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影视剧的题材表现力浅析

时间:2019-05-13 14:0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梦影视剧的题材表现力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梦影视剧的题材表现力浅析》。

第一篇:中国梦影视剧的题材表现力浅析

中国梦影视剧的题材表现力浅析

【摘 要】如果说表现先进典型事迹的纪录片紧密贴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艺术手段更自由的电影则应该在此基础上迈进一步,通过陌生化和想象力展现更为宏大的图景。题材是影视剧内容的根基,框定了故事的主要类型和背景范围,对题材的研究有助于审视中国梦影视剧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影视剧;中国梦;题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32-02

无论影视剧作品的主旨是什么,都属于影视艺术的范畴,都具有影视作品的基本属性,其创作和影响也受到艺术规律和商业法则的制约。如果说表现先进典型事迹的纪录片紧密贴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艺术手段更自由的电影则应该在此基础上迈进一步,通过陌生化和想象力展现更为宏大的图景。因此,中国梦影视剧如果期望在广泛传播的基础上达到其最大效用,就应遵循电影商业美学。①

主旨籍由内容呈现,内容的确立首先由题材开始,题材是故事的基本立足点。本文将聚焦于中国梦影视剧在题材选择和故事设计上可以采取的形式。

所谓中国梦影视剧,是指在题材和内容上能反映中国梦理想的影视作品。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和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对于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已有很多论述,本文在此不做深入和拓展,仅选取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个人梦想”和“振兴中华”作为出发点。本文将分析“个人梦想”和“振兴中华”这两个主旨可以在何种题材中以何种方式呈现,并着重关注两者间的过渡和统一。

一、现实主义中国梦影视剧

在题材的选择上,最能体现中国梦的当属表现“个人奋斗”的影片,因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体现个人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的影片直观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情况,展现了国人的小康目标,如《卒迹》《中国合伙人》等。这种遵循现实主义美学的创作方式,在中国电影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卒迹》是反映日常现实的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并成为人人爱戴的好书记的故事。影片对农村的生活的展现和刻画贴近现实,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现实农村务农的艰辛刻板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没有超越观众对农村的既定认识;另一方面,劳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期望和结果完全一致,缺乏意外和惊喜,很难维持观众的注意力,更遑论引爆情绪。现实生活往往是平淡的――正如百姓渴望“安稳”的生活,但如果一部影片的节奏也安稳无比,就像失去了弹性的弹簧,缺乏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片中人际冲突缘起于“争利”,也没离开过“脱贫”的主题,单一维度的矛盾令故事显得过于扁平化。结果,一部完整呈现中国农村改革方向和成就的影片由于艺术表现力的不足而折戟沙场。

《中国合伙人》是反映奇观现实的影片,叙事更为讨巧。虽然影片充斥着金钱至上的错误逻辑和虚伪道德观,却也将几个青年把握改革开放的契机,利用中外交流的迫切需要办外语培训班实现发家致富的故事交待清楚了。首先主人公不是单人而是多人,三个性格迥异的主人公分别来自城市、农村、海归家庭,影片伊始就力图向观众描绘丰富的图景。而故事的时间和地点跨度都很大,从青涩的校园到城市化的城镇再到现代都市,变化不仅直观地体现在视觉上,还体现在故事性的嬗变。从走出校园到步入社会,城市舞台提供了更为复杂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计划模式对市场模式、违法经营与行业竞争、企业内部利益纠纷……故事矛盾得以在不同维度展开。于是,三个主人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遭遇大起大落,使情节更具感染力,也拨动着观众的心弦。纵使三观上存在种种缺陷,《中国合伙人》还是收获了5.39亿票房,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比较《卒迹》与《中国合伙人》可以看出,选材对影片影响不仅限于故事切入点,还涉及情节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因为,无论反映日常现实还是反映奇观现实,故事世界的逻辑都遵循现实逻辑,相同时代背景下,城市较农村的生产资料更丰富、社会分工更细、人口构成更复杂,客观上可提供更多的生活素材。

应当指出,很多电影多多少少都含有“个人奋斗”的要素,只是比重不同。比如“人物传记”片,通常会讲述伟人的一生或部分经历。历史伟人由于和家国命运联系紧密、为国家繁荣富强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人生历程便成了为“振兴中华”而进行“个人奋斗”的写照,例如《钱学森》就是这样的典型影片。

《钱学森》是一部典型的人物传记电影,影片详尽地叙述了钱学森从在美国遭受迫害到回国后领导科研取得成功的经历。影片的问题也很明显:传记电影本应突出重点、有所取舍、详略得当,而《钱学森》追求面面俱到的结果是泛泛而谈,成为流水帐。从题材角度看,《钱学森》的发挥空间非常大:作为科技精英,人物极富传奇色彩,经历非同一般,若经合理渲染,能使观众眼前一亮。无论是在美国遭受迫害还是回国后克服重重困难搞科研,本身具有很强的戏剧冲突,可牢牢抓住观众注意力,结果却流于僵化的照本宣科,平淡收场。

相比之下,好莱坞的传记电影其叙事策略更加灵活和不拘一格,这里仅举两例管中窥豹:《林肯》和《史蒂夫?乔布斯》。前者在现实主义的框架内小小翼翼,后者则倒向了浪漫主义。同样作为主旋律电影的《林肯》,代表性也很强:主人公是国家领导人,对国家有杰出贡献。影片仅聚焦于人物人生经历中的一个小片段――废除奴隶制、推动宪法第13修正案在国会的通过,以“小”见大地刻画人物,同时毫不避讳地表现人物为达到正义目的而不惜使用贿赂手段,以及其在家庭角色中的缺位。影片选取的事件虽然意义重大,对银幕表现来说却相当不讨巧,政治上的冗长辩论和勾心斗角显得节奏较慢,视觉冲击力也弱;同时由于涉及大义,坚定的道德立场也消减了娱乐效果。作为弥补,导演通过精美的布景和构图来吸引观众,影片充满了油画质感。

在人物传记电影中展现人物缺点、刻画立体人物在好莱坞已是司空见惯的方式,由于乔布斯只是一个企业家,因此在人物塑造上不像伟人影片那样有所顾虑。电影《史蒂夫?乔布斯》致力于还原乔布斯的为人和性格,因而采取了极为大胆的处理方式: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影片把人物的夫妻矛盾、父女矛盾、职场矛盾浓缩于三场发布会之前,力图揭露一个光鲜舞台背后的乔布斯:一个霸气十足、冷漠无情的天才,咄咄逼人的背后仍有几分人父的慈爱。影片中的冲突虽然真实存在于原型身上,但时间和场合与事实并不吻合,然而通过牺牲“事件真实”,观众却得到了“人物真实”,一个鲜活的人物赫然立于银幕之上。

由此可见,无论是一般励志电影还是传记电影,立足人民、为人民创作艺术,不意味着必须遵循现实主义,更不等于照搬现实。如果说表现先进典型的纪录片代表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电影则应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陌生化和艺术夸张渲染更为宏大的图景。

二、浪漫主义中国梦影视剧

与现实主义相比,浪漫主义影视剧因其表现的是“超越现实的理想”②,在情节的编排设计上有更广阔的空间,形式上也更为自由奔放。反映到“个人梦想”和“振兴中华”上,就使故事题材的选择更加灵活,比如:虚构一个“亡国”的故事背景,再塑造一个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英雄。不拘泥于历史和现实是浪漫主义影视剧在表现“中国梦”主题上理应所具有的优势,然而使用这种故事策略的影片更多见于国外,为了便于研究和说明,下文将着眼于具有爱国主义情操及类似架构的国外影片。

在架空世界及虚构现实中展现某种爱国情操,好莱坞无疑是佼佼者,好莱坞大片中的美国乃至地球时常遭遇天灾乃至外星人的袭击、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如《世界大战》《变形金刚》《洛杉矶之战》《钢铁侠》等。有些影片受到美国军方的投资,是披着大片外皮的美国主旋律电影,其艺术水平和票房也良莠不齐,但仍有可取之处。

