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克苏地区社会福利院创先争优添活力 服务“三无”上水平
阿克苏地区社会福利院创先争优添活力
服务“三无”上水平
阿克苏地区社会福利院自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启动以来,按照地区民政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三无”(无法定赡养人、无固定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老人)服务的思想,以“牵手三无、贴心服务,争当红船先锋”为争创主题,以创建基层群众满意站所(办事窗口)为目标,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打造民政系统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
一、抓好三支队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新增强
一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根据每个党员的文化素质、技能特长、道德修养等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制定了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先后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先进事迹报告会、党员活动日、实行党员承诺公开和结对帮扶等活动。严格标准程序,搞好党员发展,目前已有1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1名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4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志愿书。同时,开展了结对“一帮一”帮扶和结对共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二是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在全体职工队伍中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鼓励党员、业务骨干在工作中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工作上创先进,在专业技能上争优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每周组织职工开展业务培训和讲座,狠抓业务技能的提升,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是抓好服务对象队伍建设。成立了由院领导、员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15人组成的民主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座谈会、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文艺活动,制订《院民管理办法》,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实现老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二、注重三个结合,软件硬件建设得到新加强
一是与开展规范化建设相结合。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为抓手,强化内部管理,细化各项岗位职责,制订了《阿克苏地区社会福利院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汇编》,完善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编印成册下发到每一工作人员手中,做到“四个统一”,即规章制度统一上墙、岗位职责统一上墙、工作流程统一上墙、政务公开统一上墙,实现了职责明晰化、工作程序化、服务标准化、政务公开化、环境设施优美化的目标。
二是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积极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切实加强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一员双岗”、“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完善党内学习、民主评议党员、党务公开、党费收缴以及以党建带团建等制度,规范党组织档案建设、工作手册。先后开展做社区志愿者、结对弱势群体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
投稿单位:新疆阿克苏地区社会福利院
联 系 人:葛昌乐
联系电话:0997-2195568、*** 电子邮箱:gechanglegood@163.com
第二篇:镇瞄准五环节创新五机制 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水平
**镇瞄准五环节创新五机制 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
社会管理上水平
**年来,**镇认真按照市委[**]37号文件精神,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均等化为目标,扎实基层基础工作瞄准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建设的“规划、立项、筹资、建设、评价”五大环节,创新机制,整体推进,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建立统筹建设机制,科学规划服务管理工作
一是统筹工作安排。按照“统筹谋划、科学布点、分步实施、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原则,对全镇推进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安排,确立了调查摸底、拟定方案、责任分解、组织实施、检查验收五大工作步骤。2月上旬,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充分了解群众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需求,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按“已建成、需改建、需新建”三类梳理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针对现状拟订了实施方案,按“全区统筹、镇上统建、村(社区)自建、市场化建设”明确了建设主体,确立了 “一心两基四线”的工作思路(“一心”即村社区服务中心。“两基”即基础配套和基本制度。“四线”即政务服务、居民自治服务、社会服务、群团组织服务四条主线),整体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二是统筹布点规划。按照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原则,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转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布局,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发展均衡。镇政府针对农村公共服务受益的地域性和特殊性,结合村(社区)实际情况,以节约资源、服务共享为重点,整合镇域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场所、设施等资源,优化功能,集中投入。一是充分研究学校、卫生院、敬老院、农贸市场、信用社、邮电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统筹调整其布局,达到既方便群众,又适度节约的目的。二是对河道保洁、村道保洁、垃圾集中清运等服务实行统一管理,建立网格化责任体系,实现服务满覆盖。三是指导村(社区)对本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通盘考虑,合理安排便民商店、健身路径、公共厕所等设施的布点,该集中的相对集中,该分散的分散,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四是探索建立了“全域服务”机制,引导村(社区)间相互开放资源和服务,群众按便利原则任意选择就近的服务机构办事。
