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德良先进事迹报告之一
王德良先进事迹报告之一
心装群众趟富路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叫王德良,现任党原乡党委委员、经委副主任、丁寨村党总支书记。今年4月份,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推选我为党的十七大代表,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极其崇高的光荣。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能够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我深深感到,只有心中装着党和人民,党和人民才会装着你。我汇报的题目是:“心装群众趟富路。”
我们丁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409个农户,1827口人,3888亩耕地。2006年,全村生猪饲养量4.3万口,出栏育肥猪3.76万口,繁育仔猪0.98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4225元,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小康目标。
丁寨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得归功于党的富民政策,归功于全村广大群众的辛勤劳动。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只是尽了一个党支部书记应尽的职责。概括起来,主要是帮助群众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找到了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路子。早在我当村文书、村主任的时候,为了帮助群众寻找一条发家 致富的路子,村党支部一班人就曾经进行过许多艰难的探索,我们先后栽过果树,搞过玉米制种,种过烤烟,栽过香菇,其中有过成功的喜悦,更有过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在栽培香菇的时候,由于昼夜温差等原因,自己一次损失就是1800多元,和我一起栽培香菇的20多户群众也跟着受了损失。但是,在这样大的损失面前,没有人埋怨,也没有人退缩,因为我们明白,要干事就会有挫折,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发展的信心。经过那次挫折,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产业必须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与群众的发展愿望吻合。有了这样的共识,1996年后季,我们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对村情进行了认真分析,经过几天几夜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丁寨村土地面积大,户户有余粮,多数人家都有养猪的传统,还有几户群众常年在外地贩猪,发展养猪有着比较好的基础。于是,发展养猪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二是培养了一批发展产业的带头能人。思路确定之后,关键是要有一批带头人。丁寨村的养猪产业,首先是从几个先富起来的猪贩子和村组干部开始的。发展养猪的事定下之后,当时,我们几个村干部分头登门拜访了高吉祥、袁文贵等几个猪贩子,交流信息,商量措施,最后决定带领村组干部和一些群众代表到宁夏灵武、中宁和陕西武功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 经验。参观回来以后,我当时就购买了27口猪进行试养,还有7户群众也跟着买猪进行饲养,我自己当年收入5000多元,引来全村的群众前来参观,又有一些群众也试探着开始跟着我们养了起来。后来,我们又将高喜宏、牛成瑞、郭忠合等养猪大户选进了村班子,吸收23名产业带头人加入了党组织,每年组织对全村的养猪大户一次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干部带头,宣传引导,全村迅速掀起了发展养猪产业的热潮,1999年全村养猪户达到170户,饲养量达到5000头,初步形成了气候,为以后的养猪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形成了一种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发展一项产业,光有一个好的路子还远远不够,还得依靠科学,养猪更是如此,弄不好一次瘟疫就有可能“连窝端”。在这方面,教训最深刻的是1999年,当时全县口蹄疫流行,造成猪价暴跌,使刚刚起步的养猪产业面临崩溃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况,一些群众思想发生了波动,有的开始大量低价抛售。面对这种情况,支部一班人的思想丝毫没有发生动摇,一边组织群众采取应急措施,一边在全村组织开展了以改良猪种、改良饲料、改良饲养方式和统一防疫的“三改一防”技术革新活动,推广引进新品种,改用配合饲料,实行温棚喂养,组建了防疫队伍,实行全村统一防疫。疫情过后,党支部邀请刘孟洲、黄大卫等专家教授来村上讲课,积 极鼓励群众学习科学养殖技术,我自己也上了县农业广播学校畜牧养殖班并取得了中专文凭,自己掏钱购买了30多张光盘对广大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在全村形成了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目前90%的农户都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从而为丁寨村的养猪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四是建立了一套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发展养猪产业,除了技术方面的风险,还有来自市场的挑战。