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
***同志先进事迹
自2006年9月换届以来,***先后担任XX镇人民政府镇长、XX镇党委书记、XX镇人大主席。五年呕心沥血、五年栉风沐雨,只为了肩负起6.1万XX人民致富的希望,只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造福全镇百姓。身为党委一把手,他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带领镇党委一班人和全镇各级干部,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XX镇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强班子
带队伍——以身作则的“勤廉书记”
作为党委班子“一把手”,***充分地认识到干部对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只有抓好了干部队伍建设,才能保障发展的持续稳定。在这五年里,他认真履行着这个“班长”的职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领导本领和工作方法。坚持“班长抓班子,班长带队伍”的工作方法,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带领全镇干部上党课、学政策、查民情、谋发展。
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他带头遵守廉政纪律,严格执行公 1
费接待和公车使用制度,资金汇集研究和汇审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述职述廉制度,积极推进“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制,逐步使整个班子形成了廉洁执政、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达到了“合心、合拍、合力”的效果。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创新提出了开展争当“党性最强、工作最好、作风最正”、“现代农业引领型,基础设施推进型、民主和谐促进型”的“三最、三型”干部活动,在急、难、险重一线涌现出大批优秀干部,干部队伍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
抓经济
促发展——为民谋利的“致富书记”
XX是个幅员1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达6万亩的典型农业大镇,如何带领全镇人民搞好经济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
为了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升,他立足XX畜牧业发展前景,前瞻性地提出 “畜牧强镇”战略,以建设优良能繁母猪基地镇和优质生猪出口重点镇为目标,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协会)”党建新模式,殚精竭虑申请项目资金,亲历亲为抓动物疫病防治,统筹兼顾抓合作社建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XX镇发展起生猪专业合作社28个,辐射带动6852户群众发展生猪产业,年出栏生猪达14.1万头,2
实现总产值2.73亿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并在全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产业结构合理,经济效益才能更优。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后,***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了避免“米贱伤农”、“菜贱伤农”等现象的发展,***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优质蔬菜、生姜、秦王桃等特色农业,逐步形成了全镇四个片区“粮食、水果、生猪、蔬菜”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为了使农户信息畅通,他时常亲自下村指导。农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2.3347亿元增长到了3.45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179元增长到了现在的5920元,净增长2811元,农民投资效益显著提升。
他坚持项目建设为基础,招商引资为依托,先后推动实施了沱江木业扩能生产线、琉璃瓦厂、晏家坝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商品粮基地、金土地整治、以工代赈、扶贫新村、村级阵地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在他的带领下,镇村干部深入项目一线,摸情况,查问题,都只为了一个目的,让项目切切实实地惠及百姓。目前,共建成农村通畅公路104.5公里,整治村组公路160公里,建囤水田埂、石河堰225根,建山平塘、蓄水池1068口,排灌渠26公里,完成农房风貌改造3500余户,完成村级阵地建设38个。
保民生
促和谐——维护群众的“平安书记”
***始终心系民生,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这一理念,将老百姓的利益高高置于头顶,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全面深化平安建设,把民生事业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推动XX和谐、健康发展。
为了民生工程的建设,他不分白天黑夜,经常是白天现场上指挥建设,夜晚办公室加班加班研究规划。他说“只要XX老百姓能早一天过上好日子,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的精心组织下,XX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打井810口,中低产田改造4278亩,完成沼气建设国债和省投项目1235个,农村户用沼气新建300口,建卫生厕所480座,农民群众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真切的感受到党委、政府对民生的重视,对群众的关切。
他以严厉的态度打击犯罪、以坚定决心构建和谐,深入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一轮平安创建”宣传覆盖面达到100%。为保证防范到位,大力推进以“三方合作”为核心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在全镇建立9个警务室,村级“一站三室”全面规范,47个群访巡逻队坚持开展夜间巡查和农户传牌守护。同时,通过法制培训、警校共育及“平安细胞”创建等多种形式教育活动,深入“扫黄打非”和禁毒防邪排查工作,使 4
公民的法制意识普通提高,真正形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XX的百姓都说,赖书记是人如其名“平安书记”!他给XX人民带来了一个平安祥和的生活环境!
