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紧制度笼子 规范干部用权(关于xxx乡深入推动整改落实工作的典型材料)
扎紧制度笼子 规范干部用权
——关于xxx乡深入推动整改落实工作的典型材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要求用法规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xxx乡把制度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在严格执行上级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在制度的细化和延伸上下功夫,在落实和执行上出实招,有效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物的良好氛围。
为了进一步规范干部用权,把干部权力规范到制度牢笼。一是我乡盯准易出问题的方面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防微杜渐。制定了《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从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金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转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要求基层各级干部严格执行各项禁止性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制定并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二是我乡盯准管理不完备的方面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规避风险。制定《机关内务管理督查考核细则》,对会议安排、文件办理、文印管理等日常工作进行详细规范;制定《限额以下项目招标、采购工作管理的补充意见》,对违反廉政纪律导致中标结果无效、限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规定进行细化;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工程
分配和使用等环节进行再规范,重点强调工程项目实施可行性论证的要求。三是盯准需要加强的方面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匡正行为。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值班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严禁擅离职守。切实推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常态化。
我乡成立了以乡纪委牵头,财税所、司法所等站所配合的监督检查小组,充分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切实督促各个站所和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制度。每项制度制定之初就明确责任主体,解决“谁落实”的问题。采用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等方式随时随机掌握制度执行情况,解决“怎样督查”的问题。督查中及时发现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仔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督查什么”的问题,避免监督检查在制度运转环节上出现被动、滞后、乏力的情况。乡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将自身及分管站所的制度执行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带头坚持制度、自觉遵守制度、认真落实制度,做到管好自己、带好队伍、挑好担子、放好样子。制度本身有缺陷,在执行过程中,我们会对操作性不强需要细化的进行修正,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如果制定实施过程中是人为原因造成制度不能落实的,乡督导组会严格按照制度对不能按时履行的站所及领导干部进行相应处理,保证执行
和落实不打折扣。
我乡充分发挥执纪办案职能优势,在惩处中诠释制度的严肃性,在问责中维护制度的震慑力,在教育中放大制度的影响力。将制度落实中的责任追究与对各站所负责人的问责结合起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严格执行制度甚至破坏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保证及早发现,及早提醒,及早处理,坚决防止小过酿成大过、小错拖成大错。同时,在机干部例会上,定期不定期通报一些列违纪违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说纪、以案示警,进一步放大案例教育的作用。目前,我乡未发现一起违规案件。
制度如渠,行如流水。渠道怎么设,水就怎么流。我们将以今天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全面履行监督责任,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营造积极向上、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第二篇:刘恒中:用立法和制度来规范和协调乡、村民主选举与上级监管的两难矛盾
