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和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14:4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沈浩和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沈浩和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

第一篇:沈浩和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

关于印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追授沈浩同志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的通知

(中组发〔20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各副省级城市党委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组织人事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中央各金融机构党委组织部,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党组(党委),部分高等学校党委:

现将《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追授沈浩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学习、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振奋精神,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奋发进取、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新的贡献。

中共中央组织部

2010年1月1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追授沈浩同志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2010年1月12日)

沈浩,男,安徽萧县人,1964 年5月出生,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2月,沈浩同志作为安徽省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凤阳县小溪河镇任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的群众两次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到派出机关要求将他留任。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5岁。

沈浩同志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楷模,是机关干部下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榜样,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的典型。到小岗村任职6年,他全心全意、无私奉献,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找到了一条适合小岗村发展的新路,改变了小岗村“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跨过富裕坎”的困难局面,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300元增加到6600元,村道修好了,家家户户改善了住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称他是“我们离不开的干部”。沈浩同志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最近,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学习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振奋精神,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奋发进取、改革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沈浩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中央组织部号召全国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向沈浩同志学习。学习他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学习他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学习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他团结农民、带领百姓的群众工作能力,做忠实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好党员、好干部,做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好党员、好干部,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党员、好干部,做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

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对党和人民的热爱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的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印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授予刘义权同志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的通知

(中组发[201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各副省级城市党委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组织人事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中央各金融机构党委组织部,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党组(党委),部分高等学校党委:

现将《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授予刘义权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认真学习、宣传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勤奋敬业,立足本职、奋发进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新的贡献。

中共中央组织部

2010年1月2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授予刘义权同志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2010年1月22日)

刘义权,男,四川德阳人,1950年7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197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12月退休,原为解放军档案馆馆员,专业技术6级。2006年4月,被解放军档案馆返聘,从事志愿军档案鉴定工作;2008年7月,担任该馆中美军事档案合作办公室专家成员。他长期在军队档案战线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军队档案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刘义权同志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战士,是我国档案战线的时代楷模。从事档案工作30多年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忠诚于党与忠于职守统一起来,把理想信念体现在爱岗敬业的自觉行动上,呕心沥血,勤奋工作,亲手征集革命历史档案11万余件,接收军事档案71万余件,被誉为“军档收集第一人”。在身患直肠癌晚期的情况下,忍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争分夺秒忘我工作,以顽强意志和奉献精神坚守在中美军事档案合作第一线,为中美军事外交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平凡中见伟大,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和中国军人的优秀品格。最近,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入学习宣传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振奋精神、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勤奋敬业,立足本职、奋发进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授予刘义权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中央组织部号召全国各条战线共产党员都要向刘义权同志学习。学习他忠诚于党、坚守信仰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勤奋敬业、践行使命的执着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学习他坚毅顽强、乐观向上的人生情怀,像刘义权同志那样,坚定信念,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精益求精,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勤奋扎实的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展现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投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第二篇:学习刘义权、沈浩先进事迹心得

传承文明 服务现实 立足本职 务求实效

——学习沈浩、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办公室 吕晶

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会议精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办党委的组织带领下,我办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刘义权、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材料。通过学习沈浩、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里久久无法平静。我决心以沈浩、刘义权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精神,下面我结合自已的工作谈谈对沈浩同志精神的认识:

一、向沈浩、刘义权同志学习,就要立足岗位、恪尽职守。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作为一名办公室文秘工作者要时时刻刻从自身的岗位和工作实际出发,履行好义务,行使好权利,要勇于负责,倾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要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增强做好办公室工作的紧迫感。办公室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件领导交办或同事托付办理的事,都要千方百计地去把它做好。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做好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立足大局,服务大局。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为此就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创新,面对新问题、新 情况,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经验。

二、向沈浩、刘义权同志学习,就要淡泊名利、苦干实干,甘当踏实苦干的老黄牛。

作为基层的一名文秘工作者要淡泊名利,不事张扬,踏踏实实干事,勤勤恳恳工作,尽心尽责,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甘当老黄牛,在事业的发展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向沈浩、刘义权同志学习,就要肯吃苦,讲奉献。我深切体会到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和纷繁,也深为领导及同事们的积极向上、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所打动,我认识到我们的办公室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是一个务实、向上和集体,是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脑勤、眼勤、嘴勤、腿勤善于思考,勤于动脑。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肯吃苦,讲奉献,识大体、顾大局承继承和发扬办公室的良好的传统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不记个人得失,不骄不躁,甘于奉献。