三是统筹队伍建设。制订了《**镇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着力强化村(社区)班子的服务意识,提升社区班子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促进社区班子从“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建立一支稳定的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才队伍。镇政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评;村(社区)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自主招聘了一批工作人员,充实了村(社区)管理服务队伍。依托团委、妇联、工会积极拓宽了群团活动的渠道,积极联系周边高校、医疗机构、各种社团和协会,充分发挥群团、社团机构中的人才优势,积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到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建立了一支有1300余人登记注册了的义工队伍。
二、引入项目管理机制,细化落实责任
一是服务内容项目化。对调查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归纳,并将群众意愿转化为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业生产服务、社会管理、生活服务八大类168个具体服务项目,建立了服务项目库。
二是实施主体明确化。按照分类供给原则,对168个具体服务项目的供给主体和牵头责任人进行了明确,确定了由政府供给的82项,由自治组织供给的39项,由市场主体供给的28项,由群团组织供给的19项。各村(社区)根据自己的需要从“项目库”中自主提取需要实施的项目,并在“提取”项目时就明确了实施主体,方便了项目的实施。
三是项目管理目标化。镇政府对每个村(社区)项目的实施实行了目标化的管理。项目确定后,相对应的实施主体和牵头责任人就必须拿出实施计划,倒排实施时间进度,与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镇政府对标督查,实行报帐式推进,确保了实施的成效。
三、完善村级治理机制,承载民主管理 一是明确了村级组织的职能划分。全镇各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群团工作委员会、村(社区)服务站,形成了“3+2”的新型村级治理结构。明确了各组织的职能职责,积极推进村级党组织由“全能型”向“核心型”转变;还原村(居)民委员会自治功能,实现了村级自治组织由“行政型”向“自治型”转变;将集体经济管理权限从村(居)委会剥离,促成了集体经济组织由“依附型”向“独立型”转变;设立了村(社区)服务站,承接从村(居)民委员会中剥离出来的政务延伸职能,并丰富了自治服务、党员服务、社会服务和群团组织服务的内容,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村级服务体系;成立了群团工作委员会,丰富了群团工作内容,扩大了志愿者服务范围。新型村级治理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推动了村(社区)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二是规范了议事程序。各个村(社区)均完善了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议事会,成立了监督委员会,实现了议行分离、监督与执行分开。实行了村级重大事项“1+3”议决制度,凡涉及重大开支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均提前一周向群众公示,在充分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召开议事会讨论和听证,然后由两委联席会拟订草案,由村居民代表会议决后实施。建立了监督委员会监督村级事务的规则,搭建了“民主提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平台,为公共服务的规范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是打通了四大民主环节。建立了事前群众民主参与机制。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设项目的选择、服务中心服务窗口的设置、建设管理方案的制订,均通过召开广泛邀请群众代表参与的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并将初步方案向群众公示,在充分吸收群众意见、建议并对方案修改完善后确定。完善了民主决策机制。对接 “1+3”议决制度,凡涉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大事项,均按“1+3”程序议决。对一般性事务,也由议事会讨论表决后实施。健全了监督机制。成立由居民广泛参与选举产生的社区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通过列席相关会议监督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事务的决策过程,保障所有涉及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事务的决策按民主程序进行;项目建设和实施规程中,监督委员会对工作完成情况、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保障执行到位;项目实施完成后,由监督委员会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和财务审计,保障建设和服务质量,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监督机制。构建了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评审机制。依托监督委员会,建立了定期开展群众评价和项目满意度测评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在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四、创新多元投入机制,拓展经费渠道
在保障区、镇、村三级持续投入的基础上,创新了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配套建设的投入方式,形成了多元投入的格局。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BT、BOT模式完成了镇域内30公里道路修建、自来水管网铺设和农贸市场的建设和天乡后街打造等工作。二是探索建立了A平台B公司运营模式,先后成立了**公司、**公司,以450万元资金撬动了社会资金近20亿元,完成了**旧城改造和**河滨河景观打造,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以奖代补,以奖代办,促进市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采用政府按群众对服务满意度支付服务报酬和兑现奖励的办法,调动市场主体投资公共服务市场化项目的积极性,引入了**公司对全镇保洁进行公司化经营,首批与60多家市场业主签订了公共服务承诺协议,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化服务网点,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政府节约了1400多万元的直接投入资金。四是合作融资完善服务。镇政府、企业、社区三方共同投资,建立了600万元的创业融资平台,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为23个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帮助,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创业就业渠道。
五、完善社会评价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建立了由监督委员会牵头,分项目、分主体的社会评价体系。对村(社区)的工作,由监督委员会按季度组织实施社会评价;对公共服务具体项目建设工作,在实施完成后由监督委员会组织项目涉及的群众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市场化服务项目,按每半年一次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同时,镇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开通服务投诉热线,随时接受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投诉并协调处理。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按群众满意度定质、定酬机制,形成了按群众满意度对市场化服务主体定扶持的额度和奖惩的建设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