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林秀贞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
8月28日晚上以来,我处组织全处党员干部职工集中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关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林秀贞同志先进事迹的报道,在单位引起了强烈反响,党员干部为之感动,为之振奋。为进一步结合单位实际,深入开展向林秀贞同志学习活动,我处在收看结束后,组织全处党员干部职工对林秀贞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讨。
全力,永不言悔”,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的誓言,真正做到了当时宣誓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她用真情和大义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旋律。
林秀贞同志是党的先进性的忠实践行者,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优秀建设者,是新时期人文精神的杰出传承者。她以服务为荣、以奉献为荣,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全部感情倾注给了他人,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化为她自觉的道德追求,在她身上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道德境界。伟大与平凡在林秀贞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继承和发扬在她身上得到全面展示。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做的每件事似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她的事迹,既是中华文明中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助人为乐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生动反映,林秀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同时她又继承了母亲的正直和善良,又把这种善良发扬光大,传递给了儿女,传递给了村民,传递给了社会,她的人格魅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她的精神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宝贵的道德资源。
第二篇:学习林秀贞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
学习林秀贞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
8月28日晚上以来,我处组织全处党员干部职工集中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关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林秀贞同志先进事迹的报道,在单位引起了强烈反响,党员干部为之感动,为之振奋。为进一步结合单位实际,深入开展向林秀贞同志学习活动,我处
在收看结束后,组织全处党员干部职工对林秀贞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讨论学习。
林秀贞作为一个农民,31年里以自己微弱的力量,义务赡养了6名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为他们养老送终,让他们有了幸福的晚年。一个普普通通的党员,一个无职无权的农村党员,在漫长的31年岁月里,面对的是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老人,那是人生的半辈子,并且是6位老人,不是亲生儿女,却胜似亲生儿女,为了赡养无亲无故的老人,为了帮助困难群众,林秀贞艰难创业,一个小厂变成了乡亲们的共同财源,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党员,她却没有忘记一名党员的责任,她在平凡的生活中体现了党员本色。帮贫济困、救人危难,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她都做到了,正如她朴实的话语:“我是对党宣过誓的人,党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尽气所能,竭尽全力,永不言悔”,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的誓言,真正做到了当时宣誓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她用真情和大义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旋律。
林秀贞同志是党的先进性的忠实践行者,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优秀建设者,是新时期人文精神的杰出传承者。她以服务为荣、以奉献为荣,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全部感情倾注给了他人,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化为她自觉的道德追求,在她身上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道德境界。伟大与平凡在林秀贞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继承和发扬在她身上得到全面展示。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做的每件事似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她的事迹,既是中华文明中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助人为乐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生动反映,林秀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同时她又继承了母亲的正直和善良,又把这种善良发扬光大,传递给了儿女,传递给了村民,传递给了社会,她的人格魅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她的精神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宝贵的道德资源。
