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矫正典型案例: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
重庆市垫江县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
夏雨(化名),男,40岁,小学文化,重庆市垫江县坪山镇某村村民。2008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垫江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2008年9月,夏雨来到坪山司法所签订了社区矫正保证书,成为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积极参加抢险救灾,表现突出,被垫江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给予记功表扬一次;同时,能自觉遵守社区矫正“五个一”管理规定,认真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各项学习和社会公益劳动,认罪伏法,改造较好,现己依法按期解除社区矫正。
矫正措施有力:多措并举,依法施矫
调查走访,剖析原因 一是走访了解其性格方面的问题。夏雨由于从小受教育不够,小学肄业,性格内向,脾气暴燥,个性较为固执,思想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大,经常沉默不语,时常自责、内疚。二是走访了解其在法律意识方面的问题。从与夏雨的几次交谈中,发现其对法律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认为自己以前的“事情”是偶然的,无所谓,对自己行为后果的严重性和违法性,没有足够的认知。三是走访了解其家庭社会情况。案发前,夏雨靠自己搞摩托出租,每月有一千元左右的收入,一家人和和 1 睦睦过日子。由于性格内向,脾气暴燥,情绪不稳定,遇事不冷静,发生纠纷不依法解决,采取暴力行为,造成了人身伤害,铸成大错,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夏雨本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落实责任,实施目标管理 2008年9月,司法所依法接收夏雨并纳入社区矫正管理,及时建立个人矫正管理档案,成立矫正工作小组,组长由司法所长兼任,成员有驻村民警、政府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干部。签定两书(即矫正工作小组一方面与司法所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另一方面与矫正对象及其监护人、社区帮教人签定矫正帮教协议书),落实矫正目标管理责任,真正做到矫正帮教有目标、有措施。
剖析根源,亲情帮教 根据夏雨在思想及情绪上的不稳定原因及心理状态。镇矫正办积极研究,掌握根源,究其原因是自己的不冷静,粗暴行为致使本不宽裕的家庭陷入困境,让家人承受了来自各方的种种压力,心中充满愧疚和自责。针对这些情况司法所及时与村矫正工作小组成员和家人交换意见和看法。通过对夏雨进行一对一谈心的方式,帮助他解决思想负担,鼓励他面对社会,以真诚鼓励他、以真情唤醒他。
正面教育,依法帮教 针对夏雨对社区矫正认识不够充分,法律意识淡薄的状况,司法所坚持不定期开展法律常识、身份意识、认罪伏法、坦白检举、禁止毒品等八项教育。每月通过组织其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其法制观念,让他意识到法治的重 2 要性,端正矫正态度,增强其对所犯罪行的认识。通过学习教育,夏雨接受了社区矫正,明确表态要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做人,适应社会,遵纪守法,积极主动配合镇、村矫正组织搞好矫正改造,认真遵照社区矫正“五个一”日常管理规定。
多措并举,因人施矫 一是定期走访,掌握动态,争取家庭支持与配合。司法所及村矫正工作人员每月对其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其家庭生活和最近表现情况。积极争取夏雨的家人,从思想上关心他,从生活上照顾他,减轻他的心理负担,切实配合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二是定期谈话,帮助他重树立信心。针对夏雨被判缓刑后心理负担重,缺乏上进心等特点,司法所矫正工作人员每月找其谈话,敞开心扉,与其促膝交谈,帮助他树立信心,重塑人生,对其缺点和错误善意提醒,有效制止。三是组织公益劳动,进行行为引导。通过组织清扫政府大院、敬老院、司法所、派出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让他融入社会,使其建立自信心,增强自尊感、社会责任感。
矫正效果明显: 重塑人生,回报社会
社区服刑人员夏雨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期执行,在坪山镇进行社区矫正改造。初期,他自卑消沉、情绪不稳,贪玩、好逸恶劳,法律意识淡薄,认知能力差,对矫正有较强的敌对情绪。经矫正改造后,他的思想情绪、生活压力、守法意识等有了明显了转变,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也有了明显的增强;让他进一步认清了自己犯罪的思想根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 3 价值观,重新鼓起生活做人的勇气,积极参加教育改造活动,积极帮助社区干部群众做好公益服务活动,回报社会。