最为典型的当属《洛杉矶之战》,影片题材老套,外星人入侵地球,主人公作为军人带领平民撤离时偶然发现了外星人的指挥中心,于是斗智斗勇、绝地反击,摧毁了指挥中心,从而使人类转守为攻占据主动,进而赢得胜利。片中的外星人如果换成侵华日军,自然可以直接改成抗战剧,但巧妙之处恰在于“科幻大片”的题材,使美军的现代兵器有了用武之地:海陆空及海军陆战队四大军种皆在片中亮相,配合荷枪实弹的战斗演示,上演了一出华丽的征兵广告。

更重要的是《洛杉矶之战》的人物塑造。主人公乍看是个符号化的军人,实则是个有血有肉的现代人,有着现代人的家庭观和情感生活;而他身边受其保护的平民,就是跟观众一样过着日常生活的平凡人,这就极大拉近了角色与观众的距离,顺利地实现了移情。观众能直观地感受到,对主人公而言,眼前的城市不仅是战场的前线,更是自己生活的家园,保家卫国的情绪便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

除了比较宏大的“救国”题材,好莱坞也不乏表现“修身齐家”的影片。作为超级英雄电影的亚种,《海扁王》《超能陆战队》等影片不打造超级英雄,转而塑造“社区英雄”:主人公往往以平民身份卷入社区危机,随后以凡人之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与传统好莱坞影片中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不同,“社区英雄”因其贴近平常百姓、倡导见义勇为等品格而更具正能量,使影片的励志效果不下于现实主义影片,其背后是“公民参与、共治社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体现。

总的来看,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国外浪漫主义影视剧不仅没有因为天马行空的想象远离观众的现实经验,反而通过陌生化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和兴趣,并擅长表现包括“个人奋斗”、“家国情怀”在内的中国梦主题。相较而言,国产影视剧在浪漫主义影视剧方便所做的尝试虽然不少,武侠片、玄幻片所在皆是,但着眼于过去而非未来。隔了一层历史,要激发“家国情怀”便不免困难,抗战剧等现实主义影视剧看似是表现“家国情怀”的最佳载体,却因对家国概念生搬硬套、认识不足以及粗制滥造、过度开发,导致事倍功半、有量无质。在中国梦主题上,国产影视剧若能博采众长、选取更为新颖的切入点加以表现,将大有可为。

注释:

①朱敏.中西方电影商业美学的回归与差距[J].现代传播,2011(6).②张继云.西方浪漫主义的演进逻辑――兼论马克思哲学对浪漫主义的现实超越[D].沈阳:辽宁大学,2012.作者简介:

杜坦坦(1986-),男,汉族,籍贯:浙江省金华市,学历:硕士学位,助教职称,研究方向:美学,影视动画,工作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

第二篇:抗战题材影视剧观后感

抗战题材影视剧观后感

本文为抗战题材影视剧观后感,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良莠不齐,翻拍改编雷剧翻滚不断。在这样的潮流下,不得不说《红色》这部戏确实是国产良心剧。说起抗日,我估计很多人听到这个题材就想说拜拜了。毕竟手撕鬼子的烂俗戏码让人不忍直视。而《红色》却不是一部单纯的抗日剧。它没有狂轰滥炸两军交战的场面,没有主角英勇无敌以一敌百浴血奋战的桥段。它有的是一件件扣人心弦的策划预谋,你可以说它是推理剧;它有的男女主角缠缠绵绵的纯情爱恋,你可以说它是言情剧;它有的是邻里之间家长里短恩恩怨怨,你可以说它是生活剧;它有的佳肴美食,几乎每集都会出现让你想流口水的食物,你都不禁想问,这是舌尖上的抗日剧吗?

但非常遗憾的是,如此优秀的作品,却遭遇各种不顺,为了精良制作,没有请什么大牌明星压阵,使投资方大面积撤资,编剧徐兵可谓是“砸锅卖铁”才是这部剧得以进行。演员吸毒被抓,影响电视剧播出,不得不删减片段,是剧情完整感有所缺失。后期缺乏资金,无法有力宣传电视剧,造成收视率观看量不理想。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很高兴看到有这么一部国产良心剧。我总觉得是金子总会发光,而那些总是找噱头弄炒作而没有把心用在作品上的电视剧不过朝夕之间。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此类优秀作品,天天观看雷剧脑残剧只会让你的智商越来越低,而一部好的作品是可以让你有所触动和感悟的。

这部剧的名字叫《红色》,红色是什么?颜色,鲜血,战斗,胜利抑或是爱?

本片主人公徐天是一个红色色盲兼晕血症者。他分不清红色灰色,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设计,并不是说这个设计对剧情有多大的推动和影响,而是对主题的内涵有着更深层的表达。徐天的晕血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影响的,是什么时候开始,大概就是从看到父亲血淋淋的死亡开始。这点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他害怕见血,害怕死亡,所以他只是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头老百姓。

还记得那本红色的册子吗?上面记录着七个共产党员的名字,他们因党牺牲,为党而死。每一次的任务与抗战都是要付出鲜血的代价,对了,徐天的父亲也是共产党员。当时大半个中国正处于危难时刻,屠杀与抵抗哪一样不是以血为代价。红色,流淌着鲜血,也昭示着胜利。还有租界内各种势力的交错,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利益而迫害他人。

至于我为什么说是爱情,还记得那条红色的围巾吗?那是田丹的围巾,也是徐天爱情的源头。他用热血将爱情守护,知道那个桃花盛开的日子。

在人物刻画方面,虽然说没有请什么大牌明星坐镇,却丝毫不影响此片角色的塑造。本剧的故事发生在上海,也上海取景拍摄,漫步于各个角色上海话的对话中,让观中感受地道的里弄生活气息,不知道你是否会为其软糯的吴越口音感化呢?

为了找到南方人的感觉,徐天的扮演者张鲁一特意跑去上海实察了一个多月,甚至还在弄堂里找了一栋跟戏里差不多的小阁楼住下,感受弥漫在空气中浓浓的弄堂味道,体会最真实的上海弄堂生活。张鲁一特地跑到张嘉译家里讨教经验,张嘉译对于人物“大隐于市”的气质定位,让张鲁一更精准地找到了人物的感觉。

而田丹的饰演者陶虹,我想大家对她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多年前那部《春光灿烂猪八戒》里面的小龙女吧。其实你真很难想象一个年过四十的女人依然可以将少女一般的情怀演绎得如此之好。

演员的刻画都非常到位,徐天的低调内敛,田丹的温柔腹黑,铁林的仗义正直。不仅仅是主角,配角的表现也精彩异常。影佐的多疑易怒,金哥的两面三刀,料总的阴险狠毒,柳如丝的高傲执着,老铁的恨铁不成钢,长谷的张狂变态,方长青的翻脸无情,小白相的善识时务,金刚的鲁莽可爱,同福里街坊邻居间的鸡毛蒜皮。全部的全部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中间延展开来。

红岩上,红梅开……每当我唱起这首歌,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红岩》里的场景。就会想起革命战士。

故事发生在1948-1949年解放战争尾声。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最黑暗日子里的山城重庆。敌人的镇压迫害也不比任何时期残酷。江姐受上级派遣到华蓥山根据地送药品。当她正满怀憧憬地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时,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彭松涛被敌人杀害。由于甫志高的告密,许云峰、刘思扬、成岗和余新江等人很快被捕。后来江姐也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渣宰洞里,凶残的敌人对她严刑拷打。但江姐始终没有说出秘密。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人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等人。就在他们被害的当天晚上,渣宰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刻灿烂的曙光!

江姐和许云峰他们拥有必胜的革命信念,抱着这份坚定的信念,过五关斩六将。国民党反动派步步逼近,对他们严刑拷打。用辣椒水灌,用竹签子扎,用鞭子抽……但是这些顽强的战士们宁死不屈,一字未说。文中有这么一句话:“竹签子是用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用钢铁做的!”是啊,竹子再狠、再硬,用远也比不过钢铁,比不过共产党的意志!相信国民党反动派一定会被钢铁意志打败的!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如此顽强呢?那就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黑暗笼罩这重庆这座城市。整个城市暗无天日,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心惊胆战。许云峰他们,就像黑暗中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渐渐吞没了黑暗……

当我读到“他的嘴角微微一动,朝着胜利的旗海,最后微笑了。”时,为齐晓轩骄傲,又为齐晓轩惋惜。他为了把敌人的主力分散开,竟然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子弹!在他站起来得那一刻,就是共产主义扬眉吐气的那一刻!在革命胜利之际,它却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无怨无悔,带着一丝微笑离开……虽然他的名字没有写在历史书上,但是他的名字会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中!他的鲜血染红了这片红岩,染红了中华民族的土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革命先辈就没有美好的生活。红岩呵,你象征着革命胜利,象征着美好的新中国!让我们一起歌唱红岩,歌唱革命先辈吧!

