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的写作方法

时间:2019-05-13 14:3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讯的写作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讯的写作方法》。

第一篇: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概念

1、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

二、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1.人物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3.工作通讯

所谓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4.概貌通讯

主要是反映一个单位、地区的某种气象、面貌。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三、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选材不同,通讯要选择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而消息选材不受此限制。

2.详细不同,通讯内容表述比较复杂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而消息内容要求简 单概括。

3.表达方式不同,通讯除叙述外,还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手段;而消息多用叙述。4.结构不同,通讯无固定格式,而消息却有严格要求。

四、通讯的写作技巧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五、通讯稿的标题

(1)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从结构来说,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标题的枢纽,引题和副题都是直接与主题发生关系的。

正标题:﹡对于一般的小活动,可以使用对偶句形式,以增强文采;

﹡对于一些比较大的活动,可以用相对正式的标题,如“##学院成功举办某某活动”。副标题:是对标题的补充。“——记##学院举办某某活动/比赛”的形式。例如:“写一手好字,抒万句真诚——记##学院举办第三届“三字一话”比赛(2)拟对偶标题的小方法:

1.利用活动中数字的巧合:四人四载四枝花,一室一生一颗心” 2.化用诗句:“电影共欣赏,党史相与析”

3.使用叠词增加韵律感:“党史口口相传,党魂代代益彰” 4.将活动名称巧妙加进标题:“为青春写诗,替岁月喝彩”(3)必须有谓语。如:**学校举办校园开放日。

六、通讯稿的结构(正文“三段论”)

(1)开头:交代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及简要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主办方、参加者等)。字数:控制在100字左右。关键词:为了。

(2)中间:交代活动具体过程,简要陈述活动内容及步骤、观众反应、现场气氛、比赛结 果等。切忌过于冗杂,要详略得当字数:在200字左右。关键词:伊始、接着、然后、最后等过渡词

(3)结尾:主题升华

(由个人上升到学校或者社会,国家,民族精神等高度)(包括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民族交流,促进就业、传统文化继承等。)字数:控制在100字左右。

关键字:不仅、而且、更。

七、通讯稿范文 会议通讯稿范文:

教育系教学座谈会圆满成功

10月12日下午,教育系在瑞园4105教室召开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座谈会。教育系

副主任吕纪增、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李迎春、教学秘书马壮、教学信息员牛金芳、团总支副书记杨晶晶、各班辅导员以及各班级学生代表参加此次会议。系党政领导对开展教学座谈会很重视,吕主任强调了开展此次座谈会的重要意义,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针对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座谈会上,各班级代表依次根据各班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建议,特别是10级新生表示虽然对大学学习和生活还有些不适应,但是经过为期三周的学习,同学们被任课老师们的学博才实、激情幽默所深深折服,纷纷表示一定会更加努力 学习。出席会议的各位老师也对同学们的提问分别作出答复,师生之间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老师们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予以及时的修正,为广大同学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条件。

通过此次座谈会增进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解决了同学们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问题。教学座谈会也渐已成为我系连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重要桥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系师生能够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河南大学汪基德教授应邀为我系师生做学术报告

2010年11月15日下午,河南大学教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汪基德教授应我系邀请,在龙子湖校区学术报告厅为我系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特点》的学术报告。系主任王洪成教授主持了报告会。系党总支书记贾桂钊、副书记段茹宏、副主任吕纪增等出席了本次报告会。

汪教授从三个方面详细地向大家讲解了教育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是教育技术的起源与演变;二是教育技术研究重心的演变与启示;三是当前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汪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风趣幽默,使广大师生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了大家进一步探索教育技术的兴趣和愿望。活动通讯稿范文:

