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实施《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检验监管工作规范(试行
关于实施《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检验监管工作规范(试行)》的补充通知
质检检函„2006‟151号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了对进出口食品包装全面实施检验监管,总局下发了•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实施检验监管工作管理规定‣(国质检检[2006]135号),为了具体实施该管理规定,检验司草拟下发了•关于下发†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检验监管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质检检函[2006]107号)。各直属局都在积极行动,制定具体实施计划,作好内部协调准备工作,并向辖区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大力宣传,为进出口食品包装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始和平稳过渡积极创造条件。
对进出口食品包装实施全面检验监管,是项全新的工作,各局在准备中已反映出一些具体问题,为此补充通知如下:
一、进出口食品包装检验使用的证单
本着证单精简实用的原则,不再启用•出入境食品包装及材料检验检疫结果单‣(国质检检[2006]135号文附件1)及•出入境食品包装及包装材料检验检疫申请单‣(质检检函[2006]107号文附件4),食品包装检验适用单证将另行通知。
二、进出口食品包装检验收费
质检检函[2006]107号文的正文“
三、检验项目及收费”停止执行。进出口食品包装检验收费,应严格按照•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办法‣(发改价格[2003]2357号)、•关于加强和规范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行为和收费管理的通知‣(国质检通[2004]49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验检疫实验室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质检通[2006]79号)的规定执行。没有收费依据的,一律不得收费。
三、进出口食品包装检验重点内容及具体项目
(一)进口的食品包装应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标准方法实施检验;出口的应依据进口国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方法进行检验;检测项目以安全卫生项目为主,首次检测可对全项目进行检测,日常检测可对重点项目进行检测,对有特殊要求的应该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检测
(二)由于进出口食品包装种类繁多,涉及检验项目较多,应加强风险分析,根据食品包装自身安全卫生特性,以及国内外市场反映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卫生项目的检验监管。随文附上有关专家收集整理的食品包装材料安全卫生检测项目表(见附件)供检测时选用参考。
四、进出口食品包装备案程序说明。
(一)、进出口食品包装备案不是行政许可,对备案企业生产的出口食品包装一般实施周期检验检测;对未经备案企业进口或生产的食品包装应实施批批检验检测。对已经获得了国家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食品卫生注册的出口食品包装企业,其备案手续可以简化。
(二)、备案申请材料应齐全、真实、一致、有效;二是出口包装生产企业的设备、车间、仓库、运输工具等应符合食品包装生产要求;三是出口食品包装的原材辅料及成品应经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合格并登记。
(三)、申请备案的进口商如果没有国外机构检验证书,则可将拟进口的食品包装样品送检验检疫机构实验室检测,检验检疫机构实验室检测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可等同国外检验证书。
(四)、进出口食品包装,其生产厂家、生产工艺、产品品种未变的,其备案资质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五)、直属局可根据总局135号文对进出口食品包装企业备案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便于操作的工作程序。
五、进出口食品包装检验的过渡期
进出口食品包装检验的过渡期,请按照质检检函[2006]107号文件规定执行。进出口食品包装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作为商品直接进出口的食品包装的检验;
(二)已盛装食品进口的食品包装检验;
(三)拟用于盛装食品出口的食品包装检验。进出口食品包装检验过渡期主要是对拟用于盛装食品出口的食品包装而言,考虑其检验监管现实问题,因此设立了5个月的过渡期。但从明年1月1日起,各地必须严格按照总局文件规定全面实施检验。
各局在过渡期内,应结合实际制定分步实施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对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的备案工作,并适时对食品包装取样留样,作好企业所使用原材辅料的检测登记;有条件的地区要抓紧开展食品包装检测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对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使用企业库存包装的查库、核销工作。
六、出口食品包装容器标注生产企业代码
从技术手段分析,出口食品包装一般可印刷印制生产企业代码,对运输包装容器应按要求标注生产企业代码。现实中,由于个别包装的特殊性,视情况可不标注生产企业代码,但必须加强对其批次管理。
七、食品包装检验监管适用范围
本文件所述检验要求仅适用于已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且进出口商申报用于食品包装的进出口商品;以及已盛装食品的进出口食品包装。
对本条前款所述以外的进出口食品包装,按照总局•关于做好出口与食品接触材料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质检明发[2005]57号)规定实施监督抽查。
八、同一种食品包装向多国出口的检验管理
同一种包装出口多个国家,根据不同国家要求分别出证,但对相同检测项目可不进行重复检测。
九、进口食品包装盛装食品出口的出证
进口食品包装按商品属性管理,并按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实施检验,可凭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换发包装检验结果单。当盛装食品出口时应核查食品输入国对食品包装要求是否与我国一致,对与我国要求不一致的项目,应按食品输入国的要求进行检测。具体可按检验司107号文第5.5条要求执行。但如果进口环节未实施检验,或进口环节检验项目与出口要求不符时,应对相关安全、卫生项目进行检测。
十、同一包装既盛装危险品又盛装食品的检验监管 出口危险品包装与出口食品包装检验项目、监管要求各有侧重点,例如:出口危险品包装以跌落、堆码的安全强度检测为主,出口食品包装以安全卫生项目检验为主,因此在检验监管中,应针对不同要求分别实施检验。