今天我观看了《开国大典》这部电影,这个故事片是以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庆典命名的,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整举行了震动了整个北京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墙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部影片是中国历史的真实展现。当我看到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领导人登上北京城墙上时,我真的感觉到很感动,那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时刻,我想这个时刻真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尤其是当毛主席操着地方口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想作为任何一名普通的中国人都会真的感觉很自豪。就是我自己坐在宿舍面对着冷冰冰的电脑屏幕的时候我激动,喜悦的心情是无法掩饰的,真的感觉到很自豪。

在影片中毛主席的形象是那么的朴实,一身中山装,外加一件棉袄,还有就是条围巾围在胸前,但是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此的伟大与可亲,认真严肃中又透出点小幽默,简单朴实的道理中却透出了大智慧。

这部影片是我自己在宿舍看完的,其中的很多镜头对我很受鼓舞,有的镜头我甚至不断的倒回去看了好几遍。我想作为一个不知道什么是饥饿,什么是寒冷的生活在新中国幸福年代的人儿而言是无法深切的体会到革命先烈们当时为了争取新中国的成立所迸发出的那份不怕炮弹,不怕牺牲自我的激情。欣赏完《开国大典》我的心情真的是激动万分,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触到革命的伟大意义所在,正因为有了前辈们不怕牺牲,不怕枪林弹雨的伟大精神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是他们昨天的牺牲与大无畏才有了今天我们的美好人生。但是他们却与这些幸福无缘,因为当好日子即将来临时他们却已经老去甚至逝去。我想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珍惜现在的美好,同时用我们的智慧为别人创作更多的美好。

影片在一开始,我人民解放军千军万马,英勇前进,展现了1948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的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不管男女老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是啊终于解放了!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也来到乡亲们中间,此时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幸福。有老爷爷露着几乎掉完的牙齿开怀的笑,中年载着满满幸福的笑,有小孩子天真的开心。而此时的蒋介石官邸也举行圣诞夜宴会,国民党要员们木然地听着张群宣读蒋介石的《新年文告》。同时为了保护古城北平,毛主席及党中央领导多次做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的工作希望他率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最终经过大量的工作,傅作义终于认清形势,顺乎民意。后来蒋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飞离南京。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扬秘密访华,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热烈欢迎。一个月后,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我党政机关迁移北平后,蒋介石更加不安,被噩梦惊醒后的蒋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举行阅兵式。接着周恩来与张治中开始了国共和谈,进展甚微,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总统府。邓小平和陈毅进入南京,并制定了《入城守则》。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号,悄然离开了大陆。进入北平后,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起义将领程潜,也接待了湖南来的老乡,为开国大典做了最后的准备工作。9月30日,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们欢声雷动,整个广场沸腾了。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54个单位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为了推倒“三座大山”,争取人民得解放,成千上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才迎得了胜利的曙光。对于我而言只有发奋学习,才是感恩先烈的最好方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的肺腑心声。因此,身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刚入大学,就庄严地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坚决拥护党的英明领导,积极向党靠拢,争取在思想上先入党,在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经过自己的努力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现在正处于党对我的考察期,我知道自己距离一名正式的党员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我更应该努力学习党的相关政策,争取在精神上能够早日的入党,提高自己,让自己无愧于党的使命。同时作为班级的团支部书记我会认真学习文化课的同时积极向大家传递党的政策,带动大家认真学习为大家起到良好的积极带头作用。在影片中我深深的体会了毛泽东领袖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辉,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创者,毛泽东同志是时代的巨人。他开辟出井冈山根据地,带领出二万五千里长征,指挥了一场又一场胜利的战役。他创造了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大炮真实的神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豪言壮语永远笑傲在人类历史上。您的豪言壮语,您的英姿伟岸,你的思想光辉,永远振奋56个民族的大家庭,永远震撼着世界,我们敬仰,我们继承,我们高举,我们发展。

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三篇:中国老年题材影视剧的黄昏恋叙事

中国老年题材影视剧的黄昏恋叙事

内容摘要:中国老年题材影视剧关注老年人的生存方式和精神特质,不仅生动演绎了丰富多彩的黄昏恋故事,展现出或温馨从容或凄美悲凉的多重审美韵味,而且力图探讨黄昏恋问题,探究中国老年人面对爱情和婚姻问题时的精神状态,凸显老年人正确的爱情观念,为我们深入了解新时期中国老年人的婚姻情感状态和深层的情感心理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关键词:老年题材影视剧 黄昏恋 影像叙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老年题材电影快速发展,出现了《飞越黄昏》、《推手》、《飞越老人院》、《桃姐》等20余部优秀影片。黄昏恋题材电影是老年题材电影中的第一大类型。《飞越黄昏》、《推手》、《马世清离婚》、《四点半的铃声》、《爱情麻辣烫》、《苦茶香》、《团圆》、《心香》等电影将镜头聚焦于老年人或温馨或凄美的真挚爱情,谱写了一曲曲夕阳里的恋歌。

老年题材电视剧脱胎于家庭伦理剧,在新世纪以来也取得迅速的发展,《老有所依》、《嘿,老头》、《谁来伺候妈》等电视剧获得可喜的收视率。老年题材电视剧关注老龄化社会的现实生活、老年人的生存方式和精神特质。《激情永远燃烧》、《我家的春秋冬夏》、《我和老妈一起嫁》等电视剧将触角伸向了老年人的爱情生活,演绎了一个个黄昏恋故事。

中国老年题材影视剧不仅生动演绎了老年人的情感生活,而且力图探讨黄昏恋问题,凸显老年人正确的爱情观,让人们了解老年人对情感的渴求,认识到老年人情感之路的崎岖不平,从而关注老年人的情感和婚姻问题,并为汲取积极健康的老年文化思想资源提供一种可能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黄昏恋的生动演绎

《飞越黄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老年题材电影,于1989年7月6日在香港上映。常年在美国生活的Jo在返港探望母亲的时候,发现母亲和老伯是一对谈得很投机的朋友,于是努力撮合他们。母亲和老伯虽然相互有意,但碍于年岁已大,恐遭人非议,一直不敢向对方表达爱意。在女儿和外孙戴维的撮合下,母亲和老伯最终走到了一起。《推手》由李安导演,1991年上映。与《飞越黄昏》表现香港老人的黄昏恋不同,《推手》里的主角已经移居美国,黄昏恋自然也发生在异国他乡。朱师傅和陈太太虽然身居美国,但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在黄昏恋的问题上一直存有顾虑。二人皆与自己的子女有矛盾,跟着子女来到美国,却无法和子女的小家庭生活在一起,最终,两位老人为了找到“老伴”还是克服了内心的思想障碍,生活在一起。《爱情麻辣烫》于1997年上映,讲述了五个关于爱情的小故事。其中的《麻将》呈现了步入人生黄昏的老年人沐浴夕阳之恋的温馨和美好。退休护士通过电视征婚,结识了一些老朋友,最终找到一位书法家作自己的老伴儿。老年人在追求爱情幸福的时候,已经摆脱了思想顾虑,没有了欲说还休和半推半就的羞涩。