教育系首届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技能比赛成功举办

11月9日下午,教育系首届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技能比赛在瑞园1207教室隆重举行。本次大赛得到了省军区幼儿园、院教务处、艺术系、纪委等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军区幼儿园资深园长李萍老师、院纪委副书记邹丽娜老师、艺术系主任郭锄非教授、艺术系音乐教研室主任王旭老师、魏莱老师出席并担任评委。教务处长季荣臣教授、教育系全体党政领导等出席了本次大赛。教务处长季荣臣教授对我系的首届儿歌弹唱比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表扬,他指出,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工作已经走在了学院其他各专业的前面,儿歌弹唱活动的举行为同学们创造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创造条件强化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对教学成果的有效检验,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系主任王洪成教授对本次活动的举行表示肯定,他提出希望通过举办此次活动能够更好的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为将来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比赛采取班级推荐和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参赛的各位同学经过了前期的精心准备、刻苦练习,在比赛现场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演奏出一曲曲活泼轻快的儿歌,博得了观

众的阵阵掌声。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儿歌比赛顺利进行并获得圆成功。经过激烈的角逐个人共有19人次获奖,其中苏靖涵、刘娇娇等获个人一等奖;有三个班级获团体奖,08学前班获团体一等奖。学前教育专业2010级樊庆庆、唐哲同学为大赛助兴,演奏了《报春》、《秋天多么美》的曲目。比赛结束时,艺术系主任郭锄非教授和军区幼儿园园长李萍老师分别从专业教学、幼儿园教育实践等角度对我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儿歌弹唱技能活动作了重要点评,他们对我系同学的表演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指明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儿歌弹唱技能方面努力的方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儿歌弹唱活动本着“以比赛促练习、以比赛促提高、以比赛促技能”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学们对儿歌弹唱技能的重要性提 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赛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质量,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同学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等,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平台,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育系“迎新春 展才艺”汇报演出—暨2011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12月15日下午,教育系“迎新春展才艺”汇报演出,暨2011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并设启智楼301教室、文渊楼201教室为分会场进行现场直播演出盛况。院党委副书记田俊廷,组织部部长陈亚非、党委组织部部长杨少伟,团委书记王艳、团委副书记副书记葛元涛系主任王洪成、书记贾桂钊等院系领导应邀参加了晚会。此外还有来自省军区幼儿园、省实验幼儿园、管城区创新街小学、五里堡小学等29家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老师等参加了晚会,并进行现场招聘会。节目开始之前田俊廷副书记发表致辞,首先对莅临晚会的单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指出此次晚会是展示和检验我院学生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的机会,是各位同学表现自我的机会,希望同学们在临毕业之际给母校留下美好的回忆,并对招聘阶段做了简要说明,同时预祝本次晚会圆满举行。

晚会以“放飞梦想,扬帆起航”为主题,开场以歌伴舞《欢天喜地》拉开帷幕,甜美的歌声营造出温馨喜悦现场气氛,接下来的舞蹈《小蚂蚁》以欢快的舞蹈使在场的观众感受到了纯真快乐的童年时代,童话剧《狼和小羊》充分展示了我系学子的表演天赋,惟妙惟肖的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水边的姑娘》以优美轻盈的舞姿使大家领略了傣族风情,心理剧《跳出枷锁》真情演绎出了现代大学生的苦恼与奋斗历程,时装秀《纸艺服装秀》以创造性思维和完美的潮流设计使大家眼前一亮,晚会节目精彩纷呈,惊喜不断,其中《闲聊波尔卡》使大家聆听世界名曲的精彩合唱,古筝曲《洞庭新歌》组合简笔画及书法、钢琴四手联弹、单簧管等乐器演奏展示学生音乐才能和学习成果,最后演出以感情真挚诗朗诵《离别歌》的表演中圆满结束。会场一角还摆放了各班包括刺绣、绘画、剪纸、折纸等在内的34个手工作品展。汇演结束之后段如宏书记发表了讲话,对同学们的表演做出了点评,并宣布08级毕业生招聘会正式开始。现场的同学们也纷纷在场的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咨询,招聘现场热闹非凡。同时分会场也进着初此次活动既是对学子们才艺的展示,也是我系教学成果的体现。等教育行专业、心理咨询专业的召开了专场招聘会。同时此次活动也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为同学们创造了一次好的就业机会,充分体现了我系领导对毕业生就业的关心与重视。

第二篇:人物通讯写作方法

如何才能写好先进人物通讯

新 闻 文 体 通

一、通讯的特点和种类

(一)通讯的特点

通讯,有时也称为通讯报道,是一种以写人事为主的新闻文体。通讯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人和事,通常比消息更详尽和形象,是报纸、广播新闻节目的重要报道形式。通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新闻性