我处充分认识到林秀贞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和谐社会建设起到的重要现实意义,组织全处党员干部职工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把握结合点,深入挖掘林秀贞先进事迹的思想内涵,从理论高度精心提炼林秀贞精神及时代意义,把学习活动作为加强我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着手点,按照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对照林秀贞同志查找党员干部自身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干事、创业、为民思想。
最后大家一致表示,今后要以学习林秀贞活动为契机,推进全处精神文明建设,以林秀贞为榜样,营造人际和睦、家庭和美、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与贫困学生、弱势群体结对帮扶,为公益事业作贡献活动,为和谐社会建设奉献爱心。
xxx区xxx
第三篇: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本
用她30年如一日义务赡养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成为大学生,奉献爱心,助人为乐,是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而得来的。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本【一】
提倡“有私奉献”是8月7日和8月24日两篇时评的新观点。时评云:“我们习惯讲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而人们在帮助别人时还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并非完全无私”。“我们强调无私奉献,恰恰是讲‘有私奉献’”。(见新华网2006年8月7日)而今天,在拜读了新华网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普通共产党员林秀贞:无私心底照亮他人》(见新华网2006年8月28日电)后,笔者被林秀贞这位“凡人俗女”“无私心底”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同时看到在我们的国度,无私奉献大有人在,“有私奉献”不能概括一切,更不能代替无私奉献。
林秀贞,x省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的普通农民,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个60岁的农村妇女,她30年如一日,先后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记者在描述林秀贞这一事迹时这样称:那是如亲生儿女一般的赡养,是日复一日的洗衣做饭,是病榻前的端屎端尿,是不知多少次的寻医问药,是下葬时候为老人打幡摔瓦,是老人临终前74个日日夜夜寸步不离的陪伴。更加难得的是,“因为怕朱淑芬老人吃不上中午饭,赶着去做饭,却耽误了见自己病重的母亲最后一面。”
按“有私奉献”的观点,林秀贞是想到给自己脸上贴金吗?是想给自己家庭,给儿女挣点名誉资本吗?恐怕得到的将是当地群众否定的回答。熟悉林秀贞的村民清楚,林秀贞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因为没想到自己,所以林秀贞30年做好事从不声张。比如,“她资助14名上不起大学的孩子却从来未公开过”。即使后来由于“失密”暴露一些蛛丝蚁迹,当记者上门“求证”时,林秀贞也婉言拒绝:孩子都长大了,就别采访他们了。14名孩子上学,林秀贞到底资助了他们多少钱,只能是她及孩子家长知道。“因为她不愿让别人知道,她不求回报”。只讲奉献不求回报是林秀贞最可贵的品德,也是最引人注目之处。我们应将其与那些“有私奉献观”区别开来。在林秀贞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光辉。
其实,林秀贞的无私奉献并非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她只是奉献花丛中灿烂的一朵。之前媒体报道的x艺人丛飞同样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感人颂歌。假若再往前数,从60年代的县委书记焦裕禄,x的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到时下的任长霞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无私奉献的典型。提倡无私奉献精神,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2月21日写下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有着脍炙人口的名句: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无私奉献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一个具备无私奉献品格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到人民大众欢迎拥护的人,一个能为时代作出贡献的人。
