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霞加强协作讲实效整合资源促创新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13:4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丁霞加强协作讲实效整合资源促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丁霞加强协作讲实效整合资源促创新》。

第一篇:丁霞加强协作讲实效整合资源促创新

丁霞加强协作讲实效整合资源促创新

聊城地处山东省西部,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位于聊城的东昌府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明清两代,东昌府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成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如今,面积达844平方公里的东昌府区户籍总人口近80万,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是这片土地的自豪和骄傲。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科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走在聊城市前列,被评为“聊城市科协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县级科协三十强”、“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而在2014年,这众多的荣誉又多了一份光彩,东昌府区科学技术协会“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丁霞被评为2013~2014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优秀组织者,并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奖励活动。

丁霞自负责企事业科协工作以来,牢记服务宗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特别是在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面向企事业单位加强协调,整合资源,提供平台,创新环境,做到了活动有特色、有成效、有影响,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认同。

争取支持 奠定基础

为了深入扎实地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丁霞亲自起草并向领导班子建议出台了《企业科协规范指导办法》、《东昌府区组织开展全区“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在全区全面铺开,为企业科技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激发创新活力、助力企业发展搭建了有效平台,得到企业及其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丁霞一方面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成立了由区科协牵头,区经信局、科技局、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参加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领导小组;一方面协调指导各参与部门结合本单位业务工作,支持帮助企业扎实开展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在全区形成了多部门有效参与、协作配合的良好活动氛围,切实为“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营造了良好环境。

开拓创新 讲求实效

在“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丁霞特别注意活动内容的创新和活动方式的创新,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在活动内容上,坚持以企业欢迎、科技工作者满意,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标准,以技术创新为主题,主要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以及节能降耗、减排增效、技术攻关,技术咨询等方面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

在活动方式上,丁霞依靠内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联合协作,共同推动。同时,通过企业外部的多种创新资源,比如专家库、技术创新培训、学术交流、科普活动等形式,不断推动广泛参与、联合协作、共同推动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近几年来,先后组织学术交流、各类培训班、百名专家企业行等活动90余场次,为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服务平台。

为把“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抓实,丁霞极力把开展科普示范联创、规范企事业单位科普活动管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等作为“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重要载体,要求企事业单位科协办公场所、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健全到位,使企事业单位科协队伍不断壮大,服务不断提升。在“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她还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人员参与各项评选活动,近两年荣获国家级先进集体1项,省级优秀组织者2名、优秀成果奖7项、先进集体2项,市级十大杰出工程师4人、优秀工程师3人、先进集体5项、优秀科技成果9项、科技标兵6人、优秀组织者1人。同时,对总结评比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积极利用文件、报纸、杂志、广播等多种宣传工具进行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力,营造了企业职工踊跃参与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事业技术创新和人才成长。

在优秀事迹总结材料中,关于丁霞有如下的评价:在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工作务实,作风扎实,敢于探索,力求实效,较好地推动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在东昌府区的扎实开展,成绩十分突出,效果十分明显,为更好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积累了经验。这应该是对她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第二篇:推进“三转”定准位、求创新、讲实效

推进“三转”定准位、求创新、讲实效

去年以来,来安县纪委监察局坚持以新一届中央纪委领导提出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三转”新要求为抓手,坚持监督履职定准位、推进工作求创新、自身建设讲实效,不断创新推进县级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全面转职能,在监督履职上定准位。按照《党章》和行政监察法对纪检监察机关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依法定职责行使权力,坚持做到到位不越位。一是强化“再监督”。秉持纪检监察机关“对监督者实施再监督”的理念,把切入点从牵头、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业务检查,转变到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上来。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确定凡属“越界”的工作一律撤出,凡需要参与的工作也不能超越职责边界,坚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目前,县纪委、监察局参与的领导小组、协调小组、联席会议等议事协调机构已由原来的72个精简到20个。二是强化“主业”意识。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布局上,集中力量抓好本职工作,坚持把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向办案一线调配。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各级纪检组织的办案力量,投入资金完善了办案工作设施,提高了办案人员的待遇,确保安全文明办案。去年,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核实违纪线索159件,立案12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37人,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案件查办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强化中心意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检查276次,下发督办交办通知书40余份,效能告诫10个乡镇、62家县直单位,实名问责7人。突出对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开展明查暗访26次,处理突出问题23起,批评教育16人次,问责4人,通报7起,形成了作风建设的高气压、强气场,凝聚了发展正能量。

二是着力转方式,在推进工作上求创新。坚持改革创新,大胆探索科学管用的工作手段和工作途径。一是注重解决基层反腐倡廉工作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近年来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梳理与分析,坚持从增强反腐倡廉教育说服力、制度

