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学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新课标学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ⅩⅩ同志是一名优秀的的农村ⅩⅩ数学教师,自从踏入教育岗位以来,他始终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态度来对待所担负的工作,以较高的“师德”规范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该同志在新课标学习和运用中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认识。一、加强新课标学习、把握好“四个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的培养目标,他在思考: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标新理念?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又如何在深刻领会新课标实质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好新课标中新增加的“四个关系”? <一>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有人说“黄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这些自然现象都深刻地揭示了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既具有多样性又存在着差异。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真可谓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很难找到适合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ⅩⅩ老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认为必须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地利用,做到既关注全体,又面向个体,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努力让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戴老师知道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由于他们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之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致使他们具有的社会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也各不相同。为此,他做到:课前,了解所教学生的智力、学习态度以及所具有基础知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心做好课前预设;在课堂教学中,他面向全体学生,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表情和心理,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业水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与提高,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他还要兼顾两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尤其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更是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指导、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并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则在教学的间隙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
用意外的“生成”,使之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三>、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如数学教材中的法则、性质、公式或辨析易混概念等教学时,他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论,用合情推理的方法先进行合理的猜测,形成假说、猜想,然后再予以验证,从而得出法则、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
<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教学手段。因为它的直观形象和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掌握数学教学内容,让一些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化,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教学效果。戴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但是他也清醒地看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
知识;系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近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 “ 双基 ” 并未改变。
2.新课程下的 “ 四基” 特点
他看到了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的是学生 “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这就和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区别开来了。实施新课程,要用是否 “ 适应终身学习” 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原则地说,凡是终身学习需要的,就要让学生学好、练好,否则就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暂时不学,等以后在适当的时间去学习。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
3.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下 “ 四基” 学习的要旨。戴老师认为:任何一个学习过程总会有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这些因素,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中总伴随着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等学习策略。因此,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 “ 四基 ” 学习是不存在的。过去所强调思想教育,但是往往把思想教育游离于双基的学习之外,一说到学习情感就会把它狭窄地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结果是学生学了数学不爱数学。他认为新课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是要求教师整体地把握和实施的课程目标,新课程的基本知
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他是我校校本培训“合作研讨”的学科积极分子,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了丰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新课标学习以来,他就有了新的教学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他都认真总结,反思,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自己的教案上。
也正是由于他与学生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丰硕的果实结伴而来,近年来他多次参加了镇、县、市组织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学校给予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全体教师的真心帮助,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经验,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撰写的教学论文2011年被评为市“二等奖”;2012年中考成绩在晓天片及格率第一名。
当下他清醒地认识到,也时常讲到: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自己也能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但教学策略、职业机敏还很不够,面对开放的课堂,学生生成的资源还不能及时捕捉、利用、总结、提炼;以前在备课中思考得较多的是如何呈现知识,但是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学
2012年8月12日
第二篇:新课标学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新课标学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舒城县晓天镇中心学校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二日
新课标学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戴泽胜同志是一名优秀的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自从踏入教育岗位以来,他始终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态度来对待所担负的工作,以较高的“师德”规范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该同志在新课标学习和运用中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认识。
一、加强新课标学习、把握好“四个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的培养目标,他在思考: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标新理念?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又如何在深刻领会新课标实质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好新课标中新增加的“四个关系”?
<一>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有人说“黄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这些自然现象都深刻地揭示了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既具有多样性又存在着差异。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真可谓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很难找到适合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戴泽胜老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认为必须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地利用,做到既关注全体,又面向个体,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努力让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戴老师知道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由于他们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之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致使他们具有的社会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也各不相同。为此,他做到:课前,了解所教学生的智力、学习态度以及所具有基础知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心做好课前预设;在课堂教学中,他面向全体学生,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表情和心理,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业水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与提高,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他还要兼顾两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尤其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更是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指导、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并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则在教学的间隙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作业的设计中,戴老师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设计新颖、有趣的梯度作业,做到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戴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最终实现教学优化。
