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三光荣精神 服务百姓奉清泉——刘振江先进事迹报告团发言摘登(2012年7月26日)
传承三光荣精神
服务百姓奉清泉
——刘振江先进事迹报告团发言摘登
(2012年7月26日)
我的战友,你是挖开地下老龙泉的地质人
河南省有色地矿局地质一队原副队长 靳学忠
刘振江一生为豫北地区百姓找出4860眼水井,被喻为‚找水活龙王‛,并在无数出水村被全体村民跪拜,这在老百姓心目中应该是最厚重的礼遇。作为比振江大五岁的同事和战友,有些往事至今令我难忘。
无数打井奇迹让‚活龙王‛美名不胫而走
第一次了解到安阳西部山区的缺水程度后,刚参加工作的振江和我都感到难以臵信:那里的老乡每当下雨时,都要把雨水收集到水窖里,作为日常生活用水。那些储存了很长时间的雨水,里面会长很多虫子,是什么味道可想而知。但如果遇到不下雨的旱灾年,连这样的雨水也吃不上,老乡们就只好到几里、十几里甚至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取水。在条条山间小道上,经常可以看到川流不息的运水队伍:用牛车拉的、用独轮车推的、用毛驴驮的、男人担的、妇女小孩用手提的。1 在运水回家时,有些人担心路上有人讨水喝,甚至故意往桶里放一些碎草或羊屎蛋,回家把上面的脏东西捞出来,澄清后再喝。就是这样严重缺水的状况,震撼刺痛着刘振江的心,也激发了他帮助缺水山村找水打井的热情。他利用工作之余深入缺水山村,研究那里的水文地质条件,探寻地下水的赋存规律,为帮助缺水山村寻找地下水源苦苦探索。
在承担地质一队矿区水文地质工作期间,刘振江每到一个矿区,都要亲自跑遍矿区周边的山岭、沟壑;亲自测量矿区每一条断层的产状;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通过访问在山村居住多年的老人,了解当地河水的流量与变迁。经过不断努力,他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地质资料,升华了专业技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慢慢的,他从一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水文地质专家,成为了河南省有色地矿局的首席地质专家。
其实早在1968年,26岁的刘振江就提出了为群众找水打井的想法,在得到队领导肯定后,地质一队购臵了第一台打井钻机,刘振江在安阳县许家沟乡前西岗村布下了第一口井。令人振奋的是,这口井打出了水,解决了该村的吃水难题,村民们高兴坏了,敲锣打鼓放鞭炮,全村男女老少欢天喜地,把振江请到庆祝会现场,感谢他为该村带来的福祉!
随后,刘振江来到了地处山顶之上、拥有一层层梯田的小砦村。该村曾历经多次挖井,均未能成功打出水来。振江同志带着助手踏遍了小砦村的一坡一岭、一沟一坎,经过艰苦勘查、科学分析,最终确 2 定了井位。但村里不少老人都摇头说:‚根据以往挖井的经验,这里不可能打出水来。‛振江同志胸有成竹地说:‚乡亲们耐心等待吧!曙光就在前边!‛这眼井不仅打成了,其水量还很大。从此,地质队出了个找水‚活龙王‛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坐落在山顶的北山庄村、极其缺水的王家窰村……十几个村镇都纷纷找上门来,请求振江同志给他们选定井位。
在王家窑村,振江同志选定井位后,由打井队伍负责施工。然而,在钻孔施工到280米时,仍没有任何见水的迹象。打井队中普遍认为,该井不可能出水,准备放弃。这下可急坏了王家窑的老支书,他赶忙来到刘振江家。当时,刘振江的爱人生病住院了,因此,他每天不但要到施工现场,还要照顾孩子,晚上还要去医院照顾爱人。但当他得知打井情况后,二话不讲,把家里的事托付给邻居,拿起一件雨衣把最小的孩子一包,就直奔王家窑。当时是11月份,天上还飘着零星的雪。他不顾天气寒冷和一路颠簸,一到村里就把孩子交给老乡暂时看管,马上赶赴现场。当他把各种资料、数据重新分析、复检之后,十分坚定地要求施工单位再往下打20米左右,并承诺:如果不见水,他愿意赔偿所有损失。施工单位被他执着、负责的态度打动了,钻机终于重新开动。当打到300米时,果然出水了,从此,这个村的吃水问题彻底解决了。
