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

时间:2019-05-13 14:4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

第一篇: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

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

分类:历史文化 | 标签: 承德 世界文化 北京 围场 热河

2006-11-20 20:04阅读(170)评论(8)

走进承德建国前的历史

承德,古称滦阳、热河,是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介于北纬40°12’—42°40’、东经115°54’—119°15’之间。东与辽宁省接壤,西邻张家口市,西南与北京市、天津市毗邻,东南与秦皇岛市、唐山市相连,北靠内蒙古自治区。距首都北京224公里,距省会石家庄435公里。全市总面积39512.98平方公里,总人口361.28万人。全市共有汉、满、蒙古、回、朝鲜等4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0%。全市现辖承德、兴隆、平泉、滦平、隆化、丰宁、围场、宽城8个县和双桥、双滦、鹰手营子3个区。其中,丰宁、围场、宽城3个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承德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沟通关内外的咽喉和联结华北、东北的枢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已成为联结华北、东北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还是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圈的重要开放城市。

承德地处冀北山区,境内地形多样,山脉纵横,河流交错。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东北部为七老图山山脉,中部、南部为燕山山脉。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架构,海拔为200—1800米。燕山主峰——被誉为京东第一高峰雾灵山位于兴隆县境内。沿承德境内的长城要塞有喜峰口、罗文峪口、铁门关、马兰关、将军关、古北口等隘口。承德的地形地貌属于冀北山地和内蒙古坝上高原两个自然区域,具有地形高低差度大,山多平原少,地貌复杂的三大特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承德的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无霜期为82—18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400—8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4℃—19℃;极端最高气温为35℃—41℃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37℃—42℃左右。

承德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滦河、潮白河、辽河、大凌河4大水系。其中,被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称之为濡水的滦河是全市境内最大的河流。滦河由小滦河、兴洲河、伊逊河、武烈河、瀑河、柳河、老牛河等支流汇合而成,素称为承德的“母亲河”。此外,滦河水和潮白河水还分别注入潘家口水库和密云水库,成为天津市和北京市的重要水源。

承德的各类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的各种矿山资源有50多种,主要有铁、钒、钛、金、银、铜、铅、锌、锰、煤、萤石、冰洲石、珍珠岩、膨润土等,其中钒和钛的储量分别排在全国的第二位和第六位。在林草牧资源方面,全市的有林地面积约占全省的43.4%,草场面积占全省的43.7%,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基地。承德丰富的森林、草场资源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京津地区还具有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等重要作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承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畜牧、干鲜果品、农产品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围场、丰宁、隆化3县被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兴隆县被列为全国山楂生产基地,承德、平泉、丰宁、围场4县还被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蔬菜供应基地。平泉县被列为全国玉米制种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围场被列为全国马铃薯生产基地。磬锤峰、木兰围场、辽河源、雾灵山分别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承德的野生资源也很丰富。其中,蘑菇、黄花等野生珍品有100多种,黄芩、柴胡、金莲花等野生药材有500多种,鹿、狍子等野生动物有300多种。

承德旅游资源丰富,是“集七顶桂冠于一身”①的著名旅游城市。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以及木兰围场为主的“世界文化遗产游”,以京北第一草原、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主的塞外草原风光游,以金山岭长城为主的“长城古迹游”,以“京东第一峰”雾灵山为主的生态游,以董存瑞烈士陵园为主的“红色经典游”,以及“承德满族风光游”、“承德坝上狩猎滑雪游”等旅游项目别具一格,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承德的交通较为发达,现有干线公路20条,实现了县县通二级公路,乡乡通油路;北京—承德高速公路承德段已基本实现试通车。另外还有承德—北京、承德—天津、承德—石家庄、承德—锦州、承德—沈阳、承德—通辽等多条铁路从承德境内通过。二

承德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证实,约10万年以前史称“鸽子洞人”的原始人群在这一带生存。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红山文化”。稍晚,出现了以游牧为主的游牧民族和以农耕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农耕民族。殷商时期,承德大部分地域为孤竹国属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成为燕国、东胡、山戎的活动、生活之地。从秦汉至三国时期,承德一带分属辽西、渔阳、右北平郡,先后有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在此居住活动。这一时期,在承德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县治——白檀县○1。魏晋时,承德是乌桓属地。西晋末是鲜卑段氏西境地,嗣后是慕容垂后燕地。冯跋继后燕都和龙○2,承德属北燕冯氏地。后魏时,承德是提携县地○3。隋朝在营州○4设总督府,承德属营州地。唐朝时,承德是松漠都督府辖境,在墨斗岭○5驻有戍边军队。隋唐时期,承德先后有库莫奚族、契丹族在此居住、活动。唐朝末年,迭刺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及邻近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后改为辽国),承德大部分地区归中京道大定府管辖,分别在承德境内设置北安州○1和泽州○2。金时,承德属兴州○3辖地。元朝时,承德是上都路大兴州○4属地。明初,承德归北平行都司所属宜兴守御千户所管理,明成祖朱棣时,归朵颜卫管辖,属朵颜卫的西南境,后统属诺音卫。

清代,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为提高八旗军队的素质和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理,建立了以“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承德的政治、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用时89年之久,修建了工程浩大、规模宏伟的避暑山庄(即热河行宫)和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安远庙、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等十二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寺庙群(清代称“外八庙”),承德已成为清代中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热河厅为承德州。乾隆七年(1742年)复设热河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设承德府。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1914年,改建热河特别区,与察哈尔、绥远并称热察绥三特别区。当时的热河特别区共辖2盟15县17旗,特别区的首府设在承德。1929年2月改建热河省,省会设于承德。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承德及热河全境后,设立了伪满洲国热河省,省会设于承德街。今承德地域均成为伪满洲国的“西南边境”。

1945年8月19日,承德第一次解放。同年10月,正式撤销承德街,设立承德市。经中共冀热辽区委热河分委和热河行政公署批准,10月11日至13日,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民主政府相继成立。10月14日至11月10日,热河省民主政府和中共热河省委先后成立,省会设于承德市。

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承德后,中共热河省委、省政府,中共承德市委、市政府实行战略转移,撤离承德市。国民党热河省省会设于承德市。

