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无穷,人生何处,纪念文朝荣同志有感--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朱昌来(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4:4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苍茫无穷,人生何处,纪念文朝荣同志有感--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朱昌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苍茫无穷,人生何处,纪念文朝荣同志有感--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朱昌来》。

第一篇:苍茫无穷,人生何处,纪念文朝荣同志有感--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朱昌来

苍茫无穷,人生何处--记海雀老支书文朝容

神州大地,向来推崇青山绿水之景;黎民兆万,自古敬仰侠骨柔情之士。壮丽的山河孕育了不尽的文人与墨客,苍茫的大地成就了无数的侠士和英雄。

且看诗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曾经跌宕激昂的年代——烽烟起,战鼓擂,刀枪鸣,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血肉之躯与宝贵生命捍卫了这方山河,浸染了这片土地。而如今,和平年代,不乏理想与抱负的亿万男儿,面对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又当如何挥洒一腔的豪情与热忱。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曾有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华数千年的统治传统一直是“以武定国,以文兴邦”。而中国文人向来主张:以史为鉴,内省修德,穷善其身,达济天下。由此,所谓继承传统,发扬文明,其实并非“手不释卷,吟风弄月,挥毫泼墨,风流倜傥”;而是“借书明理,以理修德,德成养才,才济天下”。翻阅历史,但凡名垂千古的人,都是心怀芸芸众生,且愿竭尽所能以求富国兴邦的有志之士——若帝王、若武将、若侠士、若贤臣、若圣哲、若文人„„

然而,相较于苍翠与挺拔的参天大树,那些贴近地面生长,并且散发清新与芬芳的花草,更能给人们带来震撼与感动。因为,马克思主义朴素唯物历史观认定:人民群众才是文明历史的缔造者。由此,基层民众创造出的精神人文价值更容易引发震动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蝴蝶效应。

在全中国数以万计的基层农村领导中,一生克己为公、无私奉献的文朝荣先生,便是一个值得所有读书人认真学习、思考和借鉴的榜样。因为文先生和他生前主导育植的过万亩的山林一起,早已化成了贵州赫章县神奇土地上的一座山、一道岭、一首诗、一段动人的传奇。

1)、热爱故土,率先垂范

“热恋故土,安土重迁”,是乡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叶落归根,衣锦还乡”,是游子故乡情的动人篇章;“功成名就,福荫乡里”,乃有为人士的感人品德;“造福子孙,勤勉敬祖”,为全球华人德炳史册、光华烂漫的醉人情怀。小小海雀,方圆数里,斯因文公,名扬万里。文先生,生于斯,长于斯,心眷子孙情怀乡土,一生奋斗于斯。

潜心养德者,德成之;一心为民者,民敬之。

上世纪80年代,面对破败不堪、山丘荒凉、土地贫瘠、闾里困苦的惨景,先生痛定思痛,认定植树造林就是海雀村脱贫致富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于是,在1984年先生就带领家人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开垦了土地,第一手笔便用6亩之巨育发了800斤松籽。天道酬勤,松苗长势喜人。机缘凑巧,为保护树苗,在区政府领导的鼓励下,先生更坚定了带领全村植树造林的信念,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育林征程。

进入新世纪,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中央政府发起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国家战略。先生听闻,再一次走向了育林护林的前列:积极号召,广泛动员,并率先垂范。这一举,又让海雀村增林上千亩。如今的海雀——万亩青翠,蔚然成海,木秀草荣,鸟语花香。

第一批松苗上山之时,先生已年过四十。从开始数年的风吹沙袭,日晒雨淋;到接下来长达二十多年的勤勉力行,悉心护育;先生用“累、苦、汗”这三件男子汉处世行事的法宝展示了对乡亲的热忱,挥洒了对乡土的豪情;并且换来了一片山水如画,草木如歌的人间福地。