通讯是报道新闻事实的,一方面它所报道的内容受到客观事实的制约,另一方面,它所报道的人和事要具有典型性和指导性,不是所有的真人真事都值得报道,只有那些对当前社会人们工作、生活有指导意义,有参考价值的真人真事,才可能成为通讯报道的对象。

具体而言,通讯的新闻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性,通讯所报道的人物必须是新闻人物,所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新闻事件,必须具有比较大的新闻价值,二是真实性,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人真事,不允许有半点的夸大和虚构;

三是及时性,通讯必须迅速、及时、敏锐地反映现实,具有时代气息。

2.形象性

通讯不仅要以事实说话,而且要以形象说话。通讯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可以也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形象化表述手法,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出色的通讯之所以感人,主要不是靠作者的议论和说教,而是要靠作品的细节、情节描绘。通讯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通讯作者在叙述真人真事的过程中,要善于形象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活动,行为特征,要描写生动的生活场景,渲染独特的环境气氛。在严格遵守客观事实的前提下,通讯对所描写的事件可以作精心的安排和裁剪,对所报道的人物作合理的提炼和刻画,像文学作品那样,用生动曲折的情节,独特感人的细节,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等方式,来强化作品的感染力。

和一般的新闻报道不同,通讯通过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形象刻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因此,通讯在表达方法上应充分利用典型情节和细节来展示人物和事件的内在风貌。可以这样说,真实性是通讯的生命,评论性是通讯的精神,形象性是通讯的风采。优秀的通讯,应该力求把这三者高度、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作品既能贴近生活,又能对生活起指导、警策作用,作品的内容既不失实,作品的形式又充满艺术魅力,引人人胜。

3.论理性

为突出人和事的典型性和指导性,通讯常常要适当引入些说理和议论;表明作者的见解和态度,这就是通讯的论理性。通讯的’论理性既是与报道相关的党和政府当前政策方针的集中体现,又是作者主观认识和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通讯中的说理和议论是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之中进行的。深刻、精彩、实在的说理和议论可以使通讯报道的事实得以升华。通讯的论理性越强,感染力也就越强。

(二)通讯的种类

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以记人为主,通常以报道先进人物、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是最摹本的一种新闻通讯。人物通讯的特点是能集中反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思想,把具有新闻意义的典型人物的言行、事迹、精神及时传递给社会,为社会树立榜样,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人物通讯的主人公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般为近期涌现出来的开拓者、改革家、先进人物、英雄模范、爱国人土、知名学者等。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以记叙事件为主,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这类通讯主要围绕着有新闻价值、有推

广意义的事件进行叙述,通过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的描述,介绍具体情况,揭示典型意义,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

2.概貌通讯

概貌通讯是一种以报道某一个地区,某一个系统发生的新气象,新面貌,或以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境外奇闻等:为主的一种通讯,因此也被称为风貌通讯、旅途通讯。这类通讯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常见的形式有“见闻”、“巡礼”、“侧记”、“访问记”、“速写”、“书简”等等。

4.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一种报道先进经验、工作成就的通讯。它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记叙,或概括出一些成熟的经验,或反映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各种问题,或对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工作通讯不同于总结,它要写得具体生动,有血有肉,文理并茂。

二、通讯的结构与表达方式

(一)通讯的结构

1.纵式结构

纵式结构的特点是按事物发展的进程或作者对事楞变化认识的顺序采安排材料。时间发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和作者对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是这类通讯贯穿全文的线索;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能使全文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

于读者了解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但同时要注意,由于这种结构相对比较固定,如果写作时再机械行文,很容易将通讯写成流水帐,一览无余,索然寡味。

2. 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是按事物的性质或空间变换来安排材料。横式结构的优点是概括面广,取材灵活,不受时间的限制,层次分明,中心突出。但同时也要注意,由于这种结构相对比较灵活,如果写作时没有一个中心统帅全文,整篇通讯就可能支离破碎,让读者茫无头绪,不知所云。

3. 纵横式结构:

所谓纵横式结构就是把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换为纬。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将不同地点发生的人和事统一在一个主题中,这样既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双,又反映了事物发展中的不同侧面,给人以立体感和纵深感,有助于突出通讯的主题。相对面言,这种结构优点突出,一旦掌握其特点,比较容易把一篇通讯写得跌荡起伏,有声有色。

(二)通讯的表达方式

1.叙述和描写

一般说来,叙述与描写是一篇通讯不可缺少的表达方式。叙述与描写两者紧密结合,能使作品的结构详略得当,波澜起伏。通常,通讯的情节线索,人物的概括性介绍,都

用叙述方式,而对一些重要和具体的情景、人物的特征,则多用描写方式。如果一篇通讯只有概述,缺乏具体的事例,则往往流于空泛、枯燥乏味。反之,只有一些具体的事例,缺乏概述,则会使文章显得松松垮垮,难以表达二个完整的主题思想。因此,具体的描写要紧紧地溶人情节线索中,综合的叙述要以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做到“点面结合”,把两种表达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2.抒情和议论

抒情和议论也是通讯写作中重要的表达方式。一篇通讯一般总是以叙述、描写为主,以抒情、议论为辅,因为通讯的抒情和议论离不开叙述和描写,通讯中的抒情不同于诗歌,抒情散文中的抒情,后者是以抒发作者的情怀为主,而通讯中的抒情只能依据事实,根据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而发,不能脱离作品内容,为抒情而抒情。

通讯中的议论是指作者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对所报道的人和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精彩的议论能起到揭示作品主题的作用,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抒情一样,通讯的议论切忌离开事实和主题空发议论。通讯中的议论不同于议论文、论说文中的议论,不需要进行反复论证,只是在事实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加以评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三、通讯的写作要求

(一)选好典型、确立主题

1.体现时代精神

确立主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通讯的主题是否体现了时代精神。一篇出色的通讯之所以能产生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力量,其原因在于作者能深入开掘生活,于平凡中见伟大,在细微中见精神。如老作家穆青20世纪60年代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颂扬了焦裕禄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优秀品质,歌颂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乙;这种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标志,也是当时社会的需要。时至今日,焦裕禄的精神和形象仍然在神州大地奕奕闪光,因为其深刻、鲜明、富有时代精神的主题,仍能使今天舶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2.反映人民愿望

确定通讯主题时,要考虑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提炼主题时,要注意每个特定的时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通讯的作者应当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不能首先考虑媒体的倾向,或迎合有关权力部门的意见。人民的愿望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代精神在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所以,反映人民的要求,维护人民的利益,与体现时代本质精神不会发生根本的矛盾冲突。只有反映人民愿望,关心民众痛痒的作品,才会对社会实际工作和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廉政和法制建设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养老保险和医疗改革等等问题,都是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对全局或整体有影响的中心问题。正视、反映这些问题,既能切入社会生活的热点,又能对实际工作和生活发挥指导作用。

3.符合生活实际

通讯是新闻作品,新闻的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通讯的主题是由作品所写事件的本质所决定的,受客观存在的制约。因此,提炼主题时,一定要从所报道对象的客观事实出发,绝对不能离开所报道的客观事实,随心所欲地“提炼”、“升华”主题,违背所报道的对象的真实情况,勉强地、生硬地去迎合所谓的“当前形势”或其他要求。

(二)描绘细节、铺陈情节

1.细致入微,以小见大

和艺术作品中的细节不同,通讯报道的细节,必须符合生活真实,绝对不容许虚构。失真的细节,无论怎样独特生动,都会损伤新闻人物、事件的可倌性,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其次,细节描写要精。通讯的细节贵在传神,求精不求多,衡量细节运用精与不精的尺度,就看它能不能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能不能揭示通讯的主题。

2.围绕主题,展开情节

通讯情节的展开应该为主题服,务。在收集材料时,作

者掌握了大量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素材。但在写作时,却不能把所有的素材都用上,如果这样,势必喧宾夺主,并使作品显得累赘滞重。因此,必须反复深入地调查了解,认真细致地分析比较,选出那些典型、生

