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书育人树楷模 薪火相传济黎民---肾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陈卫东先进事迹
教书育人树楷模 薪火相传济黎民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陈卫东先进事迹
陈卫东,男,48岁,中共党员。肾病科主任、临床教学部主任助理、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第一届“江淮名医”。安徽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血液净化专家组成员,华东区肾脏病协作委员会委员,安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蚌埠市医学会内科专业学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蚌埠市医学会肾病专业学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被安徽省教育工委、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教育厅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安徽省教育系统师德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十余次荣获蚌埠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工作人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献身医学教育,矢志不移
陈卫东出生于教师之家,从事教师职业的父辈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影响至深,国家和社会的培养更加坚定了他要学有所成、回报社会、奉献国家的信念。1981年,他按照自己立志做一名医生的理想顺利考入蚌埠医学院医学系医学专业,师从80年代省内著名内科学专家陈祖厘、黄泳齐等知名教授,名师的的指导和谆谆教诲,让这位年轻的医学高材生迅速成长。
五年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习经历也为他今后开展医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磨练了他的意志品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神圣医学誓言成为了他的承诺和座右铭。
1986年陈卫东大学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蚌医附院工作。在这样一所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和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从事繁重医疗工作的同时,陈卫东同志为他所热爱的医学教育事业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辛劳。
传授医学薪火,诲人不倦
围绕岗位工作和国家教育发展规划,陈卫东同志坚持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方法,钻研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训练专业技能等以提高岗位执行力;他坚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工作以探索培养更好更多的优秀学子。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积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实践技能应用精准、创新意识强烈,并具有发展后劲的岗位初级人才。他坚持“一碗水”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成为一名师者。在人才培养中,他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掌握、应用专业知识,引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 2 生理清科研思路、树立创新意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人才培养中,他坚持“放手不放眼”的育人形式,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要敢于实践、敢于创新,但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学、督学的作用,确保学生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偏不倚,并不断引来学生源源不断的“汩汩清泉”。
在教学期间,他担任蚌埠医学院《内科学》、《诊断学》及《临床技能学》的教学工作;教学认真,孜孜不倦,受到全院师生一致好评。他认真带教,对年轻医生严格要求,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位年轻医生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通过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读书笔记、三级查房等形式加速对年轻医生的培养。除了教给他们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教给他们做医生的职业道德、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教会他们如何为病人服务、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除了年轻医生以外,他也担任实习医生的带教,努力克服时间紧、医疗任务重等诸多情况,手把手地交给他们医疗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
指导培养英才,连获佳绩
从2011年开始,陈卫东同志开始担任学院临床技能大赛培训教师及协调各教研室的培训工作。在培训中,他重点教导学生要有缜密的临床思维,要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技能操作,更要有灵活的思维,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才能达到技能培训的目的。节假日,陈卫东与其他指导教师毅然放弃休息时间到技能室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从心肺复苏、穿刺、急诊抢救,到新生儿鼻饲等各 3 个环节。培训选手看不清或者没掌握就再演示一遍。一遍又一遍,直到培训选手真正掌握。陈卫东和他的同事们也数不清这样的操作演示到底有多少次,只知道当汗水浸透白色的工作服、手指僵硬得无法伸直,连学生都感动得留下了眼泪。无数个不眠的夜晚见证了陈卫东和他的同事们的辛勤付出。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蚌医培训选手们的临床操作技能日臻成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陈卫东同志和其他教师的指导下,蚌埠医学院代表队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技能大赛总结赛一等奖(全国第四名)1次、二等奖2次;华东赛区唯一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在今年的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陈卫东同志和他的同事们指导的蚌医代表队依靠绝对的实力,并以分赛区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成功杀入5月中旬由第三军医大学承办总决赛,为学院及医院带来无限的荣誉。
勇攀科研高峰,砥砺前行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紧跟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步伐和脉络,是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作为一名教师,陈卫东同志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学者。他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储备专业知识、锻炼工作能力、创新科研方法。“更新自己的“一桶水”,而且是富含矿物质的纯净水……”他对自己的“再提升”做出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在做好医学教育工作的同时,陈卫东同志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刻苦专研的精神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他先后主持安徽省教 4 育厅、卫生厅科研课题6项,其中教育厅重点课题1项,还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科室及医院多项临床及教学课题的研究。指导科室医护人员每年开展新技术1--2项,指导科室年轻医师进行科研工作;并与相关科合作开展的高新技术项目获得5项医院高新技术三等奖。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其中2名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获国家奖学金资助。近5年来,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达30余篇,参编的著作《主诉鉴别诊断手册》、《大内科学》、《实习医生手册》、《内科学》和《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以其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规范滋养了一批批医学生。
仁医仁心仁术,誉满江淮
在促进人民健康的道路上,他一直努力成为一名医者。古人曰:“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陈卫东遵循伦理道德观念和历史人文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树立从医者的品德,两袖清风为患者服务,真正做到“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当一个“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在工作中,他首先关心、了解患者的状态,然后再看疾病。他把解除病人的心理忧虑与痛苦和疾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也正是他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全面把握和应用,也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2012年被授予安徽省第一届“江淮名医”。
一位“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因血压不易控制,多次因“急性左心衰”住院,对这位特殊的病人,他每次住院,陈卫东 5 都会格外关注,不论是夜间还是星期天,只要值班医生通知,他总会及时赶到病房。而每次这个病人住院也都要找我他,否则就不放心。病人亲属告诉他:只有见到你才安心,血压才能控制好。由于病情复杂,他与全科人员一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给病人采用了合理的血液净化疗法。他们一起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后来病人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后,病人的爱人还带着女儿找到陈卫东,感激地对他说:“几年来,您们为病人付出的太多,太多,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激之情,就让孩子给你磕三个响头表达我们全家对您们的谢意吧”。
参加工作近三十年来,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视病人如亲人,恪尽职责,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期间,书写的病历多次受到医院表彰,并被作为示范病历供年轻医生学习;担任科主任期间,把建立一支团结拼搏、努力进取、业务一流的科室团队作为努力方向;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带领科室克服困难,奋发向上;带领科室茁壮成长,经过不懈努力,科室于2013年被评为院重点培养专科,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培训基地”。同时他以身作则,大多时间是第一个到病房,最后一个离开病房,只要病人需要,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肾内科的业务水平、工作质量蒸蒸日上,近年有了较快的发展。作为安徽省肾脏病领域专家,在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脏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年接诊门诊就诊患者2000余人次,住院患者1000余人次,为科 6 室及医院医疗工作开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他还领导科室医务人员参与全院各科室急性肾损伤、多器官衰竭及多种中毒病人的救治工作;指导年轻医生的医疗文书书写;公共卫生应急方面,参与了泗县疫苗事件、天长霍乱事件、婴幼儿奶粉事件、非典、禽流感、血透丙肝感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并圆满完成了任务,以过硬的技术服务于病人,服务于社会,始终不渝的履行一个医生的责任。
在业务学习上,他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带领全科医务人员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及举办国家、省、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同时强化基础管理,对病历书写,医疗文件书写认真负责,在医院的医疗质量检查评比中科室多次名列前茅;领导科室多次获得医院“医疗先进集体”、“教学先进科室”称号。工作中积极奋战在医疗工作第一线,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无重大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发生。
选择了献身医学教育、悬壶济世的职业道路,陈卫东感到无怨无悔,因为他坚信,当世上最崇高的两个职业——教师和医生融合在一起,必将演绎出夺目而绚烂的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