十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各直属局应建立食品包装、危险品包装、危险品的风险情况、事故情况上报反馈机制,确定包装主管处室及责任人,并将责任人通信联系方式结合食品包装开验上报汇总材料一并报检验司。总局将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发出警示通报,有效规避进出口风险。
请各直属局对实施进出口食品包装检验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总局检验司报告。
二○○六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检验监管工作规范(试行)
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检验监管工作规范(试行)
1目的、范围、职责 1.1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及包装材料(以下简称食品包装)检验监管工作,确保进出口食品及食品包装的安全、卫生质量,保护国内外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根据《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实施检验监管工作管理规定》(国质检检[2006]135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工作规范。1.2范围
本工作规范适用于已经或预期与食品直接接触的进出口食品包装的检验监管工作。1.3职责
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进出口食品包装的检验监管及备案管理工作。各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辖区内进出口食品包装的检验监管工作和备案工作的实施,并应设立咨询电话,公布进出口食品包装检验工作流程(见附件一)。1.4术语 1.4.1食品
指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第一类(02章、03章、04章、05章)、第二类(07章、08章、09章)、第三类、第四类的用于人类食用的相关商品。1.4.2食品包装
食品包装是指用于盛装食品或为保护食品安全卫生、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加工制成的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材料及辅助物包括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制品和接触食品的涂料等。2 检验依据 2.1进口食品包装
1)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国家强制性标准和相关卫生管理办法实施检验2)我国尚无技术标准的,应依法及时制定,未制定之前,可参照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相关标准实施检验。2.2出口食品包装
1)按照输入国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实施检验。
2)输入国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无明确规定的,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检验。2.3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名称(见附件二)2.4有关检验标准(见附件三)3 备案
3.1 进口食品包装的进口商和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需实施备案管理。
3.2 进口商、生产企业申请备案时应按照《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要求提交相应书面材料,材料应齐全、一致、真实、有效。
3.3进口食品包装的进口商申请备案,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3.3.1申请备案的进口食品包装必须为国外固定生产厂商生产,且国内进口商具有对国外生产厂商的风险评估资料。
风险评估资料至少应包含:国外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介绍、质量保证体系的评价、进口食品包装质量分析及质量风险等内容。
3.3.2进口食品包装质量稳定,外观和安全、卫生项目经检验检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3.4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申请备案,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3.4.1企业必须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且运行正常、有效;
3.4.2企业具有健全的质量检验部门,具有满足产品检验要求的基本检测设备和专职检验员; 3.4.3企业生产设备必须保持清洁卫生、运行正常,不得有任何影响产品安全、卫生的现象; 3.4.4企业生产车间必须清洁卫生、无污染,半成品堆放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3.4.5原材料库、成品库的地面、墙壁必须干燥、清洁、卫生,不得有活害虫、鼠类的存在,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污染物;货物应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防止相互混杂; 3.4.6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并加铺衬垫,有防雨、防潮和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设备等; 3.4.7首次用于加工出口食品包装的原辅材料,包括印油、助剂等应经检验检疫机构检测合格并登记;
3.4.8出口食品包装质量稳定,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3.5备案证书发放
进出口食品包装由各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备案审批、统一编号及发放备案证书(见附件五),备案证书有效期二年,有效期到期前3个月如企业需要应申请延续。4 报检及通关
报检要求按照《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规定》及有关规定执行。4.1进口食品包装
作为商品直接进口的食品包装,报检时应填写《入境货物报检单》,同时随单提供提单、合同、发票、装箱单等,经检验合格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盛装进口食品的食品包装,在进口食品报检时列名包装情况。4.2出口食品包装
作为商品直接出口的食品包装,报检时应填写《出境货物报检单》,经检验合格后出具《出境货物换证凭单》。
用于盛装出口食品的食品包装,报检时应如实填写《出入境包装及材料检验检疫申请单》(见附件四),同时提供该食品包装的检测合格报告、生产企业厂检合格单等,经检验合格后出具《出入境食品包装容器及包装材料检验结果单》(以下简称《结果单》)。5 检验
5.1 检验主要包括食品包装的外观检验和安全、卫生项目的实验室检测。具备检测条件的直属局可自行进行检测;不具备检测条件的直属局,送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实验室检测。5.2对已实施备案管理的,应按规定的检测周期对食品包装的外观和安全、卫生项目进行检验。5.2.1检验周期
