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农民党员抗旱救灾先进事迹
普通农民党员抗旱救灾先进事迹
今年66岁的xx是xx县xx镇红旗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可他在大旱面前不低头,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无私奉献精神却让周围的群众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风风火火带领群众大搞生产的那个韩屯长。
响应号召,充分发挥先锋作用
xx家中五口人,老两口与儿子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家有旱田65亩,经济条件一般。
进入七月份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不仅炙烤着干裂的大地,烘烤着日渐失去水分的庄稼,也煎熬着干部、群众的心。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号召下,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全力投入到了抗旱保苗工作中。尽管这样,许多农民还是存在着观望、侥幸的思想,期待着明天会下雨。
红旗村地势以半丘陵地貌为主,土地沙化很严重,又全部是旱田,因此成为全镇受灾最重的一个村。群众的这种思想让村领导班子非常着急,村党支部及时调动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灌地。xx是全村89名党员中年龄偏大的,却行动得最早,通过老韩的宣传引导、结对帮扶,村民们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一下子掀起了抗旱保苗的热潮。
带头帮扶,切实践行服务宗旨
自家的地和本屯的大多数地都见了效果之后,xx发现,有很多农户对于抗灾自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绝不能让这样的困难户掉队,他心里这样想着,便直接找到村党支部书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村党支部根据党员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作出如下决定:为巩固已达到的抗旱成果,使抗旱工作不留死角,村党支部号召有能力的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旱情不解除,坚决不允许拆对。
响应号召,行动最快的又是这位66岁的老党员,他率先与本屯的贫困户毕相才家结成了帮扶对子,并马上行动,帮他家灌地。毕相才今年也60多岁了,老两口身体不太好,家中又有两个智障的儿子尚未结婚,生活非常艰难,家中的40余亩土地的收入就是他们下一年的生活费,减产一成对于他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xx深知这一点,为了能让毕相才家尽早地灌上地,他在这个灌地用井非常紧张的时候,对在毕家附近种地,与他家共用一个井的农户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不时地还动用自己当村民小组长时形成的威信,总之用xx的话说:大家都着急,是因为即将减少收入,但是老毕家更着急,是因为可能明年会吃不上饭。群众虽然也急着灌自家的地,但还是让给了毕家,并在心里暗暗对老韩产生了一种敬意。
井落实后,老韩还把自家的喷灌设备借给毕家用,并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在蒸笼一样的玉米地里穿行,正处于孕穗季节的玉米叶子象剑一样割得身体伤痕累累,疼痛难忍,那种劳累和痛苦可想而知,但老韩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快点帮他把地灌完,尽可能地保住收成,同时自己也可以腾出时间去帮帮别人。
毕相才一家虽然劳动能力差一点,但也有着和其他农民一样朴实的心,他们准备饭菜邀老韩父子去喝酒,把用冰凉的井水镇的西瓜送到地头给他们吃,可是老韩总是推辞,说自己胃不好,不能喝酒,又说自己怕凉,他知道,这样的饭菜,这样的水果,老毕家平时是不舍得吃的,同样是60多岁的老人,他对老毕有着说不出的心疼。从此,老毕逢人便说老韩是好人。
老韩不仅在人力物力上帮助人,在财力上也乐于帮助人,同村的贫困户*,见旱情实在严重,等借到喷灌设备怕来不及了,就想买一套喷灌设备,可是资金一时筹不齐,找到老韩帮忙,老韩一听是解决旱灾的急事,当下决定,把自家留作应急用的1500元现金全部借给*,这一雪中送炭之举让*感动不已。
第二篇:抗旱救灾先进事迹
联手抗旱救灾保住生产生活
——洋坝村驻村工作组抗旱救灾先进事迹
“来水了,这下可好了,驻村干部还是能干,这下米可以下锅咯”,一位村民大声喊着,眼前一股清澈的河水从铁管里涌入引水渠里,许多孩子向水流动的方向奔去,围着的人群陡然炸开了锅,人们四处奔走相告。这一幕发生在8月6日洋坝村上坝组,这是驻村干部给群众办的一件实事,也是抗旱自救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的又一件好事。说起洋坝村驻村干部,村民无不举起大拇指,都说驻村干部好样的,驻村干部是他们的贴心人。
灾难来袭
洋坝村位于木孔乡中部,属木孔乡政府驻地,地质面貌系火石地土壤,全村所辖16个村民组,总户数643户,总人口2510人,有党员38人。全村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亩。有煤、铁矿产资源,交通方便。农产品以种植辣椒、油菜、玉米等为主;养殖以养猪、羊为主,主要经济产业:辣椒。