地质队真有办法:穿透火成岩找到水
随着一连串振奋人心的消息,地处安阳西部、太行山脚下的林县中的很多村镇都来找刘振江,请他去为那些不能从红旗渠受益的山村 3 找水。他毫不推脱就奔赴林县,跑了几十个村村寨寨、爬了几十座山、查看了几百条沟壑,为解决群众缺水问题而努力……
有一次,林州浅山区有个村里进行人工挖井,挖到28米了还没见水,在大部分人都想放弃之时,他们听说‚活龙王‛刘振江就在附近的村子,便找到振江同志。刘振江来到现场,看了已挖出的石头,又到周边了解了地质情况。然后对挖井的老乡说,‚你们去找一个新瓦盆,我明天再告诉你们结果。‛当晚,振江同志把这个瓦盆扣到井底,第二天早上检查了瓦盆的潮湿度,断定下面有水。就跟挖井的老乡说,‚你们再往下挖两三米,就会有水的!‛老乡们半信半疑地又挖了两米,果然出水了。真是神了!其实这些实践经验,都是得益于振江同志长年累月辛勤踏勘、细心分析、认真研究、不断积累的丰富知识。
在林县纺织厂打的一口井,打着打着就打到火成岩上了,这下大家急了,下面怎么会有火成岩?火成岩里怎么会有水?振江同志听说后,就带领几个同志,带了相关的仪器,到工地做了必要的测试后,认为这是一个火成岩侵入体,穿透以后,下面是可以见水的。结果这口井真的打成了,满足了该厂的用水。这件事,让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传得神乎其神:‚地质队真有办法,居然能在火成岩上打出水来呢!‛
‚活龙王‛美名让地质队成为贵宾
振江同志在为缺水山村解决吃水难题的同时,也为地质一队解决了各项施工用水难题。1980年,地质一队在安阳县磊口乡卜居头工地勘探铁矿,那里连老百姓吃水都是大问题,根本没有为施工供水的 4 水源。为此,振江同志在工地附近选定了一个井位,成井后不仅解决了队里的钻探施工用水,还把供水管架到村里,解决了职工生活用水和村民的吃水问题。当地群众的激动和兴奋很难用语言形容出来,他们连称地质队是他们的福星。
几十年来,振江同志为解决缺水山村吃水、部分工矿企业用水的问题,跑遍了河南的西部、北部以及西南部,也曾奔赴河北、山西、湖北、内蒙古等地。同时,他找水‚活龙王‛的美名,让地质队无论走到哪里,在圆满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也成为了缺水地区群众欢迎的贵宾。刘振江运用系统的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安阳煤田石涧子针井田普查、安阳煤田岑井田勘察、安阳杨家庄铁矿详查、安阳清峪溶剂灰岩勘探、安阳地区地下水普查开发、河北苇源铅锌矿勘探、鹤壁水泥灰岩详差勘探等十几处大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勘探工程,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在为国家找到一批可供开发利用的煤、铁、溶剂灰岩、水泥用石灰岩等矿产资源的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于‚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百姓吃水难题,有一首歌这样唱到:‚劈开了那个万道高山岭,挖穿了那个地下老龙泉。‛如果说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是那个劈开万道高山岭修红旗渠,为林县人民引来水的第一人;那么刘振江,就是那个挖开地下老龙泉,为缺水山村带来地下水的第二个人!
让我们一起啃找水打井的“硬骨头”吧!
