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来寺社区禁毒工作经验材料
以人为本 强化措施
全面推进康复(戒毒)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甘州区南街西来寺社区康复(戒毒)工作汇报
甘州区南街西来寺社区现有居民3200户、8506人,辖区企事业单位71个,住宅楼64栋,居民院落75处。现有动态管控吸毒人员89名,其中戒断三年以上已做脱毒认定的戒毒人员48人,戒断三年以下的26人,签订社区康复(戒毒)协议12份,其中,社区康复协议11份(二年以上的3人,一年以上的5人,一年以内的3人),社区戒毒协议1份。参加药物治疗的14人.正在劳教戒毒的3人、正在强制隔离戒毒的3人、正在服刑三年以下的1人、正在服刑三年以上的6人、其他2人(列入社会帮教的1人,羁押的1人)。(男性82人,女性7人,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56岁;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90%为下岗失业人员)。自社区开展康复(戒毒)工作以来,社区坚持以贯彻落实《禁毒法》为主线,以完善社会帮教为核心,以健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制为重点,以构建无毒社区为目标,全面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健全完善的组织领导是顺利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成立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居委会主任、派出所民警和社区禁毒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以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民警、戒毒(康复)人员家庭成员 1 或者监护人为一体的“四位一体”帮教小组75个,建立多帮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社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社区民警具体抓,工作人员和禁毒志愿者全力抓的工作格局。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目标任务、主要步骤、保障措施,使戒毒(康复)工作重点突出,任务具体,开展有序。
二、强化禁毒宣传,营造工作氛围。
紧紧围绕对《禁毒法》的学习宣传,扩大全社会对该法的知晓率,切实把《禁毒法》的具体规定落实到戒毒(康复)工作的每个环节,我们重点突出了三个层面的学习教育。一是突出对具体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先后多次邀请市、区禁毒部门的同志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提高了他们对政策法规的熟练掌握程度和正确运用法律程序的能力。二是突出对居民群众的宣传教育。社区在办公楼外墙制作了七块宣传版面,通过设立宣传点、书写宣传标语、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一法”、“一条例”的宣传贯彻,扩大宣传教育的社会覆盖面。三是突出对戒毒人员的康复教育。社区将《禁毒法》编印成册,由禁毒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上门送到戒毒(康复)人员家中,并对重点章节进行辅导讲解,使戒毒(康复)人员和家属及时了解和掌握《禁毒法》的基本内容,止目前共发放禁毒宣传材料800多份,从而正确引导戒毒(康复)人员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了人人关注、积极参与、支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健全工作制度,采集准确信息。
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规范有序的工作流程是确保戒毒(康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中之重。因此社区在上级领导小组的大力 2 帮助指导下,讨论制定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职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守则》、《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实行强制隔离戒毒规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社区戒毒协议书》、《社区康复协议书》、《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违反社区戒毒告诫书》等一整套法律文书,制定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流程图,明确了工作的程序和步骤。同时,对社区89 名动态管控吸毒人员,按照正在服刑、正在劳教、正在强戒、正在羁押、人户分离、正在参加药物维持治疗等不同种类,对基本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建立了详实的信息数据库,准确掌握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就业情况、家庭情况。先后与12 名戒毒(康复)人员签订了《社区康复(戒毒)协议书》,落实了康复戒毒措施。
四、落实帮教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在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戒毒(康复)协议书的内容,注重人性化的管理,讲求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效,真正把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在帮教工作的始终。根据戒毒人员家庭环境、毒瘾程度、戒断年限、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人施教。落实了“四做到”的帮教措施,一是对无业和涉毒不深的帮教对象,采用“感化式”的帮教措施,做到“以情感人”;二是对思想波动较大的帮教对象,采用“动态式”帮教措施,定期上门进行走访教育,送去毒品预防读本和相关法律丛书,做到“以法育人”;三是对心理上未摆脱毒瘾、意志不坚定的帮教对象,采用“跟踪式”帮教措施,帮教人员上门,以案说法,典型引导,与其家属配合,树立新形象,创造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做到“以理服人”四是对目前正在实施强戒的辖区吸毒人员,采用 “超前式”帮教措施,把教育管理同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以案帮人”。3 在积极落实“感化式”、“动态式”、“跟踪式”、“超前式”的“四式”帮教措施的同时,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属的实际困难。根据区委办发„44‟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社区内7个单位,即:区政府、区物价局、区农机局、区城建局、区法院、区畜牧局、市场服务中心等7个社会帮教单位的作用,严格落实帮思想、帮生活、帮就业的“三帮”责任。在帮教过程中积极协同帮教单位为吸毒康复人员邢幸福在城区万福佳服装市场开办了服装经营门店,目前邢幸福与妻子共同经营,生意兴隆,收入可观;社区先后将高哲君、司玉斌等8名吸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属