<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为此,戴老师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戴老师深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时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之间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他是有心理准备的,灵活应对,而不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有时反而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使之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三>、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如数学教材中的法则、性质、公式或辨析易混概念等教学时,他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论,用合情推理的方法先进行合理的猜测,形成假说、猜想,然后再予以验证,从而得出法则、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
<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教学手段。因为它的直观形象和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掌握数学教学内容,让一些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化,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教学效果。戴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但是他也清醒地看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所以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他还特别重视板书设计。实际上,必要的板书设计系统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和教学过程同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息息相关。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戴泽胜老师正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自身课堂教学改革,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互动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注重方法,培养“四基”
戴老师经常参加公开课听课活动,他感觉到:有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甚至还有表演,觉得这些对于学生来讲,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他有自己的思考,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 “ 活泼 ”,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数学课不能忽略数学的特点,“ 双基 ”的教学是中国的特色和传统。他看到了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 四基 ” 与“ 双基 ”有所不同。
1.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特点
他认为: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是以知识为本的。老师传授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接受、存储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近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 “ 双基 ” 并未改变。
2.新课程下的 “ 四基” 特点
他看到了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的是学生
“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这就和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区别开来了。实施新课程,要用是否 “ 适应终身学习” 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原则地说,凡是终身学习需要的,就要让学生学好、练好,否则就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暂时不学,等以后在适当的时间去学习。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
3.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下 “ 四基” 学习的要旨。
戴老师认为:任何一个学习过程总会有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这些因素,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中总伴随着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等学习策略。因此,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 “ 四基 ” 学习是不存在的。过去所强调思想教育,但是往往把思想教育游离于双基的学习之外,一说到学习情感就会把它狭窄地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结果是学生学了数学不爱数学。他认为新课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是要求教师整体地把握和实施的课程目标,新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融为一体,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戴老师很快完成角色转变,教学中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他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他就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为此,他经常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四、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戴老师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他是我校校本培训“合作研讨”的学科积极分子,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了丰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新课标学习以来,他就有了新的教学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他都认真总结,反思,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自己的教案上。
也正是由于他与学生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丰硕的果实结伴而来,近年来他多次参加了镇、县、市组织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学校给予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全体教师的真心帮助,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经验,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撰写的教学论文2011年被评为市“二等奖”;2012年中考成绩在晓天片及格率第一名。
当下他清醒地认识到,也时常讲到: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自己也能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但教学策略、职业机敏还很不够,面对开放的课堂,学生生成的资源还不能及时捕捉、利用、总结、提炼;以前在备课中思考得较多的是如何呈现知识,但是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时候提升各种能力,思考得还很不够;感觉虽然理念转变了,但课堂行为真正的转变还没有到位,小组活动的质量、倾听的习惯、辩论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戴老师能认识到问题,相信他会正视现实,勇于挑战,在课改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阔。
2012年8月12日
第三篇:学习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牛福贵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牛福贵同志她为大家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典范形象,不懈追求,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贯彻到了实际的工作中。通过学习牛福贵同志,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要以王静同志为榜样,学习他胸怀全局、服务发展的大局意识,争创一流、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勤政敬业、鞠躬尽瘁的崇高品格,克已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
在工作中求进步。牛福贵同志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干中学、学中干”,勤于思考、率先垂范。我作为青年干部,需要的不是喊口号,而是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需要熟悉方方面面的知识,宏观的东西要学,微观的东西要学,程序化的东西要学,灵活的东西更要学,要学的东西很多,这就需要多看、多想、多记,这就要求我们做工作不能死守教条、不能一成不变,经常静下心来就工作方法进行思考,不断更新工作理念、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在岗位中提高水平。如何改革创新,牛福贵同志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发扬光大,我们应当围绕全局的工作目标,立足本职岗位,用力、用心、用脑,尽职尽责地干好工作。工作不只要求过得去,还要求真、求细、求效果,自觉向高标准、严要求看齐;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仅自己干的工作要高标准完成,还要努力做到一专多能,发展有利于推动工作开展的多方面能力;对于工作不能只是满足于现状,停滞于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的低标准,要敢于不断尝试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工作任务超前谋划,目标落实提前考虑,才能不断促进工作水平上台阶。
在奉献中得进步。牛福贵同志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奉献意识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为党旗增色添彩。我们就是要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摆在服务者的角度,牢固树立乐于奉献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热忱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通过优质的服务来体现党员的风貌。
作为年轻领导干部,我们应该自觉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努力做到理论、思路、服务的“三创新”,不断地思索,改进工作方法,继承和发扬“能吃苦、能战斗、能忍耐、能团结、能奉献”的精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人为本;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做好所分管的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学习身边典型人物牛福贵同志,结合当前工作,我们要更加鞭策自己加强学习、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出成绩。学先进,做先进,牛福贵同志先进事迹鼓励着鼓足干劲,为提速转型奉献力量!
