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锋日宣传材料
3月4日,陕西省武警总队一支队的官兵们来到西安市主要街道、广场打扫卫生,清理“牛皮癣”,为城市“洗脸”,并向市民宣传“做文明市民,创卫生城市”,以实际行动迎接3月5日“学雷锋日”的到来。
3月4日,辽宁丹东六道街道青年团员和校外辅导员,为六合小学雷锋中队的农民工子女送去学习书籍,用社会的关爱鼓励这些“小雷锋”们
3月4日,武警安徽总队六安市支队邀请该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将采血车开进警营,开展“弘扬雷锋精神,谱写爱民乐章”义务献血活动,100多名官兵义务献血达3万余毫升。
3月4日下午,由徐汇区卫生局主办的上海仁爱医院“学雷锋,百名白衣天使献血纠偏,热血传情活动”火热展开。近百名医务人员踏上流动采血车,在申城A型O型血液紧缺的关口,奉上“及时血”。近期,上海市青浦区一废品收购站突发火灾事件,为拯救8名伤者,上海血库告急。徐汇区血液管理办公室表示,目前申城血库A型、O型血源紧缺,并向辖区各单位广发英雄帖。上海仁爱医院积极响应徐汇区血液管理办公室号召,在院长施龙飞的积极呼吁下,近103名医护人员报名自愿参加无偿献血。
3月4日上午,江苏省仪征市组织1000多名军地自愿者汇集该市鼓楼广场,通过签名、送爱心活动等形式,倡导“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活动,推动全市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受到市民积极响应。
3月4日,安徽省全椒县供电公司员工们携带理发工具走进十字镇敬老院,为30多名老人理发、清扫垃圾和擦洗门窗,让老人感受暖意,看到“雷锋”身影。
“总裁抱抱团”再现!昨日(4日),在越秀山的五羊石像前,30多位来自珠三角的企业老板聚在一起,对着石像前竖起的雷锋巨幅画像齐齐双膝跪地,然后起立三鞠躬,并宣誓要做新时代的“心灵富豪”。
3月4日,河南省许昌市古槐街小学退休教师韦清林向同学们讲述雷锋事迹。当日,河南省许昌市古槐街小学组织同学们来到位于该市西湖公园内的雷锋塑像前,邀请退休老教师韦清林为同学们讲述雷锋事迹,老教师希望同学们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将雷锋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发扬广大。
3月4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九名大学生头戴绿军帽,身穿迷彩服,脖系红领巾,手举“雷锋像”,走上杭州街头,用这样的行为艺术呼吁人们学习雷锋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董明
高位截瘫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志愿奉献社会的聋哑学校志愿老师、世界禁烟大使,曾作为汶川抗震救灾心理干预志愿者,唤醒了2位植物人;作为残奥会形象大使,在北京残奥会水立方赛场志愿服务期间,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会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荣获“2008北京十大志愿者”称号--她就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生--董明。因为积极的生活态度,董明还当上了聋哑学校的志愿老师、环保志愿者、禁烟大使、文明过马路劝导员。2008年,董明光荣地成为残奥会武汉第131棒火炬手。就在她还沉浸在当选火炬手的兴奋中时,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有责任为灾区做点事。”地震的第二天,董明滑动着轮椅和同学们走上武汉街头募集捐款。5月的武汉,白天气温高达38摄氏度。董明自身不能排汗,高温一直折磨着她的身体。从早上9时到下午4时,她一连坚持了4天。后来,她又从媒体上得知,灾区缺乏O型和AB型血。正好是O型血的董明立即跑去献血。医生量完她的血压后说:“你的血压太低了,不能献。”但是董明对医生软磨硬泡,医生被她的执着打动,同意她献血100毫升。周围的很多路人被董明感动,他们纷纷伸出胳膊,排起了长长的献血队伍。当看到电视里播报灾区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讯息时,当时自学心理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董明,说服了父母,拿出了自己1万元的治疗费,带上象征着奥运精神的“祥云火炬”,自费前往灾区开展心理干预志愿服务。
“作为一名中国人,回报社会,贡献社会,为人民服务,不单是健康人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一位残疾人的责任和义务!残疾并不影响我成为一名志愿者来表达我对祖国的感恩和奉献!”董明说,尽管自己残疾了,但是不能老去想失去了什么东西,而是应该努力去想自己还拥有什么东西。“人们往往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我要做的就是珍惜当下。我收获了很多爱,希望能够传递这份爱,与大家分享。”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陈荣超