诚然,弘扬无私奉献,并非一概排斥制止“有私奉献”。时下,毕竟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觉悟仍未达到较高的层次。事实上,每个地方,每个社会都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的区别,正如手指有长有短才能合拢成拳一样,要求个个手指一般长,要求人人都讲无私奉献是不客观的。因此,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弘扬无私奉献精神这个主旋律的同时,总是要求人们注意保护不同阶层人们的合法利益。但是,照顾人们的利益并不等于不遗余力推广“有私奉献”。毕竟“有私奉献”的基础仍然是“私”,即私欲、私利、私心。而一旦“私”字膨胀,“奉献”也不会长久。而在一定情况下,某些“有私奉献”恐怕比那些赤裸裸的“人为财死”更可怕。因为,“有私奉献”披上了“奉献”的外衣,具有某些迷惑性。
廓清无私奉献与“有私奉献”的界限,其实是要求人们在正视“有私奉献”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推动社会文明的主流是无私奉献。
林秀贞,一面无私奉献的旗帜,也是向“有私奉献”叫板的活教材。
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本【二】
“她打小左眼失明。二年级时有人取笑她,她要跟人家拼命。以后再没人敢欺负她。”
在小学同学吴石所的眼中,林秀贞自小是个倔脾气。“她打小左眼失明。二年级时有
人取笑她,她要跟人家拼命。以后再没人敢欺负她。”
林秀贞是南臣赞村小学惟一一个考上初中的女学生。1963年又以超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x市一所中专。但因眼疾未被录取。
此后是6年的民办教师生涯。认识了林秀贞40多年的李保义知道,秀贞爱唱《南泥湾》,“1964年我们一起在村小学当老师时,她从不体罚学生,经常带孩子们一起唱歌。”
公社组建斗批改工作队时,24岁的林秀贞离开学校,以非国家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当选副队长,因工作出色作为转干候选人。那一次,四道表格填了三道,最终落选同样因为眼疾。
1972年,她与同村小她三岁的朱金英结婚。“女大三,抱金砖”,同村的人评说,朱金英内向务实,像个老黄牛,跟秀贞很配。1974年和1977年,儿子朱新宇和女儿朱宝琴出生。
直到1987年,林秀贞都是公社副业管理站的会计,不是正式国家公务员编制。更多的时间里,她是在田里耕地浇水收棉花,在家里伺候老人们。
熟悉她的人知道眼疾带给她的伤害。丈夫和两个孩子至今都不敢当她的面明提,他们知道,母亲尽管脾气很好,但非常要强。
一对儿女的童年大部分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印象中,在家住时,经常早晨睁开眼母亲就出去了,晚上躺下了母亲还没回来。”儿子朱新宇说,“想跟妈妈在一起,有一次我就到村口等她,央她带上我。”
一年夏天,朱新宇兄妹背着姥姥,下村边的河沟洗澡,不料妹妹的鞋陷在淤泥里,找了半天找不到。舅妈正好路过,给了朱新宇一耳光。“后来我妈听说了这件事,眼泪一下子流下来了。”朱新宇知道,妈妈是觉得自己没照顾好孩子,心里难受。
1987年林秀贞夫妇开办了一个小型的玻璃钢加工场,要经常往县城跑。此前骑二八大自行车的林秀贞,换了一辆x八零摩托车。
“跟学车子一样,几分钟就学会了,那时候别说是乡里,就连枣强县城,女人骑摩托车的都少。秀贞骑到县城去办事,不少人看她。”丈夫朱金英说。
“我们家她主外,负责财务和业务。我在家安排生产,搞技术。”朱金英说,40多岁的林秀贞带着干粮跑过x、x、x等地,有时候一个人去。
年过半百的林秀贞还专门到x的电脑学校学习过,目前能用电脑上网。“女人不低人一等。”接受记者采访时,林秀贞的声调很高。
朱金英说,秀贞照顾老人,也要照顾得比别人好。
乡亲们记得,18岁之后的林秀贞,惟一一次发火是她赡养的智障老人朱书常遭了欺负。“那回,有个人打朱书常,她一个女人家,扑上去吼了几句,那个人就被吓住了,后来谁也不敢欺负老头了。”
“她心不够狠”
“她心不够狠,心思也不在这儿,生意最好做时,她家有好几个老人。”
今年8月,村里在外地做生意的刘涛,特意赶回来找了一本载有林秀贞事迹的《中国作家》,并仔细用蓝色圆珠笔勾画着,还在旁边写了不少心得。第19页上写着,“我们每个家庭都需要林秀贞。”
村里有不少人做玻璃钢生意发了,刘涛是其中一个。在他看来,凭借秀贞的能力,和原来在县城的人脉,完全可以把生意做到上千万,“她心不够狠,心思也不在这儿,生意最好做时,她家有好几个老人”。
尽管要强,但林秀贞心地善良,人缘相当好。不少村民说,她不光对孤寡老人好,谁家有困难只要向她张嘴,她都能让人家满意。
村里一些人有难处,有时还没开口,林秀贞知道了,就主动给他们帮助。
林秀贞说,自己喜欢跟人唠叨念家常,问长问短。有一次她出去买菜,只顾着跟别人说话,“说得胸口疼,结果回来后发现忘记买菜了。”
1992年至1993年,xx一个业务员跟林秀贞订了100个铝合金梯子,价值6万元,始终不付款。林秀贞急了,带着干粮直接去x找,直到分文皆无,后来还得了心脏病,随身必须携带速效救心丸。
后来,林秀贞终于找到了那个业务员,正赶上那家给孩子过生日。“那人说给孩子过生日都没钱,我妈就给了50元,说给孩子包顿饺子吧。”朱新宇说,至今,这笔钱也没还。
朱金英说,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秀贞很长时间都不让家人往外说这件事。
“是上当了,而且是那个人跟银行一起骗我。”8月19日上午,林秀贞谈到此事已相当平淡。
“原来我们在县城买了3亩地,想连家带厂一起搬过去,把这个厂办大。可是那些老人们故土难离,秀贞就说算了吧。”朱金英说。
“都是一家人”
“后来俺问他,那些天你老坐在那里干什么?他说,俺怕你好不了。”
在生活之外,老人也给林秀贞添了不少的麻烦,但林秀贞从未抱怨过。
1987年,林秀贞和丈夫举债办了一个小型的玻璃钢厂,她时常要出去跑业务。有一次,她正在x,正和厂家谈合作时,家里来了电话,说朱淑芬老人病了,闹着让她回去,她二话不说,就打道回府,一笔20万元的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为联系业务,厂里装了一部电话。当时被秀贞赡养的朱书常、朱金林两位老人,从未见过电话,经常抢着接电话。
儿子朱新宇介绍,由于存在智障,朱书常老人痛恨照相,认为魂会被照走。但他爱接电话,但抢了电话他不知道说什么,耽误了不少业务。
“被制止了几次后,电话铃一响,他就走近电话机,指着它大声说:厂里没人,别打啦……一直喊到电话铃停止,也不知道去叫人接电话。”
另一位老人朱金林同样有些智障。1992年,正在厂里的朱金林接起了一个电话。对方说找老林,朱金林沙哑着嗓子说我就是老林啊。人家一听是个男人,就把电话挂断了。
这是林秀贞已谈过合作意向的一家企业,对方以为打错了,就把电话打到了另一家玻璃钢厂,和他们签了合同。
林秀贞后来见到对方厂长,知道了此事,也没有怪朱金林。她说,“时间长了,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好怪的?”