河南省有色地矿局岩土公司高级工程师 高维征
刘振江自1961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他指导施工第一眼水井开始,几十年来,他找水的足迹遍及安林山区及河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有山西的长治、河北的磁县、邯郸等地。在这次开展学习刘振江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中,我通过追寻刘老的足迹,了解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要不是刘工找出水,彰化村就不存在啦
为了考察豫北山区的地质环境,寻找解决缺水山区群众吃水难的突破口,刘老用脚板丈量安林地区的山高沟长、丈量村寨之间的距离。他不辞劳苦四处奔波,终于在1968年有了成果。这一年,他根据自己对安阳西部山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的认识以及总结的找水方法,在安阳县许家沟的小寨村,指导打成了一口深水井,由此得到了豫北找水‚活龙王‛的称号。
1981年秋冬时节,林县茶店乡彰化村的水井施工至165米,还未见到出水迹象,施工队决定宁愿不要施工费,也不愿冒险继续干。情急之下村民哭声四起,希望施工队继续施工。刘老在仔细研究岩心后,肯定地对机长说:‚老百姓吃水很困难,打水井也不容易,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你尽管放心地往下打,如果打到220米还没有水,我就是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要赔偿一切损失。‛机长听刘老这么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又开动了机器。
经过5个多月的艰难施工和漫长等待,终于在1982年3月中旬完成了水井施工,涌水量高达每小时80立方米。而今,当年林县的第一眼深水井,还在滋润着那方土地,养育着那方百姓,甘甜的滋味依然在人们的心间涌动。
在得知刘老因找水而殉职的消息后,老书记王玉勤抹了一把泪眼,哽咽着说:‚要不是刘工程师,我们这个村早就不存在了,是他给彰化找到了水带来了清泉,带来了希望和幸福,刘工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永世难忘啊!‛
刘工的传帮带使我们工作没有走弯路
2011年河南省遭遇了严重的干旱气候,河南省有色地矿局迅速在安阳成立抗旱找水打井指挥部,局岩土公司负责实施安阳片区的找水打井任务。已年近古稀退休多年的刘老得知消息后,主动请缨要求参与该项工作。他说:‚我在豫北工作了40多年,研究那里的水文地质特征40多年,有谁比我更了解那里的水文地质情况?在我有生之年,还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我也高兴啊,这也是我能做到、能做好的事啊……‛就这样,这位老水文地质专家再次回到了抗旱找水打井的最前线。
当时,我作为抗旱找水打井指挥部的技术负责,深知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心情十分忐忑,害怕由于自己对当地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不足而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影响工作进程,不能很好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我把担心告诉了刘老,他和我促膝而谈,细致地讲解安林地区不同区域的地质情况和他的工作经验,最后对我说:‚这几十年,没 7 有我没去过的地方,‘软一些的骨头’我已经啃啦,这次咱们就一起认真努力、仔细研究,来啃剩下的‘硬骨头’吧!‛听了刘工的话,我和周围的同志们忐忑的心才平静了下来。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罗盘和地质锤外,刘老还始终随身携带着两样东西——一个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一张已经发黄,用透明胶带粘了又粘的手绘地质图。地质图和笔记本承载着他老人家几十年的心血和工作经验,更是这次找水打井工程的工作指南,在这些宝贵的资料的支持下,我们的工作才没有走弯路。
刘老在工作中一方面认真研究、梳理不同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一方面毫不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地质人,起着传帮带的作用,他在点点滴滴中影响着周围的人。在他的带动下,河南省有色地矿局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始终走在系统前列,在三个月时间里,完成水井70眼,累计出水量约每小时1300立方米,解决了6万多人的吃水和1万多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受到国土资源部的表彰和安林地区老百姓的广泛赞誉。
为老百姓义务找水几十年,太难得啦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刘老为老百姓义务找水一干就是几十年,并且在豫北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找水奇迹……
去年,我们在林州市横水镇吴家井村踏勘选定井位期间,林州市人大代表、吴家井村的老支书何玉江对我们说:‚我当了37年村支书,30年在找水,大家叫我‘水支书’。以前我们村因为水,多少人妻离 8 子散,多少人背井离乡;因为水,多少人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因为水,多少人远嫁他乡、多少人终身未娶……幸运的是,刘工历经艰辛给我们打了第一眼水井,只有在贫困山区经历过缺水艰辛的人,才能深深懂得‘刘工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这句话的分量’。‛