先生几乎用勤劳一生的时光再一次为世人阐释了事业成功的缘由——爱心的赐予,汗水的累积以及时光的积淀。

2)、一朝入党,终生信仰

理想,支撑人生前进的力量;信仰,指引灵魂超越的归宿。

南宋忠臣文天祥留有千古佳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实,对于越来越多日渐富裕起来,且有了空余时间与精力搞个人追求的青年人来讲,都想拥有一个好名声,并让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得以在某一项事业拼搏中得到锻炼与展示;以期让自己有用于时代,有用于国家,有用于民族。

然而,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共产主义却退化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在世俗观念与物质贪欲所带来的更为直接便捷的感观享受的双重挤压下,这个原本引领中国取得革命成功,并给国人带来无数荣誉、尊严、骄傲和成功的神圣思想早已在广大青年中丧失了信仰的效用。基于此,这个时代竟沦陷为文化颓败、精神缺失的悲惨世界。

《道德经》有言:“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所以,即便是在社会大潮流还处在徘徊、摸索的转型状态,在这片壮丽是山河中依然存有风骨卓越、道德高尚的清雅人士。文朝荣先生便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

先生1971年入党,时年29岁。囿于客观因素,先生原先文化水平低下;后来因为村组工作需要,便不断地自学。在他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一步步提升了自己。

作为晚辈,我们很难估测共产主义者的朴素信仰到底给先生带来了多少的影响。但是,先生却用“活到老,学到老”的毅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政惠乡里,躬先垂范”的魄力;“老人之老,幼人之幼”的胸怀;“倾情奉献,克己为公”的品质;“长远发展,谋动全局”的眼光;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普通共产主义者的崇高与伟大。

在他的带领与感染下,先是全村居民维持了植树造林的行动与信念,贫困居民脱离饥饿挣扎的生死线,破败不堪的杈杈房换成了坚固舒适的土墙房;接着是计生工作得以有效开展,村小学校舍得以落成,护林专队得以组建,曾因贫困外流的人口又得以重返。而如今的海雀,早已青山绿水交相辉映,鸟语花香相和成趣,全村居民在新一代村组领导的带领下于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大跨步地前行着。

先生的信仰,是朴素的共产主义信仰。一生勤劳清苦,把劳动当做快乐。他把爱心与汗水洒向乡土,换来了一个绿色、和谐、美好的家园。先生一朝西归,千人送葬,忠魂入土,青山埋骨。生前,他是山水间最美的风景;故后,他化作了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

抚慰感动,掩卷长思。人生、宇宙、文明,自人类社会从动物世界脱离开始,便成了人们思想领域一直探索的永恒话题。从百家争鸣的东方,到各大学派争辉的西方,从佛教源生的印度,到神秘迷人的玛雅;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文明的人们都在通过劳动和智慧追求着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和人类文明的终极大同。这,应该便是全人类最终的思想归宿与精神信仰„„

目前,人类文明受国家和民族双重形态作用的影响,被划分为若干板块。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当首先确立科学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然后育人以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都说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座屏障,意念和行动之间有道鸿沟。然而,衔接两者之间的通道和桥梁便是如文先生这一类人所做出的榜样。

先生读书不多,文化积淀不厚,也没有建功立业的豪言壮语。然而,却因为先生把爱心与山河融合成了一体,把信念与国家联系在了一起;终其一生,孜孜不倦;所以最后才功德圆满,修成了大智慧、高品德。只要海雀村的水常在、树长青,那么先生的风骨与精神便永远会是那片山水不可分割的一道灵魂。恰如老子所言:“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山河本无言,大道壮美之;德人鲜有语,大象辅佐之。先辈如炬,照亮我心,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三十年风雨路人定胜天,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无法磨灭的功迹---海雀老支书文朝容„„

艺术学院朱昌来

2014.06.23于筑城

下载苍茫无穷,人生何处,纪念文朝荣同志有感--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朱昌来(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苍茫无穷,人生何处,纪念文朝荣同志有感--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朱昌来(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