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钱立军先进事迹材料--临泽增智(最终版)
爱心在平凡中闪闪发光
——钱立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有人说“拥有一颗平常心,能在平凡中发现生命的亮点,赋予执著的追求,这样的人最伟大”。在平凡人岗位上,以奉献之心工作,以友爱之心待人,勤奋工作,任劳任怨,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难,但他做到了。
钱立军,男,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出生,大学学历,1992年参加工作。在担任张掖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以来,他始终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他凭着对工作的热爱、执着与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挥写了着不平凡的事迹。
痴情助学,乐此不疲
张掖市总人口128多万人,在校学生近20 万人。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肩负着普高资助、中职资助、生源地贷款及其他的社会资助等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十分繁重。每年上级下达学生资助任务后,钱立军同志总是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带领中心人员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以召开学生会、家长座谈会、诚信教育会、发放宣传材料、宣讲咨询等形式,进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教育;在市教育信息网上开辟学生资助专栏,制作了学生资助宣传幻灯片,图文并茂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并及时更新内容,发布国家、省、市有关资助的最新信息和工作动态,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利用各高中学校和职业学校招生的时机,在发放招生简章、入学通知书时一并发放学生资助政策问答等资料,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在中职学校组织开展了“国家助学政策助我成长”有奖征文活动,宣传党和国家助学政策,受助学生优秀事迹,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提升国家助学政策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六是举行发放仪式。为扩大资助政策的社会影响,使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学生资助事业,各县区、各学校在发放助学金和免学费资金时,都举行隆重的资金发放仪式,邀请市县(区)领导、受助学生家长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加大对国家助学金、免学费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以爱为基,倾心助学
“我们的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的爱心工程,要饱含三种心情来工作:一是要怀着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感激之心,二是要怀着对学生和家长经济困难的同情、帮助之心,三是要怀着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诚挚、热爱之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遇办理业务不熟的工作人员,他总是悉心指导;每遇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他总是热心帮助填写资料;每遇对资助政策不理解的人,他总是耐心解释。因此,钱主任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深受鼓励。每年暑期冒酷暑、顶烈日,他总是带领中心的同志,克服人手少、时间紧、手续繁、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办理学生贷款。正是他用这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身先士卒、不怕吃苦的精神激励着工作人员,才使大家在四十多天里圆满地完成了资助工作。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钱立军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学校,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同时对受助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检查和督办。每年都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摸底工作,对调查摸底情况分别登记造册、分类整理,收集建档,并根据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特征和实际情况,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为A、B、C(A为特困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农村二女户家庭、单亲家庭、二子女同时上大学的家庭;B为年收入不足8000元、由于自然灾害、生病或其他情况造成暂时经济拮据的家庭;C为虽达不到申请贷款的五项条件,但因学生上学会使家庭经济吃紧而影响家庭经济发展的家庭)三个层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为办理助学贷款和享受资助奠定基础,最大限度满足了广大贫困学生上大学的需要。
辛勤耕耘,誉满社会
他作风朴实,耿直刚正,求真务实。为确保国家的资助政策落到实处,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他进一步完善了学生资助机构,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保证了各项资助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为坚守公平公正,杜绝人情资助,他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资助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操作,坚持做到不符合条件的不资助,手续不全的不资助,弄虚作假的不资助,捍卫了学生资助政策的严肃性。
他勤奋工作,任劳任怨,不计得失。钱立军同志有自己独特的做事风格和待人之道,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深受鼓励。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时,他总是和中心的同志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哪里最忙碌,哪里就有他工作的身影,哪里最拥挤,哪里就有他沉稳的声音,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用他的话说“我们多辛苦一点,就会圆一个贫困学子的大学梦,我们做的是爱心事业和创伟事业”,正是他这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身先士卒、不怕吃苦的精神激励着工作人员,才使若干贫困学子一圆大学之梦。2007至2011年全市贷款成功学生 人,贷款合同金额 万元。基本实现了应贷尽贷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学的工作目标。许多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获得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张掖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得到了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赞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钱立军主任在工作中不断奋斗、进取是分不开的。他以自己平凡的事迹见证了一个共产员的本色。而今,面对一串串赞誉和殊荣,他依然奋战在学生资助工作的第一线,为张掖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为构建和谐社会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挥洒着热爱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血!(撰稿:王增智)