在安阳县北磊口村,由于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很多找水专家都碰了钉子,乡亲们把渴望的眼神投向了眉头紧锁的‚刘老爷子‛。然而,第一次开钻施工,就因遇到多层干枯的溶洞和坍塌、掉块等孔内事故而失败了。随后进行的换位臵施工,又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失败。指挥部的其他同志和村干部开始泄气,老乡们的脸上也写满了失望和无奈。但刘老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坚信自己的判断,分析了失败原因,安排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坚定地要求‚再换位臵,再打‛!就在不足100平方米的区域内,开始了第五次施工。
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穿过多层火成岩体后,见到了可贵的地下水,成井深度566米,涌水量高达每小时120立方米!施工队员和乡亲们欢呼雀跃,老爷子也舒心地笑了。
我始终记得,2011年2月28日,豫北大地狂风呼啸、寒气袭人,刘老还坚持和技术人员一起沿着山村的羊肠小道,在布满荆棘的山坡上一遍遍地调查了解地质情况。为了再一次查证、核实合涧镇五龙口村的水文地质条件,刘老和技术组成员翻越一道又一道山梁,经过近2小时的艰难跋涉、反复考证,最终才把井位确定下来。此时的他,喝了口冰凉的矿泉水,又急匆匆地赶往下一个村庄……
我不会忘记,2011年4月21日,刘老坚守在钻机旁指导施工长 9 达十几个小时,改写了井上村建村600多年吃旱井水的历史!希望井上村‚振江井‛的立碑铭功,能让刘老作为地质人的高尚风范被更多的后人铭记。
我永远难以忘记:2011年7月27日,刘老由于多日患重感冒回家休息,仍在发烧的他得知小崔脑村需要定井时,又急匆匆地赶来坚持要和大家一起去实地查看。大家劝他回去休息,他边往外走边说:‚感冒算个啥?走吧,明天还有好几个地方要进行抽水试验呢!‛万万没想到,我们一同出发半小时后,竟遭遇意外车祸,他老人家倒在了他深深热爱着的土地上,倒在了为缺水乡亲找水的路上……
他老人家走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师长、失去了一位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的老人……今天,我要说的是,尊敬的前辈,您放心吧,我们一定继承您的遗志,为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恒世铭记“振江井”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河顺镇井上村驻村第一书记 魏国斌
林州河顺镇井上村的第一口深水井,就是刘振江准确定井而成功出水的,这口被村民称为‚生命泉‛和‚幸福泉‛的深井,如今承载着井上村436口人的生活用水。
吃水难之苦之痛,井上村人永远难忘
井上村地处深山区,海拔600多米,村里人祖祖辈辈靠天吃水,家家户户修有水窖,建村600年来从未吃过地下水。每逢下雨天,上至80~9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娃娃,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拿起家里所有能存水的容器来接雨水,然后储存起来用于洗菜、做饭、洗碗、洗脸,并多次循环使用,直到脏的不成样子了再拿去喂牲口。
村里的老人告诉我,因为缺水,碰到旱情严重的年份,好多农户不得不卖掉牲畜;因为缺水,村里的人不敢洗衣服、不敢发展养殖;因为缺水,老支书磨破了嘴、跑断了腿,但直到退休也没有解决村里的吃水难题;因为缺水,这里六年了没有办过一桩娶媳妇的喜事,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嫁到这里,本村的姑娘都嫁到了山前,小伙子被招做了上门女婿。上世纪70年代村里还有1000多人,到现在只剩400多人了。
村里的李东林今年50多岁,他对8岁那年的事情仍记忆犹新。那年碰上大旱,年三十一大早他跟着父亲到两公里外的水冶沟去挑 11 水,本来是想抢先,谁知到那里一看,水井旁早已排了很长很长的队。挨到他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井里也没水了,父亲就用绳子把他下到井底,等着接从石缝里渗出来的水,一滴、两滴、三滴......一直到夜里十点多才接满一担水,但那也令他们很高兴,因为终于可以用井水煮除夕的饺子了!
70岁高龄出征找水打井前线
2011年春天,在60年未遇的河南大旱中,井上村的麦苗枯萎了,水窑干涸了。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题,村里曾多次邀请河北唐山勘探队、新乡水利工程队以及安阳、鹤壁等地的水利专家,进行了拉网式的电测、磁测,各种方法都用尽了,但还是没找到水,井上村无地下水,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定论。
2011年3月中旬,河南省有色地矿局设在安阳的抗旱指挥部。指挥部的负责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认真听取了井上村的情况介绍,第二天便派人到井上村进行实地考察,一同前往的就有近70岁高龄的资深专家刘振江。
