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局机关党员包风口、服务基层典型事迹汇报材料
林业局机关党员包风口、服务基层典
型事迹汇报材料
林业局机关党员包风口、服务基层典型事迹汇报材料
林业局机关党员包风口、服务基层典型事迹汇报材料
的3月,地处沙地南缘的县沙金台乡姜家风口,仍看不到一点春天的迹象。狂风裹着细沙,在肃杀的荒野上尽情地肆虐。不毛的沙地,在风魔的百般摧残下,已干瘪得近乎一片死区。市林业局局长赵奎礼带着所在党支部的13名党员从春节前就时常来到这里,住在附近的几户农户家,断断续续快
1个多月了。他们在等待,等待去年在
秋季埋干造林时埋下的枝条,能否在风口区尽快出芽破土。人们已记不得这是他们两年来第几次在姜家风口了。,市林业局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服务基层活动,党组对此高度重视。党组书记、局长赵奎礼同志在活动动员大会上号召:防沙治沙工程就是我们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主战场,我们要把作风建设延伸到生态建设的最前沿。于是全局56名党员,组成了8个小分队,深入到我市与内蒙沙地边界一带的22个风口,防沙治沙服务示范工程就此启动。
一、在沙地筑起绿色屏障
县地处沙地南部,全县沙化土地面积达8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趋于沙化土地面积达9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并且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扩展,其中尤以境内22处风口中的6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最为严重,农民辛辛苦苦种的庄稼一年到头打不了几斤粮食,风口区的群众用这样的顺口溜形容种地的艰难:“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
因风沙危害,全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低下,干旱等自然灾害连年发生。
市林业局的8个小分队来到风口所在各个乡镇后,协助当地政府采取“封造结合”的办法,封沙恢复生态和三步走造林相结合,在过去治沙的基础上,填平补齐,完善体系,经过这两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筑起一道长公里、宽1000米的辽蒙边界阻沙带。同时,结合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及防风治沙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开展了6个重点工程建设,即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边界防风阻沙带工程、风口造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风沙源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到,全县有林面积已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农田林网化达到80%,草原超载率小于10%,退化土地治理率达到%。
二、把处务会开到沙区农民的炕头上
防沙治沙作为长远大计,关键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长期以来,在沙区群众中形成一种观念,栽树种草远水解不了近渴,地薄多种,得一斤算一斤,进而形成了风沙越大越开荒,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在风沙治理上也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为此,市林业局8个小分队的同志以处室为单位,与小城子小城子村、山东屯乡的辽阳窝堡村、柳树乡的三嘎甲村等21个村党支部联合召开生活会,倾听意见,讲解政策、敞开心扉。
处务会上,通过面对面的谈心活动,使市林业局的机关干部对基层干部工作的辛苦和工作的难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一些机关干部也做了自我批评,他们动情地说:我们下来是一时的,你们则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最基层,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布置任务,习惯于各种检查,而服务意识则亟待提高。通过谈心交心,基层干部也深受教育,树立起愚公移山,艰苦奋斗,治理风沙的信心。
三、把政策送到生态建设的最前沿
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县小城子镇的肖家风口,风口宽度约两公里,过去被称为距离最近的风沙源地,不仅直接威胁农田面积达5500亩,更为严重的是沙地的流沙通过这里吹向、鞍山等中部城市群,黄沙阵阵,恰似一条条“黄龙”。
3月,市林业局资源林政处小分队来到这里,协助村里及时改革营林机制,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本着“卖、送、补”的原则和“先予、后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宜林沙荒、“四旁”的转制力度,对集中连片的沙荒实行低价转让;零星荒地、林间空地、村屯隙地及不可利用地实行无偿或有偿转让;凡是农民个人投资植树造林的,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相应补贴标准,给予苗木补贴;农民进行“四旁”植树和种植桑树、寒富苹果等经济林,以政府采购的方式,无偿给农民提
供苗木。同时,坚持“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私人造林,实现林定权、树定根,让群众吃上“定心丸”,坚决不造无主林。目前,全村的林木98%以上都是个体造林。