5月25日以来,洋坝村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持续高温伏旱天气,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减产,全村受灾面积2000余亩,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收成和收入,往日的绿已不复存在。而且,该村是全乡的辣椒基地,由于长时间不下雨,许多辣
椒苗虽然保住了,但大都过了苗龄期10多天了,如果不想办法解决生产用水,辣椒农的损失将不可估量,辣椒基地的“头衔”可能因此而失去。
干部这根绳牢牢牵住了群众的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驻村干部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我们不能让原有的优势葬送在我们这班人手里,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组织才是群众的依靠和希望。在乡抗旱救灾工作会后,驻村干部工作组清醒认识到今年旱灾的严重性,在这个节骨眼上,群众早已手足无措,仅凭群众的个人力量根本无法抵御旱灾的肆虐,该是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联手站出来的时候了。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组成的联合救灾工作组,在群众最危难的时候,“主心骨”都不硬起来,群众如何能够站起来。“旱魔,还我绿色!”驻村干部响亮的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一场“找回绿色”的战斗就此展开。
天干人心润
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组成了四个抗旱救灾工作组,挨家挨户了解和登记各户受灾情况,把党对受灾群众的关怀送到了群众家里。工作组及时做好周边群众的工作,发扬互帮互爱精神,妥善解决了吃水困难户的人畜饮水困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天都这样干了,不能让群众的心也跟着干了。”
天不遂我愿,我便向河借。洋坝村不属于自由灌溉区,周边没有河流经过,多年来,靠天吃饭能够解决生产用水问题。今年的大旱却让工作组坚定了一个信心:要彻底结束洋坝村靠天吃饭的历史,要让这里真正成为群众栖身之所。
说干就干,工作组组织群众多方筹集资金,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道出寻找水源,顶烈日,冒酷暑,困了就在打个盹,饿了就吃方便面,用了短短的4天时间,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基本得以保证,部分生产土地得到了灌溉。一切工作那么井然有序。秋天始终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不会向任何困难妥协。大春损失初秋补,动员群众轰轰烈烈抱生产的时候了。工作组先是制定了周详的生产计划,制定了秋扩大晚种植面积和增加畜禽补栏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减产不减收。在全村5个村民组进行了抓点示范,大搞蔬菜示范片,积极引导群众种植秋菜、秋红苕、秋洋芋等晚秋作物,全村掀起了大搞初秋开发的热潮。
人是活的,只要有心气,什么困难都不能让我们屈服村支书陶红,陶支书是一个有着丰富农村经验的干部。这是这位农村汉子不屈的性格,凝聚了干部群众的心。也正是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才重新唤起了群众抗争的斗志,点燃了群众收获的希望。
村委委员、村主任刘道强同志,是位年富力强农村致富带头人,他放弃了在县城搞建筑挣大钱的机会,主动回到农
村抗旱第一线,战高温,顶着烈日安装提灌设施,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经常干到深夜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中,休息片刻,披星戴月,又忙着收回自家田里的水稻,第二天一早又出现在抗旱战场上,实在是累困了,就倒在工地荫凉处小睡一阵,醒后,又投身到抗旱工作中。
村委委员、村副主任敖登平同志,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抗旱救灾工作,每天奔赴在村、社、农户家中,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组织村民抢收稻谷,待全村收完后,他才知道自家的稻谷还没收呢,对此他却毫无怨言。
这样的事迹在全村党员干部中还有很多很多。工作组率先垂范,发扬不怕吃苦,不怕流汗,不畏酷暑,顶烈日,战高温,用实际形动努力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灾害降临时,他们不是被旱魔所吓倒,而是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地投身到抗灾自救
工作中,始终坚守抗旱第一线,用自己默默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洋坝村驻村工作组
2013年8月8日
第三篇:抗旱救灾先进事迹
2010年**县遭受了1一遇的特大干旱,大街镇大面积缺水,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十分困难。对此,大街镇水管站站长***带领全站职工坚决执行大街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决定,战高温,斗酷暑,切实抓好人畜饮水工作,及农业用水工作,最大可能地保障了缺水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特别是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危难时刻冲锋在前、义无反顾,敢于担责的先锋模范作用。***同志的先进事迹主要如下:
一、高瞻远瞩,制定计划,合理调度,充分发挥已建供水站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抗旱保人畜饮水功能
在旱情发生之初,***同志就各村如何加强水源保护与调度;如何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给各村提出用水计划,加强用水管理,节约用水。***同志走到哪里都要说科学管水,合理调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全镇各水利工程蓄、放水情况,及各村供水情况她每天都了如指掌,按先人饮,后农业要求,在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的同时,尽力加大群众的创收,动员群众自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多种旱地作物等,在这次抗旱救灾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当旱情持续发展,群众缺水越来越严重时,到各处宣传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实行白天供水,晚上关水等各种方法措施,节约用水量,所有供水点按先人畜后农业要求,到目前为止,全镇没有发生一起群众用水矛盾纠纷,没有任何一村发生饮水安全问题。
二、身先士卒,尽心尽责,抓好全镇抗旱救灾工作
面对日趋严重的旱情,***同志按镇党委政府部署勇敢地承担起抗旱救灾保人畜饮水的重任。征对旱情,为了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深入到各村各寨,走村入户对各村各组目前还存在的水资源进行重新核查落实。针对大街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大街镇抗旱实施方案。为保证全镇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采取了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对旱情严重地区,要正确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节水作物种植;二是积极组织旱情严重地区群众进行生产自救,采用一切可行办法对当地小水窑等进行蓄水,确保明年烤烟种植工作不受影响;三是多渠道争取资金,对各水源点提水泵站(特别是沿湖泵站)进行设施进行改造,确保明年大春种植工作顺利进行;四是对全镇部分人畜饮水设施进行改造,尽量保证全镇农村人畜饮水供给。若出现无水情况,组织运输供给。如吗咱、天井凹、唐磨德;五是对条件允许进行提水、引水入库的水库、坝塘,千方百计进行提水入库。如老关窝水库、双龙水库;六是镇水管站、各村(居)委会、各村民小组等各级要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现有水源的合理调配工作,禁止出现抢水,争水事件发生。连续高强度的抗旱救灾,***同志尽管身心非常疲惫,但其抗旱的斗志非常高昂,决不言苦、决不言累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旱情不除,抗旱不止,在她的带领下,水管站全体职工每天早出晚归,放弃了每个休假日,全身心投入到了抗旱救灾工作中。
三、采取一切有力措施,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在面对旱灾的日越加重,群众用水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山区的群众更是如此,针对唐磨德、天井凹村小组人畜饮水水源,因7月山体滑坡导致水源被埋,该水源正在枯竭及抽水站老化等实际问题,改造与解决两村人畜饮水问题。在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旱情及情况后,在12月通过积极协调,多方筹集资金,对唐磨德、天井凹人畜饮水水源地进行了改造,对已渗漏的蓄水池进行了加固。从而确保了两个山区自然全部人口和大小牲口的饮水安全。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山区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已日益加剧,尤其是吗咱这个贫困偏远的山区村,群众的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全部靠小水窖来供给,现储存的水源已将用完,面对此情况。***同志立转自http://www.xiexiebang.com即向党委、政府报告了情况,对该村的人畜饮水进行了改造,投资实施吗咱村小组人畜饮水水源、机房、管道改造工程,解决该村人畜饮水问题。确保了该村群众春节用上了干净的水。实施戚官村水源地改造工程,解决了戚官人的人畜饮水。公务员之家
四、采取多项工程措施,确保群众生活、生产用水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面对星云湖水位不断下降,沿湖泵站进水现已受到影响。不但山区的群众用水困难坝区的群众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就连沿湖群众用水困难也在逐渐加大,她早安排对沿湖的各个抽水站进行检修,对各个抽水站的进水渠进行了清理。对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提湖水入库,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确保群众用水安全。一是对辖区内沿湖的陆家嘴、小星河、庙湾及金字河泵站现有进水渠进行改造,对红石岩泵站于现有进水渠外新建约150米长,顶宽3米,高4米的围堰和临时移动泵站,确保今年大春裁插的正常供水;二是对朱家庄村委会黑玛龙源站进行改造,保证双龙水库提湖水入库;三是实施伏家营村委会人畜饮水管道工程,解决该村人畜饮水问题;四是实施大庄村委会人畜饮水水质处理、泵站改造工程,解决该村人畜饮水水质差和供水不足问题;五是对三街、朱家庄水库进行提水、引水入库,保证明今年大春裁插用水;六是加强对全镇小水窖蓄水及使用情况进管理。