到井上村后,在我们还在与同行领导握手寒暄时,刘工已走出一里开外。山路崎岖,荆棘满地,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刘工从东坡走到北坡,又从北坡转到西岭。一人多高的陡坡,他都能轻松爬上去。以前我根本不知道找水竟然是如此艰辛,要翻山越岭实地查看地形、地貌;要分析、核对、比较各种数据......丈量、勘测、采样这些活儿,原本可以由年轻地质队员去做,但刘工为了取得一手资料,很多时候都要亲历亲为,全不像一个古稀老人,我心底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经过几天踏勘测量,刘工把井上村周围转了个遍,最后在村西边的坡地上指定了一个井位。
2011年4月18日,正式开钻了。4天后,机井打到305米时还没有发现水的迹象,打井队长失望地说:‚不能再打了,设备设计承受能力只有300米,再打下去十几万元的设备就可能毁掉。‛当得知打井陷入困境时,井上村的父老乡亲们不约而同齐聚打井处,用最原始的方式,虔诚地祈祷能打出水来,这一幕让刘工和打井队队长受到了极大地震撼。于是,打井工作再次开始了。由于岩石太坚硬,地质构造太复杂,钻杆加了一根又一根,时间过了一分又一分。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4月22日凌晨1点多,井上村的父老乡亲依旧围着井口迟迟不愿散去,和地质队员们一道坚守在施工现场。看着乡亲们渴望的眼神,刘工看看冲出来的岩粉说,换钻杆,灌水冲洗,继续打。终于,当钻机打到325米时,冲天的水柱喷涌而出,整个施工现场沸腾了!老百姓都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刘工也满意地笑了,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井上村时,我看了一下表,时间已是凌晨2点30分。
记得村民李金花84岁的婆婆恰在打井期间病危,老人家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喝口自己村里干净的井水。在机井出水那天,儿女们在还没有来得及安装水泵的机井里,用细绳系着小瓶取了一瓶还未来得及洗井的井水,让已经奄奄一息的老人抿了一口,老人欣慰地含笑离去。
‚振江井‛承载我们无言的感恩和怀念
井上村的机井打好了,从此村民们有水喝了,但万万没想到,2011 13 年7月27日传来噩耗:井上村的大恩人,深受我们爱戴的刘工,竟然永远离开了我们。
河南省有色地矿局岩土公司遵照刘工生前的计划,在2012年清明节前,对水井进行了二次加深,水量从原来能抽一个小时到现在24小时不间断,村民们自发到山上采掘石料,亲手立碑镌刻——恒世铭记刘振江,并将此井命名为‚振江井‛。
记得今年清明节一大早,我冒着雨来到井边纪念他,看到碑前早已摆满了水果、鲜花和烧了一地的纸钱。我把一瓶井水供奉在碑前,默默地为他点上一支烟,在心里对他说,‚刘工,您在天堂还好吗?我们井上村的人民想念您,林州缺水山区的乡亲们想念您,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12年年初,河南省有色地矿局朱东晖局长一行再次亲临井上村,老百姓自发打出 ‚吃水不忘打井人,永远怀念刘振江‛的横幅。朱局长看到井上村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机井还没有有效利用时,深情地说:‚乡亲们,大家受苦了,以前井上村是盼水而叹,现在是望井兴叹,我们有责任让大家吃上机井水!‛他当场决定捐助20万元支持村里的机井配套设施建设,并要求把水通到各家各户。
刘工虽然走了,但跟他一样心系百姓的领导来了,一直在关注着、惦记着林州的缺水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形象,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找到了无私奉献的真正含义。
振江,来世我还做你的妻子
刘振江的遗孀 李合先
我和振江一起风风雨雨生活了44年,我们生活中的枝枝叶叶、片片段段,永世难忘。
丈夫的心里只有水,但我为他骄傲自豪
振江生于1942年,他从事找水打井工作几十年来,足迹踏遍了安阳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白天,以大山为伴,与岩石对话;晚上,在昏暗灯光下整理资料,研究分析当地水文地质。最终,他为豫北地区几十万群众解决了吃水难题,也使几十万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我清晰地记得结婚后不久,我们回南阳老家路过禹县时,他说:‚合先,禹县是大禹的故乡。大禹为了治理黄河,使百姓不受害,三过家门而不入啊!‛我说:‚大禹为百姓做的好事世代相传,真是了不起啊。‛振江听了我的话,深有感慨地说:‚我们都应该向大禹学习。你知道吗?安阳还有很多地方严重缺水,我计划为他们找出更多丰富的地下水源,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我深知这个计划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你的支持啊。‛听了他的话,当时我心情很激动。因为,我的家乡也在山区,对缺水的艰难深有感触。我在心里暗自高兴,为有这样一位丈夫感到骄傲、自豪。
振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来,他把找水打井看作比任何事都重要的事情,事事以找水打井为重。由于长期在野外吃饭 15 难准时,振江30岁就患上了胃溃疡,天天靠吃药硬撑着,可他从不抱怨。
记得那是1981年的冬天,一个寒风呼啸的星期天上午,患感冒的振江正躺在床上输液。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打开房门,走进来几位风尘仆仆的老乡,其中一位老乡说:‚刘工,我们村里要打一眼井,希望你能去给看一下。‛振江简单了解了村里的情况后,自己果断地拔掉针头,对我说:‚合先,把我的大衣拿来。‛我看着他出门时消瘦的背影,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当时,我真想把他拉回来,但我了解自己的丈夫,为了老百姓有水吃,只要自己身体能挺住,我是拦不住他的,他的心里只有水!