为了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坚持在发展壮大养殖规模、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上下功夫,2000年集中60亩土地建起了丁寨村温棚养猪示范园区,新建猪舍21栋,把原来分散喂养变为集中连片的工厂化经营;2002年又将丁寨村养猪示范园与县万头仔猪繁育场组合起来,建立了“陇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了“陇新”牌商标,配备了电脑,制作了“陇新”牧业网页,成立了仔猪繁育、养殖育肥、饲料经销、生猪销售、技术服务5个分公司,配套建立了6个饲料销售点、8个饲料加工点和两个畜牧防疫站,对内分户生产、分户经营,对外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形成了健全的产业服务体系,实现了集约化经营。由于服务到位,信息灵通,渠道顺畅,目前,丁寨村的生猪远销广东、湖南、内蒙、青海、西藏、陕西等地,受到全国各地的欢迎。养猪产业的发展,圆 了丁寨人的致富梦,目前,全村有252户群众住上了砖混房屋,占总户数的61.6%;有310户达到了小康标准,占76%;有87户家庭资产超过10万元,占21%。
我从1988年开始担任村干部,先当文书,1993年任村主任,1994年入党,1996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0多年来,自己虽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但当看到广大群众富裕后喜悦的笑脸,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当干部只有凡事想在群众前头,干在群众前头,自己说话才会有人听。常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丁寨村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绩,离不开村党总支一班人和全体党员的示范和引导。就我本人来说,当年试栽香菇时候,自己就先装了1500袋;种植烤烟时,我家每年都在5亩以上;推广玉米制种的时候,我家每年都在10亩以上;发展养猪时,自己也是第一批试养的。正是一直把自家当着全村的“实验室”和“示范点”,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自己在村上说话才有人听,做群众的工作也才有说服力,指导全村工作也才有发言权。村民高志广以前家庭成分高,文革中受过打击,日子过得比较紧张,当时我去动员他养猪,他说自己一没有本钱,二怕担风险。我一边向他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一边用自己养猪取得的效益现身说法,并给他借了500元,联系贷了3000元,帮助他修了1栋温棚,发展养猪。现在,他家的养猪量已经达到80多头,今年又修起了小康屋,他见人就说,“我老高能有今天,全靠当年王支书点的窍。”
第二,只有干部自己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才会有自己。华西村的吴仁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多年来,这句话一直在激励着我。刚开始养猪的时候,多数群众缺资金,那段时间自己几乎每天都要到信用社跑一趟,帮助群众联系贷款。这几年,仅自己赊销出去的饲料和仔猪就价值10多万元,到现在还有7万多元没收回来。猪养起来后,看到群众吃水、行路、用电、上学、看病还很不方便,我又千方百计跑项目、争资金,组织群众接通了自来水,砂化了主干道路,修建了小学教学楼、卫生所、村部和舞台,完成了全村电网改造,为204户群众修建了沼气池,使252户群众住上了砖混结构房屋。那时候,自己经常起早贪黑,确实感到很累,但看到群众富了,道路平了,路灯亮了,房子漂亮了,自己心里也就踏实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付出换来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现在,不管是发展公益事业还是搞计划生育,只要干部出面,基本都不会有阻力,一些群众说:“过去我们有困难就去找干部,现在干部 来找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配合。”可以说,丁寨村班子的威信是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第三,领导一个上千口人的村,村支书必须既要敢于干大事,也要善于管“小事”。丁寨村有1800多口人,作为村当支部书记,不但要思考这些人的发展致富问题,更要处理好这些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事”。东家的孩子没钱上学,西家的小两口吵架,东家孩子结婚,西家老人下葬,这些事看起来“小事”,但对一家一户来说都是大事,作为支书,你都得管。记得1999年,村上有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耍的时候从崖背子上跌下去了,当时家里没人,我就亲自把他送到了医院,还拿出自己身上的700元垫付了住院费,一直陪到凌晨5点多才抢救过来。还有一个年轻人与媳妇淘气,媳妇坐到娘家几个月叫不回来,这个年轻人没办法,跑来给我说了,我跑了20多里路到他丈人家,媳妇看村上的支书都来了,才跟着丈夫回来了。当支书十多年,象这样的事自己不知道做了多少件。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通过处理这些“小事”,培养了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拉近了自己与群众的距离,使自己真正融入到了群众之中。