第二篇: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富民爱民公仆情
──记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党委书记**
在梁平县七星镇,提起党委书记于成林,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七星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
空话
2004年4月,于成林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2004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2003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
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础、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
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2004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
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2000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
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2004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
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民意。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
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
富民爱民公仆情
──记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党委书记**
在梁平县七星镇,提起党委书记于成林,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七星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空话
2004年4月,于成林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2004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2003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
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础、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
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2004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
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2000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
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2004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
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民意。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
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page_break]山区严冬的寒冷,急忙叫醒司机,亲自把病人送到邻近的袁驿中心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以脱险。现在,一说起于成林,这位干部就说:“我真得感谢于书记,不是他,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
作完本文,笔者心中的赞叹不由而生:于成林,不愧是人民的公仆!他多次获得的梁平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三篇: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富民爱民公仆情sO100
──记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党委书记xx
在梁平县七星镇,提起党委书记于成林,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七星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
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空话
~年4月,于成林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
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储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
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
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2000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
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
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
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山区严冬的寒冷,急忙叫醒司机,亲自把病人送到邻近的袁驿中心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以脱险。现在,一说起于成林,这位干部就说:“我真得感谢于书记,不是他,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1
作完本文,笔者心中的赞叹不由而生:于成林,不愧是人民的公仆!他多次获得的梁平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四篇: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在xx县xx镇,提起党委书记xxx,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xx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空话 2004年4 月,xxx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2004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2003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础、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2004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2000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2004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民意。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山区严冬的寒冷,急忙叫醒司机,亲自把病人送到邻近的袁驿中心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以脱险。现在,一说起于成林,这位干部就说:“我真得感谢于书记,不是他,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
第五篇: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
郝冰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郝冰,女,汉族,1969年3月出生,稷山县蔡村乡坑东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1年8月参加工作,2006年5月担任翟店镇镇长,2010年5月负责翟店镇党委政府全面工作,2010年11月担任翟店镇党委书记。几年来,她认真负责,政治立场坚定,宗旨意识牢固,坚持做到了勤勉尽责,依法行政,廉洁履职,取得了较好成绩。2010年,郝冰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劳动模范”;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和 “经济发展特殊贡献奖”;2011年被市妇联评为“优秀女乡镇书记”、“三八红旗手”;被县委授予 “招商引资突出贡献奖”。现将郝冰同志任党委书记以来的现实表现情况整理如下:
勤于学习,严于制度,团结铸就高素质、讲民主的干部队伍
郝冰同志始终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工作来抓,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全县“一把手”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的学习培训,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同-1 现招商引资1.006亿。森淼包装有限公司入驻新功能区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秦晋电力铁合金有限公司和北京杰希爱绿色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2ⅹ12兆瓦秸秆发电项目”成功签约。她积极致力于翟店小城镇建设,经过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翟店镇终于被成功列入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百镇建设工程首批21个示范镇,争取到了省市示范镇建设资金960余万,同时,积极争取项目,争取国拨资金700万元。并先后完成了镇区路网改造工程,世纪明星广场的翻修改造,主街道人行道铺装、空地砌墙、牌匾整治、建筑物立面粉刷、绿化工程以及弱电管网建设工程,规范了城镇管理,启动了污水处理厂项目的立项工作和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这一项目。她始终把保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切入点,注重从水、路、校、医等方面着手,注重在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用功。她着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启动实施了“六个全覆盖”工程,街巷道硬化、新农保、新农合、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积极稳妥地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工程,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农村低保、计划生育、惠农资金发放等都得以有序开展。她时刻紧绷安全维稳这根弦,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常抓不懈,健全矛排四级网络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整顿财务管理,加强国有资源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