第二篇:张掖市资助管理中心先进个人材料--临泽增智
改革路上踏新浪 资助工作注真情
——赵勤同志分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执着、刚正的秉性,塑造了他优秀的人格品质,勤勉、务实的作风,铸就了他独特的领导艺术,坦荡、炽热的胸怀,充盈着他对教育事业得挚情。他自分管学生资助中心的工作以来,凭借着自己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热爱、执着与负责,带领工作人员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他,就是张掖市教育局副局长赵勤同志。
资助工作的启程人
当同事们谈到赵勤同志的时候,总会用“敬业,给力”等一些词来形容他。2007年,张掖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正式成立,按照张掖市教育局党组安排,赵勤同志分管学生资助中心的工作。面对新的工作,他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营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建立运行顺畅的学生资助机制,使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不走样、不变形,真正惠及莘莘学子?带着这一问题,他怀着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坚定信念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积极协调成立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教育、财政、民政、审计、银监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他多方奔
学生资助事业。他带头学习,大力倡导资助工作研究和业务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全市学生资助工作人员参加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和考察学习,汲取典型经验和优秀管理理念,有力促进了全市资助工作队伍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他深入基层,常常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认真指导县区资助管理人员通过新闻媒体、政策宣讲、设点咨询、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学生资助政策。以高中学校和职业学校招生宣传为契机,及时发放学生资助政策问答资料,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激发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有效提升了国家助学政策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务实创新的管理者
“务实创新、能管善教,忘我工作,忠诚奉献”是对赵勤局长的真实写照。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一心扑在工作上,倾心注力,以务实工作为己任,以事业发展为目标,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为确保国家资助政策落到实处,他精心策划指导,组织编印《学生资助工作手册》,为规范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依据。他积极探索创新,加班加点与中心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职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等制度、流程,增强了工作的可操作性;为积极稳妥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他指导制定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方案》,坚持每年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摸底工作,对受助学生的情
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稳步推进,中职资助和普高资助顺利开展,出色完成各项资助任务,探索建立了“贷、助、奖、免”四位一体的学生资助工作的长效机制,多次接受了国家、省上的专项检查。2007至2011年全市贷款成功学生 人,贷款合同金额 万元,实现了应贷尽贷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学的工作目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的检查验收。全体资助工作人员都能热心工作,深情资助,用爱心成就资助事业,用真情铸就资助工程,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为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今,年近六旬的赵勤局长依然精神矍铄,在教育战绩上默默奉献着,提起他,局机关的干部和知道他的人就会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他是一位好领导!
第三篇:临泽县板桥中学学生德育工作典型经验材料--临泽增智
春风化雨
明灯引航
全力帮助问题学生转化
——临泽县板桥中学学生德育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历来是学校教育中最为棘手的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难点,也是一项重建或修缮“问题学生思想大厦的的“灵魂塑造工程”。长期以来,板桥中学紧紧抓住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养成的黄金时期,深入研究探索“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问题学生”确定、帮教转化、导师职责及工作落实等方面不断细化、量化,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
一、严格程序,尊重并慎重确定
从整个社会的教育收益来说,一个“问题学生”拖后腿产生的阻力比一个优生所提供的动力要强得多。学校将“问题学生”的确定范围锁定在以下四类学生中:一是各班上报的学期内十星级(尊师星、学习星、纪律星、团结星、仪表星、文体星、劳动星、公德星、礼貌星、卫生星)评定未达标的学生。“十星级学生评定活动”实行周评定、月汇总、学期总评的办法,在学期末评出十个星全部争得者和某一个星或某几个星未争得的学生。由此可以初步确定未达标的学生很可能就是某一方面确实有问题的学生。二是经政教处日常检查和家长反映登记在册的屡犯打架、偷盗、破坏公物、好搞小团伙行为的学生。三是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对班内学生综合评价时,一致认为在品行、学习、能力、习惯等方面确实存在较大问题的学生。四是学生自评和互评中认为在心理、兴趣爱好、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有严重问题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表现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爱好单一,心理脆弱。
因此,在确定“问题学生”时,学校组织召开各年级组会议、政教处会议,严格按照“初审---复审---确定”这一程序在上述四类学生中进行认定,从而确定确实有问题的“问题学生”,之后为“问题学生”建档、帮助制定奋斗目
标、制定帮教计划等。同时,“问题学生”这一提法仅限于教师层面,严禁在有学生和家长的公共场合出现。
二、选配导师,着力帮教,力促“问题学生”转化