她的儿女们也和她一样,从不把这些老人当作外人。女儿朱宝琴记得,朱金林老人喜欢敲盆敲碗,小时候,她经常和老人一起敲,制造了满院的破锣声。
儿子朱新宇则对儿时养在水缸中的一米长的鳝鱼记忆犹新。那是朱淑芬老人和他们兄妹三人协力从村边抓回来的。
朱新宇还记得,家里最多时同时赡养了4个老人,他小时候一起在家里吃饭,母亲给每个人胸前系一个手绢,同学来了还跟他开玩笑,“你们家办敬老院啊!”。
在所有老人中,智力只相当于3岁孩子的朱书常是给林秀贞添麻烦最多的,但他也和林秀贞的感情最深。2004年正月,林秀贞生病躺在床了10天,平时吃了饭就四处乱跑的朱书常也10天没出过门,每天就呆呆地搬个小凳子在门口坐着,一句话也不说。
“后来俺问他,那些天你老坐在那里干什么?他说,俺怕你好不了。听他说出这句话,俺掉泪了。”林秀贞说,别看他傻,也知道疼人哩。
有人做出这样的统计:林秀贞今年60岁,伺候朱书贵、刘秀焕各8年,这是16年。此外,照顾朱金林14年,照顾朱淑芬5年,照顾张振起7年,健在的朱书常已照顾了26年,合起来达68年之多。
林秀贞当选2005年感动x人物,x省高院副院长景汉朝的评委感言只有10个字:让孤寡的老人不再孤寡。
终生抱憾
“反过来看,女儿是理解我的。我的家人没有让母亲担心的地方,她在那边肯定是安息的。”
1999年母亲去世后,林秀贞还经常往母亲家的方向走。常常是走到一半,才意识到母亲已经不在了。
丈夫朱金英知道她的心事。“她母亲咽气时,秀贞没能看上最后一眼,是她终生的遗憾。六七年过去了,她还经常为此掉眼泪。”
五兄妹中,从小左眼失明的林秀贞最得母亲疼爱。林秀贞对记者说,40年前,自己因为眼疾不能上中专,后来因为同样的原因不能转为国家干部时,是母亲帮她渡过人生难关。“只要有什么心事困难,我都去找母亲念叨。”
1999年农历腊月初六,身患白血病的母亲已输血40多天,已是病危。林秀贞心里清楚,老人要走了。
此前几天,她照顾多年的老人朱淑芬也瘫痪在床,没人给做午饭。她是6个老人中最依赖林秀贞的一个。一次林秀贞出差前请了个保姆,被老人用拐杖打跑了。
“我们姊妹及隔辈的孩子们近20人都守在母亲的身边。那时天已近中午12点,我下意识地一看表。”林秀贞回忆说,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当时的她神志还清醒,对我说,“妮儿,去给淑芬做饭吧,随后就回来”。
不料这竟成了母亲给秀贞的遗言。
匆忙给朱淑芬做饭回来,一进胡同口,听到家里哭得乱成了一团。女儿朱宝琴记得很清楚,“差两分钟,她们没能见到最后一面。母亲回来后一头栽倒在地上,跪在床前抱着外婆痛哭。”
发生在朱宝琴身上的另一件事,让杨光对林秀贞更加敬重。
“朱宝琴生小孩的那年,剖腹产,一两天后还一直昏迷。正在医院看护女儿的林秀贞,听说张振起起不来炕了,就干脆从医院回到了家里”。杨光说。
当记者提及这些问题时,林秀贞又哭了。她说,其实她也想陪护着女儿,也想看着母亲平静离开,不受煎熬,也想听母亲亲口留给她的遗言。
“难受是难受。但好汉子怕翻个,得从别人角度考虑事儿。反过来看,女儿是理解我的。我的家人没有让母亲担心的地方,她在那边肯定是安息的。”林秀贞说。
她把自己对孤寡老人的照顾也归结于母亲的影响,“我亲眼看着娘是怎么照顾我姥爷姥娘(姥姥)的,我是学她呢。”
村里老支书刘福才告诉记者,村里都知道林秀贞的事,这些年,没听说过有人不孝敬父母的。
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本【三】
3月4日,经过多日筹备,今天终于成行了。我们青少年活动中心全体人员、优秀学员代表及部分家长代表,一行30多人乘车前往枣强县南臣赞村,去参观林秀贞事迹展览馆,学习这位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上,我给同行的家长和孩子们简要介绍着林秀贞的事迹,心中却有些许遗憾,因为林奶奶去x开会了,今天我们不能亲眼看一下她那慈祥的面孔,亲耳聆听她那质朴的话语……
近1个小时的颠簸,车停在林秀贞展览馆门前,我第一个走下车,往车后一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向我们快步走来,这不是林秀贞同志吗,虽然我是第一次见到她,但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她的形象已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没错,就是她!
