,莫振高就把“校长办公室”搬到校门口,招呼为学费发愁的贫困生“先入学,其他费用慢慢想办法”。每逢开学必“摆摊”,专做贫困生的“生意”,这一幕,在都安县家喻户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3年以来,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从1992年的48.2%到2000年的93.75%,今年将近100%,而且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示范性高中,全国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先进集体。
多年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行政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爱我的学生。我要用毕生的奋斗,给瑶山的孩子们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踏上大学路„„”
翻开厚重的荣誉簿,记录了已经54岁的莫振高对教育无私奉献、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广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广西十佳校长”、“全国劳动模范”、201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这些荣誉,是社会各界对一位教书育人模范的崇高敬意。
2015年3月9日下午,都安高中高三355班的韦彬彬同学,听到同学说起“莫校长的事”,不敢,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噩耗,终于还是来了。老师满脸泪水地告诉班上同学,莫校长因突发性心源性疾病,永远地离开了。伤悲,从都高蔓延开来。惊悉校长辞世,校友韦景煜立马请假7天,心急火燎地赶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回都安了;连春节都“舍不得”回老家的广州校友杨晓乾,回都安了;在南宁工作的校友韦春燕,回都安了„„“再忙,也要送校长最后一程。”
莫振高,去世当晚,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熄灯默哀致敬,网友追忆如潮„„ 生前,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考入大学。更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近2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在他的感召下,一代代瑶乡山里娃走出大山、勤奋求学,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他,是大瑶山中筑梦人。
身后,数千学生不远千里从各地赶回,送他最后一程,以至县城花圈脱销。去世当晚,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熄灯默哀致敬。校友群、朋友圈、网络论坛,怀念、追忆如潮„„他,是瑶乡学子的“校长爸爸”。
15日上午,细雨纷飞,寒气袭人。数千名群众自发胸戴白花,手举花圈,依依送别莫校长。465个花圈、数百米长的队伍,都安整个县城都悲痛欲绝„„
在韦彬彬眼里,莫振高是校长,更是慈父。“早上6点20分,下午2点20分,傍晚6点40分,莫校长都会站在教学楼前那棵龙眼树下,看着我们进教室。”如果天气好,早上莫振高就会广播:“今天太阳大,同学们可以晒晒被子。”中午,他的声音再次响起:“请同学们将被子翻一翻。”下午,广播声又响:“同学们记得收被子了,拍一拍、抖一抖„„”
即便躺在病床上,莫振高最挂念的还是那些学生娃。校后勤处主任黄道锋回忆:就在莫校长辞世的前几天,他还打电话反复叮嘱自己两件事。一是尽管物价涨了,食堂能不提价就不提价;二是元宵节晚餐要像往年一样,免费给学生加餐,一个鸡腿一个鸡蛋;宵夜要提供汤圆,每个学生10个。
校资助办主任韦喜凤回忆:每年开学,总有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没勇气报到,只在校门口犹豫徘徊。这时,莫校长就会出现在校门口,拿着喇叭喊:“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
作为师范生的我们,要努力践行“三严三实”,做将来的“四有”大学生,“四有”教师,为贫困山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们的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培育更美丽更灿烂的祖国花朵,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毕其一生,他只做了一件事:让更多的瑶寨山里娃,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走向外面的精彩。翻山越岭,遍访瑶寨,只为一个个娃仔重返校园;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只为得到更多热心人的援手;不离不弃,以心相许,甘做教书匠、愿为孩子王„„一举一动,平平凡凡;一言一行,平平常常。平凡的莫振高,为何赢得如此尊重?因为,他甘于燃烧自己,照亮瑶乡娃奋进的路;因为,他用尽一生的力量,撑起了贫困生前行的天;因为,他用坚守和担当,诠释了“校长”的分量。
平凡之中蕴藏崇高追求,平静之中饱含满腔热情,平常之中彰显敬业奉献。于是,平凡砥砺成锋,成就了一个师者的伟大。大德无碑,大道无形。谁为群众掏心,群众就会为谁点赞;谁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就把谁刻上心碑。这是人心的度量,更是对平凡坚守的最好铭记。
莫校长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但是又是那样的铿锵有力。的确,没有爱怎么可能会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源泉。对这个“爱”的解读,我想到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校长对学生们的爱。一名校长,当他真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那么他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切切实实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更是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个校长只有真真正正的爱他的学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倾尽毕生所学,授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为,他更希望他的学生,他的孩子们有真正的学问,掌握真正的本领,而不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理论。另一个爱,是校长对教育事业的爱。教育作为一项职业,它有它的职业要求,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因为他爱教育,其次是因为他有很好的知识底蕴实施教育。
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对莫校长事迹的学习,我们也客观的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也像莫校长一样,用爱来教育,但是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作为师范生,我们有对教育的想法,对孩子们的期望。可是,对教育的耐心缺少了一点点。虽然有爱,但是爱的还没有莫校长那样的深刻。莫校长是我们在教育路上的榜样,我们要学习莫校长那种用爱来教育的精神,关心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12数本2班 杨晓敏
第五篇:莫振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莫校长,我向您致敬》
莫校长,我向您致敬!
我和莫振高校长素未谋面,以前对莫校长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只是在与同事闲聊时谈到河池市各高中的教学成绩,尤其是谈到高考成绩时,才说到都安高中,才谈到都安高中的崛起是因为有一个好校长——莫振高,那时,心中便升腾起一股莫名的敬畏感。
于是,我便在网上搜集莫校长的资料。广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广西十佳校长”、“全国劳动模范”、201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等,除此之外,他还有更让人感动得落泪的称呼,外界称他为“化缘”校长,学生称他为“莫爸爸”,莫校长头上这无数个荣誉的光环和令人感动的称呼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当我正在为都安高中的学子有这样的好校长而感到庆幸,为都安人民有这样的好校长而感到欣慰时。不想,2015年3月9日,噩耗传来。莫振高校长因病不幸离世。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呆了。难道一个心系学生,情系山区,为都高的教育倾其一生的好校长,您真的走了吗?难道一个视学生如己出,像传说中的“愚公”一样,肩扛万斤重担,甘为人梯的“好师长”、“好父亲”,您真的走了吗?
消息是确切的,打开网页即可搜出数万条有关莫校长辞世的消息及悼念他的诗文。“四处乞捐化缘走,端行高德感沧溟”,“莫道都安老少穷,振兴教育展豪雄”,这就是莫振高校长的真实写照。
可不是吗,看着莫振高校长的事迹,我泪如雨下。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莫振高校长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这话掷地有声,有情有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校长有着如山般的“父爱”,被学生称为“莫爸爸”。冬日暖阳下,他催大家晒棉被;学生被雨淋,他早备好姜糖水;高考渐临近,他叮嘱食堂每天早上给学生一个鸡蛋。即使在病重住院期间,他的心中还是学生,要求食堂为正在参加会考的高三学生免费煮汤圆„„这些举动看似细小,微不足道,但是,举手投足间,一言一行中,见证着莫振高为人处事的优良品质。莫校长,您真是学生心目中的“莫爸爸”啊!
读着这些让人感动而又无限怀念的文字,我心中装满了对莫校长的尊敬。“斯人已去,精神长存”。只愿我们在感动之余,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躬行实践、接力传承,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定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莫校长,我向您致敬!莫校长,我们向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