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煤矿安全协管员“全国煤矿好矿嫂”先进事迹
矿工的安全就是我的牵挂
--xx煤矿安全协管员“全国煤矿好矿嫂”先进事迹
有这样一个人,她每天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矿山的大街小巷,走访帮教“三违”人员,调节夫妻邻里纠纷,帮助工亡困难家属;有这样一个人,她不图回报,没有节假日,身边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了一年又一年;有这样一个人,她常年活跃在井口、跟踪服务到矿工家中,带领家属亲手缝制鞋垫送矿工,对待矿工似亲人般的温暖,用真诚和朴实筑起了煤矿安全的第二道防线。她就是“全国煤矿好矿嫂”——展延兰,查庄矿矿山安全协管工作中的一名杰出代表。
矿工就象我的孩子
“矿工的安全就是我的牵挂”,展延兰经常这样说。的确,尽管做协管工作已经三十多年,她依然在这个不在编的岗位上认真的做着。有的人劝她说,这么大年纪了,安排安排就行了,不要亲自去干了,身体重。
还担任了副工长以上职务。
妈妈一样的情怀
作为家属大嫂,展延兰曾经多次参加过死亡事故的处理,亲眼看到那些工、病亡职工家属哭天喊地的悲痛场面。她更加坚定了搞好安全协管的决心。为了让广大职工自觉地搞好安全生产,多年来,她带领厂网点的家属姐妹们,为矿工制作绣上“安全生产”字样的鞋垫、毛巾,送到矿工手中;她不但走针引线缝衣补裳,更是牵起了矿工婚姻的“红丝线”。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前几年,不少井下大龄青年,找对象成了难事。一些大龄青年,找不到对象,心情不舒畅。为此,她主动参加了“红娘协会”,跑前跑后,积极为井下大龄青年牵线搭桥、介绍对象,为矿工解决后顾之忧。她先后为40名井下大龄青年牵上了红线,其中有16对回汉青年结为百年好合。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矿山红娘”,但又有谁知道,在每一对新人的微笑背后,凝聚了老人多少的深情和厚爱。
多年来,展延兰每年都坚持从集体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发动部分家属捐一部分,用来为一线职工购买水果、鸡蛋等物品,组织带领家属姐妹们,常年坚持不断地到井口、区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嘱安全”活动。仅去年以来,她组织带领家属姐妹们开展“三违”跟踪帮教420多人次,到区队、井口开展送温暖、自编自演安全文艺节目530多场次,送水果、鸡蛋、红糖数千斤;夏天,烈日当头,她冒着热汗为矿工送上清凉败火的绿豆汤、西瓜;冬天,寒风刺骨,她顶着严寒为矿工送上姜汤水,煲好的鸡汤。一碗碗姜汤水,穿梭于她和矿工之间;一句句关切的话语和美好祝愿,如春风沐浴着每一位入井的矿工。每逢农历传统节日,展妈妈就变着花样到井口、区队给矿工送上一份惊喜,一份关爱。去年春节,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正在吃着展妈妈包的香喷喷的饺子时,接到了千里之外的母亲打来的电话:“儿啊,过年了,你都想吃些啥?”小伙子哽咽着对母亲说:“妈,我刚下了班,正吃着妈妈包的水饺呢!”母亲被说糊涂了,小伙子赶紧解释说“是矿上女工家属协管会的展妈妈,她是我们每一位矿工的妈妈„„”
想方设法为矿工分忧解难
在她担任家属委员会主任时间不久,就发现,刚刚“农转非”来矿的很多矿工家属没活干,有的一家四五口人,全靠一个职工上班挣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些工、病亡家属,家庭的“顶梁柱”没有了,仅靠矿上的抚恤金和救济金来维持生活,日子也是相当难。展延兰挺身而出,把这部分人组织起来,创建了由困难家属为主的厂子,一方面为企业分忧,少让领导为这些人操心,集中精力抓大事、抓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为了这些困难职工家庭增加收入,实实在在地减轻她们的经济负担。资金不够,她就向自己亲朋好友借,没有技术就到兄弟单位去学,没有技术人员,就到外面去请。为了考察上个好项目,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
