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唱响奉献之歌——萍乡市运管处何文海先进事迹侧记
唱响奉献之歌——萍乡市运管处何文海先进事迹侧记
发布时间: 2010-11-5 11:15:31
阅读: 796 次
劳动创造生活,劳动铸就光荣。我们的城市和乡村,因为有了平凡的劳动者而变得芬芳美丽,川流不息的交通道路因为有了运管职工的辛劳而四通八达,那声声汽笛唱响的是运管人深情豪迈的奉献之歌。
萍乡市运管处职工何文海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一心扑在运管基层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自己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在平凡岗位上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的奉献之歌。他多次获得过市运管处先进生产工作者,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受到领导和职工们的广泛好评。
一.服务对象就是我们的上帝
今年46岁的何文海毕业于湖南大学,在运管战线上已经工作了十五个年头。他认为,运政管理就是有老百姓服务,服务对象就是我们的上帝,何时何地都要全心全意搞好服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工作中文明待人热情接待服务对象,耐心为他们解答疑问,及时给予帮助。想服务对象之所想,急服务对象之所急,为了帮助各维修企业和驾培机构完善各项制度,指导资料的整理和汇编,常常放弃了休息时间。就在今年十月下旬的一天,快到下班时间了,家里读初三的女儿还等着他回家买菜做饭呢?恰恰这时来了一位心急火燎的求助者,因为买了一辆车,对460后桥有疑问,找了很多地方寻求帮助,最后很多地方推荐到萍乡市运管处维修科,快要下班的何文海仔细听完求助者的叙述,虽然此事不在他业务管理范围之内,依然耐心地为这位求助者解释了相关政策,分析460、460-3和457后桥的特点,给他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并帮助他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使这位求助者感激万分,连声说谢谢。何文海耐心帮助好求助者离开办公室回家时,暮色四合,天已经黑了,吃完晚饭后散步回来的几位老同事见到何文海关心地问:“小何,你忙什么,怎么又这么晚下班呀?”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艺无止境,学无止境。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何文海精通运管的各项政策法规和电脑软件知识,这些都归功于他平时像螺丝钉一样,善于学习和钻研。他注意积累经验,努力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熟悉业务政策,有很强的业务水平。协助省运管局相关部门参与起草、修改过《江西省机动车维修行政许可工作规范(试行)》、《江西省道路运输车辆管理规定(试行)》、《江西省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管理办法(试行)》、《江西省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实施细则(试行)》、《江西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汽车维修管理规定》、《江西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等许多制度规定,提出过的几十条修改意见被省运管局采纳,得到了省局的肯定,为规范全省的行业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江西省道路运输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各模块多次提出过数十点建议,受到省局高度称赞和认可,为全省应用的系统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独立完成了萍乡市《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试卷》和《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试卷》6套试卷的出题。
二.在工作上就是要精益求精
人民学习的好榜样雷锋是何文海心中的楷模。何文海作为一名资深的本科大学生,平时对待同事朋友像春风一样温暖,特别能吃苦耐劳,从不计个人得失和报酬。但是,在工作中何文海却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十分高的人,他总是对同事们说,在工作上就是要精益求精,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何文海的工作岗位是汽修科(驾培科)负责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营运客车类型划分、车辆技术鉴定、维修驾培行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平时工作量大,比较繁忙,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母亲生病住院都无暇照顾,每年的年休假也很少歇息。他的同事说:“何工是一个没有事情也会主动找事情做的人。”如他挤出时间创建了科室局域网网页并进行日常维护和更新。他工作积极主动,不分分内分外,总是想方设法尽善尽美地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最好,他负责的萍乡运政信息网的维修驾培、节能减排等专栏,点击率达到71504人次。在工作中,他能够坚持原则,敢于抵制不正之风,比如:纠正了综检机构对车辆的若干错误评定,对综检机构起到了监督、指导作用;积极组织我市维修企业、驾培机构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在考核过程中能吃苦耐劳,坚持秉公办事,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细致的工作,创造性地圆满完成了任务。