黄昏恋题材电影并不总是喜剧结局,更多以悲剧结局。《四点半的铃声》、《马世清离婚》等电影展现了黄昏恋的凄美和人生的悲剧性。《四点半的铃声》里的马老太太和余老先生在公园里相识并相爱,但因为马老太太的儿媳说闲话,马老太太不愿再与余老先生交往,后在余老先生的鼓励下,马老太太同意继续同余老先生交往。马老太太每天下午四点半在电话亭给余老先生打电话,电话响三下,余老先生不用接,就去公园等马老太太。其后的一天,马老太太到了公园,不见余老先生来。接连好多天,马老太太都没有见到余老先生。电话亭的老板了解到马老太太的事情,愿意帮助马老太太,找到了余老先生的儿子余文革。原来,余老先生出了车祸,只剩下简单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影片展示了老年人爱情的执着、真挚和无奈,让人感叹时间的易逝和生命的脆弱。《马世清离婚》讲述了马世清的离婚闹剧和于老头的爱情悲剧,最让人感慨的还是后者。老严为了得到房子和马世清闹假离婚,没想到,马世清假戏真做。老于头屡次劝说马世清向老严认错,赶快和好。马世清没当回事,反而张罗着为老于头介绍对象。老于头不愿意去相亲,最终向马世清吐露实情,原来他早已有了心仪的人,是在老年大学认识的老金。但老金的子女不同意,两人就不敢再来往。半年之前,还通电话,在电话里聊聊,互诉衷肠。很快,子女发现了,于是,老于头每天六点准时打电话,电话只响三下,就挂掉,老金不敢接电话,知道是老于头给她打的,也不再回电话。这样的电话一打就是半年多。老于头脑出血弥留之际,马世清觉得应该通知老金。没料到,打通电话发现老金已经去世半年了。影片通过老于头和马世清的故事的对比,彰显了夕阳之恋的短暂和生命的珍贵,展现了老年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深情以及在爱情遭遇困难时的隐忍和无奈。

与老年题材电影相比,中国老年题材电视剧更加迎合中国大众的大团圆情结,电视剧里的黄昏恋绝大多数以老年人终成眷属为结局,但过程总是不顺利的。老年人的爱情也遭遇到成年子女的强力反对。《激情永远燃烧》里的杨墨青在丧偶之后想找一老伴,中老年婚介所所长徐二海热心为杨墨青介绍相亲对象。但杨墨青的儿子杨大直为了阻止杨墨青不惜花高价雇佣胡美兰以保姆的名义“打入”杨墨青生活的四合院,监督并阻挠杨墨青的黄昏恋。《我家的春秋冬夏》里的秦有天的黄昏恋遭到四个女儿多多、来来、咪咪和发发的一致反对。《空巢老爷》里的周开启爱上了保姆刘西娜,两个女儿与保姆之间展开了一场“父亲保卫战”。《空巢》、《我和老妈一起嫁》、《婆婆》等电视剧里老年人的爱情也遇到子女的阻挠。但秦有天、杨墨青、秦阿兰等老人认识到老年人自身所拥有的爱情权利,他们勇敢地保卫“人生最后的幸福”。所有看似不可和解的矛盾在老人们的“斗智斗勇”和真情感召下都得到化解,这类黄昏恋题材的电视剧揭示了中国黄昏恋的现实:好事多磨。

少数电视剧在大团圆的喜剧框架里镶嵌了一些悲剧故事,或多或少地触及到黄昏恋的悲剧实质。《老人的故事》里的吴老太和庄老头不顾子女的反对,在养老院举行了婚礼。婚后,庄老头在日常开销上斤斤计较,常为一些小事与吴老太争吵,吴老太一气之下与庄老头离了婚,并搬出养老院。后来,庄老头患了老年痴呆,吴老太不计前嫌,再度搬入养老院照顾庄老头,并决定与庄老头复婚。《老有所依》里的亚芝在准备与江开国领结婚证的当天遭遇车祸身亡。《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妈妈身患癌症,仍瞒着众人照顾生病的崔叔叔,崔叔叔病愈,罗妈妈病倒了,与世长辞。《越活越明白》里的周老师在公园里结识了爱猫的李伯伯,从此,也喜欢上了小动物。时间长了,两人准备组成一个家庭。但李伯伯的三个女儿怕房子被别人抢走,一致反对父亲的再婚。李伯伯血压升高,被活活气死了。《激情永远燃烧》里的高老太准备与老焦结婚,高老太的儿媳向老焦要彩礼。高老太吃安眠药自杀,在葬礼上,杨墨青批评高老头的子女是不孝子女,把母亲看成提款机和不要钱的保姆。电视剧看似不经意间点缀的争吵、疾病、意外、死亡等等容易被常人忽视的情景却是人一生的?}中之义,是人生的基本命题。发生在人生夕阳时期的恋情注定难逃悲剧的命运。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老年题材影视剧通过具体的视觉形象演绎了丰富多彩的黄昏恋故事,展现出或温馨从容或凄美悲凉的多重审美韵味,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老年人在夕阳恋歌之路上的或满足喜悦或执着追求或无奈伤感甚或绝望离世的复杂情感。

人生最后的幸福:对老年人再婚问题的探讨

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尺。单身老年人同年轻人一样拥有恋爱、结婚的自由和权利,恋爱不是青年人、中年人的专利。老年人的恋爱和再婚有利于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宁。但中国的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恋爱和再婚困难重重,尤其对于高龄老年人来说,爱情是“奢侈品”,他们基本无法重返“伊甸园”,享受黄昏恋的幸福。中国老年题材影视剧愈来愈加重对老年人爱情生活的叙事,除了迎合受众娱乐化、世俗化的心理,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之外,还有一个不自觉的目的,即关注老年人的恋爱和再婚问题,从中发现全社会特别是子女们在面对和解决老年人的再婚问题时的不足之处,提醒人们关注并重视老年人的爱情和婚姻问题,让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

从中国老年题材影视剧提供的故事情节来看,黄昏恋和老年人再婚的阻碍主要有如下几点:旧观念的束缚,子女造成的障碍,疾病和死亡的威胁。

“传统的观念把老年人再婚看成是不光彩的事,老年人本身也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往往给自己泼凉水。怕再婚会引起别人的耻笑。”[1]《苦茶香》呈现了老年人面对再婚时的矛盾心情。女作家付清一个人生活,她认为自己拥有充实的生活,从不承认孤独。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懂得品茶的老人郑实,两位老人开始了新的生活体验。郑实的儿子和付清的儿子撮合两位老人,希望他们生活在一起,生活上有个照应。但郑实提出再婚后,付清没有回应。郑实搬到了别处居住,结束了短暂的夕阳之恋。《飞越黄昏》和《推手》都是喜剧结局,《苦茶香》是悲剧结局。前两个电影反映的故事发生在香港和海外的空间,后一个电影则在中国大陆。前两个电影上映的时间是1989年和1991年,后一个电影上映的时间是2001年。虽然时间进步了,《苦茶香》里的人物是文化人,但大陆的爱情观念仍然没有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之后的老年题材影视剧中的老年人都挣脱了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勇敢地争取人生最后的幸福。影视剧中的老年人物形象为老年受众审视自身境况提供了参照,并支持、鼓舞了他们,使他们据此调整自己的状态,做出勇敢的选择。这也是老年题材影视剧关于黄昏恋叙事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对老年人来说,恋爱和再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的事情。老年人多数情况下要征求子女的意见。子女的爱情婚姻观念虽然比老一辈新潮,但他们在面临自己的亲人遭遇黄昏恋情景时往往不能走出传统观念的阴影,害怕遭到别人的耻笑,为了自己的脸面不受影响,坚决反对老人的黄昏恋。《婆婆》里的赵大妈的丈夫和方大叔是战友。赵大妈的丈夫去世后,方大叔照顾赵大妈一家。但赵大妈的儿子和儿媳妇怕别人说闲话,赶走了方大叔。《我和老妈一起嫁》里秦阿兰的女儿张万美也是因为自己的面子问题反对母亲和郑叔叔的黄昏恋。子女反对黄昏恋的第二个理由是老人再婚属于喜新厌旧的表现,他们的再婚对不起已故的爱人。《有你才幸福》里祺瑞年的儿子祺满雨坚信父亲爱上别的女人背叛了逝去的母亲。《激情永远燃烧》里的杨墨青不断地相亲,儿子杨大直认为父亲的这一做法对不起母亲,因此雇人改造“花心”的父亲。《我和老妈一起嫁》里的乔锐一直不能接受母亲死在手术台上的事实,当父亲宣布要和秦阿兰结婚时,乔锐不能理解父亲的黄昏恋。子女反对黄昏恋的第三个原因是害怕房子和财产会落入他人之手。《有你才幸福》里的祺瑞年爱上了宋茹君。儿媳妇沈洁认为宋茹君跟祺瑞年好,完全是为了他口袋里的拆迁款。《空巢姥爷》里的周开启的两个女儿一直认为保姆刘西娜接近周开启的目的就是骗他们家的房子。《我家的春秋冬夏》里的秦有天的四个女儿担心保姆马瑙婚后会侵吞房产而反对父亲的黄昏恋。《激情永远燃烧》里的杨大直逼迫父亲在再婚之前将四合院过户给自己。《老人的故事》里的吴老太和庄老头的子女们要求他们于再婚之前签订财产协议。对老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房子和财产,而是爱情和陪伴;对子女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亲情和感恩,而是金钱和房产。老年题材影视剧反映了金钱对亲情和人性的戕害。现代社会的子女应该清楚一个最起码的道理,老人并不欠子女任何东西,相反子女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孝敬长辈,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不能整天想着算计老人的房子和财产。