约束力、监督制衡力、惩治威慑力、纠风扭转力、预防控制力六个方面着手,全面采取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如针对部分党员干部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充分利用全县党员干部关爱教育中心,在全县大力开展了关爱教育谈心活动。去年,县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共对46名有苗头性的干部进行了提醒约谈,收获良好效果。还在全县开通了群众来信“绿色邮政”、推行网上举报,联合县政府纠风办、县电视台、县政府门户网站联合打造了“三位一体”政风行风热线媒体监督平台,深入推进了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等,开创了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二是注重加强基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派驻机构管理,建立健全了日常管理、工作运行、绩效考评等29项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图。开展了制度廉洁性评估,建立了干部任前廉情公示制度,加强了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等工作。三是注重改进纪检监察工作方法。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嵌入式”监督,有效提高了监督检查水平。学习中央纪委和省纪委的做法,在关键时段,对突出问题实施约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对政务服务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再将24个涉农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乡镇便民服务中集中办理,县政务服务中心仅保留179项,基本构建了受理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告知一张表、缴费一单清、审批一条龙、监管一体化的审批新格局。坚持以民生为重点,先后开展创人民满意基层站所、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等一系列活动,赢得了社会广泛的好评。

三是突出转作风,在自身建设上讲实效。县纪委监察局坚持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30条规定、市26条规定和县24条规定为契机,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做落实八项规定的“领头羊”,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利益,重点把“正气正派正直”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的“金字招牌”来打造。在抓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上,深入开展了“创五好班子、建一流队伍”活动,大力实施了委局机关班子成员“五个一”工程,每位班子成员负责一个重点调研课题、督查一个重大建设项目、联系一家重点企业、联系一个特困户工作均已完成。在抓干部队

伍作风建设上,提出了“围绕‘五心’工作理念、打造反腐铁军”的口号,坚持周五集中学习、基层调研、“导师带徒”、“跟案学习”等制度,着力推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工程建设。在落实作风建设规定上,县纪委监察局认真落实“三短一简一俭”,在全县率先转变学风、会风、话风、文风、事风等“五风”。去年,县纪委召开会议次数较往年同期减少1/3,下发文件、简报、信息减少1/2,各种材料字数减少3/5,节约经费近20余万元,基本形成了召开会议简短、文字材料简练、汇报工作简洁、接待简朴和深入基层一线的优良作风。

第三篇:全民科普抓实效 创新发展促和谐

全民科普抓实效 创新发展促和谐

——广东省扎实推进创建特色社区科普工作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张平华 通讯员 黄善辉 李志 谢智慧

核心提示:2008年12月23日,广东省科协、广东省文明办联合召开了首次全省社区科普工作会议,对近几年广东省的社区科普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表彰了先进,研究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区科普工作。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广东省社区科普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区科普新局面的要求。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殷浩也在会上对广东省全民合力、创特色社区科普品牌,致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广东省的社区科普工作进行了指导。

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随着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职责。而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社区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广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文明办、中国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广东省各级科协、文明办围绕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区文明建设的目标,积极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广泛深入开展了“科教进社区”等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有12个单位被评为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集体,有11人荣获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有300多个社区获得了省级以上“文明社区”称号。

上下同心 营造社会化科普氛围

在开展社区科普工作中,广东省各级科协、文明办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通过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把科普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努力改善社区科普工作环境。同时,加强与教育、科技、财政、劳动、人事、工青妇、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建、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据统计,全省90%的城区成立了“科教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广州、佛山、东莞等市和金平、禅城、曲江等有关城区还专门出台了加强社区科普工作的文件,在政策措施上对科普工作给予保障。各级财政对社区科普工作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各级财政投入社区科普工作1.9亿元,引导带动社会投入2.2亿元兴办各类科普事业,为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对科普工作投入的不断加大,也使广东省社区科普的基础设施和科普资源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省建有各级科技馆102座,展厅面积109.8万平方米;科学技术博物馆85座,展厅面积9.5万平方米;社区科普活动中心2184个,社区科普图书室2198个,社区科普画廊4737座、43400多平方米,社区科普文化广场661个,各类科普教育基地731个。同时,还通过建立广东科普资源信息库和共享机制、开展优秀科普作品评选表彰活动等,开发了一大批科普图书、挂图、动漫、声像资料,共享服务面覆盖至全省城乡和华南地区,成为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开发、集散、服务的重要基地。如广东省科普信息中心在各级科协的支持下,与相关企业合作,投入3000多万元在广州市城区建设了1000多座高标准的科普画廊,实现科普设施建设、科普资源开发利用与社区科普活动、社区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深圳市宝安区近两年投入了700多万元用于科普画廊建设维护、实施“百家社区书库工程”,目前所有社区均已建立了科普画廊和藏书5000册以上的图书阅览室。

此外,在社区科普工作实践中,广东省各级科协上下同心,坚持重心下移,十分注重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科普示范街道”、“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的创建活动。通过加强部门协作,整合社区科普资源,使各项创建活动取得实效,营造了社会化的科普氛围,成为社区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广东全省已有12个城区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创建了科普示范街道120个、科普示范社区228个、科普示范家庭34961家。其中,广州市科协、市文明办开展了科普进社区示范街道创建活动,并列入广州市文明社区建设的考核内容,为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圳市龙岗区把科普工作纳入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将科普工作目标任务列入创建文明示范区责任制范畴,推动了社区科普工作大发展。据统计,目前广东全省已建立了街道科协(科普组织)943个,占全省街道总数的60%以上;社区科协(科普组织)2119个,科普志愿者队伍1730支、人数超过13万人,基本建立了城乡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建立了由科技专家、高校教师、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大学生为主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全民参与 创建经常性活动品牌