每次定井位回来,振江顾不上洗脸,就一头钻进房间里,把资料和图纸摊到床上,不停地写写画画。有时还会带回几块石头,摸了又摸、看了又看。他经常会为确定一个井位熬到深夜。他的口头禅是,‚我苦点、累点不算什么,要对得起老百姓。不能让他们花钱打个干窟窿,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啊!‛
1996年8月的一个星期天,振江接受邀请到淇县云梦山定井位。当时,我也想去看看云梦山的风景,就与他一同前往。当我们一起登上山顶,在我欣赏风景的一转眼,发现振江却不在身边。原来,他为了找井位正拽着树枝儿向另一个山顶攀爬,并不断观察周围的岩石。那一天,我第一次目睹了他找水的整个过程:一会儿跑到这个山头,一会儿跑到那个山头;拿起这块石头看看,又拿起那块石头看看。看着他在陡峭的岩壁上攀爬,我的心一直揪着。
爷爷,我继承您的遗志报考了水文专业
小孙女刘洹淯清楚地记得,2011年六一儿童节那天。爷爷为了培养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带她到林州定井位。在去的路上,刘洹淯想,爷爷在外边肯定有吃的,今天一定要跟着好好吃一顿。结果到了中午,爷爷还在山上忙碌着。刘洹淯饿了,就一声不吭地一直喝水,接连喝了六瓶水。下午一点多,她饿得实在撑不住了,就对爷爷说:‚爷爷,爷爷,该吃饭了。‛爷爷说:‚等一会儿。‛谁知,这一会儿就等到了下午四点钟。刘洹淯回来对我说:‚奶奶,爷爷在外面可受罪了,工作真辛苦,满山遍野跑,到了中午还不能吃饭。‛我听了这话后,心想,振江啊振江,你都快70岁了,还能和年轻时候比吗?我理解你心里放不下找水,但身体也很要紧啊!
振江一生钟爱他的水文地质专业,一直想找一个接班人,把他找水的工作传承下去。大孙女刘玥,学习成绩特别好。去年高考本来想报考她喜欢的生物工程,但在爷爷的影响下,她毅然报考了桂林理工大学,专攻水文地质。当刘玥接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的她,心情特别高兴,但又特别难过。高兴的是,她报考如愿了;难过的是,就在三天前慈祥的爷爷因公殉职倒在了找水的路上。再也不能听到爷爷的教导,更不能让爷爷亲眼看到她的录取通知书。她默默地把录取通知书复印了一份,跪在爷爷的遗像前含着眼泪烧掉,以此来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她自言自语说:‚爷爷,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我一定好好学习,继承您的遗志,传承您的精神,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振江去世后,找他看井的电话铃声依然不断。每次听说他去世了,17 他们都会很惋惜地说:‚他身体那么好,怎么说走就走了啊?今后谁为我们找水啊?‛每当放下这样的电话,我都禁不住再次流泪。对振江无限的思念之情,使我把心里很多想对他说的话写成了一封信。
写给天堂那边的振江
振江:你在那边还好吗?还在忙着找水吗?你的胃不好,你要保重身体,累了就休息休息,你要照顾好自己。你在时,没有好好地休息过一天,现在你还是手不离书、书不离手,东奔西跑地忙吗?还是一有时间就拿起图纸,不停地翻来覆去地看吗?振江,我知道你很累很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该好好休息了!