第四,村支书虽然不是什么“官”,但往人面前一站,就感觉到大家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在群众的眼里,一个优秀的村干部,不但应 该是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更应该是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好人”。当干部的,不管处理什么事情,首先必须处以公心,把“一碗水”端平,如果有一件事情处理得不公道,以后开展工作就会迈不开步子。其次,自身必须要干净,只有自己干净,才能理直气壮地去管别人。近几年,各级各部门对丁寨村的支持比较大,每年到村上的资金至少都在几十万元,如果想占点便宜不是没有机会。但是,我心里始终明白,这些钱是用来为群众办事的,如果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动了心思,得到的可能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便宜,失去的却是广大群众的信任,哪个轻哪个重,我自己掂量得来。这么多年,村上的事都是集体商量决定的,财务也一直定期向群众公布,对每一笔开支,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的,我自己心里也是踏实的。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丁寨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多数群众都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用水拧龙头、做饭用沼气,出门有摩托、娱乐有彩电”的小康生活,组织和社会也给予了我很多的荣誉。但自己深知,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成绩只是今后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基石。就丁寨村目前的情况来说,养猪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产业链条还比较短,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多数群众的生 活还不是很宽裕,要完成资本积累还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奋斗;村级集体经济的底子还比较薄弱,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还不够强。作为党支部书记,面对这些问题,自己既感到任务艰巨,更感到责任重大。自己决心经过5到10年的努力,使丁寨村全村生猪饲养量在现有规模基础上翻一番,达到每年10万头,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生猪生产基地;实施陇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扩建改造工程,采取招商引资、村民入股等形式,建成生猪屠宰、冷冻储藏、肉制品加工三条生产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让丁寨农民成为陇东黄土高原上最富裕的群众。我坚信,有党的富民政策的正确指引,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村1800多名群众的辛勤努力,有我们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不懈奋斗,丁寨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第二篇:王德良先进事迹报告之二
王德良先进事迹报告之二
群雁展翅凭头雁
我叫吕浩荣,是党原乡党委副书记。我报告的题目是‚群雁展翅凭头雁‛。探究丁寨村起飞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村有一个好带头人,有一个好党总支,有一支好队伍。在这‚三个好‛中,王德良发挥着核心作用。正如群众所说的那样,‚群雁飞得高,全凭头雁领得好‛。
1996年6月,王德良从前任支部书记手中接过当家人的‚接力棒‛。顿时,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一连几天饭吃不香,觉睡不好,思考着如何为群众寻找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他回想了过去自己种香菇、搞制种、栽烤烟所费的周折,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本村耕地面积大、贩猪人员多、养猪习惯久的实际,考虑能不能发展养猪产业。他主动找本村常年在外搞生猪贩运的群众交谈,问他们‚发展养猪能不能挣钱?‛‚咱们能不能养?‛他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赞同。接着他就从宁夏灵武县买回12口母猪饲养,当年出售仔猪100多口,收入近2万元。为了使群众能尽快接受这一新产业,他走东家、串西家,算账对比,苦口婆心地劝说动员。1997年全村有7户群众开始 养猪,1998年发展到24户。为了使一些困难户也能养的起猪,共同走上富裕道路,他先后向袁正玉、高文博、郝永志等近20个农户赊饲料、赊仔猪、借资金累计达10万多元。如今他们当中有的脱了贫,有的过上了小康生活。当有的群众给他还钱时,他却说:‚虽然你现在日子过的好了,但你娃还没娶上媳妇、没有建起小康屋,等你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再还也不迟‛。至今,还有7万多元外欠资金没有收回来。就这样,在他的带领帮助下,全村养殖户达到95%以上。
2006年前季,在生猪销售市场极度疲软、他一人亏损26万多元的情况下,他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提出‚压规模、留母猪、保住根‛的应对策略,使这一产业经受住了市场考验,没有被击跨。今年,全村生猪饲养量可望达到 4万多口,出栏育肥猪3万多口,繁育出售仔猪上万只,预计年收入可达到680万元,人均达到3771元。