第二篇:煤矿安全协管员先进事迹
煤矿安全协管员先进事迹
有这样一个人,她每天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矿山的大街小巷,走访帮教“三违”人员,调节夫妻邻里纠纷,帮助工亡困难家属;有这样一个人,她不图回报,没有节假日,身边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了一年又一年;有这样一个人,她常年活跃在人们的眼前、跟踪服务到矿工家中,带领家属亲手缝制鞋垫送矿工,对待矿工似亲人般的温暖,用真诚和朴实筑起了煤矿安全的第二道防线。她就是“综掘一队好协管员”—徐红娟
矿工就象我的亲人:“矿工的安全就是我的牵挂”,徐红娟经常这样说。的确,尽管做协管工作已经十多年,她依然在这个不在编的岗位上认真的做着。有的人劝她说,凡事不要太劳累和别人一起干,安排安排就行了,不要亲自去干了,身体重要啊。可是徐红娟却说:“干安全协管工作和干别的不一样,自己去做,更觉得塌实;我的身体重要,矿工兄弟们的安全也重要啊。”在徐红娟的心里,矿工的安全胜于一切,矿工们就象是她自己的亲人。
“安全无小事,小患酿大祸”,只要她知道哪个矿工有安全薄弱苗头,就马上跟上做工作。“咱干煤矿的,井下分心可不是小事”。有一次,她到挂钩的采一区了解情况时,区队领导反映小顾最近上班经常迟到、打瞌睡,劝说几次效果不明显。徐红娟就带上一名协管员,到小顾家中走访,却扑了个空。几经打听才知道原来小顾和妻子闹别扭,妻子一赌气回了娘家。这几天,小顾天天在楼头打牌,吃饭、休息都不正常。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徐红娟就到小顾妻子的娘家走访,给小顾妻子讲职工带着情绪下井会给职工安全带来的隐患和危害,讲安全事故给职工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解,终于打开了她的心结,小两口和好如初。从此,妻子自觉承担家务,小顾也安心上班工作,区队领导见了徐红娟高兴的直竖了大拇指。还有一次,农合工小吴因在井下摘安全帽被安监员抓住罚了款,很不服气,抱怨说:“在井下干活热了,摘下安全帽凉快凉快就记我违章,罚我款,我不服。”她听说后便与一名协管员到单身宿舍找小吴谈心,语重心长的对他:“安全帽是用来保护头的,不能想摘就摘的。
在井下面上干活可不比地面,不小心掉下个小渣块砸了头可不得了,你可不能小瞧了这顶安全帽,他可是有血的事故教训的换来的。安全无小事,如果造成事故,后悔就晚了,为了你的老婆孩子可一定要注意安全的每一个细节呵。”一番话说得小吴连连点头:“嫂子,谢谢你了,请你放心,今后我一定遵章守纪,按章作业,搞好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细节。”:“由于违章造成身体的伤害,不能照顾年迈的父母为不孝;由于违章造成身体的伤害,把照顾父母的责任推给兄弟姐妹为不仁;由于违章造成身体的伤害,不能再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自己贡献为不忠;由于违章造成身体的伤害,把痛苦带给妻子、儿女为不义。”徐红娟在对“三违”人员进行帮教时,这是她经常讲给受帮教的人员听,她告诫职工“不孝、不仁、不忠、不义”的事咱可不能干,使职工深受启发。每年她走访职工都在一百人次以上。开展安全帮教工作是一个苦差使,有人说是跑断腿、磨破嘴的活,但徐红娟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让一线职工搞好安全生产,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只要我们多跑跑腿,磨磨嘴,用真情去感化职工,就能换来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就可能让职工拥有团圆幸福的家庭,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能更好的胜任协管帮教工作,徐红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她认真学习《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煤矿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使自己的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不同性格脾气、不同心理的“三违”人员,她注重采取不同的帮教方式,做到了因人施教,取得了良好的帮教效果。凡经她走访帮教过的职工都较好地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