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月发放保障金 元;帮助协调梁学新、徐豹等 名吸毒康复人员在城区企业、市场、饭馆等处打工。目前,社区吸毒戒断3年以下和参加药物治疗的26名康复人员,已就业和打工的 23名,占90 %。同时,积极发动辖区单位、党员、干部和居民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捐款捐物,止目前共捐款捐物 元、面粉 袋、大米 袋、清油 斤、衣物 多件,分别送到戒毒(康复)人员手中。激励他们自主创业、远离毒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从而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社区在吸毒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中尽管做了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但也还存在不少的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社区康复(戒毒)人员流动性大。由于吸毒,生产、生活基础化为乌有,家庭住址经常变动,给帮教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二是经费不足。由于社区经费有限,禁毒工作没有经费来源,各项软件工作开支都在社区有限的经费中列支,与街道、民警、禁毒委的信息沟通不能及时,更谈不上信息化办公和管理,严重影响禁毒工作的开展;三是工作人员少。4 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工作量大面广,工作人员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压力非常大;
今后我们将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完善戒毒(康复)和社会的帮教模式,细化工作程序,规范社区康复(戒毒)工作,形成全社会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禁毒工作新机制。积极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认真学习先进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巩固 “无毒社区”工作成效,为全面建设和谐稳定、幸福安康的社区家园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篇:水口寺社区禁毒法制教育简报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水口寺社区开展禁毒教育法制报告会
简报
一直以来禁毒教育工作都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在六年级毕业考试前,针对晒天坝小学全校学生加强防毒禁毒教育,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毒品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巨大危害,从而树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理念。
5月28日早上升旗仪式之后,水口寺派出所李警官,应邀来到学校为全校师生做《勤奋努力学习,牢记历史使命——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禁毒教育法制报告。李警官从毒品的种类、毒品的辨别、毒品的危害以及如何禁毒防毒等方面,结合个案做了详尽生动的报告。学生们都被李警官精彩的报告深深地吸引,所有的孩子们都安静认真的聆听,会场纪律规范、良好,在听到毒品危害这一环节时一个个都发出唏嘘之声,纷纷感到无比的震惊。
除了戒毒所李警官以外,还有一名正在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学员到学校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向学生们现身说法。这名戒毒人员从她成长的经历、接触毒品的前因后果,以及接触毒品后自己的身体、心理、工作与家庭的巨大变化一一说起,学生们听后都无不感到痛心与惋惜。报告会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通过这场报告会,学生们对毒品的认识更加全面,对毒品危害的了解更加直观与详尽。为了将活动推向深入,学校还将此报告会听后学生的心理感受以征文的形式呈现(此项工作正在开展中),并且学校
少先队总部也安排各中队组织禁毒教育专题板报和开展相关的主题队会,由专人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评定。另外,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学生的禁毒教育,学校还将此传统活动一直开展下去,让防毒禁毒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从小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健康生活理念,做一个自尊、自爱、自重的人,做一个永远拥有健康的人。
第三篇:社区党建工作经验
望江西路社区党建工作情况汇报
望江西路社区地处合肥市南部城市发展特别活跃区域,辖区面积0.86平方公里,3983户,12449人,设2个党总支,6个支部,党员780名,其中离退休党员732人。近年来,社区党委按照区、街党委和领导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夯实党在社区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城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特色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出发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回顾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的社区党建工作,我们突出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班子,强队伍,让广大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内聚力、向心力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中,着力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有力的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增强了党组织的内聚力和向心力。
首先,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望江西路社区地处繁华地带,辖区老企业多、老退休职工多、困难户多,退休党员占94%。为有效将全体党员组织起来,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辖区党组织进行了调整,党委班子成员逐一帮助每个总支、支部按照党章要求将每一名党员均纳入到明确的支部和小组,重组设立了2个总支、6个支部;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三有一化”的要求,成立了一站式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并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结合工作人员的特点,将社区承担的总任务分解成六块,规定办事