随着养猪产业发展,在群众逐步富裕起来后,他又把如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作为新的任务和目标,亲自组织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到周边县市考察小康屋建设,按照‚集中连片,人畜分离,设施配套‛的原则,对全村小康住宅进行了统一规划。在启动实施过程中,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倒兑、地面附着物赔偿、旧庄基拆迁等问题,总是考虑的很多、很细,很全面,他说: ‚我们一定要让群众满意,不要让群众利益受损失‛,‚宁可多跑路,也不能和群众发生冲突‛。为了解决村民姚永祥的果树赔偿和袁铁蛋的旧房拆迁,他不厌其烦,前后十多次上门做工作,圆满的解决了问题,使小康屋建设由开始群众不愿修到最后抢着修。目前,全村修建小康屋187座。在农电网改造中,为了解决群众的动力用电问题,他积极协调并垫付资金5000元,完成了线路改造。
打铁先得本身硬,王德良首先发挥自己的‚领头雁‛作用,带头实践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忠实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他先后多次获得全市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4年,丁寨村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中,他全票当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王德良深知,要当好‚领头雁‛,先要带好党总支一班人。
王德良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后,在日夜‚盘算‛着村里的发展路子的同时,他把抓班子放在重要位臵,选拔头脑活、办法多、能力强的人担任村组干部,配强了村级‚两委‛班子。村党总支一班人带头修猪舍,做示范,带动鼓励群众发展养猪产业。群众没有启动资金,村党总支一班人便帮助借,向银行担保贷。修猪舍缺少砖块,村党总支就积极争取乡上支持,免费投砖,村上给予适当补助。没 有技术,村干部就找县畜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邀请甘农大畜牧专家现场讲课指导,推广科学养殖技术。为了解决品种问题,村上办起了良种仔猪繁育场,进行品种改良。为了解决饲料问题,村上积极与兰州正大、北京大北农、天水谷雨、西安禾丰等正宗饲料公司联系,设立销售网点。为了打开销售市场,村上干部多方捕捉信息,寻求市场,组织生猪贩运大户,联合建办了销售公司。同时,村党总支成立了丁寨陇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养猪协会,注册了陇新‛牌商标,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公司+协会‛运行机制,实行仔猪、饲料、防疫、销售一体化服务。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目前丁寨村形成了‚仔猪繁育、规模养殖、生猪销售、饲料经销、技术服务‛五大产业体系,实现了养猪产业整村突破。
村党总支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作为体现先进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来抓,村上积极向上争取资金65万元,修建了1.7公里的丁寨新村街道;争取投资7万元,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工程,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问题;争取投资6万元,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争取项目实施了生态能源工程,使家家户户都享受上清洁卫生的能源沼气。村党总支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进行自筹、并发动群众捐款共计60多万元,建起了村部、学校、舞台、文化墙。
如今的丁寨村,马路宽又平,路灯高又亮,住房新又 美,喝水拧龙头,做饭用沼气,洗衣机、电冰箱、新式家俱应有尽有。这一令人振奋的变化,正是村党总支一班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结果。几年来,丁寨村党总支连续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五个好’村党支部‛和‚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在这些光荣称号里,凝结着王德良的心血和付出。
在激励自己、抓好班子的同时,王德良还把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放在带好党员队伍上。几年来,他不断创新思路,大力开展‚联培帮带‛、‚三户一组奔小康‛、‚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让每一名共产党员积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树立起了党员队伍良好的群体形象。
2003年以来,王德良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为载体,以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坚持不懈抓党风党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农民党员教育培训,使全体村干部率先成为致富带头人,80%以上的党员农户参与到生猪养殖产业化经营中来,给群众做出了榜样。同时,村党总支还在生猪销售、仔猪繁育、饲料经销三个分公司成立了党支部,经常性地开展组织活动,先后在企业生产一线和养殖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2人,发展党员25人,为党组织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了推动全村养殖业整体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村党总支选择16名帮带能力强的党员致富户,组成16个帮带小组,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户,帮助解决发展资金、技术等困难。王德良为本村在外务工的农民高安祥协调贷款1万元,修建猪舍8间,养猪50头,半年收入7000多元;农民党员袁虎文给联系户袁小俊借款3000多元,帮助修建猪舍发展养猪产业。通过广大党员积极开展扶持帮带活动,带动更多的人走向了富裕。