用爱心搞好后勤服务—徐红娟常讲,“用爱心搞好一线职工的后勤服务,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安全后勤保障是协管员应尽的职责”。她还与其他协管员们利用工作之余,为职工缝制绣有“平安”、“幸福”、“美满”等字样的安全鞋垫、安全布袜子,让采掘一线职工时刻牢记安全,不忘亲人嘱托。体现每位协管员和矿工家属对一线职工安全的殷切企盼和美好祝愿。徐红娟怀着对一线职工深厚的感情,用她的爱心、诚心、热心、细心和耐心热情为职工服务,受到了一线职工的好评,职工们亲切地称赞她为“我们的好矿嫂”。
这就是徐红娟,一位普普通通的矿嫂,一个普普通通的安全协管员,她怀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职工群众的炽热情感,带头搞好企业安全生产,促进了矿区的和谐稳定发展。她和她的姐妹们实际行动编织着一道道亲情的安全网,为矿山的安全生产筑起了牢固的二道防线,撑起了一方安全的天。
第三篇:安全协管“好矿嫂”先进材料
安全协管“好矿嫂”事迹材料
笑嘻嘻
她,一名普普通通的煤矿职工的妻子,用二十年的悉心照顾展现了一个儿媳的孝顺,用二十年的勤劳支撑起了家庭的一片蓝天。她就是新郑煤电公司机修队职工徐彩红。徐彩红,自从公司建矿以来,就跟随丈夫来到矿山。在矿区10多年的岁月里,这个质朴善良的女人,用自己做出的一顿顿饭菜,清洗的一件件衣物和对家人的无微不至的照顾默默地支持着丈夫。丈夫因而工作责任重大,几乎很少有完整的一天是陪伴家人度过的,更不用说妻子徐彩红了。家里,公公婆婆现在都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公公是名煤矿工人,自己的一生也奉献给了煤炭事业,因二级矽肺病已退休,婆婆又患有肺心病,两位老人的生活都需要人照料,但是丈夫常年工作在外而无法尽到一个长子应尽的职责,身为妻子,为了更好的支持丈夫的工作,徐彩红无怨无悔的挑起了这份重担。2009年冬,丈夫每天都奔走,看图纸、搞施工,就在这个时候传来家中母亲病重的消息,得知消息后,徐彩红和丈夫迅速赶回了老家,看着病床上体弱的母亲,丈夫哽咽了,拉着母亲的手,眼含泪花说:“对不起,妈„„儿不孝啊,没能在您身边侍奉您老人家„„”几天后,老母亲在妻子的细心照料下气色渐渐好转了,丈夫紧张的心也放松了些,可是还是终日皱着眉头,似乎在寻思着什么,聪明的妻子在一旁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单位有事你就先忙单位吧,这里有我呢,你就放心吧!” 晚上,徐彩红就守在婆婆的病床前,老母亲稍有点动静或是翻个身,她都能察觉到,起来仔细的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害怕老人睡觉不踏实,徐彩红就拿个藤椅挡在病床边,这也成为了她自己的床,每天晚上她都依偎在老人的床边。
白天,早早的就起床,怕打扰婆婆休息,就轻手轻脚的离开病房,知道婆婆喜欢喝豆浆,他就跑到市场上打来新鲜的豆浆,准备好开水,等婆婆醒来先是梳洗,然后一勺勺的喂婆婆喝豆浆;夏天中午热,徐彩红酒准备好温水,摆好毛巾,给婆婆把身子齐齐擦一遍,闲的时候就陪婆婆说说话。等婆婆睡着了就赶回家,看看公公,为公公做些饭菜。每次丈夫在班上打来电话询问情况的时候,她总说:“好着呢,别担心,爸妈现在身体硬朗多了,你好好工作,这边有我呢” 就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天天要照顾老母亲饮食起居,同时还要照顾家中的公公,家里和医院不停的辗转奔波,但她却毫无怨言,尽心尽力的照顾着两位老人。病友们都说:“老人家,你女儿太孝顺了”,老人听了说:“这是我儿媳啊,也不知道我那小子上辈子积得什么德,娶了这么好个儿媳妇。面对别人的夸赞,妻子徐彩红说:没什么,这些都是我做儿媳的本份,丈夫工作忙一点,忙的是矿上的大事,家里照顾不到,我自然要分担些。我辛苦些没什么,只要两位老人能够健健康康,丈夫能够为矿上好好工作,就是再苦也是值得的!