五、积极寻找新水源,为缺水村提供供水保障
随着旱情的不断恶化,旱情最严重地区如小白坡和伏家营、朱家庄、上头营三街、早街村委会面山及西北部的土官田村委会,此区域山地因无取水水源,而且区域内蓄水工程无可使用水源,缺水严重。全镇最有名的小白坡磨盘山是大街镇的优质烤烟基地,水源靠3公里以外的山箐引用,由于前期干旱,水源枯竭,对此***同志心急如焚,通过实地查看后,发现有一个山沟里还流着不多的泉水,她立即向党委政府建议,把泉水汇集后,用水机提到山顶现已干涸水池里,这样不但解决了整个磨盘山山地生产用水。还保全了磨盘山六个已干涸水池的安全。根据小白坡的实际情况实施小白坡村小组人畜饮水水源改造、管道工程改建工程,把多年不用的原深井加以利用,缓解了目前决该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征对因在土官田无水源土官田村委会人畜饮水用水,该村委会现有水源面临枯绝问题。***同志多次到当地同群众和当地干部商讨解决的办法和方式,积极寻找水源。根据必须打深井才能解决人畜饮水水源的实际情况,正在多方协调,筹集资金,准备实施。
争做全优班主任评选事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幼时便知这是赞美老师的诗句。当理想成真时,作为一位普通的乡镇教师,我以自己的努力践行了就业时的承诺。今年我又因为领导的信任担任九年级的班主任,成为全校唯一的一名女„„
立志做社保局标兵事迹材料
燕燕,湖南衡阳人,汉族,大专文化,现年27岁,年8月参加本局工作。
一、初上征程艰难和尴尬曾让她退却 年7月从湖南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分配到衡阳县社会劳动保险局,从事养老„„
全心全意为村民村组长事迹
邱组长,新西村邱庄村民组长,一位73岁的老党员,花白的头发,高挺的眉毛,布满岁月痕迹的额头,慢条斯理铿锵有力的话语,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一名老党员,党性修养深厚,处处为村民着想,在50余年的村民组长岗„„
计生局先进党务工作者事迹汇报材料
多年来,该同志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党赋予党务工作者的光荣任务,为党务„„
参考资料: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抗旱救灾先进事迹
抗旱救灾先进事迹
今年入夏以来,巴南区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区大面积缺水,群众饮水十分困难。区水利农机局局长朱亿同志临危受命,率水利农机战线广大职工坚决执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决定,战高温,斗酷暑,切实抓好人畜饮水工作,最大可能地保障了缺水群众饮水。全区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最终胜利,朱亿同志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体现了一个党的干部危难时刻冲锋在前、义无反顾,敢于担责的先锋模范作用。朱亿同志的先进事迹主要如下:
一、身先士卒,尽心尽责,抓好全区抗旱救灾工作。
面对日趋严重的旱情,朱亿同志按区委区政府部署勇敢地承担起抗旱救灾保人畜饮水的重任。为了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朱亿同志在8月8日果断决定从全局抽调40人成立了20个抗旱工作组,由局领导分片带队,深入到各镇街开展抗旱救灾工作。朱亿同志白天深入基层、到抗旱救灾第一线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每天晚上坚持召集各抗旱工作组负责人进行旱情会商,研究解决抗旱工作中的问题,布置第二天的抗旱救灾工作。连续一个多月的高强度的抗旱救灾,朱亿同志尽管身心非常疲惫,但其抗旱的斗志非常高昂,决不言苦、决不言累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旱情不除,抗旱不止,在他的带领下,水利农机战线的全体职工每天早出晚归,放弃了每个休假日,全身心投入到了抗旱救灾工作中。
二、高瞻远瞩,充分发挥已建供水站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抗旱保人畜饮水功能。
在旱情发生之初,朱亿同志就专题组织研究各供水站如何加强水源保护与调度;如何确保供水与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在抗旱中如何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当旱情持续发展,群众缺水越来越严重时,朱亿同志特别要求各抗旱工作组重点加强对城乡供水工程的管理。要求各供水站加强源水管理和制水设施设备的应急抢修,开足马力生产自来水,并在供水管道沿途开设免费供水点,为供水站周边缺水群众提供饮用水,为向偏远农村缺水地区送水的车辆提供自来水。我区21个场镇供水站和30余处村级集中式供水站做到了24小时不停机运转,为我区抗旱保人饮提供了有力保证。到目前为止,解决了万场镇居民和万农村群众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