社区科普工作环境的改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资源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科普工作者队伍的发展壮大,使得广东省各地群众性、社会性的社区科普活动蓬勃开展。据初步统计,近5年来,广东全省共举办社区科普活动31650场次,参加人数4208万人次;科普讲座10860场次,参加人数839万人次;科普展览11707场,参观人数4237万人;放映科普影视10804场,举办科普文艺演出2745场。全省各级科协在探索“科教进社区”、“科普进万家”的活动中,也创建了具有地方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的“大家乐科普舞台”、“广场影视科普”、“社区科普文化节”、“社区科普论坛”、“社区科普大讲堂”、“漂流书屋”、“科普旅游”、“科普志愿者社区工作室”、“万人科学传播大行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品牌,使科普活动更加贴近社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断推动广东省的社区科普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其中,深圳市南山区积极创新社区科普活动方式,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每年面向社区居民举办近千场科普讲座,全区每年参加科普活动的人数超过200万人次。又如广州市的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以创建科普示范城区为抓手,扎实推进社区科普工作,使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行政区域常住人口的60%以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科技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对此,广东省各级科协、文明办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群众的科技需求,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科普活动,面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据中国科协组织的全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07年,广东省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群比例为3.1%,高于全国2.25%的平均水平,比2003年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其中,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和“构建平安和谐文明社区”等方面的主题,广东省科协及各地方科协,采用科普影视、科普文艺、科普论坛、科技培训、科普知识竞赛、科普展览以及科技馆进社区、进校园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全国科普日以及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科普活动,向广大社区居民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引导他们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近年来面向社区举办了各种技术培训班8905个,培训人数158万人次,接受继续教育人数近10万人次;发放科普图书资料1400多万册(份),张贴科普挂图70多万套。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广东省社区居民讲科学、讲文明的多了,陈规陋习现象、愚昧迷信活动少了,全省城乡社区科学文明建设蔚然成风。

集聚力量 形成科普长效机制

在全面总结广东省社区科普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广东省科协也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社区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梁明在工作总结中强调指出,就是要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围绕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促进社区文明建设的目标,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和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科普活动方式,着力加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努力提高科普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社区科普工作 “大联合、大协作”长效机制。其中,广东省科协、文明办在今后5年将组织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即创建100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开发1000种适合社区居民学习的科普读物、创建1000个科普志愿者社区服务站、建设1万个社区科普图书室、建设1万座社区科普画廊。

在促进社区文明建设方面,广东省各级科协、文明办将坚持科普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时,把社区科普工作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的工作有机结合,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工作相结合,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区实现“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目标,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同时,还将以社区居民科技需求为导向,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不断增强社区科普工作的针对性,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结合社区居民工作、学习、生活的需求,配合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机构,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举办与群众生活密切的健康与保健、老年医学、幼儿教育、心理卫生、减灾防灾等专业知识讲座、科普报告;依托社区科普学校、市民学校、远程教育网等各类培训机构和手段,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再就业、创业的技能培训,为人民群众提高就业技能和提升生活质量创造条件,努力营造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为构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在探索和建立社区科普工作长效机制方面,广东省科协、省文明办将从2009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创建科普示范社区活动,计划在今后4年内创建100个有地方特色、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省级科普示范社区,通过各地申报、推荐,由省科协、省文明办联合组织评审、命名。通过制订科普示范社区申报和管理办法,明确创建标准条件、规范评审程序、建立激励机制。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为抓手,广东省将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和科学技术传播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科技需求的社区科普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建、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普工作新格局。

此外,广东省还将通过加强科普基础工作和科普资源建设,提高社区科普的服务能力。一方面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大力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巩固和发展街道科协组织,积极建立社区科协、科普协会、社区居民科普小组,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另一方面,着重加强社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的培养使用,大力发展和壮大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科普志愿者服务社区的工作平台,建立宣传表彰、培训交流等激励机制,力争在全省建立1000个科普志愿者社区服务站,为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普服务创造条件。据了解,广东省将通过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在社区建立科普学校、社区学院、科普图书室、科普教育网站、科普文化广场、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画廊,力争在全省建设1万个社区科普图书室和1万座社区科普画廊;调动各级科协、学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加强科普作品的创作,有计划地重点开发、编制1000种(场)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贴近群众生活的科普图书、科普报告、科普挂图、科普展品、科普影视、科普动漫片,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科学、运用科学创造条件,及时提供科普资源信息服务。

下载丁霞加强协作讲实效整合资源促创新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丁霞加强协作讲实效整合资源促创新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