四、向沈浩、刘义权同志学习,就要不怕困难、坚定信心,永葆勤奋进取的事业心。

干事创业都会遇到困难、碰到挫折,作为青年党员就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要学会在风雨中搏击风浪、磨炼意志、强健体魄;就要鼓足勇气、坚定信心,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一种精神,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在困难中寻找对策,要不断 追求进步,不断提升能力,不断开拓事业,善于学习,善于钻研,善于借鉴,善于总结,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实际本领。要在认清职责中提升新境界,继续保持蓬勃朝气和创业激情,为我办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大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要在学习实践中增长新才干,及时把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开拓创新,有所建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乐观向上,顽强拼搏,不浮躁,不懈怠,不消沉,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通过对沈浩、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勤奋敬业精神,勤俭节约、埋头苦干的艰苦奋斗精神,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的爱民精神,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名利的无私奉献精神,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锐意改革精神,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百折不挠精神”。我决心以沈浩、刘义权同志为榜样,传承文明,服务现实,昭示未来的工作,从我做起,立足本职,默默奉献,共同写就档案事业新诗篇。

第三篇: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

解放军的档案事业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起步的。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有的部队甚至没有留下档案。为了保存档案文件,不少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档案事业才有了长足进展。但由于历史原因,直到80年代初,我军还没有自己的档案馆,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档案资源体系,不少历史档案还成捆成堆地码放在洞库,连基本的整理和分类工作都没有进行。

刘义权从事档案工作的30多年,正是我军档案资源体系建立和形成的重要时期。

30多年来,刘义权收集的各类档案,时间上涵盖了我军建设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内容上涉及到党领导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其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之高难以估量。在军队档案系统中,大家公认刘义权做档案收集工作时间最长、收集整理的档案最多、做出的贡献最大。

一位同事感慨:“在民间收藏热情高涨的盛世,老刘征集的珍贵历史文献,每张旧纸片都是红色收藏的经典,要论收藏价值,他完全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可老刘两手空空,他所想的只是为了竭尽全力丰富军队档案资源!”

征集工作是我党我军档案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战争原因,我军历史上许多重要阶段和重要方面的历史档案还存在空白,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性征集。刘义权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跑了25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县市,对散落在各类机关单位、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以及民间的军队历史档案进行了重点征集,取得了大量珍贵史料。

一年,刘义权得知浙江、福建等地市县党史办有200余件珍贵的红十三军档案资料,非常兴奋。红十三军是1930年5月在浙南建立和开展对敌斗争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一支红军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两年多失败。这支红军部队的相关档案资料当时在解放军档案馆还是空白。

刘义权马上向馆领导汇报,急匆匆买了一张硬座票就挤上了赶往该地的列车。到达目的地后,他反复与当地文史部门交涉,在南方雨季里等了7天,最终在地方有关部门支持下,完成了征集任务。这批珍贵档案,不仅对系统研究红军历史有重要价值,而且在以后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档案史料展览上,成为一个夺目的亮点,引起广泛关注,反响十分热烈。

我军高级将领档案是军队档案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刘义权在征集中想方设法挖线索、找档案、争资源,对形成完整的高级将领档案做出了重要贡献。

90年代初,刘义权了解到聂荣臻元帅原工作人员处存有2800多张照片和档案资料,多次诚恳与工作人员沟通协调,达成了进馆保管的共识。后来,某纪念馆想抢先收集这批宝贵档案,刘义权赶到现场和对方交涉,反复强调聂帅是我们军队的高级将领,按照档案归属有关规定,档案应由解放军档案馆来保管,我们可为纪念馆提供一套复制件,保证了档案顺利进馆,为建立聂荣臻元帅人物全宗档案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四篇:学习沈浩、刘义权心得体会

学习沈浩、刘义权心得体会

陈杰

(2010年5月)