人类不能违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电影《心香》里京京的外公一人住在南方,闲暇时在业余剧社帮忙,结识了莲姑。两位老人常来常往,相互体贴照顾,日子过得十分宁静。莲姑的丈夫早年到了台湾,在台湾已再娶,有了儿女。莲姑突然接到丈夫从台湾的来信,而后又得知丈夫突然去世,莲姑因此病倒,不久也溘然去世。为了给莲姑“超度”,外公将自己保存的唯一一把京胡拿去抵卖了。《老有所依》里的江开国失明,亚芝阿姨出了车祸,《老人的故事》里的庄老头痴呆,《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妈妈得癌症身故,这些老年人的黄昏恋遇到了最难克服的障碍。老年人的生命临近尾声,他们的黄昏恋情更加值得珍惜。

夕阳是陈酿的酒:老年人爱情观念的呈现

“爱情文学的生命力不在于把爱情故事的情节写得叫人爱看,更不在于赋予男女主人公某些外在的价值,如美貌动人等等,而在于写出了人的感情、人的精神!”[2](P143)中国老年题材影视剧在黄昏恋故事中探究中国老年人面对爱情和婚姻问题时的精神状态,呈示老年人的爱情观念,为我们深入了解新时期中国老年人的婚姻情感状态和深层的情感心理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岁月和时间的沉淀使老年人普遍对人生和情感有着更加透彻的理解和领悟”,“他们的情感追求已然剥离了相貌、事业、经济基础等通常吸引异性的外在条件,而更注重性情脾气是否相合”。[3]《激情永远燃烧》里的文物鉴定专家杨墨青拥有一套四合院,而保姆胡美兰生活在底层,还带着一个弱智儿子的累赘。两人由最初的误会而相互争吵到后来相互了解对方的品性而互相关心帮助,杨墨青喜欢胡美兰是因为她的人品好,没有在乎她的外在的条件。胡美兰选择杨墨青并不是冲着他的社会地位和四合院,而是因为杨墨青拥有一身正气和善良的品性。《我和老妈一起嫁》里的退休干部郑智燮爱上了比自己大十岁的秦阿兰,把秦阿兰的儿女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女,他们遇到了困难,郑智燮都尽力去帮助。《空巢姥爷》里的周开启是退休的教师,与家里的保姆刘西娜产生了感情。两个女儿一致认为保姆与父亲结婚的目的是骗取钱财和二百平米的大房子。刘西娜的女儿元元屡次向周开启要东西、借钱,周开启因为信任刘西娜而一再地相信元元,给她买价值万元的电脑,给她“投资”十万元做生意,甚至在元元因诈骗入狱后仍然原谅她。周冬礼和周冬笑认为保姆一家都在骗父亲,而周开启却相信保姆不是骗子。他对保姆和保姆的女儿完全信任,要与保姆结婚。周开启遇到的问题和他做出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代表性,老年人在选择自己的恋爱和结婚对象时,在乎的是内在的脾气、性格和精神品质,而不是外在的地位和经济条件。爱情双方的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不是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我家的春秋冬夏》里的秦有天是珠宝鉴定专家,马瑙是家里的保姆。老爸恋上知音保姆,秦家的四个女儿联手“欺?”保姆,欲赶走她而后快,而秦有天坚决维护马瑙,并宣布要与马瑙结婚。秦有天告诫女儿们:婚姻的基础是爱情,不是金钱和地位。

拥有丰富人生经历的老年人更能洞悉爱情的真谛,爱是奉献和付出而不是占有和索取。《老有所依》里的江开国虽然心里默默爱着亚芝,但考虑到自己的眼睛失明,还要伺候高龄痴呆的父亲,他不愿意给亚芝添麻烦,所以宁愿选择悄悄地离开。《我家的春秋冬夏》里的秦有天在失去大房子租住在小公寓里时,认为自己越来越老,终将会成为马瑙的累赘,所以坚决拒绝了马瑙。《我的前半生》里的崔叔叔的儿子认为罗妈妈贪图钱财,反对两位老人的婚事。罗妈妈多次找到崔叔叔家,但没有见到崔叔叔。崔叔叔的儿子最终说出父亲生病的实情,但还是拒绝两位老人相见。罗妈妈一家医院一家医院地寻找崔叔叔,找到后细心地照顾崔叔叔。崔叔叔病好了,罗妈妈也病倒了。《老人的故事》里的吴老太在庄老头患上老年痴呆后,不顾自己子女的反对担负起照顾庄老头的重任。这些老年人物形象散发出善良人格的光辉,“他们真的象火红的太阳,有一种饱满的成熟美”,“他们的故事往往给你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象陈酿的酒,让你回味无穷,使你大有收获”。[4]

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的责任远远大于一己的爱情。电影《团圆》通过刘燕生与乔玉娥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部分老年人的爱情观念。台湾老兵刘燕生来到上海寻找失散几十年的妻子乔玉娥和从没见过面的儿子。乔玉娥当年在与刘燕生失散三年后,与陆善民组成家庭并生育两个女儿。陆善民是解放军部队的连长,前途一片光明,但因为和国民党士兵的遗属结婚,最终只做了一名电焊工。同他一样的人都升任营长,有的?升任师长。文革时期,陆善民也因为这个问题,吃了不少苦,人家说他通敌。刘燕生来到陆家,受到陆善民的热情款待。刘燕生后来提出愿意用自己所有的积蓄补偿陆善民,但希望把乔玉娥带到台湾。陆善民的子女竭力反对,陆却说,要看乔玉娥的想法,只要她想走,就同意她走。陆善民也不要刘燕生的补偿。乔玉娥说,她跟陆善民几十年,有恩情,跟刘燕生一年,有感情。以前,她是为了孩子们活着,现在,孩子们长大了,她要为自己活一次。陆善民为了成全刘燕生和乔玉娥,就和乔玉娥去办离婚手续。但他们没有结婚证,他们是事实婚姻。办事人员建议他们先去拍结婚照,办结婚证,再来办离婚。他们于是就去办结婚证,结婚证办下来,办事人员问他们怎么处理房产和其他财产,他们新买的房子还没有上房,还没有房产证,所以没有办法签订离婚协议,离婚的事情就暂时托了下来。后来,陆善民患脑梗住进医院。刘燕生买营养品给陆善民补养身体。刘燕生了解到陆善民的善良,最后和乔玉娥商定,不带乔玉娥回台湾了。影片的最后,乔玉娥无法抗拒分离的命运再次降临,只好在几十年前相同的上海码头,再次送走自己深爱的刘燕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见到刘燕生。刘燕生、乔玉娥和陆善民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他们在关键时刻所做出的选择体现了一种宝贵的利他精神,彰显了人性的善良和宽容的美好精神,老年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结语

中国老年题材影视剧自觉关注老年人的情感生活,将黄昏恋故事放置在一定的文化场域中,去开掘老年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体验,展示老年人的爱情观念,为老年人和子女如何解决老龄化现实背景下老年人的情感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和有价值的支持。中国老年题材影视剧尤其是电视剧对建构喜剧的热情远远大于呈现悲剧的愿望;对老年人的善良、乐观、奉献精神的赞美和讴歌远远多于对人性的恶、社会的缺陷、体制的弊端的揭示和批判。与复杂的现实世界和丰富的人性世界相比,中国老年题材影视剧呈现的影像世界还谈不上丰富复杂,因此主创者还需要深入生活,反映更加复杂的现实,呈现更加丰富的情感世界,剖析更加多元的人性真相。

参考文献

[1]伊林.关注老年人的黄昏恋[J].今日科苑,2008(5).[2]柳鸣九.人性的关照――世界小说名篇中的情态与性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3]张元.从《空巢姥爷》看“空巢老人”的情感问题及婚姻障碍[J].当代电视,2016(1).[4]鄢丽娜.和“夕阳”对话――关于老年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思考[J].中国电视,1997(7).基金项目:本论文得到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7GRFX057)