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和标准,积极投身街道“灯盏工程”活动中,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发挥“比、学、帮、赶、超”的能动力和党组织“细胞”的活力,努力营造组织强起来、党员带起来、群众跟上来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共设立公开办事指南及政策问答9册,公开内容20多项,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辖区居民满意度也有很大提高。
其次,强化班子自身建设。我们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密联系班子成员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执政能力“五大建设”实际,查摆问题,研究制订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社区议事和决策制度,增强了班子的团结和活力。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网格工作制度,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单位、生活区了解民意,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品位的社区干部队伍,我们充分利用新录用大学生在文化和科技知识方面的长处,开展互帮互学活动,老同志向新同志传授工作经验,新同志帮老同志手把手学会办公自动
化设备,不仅提高了工作水平,还加深了同志们之间的感情。再次,搭建党员活动舞台。通过建立党员活动室、流动党员服务站、党员责任区等活动阵地,以及开展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一帮一”、“为党旗增辉、为社区奉献”、“帮贫困、聚民心”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在社区形成了“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风尚。去年以来,共组建“一帮一”结对帮困扶贫组8个,为孤寡老人购物一百余件,走访慰问困难户100余次;党员志愿者
服务队伍2支,有16名无职党员上岗参与设岗定责活动。党员在社区建设中思想上的导向作用、服务上的带头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辖区老党员,现年75岁的沙惟云老人退休以后一直不忘发挥余热,积极主动为社区建设尽力献策,《合肥晚报》曾以“莫道桑榆晚,余热献社区”为标题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
二、抓服务,上水平,让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得到最大实惠,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吸引力
我们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精心构建社区服务网络,切实解决居民实际问题,让居民群众成为社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第一、构建社区服务网络。社居委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通过街道的大力支持,投资 多万元,对办公场所进行彻底改造,开通了服务热线,为便民需求提供“三全式”(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服务;同时,结合老旧小区的客观实际,帮助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规范化改造,提高了服务水平;协调辖区单位,实现资源共享;方便了居民群众,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
第二、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我们始终坚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在辖区内大力开展“三能”(提高社区干部就业服务能力、下岗人员就业创业能力和进城农民务工经商能力)建设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主动联系创业服务中心、再就业技能培训学校,配合开展再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去年以来,共帮助100余人联系参加培训,推荐下岗失业人员60余人重新上岗。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库,并与12个辖区民营企业建立了劳动力供求网络,及时为下岗失
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鼓励和引导下岗人员兴办社区服务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下岗职工葛宜山,在社区的帮助下,创办了合肥安景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不仅改变了部分老旧小区无“物业”的困境,而且还带动了15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了就业、居民生活环境、企业利益共羸的良好局面。
第三、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在抓好社区就业服务的同时,我们还把社区服务的领域延伸到社会公益事业。一是大力实施社区环境。在辖区内全面实行“门前三包”、垃圾袋装责任制,每月组织两次对单位、门店“门前三包”及单位、庭院“门内达标”进行检查,整顿“四占十乱”现象;有效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先后组建保洁突进队150余人次,突进垃圾清运组170余人次,铲除牛皮癣二千余处。二是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经常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与辖区14个单位和商业网点签订了综治责任状。同时,组织开展了经常性的法律教育和咨询,共开展法律咨询10余次,调解民事纠纷23起,成功率达100%。
三、抓协调、聚合力,让社会各方在社区建设中贡献力量,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力
为了有效地把党的工作和党的活动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我们不断创新领导方法和工作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领域,积极协调各方利益,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1、建立多方参与机制。我们坚持以社区党建统领社区各项工作,建立了多方参与、资源共享、有效互动的工作机制。社区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实现党对辖区内各个