近日,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向沈浩、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以实际行动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沈浩和刘义权同志为榜样,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多作贡献。

通过学习沈浩、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接受了一次心灵洗礼。沈浩、刘义权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的伟大哲理,尽职尽责履行使命,尽心尽力服务“三农”,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奉献青春。

沈浩、刘义权的事迹深深打动和震撼着我,他们身上闪耀着如此多闪光的品格: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本职工作的那股子痴迷劲、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等等。最令人备受鼓舞和激励的还是他们那种拼命三郎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常年奔波在外,期间的辛苦和快慰恐怕也只有他自己能深深体味。

为了完成党交给的工作任务,为了促进小岗村的经济建设,为了解决群众们的生活难题,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期望,沈浩同志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在认真学习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后,我更是对其充满了敬佩之情。沈浩同志于2004年2月作为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任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小岗村任职6年来,沈浩同志工作认真负责、热爱关心群众,扎根基层、积极创业,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小岗村脱贫致富,是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好村官、好书记。可是由于积劳成疾,沈浩同志在2009年11月6日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永远离开了我们。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干部,我们在敬佩和缅怀沈浩同志的同时,更要将其作为学习的好榜样,将其奉献精神切实贯彻到底!

首先,我们要学习贯彻沈浩同志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精神。沈浩同志刚来到小岗村工作时,面对村民的议论和不信任,他从不气馁和失望,积极走访农户,就算碰到冷脸也不会生气,在持之以恒的走访和脚踏实地的苦干中拉近了自己与村民心中的距离。在小岗村工作生活的六年中,沈浩的房门从不上锁,即使睡觉了也不插门,村民只要找他,不论白天黑夜,随时可以走进他的房间。由于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的群众两次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到派出机关要求将他留任。这样的结果更是说明沈浩同志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已深入人心,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爱戴。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我们要像沈浩同志一样,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扎根基层,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从发现问题,帮助群众及时解决问题做起,从促进农场建设做起,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农场。

其次,我们要学习贯彻沈浩同志任劳任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小岗村工作生活的六年里,沈浩同志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没日没夜地操劳,回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0天,一心扑在小岗村的建设和群众的生活上。沈浩同志来到小岗村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在那些日子里,他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拌砂浆,什么活都干,并且他时刻都惦记着群众们,谁家有个难事、急事,他心里都有一本账,往往不等群众去找他,他就会来主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比如帮助群众收回被少数人长期占用的集体资产,为贫困家庭办理低保,给困难户送粮送油,陪五保户过年,积极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等等。眼看沈浩同

1志的第二个三年任期即将届满,面对群众的挽留,他笑着说:“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村!”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何等的可贵,既然组织把我们选派到基层,我们就应该把群众当做是自己的亲人,实事求是工作,时刻做到心系群众,心系农村,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努力促进农场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最后,我们要学习贯彻沈浩同志不畏艰辛、积极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岗村由于受传统农业和小生产方式的束缚,经济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徘徊不前,群众的思想也难以统一。对此,沈浩同志并没有回避,而是积极寻找应对策略。他耐心和村民沟通,及时解决交通问题,并动员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积极外出招商、引进好项目,激发村民创业致富的热情,经过不懈的努力,小岗村终于开始摆脱单一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向发展现代农业、商贸旅游、村办特色工业方向转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小岗村“一朝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跨进富裕门”的困难局面已不复存在,全村人均纯收入也从2300元增加到6600元,村容村貌更是焕然一新。这样的好村官、好书记怎能不让人们牢记,他的去世,怎能不让人们痛心?而我们在悲痛的同时,更要学习沈浩同志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像他一样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做一个让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

沈浩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用自己的一生教会了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怎样的村官,并告诉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最有意义。我们会以他为一生学习的榜样,不畏艰辛,努力服务群众、服务农村,积极创业、勇于创新,为农场建设、社会进步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关于刘义权,解放军档案馆李凤明在回忆与刘义权一起外出征集档案的那些日子时说:“1986年到1995年,老刘参加征集工作,一年平均下来,可能有大半年都在外面。有时候出差一次,可能连续四五十天。”也正因为此,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老刘跑了25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县市,对散落在各类机关单位、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包括民间的军队历史档案进行重点征集,共征集和接收了83万多份军事档案,被称为‘军档收集第一人’”。刘义权和同事们历经千辛万苦征集的党和军队的历史档案,成为党和军队的宝贵战略资源。当前,全国档案系统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尤其要注重学习刘义权同志在档案收集工作中表现出的积极主动、舍我其谁的精神,想尽一切办法,将散存在社会上的档案材料征集进馆,为丰富馆藏资源尽心尽力。