三.工作着奉献着是最快乐的 何文海是一个乐天派。他认为工作着奉献着是一件最幸福最快乐的事。他人缘好,平时,单位上老同志多,请他帮助处理电脑的故障,或是请教他一个什么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的帮助。科里的同事请教他业务上的难题,他总是将自己所学和盘托出,在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互助互帮的协作精神蔚然成风。何文海工作上恪尽职守、吃苦在前、甘于奉献、从不叫苦喊累,从无怨言,和运管处的同事们一起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沧海模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前年底开展的江西省道路运政管理系统业务数据的校验工作,工作量大,何文海首先对萍乡市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同时在其他同志帮助下指导、督促下属各运管所数据校验工作。经过全处紧锣密鼓共同努力,至少需要240人天的工作量,在短期内如期完成了对全市25132条业户和车辆数据校验,何文海在南昌呆了整整三个礼拜,因工作认真负责细致,受到了省局领导高度赞扬,其校验效果显著,今年,要与交通运输部联网的32项指标数据,省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内有8千余条数据不合法,而何文海负责的萍乡市仅仅只有11条。
何文海还是个读书迷,写作迷。凭着对运管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他积极参加各项科技教育活动,关注行业动态,积极思考运管发展,撰写了许多论文,其中《<汽车二级维护管理信息系统>设想概述》、《浅谈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的工作体会》获“全国汽车维修质量控制及维修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荣誉证书,同时刊登在《汽车维护与修理》杂志及其网站上,《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工作的思考》刊登在《青海交通科技》2008年第1期;《一例交通事故引发对车辆技术方面的思考》刊登在《江西道路运输》2008年第1期(首刊号),《汽车陪练业务亟待规范》发表在《中国道路运输》杂志2009年第2期,《谈谈对汽车陪练的看法》在网上广泛转载。并积极撰写信息报道,《萍乡市对营运客车类型进行划分及等级评定》信息刊登在《江西交通》2007年第2期,《萍乡市专家座谈共商维修行业发展》信息刊登在《江西交通》2009年第4期,在江西运政信息网、江西省道路运输协会网、萍乡交通信息网、萍乡运政信息网发布了数百条信息,宣传有关政策,报道行业动态。
生活是首歌,相逢你和我。面对荣誉和赞扬,何文海总是谦逊地说: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运管事业尽一份力,是我最大的光荣。我要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事业中,为运管事业的蓬勃发展奉献全部的光和热。(孔荣)
第二篇:用生命唱响奉献之歌--赵河欣同志先进事迹
用生命唱响奉献之歌--赵河欣同志先进事迹
2006年12月7日上午,朔风刺骨,大雪飘飞,伊洛大地庄严肃穆。这一天是赵河欣同志追悼会的日子。
赵河欣同志生前工作过的邙岭乡、城关镇、诸葛镇领导和村干部来了,辖区的纳税人来了,栾川县石庙乡居牛套夫妇带着女儿从数百里外匆匆赶来了,偃师市领导以及赵河欣同志生前的全体同事也来了„„,殡仪馆内挤满了人,殡仪馆外的雪地上站满了人。
沉重的悼词里,赵河欣同志火热的生命轨迹,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悲痛、惋惜之余,更多的是钦佩和感动。
赵河欣同志生于1964年3月,生前任偃师市地方税务局诸葛税务所所长。1985年8月,他从河南会计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在偃师市税务局邙岭税务所、偃师市地方税务局征管分局、偃师市地方税务诸葛税务所工作,历任专管员、征管分局副局长、税务所所长等职。21年来,他始终牢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恪尽职守、锐意创新、顽强拼搏、争创一流,连年出色地完成各项税收任务,连续13年公务员考核被评为优秀,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获洛阳市地税系统优秀税务所长、业务标兵,偃师市“十大杰出青年”、洛阳市“十佳百星”人物、全省地税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成为基层税务干部的标杆。他领导的诸葛税务所,被表彰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被省地税局、市地税局表彰为先进税务所。