省吃俭用数十载,先后拿出毕生积蓄数十万元,捐建两所希望小学、三个希望图书馆;病危关头不忘奉献,立下遗嘱将全部遗产和遗体捐献出去;被中央军委委员傅全有称赞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了我党我军的宗旨和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作风和关心后代成长的高尚道德情操”。他,就是年过七旬的老党员,丰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第十三休养所军休干部--陈荣超。“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陈荣超用来勉励自己的一句话,也是他长达数十年捐资助学之路的真实写照。穷尽毕生积蓄,在四川雅安芦山县捐建第一所希望学校后,陈荣超夫妇又继续省吃俭用,5年后再度倾囊,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捐建了第二所希望学校,近年又。他的善举,让整个社会见识到一名老党员平凡中的伟大。1999年5月,陈荣超夫妇终于攒够了20万元。可就在他们满怀激情地为筹建希望小学奔忙时,陈荣超却突发心肌梗塞住院,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病情最危急的几天里,他没有答应家人提出的“先取出些钱来救命”的请求。夜深人静时,面对老伴,他竟留下了这样的遗言:“万一我走了,把遗产捐献给希望工程,遗体捐献医学研究„„你千万不要悲伤,一定要坚强。我们两人的夙愿,要由你来完成了。”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一时竟无语凝噎,两眼满含热泪,默默点头。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两个多月后,陈荣超与死神擦身而过,病愈出院。这次“意外”更加坚定了他捐资助学的心愿。为了能尽快把学校建起来,1999年11月,老两口分别向各自单位党组织汇报了这一想法。组织上极为重视,迅速和有关单位联系,筹办此事。2000年10月,一座1743平方米的白色四层教学楼在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建成了,当地政府将学校命名为“晨阳希望学校”。校名既取了陈荣超、杨玉仙夫妇姓氏的谐音,又象征着学校似朝阳托起明天的希望。全部积蓄捐出去,学校也建成了,老人终于达成了心愿,但对于陈荣超夫妇来说,他们的爱心之旅才刚刚开始。
宁乡年过八旬的李鸿斌老人20多年来自费修建森林防火道、帮助困难户、五保户的事迹,看了后,带给人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来自于李鸿斌老人20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
图为2008年李鸿斌老人自费新修建的森林水泥防火道(部分)。还自费3万多元架通了通往山上的路灯。
东北“当代活雷锋” 爱心传递进剑阁
四川新闻网广元12月22日讯(记者 母秀琼)19日下午,被誉为“当代活雷锋”的黑龙江爱心集团总裁、66岁残疾军人周到,带着黑龙江三千多万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剑阁县普安中学进行了剑阁首站爱心捐赠活动。
据悉,这次捐赠活动,周到不但注重物质捐助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他还精心设计了“中学生传统思想教育知识竞赛”,巧妙的融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雷锋精神”“邱少云事迹”等相关内容,让学生们不但感受到了周到老人的博大爱心,也深切体会到了一个爱心捐助者的殷切期望。
普安中学校长王继秦在讲话中说:“这是普安中学继爱心教育、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之后的又一次革命传统暨爱心教育活动,周到先生带来的精神财富,价值不可低估。我们将把他的爱心在这里又一次播种,用人间真爱去灌溉、呵护和传递。”
十三年学雷锋做好事十万件
谷殿明将雷锋火炬传给儿子谷玉桥,二人击掌誓将学雷锋进行到底。“十三年学雷锋做好事十万件,爹传儿儿传孙三代传爱心。”
“只要我不死,学雷锋行动绝不停止!我不仅自己学雷锋,还要带动家人和员工都来学雷锋,呼吁各行各业都结合实际学雷锋做好事!”3月4日,已坚持天天学雷锋13年的郑州“雷锋班长”谷殿明,又以他独特而又浪漫的方式,为学雷锋生涯涂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召集儿子和孙子,把雷锋精神当作“生意经”和“传家宝”,郑重其事地要求儿孙们继承和发扬,当众举行了隆重的雷锋精神火炬接力传递仪式。谷殿明称,学雷锋和做生意并不矛盾,雷锋精神就是最好的“生意经”!