小分队的同志给村委会当参谋,在全村9000亩耕地上退耕4500亩用于治沙造林,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办法实施造林。并选用抗旱能力强的哲林四号等优质树种作为主栽品种,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位,树木成活率年年都在95%以上。树木长势良好,目前,肖家风口已得到基本治理。
四、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群众心里。由果树站、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组成的三个防沙治沙服务小分队以“寒富苹果科技服务大篷车”和“防
沙治沙服务讲师团”的形式,带着20万本科技小册子,深入到风口所在村,现场指导果树生产,苗木培育和草方格
栽植技术。由计划财务处党支部组成的防沙治沙小分队深入风口所在的3个国营林场苗圃,逐个分析、逐个解剖,通过分类施策,鼓励引导林业场圃练好自身内功,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将积极争取资金,改善了这3个贫困林场的危房600平米。
在一年多的包风口,防沙治沙服务示范工程中,8个小分队的干部下去尽量不惊动基层,住在村里,食宿全部自理。不断以实际行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五、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共产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爱丽同志整个春季没有休息,来到风沙最严重的村,无偿为农民传授防病防虫技术,足迹遍布沙区的乡乡镇镇。在海州乡密不透风的灌木丛中,指导农户防病,多次晕倒在现场,沙区群众亲切地叫她“虫子大姐”、“林农群众的啄木鸟”。
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工程师,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康德忠同志,身患癌症,仍然战斗在林果技术推广一线,无偿为沙区群众传授果树栽培管理技术。人们戏称他是非洲人,除了脸上皱褶和牙齿是白的,其余都是黑的。他说:有了病,趁现在还能走路,就更应该多为群众做点事情。
果树站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徐占广同志,把沙区群众视为亲人,将手机号码和家里座机电话号码告诉村里群众,遇到沙区群众在果树发展方面的求助,电话说不清的,就经常坐近半天的长途汽车,来到农户家中无偿为群众服务。他还拿出自己的工资为群众购买苗木和生产资料,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沙区群众的贴心人。
第二篇:林业局机关党员包风口、服务基层典型事迹材料
林业局机关党员包风口、服务基层典型事迹材料
2010年的3月,地处沙地南缘的县沙金台乡姜家风口,仍看不到一点春天的迹象。狂风裹着细沙,在肃杀的荒野上尽情地肆虐。不毛的沙地,在风魔的百般摧残下,已干瘪得近乎一片死区。市林业局局长赵奎礼带着所在党支部的13名党员从春节前就时常来到这里,住在附近的几户农户家,断断续续快
1个多月了。他们在等待,等待去年在秋季埋干造林时埋下的枝条,能否在风口区尽快出芽破土。人们已记不得这是他们两年来第几次在姜家风口了。
2010年,市林业局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服务基层活动,党组对此高度重视。党组书记、局长赵奎礼同志在活动动员大会上号召:防沙治沙工程就是我们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主战场,我们要把作风建设延伸到生态建设的最前沿。于是全局56名党员,组成了8个小分队,深入到我市与内蒙沙地边界一带的22个风口,防沙治沙服务示范工程就此启动。
一、在沙地筑起绿色屏障
县地处沙地南部,全县沙化土地面积达8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6.7%,趋于沙化土地面积达9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9.8%,并且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扩展,其中尤以境内22处风口中的6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最为严重,农民辛辛苦苦种的庄稼一年到头打不了几斤粮食,风口区的群众用这样的顺口溜形容种地的艰难:“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因风沙危害,全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低下,干旱等自然灾害连年发生。
市林业局的8个小分队来到风口所在各个乡镇后,协助当地政府采取“封造结合”的办法,封沙恢复生态和三步走造林相结合,在过去10年治沙的基础上,填平补齐,完善体系,经过这两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筑起一道长128.9公里、宽1000米的辽蒙边界阻沙带。同时,结合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及防风治沙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开展了6个重点工程建设,即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边界防风阻沙带工程、风口造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风沙源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到2010年,全县有林面积已达到106.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农田林网化达到80%,草原超载率小于10%,退化土地治理率达到61.5%。