1948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冀察热辽部队收复承德市,承德以及热河全境获得第二次解放。1948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决定重建中共热河省委、热河省军区,充实扩建热河省政府。热河省省会设于承德市。当时的热河省共辖承德、赤峰2市,承德、平泉、滦平、丰宁、围场、隆化、兴隆、青龙、青平、林西、叶柏寿、乌丹、建西、赤峰、宁城、建平、凌源、建昌18县和克什克腾、巴林左、巴林右、阿鲁科尔沁、翁敖、敖汉、喀喇沁左7旗(1949年5月将朝阳、北票、羊山三县重新划归热河省)。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从1955年12月30日起正式撤销热河省建制,将原属热河省管辖的承德市和承德、平泉、滦平、丰宁、围场、隆化、兴隆、青龙8县划归河北省管辖;将朝阳、北票、建平、建昌、凌源5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管辖;将赤峰、宁城、乌丹3县和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56年1月,承德市划为河北省直辖,同时建立承德专员公署,辖承德、平泉、兴隆、青龙、滦平、隆化、丰宁、围场8县。1956年9月,承德市改归承德专区代管。同年11月,鹰手营子、寿王坟从兴隆县划出,设鹰手营子矿区,归承德市管辖。1958年4月,河北省通县专区撤销后,其所辖怀柔、密云2县划承德专区管辖。同年10月,该2县又从承德专区划出。同月,承德县建制撤销,其辖区并入承德市。1960年3月,承德地、市合并。合并后的承德市(地级市)增设市区、下板城区,并辖隆化、围场、丰宁、滦平、兴隆、青龙、平泉7县。1961年5月,承德地、市分设。同时,下板城郊区恢复承德县建制,原设的市区、郊区撤销。分设后的承德市始设翠桥区、虹桥区、双塔山区、红石砬工委、双峰寺工委。1963年1月,增设宽城县,由承德专区辖属。1965年2月,鹰手营子、寿王坟、马圈子重新划归承德市。1967年11月,承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领导上述9县1市。1978年7月,承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设承德地区行政公署,仍辖9县1市。1984年1月,承德市改为省直辖市。同时,承德县改由承德市管辖。辖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和承德县共3区1县。青龙县划属秦皇岛市。承德地区辖围场、隆化、丰宁、滦平、兴隆、宽城、平泉7县。1993年7月,承德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体制,辖承德、平泉、兴隆、滦平、隆化5县和围场、丰宁、宽城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及双桥、双滦、鹰手营子3个区。三

承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着重要影响的地方。尤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在承德的大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在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许多历史人物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曾率军来到今承德一带解救燕国之危,讨伐山戎,并给后人留下了“老马识途”这一千古流传的成语典故;在汉代,被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为“飞将军”的著名将领李广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在今承德一带抵御匈奴入侵;三国时期,曹操曾亲率大军北上来到承德一带征讨乌桓,为当时我国北方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代,著名的外交家、诗人苏颂曾先后两次途经承德出使辽国,并写下了许多赞美承德山水风光和记述当时承德一带社会生活状况的不朽诗篇;成吉思汗之孙、元王朝的创建者忽必烈曾经多次来到承德、内蒙古一带,为这里的农牧业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明代开国元勋之一常遇春曾率大军越过长城来承德、内蒙古征讨元军,为明朝统一大业立下不朽功勋;明代著名爱国将领戚继光在任蓟镇总兵期间,曾设计和监修了包括被称之为“万里长城中最精萃的一段”——金山岭长城在内的京东600公里长城。清代,“康乾盛世”的创建者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弘历一生中数十次来到承德。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在通往漠北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上设置了以“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肇建了供避暑休息、处理政务、怀柔“徕远”之用的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稍后敕建了承德“外八庙”中的溥仁寺和溥善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还曾坐镇波罗河屯○1,指挥十余万大军在距木兰围场30余里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同沙俄勾结,妄图分裂祖国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行了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此役基本上巩固了清朝北部边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完整。乾隆继位后,完善了避暑山庄功能,敕建了“外八庙”十二座寺庙中的十座。在承德几乎每年都在避暑山庄或木兰围场接见各地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和外国使节。如接见西藏政教首领六世**、蒙古土尔扈物部首领渥巴锡、杜尔伯特部首领“三策凌”、英国特使马嘎尔尼等,为当当时清朝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国运昌盛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此外,在承德地域内还曾上演过多幕令国人蒙受屈辱的历史活剧。清代的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于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仓惶逃到承德,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先后批准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并追认《瑗珲条约》有效,咸丰帝病死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后,他的贵妃叶赫那拉氏与恭亲王奕等人密谋,发动了“辛酉政变”(亦称“北京政变”),杀、贬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开始了长达48年之久的“垂帘听政”,中国的封建社会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承德人民是具有光荣斗争传统和反抗精神的人民。仅在清末至“五·四”运动前夕,面对国运衰败,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和掠夺以及封建军阀、地主官僚、王公贵族的横征暴敛、残酷剥削和奴役,承德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者的斗争。

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的天主教势力陆续渗透到热河一带,以建天主教堂和育婴堂等形式称霸一方,欺压百姓。与此同时,当地的王公贵族、封建地主、贪官污吏对百姓的压迫剥削也有增无减。稍有反抗,立即遭到打击、镇压,众百姓对此早已恨之入骨。1891年秋,与承德相邻的内蒙古敖汉旗金丹教首领杨悦春和在理教首领郭万淳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联合起来在敖汉旗杨家湾子发动起义。起义军提出的“仇杀天主教,仇杀蒙古王公,仇杀贪官”的口号,深受广大民众拥护,赤峰、朝阳、平泉等地的民众也积极响应,“旬日之间,由数千聚至数万”○1。起义军所到之处烧毁天主教堂,驱赶天主教徒,抗拒清军围剿,大有席卷整个东北之势,曾经引起了中外各界的关注。时隔约10年之后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日、俄、英、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野蛮侵占北京、天津等地,与京津毗邻的热河地区也从此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之苦。1900年6至7月间,在全国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地处承德北部的围场义和团组织400余人围攻了设在围场佟家营的外国传教堂,响亮地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并愤怒地打死教徒60余人,烧毁教堂1间……此外,承德各地还曾多次开展抗捐、抗粮、抗税的反抗剥削压迫的斗争。

上述一次又一次持续不断地反抗和斗争,表现了承德人民的初步觉醒,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空怀壮志,一次又一次地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除了受当时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这些反抗和斗争,都是属于自发性的和分散的斗争,没有一个具有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严密的组织的革命政党来统一领导。因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神圣使命,就历史地落在了即将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分享到:

最后修改于 2006-11-20 20:10

第二篇:常州一院历史 建国前[范文模版]

第一节 建国前医院状况

一、建院背景

清光绪三年(1877年),常武地区创建长年医局,每年施诊给药,以拯危扶困。清末民初,每年夏历六,七月间,对外开诊,以慰贫黎。这些措施,虽给民众带来一些便利,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九一三年七月五日,经当时议事会议决,在原育婴堂的基础上改办“武进临时医院”,并对办院宗旨等事宜作了规定。所谓“临时医院”,即一年之内,仅夏历六月十五日至九月十五日这三个月内开院诊治。临时医院以实行救济为宗旨,诊治一律不收医药金。治疗范围以时疫为主。医院分为两部,其中特别病部专治时疫、霍乱、吐泻急症;普通病部诊治内外科各症。院址设在东下塘李公祠。