爱心社的大学生们从饮料瓶堆里分拣出易拉罐和啤酒瓶。
这位叫盖令晓的山东姑娘(右),因为家庭贫困得到爱心社的资助后,也加入到爱心社并定期到每个宿舍收集废瓶子
爱心社的大学生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为这里的学生宣讲奥运知识。
无论走在哪里,张湘宾与其他爱心社的同学只要看见有人丢弃的饮料瓶,都会上前把它捡起来。薛方跟着爱心社一起来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她给孩子们上完一堂音乐课后,回到学校就申请加入了爱心社。
爱心社社员向白血病患者送去鲜花和1510元善款。
爱心社每位社员都有一个工作证,活动时挂在脖子上,回到宿舍就挂在床头。
爱心社的大学生在流浪儿童救护中心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并带去了孩子们喜欢吃的食品。
长春“最美公交女司机”拾8.2万元完璧归赵(图)“8万余元没有打动她!当代活雷锋,是世人学习的榜样!敬佩!”
一贵州男子决定徒步或蹬三轮车在全国宣传雷锋精神,组建100个“雷锋擦鞋班”,招1000名残疾或贫困徒弟,助他们自食其力生活。
刘光建用擦鞋招徒来宣传雷锋精神
辞职走全国宣传雷锋上月下旬,高新区中建二厂家属区,伴随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54岁的刘光建正在替人擦鞋。上月11日,刘光建蹬三轮车从贵州来渝,重庆成为他到过的第23个省市。此前,他走过了110个市和400多个县,中建二厂是他来渝后的第4站。三轮车上挂着《人民日报》等报纸,关于刘光建的专题报道很显眼。报道说,刘光建是四川省彭州市九陇镇人。15岁参军,先后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17岁时,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他“全军十大学雷锋标兵”光荣称号;43岁时,作为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司务员的他,不顾亲友埋怨辞去公职,决定徒步或蹬三轮车在全国宣传雷锋精神,组建100个“雷锋擦鞋班”,招1000名残疾或贫困徒弟,助他们自食其力生活。
干赤,男,藏族,1954年11月12日出生,是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白扎乡吉沙村卡麻村民小组的一名普通农牧民党员,现任卡麻扶贫协会会长。早年,干赤家境贫寒,时常靠救济粮度日,靠左邻右舍帮助。他不甘心向贫困弯腰,凭着制作藏汉家具、雕刻花鸟虫鱼和绘画的绝活儿,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看到许多乡亲还未摆脱贫困,他从1983年开始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之路。多年来,他的心中始终装着比自己贫困的乡亲,对贫困户嘘寒问暖,谁家的房屋夏日漏雨、冬日灌风,他都会主动上门帮助维修房屋,给贫困户解决面粉,给贫困学生发放球鞋等,奉献爱心乐此不疲。
为了使助人为乐之举扩大效果,干赤于1990年倡导成立了囊谦县第一家扶贫协会。协会成立以来,他多方奔走,积极协调,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去年还购买了两辆微型面包车,搞长途客运服务,增加协会收入,以便帮扶更多需要帮助的农牧民。2003年,他了解到全县有35名缺衣少食、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前后带13名精神病患者到省城大医院治疗,其中尕玛义加等11名患者得以康复。干赤还亲自为众多去不了大医院就治的患者医治。从1972年起,他就在村里从事赤脚医生工作,凭着多年积累的医治经验,采用藏医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精神病患者。
王兵,男,38岁,陕西省西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后勤服务中心职工。王兵199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单位后勤服务中心工作,他勤奋好学,业务精通,干一行,爱一行,连续四年被评为西安烟草系统先进个人。十几年来,他义务承担起十几名离退休职工和孤寡老人换煤气、搬东西等重体力活,热心传递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1993年秋,一位昔日同窗好友因接连遭受精神打击,不幸罹患“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行为失常。就在好友年迈多病的父母为儿子的病手足无措时,王兵伸出友爱的援助之手,用真挚的友情撑起了这个病困交加的家。