二、把处务会开到沙区农民的炕头上
防沙治沙作为长远大计,关键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长期以来,在沙区群众中形成一种观念,栽树种草远水解不了近渴,地薄多种,得一斤算一斤,进而形成了风沙越大越开荒,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在风沙治理上也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为此,市林业局8个小分队的同志以处室为单位,与小城子小城子村、山东屯乡的辽阳窝堡村、柳树乡的三嘎甲村等21个村党支部联合召开生活会,倾听意见,讲解政策、敞开心扉。
处务会上,通过面对面的谈心活动,使市林业局的机关干部对基层干部工作的辛苦和工作的难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一些机关干部也做了自我批评,他们动情地说:我们下来是一时的,你们则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最基层,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布置任务,习惯于各种检查,而服务意识则亟待提高。通过谈心交心,基层干部也深受教育,树立起愚公移山,艰苦奋斗,治理风沙的信心。
三、把政策送到生态建设的最前沿
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县小城子镇的肖家风口,风口宽度约两公里,过去被称为距离最近的风沙源地,不仅直接威胁农田面积达5500亩,更为严重的是沙地的流沙通过这里吹向、鞍山等中部城市群,黄沙阵阵,恰似一条条“黄龙”。
2010年3月,市林业局资源林政处小分队来到这里,协助村里及时改革营林机制,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本着“卖、送、补”的原则和“先予、后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宜林沙荒、“四旁”的转制力度,对集中连片的沙荒实行低价转让;零星荒地、林间空地、村屯隙地及不可利用地实行无偿或有偿转让;凡是农民个人投资植树造林的,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相应补贴标准,给予苗木补贴;农民进行“四旁”植树和种植桑树、寒富苹果等经济林,以政府采购的方式,无偿给农民提供苗木。同时,坚持“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私人造林,实现林定权、树定根,让群众吃上“定心丸”,坚决不造无主林。目前,全村的林木98%以上都是个体造林。
小分队的同志给村委会当参谋,在全村9000亩耕地上退耕4500亩用于治沙造林,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办法实施造林。并选用抗旱能力强的哲林四号等优质树种作为主栽品种,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位,树木成活率年年都在95%以上。树木长势良好,目前,肖家风口已得到基本治理。
四、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群众心里。
由果树站、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组成的三个防沙治沙服务小分队以“寒富苹果科技服务大篷车”和“防
沙治沙服务讲师团”的形式,带着20万本科技小册子,深入到风口所在村,现场指导果树生产,苗木培育和草方格栽植技术。由计划财务处党支部组成的防沙治沙小分队深入风口所在的3个国营林场苗圃,逐个分析、逐个解剖,通过分类施策,鼓励引导林业场圃练好自身内功,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将积极争取资金,改善了这3个贫困林场的危房600平
米。
在一年多的包风口,防沙治沙服务示范工程中,8个小分队的干部下去尽量不惊动基层,住在村里,食宿全部自理。不断以实际行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五、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共产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爱丽同志整个春季没有休息,来到风沙最严重的村,无偿为农民传授防病防虫技术,足迹遍布沙区的乡乡镇镇。在海州乡密不透风的灌木丛中,指导农户防病,多次晕倒在现场,沙区群众亲切地叫她“虫子大姐”、“林农群众的啄木鸟”。
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工程师,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康德忠同志,身患癌症,仍然战斗在林果技术推广一线,无偿为沙区群众传授果树栽培管理技术。人们戏称他是非洲人,除了脸上皱褶和牙齿是白的,其余都是黑的。他说:有了病,趁现在还能走路,就更应该多为群众做点事情。
果树站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徐占广同志,把沙区群众视为亲人,将手机号码和家里座机电话号码告诉村里群众,遇到沙区群众在果树发展方面的求助,电话说不清的,就经常坐近半天的长途汽车,来到农户家中无偿为群众服务。他还拿出自己的工资为群众购买苗木和生产资料,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沙区群众的贴心人。
第三篇:郧西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抗洪救灾典型事迹展播
郧西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抗洪救灾先进事迹
几个昼夜坚守,他站成了一面旗帜;泥巴裹满了裤腿,汗水湿透了衣背;熬得红肿的眼,磨出血痕的肩;当洪水来袭,他的足迹踏遍河堤;当险情出现,他的身影突击向前......不是义务,是赤子之心,让他们义无反顾!
不是受命,是奋勇当先,让他们无私无畏!