振江,你倒在找水路上的那天,我至今历历在目。2011年7月27日上午9点,老二红罡跑回家,脸色煞白地说:‚妈,我爸出车祸了!‛我一听,顿时心惊胆战,两腿发软。心想,你那80多斤的体重,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呀!当我和孩子赶到医院,看见急救室床上的你表情很是痛苦。我心如刀绞,急忙上前去拽着你的手说:‚振江,平时你什么事都能挺住,这次你一定要挺过来啊!‛你的嘴角微微地动了一下,但却没有发出声音。我对医生说:‚你们赶快抢救吧,要多少钱都行!‛可你还是没有挺过来。我知道,你不放心为老百姓找的最后这一眼井,不放心我和孩子,眼睛一直不愿闭上。我轻轻地给你合了三次,你才不舍地把眼合上。
就这样,你匆匆地走了,抛下我和孩子们。从今以后相隔两重天,再也不能和你见面讲话了。我和孩子们放声痛哭。孩子失去了慈祥的好父亲,我失去了相濡以沫的好丈夫。
为你送行的那一天,原本晴朗的天空,也突然哗哗地下起雨来,老天爷也为你的执着找水精神所感动而普降甘露。振江,你也该含笑九泉了。
今年清明节来临之际,领导没有忘记你,百姓没有忘记你,同志们没有忘记你。3月28日,大家齐聚在安阳县烈士陵园,为你召开追思会。会上,领导宣布追授你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宣读了你一生的光荣事迹,号召全局干部职工向你学习。振江,你的付出和你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咱们全家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振江,你知道吗?你和我在44年中同舟共济,相敬如宾,恩恩爱爱,不离不弃,可现在却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夫妻情缘,还没有完结。如果有来世,我还做你的妻子!
为找水而来,因找水而去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记者 张金萍
今年3月以来,我先后3次到林州6个村镇采访。作为一名采访报道刘振江事迹的亲历者,我无数次被刘振江感人的事迹震撼。
震撼之一:刘振江以成井率90%以上,在豫北地区找水打井4860眼,在无数被找水打井‚判了死刑‛的干旱区找到了水,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找水活龙王‛
大家知道,在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下,一般找水打井的成功率在25%左右,国内外公认的最高成井率也才只有75%。而刘振江创造了高达90%以上的找水成井率,在别人找不到水的地方找到了水,奇迹的背后是什么?
在豫北特殊的山岗丘陵地带,主要含水层位少而且不稳定,分布范围小而且不连续,当地老百姓曾经请不同打井队尝试用各种方法打井,但由于地形复杂和钻孔位臵选取不当,最终都没成功。一辈子靠吃雨水的豫北乡亲们一直企盼着哪一天能喝上干净的井水。在备受干旱折磨中,他们盼来了刘振江。刘振江凭借在地质院校系统学习掌握的水文地质专业知识理论,凭借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工作而积累的丰富的找水打井实战经验,对找水布钻和成井关键——‚定井‛这一环节,他能够运用自如,可以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推断哪个地方有水,哪个地方没水;哪个地方能找到水,哪个地方找不到水。旱区老百姓 20 说,经过刘振江定井的地方基本都能找到水,找水活龙王‚刘工指哪儿打哪儿,打哪儿哪儿就能找到水!‛而无数找水打井的成功案例也证明:在很多世代干旱的村镇里,在许多打井队碰了钉子、找水打井一无所获后,在请来刘振江定井后都找到了甘甜的井水。比如,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的故乡,位于1000多米的大南山上,曾经四个打井队在先后留下四个干窟窿眼后发誓,再也不踏进占元村半步。而刘振江经过准确地定井,在艰苦施工7个多月后,一口248米的深水井终于在1992年成功出水,演绎了‚英雄故乡吃水难‛到‚英雄故里清泉涌‛的一段佳话。
几十年来,刘振江凭借精益求精的水文地质技术研究,凭借对找水打井布孔的准确研判,在豫北地区啃下了找水打井中一块块难啃的骨头,为旱区一亩亩干渴的土地送去了一股股清泉,为世代没水吃没水喝的豫北乡亲们送去了滋润心田的生命之水。
震撼之二:喝上甘甜井水的村民们用最原始最质朴的磕头跪拜方式向刘振江表达感激之情,这源于刘振江给他们带来了幸福泉、生命水,更源于刘振江身上所体现的‚三光荣‛精神和地质工作者的高尚情怀
