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山西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专题
2015年山西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山
西
省
统
计
局 山西省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
2016年2月23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5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分别下发了《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我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并成立了省、市、县三级人口抽样调查机构。我省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全省6000余名调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困难,圆满完成了调查各项任务。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对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工作的要求,我省以省为总体,县为次总体,采用分层、二阶段、概率比例、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在全省抽取了11个市、119个县(市、区)的1260个乡(镇、街道)、4000个村(居)委会。调查采用调查员手持电子终端设备入户填报和被调查户网络自主填报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数据处理平台。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15年11月1日零时。经对抽样调查结果进行科学评估,现将推算的2015年主要人口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全省人口出生率为9.98‰,比上年下降了0.94‰,人口死亡率为5.56‰,比上年下降了0.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2‰,比上年下降了0.57‰。据此推算,我省2015年底常住人口为3664.12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6.16万人。
二、人口分布
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全省各市2015年底常住人口分布如下:
太原市
431.87万人
大同市
340.64万人
阳泉市
139.83万人
长治市
342.04万人
晋城市
231.5万人
朔州市
176.22万人
晋中市
333.57万人
运城市
527.53万人
忻州市
314.13万人
临汾市
443.57万人
吕梁市
383.22万人
三、人口年龄构成 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67.9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50%;15—64岁人口为2762.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5.40%,其中:15-59岁人口为2566.7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0.05%;60岁及以上人口为529.4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45%,其中: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为333.4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10%。
四、人口性别构成 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879.0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28%;女性为1785.0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72%,性别比为105.27。
五、家庭户人口
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全省共有家庭户1111.4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423.3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3.43%,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08人。
六、城乡人口
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016.3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5.0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647.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4.97%。主要指标解释 人口数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本公报中的人口数是指本年度12月31日的常住人口。
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常住人口包括:
1、在抽中调查小区居住并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口;
2、在抽中调查小区居住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口;
3、在抽中调查小区居住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4、在抽中调查小区居住,户口待定的人口。
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乡村人口是除上述人口以外的全部人口。
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其包括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出生率(又称粗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出生人数与同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本资料中的出生率指年出生率,其计算公式为:
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式中:出生人数指活产婴儿,即胎儿脱离母体时(不管怀孕月数),有过呼吸或其他生命现象。年平均人数指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死亡率(又称粗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本资料中的死亡率指年死亡率,其计算公式为:
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家庭户人口
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性别比
指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通常用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
第二篇:天津市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天津市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信息来源: 天津统计局 文章作者: 佚名 上传时间:2006-12-28 11:59:49 【字体:小 大】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市以2005年11月1日为时点,进行了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通过广大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现已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这次调查以全市为总体,以各区县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5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市的常住人口为1042.53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000.91万人相比,增加了41.62万人,增长4.16%;年平均增加8.32万人,年平均增长0.82%。2005年底总人口为1043万人。
二、人口地区分布和城乡构成1、2005年末分区县的总人口
和平区 河东区 河西区 南开区 30.21万人
75.74万人
77.93万人
89.85万人
东丽区 西青区 津南区 北辰区
47.89万人
46.40万人
45.06万人
46.92万人
河北区 65.11万人
武清区 85.41万人
红桥区 54.89万人
宝坻区 68.64万人
塘沽区 70.95万人
宁河县 37.31万人
汉沽区 18.04万人
静海县 56.72万人
大港区 43.95万人
蓟 县 81.98万人
各区县常住人口的规模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除和平区、河西区两个区呈现人口减少外,其余各区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塘沽区人口增加最为显著,五年增加了14.79万人。
2、总人口的城乡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783.06万人,占总人口的75.1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5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4.8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12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23.47万人,占总人口的50.21%;女性为519.06万人,占总人口的49.79%。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85。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31.36万人,占总人口的12.60%;15-64岁的人口为810.27万人,占总人口的77.7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90万人,占总人口的9.68%。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12.15万人,占总人口的97.0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0.38万人,占总人口的2.9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37.93万人,增长了3.8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3.69万人,增长了13.82%。
六、受教育程度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9.92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209.86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77.79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17.9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49.77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1.11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1.67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32.87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35.10万户,家庭户人口为989.0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集体户人口为53.47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14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7人,农村为3.23人。
第三篇:200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河南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30 15:11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省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河南省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6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66%。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为9371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9256万人相比,增加了115万人,增长1.24%;年平均增加23万人,年平均增长0.25%。200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9380万人。
二、城乡构成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87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0.6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64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9.35%。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7.25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人口中,男性为476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0.79%;女性为46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9.2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20。
四、年龄构成
全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98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14%;15-64岁的人口为661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0.6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7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26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8.8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18%。
六、受教育程度
全省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361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979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053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45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114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45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409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617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2732万户,家庭户人口为934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2人,集体户人口为27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26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8人,农村为3.48人。
注: 1、2005年底全省总人口为9768(包括河南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外省居住的人口,不包括外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河南居住的人口)万人。
2、常住人口:包括外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河南居住的人口;不包括河南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外省居住的人口。
第四篇:2005年辽宁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辽宁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辽宁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21 15:55
辽宁省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辽宁省统计局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省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全省共抽取100个县(区)1780个调查小区。调查的样本量为4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7%。在国务院和省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通过全体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人口总量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总人口为4220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4182万人相比,增加了38万人,增长0.91%;年平均增加7.6万人,年平均增长0.18%。2005年底,全省常住总人口为4221万人。
二、城乡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477万人,占总人口的 58.7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743万人,占总人口的41.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80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 2116万人,占总人口的50.14%;女性为2104万人,占总人口的49.86%。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0.57。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98万人,占总人口的14.18%;15-59岁的人口为3211万人,占总人口的76.0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11万人,占总人口的9.7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6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519万人,占总人口的83.3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01万人,占总人口的16.6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9万人,增长了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9万人,增长了4.30%。
六、受教育程度
全省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335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550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839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09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76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减少2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163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155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143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18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2人,集体户人口为3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24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9人,农村为3.17人。
第五篇: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贵州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21 16:12
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 贵 州 省 统 计 局
2006年3月17日
为了摸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未来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我国于 2005年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调查时点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
遵照国务院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省1%人口抽样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调查的样本量为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85%。在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全体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我省常住人口为3725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 3525 万人相比,增加了200万人,增长5.67%;年平均增加40万人,年平均增长1.11%。
二、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出生人口为54万人、出生率为14.59‰;死亡人口为25万人、死亡率为7.21‰;自然增长人口为2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7.38‰。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出生率下降6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0.3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5.68个千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总人口中,男性为1918万人,占总人口的51.49%;女性为1807万人,占总人口的48.5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14。
四、年龄构成
全省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 1056万人,占总人口的28.34%;15-64岁的人口为2363万人,占总人口的63.4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06万人,占总人口的8.21%。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9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4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273万人,占总人口的61.0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52万人,占总人口的38.98%。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82万人,增长了3.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18万人,增长了8.85%。
六、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107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70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5人,集体户人口为2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26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9人,农村为3.55人。
七、受教育程度
全省总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2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5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04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1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加45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加25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加177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减少22万人。
八、城乡构成
全省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 1001万人,占总人口的26.8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724万人,占总人口的73.13%。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9个百分点。
注:
根据调查结果推算:调查时点全省半年口径的常住人口为3725万人;2005年末,全省半年口径的常住人口为3730万人,一年口径的常住人口为3931万人。三个总人口之间的差异是由于时点或口径的不同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