我连忙跑向她,捧住她那双满是沧桑的双手,“林大妈,您不是去x开会了吗?”。
“我中午1点赶回来的,专门接待你们,我在门口等了半小时了。”
要不是强忍着,眼泪早就流出来了。林秀贞现在太忙了,开会、做报告、经营生意,照顾老人,当听说我们来时,居然从x专程赶回来接待我们,真是让我们有些承受不起呀。
林秀贞与前来的同志们一一握手,与每一位小学员们或拉拉手,或摸摸头,或拍拍背,或亲热的贴贴面,还不时问着:“冷不冷”、“累不累?”。
在讲解员讲解完后,林奶奶又向孩子们祥细讲述了他们感兴趣的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背后的故事,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动人之处更是令现场的人们哽咽。
因为家中有事,家人多次催促她回家,她还是在满足了一行人一个个合影的愿望后,才与我们依依惜别。
我为我们x市出现这样的模范人物而骄傲,更是由衷地感到自豪。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林秀贞同志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那种人,她三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她不愧为是时代的楷模,不愧为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从她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颗扶贫济困的善良的心,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
林秀贞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好事做善事不分职位高低,不分条件好坏,不管收入多少。林秀贞能做的,很多人也能做到,正如她所说的,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我们的国家,需要千千万万像林秀贞这样的人;我们的社会,需要大力弘扬林秀贞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林秀贞同志不愧为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杰出代表,不愧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践行者。她以服务为荣、以奉献为荣,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全部感情倾注给了他人,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化为她自觉的道德追求,在她身上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道德境界。伟大与平凡在林秀贞同志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做的每件事看似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她的事迹,既是中华文明中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助人为乐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生动反映,林秀贞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继承和发扬在她身上得到全面展示,林秀贞继承了母亲的正直和善良,又把这种善良发扬广大,传递给了儿女,传递给了村民,传递给了社会,她的人格魅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她的精神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宝贵的道德资源。
提倡“有私奉献”是8月7日和8月24日两篇时评的新观点。时评云:“我们习惯讲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而人们在帮助别人时还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并非完全无私”。“我们强调无私奉献,恰恰是讲‘有私奉献’”。(见新华网2006年8月7日)而今天,在拜读了新华网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普通共产党员林秀贞:无私心底照亮他人》(见新华网2006年8月28日电)后,笔者被林秀贞这位“凡人俗女”“无私心底”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同时看到在我们的国度,无私奉献大有人在,“有私奉献”不能概括一切,更不能代替无私奉献。
林秀贞,x省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的普通农民,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个60岁的农村妇女,她30年如一日,先后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记者在描述林秀贞这一事迹时这样称:那是如亲生儿女一般的赡养,是日复一日的洗衣做饭,是病榻前的端屎端尿,是不知多少次的寻医问药,是下葬时候为老人打幡摔瓦,是老人临终前74个日日夜夜寸步不离的陪伴。更加难得的是,“因为怕朱淑芬老人吃不上中午饭,赶着去做饭,却耽误了见自己病重的母亲最后一面。”
按“有私奉献”的观点,林秀贞是想到给自己脸上贴金吗?是想给自己家庭,给儿女挣点名誉资本吗?恐怕得到的将是当地群众否定的回答。熟悉林秀贞的村民清楚,林秀贞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因为没想到自己,所以林秀贞30年做好事从不声张。比如,“她资助14名上不起大学的孩子却从来未公开过”。即使后来由于“失密”暴露一些蛛丝蚁迹,当记者上门“求证”时,林秀贞也婉言拒绝:孩子都长大了,就别采访他们了。14名孩子上学,林秀贞到底资助了他们多少钱,只能是她及孩子家长知道。“因为她不愿让别人知道,她不求回报”。只讲奉献不求回报是林秀贞最可贵的品德,也是最引人注目之处。我们应将其与那些“有私奉献观”区别开来。在林秀贞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光辉。