按照《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同一企业、同一种材料、同一种加工工艺的进出口食品包装,实行安全、卫生项目的周期检测。检测周期暂定为三个月,连续三次周期检测合格的,检测周期可延长为六个月;连续二次检验不合格的企业,检测周期缩短为一个月。在检测周期内,检验检疫机构将不定期进行外观检验及部分安全、卫生项目检测;经抽查检验不合格的不准出口,并要求分析不合格原因、及时整改,整改期间批批检验。5.2.2检测周期内《结果单》办理
对已实施备案管理的进出口食品包装,如果用于盛装食品出口,在检测周期内可凭检测合格报告,按照4.2有关要求申请办理《结果单》。
5.3对未申请或申请后未能达到备案管理要求的,应实行逐批外观检验和安全、卫生项目检测,待检验合格后出具相应证单。
5.4对已盛装进口食品的食品包装,应在进口食品检验同时对食品包装进行抽查检验。5.5对已列入《目录》的进口食品包装,如用于盛装出口食品,可凭《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换发《结果单》,必要时应对安全、卫生项目进行检测。
5.6对未列入《目录》的进口食品包装,按照表外商品监督抽查管理规定实施抽查检验;如用于盛装出口食品,应按照出口食品包装有关规定办理《结果单》。5.7不合格处理
对经检验不合格的进出口食品包装,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单》或《出境货物不合格通知单》;尚未盛装食品的不准销售盛装食品,已盛装食品的,其盛装的食品不准销售、食用。6《结果单》的用语及有效期 6.1用语
《结果单》的检验检疫结果拦中用“经检验本批食品包装及材料符合《检验标准名称》要求(或进口国要求)”。6.2《结果单》有效期12个月 7核查验证 7.1核查证单
出口食品检验人员在出口食品检验放行中,应认真核查食品企业所使用的食品包装是否经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合格,是否货证相符,并根据出口食品数量核销所使用包装的数量。7.2抽查检验
出口食品检验人员在出口食品检验放行中,如果发现食品企业所使用的食品包装可能存在安全、卫生等质量问题,应及时抽取样品,并通知包装施检部门处理。8监督管理
8.1加强对进出口食品包装经营企业、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有效地控制和提高进出口食品包装质量,即要防止因出口食品包装质量而影响出口食品质量问题的发生,也要防止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包装危害消费者。
8.2加强科学信息交流,及时搜集和掌握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食品包装的有关法规、指令、技术的最新要求,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应对;各直属局应加强对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发现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对发生情节严重的进出口食品包装质量问题,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预警通报。
8.3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的代号按《管理规定》第七条执行。企业代号实行专厂专号专用,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借用、冒用、盗用及转让企业的代号;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8.4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在检验监管工作中,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典型案例,应及时向总局汇报。9附则
9.1进出口食品包装的检验计收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9.2本工作规范未尽事宜,按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执行。
9.3本工作规范所引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在新规范下发时有效,所有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9.4本工作规范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2食品检验工作规范
附件2:
食品检验工作规范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检验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有关规定开展的食品检验活动。
第三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符合《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规定通过资质认定后,在批准的检验能力范围内,按本规范和食品安全标准开展检验活动。
第四条 食品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应当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准确,不得出具虚假或者不实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报告。
第五条 食品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应当独立于食品检验活动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应当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防止商业贿赂,保证检验活动的独立性、诚信和公正性。
第六条 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实验室安全。
第八条 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的安排,完成相应的检验任务。
第九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和实施与检验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十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使用现行有效的文件。
第十一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配备与食品检验能力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聘用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员,建立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档案。
食品检验机构不得聘用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制订和实施培训计划,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第十二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具有与检验能力相适应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及环境条件。
第十三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保证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标准菌(毒)种的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标准菌(毒)种档案。