2008年12月16日14时许,夏雨正在坪山镇赶集时,忽闻不远处传来“起火啦!起火啦!”的呼救声,他闻讯便朝着呼救方向奔去……他冲进火海,同随后赶来的群众用桶挑水,盆端水,水管喷水……积极组织灭火。但火势燃烧越来越猛,火焰越窜越高,整个楼房顿时浓烟滚滚。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灵机一动,便跑到附近一单位抓来灭火器,冲进屋内,冒着浓烟,与火魔又开展激战……火势渐渐压下去了,他焦急的心也渐渐平稳了许多。正待喘口气,忽见屋内墙角处还有一燃气罐,极有可能爆炸或再度引发火灾可能,他想也不想,什么也不顾,便扔下手中的灭火器,冒着滚滚浓烟,抱着燃气罐往外跑,一口气将燃气罐抱到场镇后街偏僻安全的方,用冷水喷罐降温进行安全处理后,又拖着疲惫的身子跑回火灾现场同其他同志一道投入到紧张的火灾抢险之中……时至17时30分,火势才得以基本控制,屋内的滚滚浓烟才渐渐散去。他在这次扑火抢险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扑火抢险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位及村居民财产损失做出了贡献,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和信心。
社会评价高:邻里关系睦,义举传佳话
他回归社会后,重塑生活信心,找回自信,同村邻居另眼相待:觉得他没有往日的贪婪、好逸恶劳之恶习,也没有了消极、4 堕落、孤僻、冷漠的自卑感。在邻居眼里,现在的他常走湾窜户,谈笑风生,与人为善、团结邻里,无活找活干,有活抢着干,闲时赴毗邻区县建筑工地干活,为家计而忙碌不休,成了家里家外的能人。
最让人们感动的是: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扑火灾的义举,使单位库房存储物及其左邻右舍居民用房免遭数万元的重大财产损失,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好评。其见义勇为,扑火抢险救灾的义举被垫江县社区矫正领导小组依法批准给予记功表扬一次。
点评: 矫正改造初期的他,性格内向孤僻,情绪急躁,生活消极,法律观念淡薄,认知能力差,敌对情绪严重,自认为“犯罪”是社会的不公,对家庭、社会极度冷漠。矫正改造后的他,重塑生活信心,变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一心回报社会,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社会责任感极强的见义勇为先进。为了让他能早日改造好,顺利回归社会,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调查走访,了解掌握其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情况,在找准剖析矫正人员心理症结、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矫正个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教育监管,多措并举,因人施教,将教育矫正、监督管理、亲情感化等有机结合,依法实施矫正,让一个社区服刑人员懂得感恩,真情回报社会。
第二篇: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真情鼓励 社矫少年回归社会
——XXX区司法局XXX司法所
XXX区司法局XXX司法所服务对象为XXX镇域内的农民,XXX镇地处城郊结合部,由于地域原因、百姓长期形成的意识习惯等因素,矫正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其中犯罪时未成年者2人,18—25岁青年12人,青少年占矫正人员总数13%。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明天的创造者,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是我们司法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面对众多的青少年矫正人员,XXX司法所司法助理XXX在工作实践中,认真分析了他们的犯罪原因:一方面是历史原因,计划生育国策致使80、90后的孩子家里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尖子,对他们多有宠爱,又因地处农村,在他们小时候的对学习教育不是非常重视,大部分人初一、二就辍学了,在社会上闲晃;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日益繁荣,各种诱惑层出不穷,这些在社会上闲晃的青少年很容易就养成了攀比、好逸恶劳的习惯,而他们很少有一技之长,致使他们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而悔之晚矣。针对这些原因,XX助理认真为每个青少年矫正人员制定矫正个案,以劝说、诱导为主,以教育、管理为辅,真情鼓励青少年社矫人员回归社会。
二、社区矫正实施过程
社区矫正人员刘XX,1994年06月25日出生,2011年11月28日因盗窃罪被大庆市高新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5年执行。2011年12月1日到XXX司法所报道。