他不辞劳苦地照顾好友的起居生活,一照顾就是14年。他带着好友四处求医看病,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在妻子下岗、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14年间共为好友花费了5万余元。王兵把好友和他家的事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照顾他是我应该做的,任何一个有爱心的人,遇到这样的事,也一定会管到底的。”2006年他被评为西安市文明市民,2007年4月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200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情动丁亥”报道了王兵的感人事迹。王兵一家还被评为陕西省五好文明家庭。
王书臣,男,44岁,中共党员,天津市公安局红桥分局南头窑派出所民警。1971年,还在上小学的王书臣看到双腿有残疾的张连喜同学每天由残疾的父亲接送十分艰难,便主动提出背他上学。从此,王书臣30年不辍,“背着”张连喜跨过了无数艰难坎坷。王书臣背着张连喜上学,一背就是10年。1981年,王书臣高中毕业应征入伍。他放心不下张连喜,和弟弟商量由弟弟继续照料连喜。1984年底,王书臣退伍到天津公安红桥分局工作,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连喜。为更好地照顾,王书臣干脆搬进他家住。当王书臣得知张连喜所在的工厂倒闭,失去了唯一生活来源后,多方奔走,找到一个摊位,并出钱让张连喜干起小买卖。几年后,因市场变化,张连喜的小摊无法经营下去,一家人再次陷入困境。王书臣想法把他介绍到一个朋友的小店打工。随着张连喜年龄增长,王书臣又帮他操持建立家庭,几经介绍,张连喜终于找到女友,结婚典礼那天,是王书臣把张连喜背进幸福殿堂,张连喜流着眼泪给王书臣唱了一首《牵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2005年春天,王书臣发现张连喜背上长了3个粉瘤,已经化脓,立即背着他打车到医院,花了1000多元做了两次手术,直到痊愈。张连喜常常动情地说:“如果没有书臣,我不会有今天,也不会过上正常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王叶莉,女,31岁,甘肃省白银市公安局平川分局宝积路派出所户籍民警。王叶莉不仅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更是一名极具爱心、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警察。她在公安局户籍科上班时,与老百姓打交道成了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细心的她时常会发现困难群众的一些情况。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眼神,王叶莉感到了个人力量的渺小。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一个名叫“民警E站”的网站,在网站里她找到了和自己一样具有爱心的盟友。和网友联系好之后,她利用周末去了平川区特别贫穷的种田乡,对每一所小学进行调查。在王叶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一个由她发起、全国公安民警参加的网上助学活动拉开了序幕,这次活动有20多个省市的200多位民警直接捐款,用捐款购买书籍和教学器材全部捐助给种田乡村小学,受益学生2000多人。在资助小学的同时,王叶莉还发起了“一对一”资助活动,即一个资助人或资助小组确定一名特困高中生,组成“一对一”资助小组,帮助该特困生完成高中学业。到目前为止,已资助了5名特困生,其中两人为王叶莉一人资助;她不仅在经济上给这些家庭困难的孩子以帮助,还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学习以外的生活和心理情况,受到帮助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叶子阿姨”。