(作者介绍:于宁志,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

第四篇:关于加大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创作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创作力度的建议

李水山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民族工作,先后成立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出版社、民族歌舞团、民族语言翻译局、民族语言广播电视台、民族中小学、民族医院、民族商店、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如今,少数民族文化在党的第几代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祖国大家庭中,依然继承、发扬和光大,博得外国朋友们的阵阵羡慕和赞扬。

上一世纪50——70年代出生的人不会忘记那永远留在我们集体记忆中的电影《阿诗玛》、《五朵金花》、《天山的红花》、《冰雪金达莱》、《草原晨曲》、《冰山上的来客》、《景颇姑娘》、《五彩路》、《羌笛颂》等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那时侯,经济那么困难,思想那么偏离,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很多著名作家、作曲家、演员、舞蹈家不辞辛苦,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体验,写出那样激动人心、撼人心脾的电影作品和美丽动听的少数民族歌曲。这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使56个少数民族和谐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我国的影视剧创作空前繁荣,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经过党内外有识之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不断呼吁和全国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帝王”、“辫子”戏一统天下的被动局面终于得到扭转,创作出一批反映和贴近人民群众现实生活题材的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天下兄弟》、《闯关东》、《金婚》、《叶挺将军》、《北风那个吹》等优秀影视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但是,我国农村题材和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剧创作还步履艰难,还没有大的气色,这也是不能回避的事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作品的严重匮乏,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对党和政府的各项战略方针、政策措施、科学发展、民族团结和改革进程的及时、准确、深入理解、贯彻与落实,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持续发展和构筑和谐社会,问题在哪里?希望在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期间纳入议题。

一、创作机制不健全:如果说当初无人敢问津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就是因为政治与艺术风险比较大,不如拍摄古装戏自由创作,轻车熟路、得心应手,票房价也并不薄,然而拍摄少数民族题材报批、审核程序复杂,经费严重短缺,题材和内容敏感,加上不熟悉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生活,涉足的影视人则更少。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创作体制与机制不健全所致。在多民族国家的我国,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特性绝不仅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来运作,而且更需要党和政府的重视,需要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具体政策的扶持,不能由票房价值左右或放任自流,比如规定:国家与省(区、市)政府每年的主旋律文艺题材创作经费、创作计划、创作人员、放映时间、评奖过程中划定一定比例(10——15%)和时间段,就会吸引很多有才华的文学艺术家关注与投入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党的宣传部门、政府广电文化工作、民族工作部门可以协作组织落实并促成,由国家民委牵头主抓。

二、缺乏创作基地与经费:如果没有经费保障,即使有创作人员和创作激情,也深入体验过实际生活,也不可能保障文艺创作过程的善始善终,更不可能有好的结局和成果,何况我们现在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因为没有健全的经费投入机制与保障,连艺术家的创作欲望都难以激起和调动,启动创作、创作队伍建设,似乎还是很遥远的事情。最近,长春电影集团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直接关怀、领导和支持下建立了国家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和创作基金,并开始征集优秀电影文学剧本,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尝试,不妨国家民委、广电总局和某一省、市、自治区共同建立国家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基地和创作基金。有了创作基地和经费保障,就有制度保障,这就是制度创新,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每年征集、评选和组织拍摄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剧就会变得水到渠成。经过征集和评选,会陆续涌现出很多高水平的创作人员,再通过契约和奖励形式,不断壮大创作队伍,搞活创作机制,提高创作水平,繁荣创作舞台。

三、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人才严重匮乏。创作基地、创作经费、创作队伍、优秀剧本固然重要,但这些无疑都是创作条件,属于硬件建设,真正发挥巨大、长久作用的还是人才与制度建设,即软件建设。有创作激情、有爱心、有责任心和敬业、执着的专业创作人才队伍,这些人才需要发现、培养和扶持。既要有专业人才,也需要兼职人才和基层人才,这样才能成为有根基、有动力、有活力、层次与结构合理,能持续发展的少数民族影视剧创作体系,才能不断繁荣、壮大创作队伍和创作舞台,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的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这对振兴、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剧是最好的基础和辅助条件。只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世界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发展的时代脉搏,从创作机制、创作基地与经费,创作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扶持入手,求真务实、持之以恒、真抓实干,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剧创作会走向繁荣与昌盛。对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来说,贴近和反映他们现实生活实际的影视剧作品才是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五篇: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述评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述评

【内容摘要】以家庭故事为主要题材,以日常经验为主体内容;以生活化戏剧为叙事特征,以主流意识为价值观念的家庭题材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解它的发展历史、特点及文化内涵,把握其未来的发展道路,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词】概念;历程;特点;文化内涵;发展

【Abstract】 The main theme for the story home to day-to-day experience as the main content;to life characteristics of drama as a narrative to the mainstream consciousness for home values theme series, television industry in China occupies a decisive position.Learn the history of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grasp its future path of development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Keywords】concept;course;characteristics;cultural connotation;development

从1990年的《渴望》到2008年的《金婚》,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家庭题材电视剧收视率的节节攀升,此类电视剧,越来越受观众的喜爱。研究家庭类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状况,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一、家庭题材电视剧的概念

电视剧是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多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家庭题材电视剧”是指以家庭的核心场景家庭关系为主要冲突,家庭中人物的命运为主要情节,家庭情感为主要叙事高潮的一种电视剧艺术形态。家与家的爱恨情仇,家庭内部的悲欢离合,血缘冲突、家族延续,构成了主要的叙事动力。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简述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一)漫长的童年时期(1958年——1976年)

1958年,以《一口菜饼子》的播出为标志,中国电视诞生,落生于一个相当落后的工业基础上,呱呱坠地不久,就碰上了三年困难时期,又卷入了全面的政治**。中国的电视事业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呈现出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的状况。演中心、唱中心的题材决定论左右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发展。

1958年到1966年是中国电视剧的初创时期,由于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免于简陋粗糙,直播是基本的采用方法。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开始使用录像设备,然而政治上的枷锁却使得电视剧10年来几乎一事无成,一片空白。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反修斗争》是唯一一部电视剧。

(二)走上发展之路(1977年——1983年)

1976年后,中国电视剧取得长足的进步,其中有许多上乘之作,如单本剧《新岸》、《新闻启示录》等,连续剧《武松》、《四世同堂》等。1978年是中国电视剧开始复苏,伴随改革开放的浪潮,由于录像机的进口,电视界改用录像手段录制,久违了的电视剧迅速与观众见面。进入80年代以后,进口电视整机、部件和生产流水线涌入中国市场,“电视热”逐步形成。1980年是电视剧大发展的一年,年产量一跃增加到130多部。大多数歌颂光明的生活,赞美纯洁美好的心灵。1982年,出现了一长一短两类电视剧引人注目,电视剧的特点和性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越来越自觉地利用。电视作为重要娱乐媒介的地位已经确立。

(三)进入成熟期(1983年——1990年)

进入80年代,中国电视剧水平稳步提高,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手法上都不断创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古典文学名著接二连三被搬上荧幕。电视剧《红楼梦》最高达到了70%的收视率,掀起了长达一年多的“红楼热潮”;《西游记》则展开了神话类型通俗剧的探索,播出后受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强烈喜爱,反响巨大;《三国演义》更是气势空前,在亚洲许多国家也激起了“三国文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化热”。

中国内地的电视剧慢慢崛起,本土的创作日趋成熟,传统化的题材正是在这时被发扬光大,涌现了一大批如《努尔哈赤》、《济公》等优秀的电视剧。

几年之中,各种题材、体裁和风格的电视剧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通俗剧佳作出现了《啼笑因缘》、《杨乃武与小白菜》。家庭伦理体裁电视剧《渴望》热遍中华大地。历史题材电视剧《末代皇帝》,儿童电视剧《跑跑的天地》,喜剧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反映现代都市商业内容的《大酒店》都相继得到好评。到1990年,中国电视剧的产量已达每年5000至6000部集。

(四)走向电视节目市场(1900年——1996年)