动、富有说服力,足以表现主题的材料来铺陈情节。

(三)刻画人物、塑造形象

1.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刻画人物形象,必须注意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得越是清晰、深刻,人物就越会显得亲切自然。实际写作时,要通过人物行动的具体描写,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因为,靠作者的旁白,或人物的自白“说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总是显得苍白和枯燥。相反,把人物放到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在异常的斗争考验之中,人物的闪光思想、高尚品格才能得以体现,犹如燧石遭到敲打才会发光一样。当然,在展示人物风貌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为刻画人物一味追求“特殊环境”、“特殊行为”的写作倾向。因为通讯中的新闻人物大多是先进人物,但不是超人。他们之所以难能可贵,往往是因为他们既是广大公众的杰出代表,又是社会的普通一员。他们既有受人称颂的闪光思想,也有与常人相同的喜怒哀乐。对于他们的刻画,既要不向凡响,又要合情合理,体现平凡与不平凡的辩证统一。

2.抓住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矛盾错综复杂地交叉在一起,任何人都无法生活在没有矛盾的真空世界里。大体土上,通讯中的矛盾有三种:一是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三是人物内心的矛盾。有经验的作者总是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刻画,因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在矛盾冲突中更熊清晰地表露出来。如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中,焦裕禄的光辉品质,就是通过他同严重的天灾人祸,同兰考县一些干部的畏难情绪,同自己的疾病所作的矛盾斗争体现出来的。

[例文]

尽早打通“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郑蔚

报刊登的《包起帆的“金牌”究竟属于谁》引发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观点越辩越明,认识也越来越深,怎样把党的十六大已经确立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落到实处,怎样运用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人才的创新价值,推进“科教兴市”的战略的实施,是这次讨论的根本问题。为此,记者再次走访了有关

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听到的共同呼声是:要抓紧突破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的“最后一公里”!

问题的提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在讨论中,市科委副主任,俞国生指出:首先,“包起帆妁‘金牌’究竟属于谁”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计划经济时代,这根本不是个问题。别说包起帆的“金牌”,就连包起帆本人也只是“企业人”,“金牌”当然是企业钩。而今天中国已经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人’也实现了向“社会人”的转变,因此我们的视角不能不随之发生转变,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按照“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的精神,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仅包起帆的“金牌”应当属于自己,而且像包起帆一样的有着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哪怕他们还在国有企业,他们的科技发明成果也应当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市建设党委书记甘忠泽认为,这场争论实际反映的是社会经济体制转换时期,人们观念发生的碰撞和冲突、现行规章制度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冲突。在包起帆刚刚开始搞发

明创造的年代,国有企业内员工所有的技术发明都是“职务发明”,技术、效益都属于单位,个人最多有一点荣誉,即使有什么奖励,先进人物也必须都捐献出来,好像只有这样才符合“劳模”的标准,谁对此都没有异议,好像只有这样才够“劳模”。但今天时代不同了,对象也不同了i社会不仅仍然需要奉献精神,而且需要千千万万个劳动者都成文为发明家,加入到“科教兴市”的行列中来。党的十六大提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这两个“一切”值得我们深思,这两个“一切”里面一定包含像包起帆一样的先进模范人物,也一定不仅仅是包起帆这样的先进模范人物,这个队伍必须非常壮大,因此,通过让技术发明作为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肯定科技人员的价值,有利于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如果照搬过去的框框,就难以迈开“科教兴市”的大步。

问题的深入:从“金牌”看机制

随着这场讨论的深入,社会各界人士对讨论的意义逐步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关于包起帆个人“金牌”归属问题的讨论,而是涉及到如何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如何将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如

何突破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在鼓励机制上的“瓶颈”的问题。

记者日前还就这场讨论采访了多位大型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大多注意到了本报发起的这场讨论,有的还精心收集,每期必看,但他们大多不清楚新实施的《专利法》细则中有“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实施发明创造专利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2%,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0.2%,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的规定。这些企业对科技发明的激励基本仍停留在“一次性奖励”的层面,因为是“奖励”而不是法定的报酬,其数额也没有与税后利润挂钩。