武进临时医院,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医疗机构。它的创办,对于求医心切的民众来说,无疑带来了一丝福音.然而,武进临时医院自一九一三年开办以来,道路坎坷,尤以经费拮据,屡陷困境。一九一五年,按例于夏历六月十五日开院的临时医院,因预算案未能解决,只得暂缓开办。后由地方团体聚集开会,议决由商会、农会、四乡公所、公善堂合垫一千元,才于七月三十一日开院。

当时,临时医院每年只开院三个月,时间短暂,诊治有限,每当闭院之时,民众求医呼声强烈。一九一三年九月,《新兰陵报》登载广告云:“临时医院自赵辛馀君主任以来,医理之精,手术之妙,久为称颂。兹医院将近期满,行见地方失此良医,同人深为憾爱。特恳请赵君暂行驻常,仍就临时医院地址改组。特登报以诸君之饥渴”。可见在常州建立常年医院以供社会需求是何等必要。

二、创办期

临时医院开办五年,时办时辍。经费、医资等项问题,政府均无力解决。本邑人士凡遇疑难重症,仍须远道去苏州、无锡诊治,深感不便。地方人士便有创办常年医院的愿望。

一九一八年四月,地方商会、市公所、乡公所、公款公产管理处联合具函,推派钱琳叔为代表,专程至无锡普仁医院,请求在常州设立分院。

无锡普仁医院是美国“圣公会”所办的教会医院,因常州不属他们的教区,无意向常州发展,于是推称缺乏人手,将函件转至苏州博习医院。

苏州博习医院是美国“监理公会”办的教会医院。“监理公会”早在一九一四年在常州已有传教活动,在常东教区和常北教区设有教堂和学校。设立医院系教会必办之事。博习医院接函后,即与华东年议会洽商,并电告美国总布道会。回电表示赞成。有各公团的函请,有钱琳叔的交涉,再有教徒武进人段彦琛的说合,事情进展比较顺利。“监理公会”决定派芮真儒医师(美国医学博士)、施密德宣教士(美国人)、段彦琛药剂师来常筹办医院。

一九一八年五月,芮真儒来到常州,与各公团磋商开办事宜。经过商讨,议决暂借旧阳湖县署部分房屋作为院址,定名为“武进医院”;开办经费由教会与地方公团各半负担;常年经费除医院收入外,地方每年拨款一千元,不足部分由教会补贴。

一九一八年六月二日,美国教会正式委派芮真儒为院长,段彦琛为副院长,与宣教士施密德一起来常。原先设在旧阳湖县署内的第一女子学校,迁入白云渡旧育志学舍内。经过二十多天的整理修缮,购置木床三十张及一些零星器具。以“文昌阁”等楼房、平屋三十余间,因陋就简地布置了临诊室、割症室、药室,化验室、消毒室、重症病房等。

开办经费预算为五千元银币,其中武进临时医院原办理经费一千元,乡公所、商会、公善堂等筹款两千元,不足部分待美国总布道会确定经费补贴数额后,凭购货发票报销。

六月二十五日,在施密德住宅召开中美干事员会议,拟定开幕式礼仪及柬请各界人士名单。六月二十六日《武进报》登载消息云:“武进医院已择于阳历七月一日即夏历五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时举行开幕典礼。兹将开幕典礼程序公布如下:

一、行开幕礼;

二、干事部报告医院宗旨;

三、官长演说;

四、来宾演说;

五、干事长致谢来宾;

六、引道参观;

七、款待茶点;

八、散会”。

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上午九时,武进医院举行开幕典礼。首先由牧师毕来恩祈祷,继而由牧师胡稼农代表干事祁天锡(美国人)报告筹建情况;石蕴山代表县知事致颂词,童伯章、庄伯俞、王完白等人也相继发表演说。

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武进报》登载武进医院开办广告:“本院系监理公会及常州士绅、商民集资创设。聘请苏州博习医院美国医学博士芮真儒为院长并主任医务,统治男、妇、内、外科、儿科、眼科、产科、戒烟等一些难症。院内设有清洁病房,酌收男女病人。规定于七月一日行开幕式,二日即诊。门诊:上午十点至十二点;出诊:下午二点至五点。门诊:头等大洋一元;二等小洋一角;贫民不收诊金,且免药资。请本院西医出诊,上午十二点前五元;下午二点至八点三元;夜间八点至清晨五元,轿金每次二十元。若遇真贫难产,可酌量减轻出轿金或免收轿金。

医院开办不久,即收到外科病人王实琦的感谢信,赞扬芮医生的医术。一九二〇年二月七日,医院成功施行本邑第一例剖腹产。由于医务人员的勤奋努力,医院名声大振,来院求治者日益踊跃,大有人满之患。

院长芮真儒早有发展医院的雄心。按他的设想,要另觅院址,新建医院,经费预算约需十一万元。虽经多方面交涉,终因巨款难筹而告吹。

一九二一年,医院董事会集议,大家认为医院借用公处终非久计。遂由地方各公团提议,经财政部核准,允许医院使用旧阳湖县署全部基地,基地上原有房屋八十余间,由“监理公会”出资约六千元购进。前带警察所,也于—九二六年下半年搬迁至局前街“同善社”址内,基地及房屋二十多间全部划归医院。至此,医院基本成形,原由东侧门进出改为由马山埠大门进出,交通等项方便了许多。陆路由马山埠进出,水路有两只固定渡船与后北岸相通。医院大门前河水一湾来自西水关,南流唐家湾,经太平桥可直达火车站。

武进医院创办后,临时医院名存实亡,其每年一千元经费拨作武进医院常年经费,一切诊务也由武进医院担任。—九二六年,临时医院直接附设于武进医院内。一九三〇年后,地方上不再提及“临时医院”这一名称。

医院创办初期,医资缺乏。二十七名工作人员中,只有两名医生,七名看护。一九二〇年,医院聘请湖州湖郡医院医师倪尔逊博土主持诊务。一九二二年八月,聘请美国医生—人,中国医生三人,主治内外妇儿科及戒烟、花柳、霍乱等难症。一九二六年,各科均有人主持,唯妇产科尚欠缺,于是聘请美国医学博土爱海德主持妇产科诊务。

医院先是美国人惠师母担任护士长,一九二七年改由美国人福士德任护士长。为了培养护理人才,—九一九年六月医院附设看护学校,每届招收学生六至八名,学膳费均免,经过三年培训后留院使用。一九三五年,该校在教育部立案。

医院创办初期,陆续添置了一些设备。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医院购进美国爱克司光机一台。收费:胃病透视每次头等十五元,二等十元,三等六元;后肋及胸部透视每次头等十二元,二等八元,三等四元。一九二四年,化验室新添了显微镜一具,病房内的木床一律改用铁床。