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同时,健全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事务协商委员会、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等广泛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性,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2、开展社区集中共建。在区、街两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利用共建城市社区的相关政策,抢抓机遇,及时把社区中亟待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来,积极动员和协调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在共建单位的帮扶下,我们群策群力,争取共建资金90余万元,解决了多年来制约社区发展的办公和服务设施用房问题。共建,不仅改善了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而且增强了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
3、浓厚社区文化氛围。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辖区单位共同参与 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形成社区统一组织协调、辖区单位积极配合、志愿者积极参与、全社区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和领导机制。我们通过整合辖区内各类学校、文化活动场所、体育设施等文体资源,搭建每个单位、每个市民都能参与的活动舞台,每年组织举办2场多个辖区单位参与的文艺汇演,开展1次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去年以来,我们还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观”进社区'五老'宣讲团宣讲会“、”双休日学习课堂“、”社区学习超市“、”社区理论演讲和咨询会"等群众性学习活动;组建了合唱团、舞蹈队、秧歌队、陈式太极拳表演队等文体队伍12支,做到月有广场文体自演、季有庭院文体自乐,年有辖区文体赛事,节有欢歌庆典。舞蹈队坚持每晚在印象西湖广场排练演出,参与的居民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激情
飞跃,场面十分热闹,深受广大居民的喜爱。社区文化活动,既展示了社区居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理想的内心世界,又成为党联系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一年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对照街道党工委对我们的要求,无论在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上,还是在活动开展的灵活性上都有明显的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上下工夫,在完善组织建设健康发展上见成效;在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上下工夫,在带领一班人服务居民质量上见成效。振奋精神,努力把望江西路打造成文明社区、和谐社区。
2011年8月23日
第四篇:社区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突破难点整体推进
不断开创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中共嫩江县委员会近年来,县委紧紧抓住实施城镇化战略这一有利契机,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结合工作实践,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努力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全县社区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深入发展。
一、加强
领导,健全机制,着力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
多年来,县委始终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摆上县委中心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强化领导,突出“三个到位”,夯实了社区党建工作基础。
1、澄清模糊认识,思想统一到位。城镇行政区划调整之前,嫩江镇党委和街道社区党总支部的大部分干部都普遍存在着社区党建不是工作重点,抓不抓无关紧要的思想,甚至个别领导也存在着社区工作就是居民工作,有主管党委,没有必要上升到县委行为的模糊认识。如何转变这种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模糊认识,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就成为了摆在县委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县委通过“四条腿齐步走”的办法,从上至下逐步统一了社区党建与机关党建、农村党建同等重要的思想。一是县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和分析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二是由分管社区党建工作的县委领导带队到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三是请省、市有关专家到嫩江举行有关党建理论演讲和干部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理论认识水平。四是由县委和嫩江镇分别主持召开不同单位代表和不同社会层面代表参加的讨论会。通过这样一系列举措,大家澄清了模糊认识,思想也得到了高度统一。
2、完善组织体系,领导功能到位。形成共识后,2003年11月县委决定,将原有的51个居民委重新调整划分为17个社区委员会,撤消了街道党总支部和街道办事处,成立了街道党工委,由嫩江镇党委直接对社区居委会、街道党工委直接对社区党支部从宏观上进行管理,赋予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等多方面职能,同时根据党员的分布状况,调整原来的居民委党组织设置,同步组建了社区党支部,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县委又先后制发了《嫩江县社区建设三年规划(2003—2005)》和《嫩江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书记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总工会、民政局等部门为成员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制定了《党员处级领导干部抓社区党建联系点工作责任制》等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每个社区都有一名党员县处级领导干部包扶。同时为每名党员处级领导干部都确立了一名局级社区党建联系点联络人,确保工作上下对接,渠道顺畅,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3、健全工作机制,制度保障到位。