(一)细心调查,掌握情况。
在刘XX报道入矫之初,XX助理即通过与本人及家人谈话、家庭走访、询问村治保主任等方式,细心了解刘XX的家庭、成长经历、犯案等各种情况。掌握到刘XX是家里的老儿子,从小就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混小子,初一就不念书辍学在家,每天和一群同龄孩子在一起闲晃,首次犯案在2010年,年仅16周岁的刘XX就和一群同龄的孩子被人组织起来,在一个月内盗窃破坏油田变压器、油井配电箱、电动机等物资七次,盗窃总价值85275元,而变卖赃物所得的几千元钱被一群孩子上网、买游戏装备、唱歌等挥霍一空。案发后,刘XX也因自己的犯罪行为而感到害怕,看到每天为自己早出晚归打听案情的父母也感到愧疚,变得少言寡语,惴惴不安。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XX助理对刘XX进行劝说,告诉他之前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为了他的父母也要打起精神,积极配合矫正工作,服从管理,让父母放心,并为他详细讲解了各项管理规定。
图片
(图为社区矫正家庭走访,图中男孩即为刘XX)
(二)重点关注,促其转化。
在日常的矫正工作中,XX助理重点关注刘XX,利用集中学习、个别谈话、汇报思想等时机主动与其交流,了解刘XX的生活近况和思想波动,及时掌握其在矫正期间的情况变化。随着对刘XX的了解,XX助理发现刘XX心态逐渐恢复,但心里一直有对父母的愧疚,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不仅给家里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也给父母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心理一直有压力。XX助理利用每一次与其交流的机会劝导他,告诉他父母最希望的就是他的平安,他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要总想过去的事情,鼓励他积极配合矫正工作,平稳度过矫正期,早日回归社会,在生活中报答父母的恩情。在XX助理的教育帮组下,刘XX一天天的转变着。
图片 图片
(召开集中学习)(配合司法局领导个别谈话)
(三)鼓励务工,巩固成果。
刘XX在矫正期间表现逐渐转好,XX助理就鼓励他不要在社会上闲晃,应该试着找正当的工作机会,出去务工,一是从事正当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可以给家里减轻负担,让父母的压力小一些;二是从事正当的工作能减少与社会上闲杂人员的接触,避免再次犯错;三是从事正当的工作,知道赚钱的辛苦,能过改正其身上的好逸恶劳的习惯。刘XX接受了建议,开始和村里人出去打散工,后又在哈药集团三精大庆玻璃工业园内找到一份稳定工作,每月工资2000多元,最多可达到3000元。现在,刘XX生活和思想逐步稳定,再次犯罪可能减小,社区矫正成果巩固。
三、点评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明天的创造者,对青少年矫正人员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放弃他们。对于像刘XX这样的青少年矫正人员XXX司法所在入矫、在矫、解矫三个阶段的长期过程中不仅教育转化他们,还鼓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其尽早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使其不成为社会的负担。希望更多像刘XX这样的青少年尽早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成为美好生活建设者中的一员。
第三篇: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东门街道陈某的个案分析
日期:2009-6-24 14:48:57 人气:1495
一、接案及建立专业矫正关系
随着深圳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开,2007年7月19日,陈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被分到了东门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作为东门街道司法所第一批社区矫正人员,陈某受到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他们向陈某详细介绍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及管理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罚分细则等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方法。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下陈某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了名。矫正关系初步建立。
二、资料收集
陈某在转入社区矫正前,一直都在东门派出所的管辖下,从派出所转送过来的材料以及之后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家访收集到陈某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个人资料