王秀珍,女,50岁,中共党员,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北城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改革开放后,王秀珍从做豆腐、捂豆芽起步开始创业,先后创办9家企业,年产值达2亿多元,每年为国家上缴税收1100多万元,为65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她每年用自己企业的收入慰问部队、慰问老人,支持学校办学,捐资400多万元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她连续5年在“八一”节和重阳节慰问部队官兵和全村老人,慰问金额达70多万元。2007年春节前夕,她请全村600多位老人吃年饭,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给老人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王秀珍先后捐款10万元,修通北城镇主干道腾霄路并浇筑成水泥路,出资80万元修复北城的历史文物高古楼,捐款近20万元为北城中心小学订制720套课桌、购买10台电脑、修建厕所。2000年被选举为北城镇居委会主任后,她拿出自己的全部工资先后为28户特困户、15名老弱病残人员解决生活困难,先后把4名孤寡老人接到家中长期赡养,直到送终。目前,她家中仍有2名被赡养了10多年的残疾人员。王秀珍用博大的母爱去感化迷途青年。10多年来,她接收了100多名失足青年、智障人员和离异家庭子女在自己的企业就业和在家中生活,有97名青年迷途知返,帮助27名吸毒人员成功戒毒。
王贵武,男,48岁,民建会员,天津银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也许是世界上母亲最多的人,除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还认养了10位抗洪烈士的母亲,并且十年如一日帮助照料她们的生活。1998年,在抗洪抢险斗争中,空军某高炮团10位战士英勇牺牲。曾经也是一名空军战士的王贵武深为战友的英雄事迹感动,他走遍4个省,千里寻亲找到烈士们的家乡,认养了10位母亲,并当即为10位母亲分别购买了终身养老保险,承诺要替烈士为母亲尽孝。王贵武认养母亲后,特意为每家安装了电话。他说,我要时时让母亲们感到,我就在他们身边。从此,他经常打电话向母亲们嘘寒问暖,哪位母亲过生日,他都寄去生日礼金和慰问信,每年春节,王贵武都陪着母亲们一起过年。10年来,10位母亲和王贵武结下了深厚的母子情。整整10年,王贵武为10位烈士母亲办好事、办实事从来没有间断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对我亲娘是嘛样,对这10位母亲也是嘛样”。对王贵武助人为乐,照顾烈士母亲的义举,解放军空军政治部给予高度肯定,并授予他“拥军一颗丹心,优属满腔深情”的锦旗。1998年至2004年间,他的事迹曾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2000年,王贵武被授予天津市双拥工作模范个人称号,2007年被天津市委、天津警备区向全国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
邓菊梅,女,53岁,中共党员,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文艺路街道环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邓菊梅1990年下岗后,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自办防盗门厂,安置40多名下岗职工,企业越办越红火。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她不忘回报社会,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大家推选她为居委会主任后,她拿出自家5万元资金清理了社区内几百吨垃圾,代缴了拖欠的水电费,又拿出7万元资金免费建起了15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室。她关爱弱势群体,关心、帮助、感化“两劳”释放人员,先后为30多名释放人员安排就业,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她至今还资助着5位孤寡老人,3位残疾人,用诚心、爱心、宽容来营造和谐社区,使社区的社会治安、环境面貌、人际关系、文化生活等发生了显著变化,环南路社区被评为“全国先进社区”。多年来,她一直照顾着社区80多岁的老党员高秀珍老人,经常为老人打扫卫生,拆洗被褥;逢年过节,给老人送去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老人生病时,邓菊梅给老人喂药打针,细心照顾,让高老太及家人深受感动。白雪云老人有一天半夜突患急病住院,医院让先交5000元,其儿子当时只有3000元,邓菊梅知道此事后,及时拿出2000元,先让老人住院。老人出院后,她每天为老人做饭,梳洗,细心照料,老人想吃啥,她就给老人做啥。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恢复了健康。老人高兴地见人就说,我多亏了菊梅娃了,她真比我亲闺女还亲。