王德良甘当‚领头雁‛,一心为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在他的身上集中反映了一名共产党员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埋头奋斗的实干精神,严于律己的自强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王德良才把自己锤炼成了一个好党员,把党总支变成了一个坚硬的战斗堡垒,把全村党员队伍带成了一支冲锋陷阵的先锋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王德良真正成为丁寨村雁陈雄北中一只翱翔的‚领头雁‛。
谢谢大家。
第三篇:王德良同志先进事迹
筑坚强堡垒
树先锋形象
——记泾川县党原乡丁寨、城刘联合党总支书记王德良同志先进事迹
王德良,男,汉族,现年46岁,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农广校函授大专学历。现任党原乡党委委员,党原乡经委副主任,党原乡丁寨、城刘村联合党总支书记,兼任‚陇新‛牧业公司总经理。
王德良同志经过多年实践,结合村情实际,科学分析本村生猪养殖的发展历程,确立了发展畜牧养殖业强村富民的思路,把畜牧养殖业作为帮助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1997年至2000年,利用3年时间,初步探清了路子、打好了基础,理清了发展思路;2001年至2003年通过典型引路、扶持大户和建办园区、规模发展,实现了量的积累;2004年以来,全村养猪产业向规范化养殖、公司化运作、产业化配套的方向发展;经过13年努力,全村养猪产业实现了一业突破、整村推进,形成了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围绕温棚养猪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了规模养殖、仔猪繁育、生猪销售、饲料经销、科技服务等产业化服务体系。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6年的700多元上升到2010年的4465元,是1996年的6.4倍,养殖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例由不到20%提高到82.3%。
在王德良同志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按照‚结合村情、尊重民意、体现科学‛的原则,提出了三个‚一体推进‛的长远发展
234-
第四篇:王良清先进事迹材料
清平村的好干部、贴心人
----记镜屏镇清平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王良清同志先进事迹
王良清同志系丘北县锦屏镇清平村人,1967年1月出生,小学文化,现担任锦屏镇清平村委会支书,于2010年3月参加工作,199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他都坚持党的宗旨,不计回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一年来,他担任过村烤烟指导员、下清平村的村小组长、村联防队队员、村支书等职务,无论在哪个岗位上,王良清同志都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较好的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作为一名村干部,他处处为村民考虑,坚持执政为民的原则尽力为村民干好事,办实事。作为一名共产党,他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领导和群公的一致好评。下面对该同志的主要事迹作以简要介绍:
清平村隶属丘北县锦屏镇,地处锦屏镇东北边,距锦屏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目前在修建弹石路。辖上清平、中清平、下清平、清安村、龙王村等5个村民小组。就是在这里王良清同志用自己的意志和行动坚持一个共产党 1
人的原则,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积极投入到清平村的建设和村民致富的工作热潮中。把自己的理想和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誓言,实现了对人民群众的诺言,自参加工作以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虚心向干部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受到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王良清同志作为一名烤烟生产指导员,一名村小组干部,一名村支书,无论什么岗位,他都始终如一带领群众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主导产业建设当中,他针对路难行等各项村里存在的问题组织村民实施道路建设、烟叶生产、人畜饮水,不断加大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村桥涵修建、综合开发,该村水、电、路、电视、电话配套五到村,村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情为民所系,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