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学习刘义权不仅要学习他那种恨不得把宝贝都划拉到档案馆的劲头,更要像他那样无怨无悔地奔波在路上。如果不是他一次次出动请缨,不辞辛劳地奔赴外地,也不可能征集回那么多填补解放军档案馆空白的档案资料!民间是档案资源的蓄水池,民间档案很多,一些在官方文件中找不到的,在民间反而能找到。一如刘义权的感叹:还有多少珍贵的历史档案散存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收集、抢救档案的责任很重、时间紧迫啊!

反观自身,我们在开展工作时,是不是还在坐等上门?是不是还扑不下身子?是不是在取得了一点成绩之后就满足于现状?关于这一点,刘义权无疑是我们的榜样,犹如那些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的珍贵档案资料绝不会自动地跑到档案馆来一样,我们的工作也不会完全自动就会解决。套用一句常用的话:“我不是在征集,就是走在征集的路上。”因此,“总在路上”应当成为我们各行各业工作人员旗帜鲜明的一个座右铭。

第五篇:沈浩同志先进事迹

小岗村原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农村基层干部的楷模

2009年11月6日清晨,深受群众爱戴的好党员、好干部沈浩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噩耗传来,铅云低垂,淮水呜咽,人们悲痛万分。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闻讯后当即作出重要批示,对沈浩同志表示沉痛悼念,对深入学习宣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决定,追授沈浩同志“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荣

誉称号,并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沈浩同志学习。

沈浩生于1964年5月,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省财政厅参加工作。2004年2月,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

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民富起来”

2004年2月,沈浩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带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来到了小岗村。

“一朝跃过温饱线,二十年跨不进富裕门”是当时小岗村的真实写照。沈浩的前几任也一直在探索小岗发展的路子,但限于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村民仍不富裕,发展压力很大。有的村民对沈浩并不太信任:“这个省城的年轻人,是镀金来的吧? ”这些,都没有影响他为小岗谋发展的热情和信心。他坚信,小岗是“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品牌全国独有,只要发展路子对头,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小岗的未来不是梦!

沈浩走进小岗,一头就扎在群众中间。不到一个月,他把全村100多户跑了个遍,和村民拉家常,与村“两委”成员、“大包干”带头人促膝谈心,共商发展大计。一次次走访,他读懂了小岗的村情民心;一番番深思,他摸准了小岗的发展方向:一要转变党员、群众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二要尽快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路子;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到小岗村不久,沈浩就组织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等到华西、大寨等名村参观学习,回村后认真开展了“小岗怎样快发展”的大讨论,解放思想找差距,转变观念求创新,引导村干部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常说,以前的小岗人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捧着“第一村”的金招牌富不起来,是沈浩带着我们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找准了路子。

思路一变天地宽,小岗人的发展热情激活了。沈浩和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的经济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措施和发展目标。

2004年,村里依托已有的80亩葡萄示范园,成立“优质葡萄种植协会”,聘请农技专家传授栽培技术,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壮大了葡萄产业。现在,小岗村有90%的农户种植葡萄,面积达600多亩,人均增收2000元。2005年,村里又引进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采取订单方式,与村民签订小麦种植、收购协议,并积极吸收村民到企业务工,村集体每年也可增收10万元。几年来,凤阳、滁州、合肥等地的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小岗,促进了小岗村快速发展。

作为“全国十大名村”之一,每年到小岗村参观考察的游客络绎不绝。沈浩抓住这一机会,带领村干部在旅游开发上做文章,努力增加村民收入,依托“大包干纪念馆”、农家茅草屋和村民文化广场等旅游休闲景点,拓展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吴广德在沈浩的帮助下率先卖起了花生、黑豆、麦粒脆饼等旅游小食品,每天净收入100元以上,群众看到了前景,自发地做起小买卖,还办起了“农家乐”旅游,为游客提供娱乐、食宿服务。现在,小岗村的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