他们用坚毅、善良和果敢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谁是群众危难关头“最可靠的人”。他们有个一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9月23日以来,我县连续的强降雨,造成汉江、天河、金钱河等中小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多地受灾严重。据不完全统计,造成全县18个乡镇(场、区)、213个村、9.5万户、30.4万人受灾,县内道路交通、地质灾害受灾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33亿元。面对灾情,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把防汛救灾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共产党人的不屈脊梁和铁骨铮铮演绎出一曲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战洪灾的英雄赞歌,涌现出了一批鲜活生动的先进典型。下面,摘录其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一线的先进事迹予以刊载,激励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夺取这场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不灭的灯火
——夹河镇党委书记郭龙银
9月26号晚上10点许,刚刚在镇上开完防汛部署会的郭龙银就接到求救电话。“郭书记,我是夹河关码头船主周立顺,现在在关嘴码头船上,我们的两艘船因汉江河水太猛将被冲走,请求支援”。“老周你别急,我带人5分钟内赶往现场增援,你们一定要确保人身安全”!接电话后不到4分钟时间,党郭龙银带领镇村干部、公安干警和民兵应急分队共15人赶赴现场,历经1个多小时抢救,将两只渡船转移到安全地带。看到成功处理了险情,郭龙银拿着手中的手电筒指着前方泥泞的道路,对身边的同志说:“走,我们再去集镇巡查一下水情!”,而此时已经凌晨12点多了。
刚到集镇,郭龙银就看到许多群众正聚集在集镇广场,上前询问才得知,原来是群众因水势太大,怕发生险情,不敢回家睡觉。郭龙银当即安慰道:“乡亲们别担心,晚上有我带头巡逻,你们放心大胆的休息,如有险情,我们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转移!”住在夹河集镇三十余年的周占俊说“有你郭书记在,我们放心”,围观的群众响起热烈的掌声。
凌晨2时许,正在新建的三街巡查的郭龙银险些被山上滚落的石头打中,跟随的同志劝告他早点回去休息,天黑路滑太危险,他说“我们几个不休息没事,事关老百姓安危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要全力以赴做好巡逻预警工作”。
黑夜中,大家跟着郭龙银手中的灯光,沿街巡查水情,光亮照在哪里,就集中力量战斗在哪里。在清冷的街道上,他手中的照明灯,在黑暗中指引着党员干部排查险情,也正是他手中这“不灭的灯火”换来了群众的一夜好眠......危险关头显本色
——上香口村驻村干部徐世坤
9月27日下午,徐世坤在上香口村开展救灾工作时,听村干部说上香口村五组堰叉河还有一位龚明玉老奶奶被困在土危房中,他立即说到:“接连几天的大雨,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老奶奶一人居住在土危房中安全隐患巨大,你怎么才告诉我?走,赶紧去她家!”,说完就准备起身。此时村干部拉住他说:“堰叉河河水猛涨,淹没了过水路面桥,无法通行,没有办法去”。“先去现场看看再说”!说完徐世坤就赶往过水路面桥查看水势。
来到现场,徐世坤发现过水路面桥的确被河水淹没,但是河水只是把过水路面桥的中间部分淹没,中间最深大致在40厘米左右,好在水流不是很湍急。徐世坤大量一番之后,对村干部说:“这个水不是很大,我开车应该可以过去,要是再等,雨下得更大,河水涨的就更大,就真没办法了,必须现在去!”,话音刚落,他就钻进进的私家车,发动了车子准备往前冲,村干部担心车被水冲走或是车在水里抛锚那就更危险,连忙叫道:“老徐,你等等我!危险!我们在想其他办法!”,可是话还没说完,徐世坤就已经把车开到桥中间了,就这样,徐世坤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到了老奶奶家中徐世坤给老奶奶做工作,劝说老人暂时离开老家的土房,并帮忙转移不叫重要的财产,最终将老奶奶安全送到其大儿子家中居住。
事后村干部对徐世坤开玩笑说,你当时就不怕么?徐世坤笑却说,当时满脑子都是赶紧去把老奶奶转移到安全地方,也就顾不得去想危险不危险了,我们党员如果在一点危险面前都怕,不敢上,那群众有了危险还能指望谁呢,这是我们应有的本色!