第十五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对影响检验结果的标准物质、试剂和消耗材料等供应品进行验收和记录,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列出合格供应商名单。
第十六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或委托方的要求进行样品采集、流转、处置等,并保存相关记录。
样品数量应当满足检验、复检工作的需要。
第十七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对其所使用的标准检验方法进行验证,保存相关记录。
第十八条 食品检验机构在建立和使用食品检验非标准方法时,应当制定并符合相应程序,对其可靠性负责。
第十九条 接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委托建立和使用的非标准方法应当交由委托检验的部门进行确认,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提交下述材料:
(一)定性检验方法的技术参数包括方法的适用范围、原理、选择性、检测限等。
定量检验方法的参数包括方法的适用范围、原理、线性、选择性、准确度、重复性、再现性、检测限、定量限、稳定性、不确定度等。
(二)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调查检验时,可仅提交方法的线性范围、准确度、重复性、选择性、检测限或定量限等确认数据。
第二十条 原始记录应当有检验人员的签名或盖章。食品检验报告应当有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标志、食品检验机构公章或经法人授权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专用章、授权签字人签名。
第二十一条 食品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应当妥善保存至少五年,有特殊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食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中如同时有获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检验项目和未获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检验项目时,应当对未获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检验项目予以说明。
第二十三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对检验活动实施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有计划地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采取纠正和预防等措施持续改进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检验能力,并保存质量活动记录。
第二十四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公布检验的收费标准、工作流程和期限、异议处理和投诉程序。
第二十五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在所从事的物理、化学、微生物和毒理学等食品检验领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
第二十六条 食品检验机构如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应当符合本规范附件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 食品检验机构接受食品生产经营者委托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检验,发现含有非食用物质时,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及时向食品检验机构所在辖区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报告,并保留书面报告的复印件、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
第二十八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接受其主管部门和资质认定部门的监督管理。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按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报告工作情况,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发现的问题和趋势分析等。
第二十九条 本规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附录
食品检验计算机与信息系统要求
一、食品检验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是指应用于食品检验活动的、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分析等处理的人机系统等。
二、为了有利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不同检验机构的检测数据进行统一分析,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分析效率,食品检验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交换应当符合相关要求。
三、食品检验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应当按照本规范的下述要求进行确认。
文字处理软件、统计软件以及检验设备配套的专用微处理器和数据处理程序等不需要确认,但对这类软件的调整(或二次开发)应当进行确认。
四、食品检验计算机与信息系统验证要求包括:
(一)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确认。
1.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详细设计文档,且严格实现了其中定义的各数据项和数据集的类型、精度、必需性、取值范围、长度等。
2.系统能够在输入数据被使用前、产生数据被存储后以及数据传输过程结束后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自动检查,并在发现完整性错误时发出警告,中断出错的进程,同时将相关信息写入系统日志。
3.系统设计文档应当包含可靠的数据传输准确性保障措施(如果传输准确性保障措施是MD5、SHA等验证算法,也应在设计文档中给出明确的算法和使用范围描述),并且系统能够按照设计对被传输的数据进行准确性验证(包括加密后的敏感数据和非加密的数据)。
(二)系统安全性验证。
1.系统安全性应当符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二级以上的要求。
2.系统设计文档包含详尽的安全性保障措施(包括用户权限、角色、安全管理策略、系统日志规则、数据库日志规则、敏感数据加密规则等),并且系统严格实现了这些安全性保障措施的功能和要求。
注1:“规则”包括使用规则和管理规则。
注2:敏感数据加密规则应当结合权限、角色和安全策略,确实保证未授权用户无法查看、修改和删除任何敏感数据信息。
3.系统用户手册提供了系统安全性设置建议,明确告知用户如何做到最小化授权,避免权限扩散。