1、个人基本资料
陈某,男,已婚,195X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广东XX市人
2、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
陈某在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期间在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获得巨款1200万人民币。被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罚金三十万人民币。刑期执行期限自2003年11月28日至2013年6月13日止。
3、身体状况
陈某中等偏胖的身材,体虚多病。2007年1月12日经XX监狱医院鉴定,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并准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
4、服务对象的能力及特点
陈某曾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人称陈总,掌管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公司,口才很好,能力也较强。
(二)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陈某妻子现年55岁已退休,夫妻恩爱。儿子在英国读书今年刚毕业,目前在英国工作。有5个弟弟,兄弟感情不错,据悉陈某出事后,其弟曾为其多方奔走。父母健在,父母对其十分疼爱和关心,经常电话联系。
2、社区环境
案主住在一个比较好的小区里,据了解其房子是拆迁补偿而来。小区内都住着许多原来的拆迁户,彼此都相互熟悉。老领居对陈总评价都比较高。
3、出狱后的表现
陈某出狱后,能够认真守法,按时报到和参加公益劳动,但很少外出,人较敏感,谨言慎行。
三、问题的界定及分析
1、社会适应困难
陈某在监狱服刑多年,保外就医时,外面的社会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房子被拆迁,熟悉的街区已不在,老朋友的搬迁,社会关系的瓦解,使其在社会适应上存在问题
2、社会交往出现障碍
陈某回归社区后,大多时间在家里读书看报,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出狱1年多来没有交过新朋友。仅维持与部分老朋友的联系。自尊心较强的他害怕被人挖苦和嘲笑,更害怕他人知道他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因此他选择了逃避。
3、心理压抑问题突出
(1)曾经事业有成、春风得意的陈某在从陈总的角色一下降至社区服刑人员的角色。从一个成功者沦为街下囚,强烈的社会心理反差使其很难适应自己的角色变化,他觉得自己是被冤屈的,他不断重复着自己的案子,强调自己会被平反的,他有满腹的苦闷无处发泄,心理非常的压抑。
(2)陈某有过坐牢的经历,在狱中,与之相处的都是罪犯,都是平等的,甚至他觉得自己还会比他人罪犯优越一些,因为在牢里大家都知道他是陈总,对他都相当恭敬。但是保外就医后,环境不同了,原来的社会生活环境全部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他再也不是陈总,而是一名罪犯,罪犯的标签压抑在心中难以释怀,因此他说话行事的小心谨慎,必恭必敬。
(3)作为一个中年人,本应是事业有成的时候,而今却一事无成,加之身体状况较差,对未来也没什么打算,严重的挫败感使其将成功的希望放在了案情平反上。
4、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此外还常常饱受失眠的困挠。各种大小病不断(最近又患上病毒性皮肤病),看似肥胖的身材给人一种虚胖的感觉。
四、矫正计划
(一)目标
1、化解相关疑虑,接受社区矫正。通过与陈某的倾心交谈及实际行动,让陈某感觉工作者是真心帮助他的,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他的行为,他的压力和痛苦。从而获得陈某的信任,打开心结,接受社区矫正和工作者的帮助。
2、整合医疗资源,关心案主健康。工作者主动为陈某在网上搜索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病人日常生活的禁忌,寻找饮食和养身良方,获取最新的医疗信息,积极为陈某联系社区免费医疗。整合医疗资源,为陈某提供热心细致的服务。同时还积极跟陈某讨论如果保养和锻炼身体,让其感受到工作者的关心,真正接纳社区矫正工作者。
3、整合家庭资源,寻求家庭帮助。陈某有个非常好的家庭,家庭凝聚力强,家庭力量不容忽视。弟弟们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个个事业有成,弟弟们正向的生活引导,直接的经济援助和心理支持,都是陈某潜在资源优势。
4、参加公益劳动,积极融入社会。安排陈某参加公益劳动和各种集体活动,创造各种机会鼓励陈某与他人接触,减小其与他人相处的戒心,能够以正常人健康的心态融入社会。
5、布置家庭作业,熟悉法律法规。综合陈某体弱多病,害怕社交的客观实际。工作者将陈某的公益劳动安排在社区图书馆担任临时管理员协助做好社区图书管理工作。使其可以与更多的人接触,一点一滴的融入现代生活。另外工作者借助陈某在图书管工作的机会,适时给陈某布置了参阅法律书籍的家庭作业,使其从法律的角度对自身的案子有更全面的认识,安心配合改造。