医院还陆续搞了一些建设。一九二三年底,院长芮真儒在医院后面空地上,建筑洋房公寓一座,工程由上海工程师沈杏初承搅。因工程造价亏蚀,沈避逃上海,不敢来常。—九二三年六月二十日,芮真儒在《新武进》报上登载要求惩处的声明,此工程才得完竣。一九二三年四月,鉴于不治身死者家属在医院内随地焚化冥仪,有损医院观瞻,于是在警察所后面西首空地上,建造平房两大间,西横眉额题为“慎终堂”,地方人士称为“太平间”。此后几年内,医院还先后建造护士长住宅、护士学校教室、护士宿舍、医生职员住宅等用房和水塔。

—九二三年至—九二四年间,爆发了“江浙战争”。江苏齐燮元、浙江卢永祥两大军阀混战。激战之际,武进医院受“红十字会”委托,担任收容伤兵事宜。凡重伤士兵先用爱克司光检查,然后施行手术。当时医院忙碌程度为建院以来所未有。自开战之日起至停战之日止,共收住院伤兵二百余人次,门诊伤兵一千余人次。所有费用,除“红十字会”津贴大部分外,武进县商会捐助一百五十元。直到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九日,“江浙战争”渐趋平静,医院将原有住院伤兵全部移入前面警察所房屋内疗养,与医院完全隔离,一切诊务才恢复正常。

一九二九年,武进医院的建制正式得到政府注册。八月十五日县政府致医院的公函称:“民政厅转奉卫生部命令,各县应筹办民众医院或诊所一案,经提交县政会议筹商遵办。县府以为,武进医院开办以来,成效卓著,平时就诊,仅收号金铜元五枚,经费方面,地方税项可按年出费补助。此项医院虽非民众医院名义,实具民众医院性质,拟不必再行添设,希贵院速将办事细则及医师、药师、助产、看护等详细履历分别录送各两份,以便呈报”。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芮真儒院长因患斑疹伤寒,在苏州博习医院病逝。博习医院遂派苏迈尔医生前来代理院长。一九二五年六月,美国“监理公会”派美籍医生贝德来院担任院长。一九二九年冬,贝德院长例假回美国休养,苏迈尔再次代理院长,中国人黄木或 任副院长。一九三〇华夏,苏迈尔因苏州诊务忙碌,不能兼代武进医院院长,教会派赵乐门代理副院长。一九三〇年秋,贝德休假完毕,回到医院担任院长。

贝德回美国休假时,已经捐得巨款,此番回常,颇具信心.拟大力扩展医院。

三、发展期

继武进医院之后,常武地区又先后成立了福音、常州等医院,而声誉和就诊人数均不及武进医院。武进医院用自身的实绩表明,它确是地方上首屈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

然而,医院的病房是利用旧阳湖县署的平房旧屋,地势低洼,砖地泥墙,晴天一层灰,雨天一汪水,冬天寒风刺骨,夏季闷热难当,对病员的治疗休养非常不利。据《新武进报》记载,一九二三年因梅雨连绵,水灌医院,门诊处术深两尺有余,来院就诊者,无不望“洋”兴叹。加上设备又不完善,诊务终不能令人满意。

当时,全县每年事业经费约六七十万元,拨助医院仅一千元,区区之数犹如杯水车薪。医院和地方人士虽有改造扩展医院的愿望,终因经费困难,不能如愿。

一九二九年冬,美教会凯思主教来常州视察,觉察到医院急需病房大楼和好的设备,决心利用他的势力来满足此项需要。其时正好贝德院长回美国休假,他利用度假之机四处活动。由于贝德的同学、“监理公会”会督甘保罗出面帮助,加上凯恩的努力,终于在“圣安东尼沃”这个地方,由富孀伊达·史蒂文逊夫人捐助二万五千美金作扩建医院之用,“监理公会”也同意拨助二万五千元美金购置医疗设备。同时,芮真儒夫人也将芮真儒生前的人寿保险金一千元捐助医院。当贝德在美国捐得巨款的消息传到医院,同人无不振奋,地方士绅也表示愿意筹集二万元建造门诊室。

一九三〇年十月,监理公会甘保罗送来捐款,商会负责人林俊保收集地方捐款二万元也已凑足。贝德专事建房事宜,院务工作由副院长赵乐门负责。病房大楼由无锡实业建筑公司承包,聘请上海江应鳞工程师建造,式样参照苏州博习医院的图纸。门诊楼由本城青山桥西上街钱虎大木匠承包。经过一年的筹备,一九三一年冬季破土动工。一九三三年夏,病房大楼、门诊楼两工程基本完竣。常州书法家唐驼书写的“武进医院”四个大字镶嵌在门楼正中。因捐款之故,曾题名为“史蒂文逊”纪念医院,上报材料则称“江苏常州武进医院”,但这两个名称均未通用,仍以“武进医院”为人们所熟知。

一九三三年七月一日,是武进医院创办十五周年纪念日,适逢新院将要竣工,因此决定乘纪念开院十五周年之际,一并补行新院奠基典礼。

一九三三年七月一日下午二时,医院举行开院仪式。各机关、公团、士绅等中西男女代表三百余人,聚集新大楼西首礼堂。礼堂内悬挂各机关赠送的银屏、对联、镜框等,宾客济济一堂,颇极一时之盛。茶点毕,振铃开会。会场在大楼前西首,先举行宗教仪式,后由钱琳叔演说。他介绍了医院创建的经过,称颂了新大楼的经费来源和建筑的宏伟,回忆了医院十五年来的医务成就,希望新院落成后能成为地方上卫生设施的榜样。传教士霍约翰、副院长黄景度也分别作了演说。最后,将医院历届报告和十五年的历史,第一任院长照片,历任及现任医生、职员的姓名,当日上海报和本城《武进中山日报》,现行银币、角子、铜元及来宾签名簿等,封存在紫铜匣内,砌入墙脚下,由来宾分别铲泥,外面盖上大理石。

新建的病房大楼,中间四层,两翼三层,红砖红瓦,钢筋水泥结构,这在当时的常州城,确实令人瞩目。加上大楼前面植以冬青、花草,后面衬上假山,凉亭,更显得雄姿挺拔。

大楼的内部设备均系新式,颇为完善。建筑大楼预算经费为美金二万五千元,内部设备也为美金二万五千元。所以,整座大楼包括设备,对外宣称总预算为美金五万,折合当时中国币四十万元。为了纪念已故院长芮真儒,一九三三年,看护学校改名为真儒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并在病房大楼另辟芮真儒纪念堂。