其实,林秀贞的无私奉献并非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她只是奉献花丛中灿烂的一朵。之前媒体报道的x艺人丛飞同样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感人颂歌。假若再往前数,从60年代的县委书记焦裕禄,x的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到时下的任长霞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无私奉献的典型。提倡无私奉献精神,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2月21日写下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有着脍炙人口的名句: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无私奉献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一个具备无私奉献品格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到人民大众欢迎拥护的人,一个能为时代作出贡献的人。
诚然,弘扬无私奉献,并非一概排斥制止“有私奉献”。时下,毕竟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觉悟仍未达到较高的层次。事实上,每个地方,每个社会都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的区别,正如手指有长有短才能合拢成拳一样,要求个个手指一般长,要求人人都讲无私奉献是不客观的。因此,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弘扬无私奉献精神这个主旋律的同时,总是要求人们注意保护不同阶层人们的合法利益。但是,照顾人们的利益并不等于不遗余力推广“有私奉献”。毕竟“有私奉献”的基础仍然是“私”,即私欲、私利、私心。而一旦“私”字膨胀,“奉献”也不会长久。而在一定情况下,某些“有私奉献”恐怕比那些赤裸裸的“人为财死”更可怕。因为,“有私奉献”披上了“奉献”的外衣,具有某些迷惑性。
廓清无私奉献与“有私奉献”的界限,其实是要求人们在正视“有私奉献”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推动社会文明的主流是无私奉献。
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本【四】
3月4日,经过多日筹备,今天终于成行了。我们青少年活动中心全体人员、优秀学员代表及部分家长代表,一行30多人乘车前往枣强县南臣赞村,去参观林秀贞事迹展览馆,学习这位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上,我给同行的家长和孩子们简要介绍着林秀贞的事迹,心中却有些许遗憾,因为林奶奶去x开会了,今天我们不能亲眼看一下她那慈祥的面孔,亲耳聆听她那质朴的话语……
近1个小时的颠簸,车停在林秀贞展览馆门前,我第一个走下车,往车后一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向我们快步走来,这不是林秀贞同志吗,虽然我是第一次见到她,但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她的形象已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没错,就是她!
我连忙跑向她,捧住她那双满是沧桑的双手,“林大妈,您不是去x开会了吗?”。
“我中午1点赶回来的,专门接待你们,我在门口等了半小时了。”
要不是强忍着,眼泪早就流出来了。林秀贞现在太忙了,开会、做报告、经营生意,照顾老人,当听说我们来时,居然从x专程赶回来接待我们,真是让我们有些承受不起呀。
林秀贞与前来的同志们一一握手,与每一位小学员们或拉拉手,或摸摸头,或拍拍背,或亲热的贴贴面,还不时问着:“冷不冷”、“累不累?”。
在讲解员讲解完后,林奶奶又向孩子们祥细讲述了他们感兴趣的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背后的故事,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动人之处更是令现场的人们哽咽。
因为家中有事,家人多次催促她回家,她还是在满足了一行人一个个合影的愿望后,才与我们依依惜别。
我为我们x市出现这样的模范人物而骄傲,更是由衷地感到自豪。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林秀贞同志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那种人,她三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她不愧为是时代的楷模,不愧为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从她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颗扶贫济困的善良的心,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