为提高小岗人的生活质量,沈浩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修通了村级水泥路,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修复了自来水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兴建了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和档案室;全村家家都改善了住房,3个居民小区200多户村民入住新居„„

物质生活上去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追求。为鼓励村民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在沈浩提议下,村里专门设立“教育基金”,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专科奖励3000元,本科奖励5000元。村里组织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组建了腰鼓、花鼓表演队,兴建了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每周还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村民文化广场放映露天电影。去年夏天,当村民围坐在广场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盛况时,都说:“还是沈书记想得周全,还是这样聚在一起看热闹!”

人们都说,这6年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6年,也是小岗村民得实惠最多的6年。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小岗村党委副书记李梦元说:“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民富起来。”

“他事事想着群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6年来,沈浩始终与小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赤诚的心捧给群众,把无限的爱献给百姓。他时刻想着百姓冷暖,谁家有难事、急事,他都放心不下。

2005年夏天的一个夜晚,雨下得特别大,沈浩想起徐庆山一家还住在三间危房里,翻身从床上爬起来,摸把雨伞就往外冲。天黑路滑,沈浩在泥泞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一口气跑到徐庆山家,忙了大半夜,把徐庆山一家安顿好后才放心地回去休息。打这以后,沈浩下决心要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并四处筹钱,终于在年底前建好了第一批住宅新区。2006年春节前,包括徐庆山在内的26户农民都高兴地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65岁的五保户韩庆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哮喘病,有一次突然发作,沈浩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立即把他送去抢救。老韩在医院住了38天,病治好后,沈浩又安排他在小岗钢构厂当门卫,一个月能挣500多元。老韩经常感叹:“我能有今天,多亏了沈书记!”“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大娘说:“我这拐棍是沈浩从合肥买的,那次他碰到我,发现我原来那根拐棍要断了,生怕我摔着了,就说哪天我给您老人家买根新的,当时我以为他是随便一说,没想到他真给我送来了!”

在小岗村,村民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沈浩”。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知道后,从口袋里掏了1000元钱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有4人身体残疾,生活十分困难,沈浩对他家特别照顾,逢年过节都要送去慰问金和年货,还经常给他家送衣送被。“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老大娘病得较重,沈浩得知,及时把她送到医院,对院长说:“老人家不容易,你尽管给她治疗,账我来结。”

2007年大年三十早上,沈浩一开门,看见邱世兰老大娘坐在门口,忙问大娘有什么事。老人说:“没什么事,就想请你到我家吃个年饭。”沈浩悬着的心落下了,但不想给大娘添麻烦,连忙说:“大娘,您的心意我领了,饭就不吃了。”大娘不由分说地拉着他:“我可是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你不去那可不行。”面对大娘的一片真心,沈浩吃了这顿难忘的年饭。那天晚上9点多,沈浩才赶回合肥,家里人一直在等着他吃年饭。

在小岗,村民们都知道,沈浩的房门从不上锁,乡亲们只要有事找他,随时都可以直接走进他的房间。2008年3月,全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小岗村扩大了十倍,村里事务更加繁忙,每天来找他的人更多了。其他村干部看他整日太辛苦,就趁他外出给他住处安了一扇铁门,想让他少受打扰。他看到后很不高兴地说:“乡亲们找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干再多的事也是份内的事。”从此,这扇铁门就再也没有锁过。村干部赵家龙说:“他重情重义,把一颗心捧给别人,没一点个人计较。”“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这样评价:“他事事想着群众,群众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有闯劲、有本事,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打心眼拥护”

6年来,沈浩肩负“中国改革第一村”领头人的历史重任,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使小岗村的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从2006年开始,在沈浩的带领下,小岗就开始探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有媒体报道说,“小岗村要重走集体道路”,仿佛沈浩的改革是在否定“大包干”。当时,顶着巨大压力的沈浩对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说:“只要小岗人真正得实惠,我什么困难都不怕!”他坚信:“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产出水平,也是改革,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沈浩引导农民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土地租了出去,并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全村3000多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而且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介绍,正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保证了招商引资企业的顺利进驻,让小岗村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岗村先后引进美国GLG集团到村发展甜菊糖生产加工,建设2000亩甜叶菊育种基地等十多个项目;引进广州从玉菜业集团到村兴建1万亩现代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深圳普朗特集团到村创办生态农业园;引进“天下一碗”米线食品企业到村投资设厂;引进凤阳瑶海集团与凤阳国家粮食储备库到村联合投资发展物流仓储和粮油加工。