一九三五年,苏州博习医院苏迈尔院长病逝,武进医院副院长赵乐门调苏州接替当院长。卫斯德(美国人,护校校长助理、副总护士长)亦调去当总护士长。一九三六年夏,贝德再次例假回美国,院长由华克门代理。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六年,是武进医院整治、发展比效迅速的几年。正当医院同人励精图治之时,发生了“七·七”芦沟桥事变,战争的硝烟很快弥漫到苏南地区。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农历十月二十),日军侵占常川。从此武进医院沦陷敌手,进入了一个动荡的阶段。

四、沦陷期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件后,日本军队侵入上海,魔爪很快伸向常州。十月份开始,日本飞机经常飞临常州上空骚扰、轰炸,搞得人心惶惶。

十一月份,南京政府急电医院,命令携带重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随汽车撤往南京。医院接电后,立即停止门诊,住院病人迅速出院。医院贴出通知,愿意撤离者签名。当时,自愿签名的有六十余人,由华克门、黄景度、吴福臻带领,携带一批重要药品和德园造爱克司光机等医疗器械,于十一月十七日在文在门内乘车撤往南京。没有去的人,自动分散,医院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武进医院撤出人员,属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委员会医疗队和医务队建制。在南京休息几天后,便进行编队。医生、男护士、化验员、药剂员等编为第十六医疗队,其余的人和护校生编为第十七、十八、十九医务队。十六队队长徐崇思,十七队队长章裴成,十八队队长段蓉珍,十九队队长徐文涛。十七队和十八队分别在南昌、贵阳工作,十六队与十九队在—起。十九队主要在收容站和列车上换药,十六队流动性较大,主要在前线的兵站医院抢救国民党军队和老百姓的伤员。王利亚、王赛娟、胡佩珊三位护士因公牺牲。

医疗队、医务队的救护工作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后因国民党军队溃败,自行解散。少数人回常州仍到武进医院工作,大多数人自谋生路。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日本飞机连续对常州城大轰炸,常州城到处断垣残壁,一片凄凉。武进医院也未能幸免。门诊楼全被烧毁。病房大楼屋面大半被炸毁,东翼平台被炸穿,百分之八十的门窗被破坏。东园的四间一幢的宿舍全被烧光,六间一幢的宿舍东半部屋面飞去一半。四周围墙七处被毁坏。病房内的一百五十张“席梦思”铁床全部不见。经历这场浩劫,医院物资已所剩无几。

一九三八年正月初七,在武进湟里避难的医院职工王景珊回到医院,见此凄凉景象,立即召集秦和尚、谢浩昌、郑金郎,周炳华、周炳秀等七位原医院职工看管医院。同时,找来了泥水匠修补围墙。由于生活费用没有来源,王景珊先到马山埠的恒秦福米店赊米,后又到乡下去找段彦琛。段写一张条子,介绍王景珊到上海慕尔堂找美国人裴克萌(此人在常州传过 道),裴克萌给洋二百元,作为医院看管人员的生活费用。

一九三八年九月,贝德从美国回到常州。他先到日本宪兵司令部交涉,日本人同意医院复业.经过修缮房屋器具和采办物资后,本当开诊,但当时只有贝德医生一人,护士两人,难以应付。经段彦琛介绍,在戴溪桥乡下避难的杨堃、孙静霞夫妇来到医院。此后,一些医生、护士、职员陆续回院,门诊、住院的病人也渐增多。

一九三九年下半年,“监理公会”拨款重建门诊楼,由本城木匠蒋坤培承包。一九四〇年春动工,深秋竣工。原是木质楼板,重建时改用水泥楼板。

一九四一年十—月,日美即将交战。贝德收到美侨集中上海的电报后,即将院务交待给杨堃,声明杨堃为院长。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翌日上午八时许,日军大队包围医院,断绝交通。几个军官随带翻译进入医院,杨堃出面交涉,日军在院内外骚扰约三个多小时后离去。

一九四二年八月,日军突然占领医院,强令医院人员限期离院,所有物资不准带出。并将医院改为“二十七师团第四野战医院”。

一九四二年夏秋季节,常武地区霍乱流行,许多平民失去生命。而武进医院这样一所名闻四乡的医院,却被日军占领,老百姓不能入内治病,一时社会反映强烈。日军迫于压力,加上常州绅士江上达、赖倜等人的交涉,同意将崇真学校校址改成医院,院名定为“公立武进医院”,并同意带走一部分医疗器械。

崇真学校是美国教会于一九二三年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座落在鸣珂巷陈家园,基地约七亩四分。有洋式楼房校舍上下三十六间,楼房宿舍上下八间,西式住宅和室内操场各一座。学校改为医院后,学生迁到府直街礼拜堂上课。

公立武进医院由董事长赖倜、院长杨堃,护理部主任孙静霞,事务部主任段彦琛,带领医师八名、护士二十六名、护生十名、勤杂工二十名前在开业行医。但医院毫无经费来源,后由董事会与华一银行交涉,得到一笔贷款。由于大家的努力,医院渐有起色,床位从三十张扩展到一百二十张,门诊每天一百五十余号,工作人员也增加到一百二十余名。除了还清银行欠款外,还略有积余。

沦陷期间,日军一面对医院滥施暴行,一面玩弄手法,对医院表面上仍实行保护措施。一九四四年秋,日本特务屠竹山带领一帮人,手持短枪等武器到医院寻衅闹事,医院即去人报告宪兵队。宪兵队长派勤务山本到院,当场训斥特务,并允赔偿损失。另据老职工回忆,此后凡是佩戴医院标志的人员,进出城门可免受搜查。如遇夜间出诊,日军还给以开城门的方便。

五、恢复期

一九四五年八年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十二月三十一日,国民党政府宣称:“本邑武进医院暨院内一切设备,自敌军缴械后,由军政部常锡接收组彭组长派员封存。”当时,前来正式接收的是“军政部京沪区特派员办公处常锡接收组”彭鼎宣、胡祖乾,日军移交者是“第二十七师团第四野战医院”院长陆军军医少佐林二郎。十二月三十日,贝德从美国来函,委托主持院务的杨堃医师代为负责接收。同时,“监理公会”已派美国人安迭忠博士到常参与接收事宜。当时签字验收的是院长杨堃,事务主任段彦琛、牧师张景一。

接收后,尚有二三百名日本病员住在医院。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三日,董事会庄仲希等出面与敌降部商洽,限十日内将病员全部迁出。但直到三月九日,日俘才全部遣送上海候船回国。

三月份,鸣珂巷的住院病人迁入马山埠医院治疗,门诊仍暂时在鸣珂巷,直到马山埠门诊室修缮完毕,才全部迁回原址工作。而鸣珂巷院址则在七月份暂时改作时疫医院,设置病床四十张,专治霍乱。