回想到90年代,王良清告诉我们:清平村的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支部活动室建设差,几间危房,摇摇欲坠,无法发挥阵地作用,村里致富路子差,虽然有搞种植和养殖的习惯,可小农思想严重,意识不够开放,支部又没能及时为群众致富当好引路人。
王良清为深入了解情况,进入角色,他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克服各种困难,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几年来,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重点走访了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困难户家庭。除了直接走访农户外。他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分片到村民家倾听群众呼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回来后,他又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在村委会中集中讨论,通过他的积极反映,外出跑项目,找各级领导反映清平村情况,回到村上又积极带领全村群众新修便民桥1座,新修中清平村水泥硬化路1400余米,新安村1500余米,三面光工程一件,使村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和快捷。
二、权为民所用,公正廉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王良清同志根据“平安村”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和部署,紧密结合本村实际,研究部署本村平安创建工作,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了平安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成效显著。在工作中该同志以身作则,坚持党的路线、方针,不断学习社会治安法制法规及相关政策,积极投身平安创建活动,依法行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稳定居民生活,确保一方平安,为创建“平安清平”添砖加瓦。
为加强创建“平安村”、“平安清平”的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的积极性,王良清带头组织本村村民建立村联防队,认真巡逻,仔细排查,降低了犯罪率,改善村民生活,保证了村民生活安宁;做到了及时排查、了解基层矛盾,使其解决在萌芽状态,预防了纠纷激化;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效抵制了歪风邪气。
和谐才能发展,团结才能奋进,王良清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早排查,早化解,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群众看到村干部尽心在帮助自己,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
三、利为民所谋,搞好民主制度监督,推进民主制度建设
完善村务工作制度,搞好建章立制工作是加强村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村两委会缺少会议纪录,许多会议决定得不到落实的情况,他首先理顺会议制度,明确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要求重要的村务工作必须经村两委会讨论,实行民主决策。
接着,根据上级下发的村务工作规则,他又结合该村实际,帮助细化、完善村务工作规章制度。
自担任村支书以来,他认为:取得成绩的关键是搞好班子团结,班子团结得好就好像内燃机有了内在的动力,群众看到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干什么事情都有信心,用群众的话讲“就有了奔头”,全村有了凝聚力,在大的困难也不怕,在难的事情也能做,相反就成了一盘散砂,什么问题都会冒出来,要发展社会事业奔小康就成了一句空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良清支书的一系列实事,得到镇党委政府的肯定,得到了群众的称颂。自他任村干部以来,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好评,曾获得县级表彰的烤烟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干部,他无怨无悔,因为他的村民相信他,称赞他;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共产党员,他荣誉自豪,因为他践行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一年来,王良清同志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他是村干部们学习的好榜样。
第五篇:王良全劳模先进材料
勇于探索实践
扑下身子苦干
记石泉县农业局干部王良全
王良全,男,中共党员,一九六八年出生,城关镇沙河人,一九八七年安康农校农学专业毕业,先后在后柳农技站、县农业局工作。工作兢兢业业,顾全大局,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处处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002年底,县农业局根据县委、政府“两区两带”发展战略和承担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任务的要求,动员系统内部干部职工集资12万元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修建日光温室6座,创新农业科技机制,采取“资金、技术、利益、风险”捆绑机制,激励农业科技干部“农民不会干、干部先示范、农民不敢干、干部带头干”,以实现我县高效设施农业零的突破与推动我县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步伐。