县委统一制定和完善了《社区党支部集体决策制度》、《社区党支部书记职责》、《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工作考评机制》等13项党建工作制度,社区党组织还建立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联席会制度。工作中,做到了党建工作同各项业务工作重视程度一样,投放力量一样,考核激励一样。同时对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决策议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社区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制度建设。加大了社区工作民主决策力度,社区党工委成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各个社区也相应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组织协调机构,定期召开协调委员会会议和联席会会议,通报共建情况,协调共建事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特别是通过实行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向辖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党员以及居民代表报告工作,接受评议和监督,从而增强了辖区单位党组织主动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使各社区党组织树立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意识。
二、立足实际,突破难点,全力解决社区党建工作薄弱环节
县委根据社区党建工作的实际工作特点,针对社区办公无场所、无经费、社区干部素质偏低、工资待遇难以兑现等制约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重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整合社区资源,着力解决社区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深入的开展。
1、配齐配强社区党务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借助城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契机,县委在撤并街道党总支部和办事处的同时,采取原有街道党总支部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中高素质、能力强的留任一部分、在嫩江镇党委选派一部分优秀的年青干部的办法,配齐配强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主任,使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主任全部由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干部担任,保证了社区党政一把手优中选优。原有街道其他干部也在全部解聘后,推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并通过层层筛选,严格选拔,将其中优秀人才都充实到了社区其它工作岗位,一改
第五篇:社区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近年来,县委紧紧抓住实施城镇化战略这一有利契机,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结合工作实践,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努力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全县社区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深入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着力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
多年来,县委始终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摆上县委中心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强化领导,突出“三个到位”,夯实了社区党建工作基矗
1、澄清模糊认识,思想统一到位。城镇行政区划调整之前,嫩江镇党委和街道社区党总支部的大部分干部都普遍存在着社区党建不是工作重点,抓不抓无关紧要的思想,甚至个别领导也存在着社区工作就是居民工作,有主管党委,没有必要上升到县委行为的模糊认识。如何转变这种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模糊认识,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就成为了摆在县委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县委通过“四条腿齐步走”的办法,从上至下逐步统一了社区党建与机关党建、农村党建同等重要的思想。一是县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和分析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二是由分管社区党建工作的县委领导带队到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三是请盛市有关专家到嫩江举行有关党建理论演讲和干部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理论认识水平。四是由县委和嫩江镇分别主持召开不同单位代表和不同社会层面代表参加的讨论会。通过这样一系列举措,大家澄清了模糊认识,思想也得到了高度统一。
2、完善组织体系,领导功能到位。形成共识后,~年11月县委决定,将原有的51个居民委重新调整划分为17个社区委员会,撤消了街道党总支部和街道办事处,成立了街道党工委,由嫩江镇党委直接对社区居委会、街道党工委直接对社区党支部从宏观上进行管理,赋予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等多方面职能,同时根据党员的分布状况,调整原来的居民委党组织设置,同步组建了社区党支部,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县委又先后制发了《嫩江县社区建设三年规划(~—~)》和《嫩江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书记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部、总工会、民政局等部门为成员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制定了《党员处级领导干部抓社区党建联系点工作责任制》等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每个社区都有一名党员县处级领导干部包扶。同时为每名党员处级领导干部都确立了一名局级社区党建联系点联络人,确保工作上下对接,渠道顺畅,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3、健全工作机制,制度保障到位。县委统一制定和完善了《社区党支部集体决策制度》、《社区党支部书记职责》、《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工作考评机制》等13项党建工作制度,社区党组织还建立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联席会制度。