2006年元月,赵河欣被查出患晚期肝癌。面对死神的威胁,他没有屈服,忍着病痛坚强地与病魔抗争,顽强地坚守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用火热的心去关爱他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生老病死谁也躲不过,可只要任所长一天,我就要尽到一个所长的职责。” 赵河欣告诉妻子。
在偃师市地方税务局,赵河欣干起活来不要命是出了名的。2004年和2005年,因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和到沙石厂检查资源税,他放弃了局里组织的两次体检。2005年底,为了超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他连续一个月吃住在税务所。12月21日突感胸闷、咳嗽、高烧不止,他只是到诊所买了点药,仍带病坚持工作。直到超额完成当年任务后,12月30日才到省肿瘤医院检查,随后几天被确诊为肝巨大肿瘤并发肺转移。他惊呆了,自己年纪轻轻咋就患上了如此重病,还有很多工作等着呢!……回来后,他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和巨大压力,向领导和家人隐瞒了病情,并安慰妻子说:“没事,到医院治一段就好了。”
2006年元月7日,他和妻子悄悄来到解放军150医院住下来。当天就做了介入手术。紧接着,20天的放疗和化疗同时进行。然而,3月初第一个疗程刚刚结束,赵河欣就回诸葛税务所上班了。局领导和所里同志们都埋怨说:“河欣你歇歇吧,都病成啥样了!”可是,他哪儿歇得住!在治疗过程中,每个月他总有半个月的时间是和全所同志一道,早出晚归,“上山下滩”,经常行程10余公里,深入纳税户帮助分析经营状况,核定税负,查帐查税,清理欠税。
交叉进行的化疗放疗,有较强的毒副作用。有时,吃一口饭要吐两口,但他强忍着,一口一口地把饭吃进去。他说:“只有饭吃下去了,才有抵抗力。我不乐观点儿,咋能争取时间早点回去工作。”每次所里的同志来看他,他总是避开病情问工作。看到赵河欣疼痛难忍的场景,听着他对工作执着的话语,他的妻子哭了。“生老病死谁也躲不过,可只要任所长一天,我就要尽到一个所长的职责,咱不能拖后腿呀。我的脾气你了解,你就成全我吧!” 赵
河欣告诉妻子。
4个疗程结束,赵河欣的身体已经严重虚弱,可几乎每天他仍拖着病体坚持上班,直到最后一次住进医院。2006年12月4日夜,年仅42岁的赵河欣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尤其是身患绝症的赵河欣更渴望生命,因为他更想为自己热爱的税收事业多一些奉献。赵河欣的这种执着,深深感染着诸葛税务所的每一个人。2006年,诸葛税务所组织收入创下建所以来历史新高。
无论接受多难多重的任务,无论调换什么工作岗位,他总是充满信心。“中!”“行!”是赵河欣的口头禅。
21年来,从税务专管员到征管分局副局长、又到税务所所长,每一个岗位,赵河欣都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无论接受多难多重的任务,无论调换什么工作岗位,他总是充满信心地说“中!”“行!”。在工作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他总是自己默默承受,从不推卸,从不退缩,从不叫苦。
1994年下半年,赵河欣受命担任邙岭税务所所长。面对农村地域广,税源散,征管难度大等困难,他带领同志们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讲政策,摸税源,研究征管措施,在偃师地税系统率先建立了办税服务室,初步实现了“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征管模式。为了准确核实连霍高速公路邙岭段土建工程,无论严冬还是酷暑,他和同志们每天晚上坚持到施工现场核实运输车辆,科学核算应代征的税款,当年征收入库税款165万元。
1997年,调任征管分局副局长并主持工作,他从加强税源调查、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税务检查、不同类型的企业管理等征管基础建设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探索设计了《地方税收征管传递流程图》,建立了税收征管信息局域网,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洛阳市地税局在偃师召开了征管改革现场会,系统地推广了他的成功经验。
2001年11月,他被调到远离城区近30公里、税收征管任务艰巨的诸葛税务所,虽然从繁华的闹市来到偏远的乡村,但他毫无怨言。面对重点税源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他带领全所同志经常牺牲星期天、节假日,挖潜堵漏,严征细管,创造了入库税款1455万元的历史最好成绩。
虽是科班出身,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赵河欣仍然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更新知识。工作之余,节日假日,别人休息的时间,他却常常用来读书。刚参加工作不久,他曾因一次意外的车祸使右肩骨折,落下了肌肉神经受损的后遗症,右胳膊不能举起,写字必须用左手抓住右手手腕,尽管如此,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自学他达到大学本科水平,又顺利通过河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考试,并于2000年7月获得硕士学位,拿到了国家计算机NIT证书,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攻克了一个个工作难题,成为洛阳市地税系统的业务标兵。在他影响和带动下,全所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队伍素质大幅度提高。