白珍,女,藏族,中共党员,59岁,1970年参加工作,现任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策门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白珍自担任基层干部之日起,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以居委会为家,以团结带领居民奔向小康之路为己任,集中精力抓居委会工作,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她发现由于社区居民大都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社区没有幼儿园,孩子的教育成了家长的心病,于是她在社区内创办了一所“团结幼儿园”。为改善幼儿园教学条件,她共计筹集资金48万元,先后改建、扩建幼儿园两次。为了带领居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1975年白珍组织15名妇女,拿着借来的1500元资金,开办了团结饭馆,经过大家几年的共同努力,截至2004年,团结饭馆从开馆之年的1500元发展到拥有流动资金36万元、固定资产60多万元。白珍热情资助困难学生上学。从1996年开始先后承担了本社区6名贫困学生的全部费用,至今共计资助4万多元。去年贫困学生巴桑卓玛考取北京某大学,因无力承担学费,准备弃学,白珍得知后,主动承担巴桑卓玛每年万余元的费用,为巴桑卓玛继续上学读书成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02年7月,白珍把孤儿旺堆送到江苏省无锡市光华学校,居委会每月寄去生活费及暑假返藏的路费。
丛飞,男,中共党员,生前为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丛飞是我国著名歌唱家郭颂先生的关门弟子,一直刻苦钻研小品、哑剧、口技、魔术、模仿等方面的技艺。1994年,丛飞到四川成都参加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全部现金2400元放进了捐款箱。这件事使他体会到,自己也有能力改变那些穷孩子的命运。从此他立下誓言:要尽自己所能扶危济困,向社会奉献爱心!丛飞回到深圳就加入了深圳义工联成为一名义工,经常进行公益演出活动,先后20多次到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等地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失学儿童筹集学费。每到一地,丛飞都要认领资助当地几个贫困学生,从1995年到身患癌症住院的前一年,丛飞资助的孩子已经有178名。丛飞本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但丛飞的家只有58平方米,非常俭朴。有时为了及时给山区的孩子们交学费,丛飞还向一些朋友借钱,前后共欠下了17万元的债务。2005年5月,丛飞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半年里,丛飞坚持参加各类慈善义演65场,捐款数万元。累计下来,丛飞的义工服务时间3600多个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捐款金额超过300万元。受丛飞资助的贵州省织金县中学生王维珊在写给丛飞的信中说:“我从来不知道伟大可以这样具体,感动可以这样彻底,人生可以活得这样博大无私。”
孙茂芳,男,65岁,中共党员,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现离休。孙茂芳,人称“京城的活雷锋”。他四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像儿子对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5位孤寡老人和8位生活困难的老人,向他们倾注了浓浓的亲情与孝心。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一位退休军人的情怀与操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世界。“我就是您的儿子。”这是孙茂芳照顾王炎老人17年间常说的一句话。王炎老人无儿无女,多病缠身,且脾气古怪,对谁都存有戒心。孙茂芳最初开始照顾他时,他总怀疑孙茂芳动机不纯,别有所图。孙茂芳就用一颗孝心去温暖他。闻到老人长时间没洗的脚散发出阵阵臭气,孙茂芳就小心翼翼地把老人畸形的脚趾一个个掰开,用温水清洗趾缝里粘糊糊的脏物。老人70多岁时,脚趾溃烂流脓,孙茂芳搀着他去医院看病取药,还帮他搞卫生、做家务。老人87岁那年得了白内障,孙茂芳背着他到医院住院,守在病床前整整15天。老人眼睛恢复光明,说孙茂芳头发白了,孙茂芳深情地对老人说,“头发白了也是您的儿子,孝老不分青丝与白发。”王炎老人曾骨折卧床4年,孙茂芳每天去老人家中喂饭喂药、端屎端尿。就这样,孙茂芳凭着真情实意,终于彻底感动了老人。老人91岁那年,要立遗嘱,执意把一笔存款和一座四合院的私