这场“金牌”的争论,还让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张兴淮想起了一件往事,2000年,一位上海劳模以技术入股一家公司,消息见报后,有一位全国劳模给全总的领导写信,说:以技术入股亵渎了劳模精神。全总领导批示进行调研。调查组到了上海,我对调查组的同志说: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就应当允许他们尝试,让实践来证明。其实我心里是支持他们的,现在,这个是非已经很明白了。我认为包起帆的“金牌”当然应当属于他,不仅如此,以包起帆的技术或者其他无形资

产入股的,还应当理直气壮地参与分缸。我认为,这场讨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人们从“金牌”看机制,推动机制改革。在包起帆成长历程中,曾经和正在给予包起帆很大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和同事们,也以多种方式参与了这场讨论。他们说,这个问题的提出非常及时,如果能够通过这场讨论,帮助突破技术、管理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分配的“瓶颈”,让激励机制得以逐步建立,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包起帆。

问题的关键:突破“最后一公里”

在上海市档案局,档案局法规处处长孙兆伟告诉记者,尽管国家《档案法》对什么是“国家档案”、什么是“个人档案”作出了明文规定,但对从国际上获得的“金牌”,并没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比如说,运动员从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肯定不能说是“非职务”行为所得,但实际上已经属于运动员个人。市档案局还有的专家认为,可以把国际机构授予的“金牌”视为对发明创造人的奖励,而不是对发明项目的奖励。比如,诺贝尔发明奖就是授给发明人个人的,不论他的发明是否“职务发明”。所以,“金牌”当然属于包起帆。

为什么国有企业中的发明人很少得到过《专利法》实施细

则中规定的“不低于2%”的报酬?记者就此请教了市财政局会计处副处长杨光平和高级会计师乔元芳。乔元芳认真查证了多部法律法规,告诉记者,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所余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这表明,在上市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内技术如果要参与分配,必须先成为“股份”,然后再按股份分配。

而《专利法》实施细则适用对象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我们打开1988年4月制定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该法没有涉及企业分配问题,却读到了“企业必须完成指令性计划”的条款.。而.1992年7月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也只规定“企业享有留用资金支配权、仍未涉及奖励个人问题。不仅如此,由国家财政部门统千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也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因此,“不低于2%”的规定,在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上仍不具有可操作性。要将《专利法》有关报酬的规定兑现,中央企业必须由财政部统一发文规定,地方企业必须由地方人大立法或者由地方财政部门作出规定。

不仅如此,社会还需要一大批权威的中介机构来参与这项工作,比如,对新技术实施后究竟能创造多少财富进行评估,对管理者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等等。只有法规、企业会计制

度以及中介机构相互衔接“配套”,技术、管理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分配才“有章可循”。

这让我们想起“最后一公里”。这个概念来自当代通信业,指的是从通信干线网络到终端用户’之间的最后距离。这个“最后一公里”看来不长,却是关键。没有它,主光缆即使修建得再好,用户也打不了电话、上不了网。今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把党的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的具体的政策、规定和办法,需要的是突破“科教兴市”的“瓶颈”,因此——必须尽早打通这“最后一公里”!

(原载:2004年1月20日《文汇报》)

第三篇:新闻写作基础知识:通讯写作方法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通讯写作方法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性较强,它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除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此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三、通讯写作

1、关于选材与提炼主题

占有材料对通讯写作来说就是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广泛搜集第一手材料。随后在纷繁的直接材料中剥离出典型材料、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求真实,而且要有意义,具有典型性、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在这般基础上根据深和新的原则提炼主题,通讯才可能呼应社会关注热点,反映时代风尚特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人物激励人,以真实的事件震撼人。然而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关于写人

事因人生,人以事观。人与事虽不可分,但在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中的确有以人为主和以事为主之别,为叙述方便故而分之。?写人在文学创作中已积累丰富经验,在“非虚构”的原则下,我们不妨可借用其多种手段,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神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必须点睛。如果说言行、事例、情节勾勒出人物的整体形象称为“龙”,那么揭示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画龙”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

3、关于叙事

通讯离不开写事,事件通讯更须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待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叙事要注意两点: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事件原貌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第二,时间为经、时间为纬。通讯须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总是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精心的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报告于世。