工作中,做到了党建工作同各项业务工作重视程度一样,投放力量一样,考核激励一样。同时对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决策议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社区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制度建设。加大了社区工作民主决策力度,社区党工委成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各个社区也相应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组织协调机构,定期召开协调委员会会议和联席会会议,通报共建情况,协调共建事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特别是通过实行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向辖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党员以及居民代表报告工作,接受评议和监督,从而增强了辖区单位党组织主动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使各社区党组织树立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意识。
3、强化社区党组织地位,赋予合理权利。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充分履行好已有职责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县委又赋予了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单位和干部职工的监督权和双重管理权。即辖区单位评选先进单位,干部职工入党、入伍、提职、评选先优等必须先征求推荐对象所在社区党组织意见,对社区党组织不认可的推荐对象坚决不予表彰。在~年推荐盛市、县“先优”表彰对象时,就有一个家住邮政社区的“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在社区党组织协审时因为其未能按时交纳卫生费、对社区工作不支持等原因而被取消了评选资格。
三、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服务平台
县委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居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1、以做到“五为”为标准,积极创新服务载体。县委以“五为”(即为社区发展所需要、为社区单位所理解、为社区组织所支持、为社区居民所拥护、为社区党员所欢迎)为工作目标,以“三到位”(思想工作做到位、群众需求想到位、为民服务干到位)“三满意”(社区单位满意、社区党员满意、社区居民满意)为活动载体,不断探索有效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新载体、新途径。特别是在市委没有提出开展党员“xxxx”责任区活动以前,县委就借鉴农村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在社区街居党员中广泛开展了“党员责任服务区”活动。活动中共划分了81个党员责任服务区,发放党员服务卡片1万多张,建立党员群众联系信箱81个,组建党员便民服务队23支。为居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300多件,帮助56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的道路,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240人次。墨尔根社区在活动中的“三必谈,三必访”(社区成员有思想问题必谈,情绪波动必谈,出现矛盾必谈;居民住院必访,外来人员必访,家有困难必访)及针对城市弱势群体的“五定”(定人员、定时间、定对象、定项目和定效果)服务都曾作为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广。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党员“xxxx”责任区活动在全县社区中全面推开后,县委不仅补充了活动的内容,又及时提出了“双争”(争当学习标兵,争做服务模范)标准和“亮身份、树形象”的活动要求,并结合社区“街居恳谈”、“党员服务队”活动内容,把党员在责任区内的服务内容扩大到“十到户”,丰富了载体内容,取得了实际的效果,受到了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的称赞和好评。
2、以“三个面向”为中心,丰富服务内容。根据社区职能的变化,县委及时提出了开展“面向残疾人、贫困户、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社区人情化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的“三个面向”服务活动,努力抓好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群众生活、扩大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17个社区全部成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仅近两年就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7000多个,累计登记求职人员近XX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23人次,实现(再)就业近1500人次(输出劳务人员465人,本县内948人)。此外,社区党支部建立了以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无偿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与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从思想和生活上使他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建立了社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为辖区单位和居民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
3、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为重点,拓宽服务领域。各社区党组织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社区广场等设施,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初步满足了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在社区共建消夏文艺晚会上,上至年逾古稀的老人,下至稚气未脱的学龄儿童,纷纷登台一展风采;在青少年书法、绘画展中,年轻一代找到了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广阔空间;在社区广场架起的大屏幕,使久违了的露天电影又重新回到了普通百姓生活之中;由繁荣社区党支部组织的夕阳红老年秧歌队,每晚坚持演出,寓政策宣传于秧歌表演中,亦教亦乐。通过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共享、共创美好家园社区新风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