机修队笑嘻嘻
2012.2.16
第四篇:郭屯煤矿好矿嫂
好矿嫂先进事迹
她纤细美丽的双手变的像干枯树枝,白嫩的脸庞上像蒙上了一层细细的黑纱,她每天在黝黑发亮的乌金中挑选着杂质,洗煤厂的选矸车间,家属工都称这里是青春的坟墓,都想躲开这个又脏又累的工作,可在这里始终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在家里她又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她用浓浓的关爱,真诚地守卫着矿工的平安,她就是郭屯煤矿通防工区副区长林峰的家属,一名普普通通的洗煤厂捡矸工----李培红。
李培红,今年** 岁,*** 年与林峰结婚,从此成为一名矿工的妻子。十年来,她把丈夫视为家中的顶梁柱,默默地操持家务,伺候老人,照顾孩子,积极参加各种安全协管活动,和矿区的姐妹们一起为矿区的安全生产托起了半边天。“ 既然做了矿工的妻子,不论多难,都要把这个家操持好,绝不让丈夫分心。” 因为她深知,安全生产是煤矿 “ 天 ” 字号大事,是矿工家庭的命根子,维护好丈夫的安全是妻子的责任。丈夫每次上班前,她总是千叮万嘱: “ 下井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俺和孩子在家等你。” 一句平凡的话语,道出了自己内心的那份深深的眷恋与牵挂。
2010 年 * 月,林峰担任郭屯煤矿通防工区副区长一职。丈夫肩上的担子重了,工作更忙了,经常是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为了丈夫能在煤矿平平安安地工作,她任劳任怨,辛勤持家,养老抚小,将家中的重担独自挑起来,既要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还要工作,非常辛苦,但每次丈夫来电话她都说: “ 家里没事,有我呢,你放心吧,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就好,每天丈夫回到家,她就换着花样的做他最喜欢吃的饭菜,听他说说矿上的事情,讲讲职工们井下工作的趣事。
俗话说:“忠教不能两全”,父、母亲都年事已高,在家照看俩孩子,有时赶上工作一忙,好几个月我俩都回不了家。一想起这些,她就感到非常内疚。谁没有儿女孝心,可是为了大局的利益,为了全矿的安全生产,为了自己执着的追求,她只能把这份感情深深地埋在心里。“要奉献,就不能光在个人小家庭利益上打转转。”李培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对矿工的喜爱,追求一流的决心流露出了对工作的执著。衷心地希望这位深受职工喜爱、深得领导认可的矿嫂能够继续默默奉献,能给矿山带来更多喜悦与更多欢乐,也祝好人一生平安。
第五篇:文化协管员先进事迹摘录
传播土楼文化服务农村群众
——记南靖县书洋镇璞山村文化协管员简良发
南靖县书洋镇璞山村和贵楼楼长、村文化协管员简良发,今年56岁,在感动漳州人物评选活动中他荣获第三名。1999年,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正式启动,简良发得知这一消息后,积极配合镇、村两委工作队,参与解决和贵楼周边的房屋、猪圈等在拆迁过程中存在问题,为和贵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工作。自从简良发当上村文化协管员兼土楼讲解员,已为中外游客义务讲解4万余场。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游金泉2009年5月15日参观福建土楼时,在和贵楼题词:“简先生,和贵楼的骄傲”。2009年元月30日,原国家政协副主席、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听完简良发讲解后称赞其是“福建的赵本山”。2009年2月12日,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则称简良发是“赵本山的小沈阳”。
作为村级文化协管员,简良发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同群众联系,畅谈开发土楼旅游能够给村民带来发展的远景,并要求楼民要长期做好土楼的保护工作。他还在和贵楼边的自已房屋腾出一大间做为村级“农家书屋”,让广大村民和游客前来阅读,农家书屋购置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农民创业致富、病虫害防治、饲养技术及故事会等书籍,总共有1700多册,其中有部份书籍是他自已花钱购买的。
简良发的事迹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好评,其被漳州市批准为福建闽南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8年11月份,福建电视台“福建综合”频道党员先锋栏目记录片报道了和贵楼党小组的故事。
畲家文化的守护人
——记罗源县福湖村文化协管员李秀燕