房全部赠给孙茂芳。但孙茂芳坚决婉拒了。他动情地对老人说:“我愿意伺候您一辈子,但决不要您一根草。”成济武,男,75岁,中共党员,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81年转业后任山西省晋城县果品公司副经理,1995年退休后开办过加油站、煤矿,2002年起被聘为山西省泽州县关工委扶贫助学委员会主任。成济武常说:“我小时候家里穷,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如今条件好了,不能让孩子们再没有文化。”多年来,他投资近200万元,为家乡修建了5所希望学校;资助贫困大中专学生53名,抚养孤儿10名;拿出16万元启动“两只羊”扶贫助学工程,使130名农村贫困中小学生上学有了保障。作为一名老党员,成济武深深知道,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为了改善乡亲们的居住条件,他出资435万元,为东沟村建成了宽5.2米、高4米,长1500米的两条涵洞;修通了一条长2.8公里、宽6米的环山柏油公路;帮助裴凹、元沟、李沟等村铺设公路7.2公里,使交通闭塞的村民们终于走出了大山。他出资20万元,帮助乡里建了一所综合医疗大楼,并投资17.5万元,为医院买了一部救护车和一台透视仪,改善了医疗条件。他还捐资68万元,打了一口465米深的机井,使全乡人饮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出资20多万元,为全村280户村民接通了程控电话,帮350户村民安装上加密电视。“管老的,管小的,管病的,管死的,就是惟独不管他自己”,了解成济武的人都这样说。对别人有求必应,对集体慷慨大方,成济武被人们称为千万“付”翁。
第二篇:“学雷锋,好榜样”雷锋日活动宣传稿
“学雷锋,好榜样”雷锋日活动宣传稿
今年的3月5号,是全国第50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14个“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日”。
中午12点,我院学生会联合各系(部)学生会对全院的公共卫生区进行了一次大清理。在学工处老师、院学生会主席团的组织下,在各系(部)领导、老师、学生会成员的配合下,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全院的卫生很快得到了彻底的清理。(整个校园焕然一新)
此次“雷锋日”活动的开展不仅弘扬了雷锋精神,也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体现了互助、合作的团结精神。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二○一三年三月五日
第三篇:雷锋日
三月春风暖人心——许昌市第一中学学雷锋专项活动顺利启动
当三月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万物吐露出芬芳之时,我们总会想起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我们耳边总会响起一句伟大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为此,许昌市一中召开学雷锋专项活动启动仪式,与全体师生一起缅怀英雄,重温英雄事迹,在校园里掀起学雷锋的热潮。
3月6日清晨七点半,许昌市一中全体师生早早聚集在集会广场,有秩序的在国旗杆下集合,满怀期待着学雷锋专项活动启动仪式的开始。随着整齐划一的脚步朝我们走来,国旗护卫班的同学护送鲜艳的国旗入场,纪念活动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开始。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启动仪式进行第二项,全体师生观看《雷锋光荣事迹》。大家精神集中,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屏幕播放的视频短片,瞻仰着英雄雷锋的光荣事迹。
随着嘹亮的歌声响起,启动仪式进行到第三项,文艺节目汇演。合唱《好人就在身边》、快板表演《学习雷锋好榜样》感染着全体师生。合唱歌声悠扬婉转,快板节奏鲜明,让我们时刻感受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就像三月的春风,轻抚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随后,戴校长作了题为《学习雷锋精神 争做文明志愿者》的演讲。他声情并茂地带着我们回忆了雷锋同志光辉的一生,让我们深刻感到雷锋同志的伟大。他向全体师生发起倡导,号召全体师生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勇于钻研、平凡而不平庸的“螺丝钉精神”,希望全体师生重在坚持,积极投身志愿活动、公益活动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共创和谐校园,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全体师生热血沸腾,反响强烈。最后,黄书记隆重地宣布许昌市第一中学学雷锋专项活动正式开始,全场掌声雷动,气氛活跃。