该收的税款一点不能少,不该拿的钱一分不能要,为纳税人服务要全心全意。赵河欣说。
赵河欣始终把“公正执法、廉洁从税”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赵河欣经常告诫自己和全所的同志,该收的税款一点不能少,不该拿的钱一分不能要,为纳税人服务要全心全意。他的床头上放着一本《菜根谭》,常读来警示自己要甘于清贫但不甘于平庸。
2002年,在发票专项检查和企业欠税清理工作中,他坚持原则,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查补入库税款150余万元。11月份的一个夜晚,某企业为少缴税款,厂长为赵河欣送去3000
元现金。第二天,他带上企业专管员找到该厂长,当场退回3000元钱,并以理服人,让其如数缴纳了税款。类似的事还有很多,他从税21年,多次拒收现金、礼品,换来一笔笔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被群众称为“包公税官”。
有时,他宁愿垫钱替熟人交滞纳金,也不徇私少收一分钱。一次,偃师市电业局会计因私耽误单位交税晚了几天,征收大厅计算机自动生成了滞纳金,会计担心单位批评,就拉着与赵河欣要好的丈夫来说情,希望免掉滞纳金。赵河欣让具体经办的同志算了算,滞纳金共计120元,他自己垫钱代交了。事情传开后,他的朋友很不好意思,也挡住了许多托关系说情的嘴。
他经常对全所同志进行廉政教育,制定了一整套廉政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率先垂范,在所里形成了廉洁奉公的良好氛围。为严格执法,他从小节入手,戒掉了多年的烟瘾,建立了无烟办公室。所里虽然有车,但他从不用车办私事。他父亲病重时,他用所里的车送妻子回家探望,回来后按制度分文不少付了汽油费。
赵河欣的妻子没有工作,曾靠个裁缝铺、摆个百货摊来贴补家用。许多人劝他说,你跟领导和企业熟悉,给妻子安排个工作不算啥,但他没有为自己的事向别人提要求。他在邙岭工作时,他妻子开的裁缝铺照章纳税,一分不少。
赵河欣和辖区纳税人、普通百姓的感情很深。群众和经营业户到税所办理业务,咨询政策,他都热情接待,亲如一家。周围群众家里有困难,经营业户资金周转不灵,他都三百五百甚至上千元地进行资助。
在邙岭工作时,他了解到生产广播电线形势看好,就主动到一家破产的电线企业帮助分析形势,筹措资金,恢复生产。为解决广播电线起皱、无光、崩裂的难题,他五赴郑州,找工学院老同学帮忙,终于用一种添加溶剂解决了技术难题,生产出了高韧度、光泽好的新型专用电线,带动了五家企业起死回生。业户感激不尽,亲切地称这种溶剂为“河欣水”。2002年12月,诸葛镇永中毛染厂厂长马遂倍因做肾移植手术花费巨额资金,造成了企业停产,但未按规定办理歇业手续。税所人员依法征收了其当月税款500元。之后,他发动全所同志捐款1000多元,并购买了营养品,送到了马遂倍家,并当场办理了歇业手续。
一个个鲜灵灵的桃子,一碗碗香喷喷的饺子,都是百姓感激的心啊!热心助人,是赵河欣的秉性。
热心助人是赵河欣的秉性。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看到群众有困难,他就挺身而出,倾力相助。在150医院住院期间,邻床住着栾川县石庙乡观星村一个16岁的患急性肝坏死的男孩,情绪非常低落,为治病家里已借了2万多元,其父亲居牛套打算让考上高中的姐姐居娟辍学。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河欣的心。他给孩子讲故事,带着他散步,鼓励他战胜疾病;还苦口婆心地做他父母的工作,劝其让居娟上学。当时中招录取已经结束,他通过自己的同学多方联系,把居娟送到洛阳卫校,并向学校说明情况,为她减免了部分学费。当得知居牛套因经济困难准备放弃为孩子治病时,他鼓励擅长做栾川豆腐的居牛套做生意,并打算帮助他在偃师联系店铺,让他赚钱为孩子治病。谁知,这却成了赵河欣未竟的心愿!
1994年一个冬夜,赵河欣同志从县城回邙岭税务所,发现了一辆拉石灰的拖拉机翻在路旁,司机被砸在车下,大腿骨折,奄奄一息。他和所里的同志对司机的腿进行简单包扎,迅速将司机送到白马寺正骨医院抢救,还掏出口袋仅有的200元钱,缴上了住院费。一直忙到凌晨5点,也没顾上吃饭。保住了农民兄弟的性命,他感到无比欣慰。
2001年1月,辖区刘窑学校落成,赵河欣同志捐款1200元,让每个小学生都背上了漂亮的新书包。家乡邢沟村建校时,他自己捐款500元,还组织同学捐款5000多元。2003年,赵河欣下乡,得知马村一位叫孙利珂的小姑娘,因父亲患病去世,面临辍学。赵河欣不仅坚
持每年为她缴学费,还给她买衣服,鼓励她努力学习,早日成材。2004年12月,他在《洛阳日报》上看到小梦迪患重病住院治疗,急需社会救助的消息,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党支部书记,他组织五个税务所的党员,为小梦迪捐款1200元,亲自开车送到洛阳日报求助热线。据不完全统计,他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数百件,为灾区群众、下岗职工、贫困学生等捐款3万多元。可他却常年一身税服,家里没有像样的电器和家具。
赵河欣一心为群众办好事,群众更热爱这位好税官。邙岭乡一位老大娘把从果园摘下的第一篮桃子送到税务所,让他尝尝鲜;有一年春节,他留所值班,初一早上,附近的群众不约而同为他端来了12碗饺子。这一个个鲜灵灵的桃子,一碗碗香喷喷的饺子,都是百姓感激的心啊!
带着对税收工作的无限眷恋,赵河欣同志永远地走了!他走得悄无声息,却又轰轰烈烈。他用21个春秋无悔的追求,实践了一个普通税务工作者、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对事业庄严的承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把自己火热的心和宝贵的生命,都奉献给了心爱的税收事业,树起了一座“立税为公,执法为民”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