李秀燕,女,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文化协管员兼村计生协会会长。2006年9月开始负责村文化工作。福湖村是霍口畲族乡文化遗产保存较为完整的村,文化底蕴也较为深厚。为使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在李秀燕的组织下,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拯救挖掘,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保护,由李秀燕上报的畲族服饰还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组织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艺术节、农历正月十四“畲族风”文化节等活动,并每周安排畲家女孩到县文化馆参加畲族歌舞排练,使畲家山庄的演出有了保证。同时,邀请福州设计院策划设计了福湖畲族文化主题公园,现已动工施建一期工程,包括征地、绿化等工程,福湖民俗博物馆也正在筹划建设之中。福湖村民族文化遗产吸引了不少省市及周边的游客,成为霍口畲族乡的一个亮点,李秀燕说,通过这些活动来体现民族特色,从而带动了霍口乡旅游业的发展。
2008年9月18日,由李秀燕负责组织开展台湾兰、雷、盘、钟四大姓氏来福湖村祭祖寻亲活动,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亲情交流,增进了友谊,也拓宽了两岸经贸往来的渠道,为台湾与霍口畲族乡之间密切交流往来奠定基。
经过多年的努力,福湖村群众文化水平提高了,村民素质增强了,视野开阔了,发展经济的思路活了,生活也越过越红火了,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就更足了,难怪有农民说:“今天的福湖什么都不缺了!”
一个农民的文化情结
——记政和县石屯镇文化协管员黄润明
黄润明,男,1959年6月出生,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人,现任松源村文化协管员。先后被南平市评为“公民道德建设好榜样”、县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及“农村文化中心户”、“家庭文化示范户”、“文化之家”等荣誉称号。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文化工作,他还经常抽空与具有农村文化特长的人员进行沟通探讨,虚心向老一辈人学习。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建成家庭文化阅览室,自己出资订阅大量适合农民的科技、文化书籍和报刊;连续8年自筹资金、提供伙食,举办农民劳动技能文化节、农村象棋比赛等活动。他说,这些文化举措丰富群众文体生活,陶冶群众的道德情操。
同时,他积极配合县、镇两级有关部门开展“双遗”普查工作,组织村里召开相关会议,邀请县、镇两级有关人员前来指导工作,并建立了一支村级普查工作队伍,超额完成县、镇两级下达的“非遗”普查指标,发现了一扎根民间的老艺人,掌握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
值得一提是,今年黄润明举办“松源村农民劳动技能文化节”堪称历年之最。组织了石圳、赤岐、务路科、松源等8个自然村共达2300多名村民参加劳动技能比赛。这个科技文化节内容丰富,有体育项目比赛,有文艺演出,有科技成果展示等。参与的农民不仅有本村的,还有来自周边地区的。
立足历史名村 搞好文化协管
——记福安市廉村文化协管员陈柳峰
陈柳峰,2007年起担任福安市廉村文化协管员,一直从事廉村古文化的挖掘、保护、宣传、开发工作。廉村是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的故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有内涵深厚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廉村古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让更多的人共同保护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地资源,他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廉村古文化。首先要让本村村民认识和了解廉村,于是他召开群众大会、深入村头巷尾和他们讲述廉村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古建筑等方面知识。几年来,陈柳峰接待过省部级领导、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中小学师生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近3万人。
为了保护好这弥足珍贵的古文化资源和古朴的村庄风貌,陈柳峰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村规民约,禁止在古村落内乱建新房,禁止机动车辆进村破坏古村道等等。他多次到省建设厅要求支持编制保护规划,2008年1月,《廉村古村落规划》终于编制完成。为了解决保护古村和村民建房的矛盾,陈柳峰在保护区域外规划新村用地,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如今52幢新房已经建成,为保护古村落和开发古村落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12月23日,廉村被城乡和住房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记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文化协管员蔡文林