刘恒中:用立法和制度来规范和协调乡、村民主选举与上级监管的两难矛盾
(一)乡、村的民主选举与上级监管的两难
民主选举村干部和乡干部,就是让村民自己作主,自己选定自己中意的人为自己服务。村民或乡民的民主投票结果,便是集中的决定,不会再有民主基础上的上一级的“集中”决定。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干部的选任完全由
村民决定,则民选的干部不一定会遵守上级的指示,不一定会认真、彻底地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甚至可能会与上级机构唱反调。
这样,民主选举与上级监管,二者形成一个两难矛盾,似乎二者不能并存。要么乡村干部完全有民选决定,要么乡村干部完全由上级任命,似乎二者必居其一。如果民选的结果本身并非集中、或并非最后的结果,还要让上级来集中和决定,哪就不是真正的民选,而是事实上的上级决定。
我们在乡、村两级干部的民主选举上的徘徊不决、时进时退,其底层原因之一,恐怕在于民主选举与上级监管的两难矛盾。
(二)民主选举、上级监管各有利弊与根据
民主选举,使被选举者必须“唯下是从”、“唯民是从”,必须做到、或者至少在表面上必须做到“从人民中来、由人民选出、为人民服务”,必须做到、或者至少在表面上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做谋、情为民所系“。同时,民主选举,使权力的交替和干部的换届,变得透明,给每个可能的候选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再者,大多数人同意的,就是集中的决定。无论这个决定是对还是错,每一个有选举权的人都必须承担其决定的后果。就是说,选举者们作为一个集合体,自己做出自己必须承担一切后果的决定。这就是所谓权与利的合一。
但是,民主多数制,并非完美无暇,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多数制可能会忽视、甚至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尤其在宗族、房头仍然很盛行的农村,可能性相当大。其次,我国实行的共和制,并非联邦制。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乡镇,构成一层一层的上下级关系。如果因为民选,使得下级在法律和制度上可以完全不接受上级的监管,并不符合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另外,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意识,在接受民主选举同时,恐怕一时也很难放弃下级服从上级的观念。因此,上级至少必须监管下级,在我国的民众意识和行政体系中,目前仍然占居主导的地位。
因此,我们既需要在乡、村推行民主选举,又需要保持和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管。如果不能稳妥地规范和协调民主选举与上级监管这个两难矛盾的两个方面,就不可能有乡、村民主选举的长足发展。那么,如何才能稳妥地规范和协调民主选举与上级监管呢?
(三)民主选举基础上的上级监管、上级监管前提下的民主选举
首先,必须清楚,事实上,与民主选举直接相反对的、或曰完全不相容的,不是上级监管,而是上级任命。在合适的制度和法则下,上级监管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干部,应该是可操作的。问题在于,什么是这种合适的制度与法规?
化解民主选举与上级监管的两难矛盾,自然只有通过比较稳定的、有公信力的法则和制度。至于是怎样的法则和制度,在试行之初,倒不是最紧要的,因为这些法则和制度可以通过后来的反复实践和修正不断地完善。
规范和协调民主选举与上级监管这两个方面的法则和制度,不论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在原则上应该是:民主选举基础上的上级监管,上级监管法规下的民主选举。
在所谓民主选举基础上的上级监管,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
(1)接受上一级政府或行政单位的直接行政监督和行政管理。当然,在干部的人选由公开竞争和民主投票决定时,民选出的干部的权力基础便明确地首先来源于选民,而不是上级,因为当选与否,只取决于选民,并不取决于上级。所以,民选干部在接受上级直接行政监管时,会比上级任命的干部来得懈慢。
(2)因此,必须让上一级政府有罢免民选干部的合法权力。具体地,如果对下一级的民选干部不满意,上一级政府有直接罢免的权力。但如果至少(比如说)10%的选民发起对上级政府之罢免提出投诉,且至少(比如说)75%的选民在民意投票中不同意上一级政府的罢免,则罢免无效。这种设计,使民选干部上任后,在“接受上一级的领导”与“唯民是从”之间不能完全兼顾时,必须做出平衡与选择。同时,在制约民选干部必须服从上级监管的同时,也削弱了上级机关对下级的绝对权力,从而通过民选形成一种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制约。
(3)上一级政府通过各种立法、政策和制度来监管下级政府或行政单位。上级行政单位对下级行政单位的监管,可以是直接的行政监管,也可以是间接的立法监管。民选村、乡两级干部前,主要以直接的行政监管为主。民选村、乡两级干部后,则应是间接的行政监管为主、直接的行政监管为辅。上一级行政单位的立法、规则和政策,总是要大于下一级的立法、规则和政策。上级学会通过立法来监管和约束下级行政单位,下级习惯通过
遵纪守法来接受上级的监管,是推行乡、村民主选举的根本性挑战。
所谓上级监管前提下的民主选举,就是说在承认和服从上级监管的前提下实行民主选举。
(1)首先,民主的结果本身就是集中。乡、村的干部完全由民主选举产生,报上一级政府单位备案。
(2)其次,民选出的干部,必须接受上一级政府的监管,其监管内容,包括
上面所述的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