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后,由于种种原因,示范园建设曾一度陷入停滞,此时,王良全同志挺身而出和其他三位农技干部主动承担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任务,投资5万元和筹措10万元建设资金,进行50亩示范园配套设施建设和早春瓜、菜、花卉、苗木、盆景综合示范生产任务。特别是王良全同志克服妻子下岗、一岁女儿不能照顾的困难,勇敢地挑起示范园工作重担。为了做好示范园技术工作,确保示范工作取得成效,他采取了三项措施迅速开展示范生产。一是收集瓜、果、菜与设施栽培技术资料进行学习和熟悉,很快掌握了名优特新品种信息和设施栽培基础知识,引进西瓜、黄瓜、辣椒、西红柿、菜豆、茄子新品种及花卉、饲料新品种用于示范生产和进行设施栽培技术的探索实践。二是以园为家,扑下身子苦干。从示范园配套设施的续建到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带头亲自操作,学中干、干中学,每月下地劳动25天以上,在生产实践中摸爬滚打,逐步掌握了设施栽培瓜菜的第一手实践经验。2月中旬,他在县城拉着架子车采购生产物资时,被摩托车撞伤腰肌,疼痛难忍,为了不误生产,他坚持着边打点滴边组织民工把3亩大棚西瓜苗移栽完毕后才住院治疗。同事有病和有事请假,我就顶上,日夜吃住在示范园精心观察和管理,刻苦学习和钻研设施栽培生产技术。三是精心组织产销,我在带头劳动的前提下,既要安排当天生产及第二天的生产,还要安排当天及第二天产品销售。每天凌晨不是领头在园内劳动,就是推着架子车到城内农贸市场销售产品,从早到晚,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坚持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努力获取最佳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他和三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科技示范园取得了日光温室、大棚亩净栽培面积生产早春优质西瓜1.5吨、辣椒2吨、黄瓜5吨、西红柿5吨、菜豆2吨、茄子2.5吨的较高产量;共计示范生产早春瓜菜32吨、青饲料65吨、西瓜种苗6万株、花卉苗木30万株、盆景树桩500余株;春季盈利1万余元的良好经济效益。他的工作受到了农民群众和领导的肯定和赞誉。认识他的人说:“王良全哪像一个干部,纯粹是个地道的农民”。局领导感慨地说:“全县农技干部都像王良全一样实干,我们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何愁不能开创新局面”。
通过王良全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艰苦磨练,虽然很苦很累,但也尝到了“梨子”的滋味,受益匪浅。一是农业科技工作机制创新初步解决了设施农业建设中“农民想干不会干、敢干怕风险”和农业技术干部“能干没条件干”的瓶颈问题,较好地实现二者的有 效对接,示范推广作用明显,由于我们的成功示范生产和获得的良好经济效益,坚定了园区周围农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信心,从去年底以来,邻近园区的城关镇堡子、上坝、红岩等村新增设施栽培面积100余亩,辐射带动高效农业示范带内外农户发展大棚设施瓜果菜栽培近千亩,亩均增收2000元。在精心抓好示范园的生产前提下,充分体现示范园科技推广的功能,我认真接待前来咨询的乡村干部和农民,细心传授设施栽培瓜菜的新技术、新经验,止目前,已累计接待前来参观咨询乡村干部和农民2000余人次。二是提高了农业科技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技能。以我为例,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在生产实践中一点一滴的探索总结,现已初步掌握了瓜果菜和设施栽培管理生产技术,拓宽了知识面。三是农业技术干部带着资金、技术及风险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工作,排除了农民群众等待观望思想,使他们学有地方、干有榜样,农业科技干部“火车头”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发挥。四是技术干部实现了自身价值,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我园4名科技干部由于责任和风险的双重压力,一改过去“只说不干”的工作作风,在园内与民工并肩劳动,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投入的资金获得一定幅度的增值,特别是示范带动作用较为显著。
一年来,自己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技术工作自然取得一点成绩,但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离组织要求和农民期盼及一名优秀农业科技干部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术能力与现代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还不能适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勤奋地工作,主动进行知识更新,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按照“优质、高效、高产、生态”的发展思路,技术工作的重点放在春早秋延瓜果菜生产技术的攻关上,努力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 瓜果菜、花卉综合示范功能齐备和设施高效农业与观光旅游农业结合及产销一体化农业科技示范窗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