三、科学合理调度水源,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
在严重旱灾面前,朱亿同志强调要科学管水,合理调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他每天都要详细了解区内各水利工程蓄、放水情况,要求各水库要毫无条件放水抗旱救灾。南彭水库已累计放水600多万方抗旱救灾。现每天放水16万方,向南彭、界石、南岸区茶园新区等地区供应源水,解决了近15万名群众饮水困难,市委书记汪洋在视察南彭水库时,对其抗旱救灾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全区加强现有水源管理,继续调用南彭水库、滩子口水库、大田坎水库、跃进水库、威峰山水库等水源解决界石、南泉、惠民、迎龙、跳石、五布、二圣、天星寺等场镇及沿线村社的饮水难问题,各水利工程在抗旱救灾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四、积极寻找新水源,为缺水场镇提供供水保障。
石龙场镇从8月4日起,每天仅限时供水1小时,该场镇及周边3300余居民,XX头牲畜用水告急。朱亿同志亲自到石龙镇为其寻找新水源,并连夜安排抗旱服务队进场救急,工人们用4台水泵同时接力抽水,解决了该场镇人畜饮水问题。五布河断流后,五布场镇1000余群众饮水出现了严重困难,朱亿同志与东泉镇政府一道研究,决定在五布支流闸坝拦水,从5公里远外大田坎水库放水近10万立方米解决了五布场镇饮水难题。按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朱亿同志及时安排为全区各镇街购买了120台小型抽水机,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巡回开展机器调试、维护保养、操作使用等工作,确保这批机器在抗旱救灾中及时发挥了作用。持续高温干旱,使我区接龙、石滩场镇饮用水源枯竭,9月2日,李科区长现场办公,决定安排资金100万元,由区水利农机局牵头组织实施两镇饮水应急工程,其中接龙镇新铺应急抽水管道4300米,石滩镇新铺应急抽水管道1200米,并添置抽水设备,从小
(一)型水库升坪坝每天放5万方到五布河上游,再从五布河抽水至水处理场,以解决接龙、石滩两场镇3万居民、学生和周边2万余村民及3万余牲畜的饮水困难。朱亿局长连夜主持召开局办公会研究实施方案,区水利农机局组织了15人的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连续48小时轮班施工,于9月4日晚上9时完成了石滩镇1200米应急供水管道安装、抽水供电线路安装和机器调试等工作,并一次试机成功,每小时能抽水12立方米,应急水源已抽上石滩镇供水站高位水池,实现了李科区长提出的两天内通水的目标。接龙镇组织了250人的挖沟队伍分段开挖,仅用两天时间开挖管沟4300米,区水利农机局连夜组织的供水管材到场,并组织了施工技术人员50人分4个组分段安装,朱亿同志现场督战,并多次及时协调施工矛盾,实现了李科区长“四天内通水”的要求。
五、积极开展送水工作,解决缺水群众的基本饮水问题
旱情持续发展,农村缺水群众急剧增加,群众找水越来越困难。朱亿同志当机立断,决定统一调度区内和租用企业及个体能运水的车辆向灾民送水,送水高峰时送水车辆达到了116台车,每天送水近594车次,送水量达2376吨,解决了万余人缺水群众和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特别是当区内送水车辆已远远不能满足送水需要,加只附近区县送水车辆均告急,怎么办,朱亿同志安排人员与自己一道连夜赶到重庆盘溪农贸市场,找到成都到重庆的运鱼的车辆,对车主和开车师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清了巴南区的旱情和急需送水车辆的困境,师傅们被巴南区的旱情所触动,被朱亿同志的坦诚和他风尘朴朴,身心疲惫的抗旱形象所打动,一呼十,十呼二十。最终有26台送鱼的车辆一齐来到了巴南区,朱亿同志又马不停蹄地联系卫生防疫部门统一对运鱼车集中清洗消毒后,以最快的速度投放到各镇街,解决了燃眉之急。当各镇街反映由于部分镇街村社道路通行条件差,大型送水车辆送水不方便,朱亿同志决定购买塑料水桶,装水后用小型农用车送水到各缺水村社。但由于塑料水桶紧俏,一时联系不到货源。朱亿多方打听,积极联系,仅用一天时间就购买到了2200个塑料水桶,后又按各镇街需要联系购买了共计5600个塑料桶并及时分发到了各镇街,使用效果很好,受到了各镇街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好评。在送水工作中,区水利农机局抗旱工作组的同志按照朱亿局长的安排,与各镇街一道,每天深入到缺水村社摸底调查,对缺水户、五保户、特困户、缺劳户进行详细登记。对公路沿线的采用汽车送水;对不通公路的,由各镇街采用摩托车和马匹送水,对五保户、特困户、缺劳户等,由驻村干部、三职干部、农村党员成立送水队,解决他们的饮水问题。到送水结束,累计组织车辆送水4889车次,摩托车送水3138车次,马匹送水1850次,人力送水45162次,送水量已达34416吨。
六、及时启动抗旱应急打井工程,切实解决人畜饮水燃眉之急。
随着旱情不断恶化,我区缺水群众急剧增加,送水压力也越来越大。朱亿同志急群众所急,组织专业人员在全区范围内踏勘,确定打井地点。积极帮助落实专业打井队伍突击打井。全区现已打成抗旱应急机电井1000余口,农民自行挖人工井312口,在抗旱中及时地发挥了作用。如二圣镇中坪村朝门社,地处二圣天坪山上,今年群众饮水特别困难,每天找水、挑水得走几公里路、花上几个小时,群众渴盼打井解困。朱亿同志当即派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朱本明同志前往该村现场踏勘选点,并联系专业打井队进行打井作业。8月19日,朱亿局长陪同区委书记姚代云到二圣镇视察抗旱救灾,专门到打井现场,要求要用最快的速度为缺水群众打出水来。姚书记多次关心水井打好了没有,何时能出水。21日下午,当井打到近40米深时,地下泉水喷涌出来。根据出水量分析,该井每天能出水30吨左右,能解决周边300名群众的饮水困难。村民们再三要求抗旱工作组的同志转告姚书记和朱亿局长:抗旱井打好了,我们的饮水解决了,感谢区领导,感谢区水利农机局。