2006年6月,蔡文林受聘为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文化协管员。近年来,在他的努力带动下,该村组织了一支20多人的女子文艺表演队,一支10多人的老年人文艺表演队。另外,还组建一支30多人的男女“十音八乐”队,一支60人的女子车鼓队和一支35人的女子腰鼓队。蔡文林说,人员有了,也要“搭好台”,才能“唱好戏”,激发队伍活力。于是,他积极组织参加区、镇“锣鼓催春”等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表演赛、老人节文艺表演等活动。2007年5月,他组织参与由江口镇、福清市旅游局、新厝镇主办的“锦江两岸”文艺汇演比赛,获得文艺表演组织奖。
他积极营造乡村“五个一”廉政文化,即:一场社会主义荣辱观专场文艺汇演、一次廉政漫画活动展览、一个“八荣八耻”活动长廊或宣传栏、一个廉政文化图书角、一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的影片。这一做法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推广。充分利用村农民健身工程这一平台,宣传、普及体育科学知识,推广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体育健身方法,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动员、组织本村群众参与和开展篮球、太极拳、老年人秧歌等体育活动,受到了群众的大力欢迎。
在外侨胞和村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蔡文林筹集200多万元,建成面积达25亩,集自然观光、休闲娱乐、健身活动、文体设施于一体的海星村休憩园。2007年10月,在市、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下,该村成立了莆田市首家新农村“流动书库”,市文化部门还赠送书籍1500多册。为了让“流动书库”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群众,蔡文林既当宣传员又当管理员,建立健全了书籍登记、归类、保管和借阅等相关制度,“流动书库”逐渐成为群众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的重要场所。
沐浴春风 勤奋耕耘
——记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埭港村文化协管员庄福星
庄福星是村文化协管员,平时除了做好村政的日常工作,积极配合各级文化部门,落实扫黄打非,管好文化市场;办好黑板报、墙报、广播、书写张贴毛笔字标语之外;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综治、计生、征兵、安全生产等各项中心工作服务。
埭港村有10000多人口,60岁以上老人1000多人,占13%,退休职工800多人。为了使他们有一个学习、娱乐、健身、休闲的好场所,庄福星与退管会、老协会的同志一道,筹建“埭港老年人活动中心”。组建了秧歌队、腰鼓队,既是娱乐,也是健身,她们有50多岁的,也有70多岁的,踩街会演,十分活跃。庄福星还专门编写了《农家大妈乐秧歌》等歌曲,为她们伴舞。在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庆日,他积极组织开展北管、南音会唱,秧歌腰鼓表演,丰富了群众节日文化生活。目前,埭港村有北管乐队、南音乐队、秧歌队、腰鼓队、大开道、军乐队、礼鼓队、芗剧团等群众文艺团队计200多人,常年活动,业务频繁,年收入300多万元。庄福星被泉港区委、区政府授予 “文化示范户”、泉州市文化局授予“泉州市百佳文化协管员”,《福建日报》、《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泉港电视台都作了相关报道。
舍小家 为大家
——记上杭县中都镇仙村村文化协管员邓卫连
邓卫连,女,是上杭县中都镇仙村村文化协管员,妇代主任,兼计生管理员。在邓卫连的带领下,村文化活动中心坚持每天开放;坚持半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把握农村方针、政策,和镇村有关规定及时宣传到群众中。以山歌的形式,总结编写材料,宣传村中勤劳致富和团结邻里、敬老爱幼的典型。如今,农民群众已养成爱学习的良好风气,一到农闲,村民们聚在村文化活动中心学科学知识,切磋文化技艺。每逢节假日,哪里有集会,哪里就有人拿起乐器吹拉弹唱,她每年均要组织各项大型文艺活动,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邓卫连的丈夫远在旧县紫金山上打工,家里的农活全由她一个人负担,文化协管员人少事多,而且她还担任村妇代主任、计生管理员,当有人问她后悔不后悔,她总说:“个人损失点不算什么,比起工作来说微不足道”。邓卫连同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挖掘民间艺术资源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记泰宁县文化协管员严建华