4.系统满足安全性溯源需要,即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进行的任何活动(包括记录修改),系统应当记录相应的系统日志和修改内容并保留改变前的原始记录。
5.系统具有自动和强制性数据备份机制且软硬件环境均能保证备份功能的正常运作。
(三)系统有效性和适用性验证。
1.系统设计文档包含有系统功能、模块、效率、容错、架构、接口等详细定义。
2.配备详细的系统使用手册,包括操作指南、故障排查手册、应急预案和系统维护与备份日志。
3.应当能够确保在后续的系统升级和维护中各接口的向前兼容性。
4.食品检验机构使用的多用户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通过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强度的压力测试。
第四篇: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工作规范(试行)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工作规范(试行)
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完成党支部的基本任务,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集团公司党委的决议贯彻落实到广大党员和员工群众中去的必然要求。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十七大关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精神,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现就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积极推进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稳定,从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作风、制度上全面加强党的规范化建设,使党支部建设和党建工作在转变中适应,在改革中加强,在继承中创新,助力集团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党支部的基本任务
(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中央和集团公司党委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员工,努力完成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任务。
(二)根据集团公司党委部署,结合本单位业务和员工思想实际,适时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经常性地分析员工的思想状况,及时向党委报告有关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并组织党员和员工学习时事政治、经营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三)要做到组织健全。委员缺额要及时补缺,并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展工作。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和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
(四)教育党员自觉遵守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规定。每名党员在经营活动和日常工作中要带头发挥表率和骨干作用。
(五)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树正气,敢管理,积极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
三、健全党支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
具有健全的党支部组织才能搞好党支部工作,发挥好党支部的作用。机构变动、人事调整带来的支部委员会成员的缺位,支部要根据党委的安排,及时补选补足支部委员会成员,并报党委审批。
支部委员会要明确分工。支部书记主持支部全面工作;支部副书记协助书记工作,支部书记不在时,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委员分别或兼职履行组织、宣传、纪检、青年委员职责。
党支部可以根据支部情况,设若干党小组,每个党小组的党员人数不得少于3名。
四、坚持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制度和原则
党支部坚持必要的会议制度,但方式方法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本单位业务经营的基本规律,结合实际,务求实效。要根据集团公司党委的要求,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
(一)支部委员会议会议主要内容:
1、制定支部工作计划,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决议及指示,研究制定落实措施;
2、分析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制定培养和发展计划;
3、研究本支部所涉及的业务经营中的难点问题,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4、研究如何在工作中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职工群众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公司的发展;
5、研究共青团、工会、职代会以及支部认为应当在支部委员会上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支部党员大会主要内容:
1、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和措施;
2、听取讨论支委会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3、民主评议党员,开展批评自我批评;
4、讨论和研究发展新党员工作,提出对党员推荐表彰或处分的意见;
5、选举支部委员会及出席上级党组织党代会代表。
党支部委员会议和支部党员大会要有专门记录本,并做好记录。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支部委员会和党委的关系。支部委员会要坚决服从党委的领导,认真执行党委的指示和决议。既要经常向党委请示汇报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支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二是处理好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的关系。支部委员会对党员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党员大会的审查和监督。党员大会决议,支部委员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三是处理好书记与委员的关系。书记与委员是平等关系,书记要发扬民主,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
五、党费的收缴
按时交纳党费,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一个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党员党性观念的具体表现。各党支部要教育党员认真执行中组部《关于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