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二日,贝德来到常州,前往火车站迎接的有县府盛科长,善救协会庄仲希,教会代表钱洁身及武进医院代表数人。贝德赴镇江“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并致函美国教会,洽商救济武进医院事宜。结果仅运来一些奶粉、罐头、毛毯、帐布、药品等物。

一九四六年九月十六日,福士德来院复任护士长。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贝德应召回美国另有任用,由杨堃代理院务。七月份,杨堃赴美学习,教会聘请湖州福音医院院长翟培庆代理院务。翟培庆主持院务后,积极整顿。将特大号菲利普双灯泡爱克司光机装置在门诊二楼,每天上午对外开诊。专设公共卫生护士,轮流到出院病人家中访问,按时注射防疫针。根据教会向农村发展的意图,在卜弋桥设医疗站,在孟河设服务站。医疗站、服务站除了治病外,还进行传教和收集长江地形水文资料等。

一九四六年八月,武进医院曾向法院提出使用西邻监狱基地的要求,法院基本同意。一九四七年二月十六日,县政府临时参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武进医院函件。一九四八年六月十日,公款公产管理处用公产换得监狱四亩多基地,拨给医院使用。后地方公团也集资购买基地上的房屋拨予医院。医院虽有早年兴建的病房大楼,但求医者甚多,病房不够使用。一九四八年九月,医院从教会捐得美金一千二百元,又从“援华委员会”筹得国币十二万元,将病房大楼东西两翼加高一层,安置了几十张病床。因有国际女子部的捐款,指定为妇产科病房。

一九四八年冬,盛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为了维护教会医院利益,赵乐门在苏州家中召开会议,武进医院翟培庆、段彦琛出席。会议内容是:

一、漫谈时局变化;

二、维护教会医院内的宗教活动;

三、选中国人做院长,挽留医院职工继续工作;

四、医院准备黄金作应变费用,分散物资,购买粮食及必需品,让职工支借工资,以安定人心;

五、组织应变委员会,支持院长工作,必要时组织董事会,从外面支持医院;

六、回去后分头作准备,做好思想舆论工作。

武进医院由翟培庆、段彦琛、吴福臻三人组成应变小组,分别对医生、护士、职员、工友做工作,稳定人心。当时,孟杰叫人送来美金八百元,金圆券六千元,加上帐上余款,都兑换成黄金储存。吴福臻负责购买粮食及必需品,分散保管,不少职工也借支了薪水。附:武进临时医院归并报告

启者:本处于民国二年起,每至夏秋之间办理武进临时医院两个半月,以济贫病。数年以来,市乡称便。本年春,地方各公团会同监理公会组织武进医院,业已择定七月一日开幕,所有前办临时医院两个半月,并入该院办理。一切仍照旧章,嗣后年署为例。恐未周知,合行登报布。

武进公款公产处

(摘自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武进报》)武进医院开办广告

本院系监理公会及常州士绅商民集资创设,聘请苏州博习医院美国医学博士芮君为院长,并主任医务,统治男妇内外科、儿科、眼科,产科、戒烟等一些难症。院内设有清洁病房,酌收男女病人。现定于七月一日行开幕式,二号即起诊。门诊上午十时至十二时,出诊下午二时至五时。所有规章另订。院址暂设常州旧阳湖县署东首。

干事:祁天锡 钱琳叔 赵颂平李仲覃 孟杰特启

(摘自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武进报》)武进医院开幕记

武进医院于昨日上午九时行开幕礼,并请县知事及童伯章,庄百俞、王完白、屠友梅到场演说,各节已志昨报,兹将昨日开幕典礼之大略录左:

一、西牧师毕来恩祈祷。

二、牧师胡稼农代表干事长祁天锡(西人)报告武进医院成立的情形。

三、石蕴山代表县知事致颂词。(其词云„„)。

四、童伯章演说,谓治病之求,须药品治疗与精神治疗并重。

五、庄百俞演说:“地方上办医院与办学同一重要„„”。

六、王完白演说:“现在监理公会与邑人合办医院,固属盛事,难以此种事业最好以自力创办,不用外力„„,希望将来武进医院亦能收回自办,则不受人掣肘。”

七、屠友梅演说:“武进医院之成立,须谢监理公会之热心赞助,地方公团并望地方人士永久维持”。其言简而意深。

八、于团长演说:“„„病人群如火烧,医院医如消防队,消防队愈多,火烧愈少„„”。

九、西医芮真儒演说。十,毕来恩祝福。遂散会。(摘自一九一八年七月二日《武进报》)

第三篇:建国前党史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当前,全国各级党组织正在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自成立到现在已经98年了,98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经过一代代前辈们的艰辛努力,饱经战乱屈辱与落后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中国就像一条巨龙,正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古人就有“以史鉴今”之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党史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党的建设的经验、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执政的经验、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等,以及经受挫折失败的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作为一名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对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对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今天我就和各位一起学习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另一部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部分,也就是1921年到1949年28年党的革命光辉历程。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个时期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第三个时期为抗日革命战争时期;第四个时期为第三次国革命内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者和联络中心的作用。同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党组,随后武汉、长沙等地相继建立党组织。在欧洲、日本的留学生和侨民中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里召开。由于会场受到暗探和外国巡捕的搜查,最后的一天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参加会议的12名代表,共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这12代表分别是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的派遣,也参加了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工人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二大,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会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党的二大还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展示了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和书记部,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先后暴发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大罢工等大小罢工100余次,充分展示出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力量。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洲召开了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次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在广州附近的黄埔,通称黄埔军校)。1924年5月,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偿为党代表。11月,旅法归来的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在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56人,占总数的十分之一。

为了加强对全国革命运动的领导,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1月召开了四大。出席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大会通过了《关于民族革命运动决议案》,修改了党章,发表了宣言,决定在全国建立党组织。四大结束不到两个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是从1925年的五卅运动开始的。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被日本资本家枪杀。5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30日在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打死13人,伤者不计其数。此后几天,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又连续发生英、日等国军警枪杀中国人的事件。这些事件,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形成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抗议运动。全国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很大发展。到1925年底,党员人数增加到一万,一些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建立起党的组织。

伴随着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了反共逆流。1926年3月18日,国民政府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奉命派中山舰到黄埔后,立刻谣言四起,说是要劫持蒋介石。3月20日,蒋以所谓中山舰事件为借口,在广洲实行紧急戒严,监视并软禁共产党人。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妥协退让,使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国民革命第一军。在5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又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人辞去职务,蒋却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人部长,随后又当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成为掌握最高权力的人物。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的立场进一步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但是他的实力有限,还需要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因此没有立刻和共产党公开分裂。这时已到北伐战争的前夜。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服、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由于我党的政治领导,革命势力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消灭了孙传芳、吴佩服的主力。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流域,占领了半个中国。

1927年4月12日,蒋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地也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300多人被杀,500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内局势迅速逆转。除以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外,蒋介石于4月18日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以与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立。这就在全国形成了北京、南京和武汉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