泰宁县大源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十多年来,严建华一直用心于家乡的民俗文化——傩舞和“赤膊桥灯”的挖掘和整理,并吸引了一大批年青人加入到傩舞和“赤膊桥灯”的表演队伍中来。2006年中央电视台在大源村拍摄了专题片“大源赤膊灯”。经过多年的整理,严建华从老一辈的一言一语中领悟和汇集,编写了大源傩舞基本跳法和传统鼓点,探索出了桥灯排字规律,为大源傩舞、赤膊灯申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山歌及唱曲是大源的又一民俗文化。在过去,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期间,由村民自演自唱,自娱自乐。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项目,严建华积极地鼓动傩舞队员们参与,如今不仅这一传统被保护了下来,还组建了一支又歌队,使山村生活更具活力。
大源村物质遗产也相当丰富。该村有保留完好的古驿道十余公里,有十多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以及多处古树群。为了使这些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严建华积极地配合有关部门工作,并主动引导村民对其保护和维修。2008年,在他的倡议下,村民自发捐资30余万元,用于重建修复南溪圣殿、魁星楼、严氏宗祠、戴氏宗祠、官厅等名胜古迹。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大源傩舞队在2003年被授予“福建省民间艺术团成员单位”,2005年大源傩舞被省政府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大源赤膊灯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源古桥群、严氏、戴氏宗祠、官厅被列入“泰宁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严建华被省政府命名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大源依托自己的文化优势,正着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福建省民俗文化村。
业精于勤
——记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洪塘头社区文化协管员叶素勤
叶素勤向来是一个勤奋踏实的人,正是这“勤”字,让她从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人人称颂的社区干部。
以前,洪塘头社区老年人和为数众多的妇女多闲居在家,尽管这部份人住有所居、衣食无忧、也不差钱,但闲散日久也出现一些负面影响。看到这种情况,叶素勤决定着手建立社区文体队伍。她一面从区里请来健身项目教练组进村传授腰鼓健身功夫,一面精心开展宣传展示工作。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2007年10月,蔡店村率先成立社区第一支腰鼓队,随后,东亭、霞阳、刘山、洪塘头前、后社、霞尾等11个自然村也相继建立6支腰鼓队。原来无事可干、闲谈聊天的人参加打腰鼓后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近两年来,叶素勤采取请进来、派出去、互教互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健身辅导站,先后培训健身骨干250多人,使每名骨干大多掌握了传统腰鼓、长穗腰鼓、功夫扇、健身操、健身球操、柔力球、街舞、第九套广播体操等多种健身项目。这些项目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和体育健身结合在一起,如今,各种项目都成立了不止一只的文体健身队伍,有七成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在叶素勤的组织和带动下,这些队伍长期活跃在乡间,渐渐地名气越来越大,经常受邀参加市、区各种重要活动,带动全民健身,丰富当地文化生活,其出色的成绩多次受到市区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叶素勤本人更是在厦门市第十八届运动会上获得“厦门市全民健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受到市领导的表扬。
叶素勤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文体工作当中,特别是在筹建文体健身队和排练节目的时候,工作量激增,大部分时间要四处奔走,有时一连几天不着家。对此,她毫无怨言,亦从不计较得失,总是勤勤恳恳地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她的勤奋和努力不仅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健康快乐,为洪塘头社区创造和谐之风气,亦给她带来珍贵的荣誉,先后获得市优秀妇女干部、区三八红旗手、区优秀党员等称号,使她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福建省委创新办
200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