6、挖掘陈某特长,分享成功经验。这次坐牢经验给陈某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排斥社会交往、自我认同低下、心理压抑大等各类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引导陈某分享过往成功经验,发掘陈某兴趣爱好所在,寻回自信,寻找生活重心意义重大。
(二)理论依据
1、活动理论的观点认为: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和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多种影响。活动是人类认识的起点和心理发展的过程。心理发展源于人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马克思的社会互动理论也认为:人的需要是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互动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物质交往是人类交往的基础,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等人的精神交往,则是人们物质交往的直接产物。陈某排斥社会交往,排斥与他人互动,最终会导致其再社会化过程受挫,社会价值及自我形象的模糊,个人定位偏差,从而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矫正工作者主动采用各种方法帮助陈某扩展社会交际面,积极参与社会,提升社会互动的能力。
2、陈某现在50多岁,从人生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看,陈某现在正处于成年中期,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成年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婚姻问题(包括结婚与婚姻稳定)、精神健康问题和就业方面的问题。中年阶段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期,由于年资、经验和人脉的多年累积,不少优秀人士的才华和潜能得到发挥,在事业、地位和财富上达到巅峰,如果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则有可能陷入“中年危机”。
3、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许多人在遭逢重大的变故之后,心理会因受到重创而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痛苦或害怕的经验反复在脑中呈现;反复梦见此创伤事件的发生;个体会持续地避开与创伤有关连的刺激,例如试着避开与意外事件有关的活动,或是把某些经验的记忆封锁起来;有消沉、沮丧的感觉;有持续提高警觉的状态,诸如长期的紧张或暴躁。陈某一方面总是对工作者反复重复着他会平反的事,让人感觉他内心非常的紧张。陈某在行事说话小心谨慎,生怕做错了什么,个人保持着持续的警觉状态。另一方面他总是逃避自己,刻意躲避与他人的交往,一年多没交过新朋友,刻意避开知道其背景经历的老朋友。相见也只是打个招呼而已,便匆忙离开。生怕自己过往的伤疤再被人揭起。更多的时候他将自己封闭起来呆在家中不与他人交往,陈某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较为明显。
五、社区矫正介入
1、在与陈某建立矫正关系后,工作者与陈某不间断的进行联系。通过家访和陈某每月的电话汇报和思想汇报了解陈某的思想动态,关心陈某的身体健康。鼓励陈某与妻子一起外出活动,游玩,分享妻子的家务劳动,经常参加家庭聚会,与社区居民多多交流等。
2、在给陈某安排到社区图书馆担任临时管理员后,陈某非常感谢,他表示这是他出狱以来的第一份“工作”,他一定会认真做好,尽心尽力为社区居民服务。在肯定陈某认真工作的同时工作者还同陈某一起整理图书,参加公益劳动,使陈某感受到了平等被重视和尊重。
3、每月将陈某的表现情况及评分告知他本人,通过评语、评分、加分、表扬、升级等肯定陈某的表现,平复其自我无用感及挫败感,采用认知疗法,鼓励他正视自己,肯定自己,能够积极的面对过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
4、在特别的节日(如中秋、春节)等矫正工作者亲自上门送去节日的慰问和慰问品。对陈某表示关心。
5、在街道和社区举行的一些集体活动,如法律进社区,法制大课堂,全民普法教育,派发法律问卷、法律案例讨论会等活动时,工作者会主动邀请陈某参加。陈某均会欣然应往。在法律案例讨论会中,陈某也常常发表一些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六、案主的变化及矫正计划的调整