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五大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0多人,代表党员57967人。大会未能对武汉政府的各派做出正确的分析,导致了对汪精卫一派的右倾迁就政策,未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党指明方向。毛泽东虽然参加大会,但完全被陈独秀排斥于大会的领导之外,并剥夺了大会的表决权。大会以后,由于陈独秀等人妥协投降,使反动势力更加猖狂。7月15日,汪精卫召开会议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公开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失败了。

第二部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革命力量锐减,中国革命进入低潮。蒋介石在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子,指改变政治方向、宗旨或投向对方)后,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成立了中央常委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随后做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

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二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10月初,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领导下转入湘南。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为了总结大革命的失败教训,确定行动方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政治局。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随后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立在连上(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粉碎国民党部队的“进剿”,并全力进行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四军接连击破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12月红五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进一步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了六大。出席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84人。大会指出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党的六大由于片面强调领导干部的工人成份的意义,工人出身的向忠发被选为中央主要负责人,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并于1931年6月被捕叛变,随后被国民党枪决。

为了解决在农村环境中保持党和红军的先进性问题,1929年12月下旬,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多项决议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案。会议选出红四军新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

在赣南、闽西根据地内,土地革命有很大发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县《土地法》。次年春,兴国等县全面展开分田运动。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以来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深入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原则。在实行土地革命的地方,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成功经验,对各地红军、根据地的发展和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作用。经过艰苦的斗争,到1930年夏,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经过艰苦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懂得,农村根据地已成为积蓄和锻炼人民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基地。

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震惊。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在一年多的反围剿中,红一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反围剿的胜利使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就在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时,蒋介石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妥协退让。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命令,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当晚,日军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接着,日军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东北军基本上不战自溃。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2月5日,占领了北满最大城市哈尔滨。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在长春建立起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国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1932年底,国民党在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时毛泽东已被撤消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周恩来、朱德从实际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他先后调集100万军队向各地红军进攻,而以50万军队从9月下旬开始向中央根据地进攻。

这时,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负责军事指挥。他们放弃过去几次反“围剿”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陷于被动地位;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实行阵地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这样,战局的发展对红军日渐不利。

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这次全会不顾敌强我弱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利形势,宣称中国革命进入到“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阶段,把“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推向顶点。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成立了中央书记处,博古仍为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

“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恶果,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4月中旬,国民党军队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央根据地的北大门广昌。经过十八天血战,广昌失守。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根据地腹地,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多人撤离根据地,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右后方有敌军的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地丧失了。11月29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这时,蒋介石察觉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立刻调兵遗将,等候红军到来。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他的主张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强渡金沙江和天险大渡河,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沿途还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的行为。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等地,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终于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中共中央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问题。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但是,蒋介石仍准备对陕北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他于12月4日到达西安后,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开赴陕北前线“剿共”。在这种情况下,张、杨决定发动“兵谏”。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一部以迅速行动包围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同时,第十七路军控制西安全城,囚禁了陪同蒋介石到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张、杨并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自此以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两党关系开始改善。

第三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精神和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惨案,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枪杀、焚烧、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日军在其他地方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不计其数。

在这一阶段中,党依托山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人,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等抗日根据地。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

1941年至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极为猖狂,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侵占了欧洲许多国家,1941年6月又挥兵东向,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12月,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同时进攻英、美等国在太平洋的属地,挑起太平洋战争。国际法西斯成为世界人民的公敌。中共中央主张建立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加强同英、美等国的合作,反对共同敌人。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国际反法斯统一战线。

党领导敌后军民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创造和运用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以及派遗武工队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给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1941年至1942年间,人民军队共作战4.2万次,毙伤俘敌军33万余人。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

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在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和中国抗战接近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这次大会与六大相距整整十七年,跨越了差不多整个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两个时期。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4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

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七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七大选出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委员会,是一个具有很高威信、能够团结全党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

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的时候,8月15日深夜,北平街头响起鞭炮声,继而传来阵阵锣鼓声。在举国上下欢庆胜利的时候,北平新创刊的报纸上刊登了从广州传来的 “一谜三底”的灯谜。

文章说:在联欢晚会上有条灯谜,谜面是“日本投降”,打中国古人名一。众人猜谜,议论纷纷,有人猜谜底是“屈原”,意思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屈服于美国投掷的原子弹。后来有人在“屈原”上方挂出了一个谜底:“苏武”,意思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原因是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此谜底贴出后,人群中马上形成两大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就在这时,有个大学教授不慌不忙贴出一个谜底:“共工”(古代历史传说中的人物),意思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切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力量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第三个谜底一亮相,众人都赞同这种说法。“一谜三底传佳话,五湖四海奏凯歌。”由此可见,全国亿万人民的兴奋心情。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中华民族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党在抗战中发展为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所有这些,为夺取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部分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战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面临着建什么国的斗争。

蒋介石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下,又不能不有所顾忌。抗战刚刚结束,发动内战不得人心,要求和平是大势所趋。1945年8月中下旬,他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经过四十三天复杂而艰苦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通过战争来削弱和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企图就已经暴露出来。双十协定刚签订,蒋介石便调集110万军队,分三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图谋打开进入东北的大门,进而占领整个东北。

战争形势十分严峻。敢不敢以正义战争来迎击反革命战争?能不能在战争中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这是党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毛泽东的讲话给予了正确的答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中国人民的小米加步枪能够战胜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

面对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的全面进攻,党领导解放区军民沉着应战。华中野战军主力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歼敌5万余人。淮北、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战场捷报频传。山东莱芜战役歼敌5.6万人。人民军队在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头八个月内歼敌71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使其“速战速决”的反革命计划破产。

从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受挫后,改为重点进攻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而在其他战场转取守势。

山东,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面对国民党军45万人的进攻,诱敌深入,抓住战机,于5月中旬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在西北,国民党军出动25万兵力进犯陕甘宁边区。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部队两万余人节节抗击。在此期间,东北、热河、冀东、豫北、晋南的解放军开始对国民党军实施局部反攻,歼敌40余万人,收复和解放153座城市。

经过一年多的作战,人民军队先后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变化。

全国性战略进攻的中心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跃进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于1947年6月30日夜强渡过黄河,发动了鲁西南战役。从7月7日到28日,摧毁了黄河南岸数道封锁线,歼敌5.6万余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通道,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2月,解放大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重点围攻。中原地区变成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1947年7月至9月,在刘少奇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彻底平分地主土地,迅速形成土改热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地分析战争形势,以宏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正确把握战略决战的时机,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不同战场的特点制定作战方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2日,在东北战场,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开始。11月2日,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舒兰的解放时间是1945.12.18)