林秀贞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好事做善事不分职位高低,不分条件好坏,不管收入多少。林秀贞能做的,很多人也能做到,正如她所说的,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我们的国家,需要千千万万像林秀贞这样的人;我们的社会,需要大力弘扬林秀贞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林秀贞同志不愧为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杰出代表,不愧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践行者。她以服务为荣、以奉献为荣,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全部感情倾注给了他人,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化为她自觉的道德追求,在她身上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道德境界。伟大与平凡在林秀贞同志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做的每件事看似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她的事迹,既是中华文明中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助人为乐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生动反映,林秀贞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继承和发扬在她身上得到全面展示,林秀贞继承了母亲的正直和善良,又把这种善良发扬广大,传递给了儿女,传递给了村民,传递给了社会,她的人格魅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她的精神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宝贵的道德资源。
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本【五】
人民日报报道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林秀贞的先进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她三十年如一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资助了12名贫困农民的孩子上学,安排了8名残疾农民在自己的小企业上班,收养了一名被遗弃的残疾婴儿。她还做了大大小小难以统计的帮贫解困、救人危难的事情。大爱无声爱心永恒,奉献无语饱含深情。事迹普通,却震撼人心。林秀贞对几个孤寡老人照顾体贴入微,一顿饭做三次,“不光要让老人吃饱穿暖,还得让他心里高兴!”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林秀贞夫妇搬去同住,端屎端尿,尽心侍候;她外出,把照顾老人的喂水、喂药、解大小便的时间,写在一个本子上交给家里人;逢年过节,家家团聚,林秀贞和爱人带着白面、肉、菜,到老人家里打扫卫生;资助贫困学生绝对保密,她怕他们感到自卑,怕他们担着报恩的心理压力……心细如丝,丝丝牵爱意。大爱细无声,爱在灵魂深处,送出悄无声息,只求默默奉献,不图名图利。“从1976年到1998年这22年内,林大姐一直拒绝接受采访。为这事我绞尽了脑汁,任何办法都不能撬开她那张嘴。”王常乡秘书兼宣传干事杨光最早关注林秀贞,他最佩服林大姐的人品。“宣传出去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奉献者的行列”,这样的说服,才让她同意宣传自己的事迹。从拒绝采访到配合采访,依然是无声的爱,是爱的升华。大爱细无声,心中有正道。林秀贞始终记着母亲的话:人生三条道:偏道、正道、歪道,咱得走光明正道!一辈子做好人、做善事。她心怀正道走,传承子女,惠及乡邻。心中无正道,便无大爱,即使有爱,也不私即偏。这个正道不是别[找材料到大-秘-书-网-d-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电影《孔繁森》插曲唱得好:“为人民服务是真诚付出,为人民服务是忘我的投入。为人民服务是用生命注解的书,为人民服务是用心灵开拓的路……”所以,诚其心,正其意,做人做事才一生无偏,一生无憾,把一生的美好留给人间。“以服务人民为荣”,是一个人高尚的道德准则,其核心是扬善抑恶。在我们的社会里,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论男女老幼,位不论高低贵贱,都应该满怀爱心为他人服务,为大众服务,为人民服务。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皆是服务的方式,也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而职位越高,为人民服务的范围越宽;年龄越大,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越深。这样的人多了,而后有风气好,人心齐,社会和谐,国富民安。万事善为首,百善爱为先。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怀,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柔,少一份粗鲁;多予理解,少加抱怨;多伸援手,少抄袖手,用爱演绎真情,用善温暖心灵,幸福、美好就会永驻人间。
第四篇:学习林秀贞心得体会
人民日报报道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林秀贞的先进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她三十年如一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资助了12名贫困农民的孩子上学,安排了8名残疾农民在自己的小企业上班,收养了一名被遗弃的残疾婴儿。她还做了大大小小难以统计的帮贫解困、救人危难的事情。大爱无声爱心永恒,奉献无语饱含深情。事迹普通,却震撼人心。林秀贞对几个孤