一个个企业的落户,都凝聚着沈浩的心血和汗水。为了投资15亿的GLG项目及时落地,沈浩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20多天就完成1000亩土地丈量、补偿金发放及地面附着物清除任务。为了项目及时落地,村里204座坟墓要在三天内完成搬迁。事前,沈浩和村干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村民们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看着群众迁坟的现场,沈浩十分感动,他双手抱拳动情地对大家说:“谢谢你们了,我给你们的先人鞠躬了!”在场的村干部和企业代表也都流下了热泪。

小岗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沈浩在实践中创新思路,以优惠政策创造性地从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三名大学生,到村里种植双孢菇。第一批到小岗村的大学生苗娟如今已是村党委副书记。创业大学生不仅带动村民建起了179个蘑菇大棚,还与种植户共同成立了“小岗村利民食用菌合作社”,联合农民共同应对市场,大大增加了种植收益。食用菌合作社让大伙尝到了甜头。沈浩又引导村民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养鸡协会、养猪协会等,使农民共享资金、技术,共同承担风险,“抱团”闯市场。

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温暖,对小岗村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号角。为认真落实总书记的嘱咐,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县、乡各级党委指导和帮助下,小岗村确立了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沈浩团结带领小岗人踏上了新的发展征程。

6年来,小岗村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2.3亿元,这是小岗村快马加鞭飞速发展的6年;6年来,没有一个小岗村民上访,这是小岗人凝心聚力和谐共进的6年。“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说:“沈浩来小岗村后,小岗的变化很大,要是基层干部都像沈浩这样,群众就省心了。”曾担任村支书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对这个年轻人赞不绝口:“他有闯劲、有本事,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打心眼拥护!”

“他从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就和我们一个样” 沈浩刚到小岗村时,村里友谊大道东边1公里多的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一开始,村里打算从外面请工程队,最少也得四五十万元。沈浩把大家找在一起商量,决定由村里租机械、村民出工自己修。修路的那些日子,他天天泡在工地上,扛水泥、拌砂浆„„严金昌回忆说:“路修好了,大伙儿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他既为村里节约了开支,又让村里人挣了工钱,大家心里头都乐滋滋的,打心眼里佩服这个省城来的年轻人。”

以前,小岗村对外交通很不方便,到县城要绕过镇里走上40多公里路,十几年前修的路坑坑洼洼。为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村里打算修一条小岗村直通省道307线的快速通道。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根本不可能——因为要跨过京沪铁路修一座高架桥,为一个村修公路让火车停下来,岂不是天方夜谭?然而沈浩没有放弃,他不辞辛苦,不怕碰壁,一次次奔波于铁路、交通等部门,终于用诚心赢得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在高架桥合龙的时候,这一段铁路破例停运了40分钟。2008年6月底,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村民出行路程比原先缩短20多公里。

小岗的路修好了,村民的房子建好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沈浩的生活依然简朴,他始终住在村里一间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内。“他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衣服都放在床上和椅子上。他每月交600元钱在村民马家献家搭伙”。关友江好几次实在看不下去,喊沈浩去他家食宿,都被婉言谢绝:“我一个人,怎么都好凑合,不能打扰你们一大家子!”他不讲究吃喝穿戴,一件羊毛衫穿得很旧,都还舍不得扔掉。妻子到小岗村看他,难过得直掉泪。

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深情地回忆说:“沈浩书记特别能吃苦,有时在村民组工作来不及回住处,走到哪都能将就吃一点,即使遇到剩菜剩饭也不在乎,端起来就吃,村民都很感动,都把他看成自己家里人。”致富能手严德友也说:“沈浩在我们小岗从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他和我们一起吃住,一起干活,就和我们一个样。”