在矫正工作开展以来,陈某都能认真遵守日常管理规定的要求,按时汇报和报到,积极完成公益劳动。社区工作站的同志对陈某的表现是肯定的。这几个月来,工作者也明显感觉到了陈某的变化:从最初的敬畏和说话小心谨慎,到目前能够较为信任工作者,会与工作者谈起他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包括他的婚恋史、家庭史、事业、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感悟等。每次报到也不再畏畏缩缩,交完思想汇报就走,而会主动找工作者坐下聊聊近况。工作者发现陈某开始懂得关心他人,他对中草药颇有研究,还时常向工作者介绍他的中药养身之道。说起他的特长,陈某对其有几十年的团委工作经验相当自豪。他说他比较乐于做青年工作,他了解青年人的心声,以前在狱中他还曾担任过青少年组的思想政治老师,他希望如果有机会他乐意作为一名志愿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服务。陈某的个案还在继续跟进中。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工作者已经能取得了陈某的信任,引导陈某顺利的走出封闭的自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工作者将适时调整矫正计划,继续从如何整合资源为陈某服务的角度出发,帮助陈某寻找社会定位,重塑社会角色,很好的完成社区矫正。
二○○八年五月二十日东门街道司法所
第四篇:社区矫正典型案例(演讲稿)
张某,男,38岁,小学文化,因交通肇事罪假释接受社区矫正。
2013年4月,我与张某首次见面。首先由我向张某讲解了每月必须到司法所进行思想汇报,以及每月不少于8小时的集中学习和不少于8小时的公益劳动,不能不假外出福泉等纪律要求。张某听后,抵触情绪很大,他说:“早知道出来接受社区矫正这么麻烦,我宁愿呆在监狱,我现在出来一无所有,要求司法所给我解决生活问题,不然我打算外出到其它省市去打工”司法所领导对张某说:“按照规定我们司法所有责任对你进行监督教育,并且你现在要在这里接受社区矫正,不能外出打工。”张某听后起身就走。
针对他这种情况,我们通过走访谈话反复做思想工作,仍不见效。于是,我们向上级矫正办汇报了这一情况,矫正办刘主任对此事高度重视,找到张某谈话教育,并告知如果他还不服从管理就对他采取收监的处罚措施。在这种强制力的震慑下,他终于有所收敛,但没过多久,在日常管教过程中,发现他还是不太服从管理,面对他这一情况,往事一幕幕浮现,之前对张某提请假释的审前调查我也参加了,当时到他家做调查的时候,只看到一位年过70头发发白的老太太,正是张某的母亲,老太太讲到张某媳妇在张某入狱之后就改嫁他人了,现在她身边没人照顾她,没有什么生活来源,就等着儿子张某出监回来给她养老送终,按照规定,如果家中无法给罪犯提供生活和住宿,是不适合社区矫正的,可是看着无依无靠的老太太,当时我就给所长建议说让张某假释出来照顾老太太吧,不然老太太太可怜了。可是没想到张某出来如此不服从管理。面对我之前的初衷和现在的种种压力,该如何做?如果按照正常程序我只需要动下笔收集证据将他收监即可,但是如果真的那样做了,老太太将经历第二次打击,也违背了我当时想照顾老太太的想法,可能因此又会酿成一桩悲剧。于是我告诉自己,张某本性并不算特别坏,不管多困难一定要帮他,并让他自愿服从管理。接着我开始走访他家里和村里,并找他本人来所里谈心教育,不厌其烦的一方面给他讲明法律的威严和我们管教的严肃性,一方面分析他家里现在的状况,他妈妈需要他,并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安慰他不要对一无所有的现状害怕,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司法所和政府都会竭尽所能的帮助他。通过社区矫正工作者既坚持执法严肃性、又体现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的精神的矫正方法,深深打动这位社区服刑人员。现在他不仅接受了司法所的日常管理,还经常问我如何做才能得表扬减刑等。
舒某某,24岁,初中文化,因抢劫罪、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2013年2月假释出来接受社区矫正,刚开始来司法所的时候,他情绪低落,自卑自闭,认为自己犯过罪回来之后被人歧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争对他的状况为他制定了一个专门的矫正方案,社区矫正对象虽然是违法犯罪人员,但有部分人员自尊心极强,完全是因为一时糊涂,放松了警惕才导致犯罪,其主观恶性不大,并且在犯罪后都有悔过心理,而舒某某正是这种状况,因此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恶性很大的罪犯看待,心存歧视,恶意训斥,践踏人格。这样容易造成对象丧失信心,重新犯罪。于是我对症下药的做他的思想工作,开导他正确对待现实,放下包袱,鼓励他悔过自新、自强自立。在司法所的帮助下,舒某某觉醒过来了,他积极接受社区矫正,主动向司法所汇报思想情况,面对着社会一些疑虑的目光和非议的话语,舒某某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正视现实,他说他要用行动向社会表明:“我不是以前的舒某某,而是自食其力的舒某某!”然而自食其力并不是一件说到就做到的事,他开始思考着自主创业路子,几经挫折,舒某某心中愈发自强自立,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设想开一个保健品店面。他把自己要自谋生路的想法告诉了我们,得到我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他积极到贵阳参加专业培训班,认真听讲,通过培训学习他掌握了经营的方式方法,他说等找好门面后就准备开店了。现在每次到司法所来的时候,他对自己未成年时无知莽撞的犯罪行为都流露出了悔过之意,表现出对新生活的渴望,有一次来所谈话的时候他说到:“社区矫正改变了我对人生和生活的认识,让我对自己今后重新做人树立了信心,我一定努力工作,矫正自我,告别过去,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第五篇: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创业,奉献社会典型案例