寡老人照顾体贴入微,一顿饭做三次,“不光要让老人吃饱穿暖,还得让他心里高兴!”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林秀贞夫妇搬去同住,端屎端尿,尽心侍候;她外出,把照顾老人的喂水、喂药、解大小便的时间,写在一个本子上交给家里人;逢年过节,家家团聚,林秀贞和爱人带着白面、肉、菜,到老人家里打扫卫生;资助贫困学生绝对保密,她怕他们感到自卑,怕他们担着报恩的心理压力……心细如丝,丝丝牵爱意。大爱细无声,爱在灵魂深处,送出悄无声息,只求默默奉献,不图名图利。“从1976年到1998年这22年内,林大姐一直拒绝接受采访。为这事我绞尽了脑汁,任何办法都不能撬开她那张嘴。”王常乡秘书兼宣传干事杨光最早关注林秀贞,他最佩服林大姐的人品。“宣传出去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奉献者的行列”,这样的说服,才让她同意宣传自己的事迹。从拒绝采访到配合采访,依然是无声的爱,是爱的升华。
大爱细无声,心中有正道。林秀贞始终记着母亲的话:人生三条道:偏道、正道、歪道,咱得走光明正道!一辈子做好人、做善事。她心怀正道走,传承子女,惠及乡邻。心中无正道,便无大爱,即使有爱,也不私即偏。这个正道不是别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电影《孔繁森》插曲唱得好:“为人民服务是真诚付出,为人民服务是忘我的投入。为人民服务是用生命注解的书,为人民服务是用心灵开拓的路……”所以,诚其心,正其意,做人做事才一生无偏,一生无憾,把一生的美好留给人间。
“以服务人民为荣”,是一个人高尚的道德准则,其核心是扬善抑恶。在我们的社会里,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论男女老幼,位不论高低贵贱,都应该满怀爱心为他人服务,为大众服务,为人民服务。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皆是服务的方式,也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而职位越高,为人民服务的范围越宽;年龄越大,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越深。这样的人多了,而后有风气好,人心齐,社会和谐,国富民安。
万事善为首,百善爱为先。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怀,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柔,少一份粗鲁;多予理解,少加抱怨;多伸援手,少抄袖手,用爱演绎真情,用善温暖心灵,幸福、美好就会永驻人间。
第五篇:学习林秀贞体会
林秀贞的故事传扬开以后,被深深打动的人们拿她作对比,有意无意地,衡量着自己和他人。而被老百姓拿来对比最多的,无可避免地,是身边党员,是领导干部,是社会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政府”——如果政府真有一种“形象”的话。人们感动于道德楷模的伟大,却不会天真地要求生活在所谓圣人天堂。但是,如果以此否认人民心中有杆秤,否认社会对林秀贞式完美与珍贵的赞叹,实际是某种程度的失望和批评的反映,则无疑是怯懦和愚蠢的。正是在此意义上,以林秀贞为镜,正己、正干部、正党风,是树立这一典型最重要的意义,也最符合这个低调一辈子的好人同意“宣传”自己的惟一目的: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奉献者行列。要以林秀贞为镜,我们先来看看她的世界——
林秀贞是伟大而平凡的,伟大其精神,平凡其地位。一名农村普通党员,并非手握重权,也不必放眼千里,帮助的不过是身边乡邻,殚精竭虑谋划的,也只是衣食饱暖、行走方便这样具体实在的问题。然而,道德的感染力和生长力,正是源自践行者的朴素和真实。林秀贞的人格魅力何以影响、带动一村人、一乡人,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热烈回响,不正是因为她的先进性,她的荣辱观,她全部的道德追求,并不浮夸于言辞而只落实于行动,而且是一以贯之三十年的行动吗?
对照镜子里的林秀贞,我们许多人大约都能“揪出皮袍下面的那个‘小’来”,但是,仅仅把林秀贞事迹理解为一章道德教材还远远不够,因为无论是例证的还是理论的“教材”,我们都并不缺乏。夸夸其谈者,未必不行蝇营狗苟之事,甚至打着民生旗号而损害民生福祉的也并不鲜闻。而这些人与林秀贞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身体力行自己的信仰,在于敢不敢、愿不愿、能不能做党的先进性的忠实践行者,而非仅仅“听说读写”一番。
中国传统文化早就意识到自省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的劝诫。但是如今,在许多人身上,这道理却要反过来说:见“不贤”思“齐”;见“贤”,则绕着躲着,甚至把“贤”拉拢过来使其“不贤”才更自在。这样的例证,显然比林秀贞式人物在新闻中出现得更多更频繁。即使不甘堕落者,也往往找个借口,比如风气、潜规则、人微言轻等等,替自己的不行动、不作为开脱。这次面对林秀贞,如果我们又是“感动”一番,像看了一部道德大片,心有戚戚焉而作为无任何改变,于国于社会,又有何益?
林秀贞的精神力量揭示出来其实很简单: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她是一个不畏缩于奉献的人,她是一个时刻体会得到民生艰苦的人。相信如果如果每个党员、每位干部都是这样的人,老百姓将不会再有更多的苛求,全社会和谐也并非不可企及的道德幻像。尽管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化,我们已经完全意识到、并且也在不断强化制度的力量。但是,从党的先进性到科学执政观等一系列理念的表达,不仅是执政党和政府在政治伦理层面的追求,也是对全体人民的郑重承诺。而这一系列理念由“执政观”转化为“执政力”,没有普遍的、可信赖的践行者,一切只是空谈。以林秀贞为镜,我们不能不看到自己的这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