“他是累倒在小岗的”

沈浩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事业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名利得失,舍小家为大家,把生命都献给了小岗。

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与沈浩是铜陵财专的校友,他回忆说,沈浩在校期间,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先后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前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省财政厅工作后,沈浩养成了开拓创新、勤于思考、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并很快成为机关业务骨干。

2003年底,按照省委的部署,财政厅要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厅党组立刻想到了沈浩,找他谈话时,他爽快答应了。其实,同事们都担心,沈浩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妻子在银行工作又很忙,如果他长时间到基层去,家里怎么办?可沈浩什么困难也没提,匆匆安顿好家里,义无反顾去了小岗。

沈浩6年在小岗,长期顾不到家,妻子又忙不过来,夫妻俩只好把女儿送回老家萧县去读书。沈浩是个孝子,1996年以来,老母亲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到小岗任职不久,他只好又把母亲送回萧县老家,托付给哥哥照料。母亲临上车的时候,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给老人磕了一个响头,泪流满面。6年来,每逢大年三十,他都坚持先陪五保户、孤寡老人过年,然后再赶回合肥或萧县和家人团聚。村民杜永兰说:“他在小岗村6个年头,几乎天天都在为村里忙,哪一年都是大年三十很晚才回家,年初二就赶回来,这样的好干部哪里找!”

2006年底,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即将结束。3年时间,沈浩向党组织、向小岗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就要回省城了。按说,任期届满回机关工作很正常;而且从家庭考虑,他也应该尽快回去。他对“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我真的想回家了。来小岗这三年,我与老母亲没有见过几次面,女儿送老家读书了,长什么样都快想不起来了。还有呀,我有些工作没有做到家,觉得对不起群众。”严金昌也对他掏出了心里话:“我知道,这些年,你为我们把心都操碎了。现在小岗正在大变样,你要是真走了,我们怎么办?我们都想好了,一定要把你留下来!”

于是,98户农民像当年搞“大包干”那样,按下鲜红的手印,找到省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要求沈浩继续留在小岗村工作,带领大家再干三年。28年前,小岗人按“手印”,是为了吃饱饭而“要地”;这次小岗人按“手印”,是为了致富而“留人”。面对小岗人庄重而珍贵的红手印,组织上征求沈浩意见。沈浩十分矛盾,毕竟家里有很多困难,再抛家三年,愧对家人。但是,面对98颗鲜红的手印,面对组织的殷切期望,特别是小岗村刚步入加快发展的轨道,他又实在难以割舍,便毅然决定留在小岗,他对村干部说:“在小岗呆了三年,习惯了,我留下来与大伙再干几年,小岗未来发展的基础会更扎实!”

时光匆匆,到2009年底,沈浩第二个任期又要结束了。这个时间越临近,小岗人心情越矛盾,为了小岗的发展和未来,大家想继续挽留他,但考虑到他离家6年,做出太多牺牲,又觉得于心不忍。村干部和村民们反复合计,再三商议,于今年9月24日又一次按下了深情挽留他的红手印——整整186颗鲜红的手印„„

就在沈浩去世的前几天,严金昌还对他说:“沈书记,三年又要到期了,我们又按了红手印,还想留你再干三年。”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干了。”但是,小岗人万万没有想到,沈浩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小岗!现在严金昌一说到这件事,就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沈浩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跋涉者,一直在为小岗人的幸福奔波操劳。直到去世,他的案头还摆放着一张《小岗村近期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及完成时限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组织建设、小岗村敬老院工程、GLG用地遗留问题的处理、从玉菜业奠基仪式筹备及遗留问题处理、村庄整治等年底以前完成以及需要常抓不懈的11项工作„„

在人们含泪整理他遗物的时候,发现在他的床下有七双鞋子全都粘满了泥土。小岗人知道,那是即将竣工投产的1000亩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的泥土,那是4300亩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泥土,那是刚刚动工的小岗敬老院的泥土,那是五保户们庭院里的泥土„„

沈浩六年如一日,不分昼夜,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他从来没有说苦、没有说累,但他真的太累了。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对记者说:“前段时间,沈书记对我提到,他老是感到心里不舒服,时常胸口闷得慌。我劝他抓紧去医院看看,可他整天都在忙,一直没时间去看„„没想到,他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他是累倒在小岗的,他去世后,村民们都请求给他立座雕像„„”