“问题学生”导师人选必须是参加工作六年以上、有三年以上班主任经历、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信得过的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储备,更要有爱心、耐心和热心。导师一般从学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学科教研组长中产生。“问题学生”导师的选配可采用“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结队帮扶的方式,即一名导师定向跟踪帮扶一名或多名问题学生(问题相对较少者),或多名导师帮扶一名问题学生(问题相对较多的)。
导师选配时也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首先,年级组从班主任中初定人选。第二步,年级组将初定人选提交政教处进行讨论斟酌,再次拟定导师人选。第三步由政教处将拟定的人选提交学校作最后审定。若确有“问题”比较严重的“问题学生”,则导师必须有年级组长或学校领导担任。这样经过“初选---拟定---核定”三步后,导师方能开展工作。这样选配的导师,在素质、能力等方面都值得大家信服,尤其是能让“问题学生”信服。除此之外,“问题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导师,这样更有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
三、采取多种措施,履行帮教义务
1.寻根问源,找准帮教切入点。“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家庭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要使“问题学生”成功转化,就必须找准问题症结,然后对症下药。我们除了用好谈心、向他人了解等传统方式外,还运用小纸条、日记、贺年卡、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交流,既了解了“问题”的形成原因,也及时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动态。同时传递给学生以信任、尊重、宽容乃至爱心,打开学生的心锁,增强了亲和力。
2.坚持正面教育,营造有利于转化的机制。学校采用考核时适当照顾问题
学生的导师和任课教师、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对他们适当偏爱照顾,对他们给予更多爱心、耐心,睁大眼睛发现并表扬他们的点滴努力和进步,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入手,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其他人的期望,从而促进转化。
3.激活进取心。“问题学生”究竟有没有进取心,回答是肯定的。所以学校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教育活动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评语改革,用激励性评语点击学生的闪光点。开办少年团校,鼓励他们积极入团;创办青年干校进行学生干部培训,使他们也能有机会为集体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小分队到社区服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展示个人风采。不少学生经过学校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从阴影中走出,获得了新的成功。
4.“一铭一灯三岗”,增强自我约束力。思想正,不令而行;思想不正,虽令不从。要想使“问题学生”能自觉地遵守制度、主动地追求上进、理智性地与人为善,就必须找到一条足以左右“问题学生”言行的思想主线,并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强化,使这条主线内化为稳定的行为模式和自然动作。为此,我们经过长期的教育探索,最终确立了以“一铭一灯三岗”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学生”教育模式。“一铭”即“道德铭”。“道德铭”主要包括自己的学习榜样、奋斗目标、适合自己的名言。“一灯”即教室的“思想明灯”栏,各班针对学生中的不良行为,适时地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名言书写在教室“思想明灯”栏内进行晨、午、晚三诵活动。“三岗”即“文明监督岗、纪律监督岗、安全监督岗”。我们大胆地给部分有管理才能的“问题学生”委以重任,让他们担任
监督岗的成员,让他们在学校的信任下树立自信、在全体师生的期待下表现自我、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自我教育。实践证明,这些做法使社会的要求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逐步形成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持续性的“内部受益”机制,从而达到道德自律、行为自治的目标,加速了“问题学生”的转化。
5.组建社团,陶冶情操
艺术能陶冶情操,艺术能净化心灵。为此我们在组建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活动时,充分考虑“问题学生”的不同特长,把他们编入不同的学生社团,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活动中完善人格、开阔胸怀;在天籁之音中净化心灵、向善向美;在奖杯和掌声中弃恶扬善、憧憬未来。近年来,学校各种社团的蓬勃发展,无不凝聚着“问题学生”的滴滴汗水。
6.三位一体,联合互动,增强教育环境的开放性。
为进一步增强“问题学生”教育实效,我们在每个假期来临前都要为他们精心设计假期活动,所以“1+X”假日争星大行动就成了“问题学生”的假日德育大餐,它既可以帮助“问题学生”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又可以激励他们渴盼新学期的到来。“1”就是学会一项特长,可以是绘画、剪纸、器乐等。“X”就是从以下几项事情中任选X项去做: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心得,精心创办一份手抄报,精心制作一幅书法或绘画作品,精心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精心研制一件科技模型(具),参加一次社区知行活动,撰写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学校在开校初对他们的假期成果进行评选,获奖者命名为“校园之星”。“1+X”假日争星大行动的实施,让“问题学生”找到了上学的乐趣,降低了管理的成本。
另外,我们要求家长会上对“问题学生”必须做到“五有”:一是家长会要让家长“有看的”,看“问题学生成长记录袋”;二是家长会要让家长“有听的”,听班主任介绍“问题学生”的奋斗目标及转化情况;三是家长会要让家长“有想的”,导师就“问题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家长共同交流、共谋对策;四是家长会要让家长“有做的”,家长会上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
贴心话,温暖孩子,增进亲情;五是家长会后要让家长“有拿的”,学校通过印发家长培训材料,让家长培训延伸到家庭。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联动教育,使“问题学生”教育呈现多元化。
四、加强考核,建立“问题学生”导师帮扶激励机制
学校将“问题学生”教育工作纳入导师德育工作学期考核和年终考核之中,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考核的依据主要是看“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后的德育和学习成绩。学年结束时,“问题学生”能及时转化,其德育学分合格或十星级全部达标,则导师工作合格;若“问题学生”转化,其德育学分或十星级达到良好,则导师工作良好;若“问题学生”德育学分或星级达到优秀等级,学习等各方面有显著进步,经年级组和政教处认定,则导师工作优秀(与教学工作优秀等同)。若“问题学生”未能及时转化,德育学分或十星级不达标,则由导师继续帮教或调换导师,直到学生转化。
“问题学生导师制”实施以来,成效显著,2005年“问题学生导师制”课题研究成果被临泽县综治委、预青办以文件形式下发并在全县学习推广,2006年“问题学生”导师制课题被立项为省级课题,同时“问题学生导师制”的成功做法在全县推广并被作为全县中学思想政治考核内容之一。总之,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努力,勇于探索,力求“问题学生”教育更科学、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