浪子回头金不换,守法创业是前途
近年来,为提升社区矫正实际效果,XX市XX镇司法所一直秉持“自力更生为主,帮困扶贫为辅”的工作理念,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家庭贫困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境遇,引导他们真正回归社会正途。其中,蒋某就是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创业成功回馈社会的典型代表之一。
蒋某,男,XXXX年XX月XX日生,家住XX市XX镇XX村X组X号。XXXX年X月,蒋某因犯盗窃罪被XX市XX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X年,剥夺政治权利X年并处罚金XX元。在服刑改造期间X次被评为监狱改造积极分子,于XXXX年XX月XX日被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X年,并于XXXX年XX月XX日被裁定假释,社区矫正期限自XXXX年XX月XX日起至XXXX年XX月XX日止。
XXXX年的早春,蒋某出生在XX省XX市XX乡XX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由于父母都在XX外出务工,年幼的蒋某最初寄养在爷爷奶奶的家里,X岁以前的蒋某对于父母的记忆是很少的。跟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一样,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老的老、小的小。而老人由于文化程度低、监护能力差,无力或无暇照顾小孩,更别说从学习和心理上给孩子以帮助,蒋某的性格在那时已经有所改变。到了上学的年纪,X岁的时候父母把蒋某带到了XX,在XX区XXXX小学读书,由于学习底子较浅,蒋某的成绩总是不温不火,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过着。XX岁的时候母亲独自回到XX在家务农,父亲继续留X打工,蒋某回到家乡XX读初中。毕业后,父亲把他带去XX学习钳工,但是钳工是个辛苦的职业,独生子女的他根本受不了那份苦,为此父子俩经常争吵还动过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经过朋友的介绍,蒋某孤身来到XX,从事网络业务推销员的工作。在此期间,在XX的地下车库里,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底层青年,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状况,臭味相投,一拍即合。XXXX年至XXXX年的X年里,蒋某伙同XXX、XXX、XXX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单独或结伙盗窃公私财物共计XX起,数额巨大,蒋因此被司法机关判处有期徒刑XX年。
自投改以来,在服刑改造期间,蒋某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认罪服法,服从管理和教育,严格遵守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平时积极参加监区组织的劳动,从事监区横机劳动能够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较好的完成了民警交给的生产任务,多次受到监区的表扬。平时自觉参加政治、文化、技术三课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端正学习态度,从思想上能认真对待教育改造,“三课”学习成绩合格。在服刑期间,注重文明礼貌,讲究卫生,能配合组长搞好个人和集体的卫生工作。鉴于蒋某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且假释后没有再犯罪的危险,XXXX年X月XX日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蒋某假释。
告别了高墙电网,呼吸着外面世界的新鲜空气,沐浴着清晨明媚的阳光,蒋某已经跟外面的世界分别了整整X年,对他来讲有些陌生跟茫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家乡已经发生了很多的改变,XX大桥建成通车,XX大港强势崛起,乡镇行政区划重新调整,从前又窄又小的泥土路早已被宽阔整洁的水泥路取代,路旁清一色的种上了绿色的植物,曾经破陋不堪的房屋也早已换成了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很多儿时的小伙伴们都已成家立户,娶妻生子,前女友也早已嫁为人妇。蒋某明白自己跟社会已经脱节了,自己XX岁了却一无所有,孤零零的一个人,人们对他犯罪经历的歧视,使他对今后的生活更加绝望。