阳春三月,我们感受着春光的美好,更要时刻牢记雷锋精神,向雷锋学习,雷锋时刻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篇:雷锋日
雷锋日“感动中国”感动校园
2013年3月5日——又一个学习雷锋的日子,当晚,学校组织各班在教室观看《感动中国》的视频。
随着轻柔的音乐声的响起,同学们陆续坐好,屏幕上的灯光洒在黑暗中每个人的脸上,人性中的小感动渐渐浓浓的溢在整间教室里„„
林俊德,那位工作到最后一刻,至死不忘马兰的人,留给我们的是冲锋的背影,纵死终令汗竹香„„善良的小何玥,仅十二岁就做出常人不及的事情,捐献遗体将生留给更多的人,她生前的善举让我们感动,死时坚决的遗言让我们敬佩,她来过,但不曾离开„„孝更绝伦足可矜,陈斌强,你和妈妈用布带传递亲情,你用布带诠释了孝的深意,你们的爱不会走远,纵使记忆不再,人不归来,你们留给我们的更多更多„„罗阳,你倒下了,梦在起飞,刘文波,你的心中另有一片海,扬着祖国的风帆„„更有“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动人以行不以言的陈家顺,守护坑塘14载,接济孩子15年,质朴堪比泥土的高淑珍,冰雪为容玉作胎的美丽女教师张丽莉„„
感动中国,感动着我们每个人,看完后,我们的心灵都受到了极大地震撼,一个个平凡的人,纵使只是做着他们心中最平凡的事情,却用不同的行为共同上演了“爱”的一幕,他们心中的大爱„„爱的力量绵延不绝,感动着我们,默默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了“感动中国人物”爱的力量,也许日后我们会向他们学习,更有所改变,做的更好。
第五篇:雷锋日
2011年3月4日雷锋日—食堂义务劳动感想
今天,是3月4日。所以,众所周知,翌日才是“雷锋日”。但作为一名志愿者,提前做好义务劳动的准备,是义不容辞的。
天气阴沉沉的,还不时地刮起了阵阵冷风。但,戴着志愿者帽的我们,仍需继续坚持我们今天的义务劳动—在食堂帮忙。挽起袖子,拿起帕子,我们的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忙碌的同时,我不禁想到,天天劳此不疲地做着相同工作的食堂人员,他们这么多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心里顿时心生几分敬意。在工作时同学们投递来的感激目光,与那些大叔大妈的欣慰感激,也让我们有阵阵感动。无私无畏,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服务,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不为获得感谢的只言片语,只为自己问心无愧,也许,这就是志愿者劳动的真谛吧!
“雷锋日”,理所当然地让人想到了雷锋同志。在那个**而清贫的年代里,在人们缺乏精神食粮的时候,是雷锋—这个让无数中国人为之瞻仰的人物,出现了。是他,用自己的伟大精神哺育了一代人;是他,开创了一代人的精神财富。他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并且作为已是中华民族文明之一。这种精神,是应该被我们所传递下去的。并且,我们还应该用每一个人的努力把它应用于社会文化建设中,让它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更和谐。
“雷锋精神”,早已被人们所熟知的字眼。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从小就受到了此教育。但时代在变,文明在变,中国人所崇敬的精神,已经潜移默化地被影响了。看到掉在地上的钱包,没人敢去捡,因为怕主人诬陷自己“私吞”了里面的钱财;看到老人摔在地上,也没人敢去扶,因为怕老人反过来说是自己把她推倒的……如此种种屡见不鲜的事让人深思:中国人到底怎么了?我们的雷锋精神到底哪儿去了?
这个问题,应该让我们每一个人反思,是什么,让我们的优良传统丢失?是什么,让我们呢的文明被“毒害”?责任,不仅应该是有些反社会人士的,还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雷锋精神”的传承,不仅需要志愿者,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力行。
政法系青分队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