显然选材与提炼主题是各类通讯写作中必须面对的,而写人与叙事则因通讯品种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是通讯的写作模式也必然带来约束,因而通讯的散文化写法亦开始为人注目。所谓的散文化倾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生活面更趋广阔,(二)结构不拘一格,(三)技法更多样化,(四)报道呈系列化。

第四篇:写作方法

公文写作笔法新探 作者:马增芳

格式化的公文,最容易写得平板乏味,但熟谙写作笔法的优秀作者,却能长袖善舞,在限制中显身手,写出具有规范美、可读性的公文佳作。他们常用哪些笔法呢?现从一些成功的公文作品中归纳概括出如下几种,供参阅借鉴。

一、抑笔与扬笔

抑笔与扬笔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写作笔法,在公文中,抑笔一般是否定之笔,扬笔一般是肯定之笔。运用抑笔与扬笔能使公文在文气上有起伏,在节奏上有顿挫,章法上有变化,内容上有重点,有很强的可读性。因此,抑笔、扬笔成了公文中一种常用的写作笔法。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我国的证券市场在改革开放中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快发展,今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我国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还不健全,证券市场的操作经验不足,投资者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一些地方推行股份制改革和发展证券市场存在着一哄而上的倾向,加之证券市场管理政出多门、力量分散和管理薄弱,使证券市场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

****年以来,由于经济紧缩,社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而七十年代初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就业年龄,加上前几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多,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尖锐。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劳动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三年中在城镇安排了ニ千一百七十万人就业,将待业率控制在3%以下,同时妥善解决了企业停工待工问题,保证了社会稳定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一九九二年劳动部关于劳动就业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的报告)

这两段文字都是用抑扬笔法写成的,第一段是先扬后抑:第一句用的是扬笔,第二句转为抑笔。第二段文字是先抑后扬:用抑笔谈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矛盾,用扬笔谈矛盾的缓解。可见,抑扬笔法是有不同形式的。但不管用何种形式,都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运用抑、扬笔法应是先抑还是先扬?要依据语段所强调的重点来确定。一般说,在运用抑笔、扬笔的语段中,所强调的重点往往在后半部分,因此,如果整个语段重在指出存在的问题,就先扬后抑,如上面第一段;如果重在肯定成绩,就先抑后扬,如上面第二段。

2、分清抑扬笔法的轻重。运用抑笔、扬笔不能平均用力,要分清主次、区别轻重,把力量用在重点上,这样才能把要强调的问题突出出来。那么在具体运用时,孰重孰轻?这就首先需要明确重点,即所强调的问题是什么。如果重在指出问题,就要在抑笔上加重笔墨,以扬笔为衬笔;反之,就要在扬笔上多做文章,以抑笔为衬笔。如上面第一段文字,重点是指出证券市场存在的“混乱现象”,为下面提出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所以,在肯定证券市场的发展时只用了“较快”、“进一步”加以概括,而在揭示“混乱现象”时,不惜笔墨,从立法、思想、行为、动向、管理等多方面剖析原因,查找根源,以此说明“混乱现象”的深刻性、严重性和不可忽视性,从而得出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的必然结论。

3、抑笔、扬笔间要有较强的对比性。运用抑笔、扬笔的目的之一,就是借用抑、扬的对比以突出重点。因此,运用抑笔、扬笔时,要使抑、扬间有较大的反差,形成鲜明对照,产生强烈的表现效果,这样才能达到用笔的目的。上面第二段文字在这方面就很成功。前半部分,分析了城市劳动就业的现状,说明了劳动就业矛盾的尖锐,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抑得如“山雨欲来”,让人惊心动魄。后半部分的扬笔,既有定性、定量的说明,又有令人振奋的结果,扬得阳光灿烂,柳暗花明。由于抑笔、扬笔对比度强,有力地显示了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的正确。