刘振江曾经不止一次说:‚我是学水文地质的,我就是为安阳人民找水而来!家乡百姓没水吃,不为他们多打几口井,我脸上无光啊!‛作为河南省有色地矿局‚首席地质专家‛,刘振江在2009年获得河南省地质学会‚地质工作突出贡献奖‛后曾热泪盈眶,他对妻子李合先说:‚我要是能为林州所有缺水村镇都打出深水井,那就太好了!‛采 21 访中,李合先拿出了刘振江留下的遗物,一张发黄的边角缺损的河南省安阳市地形地貌图,和一张同样发黄的背面用无数透明胶带粘补过的河南省地下水资源分布图,这标注了无数水井位臵和缺水村镇标记的两张地图,似乎都在无言地向诉说着刘振江对河南缺水地区的忧虑和牵挂,诉说着他对找水打井地质事业的尽善尽忠。在刘振江寒冷季节时出野外必穿的一件夹克衫上,几处磨破了的大洞犹如人的眼睛,犹如一个个窗口,见证着刘振江在找水打井中,付出的汗水和艰辛。
彰化村老支书王玉勤说,当年村里没有住的地方,他把村里的驴圈简单收拾成刘振江临时的‚家‛。在后来钻机不停旋转直至成功出水的5个多月时间里,刘振江每周都会在‚驴圈‛里住上三五天,指导钻井队施工作业,在寒冬腊月里,他住‚驴圈‛的日子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
清泉滋润万亩田,后辈难忘先烈恩。在今年3月28日上午,安阳县烈士陵园举办了一场陵园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地质人的缅怀追思会,这位地质人就是刘振江。马兰村57岁的村支书王买生,一大早赶了100多公里的山路,把从林州市买来的最贵花圈虔诚地放在了刘振江的遗像前,边擦眼泪边说:‚从吃雨水到吃上井水,刘工的功劳太大了!他准确的定井简直神了!我们有水喝了,他却没了!‛
孙家岗村村委会主任冯新生带着乡亲们拿着两壶井水轻轻洒在刘振江遗像前。一壶是1983年刘工定井的水,冯新生说,这是想告诉刘工‚村民们至今还在喝着他打的井水,享着他带来的福‛。另一壶是2011年刘振江定井布钻后,在他去世后打出的井水,冯新生说,22 我们是想让刘工尝一尝他操心劳累过的井水是多么的甘甜!
在占元村,孙占元的侄孙、村支书孙软锁说,2011年为了再次给占元村找水打井,往返200公里的路,刘振江3个多月内跑了近30次,尽管最终超300米的深井没有成功出水,但刘工为英雄村的吃水出了大力、流了大汗、受了煎熬,费尽了心血。7月12日下午,就在孙软锁陪记者趴在干枯的井口听下面的哗哗水声时,半小时前还晴朗酷热的天空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孙软锁说,这一定是刘工还记挂担忧着英雄村的吃水问题,又给我们送水来了。
震撼之三:刘振江为了找水打井抛家别子的无私奉献,使我在采访中一次次落泪
刘振江家里挂着一个1988年巩县核桃园村赠送的‚水龙王功昭万代‛的大大牌匾。刘振江的二儿子刘红罡哽咽着说,妈妈年轻时经常生病住院,爸爸每天出野外,我们兄弟三个10岁前都被寄养在别人家里好几年。我从小容易生病,爸爸心疼我,在四岁时就把我领回了家,他自己带。于是,‚人家都是妈妈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我是爸爸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爸爸井打到哪里,吃住在哪个村,我就被带到哪个村临时安顿在村民家里。爸爸常说:‚局里和队里的领导器重我,山区的老百姓太苦太穷了,我临死前一定要为老百姓多找几口井。‛
刘振江去年主动请缨加入国土资源部北方四省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后,对做过5个心脏支架手术的妻子这样说:‚老伴儿呀,打井现场也是战场啊,我找了一辈子的水,我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和战斗员,23 这个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这是何等的情深义重啊,对豫北乡亲们,对他投入心血的找水工作,对他挚爱的地质事业,刘振江真真切切做到了问心无愧、丹心可鉴!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梳理刘振江先进事迹的时候,我想到了责任和奉献这两个最有分量和内涵的词语。是啊,从69岁时毅然放弃安逸舒适的退休生活,到主动请缨加入抗旱找水打井行动;从2011年2月下旬冒雪踏上找水征程,到每天出野外在丘陵和山岗之间踏勘布井;从每天深夜住在抗旱指挥部查看图纸,直至生命最后一天带着重感冒倒在找水途中,这期间刘振江所展现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的厚重啊!
7月27日,是刘振江去世整整一周年的日子。英雄血沃中华,忠魂千秋不朽。我要说的是,刘工,无数地质人都会被您鼓舞激励,他们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一定不会让您再继续为缺水地区百姓的吃水难题操心劳累,一定会让九泉下的您绽开安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