第五篇:党员抗旱救灾思想汇报
党员抗旱救灾思想汇报
今年3月以来, 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正席卷西南大地, 水库龟裂、河谷断流、农田板结……, 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极大困难。关健时刻考验人。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很重要的是看在关键时候的表现。抗旱救灾保民生攻坚战是一个“考场”, 它考验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 考验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统揽全局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
面对旱情, 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 团结抗旱, 成为抗旱救灾的中坚力量。旱情就是命令, 抗旱就是战斗。各级党员干部, 尤其是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受灾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在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 到处都活跃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影, 他们将责任扛在肩上, 战斗在抗旱救灾的最前线, 团结带领群众抗击灾害, 千方百计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天不下雨, 我洒汗水, 不让群众流泪水。”是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对广大受灾群众的承诺。在持续不断的抗旱救灾中, 哪里有灾情, 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哪里有困难, 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足迹, 他们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拧成一股绳, 形成了抗旱救灾的强大合力, 努力把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当地各有关部门恪守职责, 强化分工, 密切协作, 迅速行动, 果断采取措施处置灾情, 抽调工作组深入受灾一线指导帮助受灾农户开展生产自救, 努力挽回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维护社会稳定。大旱袭来, 广大群众既是干旱的直接受害者, 又是抗灾主力军, 他们不等不靠不气馁, 自力更生, 积极参与, 全力展开生产自救。灾区上下呈现出一派众志成城抗大旱的火热场面。
拧成一股绳, 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罕见的西南干旱, 各路抗旱大军日夜兼程。这次抗旱战线长、困难大、任务重, 靠的就是劲往一处使、齐心抗大旱。受旱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部队官兵和中央企业紧急行动, 形成最具优势的合力, 科学筹划、精心组织, 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群众利益无小事, 民生问题大于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民有所需、我有所帮, 民有所困、我有所助, 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也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题中之意, 更是各级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旱情来临, 保民生、保吃水, 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也是最高指示和最高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合力抗旱, 决不让一名群众没水喝。专业、民间一起找水源, 一方喊渴, 八方送水。“奉献爱心”、“共渡难关”……挂着各式标语的送水车不断从县城开出,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为缺水村屯送水。“党员送水队”、“青年突击队”、“民兵突击队”、“巾帼抗旱服务队”……一支支服务队活跃在抗旱一线, 唱响了保民生的主旋律。
灾害无法避免。但是灾害并不可怕, 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 有坚强的领导,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已经持续数月的灾情还在持续, 抗旱救灾任务艰巨, 时间更为紧迫。在这个紧要关头, 党员干部能不能具有长时间抗旱的坚强意志, 能不能即便在最难熬的艰难时刻也不能有丝毫松懈, 直接决定抗旱救灾能不能取得胜利。且我们更有理由相信, 一定能够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