从80年代后期开始,有识之士便开始呼吁电视剧走向市场,到九十年代之后,人们开始以多种方式尝试着市场的途径,试图即为电视生产,同时又为录像市场生产。

从《渴望》开始,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平民化风格的作品层出不穷,可以说是90年代流行热点和社会风俗的百科全书。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展现的便是一幅幅平常人的生活画卷,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电视剧取材在这一时期更注重于平民化。

这一时期,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让传统的社会秩序发生了改变,应运而生的电视剧《外来妹》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沿海地区,许多人的命运甚至因此改变。

(五)持续繁荣局面(1996年至今)

网络时代,大众的审美趣味开始向娱乐化转变,虽然各种题材和类型的电视剧均大量涌现,但其中以娱乐为主的题材越来越受到青睐。历史剧娱乐大众的功能最为强大,从《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到《康熙微服私访记》,偏重于戏说历史的电视剧由于具有平民化的视角,触动了观众关注自身生存状态的神经。

进入新世纪,反映家庭伦理的电视剧渐渐多起来,并成为电视屏幕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上的主流。从《牵手》、《结婚十年》、《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到《金婚》,看似全无技巧地记叙家庭生活中的流水账,实际上都真实形象地还原了家庭的本来面目,很多观众都在这些电视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还没有步入婚姻的则从中得到了关于恋爱和家庭的一些启示。电视剧的制作多元化发展,大投资、大制作的电视剧增加,数字高清电视剧不断涌现,制作的特技使用增加。电视剧的交易量也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电视剧的播出呈现出各类题材百花齐放、色彩纷呈的繁荣景象。

三、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的特点

(一)题材的日常化、现实化、世俗化

在家庭题材的电视剧中,不仅老百姓是最经常的主角,即便是某些具有特殊地位的“大人物”,电视剧也常常将他们放在家庭、亲情、友谊的平凡关系中,更多地去展现他们普通人的情感和命运,并不将主要的线索用来表现他们的伟大行为和非凡生活。

家庭起居室、餐馆、邻里、汽车内这些平常生活场景构成了电视剧最频繁的空间,谈话、吃饭、走路、吵架构成了此类电视剧最集中的内容。为了达到 “感同身受”效果,更加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参照,或者直接取材于日常生活,在社会背景,社会生活,人物类型等方面获得与现时的互认性。观众对于其中的人物类型和人物性格、现实生活和工作环境、世俗故事和遭遇以及人物的心理的现实认同感往往决定了家庭题材电视剧收视效果的成败。因此,题材的日常化、现实化、世俗化便成为一种自觉。

以2003年的《结婚十年》为例,电视剧在十年的故事跨度中,诉说了两个普通男女,从青年时代的相濡以沫,到中年时代的貌合神离的感情婚姻经历,他们伴随生活变迁而产生的感情变迁、心理变迁、身份认同的变迁、社会角色的变迁,是如此地接近许多观众所经历过的岁月和所经历过的心路历程,以至于观众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将“戏剧”的生活看成是生活本身的戏剧,不时指点着剧中的人物、情节、细节与自己对往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事的记忆相对应并且因为这种对应而被感动。《结婚十年》、《空镜子》等大多数有影响的电视剧一样,提供的是一个私人空间的故事,背景被虚化了,平常人的感情以及感情的命运成为主体。因此,观众忘记了它的虚构性,将它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来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

所以,一般来说,家庭类电视剧为了获取观众的共鸣,它的人物、故事、情节、场景以至于画面和声音,常常以“还原”日常性为目标,力求在题材、体裁、风格、镜头语言、服装、对白、造型、思想文化等等方面与现实具有相似性。

(二)以宣扬中国正统伦理思想为主

道德伦理在中国是一种普遍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社会规则,中国电视剧在遵守、表达、维护“忠孝节义”、“温良恭俭让”、忍辱负重、重义轻利等等传统道德观念的同时,很少表现对偏离主流道德观念的行为和人物表现出任何容忍和理解的态度,甚至也很少容忍个体欲望的宣泄和青春心理的叛逆。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在这一点上尤其注重,普遍喜欢选取道德化、伦理化的题材和主题,强调对家庭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对朋友的义气等等。

上世纪90年代初的电视剧《渴望》,甚至开辟了中国电视剧伦理化的传统。剧中的女主角刘慧芳就像1947年蔡楚生、郑君里编导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素芬一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女人”。这个忍辱负重的女性形象几乎成为了后来中国众多电视剧男女主人公的道德原型,在《咱爸咱妈》、《大哥》、《婆婆》等许多电视剧中被一再地重新演绎。这些电视剧中的道德形象,很少出现内在心理冲突和心理空间,也很少表现人的心理分裂和心理变异。

这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正统伦理思想是息息相关的,家庭题材电视剧常常通过对感伤性和认同性环境的营造,在逆境中浓墨重彩地渲染各种乡土情、夫妻情、父子情、姐妹情等,以情唤起观看者的道德同情、共鸣。《婆婆》、《父亲》、《大哥》、《大姐》,往往都体现了一种相对传统的长者本位观念,老年人、长兄、长嫂代表了家庭的最高道德准绳,而最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后那些异己者,或者说是离经叛道者(大多是年龄更小者),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或者最后回到家庭的核心、稳定状态中。

当然,这类剧在表现传统价值观念时有一种过分理想化、过分美化的倾向,或者说它缺乏对社会、时代冲突的真实表现。一些道德化的人物具有明显的概念化痕迹。现在电视剧中的一批“大哥”、“大姐”,为了大家庭忍辱负重却成为了道德榜样。

(三)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近年来,现实社会却也与之的“相映成趣”——因婚外恋或“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洋溢着对中和之美、质朴之美的向往与追求,彰显了家庭题材电视剧这一大众艺术形态的特殊审美价值。

(一)中国式家庭婚姻编年史

《金婚》是当代中国老百姓的婚姻编年史,浓缩了当代中国大多数人的婚姻生活模式。与《牵手》、《中国式离婚》等其他表现婚姻家庭的电视剧不同,它采用了新颖的编年体叙述方法,每年一集,每集都以字幕形式打上具体的年代,非常巧妙地把历史大背景推到幕后,而把一个普通家庭的婚姻推到台前,通过道具、场景、音乐、表演等视听元素营造特定的时代气氛,以此来表现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命运和情感历程。编年体的叙述方式应用到电视剧中,创造一种流水账似的平凡感,从年复一年的岁月流逝中积淀历史的容量。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就在这家长里短的叙述中,一年一年把婚姻积淀下来,这是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的典型特色。

通过编年体的外壳,《金婚》以小见大,重新诠释了现实主义的精髓,拓展了抒写和记录当代中国历史变迁的新天地。50年的风云变迁、兴衰荣辱与佟、文婚姻的命运、情感,曲折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直白而又非常突出地表现了当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二)传统伦理婚姻观的理性回归

以家庭生活来折射时代的变革,以婚姻曲折来劝世喻今,《金婚》直接叩问的是婚姻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代表婚姻最高境界的八个字表达了两千多年来国人对白头偕老、百年好合最纯真的向往与追求。

50年,是佟、文两人生命的全部过程,是他们一生的蹉跎坎坷,一生的酸甜苦辣,一生的悲喜交集。《金婚》讲述的虽然只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但它的每一个细节都触摸到中国社会的脉搏,触摸到平民百姓的心跳,并细致地将它剥离与呈现,展示了婚姻给人们带来的酸甜苦辣和温馨与希望,揭示出夫妻之间的真爱至上。《金婚》引领着人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带给我们的哲学思考。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剧中展示的精神价值取向和道德评判标准,正是对于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再肯定。佟志和文丽白头偕老,共度人生的美好情景正是传统的家庭观念的理性回归。

面对《金婚》这面镜子,亿万国人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家庭责任、伦理责任和道德责任——如何当丈夫,如何作妻子,如何为父母,如何为儿女。在爱情也快餐式的时代,日益弥漫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及其所裹挟而来的道德危机与情感荒漠,给现代家庭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大力弘扬人伦之和的道德理性,形象诠释爱情婚姻中的理解与责任,对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处理,体现出当代社会对人伦之和的理性吁求。电视剧这类内容产品的文化使命,正是呼唤美好人性与道德良知,对全社会的情感心理以必要的塑型功能,健全民族文化机体和道德自省意识。