六、积极主动组织支部活动,增强凝聚力
各支部在组织党员活动前,要根据党委的安排和本支部特点,认真研究党员活动的内容、方式,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如果组织党员外出开展活动,要事先报集团党委备案。
根据党委的安排,各支部组织党员政治理论学习,要事先准备好学习所需的文件材料;结合本支部党员、员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本支部所涉及的各业务部门的改革难点,或其它问题确定讨论题目。
七、党支部的制度建设
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对于增强党支部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实现党支部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经常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党支部的组织制度
1、发展党员制度。各党支部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按要求和程序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
2、党员管理制度。各党支部要根据党章的要求,抓好党员的日常教育、安排好组织活动,督促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保障行使党员权利。
3、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要组织一次。要严格按照民主评议程序和要求,认真扎实进行。
(二)党支部的生活制度
1、政治生活制度。党支部要教育党员严格党的政治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不允许公开发表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言论,禁止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
2、组织生活制度。各党支部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要求,开好组织生活会,努力提高组织生活会质量。
(三)党支部的纪律监督制度
1、请示报告制度。党支部对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问题,要自觉主动解决。遇到重大问题或超越职权范围的问题应请示集团公司党委。党支部要按照党委要求定期汇报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应随时报告。
2、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支部书记对本支部党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要认真遵守《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定(试行)》和《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员工职业行为规范(试行)》。要求员工做到的,首先党员要率先垂范。
各党支部要以对党、对集团公司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把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切实落到实处。
第五篇: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操作规范(试行)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
操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管理,根据《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待发布)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的申请、审核、批准、发证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的申请受理、考核、批准、发证和日常监管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备案基地名单的上网公布。
第二章
申 请
第四条
基地的检验检疫备案由出口植物源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向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第五条
申请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的生产企业必须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资格。对可兼作食品用的植物源性中药材生产企业必须获得注册登记资格。第六条
生产企业在申请备案时,需填写《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申请表》(附件2-1),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生产企业对基地具有合法管理权限的有效证明文件;
(二)生产企业对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基地管理机构设置、种植操作规范、农业化学品管理制度、采收运输管理制度、疫情监控与病虫害防治制度、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制度、产品溯源管理制度等;
(三)基地负责人、植保员的相关资格证明材料;
(四)种植基地有关信息,如地块位置、平面图以及照片。各地块在平面图中的标示应清晰、统一、规范。照片应包括基地标识牌、基地全景、近照、药品存放点等;
(五)生产企业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证书》或注册登记证书复印件;
(六)基地土壤、水源和空气环境监测报告;
(七)检验检疫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上述资料均需生产企业加盖本企业公章。
第三章
受理和初审
第七条
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初审包括对企业提交材料的书面审核和对基地的现场考核。初审工作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八条
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收到生产企业提交的基地备案申请材料后,首先应检查材料是否齐全。生产企业提交材料齐全的,收到材料之日即为受理申请日期;提交材料不齐全的,应在接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生产企业补正,以收到生产企业补正资料之日为受理申请日期。逾期不告知的,收到申请材料之日即为受理申请日期。
第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受理申请后,应对申请材料进行书面审核。对材料审核合格的,组织进行现场考核;不合格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生产企业,并告知不合格原因。
第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成立考核组对基地进行现场考核,考核组至少应由3名有基地考核和监管经验的检验检疫人员组成。
第十一条