今年年初,蒋某来到XX镇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在办理完所有手续后,司法所长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从谈话中发现蒋某情绪较不稳定,容易激动,对自我的认识和态度较差,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自我认识模糊,心里调节能力差,不良交往行为较多,学习和提高的愿望较弱,青少年时期不良行为和倾向较多。他反映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被社会接受,没有生活来源。蒋某的心理跟精神状态让司法所很担心,他容易激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有些怕交往,固执、敏感、疑心重,虽然总体上基本正常,但是义利观问题严重。为了确保其回归初期不走弯路,尽快适应社会的正常生活,司法所专门对他制定了方案,先是让他至少每周来两次司法所,和他谈心,希望可以尽快消除他的心理阴影,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今后的人生。在对蒋某进行思想疏导的同时,司法所通过多次走访周边群众,让大家明白遇到有蒋在的场合要注意的事项,努力使群众为蒋某的心理矫正多提供积极因素、尽量减少不利因素,让其心理早日回归社会。
就这样,经过司法所的长期努力,蒋某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开始对司法所产生信任,心里有疑虑也会跟司法所反映并寻求帮助。XXXX年春节过后,蒋某向司法所反映自己想在XXXX做烧烤生意,但对经营生意一无所知,希望政府帮帮他,让他少走弯路。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司法所根据上级鼓励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创业、奉献社会的指示,高度重视,亲自为他向有关部门咨询相关政策,联系XX镇人民政府,XX居委会,XXX派出所了解相关情况,看能不能帮助蒋某解决他的燃眉之急,XX居委会对此也十分重视,司法所跟XX居委会党总支书记XX亲自为其选址踩点,在选址成功后帮助他申请营业执照跟卫生许可证,周围的群众也热心的帮助装修装潢,布置店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XXX烧烤店开业了。
开业之初,蒋某也遇到了很多麻烦,由于缺乏经验加之行业竞争激烈,刚开始的时候生意并不顺利,常常还有社会闲散青年过来捣乱,蒋某很想放弃。司法所了解这一情况后,给他出谋划策,认为之前生意不好主要还是顾客的消费心理作祟,大家都习惯性的去自己熟悉的店里消费,对陌生的店主持怀疑态度。为此,司法所跟蒋某一起研究对策,举行了试吃并设置了抽奖环节,抽到奖赠送精美小礼品,并且印制了小名片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为了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XXX烧烤店的烤肉都是和合其他门店所没有的,所有烤肉都是蒋某拜师亲自自制,并且肉品新鲜,让消费者吃的放心,用真心实意赢得消费者,生意渐渐有所起色。
现在XXX烧烤店在XXXX已经很有名气,每天晚上人来人往,频频客满,生意火爆。蒋某已经在考虑扩大经营规模,计划在XX开家分店的打算,因为那里外来人口多,消费需求旺盛,并且可以转变经营方式,白天做快餐晚上做烧烤。蒋某表示自己能有今天,多亏了司法所跟社会的帮助,自己也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即使解教后,也会一如既往,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XX月XX日是XX镇司法所召集全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公益性劳动的日子,蒋某走在最前面,脏活累活抢着干,为其他社区服刑人员树立了好榜样。活动结束的时候,蒋某挡着大家的面给中心敬老院院长XXX递上了XXX元钱,请她帮助老人们添置一些生活必需品。院长再三对他表示感谢,蒋某饱含深情地说,自己的爷爷奶奶已经都不在了,从小他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对老人有着特殊的情感,现在店里的生意挺好,喝水不忘挖井人,自己应该尽一点绵薄之力回报社会。司法所还得知周围的群众对他早已刮目相看,纷纷为他做媒说对象,蒋某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服从监管,自觉报到,不私自外出,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目前,XX镇共有社区服刑人员XX人,刑释解教人员XXX人,司法所通过管理方式创新,积极探索社区矫正的新手段新方法,大力实施人性化管理,努力推进改造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效。涌现出一批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创业、奉献社会的典型,如XX、XX、XX、XX。XX镇司法所将一如既往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对社区服刑人员做好管理、帮助和教育,引导他们改过自新,加快改造步伐,争取早日解除矫正,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用实际行动获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彻底告别昨天,做好今天,迎接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