第四篇:学习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桂科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李桂科同志是全州基层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是我们每位党员同志学习的一面旗帜,是一根标杆,是一面镜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党员教师要牢牢把握李桂科同志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这一根本,学习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学习他不求回报、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学习他无怨无悔、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学习他扎实工作、尽心服务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
一、应立足本职工作和教育教学的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党员教师,深深感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教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人成才,将来奉献于社会做贡献。
二、以李桂科同志为榜样,用一生做好一件事,一个人做点实事也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实事;一个人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伟大的事情。我们所说的伟大,就是立足本职岗位所做的事情。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就是要承担起教育的职责。教育关系学生的未来,关系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之处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对待学生有耐心,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要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予其改过机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教师要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和品德,有着一颗对学生无私的爱心。
三、学习李桂科同志的先进事迹,化精神为感动、化感动为行动,联系实际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让我们一起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努力追求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带着对生命的了知、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向寻找珍贵的金子般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
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四、以李桂科同志为榜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严以律己,认真履职,注重落实,切实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的发展。
第五篇:学习雷锋先进个人事迹
吹响雷锋号角,共奏时代新曲——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雷锋式班级创建”活动纪实
2012-12-25 20:35中国青年网 王瑶 姜申未我要评论0
字号:
核心提示: 今年3月,为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着力推进雷锋精神学习实践活动常态化,用雷锋精神的强大人格感召、激发青年热情,凝聚青年力量,助推青年成才成长,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隆重奏响了“雷锋式班级创建”的主旋律。
中国青年网重庆12月25日电(通讯员 王瑶 姜申未)今年3月,为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着力推进雷锋精神学习实践活动常态化,用雷锋精神的强大人格感召、激发青年热情,凝聚青年力量,助推青年成才成长,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隆重奏响了“雷锋式班级创建”的主旋律。在历时半年多的创建活动中,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推动创建活动常态化建设,在全院上下形成了“人人争做雷锋,个个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良好成效。
统一部署,推动机制建设
创建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期启动,学院党委认真领会《中共西南大学委员会关于印发学雷锋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精神,迅速制定《资源环境学院“雷锋式班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雷锋式班级创建”领导小组,召开了“雷锋式班级创建”活动动员大会,为创建班级颁发《创建通知书》、赠送《雷锋日记(选编)》、发放《雷锋精神践行记录卡》,要求各争创班级积极开展创建活动。第二阶段是中期检查,学院相关领导负责跟进,开展创建活动的指导检查,进一步鼓励广大学生学雷锋、创先进。第三阶段是后期表彰,通过评价体系评选出一批雷锋式班集体和雷锋式青年标兵,树立榜样模范,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为推动创建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建设,资源环境学院以“弘扬雷锋精神,营造优良学风,牢塑核心价值”为目标,以“建立一套机制、开展一场讨论、打造一个阵地、树立一个榜样、举办一次团日活动”的“五个一”为主线,推动创建活动开展。一是建立好一套机制,开展“123评建工程”,即:“每年评选10个雷锋式班级、20个雷锋式青年标兵、建设30个雷锋精神学习实践阵地”。二是开展好一场讨论,通过开通新浪微博、人人网、QQ群等交流平台,紧紧围绕“雷锋精神,时代责任”主题开展雷锋精神学习实践大讨论,分享感悟、交流心得。三是打造好一块阵地,依托共青团市民学校,采取结对联系方式,广泛开辟雷锋精神践行基地,为广大同学提供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实践平台,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四是树立好一个榜样,评选出在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雷锋式班级”和“雷锋式青年标兵”,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呼吁广大同学向他们学习。五是举办好一次主题团日活动,成立学雷锋小组,以班团为单位组织策划、开展以学习雷锋精神主题的辩论会、座谈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带动广大同学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响应号召,争做时代雷锋
在资源环境学院的统一部署和号召下,全院16个班级,5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有4个班级开展了雷锋主题团日活动,13个班级开展了雷锋精神主题班会,3个班级举办了雷锋精神主题辩论会,5个班级策划组织了集体美化校园活动,2个班级组织募捐活动,累计善款高达13000元;举办了“雷锋影院”、“美化校园景观湖——水质监测”、“创模宣传”、“情系夕阳社区行”等特色活动,得到了广泛好评。
携手科研,诊治湖泊。资源环境学院2011级1班的全体同学,将创建阵地选在了西大校内,文渊湖畔。开展了“争创雷锋一班,重现魅力之湖”主题团日活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所有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顺利的完成了水样检测。
美化西大,为爱上色。11月16至18日,由资源环境学院40多名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对第四运动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晚上清洁行动。虽然夜很黑也很冷,但并没有挡住志愿者们清洁校园的热情。大家争先恐后,积极配合,用手机当手电筒,瓜子皮扫不到,就用手一个个拣起来。经过大家的努力,第四运动场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同学们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对学校的浓浓爱意。
青春护航,情系夕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前夕,资源环境学院学生于学校南社区红岩家园举办了“再话重阳,情系桑老”重阳节文艺汇演活动。汇演形式丰富多样,经典歌曲演唱、茶艺表演、二胡表演、击鼓传花游戏、老年人秋季饮食小讲座等,使老人们赞不绝口,歌声和笑声久久回荡在小区里。及时总结,取得良好成效
11月23日下午,资源环境学院召开了“雷锋式班级创建”总结表彰暨学风建设促进大会。学院2011级8班等3个雷锋式班级、丁文娜等9名雷锋式青年标兵受到学院表彰。
今年的创建活动顺利落下帷幕,结出了初步的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涌现一批先进。在创建活动中,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追随雷锋的脚步,将雷锋精神融入学习生活,严于律己、帮助他人、服务集体、奉献社会,涌现出了一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成为大家争相效仿的榜样和楷模。二是促进学术科研。同学们积极发扬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和钻研精神,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进一步优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以学雷锋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学术研究的开展。三是助推学风建设。学院坚持把弘扬雷锋精神与学风建设相结合,两者互促互进,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有利于优良校风的形成和和谐校园建设。四是辐射社会文明。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街头宣传环保理念,入社区开展公益服务,进村落关爱孤寡老人,将活动延伸到大街小巷,将雷锋精神传播到各行各业,号召全社会都向雷锋学习,为社会文明添砖加瓦。
资源环境学院还将继续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注重总结交流,丰富创建活动内容,拓宽实践平台,扩大活动影响,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全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推动和谐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