11月6日,华东与中原两大野战军进行的淮海战役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至此,蒋介石军队的主力精锐师团丧失殆尽。

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发起。1月31日,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蒋介石赖以维护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人民解放军迅即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举行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气势磅礴的人民解放战争,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基本上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最主要的历史任务。为赢得这场战争,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牺牲26万人,负伤104万人。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关由西柏坡迁至北平。

国民党反动政权既被推翻,筹建新中国的条件便已成熟。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次政协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随后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新中国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会议于9月30日胜利闭幕。当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已由成立初的50多人发展到现如今8000多万人的大党,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她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并始终在不懈地探索和奋斗着。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社会变革,随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三次重大转折);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如今,以党的十八大为号角,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正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回首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一个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就一定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四篇:政治建国前重要会议顺口溜

顺口溜背建国前重要会议

一大奋斗目标提,革命对象错确认 二大高低两纲领,秋白统一战线提 三大国共合作忙,思想组织要独立 国民一大新三民,联俄联共扶农工 四大首分两资产,无产领导工农盟 五大工农小资产,新创民族独裁制 八七独秀枪杆子,革命起义总方针 六大新民革命定,无产基础批左右 古田军队服从党,党建军建纲领文 六届四中王明左,革命质形路军乱 瓦窑堡民族抗日,老毛提马主中化 遵义中共首自决,老毛领导地位立 洛川抗日有措施,减租减息转游击 六届七中尊老毛,若干问题有决议 七大少奇改党章,三大作风论联合 七届二中贺胜利,农村转城两务必

中共一大:

贡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

确定革命对象(可惜错了)

1922年7月,中共二大

民主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中共三大

国共合作,强调保持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提出了“真正的平民政权”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国共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核心是民权)

1925年,中共四大

讨论的是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问题

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共五大

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族独裁制”

1927年8月7日,汉口,“八七会议”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政策。

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1928年莫斯科,中共六大 1)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革命的的力量:工农阶级

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

2)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3)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左倾盲动主义

4)提出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

1929年,古田会议

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王明的左倾占统治地位,主要表现有: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式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1931年12月,瓦窑堡会议

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讨论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问题

中共第一次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榜罗镇会议:正式确定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上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宪政》,指出: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中国需要民主政治

1944年9月15日,国民参政会

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6月,中共七大

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发表了《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详尽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现状以及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不要四面出击”

1954年10月,一届人大

通过第一部《宪法》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

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1956年1月,知识分子会议 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1956年9月,中共八大

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

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

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4年12月,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第一次公布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技)

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纠正“文革”中和以前左倾错误,这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982年,中共十二大

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明确规定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国家与中国各族人民的指导思想。

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党的基本路线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共十五大: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

4)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

5)明确回答了邓小平死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87年十三大--97年十五大:三步走的具体规划

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和97年十五大把第三步再分为三个小阶段:

1)21世纪第一个十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比较富裕,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2)再经过十年,到建党一百周年时,经济更加发展,体系更加完善

3)到建国一百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2年3月3日--13日九届政协五次会议

2002年3月5日--15日九届人大五次会

第五篇: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材料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工作

——记**县**镇***村建国前老党员*** 2017年*月*日,我们一行几人来到位于***县***乡的县“老党员之家”,拜访了一位耄耋老人——***。她不仅是革命模范,更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至今,在***村提起***这位建国时期的老妇女主任,人们仍能对她的事迹如数家珍。

***是***县人,12岁那年嫁到***村。新婚不久,她的丈夫就参加了解放军。年龄幼小的***靠着稚嫩的双肩担负起了家庭重任。她恪守孝道、勤勤恳恳,既要早出晚归的下地劳作,又要照顾年迈的公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半句怨言。街坊邻里无不交口称赞。

1946年,***村村委会建立,***作为村里的先进模范,凭着她热情善良、无私奉献的品质被村民一直推选为村妇女主任。当时的农村贫穷落后,有时候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作为妇女主任,无论谁家有困难,她都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村里有哪位老人生病了,病床前都会看到***忙碌的身影;谁家孩子没人照顾,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因为只有交给她才最让人放心;谁家下顿饭还没有着落,只要是被她知道了,她总会想办法从自己的口粮中省出来,给他送去。她把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提起她村民的心里总是暖洋洋的。

1948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知道这是组织上对她工作的肯定,而作为一名党员,她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当时村里是以生产对的组织形式进行集体劳作,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干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她每天早出晚归,田间劳作她总是第一个来到地头,晚上散工,她走到最后。一有时间,她就走街串巷,走访困难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她总是跑前跑后、忙里忙外的;不管谁家有困难,只要她能帮上的,一定解囊相助,村民们人见人夸,个个竖起大拇指。

自1946年到1965年,***一直担任村妇女主任,其中有6年的时间任公社妇联主任。在这近二十年间的时间里,到底有多少人受到过她的帮助、她为群众默默做了多少工作,她已经记不清了。因为她从没有把自己的付出放在心上,她只记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村干部她的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的老党员。

下载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不会忘记 日军侵占承德纪事

    历史不会忘记 日军侵占承德纪事 摘要:日本军国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初,用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炮制伪“满洲国”,为隔绝东三省与关内地区联系并 据此向华北推进.实施了扩大战争攻占热河的......

    建国前党史讲稿(小编整理)

    建国前党史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再过几天,中国共产党就迎来了他95岁的生日。95年风雨兼程,95年岁月如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的......

    建国前重要会议小结及其顺口溜背

    花了9600元参加北京一个签约包过的研究生考试辅导班,去年该辅导班提供的押题资料押题命中率超高。需要该辅导班陆续发布的押题资料可以加我QQ735031320免费索要,来者不拒,逐一......

    建国前老党员(优秀范文五篇)

    ***,女,1921年7月25日生,独羊岗乡***村人,1947年9月4日入党,时年16虚岁。 1946年在***村任儿童团小队长,积极参加站岗放哨, 1947年10月参加平分土地,任***村贫民团第二小组小组长。1......

    建国前党史知识竞赛题(五篇)

    党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1.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是什么?(民主和科学)。 2.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的第一人是谁?(李大钊)。 3.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

    乡建国前老党员汇报)

    建国前老党员发放生活补助工作总结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乡党委高度重视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生活补贴发放工作,积极行动,明确责任,保障兑付,并......

    建国前重要会议小结及其顺口溜背

    顺口溜背建国前重要会议 一大奋斗目标提,革命对象错确认 二大高低两纲领,秋白统一战线提 三大国共合作忙,思想组织要独立 国民一大新三民,联俄联共扶农工 四大首分两资产,无产领......

    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材料2

    无怨无悔跟党走 ——记抚宁县石门寨镇浅水营南村建国前老党员 闫祯 闫祯,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浅水营南村人,1926 年 5月生,出身于贫苦之家,于1945 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