共产党员冲不垮的意志
——六郎乡大石堰村党支部书记郑国利
9月26日因持续的连阴雨,大堰村多处发生山体滑坡,7组郑礼山、梁文龙两家电话反映房屋倒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大石堰村支部书记郑国迅速行动,冒着大雨,准备前往现场。但前往7组的观大路烈士亭处过水路面已经涨水1米多深,交通中断、无法通行。郑国利心里着急两户贫困户安全问题,于是冒雨上山,绕路将近2公里前往。
来到7组梁文龙家已经是晚上8点,随着雨量增大,梁文龙家中的积水越来越深,后面泥石流一直往下流,郑国利意识到,如果再不转移群众和财产,后果将不堪设想。立即召集左邻右舍20余人,迅速转移财产及组织人员排水。刚转移完,三间房屋哗的一声倒塌。梁文龙家人和在场的村民看了这一幕,再看到满身泥水的郑国利,顿时感动得流下热泪。
安顿好梁文龙一家,顾不上休息的郑国利又直奔郑礼山家,来到郑礼山家晚上10点了。一看房后全部滑坡,已经看不见后檐墙。房屋随时有倒塌可能。立即将贫困户郑礼山安排到邻居家居住,为了抢救房屋郑国利立即联系挖掘机,经过26个小时抢险终于将后面泥石流全部清理走,房屋只有1间偏房轻微受损,其它全部无损坏。
在抗洪抢险的两天里,郑国利基本没合眼,连续24小时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郑国利带领党员干部共转移出群众10多人,无一群众因灾伤亡。当地群众一提到他,无不竖起大拇指,说:“这样的干部真够格。”
但郑国利说:洪水冲得跨房屋,但冲不垮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
舍小家 为大家
——涧池乡泥河口村治调主任王天洪
由于连降大雨,河水暴涨,泥河口村数十家农户房屋地基下沉,檐沟塌方冲击住房,几条组级公路多处塌方达数百方;农户蔬菜被暴雨冲毁数十亩。
9月29日,为了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王天洪亲自带领民兵组成突击抢险队装沙袋加高加固大坝防止溃堤,下午1点到晚上9点,在大坝上一直奋战了8个小时,他的手上、肩膀上都磨起了水泡,突击抢险,转移村民及其财产。为了防止夜间再次降雨出现险情,他就跟村干部一起值班随时查看水位变化,直到天明,累了就在大坝上坐一会,渴了喝上几口矿泉水,饿了找干粮充饥。第二天又跟着村干部和村民到受灾严重的几家农户清除檐沟塌方淤泥和石渣。村民劝他回去歇歇,好好睡一觉,他却说:“我是包村干部,险情没有排除,我就不能安心”。帮助一家排除了险情,继而转入又一家查看灾情,一连5天没有回家,在他的带领下,先后组织共计200多人工,清除檐沟塌方淤泥、石渣300多方。
然而在村抗洪抢险工作时,他刚刚周岁的儿子正有病需要人照料,妻子一边要照顾家里,一边要工作,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最需要丈夫在身边的时候,可是他却不能在家陪着亲人。
但王天洪却给妻子打电话安慰她说,你在家照顾孩子辛苦了,但这儿受灾的群众更困难,我是一名村干部,这个时候大家更需要我!
无畏的团队 坚强的堡垒
——安家乡田坑村党支部
9月26日,因连续普降大雨,河水突涨,安家乡田坑村出现多出农户房屋损毁,道路大面积塌方等紧急情况,严重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田坑村党支部立刻召开村组干部紧急会议,研究防汛抗洪方案,成立了4个应急分队。第一小队负责村内土坯房、危房排查,确保第一时间将有险情的村民安置好;第二小队负责24小时巡查全村各小组险段情况,2小时上报一次灾情;第三小队负责水库堤坝加固,并及时上报险情水位;第四小队负责筹备防汛物资,时刻准备着上阵抢险;同时还积极动员全体党员群众村民克服麻痹思想,要紧急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做好本村防洪抗灾工作。
10月4日正是“十一”国庆长假第4天,又是中秋节。中午12点,突然有村民上报三组包子上发现面积较大的山体滑坡,直接威胁了两户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村支部接到通知后,组织全体成员和部分党员共10余人赶到现场,帮助受灾农户把物资转移到安全地方,并租房把这两户转移到安全地带安置。
10月7日,村内道路发现多处大面积塌方,致使车辆不能正常通行,村支部组织30多人,配合县农村公路局奋战3天,才把大包子到县茶厂塌方清除,积水排完,直到9日晚上所有车辆才能畅通无阻。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支部成员在,正因为有了这班坚不可摧的支部,一个个险情才被顺利排除,全村受灾范围控制及时,并无人员伤亡。
“群众生命大于天”。党支部在抢险的同时,心中还不忘群众的安危。一方面带领党员干部积极摸清危房户情况,另一方面把村内两委干部分工协作,包组包户,组织受灾群众转移撤离。竭力确保村民们都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经过不懈努力,全村3户10人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在李家湾小区租房作为临时安置点安置受灾人员。
面对汛情,田坑村村支部全体干部始终站在防汛救灾最前线,充分发挥顶梁柱、主心骨和带头人作用,在防汛救灾一线当先锋,作表率,树立了一个集体就是一座堤坝、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光辉形象,真正体现了基层支部的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