“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2008年9月30日,那是一个难忘的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小岗视察,对小岗的发展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当得知沈浩是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已干了5年时,胡锦涛总书记连声说好,并勉励他:“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面对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沈浩激动得难以自禁,更坚定了扎根小岗的决心。

2007年,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优秀选派干部标兵;2008年,他被授予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在“2007年全国农业十大新闻暨第七届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他又获得了唯一的“特别奖”。六年里,沈浩更是用心血、用行动、用业绩赢得了小岗人民的充分信任和支持。

沈浩不幸逝世后,凤阳县城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自发前来送行,人们胸佩白花,臂挽黑纱,泪如雨下。“沈书记一路走好”、“沈浩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沈浩永远和小岗人民在一起”„„一幅幅挽联的条幅寄托着人们对沈浩的无限崇敬与哀思。小岗村一百多位村民从20多公里外赶来,哭成一片。“沈书记,这么好的人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你可知道,我们还有好多事情等着你? ”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卧病在床,不顾劝阻,硬要家人把他搀扶到县城,要见沈浩最后一面,老人动情地说:“沈书记他人好、干得也好!我怎么能不来送送、见他最后一面呢? ”邱世兰老人抹着眼泪,手中的拐杖把地捣得咚咚响:“我老了没用了,要能用我的命把这好孩子换回来就好了!”来滁州参加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的“全国十大名村”的当家人闻讯后,也连夜赶到殡仪馆吊唁。

“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小岗人饱蘸泪水写就的这副挽联,不仅是对沈浩无尽哀思的真情寄托,更是对他六载倾情小岗的真实写照。

“沈浩,回家吧!”“爸爸,你说话不算数,你不是说年底回家的吗? ”在沈浩遗体告别仪式上,沈浩妻子王晓勤和女儿沈王一撕心裂肺的呼唤,使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沈浩,虽然没有再回到他温暖的小家,但他已融入了一个用大爱筑就的“大家”。

哀歌动大地,浩气贯长空。应小岗村民的要求,并经沈浩的家人同意,他的骨灰安放在小岗村公墓。当他的骨灰回到小岗时,数千群众把道路两边围得水泄不通。人们目送着灵车缓缓移动,眼里饱含着泪水。沈浩的亲人在流泪,小岗的村民在流泪,自发赶来的七里八乡的乡亲们在流泪,现场采访的记者们也在流泪„„沈浩,一个一心为民、热爱小岗的优秀共产党员,永远留在了这片热土上。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沈浩永远离开了他所钟爱的事业,离开了他所深深挚爱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他一串串不平凡的足迹,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业绩,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

沈浩忠于党的事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必将激励千千万万江淮儿女锐意开拓,奋发进取,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宛学实、吴林红)

下载沈浩和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沈浩和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 篇一: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介绍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记凤阳县小岗村原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 2009年11月6日晨,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村任职干部......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

    沈浩,男,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是滁州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党员队伍中的时代先锋,是选派干部的杰出典型,他的先进事迹是“大包干”精神的最好弘扬。沈浩同志是......

    关于开展向沈浩,刘义权同志学习的通知

    关于开展向沈浩、刘义权同志学习的通知 各党(总)支部: 根据中央及省市区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

    学习沈浩,刘义全的先进事迹

    学习沈浩、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 院 :工程学院 班 级 : 07农机姓 名 :侯 元 梅 日 期 :2010年12月20日学习沈浩、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009年11月6日凌晨,沈浩同志......

    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材料

    刘义权同志用生命诠释了档案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是全国档案系统学习的楷模。和平区档案局号召全区档案工作者积极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把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立足本职 默默奉献先进人物的事迹,每学一次心灵都受到震撼,灵魂都得到净化。特别是学习了全国档案系统学习的楷模---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更......

    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立足本职 默默奉献 先进人物的事迹,每学一次心灵都受到震撼,灵魂都得到净......

    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先进人物的事迹,每学一次心灵都受到震撼,灵魂都得到净化。特别是学习了全国档案系统学习的楷模---刘义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