(三)平民视角的审美观照

平民视角与平民美学旨趣成就了《金婚》通俗朴实的审美特征——把当代观众熟悉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的历史,艺术地再现,跃然寻常百姓家荧屏,通过视听传达,使受众得到灵魂上的净化、认识上的启迪,从快感升华为美感,让他们从荧屏上找到了自己和父辈乃至于下辈的影子,使他们懂得人生的价值,领悟人生的况味,明确人生的方向。佟志、文丽、大庄等有血有肉、真实感人的平民人物形象,令观众自然地感同身受,就像是在回味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他们的人生体验极大地影响着观众的审美接受,自然地引发他们的审美共鸣,使得《金婚》的平民视角与平民美学旨趣体现得尤为突出,从而也从创作理念、艺术技巧、审美评价等多角度拓展和深化了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及美学原则。

中国社会从政治型向经济型的转变,使公众关注的重心从“国”向“家”迁移,“大家”集体重心转移到“小家”个体重心。尽管以家庭为表现核心,但社会传统伦理与现代道德之间的碰撞与冲突,以及现代伦理道德建构中的某种困惑与艰难处境却在《金婚》中得到真实的体现。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四)大众情怀的叙事结构

《金婚》以直面生活原生态的写实态度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关注时代,以深刻细腻的“笔触”直面社会人生,从平凡人的生活情状里挖掘生活的本质,探索生活的意义,得益于大众情怀的叙事结构——以人物关系为基础设置的多线索顺序叙事模式。

这种叙事方式便于表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娓娓道来这种结构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围绕佟志和文丽特定命运流程采用因果线性结构构架剧情,围绕这一主要叙事脉络设置若干副线,从而形成主副交织、对比参照的多线性叙事框架。在叙事空间的处理上,致力于挖掘日常生活空间的诗化特色,从生活中择取自然意象,并赋予其象征韵味。

“从头说起”的叙事、情节链条线性发展中非常规性跳跃以及以“生活流”为基础的戏剧冲突十分便于观众的审美接受。在叙事结局上采用大团圆结局,追求冲突的和谐解决,强调“人伦之和”、社会和谐,是《金婚》极力表现的主旨。

五、从韩剧的流行反思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的发展之路

(一)简析韩国家庭题材电视剧优点

韩国影视剧是近几年席卷中国“韩流”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其中的家庭伦理剧更是令观众欲罢不能。韩剧在题材资源、编剧手法、表演风格、情感尺度和美学评个等反面走出了一条既符合电视剧本性又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道路,这些都是值得国产家庭题材电视剧改进和学习的地方。

韩剧中, 家庭伦理剧占有很大的份额, 而中央电视台引进的大多也都是家庭伦理剧。它之所以如此的打动人, 使得观众欲罢不能, 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1.多层面、深厚的文化内涵

韩剧在形式与内容上表现得通俗与平实, 虽然在技术的细节上有些轻灵的匠心独运, 但也只不过是审美效果的要求与情绪抒发的需要,并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没有造成影片情节上的“花哨”与光怪陆离, 总体上仍然保持了叙事的完整与晓畅。

韩剧中的文化内涵是多层次的, 不仅有韩国的本土文化, 还处处渗透着儒家文化。韩国古典传统文化得到相对完整的传承, 韩国文化优雅而恬淡, 和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比较相近, 所以中国人容易产生心理认同, 比较容易接受。

看韩剧, 很多中国人有一种亲切感, 它成为开启我们尘封多年的儒家精神文化堡垒的窗口, 观众几乎不会感到陌生, 往往如睹邻家情景。韩剧在获得和完成现代性的同时, 文化上仍保持了一种延续性和保守性, 正是这种文化特征, 构成了韩剧叙事基础。2.细腻动人的情感蕴于平实的叙事中

情感的细腻表现在韩剧注重刻画人物, 笔触细腻。故事里透着一股向上的执着, 主人公面对挫折的勇气, 增强了每一个观众对生活的信心, 感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困难都可以战胜。剧中喜欢给演员长时间的大特写, 这样的镜头更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也更容易引起观众心理上的共鸣。韩剧就是通过对一个个细节的精妙把握、细腻表现, 完成了对观众一次又一次的征服。

简单平实的叙事家庭是韩国家庭伦理剧中故事书写的重要载体, 它忠实地记录那些发生在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而正是这些小事增强了荧幕的鲜活性和真实性, 从而拉近了观众和荧幕的距离。家长里短和儿女情长在平淡琐碎的生活中, 变得真实而自然。平实复杂的人生在剧中全景化、立体化的展现出来, 观众从剧中体味生活况味和人生哲理。长达百集的电视剧, 观众看起来却并不觉得乏味, 正是这些生活细节所折射出来的情感力量, 使得观众看韩剧就像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样, 跟着剧里的人物一起经历喜怒哀乐。

电视剧受众是普通人,所谓普通人, 在生活中他们尽量服从道德, 却也并非毫无缺点。韩剧正是抓住了受众的这个特点, 它的情节没有大悲大喜, 没有超拔的精神也没有扭曲的灵魂, 人人都照生活应有的方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式活着, 透着东方的中庸, 情感来得比较简洁和宁静,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体验, 因此也就流露得更为自然。

家庭伦理剧虽是表现普通人的生活情感, 但在讲故事的同时却不乏思想深度, 犹如一篇生活哲理散文, 又仿佛一部关于婚姻、家庭、情感的百科全书, 让观众浏览人生悲喜苦乐的同时, 也领略了一番人生的奥妙。这些熟悉的生活片断使观众暂时摆脱了现实的焦急与压力, 沉浸在剧情所营造的那种氛围中。

(二)对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的启示

回观国产电视剧,不得不承认我们国产家庭题材电视剧比早些时候成熟了不少,也出了不少优秀的电视剧, 比如《大宅门》、《永不瞑目》、《中国式离婚》等, 但反映现代生活的家庭剧却比较少, 即使拍出来的也都承载着过多的悲情与眼泪, 内容不外是离婚、复婚、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编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非常注重优秀影视人才的培养, 鼓励人才交流, 组织国家间的合作。只有高水平的人才才能造就高质量的作品。综上所述,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具有的市场和潜力是很大的,所以,扬其优点,避其缺陷,使之可以更加健康、积极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友军.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74-193 [2]杨世真.电视艺术原理[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267-277 [3]郭镇之.中国电视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3-26 [4] 尹鸿、阳代慧.家庭故事·日常经验·生活戏剧·主流意识 ——中国电视剧艺术传统[J]现代传播,2004,(5),56-64 [5] 冯资荣.电视剧《金婚》的文化解读[J]当代电视,2008 [6]程杰.“温情”暖人心———浅析韩国家庭伦理剧的文化内涵和叙事方式[J]文化研究,2006,(7),133-134 [7]李培森.辉煌铸就梦想——回顾中国电视剧30年[J]当代电视,2008

下载中国梦影视剧的题材表现力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梦影视剧的题材表现力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梦

    “中国梦” 和“境外势力” “中国梦”近来是个很热门的议题,人们往往将其比拟于“美国梦”,而忽略两者的重要区别:“美国梦”具有很强的个人主义成分,而“中国梦”则是集体主......

    中国梦

    中国梦·我的梦 □记者 阮宝夫昨日下午,在市区迪荡新城财智大厦,白领沈女士登陆“鲜果派”水果配送网站,下单预订水果车厘子。不到两个小时,一箱新鲜的智利产车厘子就送到了办公......

    “中国梦

    “中国梦·劳动美”纪念“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3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 1、“安康杯”竞赛活动最早是由 于年发起的。 A、内蒙古总工会,1998年 B、包头市总工会,1984年 C、......

    中国梦

    中国梦 随着习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梦”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然而我......

    中国梦

    “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所追捧,并日益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不过,......

    中国梦

    “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所在位置:首页 | 辉煌十年发布时间:05-25浏览次数: “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访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程冠军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这是我们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最热门的一个政治主题词,甚至都不用加直译。今年,我们人人都在讨论中国梦,各行各业都把中国梦跟自己挂起钩来。但是这种关注也好、联......

    中国梦

    我的梦, 是青春洋溢的意气风发 我的梦, 是志在四方的挥斥方遒 我的梦不在那个遥远的天国; 我的梦就屹立在东方的热土! 我的梦启航于长江; 我的梦孕育于黄河! 我的梦,像一面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