考核组按照《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要求》(附件2-2)对基地进行现场考核。
第十二条
考核组在现场考核前,应当将考核的目的、依据、范围、方法和要求告知生产企业。
第十三条
考核组应当采取提问、查阅记录、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方式进行考核,并填写《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考核记录表》(附件2-3)。第十四条
现场考核结束后,考核组应当将考核情况告知生产企业。对于存在的问题,应书面告知不符合的项目和限期改进的意见。
生产企业应当在规定限期内完成改进,并将改进情况书面报告考核组。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改进的,考核组可视为现场考核不合格。
第十五条
考核组在考核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形成考核报告。考核报告经所属检验检疫机构审核后,现场考核合格的,与其它申请资料一并提交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批;不合格的,应在考核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向生产企业出具书面不合格通知,并告知不合格原因。
现场考核不合格的基地,3个月内不得重新受理其备案申请。
第四章 批准和公布
第十六条
基地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的批准。
第十七条
直属检验检疫局在收到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交的基地备案申请材料核初审结果后,应在5个工作日完成审核,并做出准予或不予备案的决定。准予备案的,颁发《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不予备案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受理申请的检验检疫机构,并说明不予备案原因。
直属检验检疫局不予备案的基地,受理申请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在收到直属检验检疫局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生产企业出具书面不予备案通知,并告知不予备案原因。
第十八条
基地检验检疫备案有效期为3年。当备案基地对应的生产企业名称、法人代表、基地地点、种植面积等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时,生产企业应在30天内书面报告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更改。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审核后,应及时上报直属检验检疫局。
第十九条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于每月28日前将本辖区已获得检验检疫备案资格的基地名单、基地信息变更或撤销情况填写《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情况统计表》(附件2-5)上报总局。
第二十条
总局每月在总局网站上统一公布获得检验检疫备案资格的基地名单、基地信息变更或撤销情况。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检验检疫备案基地的监督管理,并建立备案基地监督管理档案。监督管理包括日常监管、年审和换证复查三种形式。
第二十二条
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对辖区内备案基地的日常监管主要包括:
(一)备案种植基地的周围环境及状况;
(二)备案基地的种植面积及种植品种;
(三)备案基地病虫害发生、监测、防治情况及有关记录;
(四)备案基地农业化学投入品进货台帐和使用台帐;
(五)备案基地质量安全自检自控体系情况;
(六)备案基地有毒有害物质监控记录;
(七)采收数量、出具《供货证明》情况和数量核发情况;
(八)其它应当检查的内容。
监督管理工作应当做好记录,并将发现的问题书面通知被检查备案基地对应的生产企业。
第二十三条
生产企业应于每年10月底前向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备案基地审核申请,基地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应于当年11月底前组织检验检疫机构对其辖区内备案基地进行审核。
审核合格的,检验检疫备案资格继续有效;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检验检疫备案资格。
第二十四条
生产企业应当在备案基地资格有效期满前3个月向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换证复查申请。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本规范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规定进行复审。
复审合格的,予以换证,其备案资格继续有效;不合格的,取消其备案资格。
第二十五条
在日常监管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书面通知生产企业限期整改,并告知生产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暂停受理其相关产品出口报检,直至整改符合要求:
(一)收购非备案基地的原料;
(二)不按规定购买施用农用化学品的;
(三)原料不在安全间隔期采收,造成农残超标的;
(四)原料检出农药与申报农药不符的;
(五)抽样检测农用化学品超标的;
(六)其它不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的。
第二十六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备案基地的备案资格:
(一)转让、借用、篡改基地备案号的;
(二)对重大疫情及质量安全问题隐瞒或谎报的;
(三)连续两次抽检,产品中农用化学品残留检测情况与申报农用化学品严重不符的;
(四)不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或基地安全用药制度,违规存放和使用农药的;
(五)不遵守有关规定,造成生产企业出口食品原料和成品在出口前被检验检疫机构检出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进口国或我国标准,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
(六)不遵守有关规定,造成生产企业出口食品因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被进口国通报,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或因此给我国同类产品出口造成重大影响的;
(七)生产企业因违规被列入总局“出口食品违规企业名单”的;
(八)拒不接受监督管理的;
(九)其他类似违规行为。
被取消备案资格的备案基地,1年后方可重新提出备案申请。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基地备案资格自动失效:
(一)备案基地对应加工企业名称、法人代表、基地地点、种植面积等发生变化后,30个工作日内未申请变更的;
(二)1年内没有种植备案范围内出口原料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管理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规范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