二、领笔与绕笔

领笔,就是把一句有震撼力的话置于公文的开端,以振起全篇,抓住读者。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写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就成功地运用了领笔。正文起笔就写:“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议,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这一笔如异峰突起,石破天惊,立即激起读者的义愤和关注。我们知道,国内和平协议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由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历时半个月艰难谈判的结果,来之不易,意义非凡,实现这个协议就会使中国避免一场战争的灾难,全国人民正在翘首以盼。但南京国民党政府置人民痛苦于不顾,悍然拒绝了这个协议。他们为什么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意欲何为?下面接着就把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罪恶用心、企图和本性一一戳穿,昭示于天下,最后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个领起句在全文中举足轻重,使命令极具煽动性和鼓动力。

领笔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但领笔一定要领好,领句既要有震撼力,又要紧扣题旨,绝不可攻奇饰说,故弄玄虚。

绕笔,就是旋绕之笔,其特点是,先故意绕过本意,舍近说远,然后把笔收缩,步步逼近本

意,最后推出本意。正如林纾所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绕笔的确有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央已经采取或正在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如废弃领导干部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吸收坚定执行党的路线、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而又年富力强的同志参加各级领导工作,实行党政分开,恢复和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在决定重大问题时注意听取有学问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等等。毫无疑问,为了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制度,还要逐步采取许多必要的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中共中央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

显然,这里强调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问题,但起笔却绕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上,然后又写采取的“许多必要的措施”,最后才用“就是”点出本题。这种从面到点,由一般到个别的旋绕之笔,把具体问题放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使读者从更高、更深、更广的角度去认识了“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可见,绕笔不是闲笔,绕笔是引导之笔,是扩展之笔,是深化之笔。

三、简笔与繁笔

毫无疑问,公文写作要以简为主,写得简明扼要。但为了表述充分,突出重点,有时也不惜泼墨,使用繁笔。实践证明,好的公文往往是简笔与繁笔的珠联璧合,这样才能使公文疏密有致,主次有别,详略得当,轻重分明。如下面这段文字: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广大群众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改革的形势很好。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也出现了新的不正之风。一些国家机关、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钻改革的空子,利用职权为小集团和个人谋私利,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给改革增加和制造困难。有的机关干部做买卖,成立各种形式的公司,买空卖空;有的任意涨价,扰乱市场,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有的搞突击提级提职,扰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有的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搞浮夸,欺上瞒下;有的制发服装成风,违犯财经纪律等等。(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坚决纠正新形势下出现的不正之风的通知)

这段文字气势凌厉,笔端振风,其艺术效果就得益于简笔与繁笔的精当运用。前半部分用简

笔,只用“很好”二字来概括改革形势,为后面的展开留下了空间。到了后半部分的重点,便笔墨淋漓,极力排比,不惜罗列,把新形势下出现的不正之风暴露无遗,充分说明纠正不正之风的必要性。“繁”得好,不繁不足以尽其意,不繁不足以出精神。倘若仍用简笔,就会有轻描淡写、有气无力之感。

公文写作须有繁简之笔,不过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该简则简,该繁则繁,简处写繁,就成了啰嗦,繁处写简,就取消了重点。

四、叙笔与议笔

叙笔,就是叙事之笔,议笔,就是议论说理之笔。叙笔和议笔是公文用得最多最广的笔法。但公文既不是纯粹的记叙文,也不是纯粹的议论文,运用叙笔、议笔必须要适应公文的特点,写出公文的风格。一般地说,公文写作叙笔、议笔要紧密结合,做到叙中有议,边叙边议,不能脱节。公文中的叙是交代,议是点化,因此,叙要叙得简捷概括,议要议得准确精当,一言穷理,不能拖泥带水。《国务院对民航王仪轩机组的嘉奖令》中就有一段很有代表性的叙议文字,这就是在开头交代了劫机事件发生后的那一段:“当出现严重危害旅客和飞机安全的险情时,机组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多次化险为夷。在暴徒以武力相威胁而又与地面失去联系等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机毁人亡,机组沉着冷静,以高超的技术,使飞机安全地降落在不适宜降落大型飞机的南朝鲜春川机场。飞机落地后,机组人员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立场坚定,组织旅客团结战斗,争取返回祖国。在这次事件中,机组人员表现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品质和革命气节,表现出一心确保旅客安全的崇高职业道德,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立了功。”公文的作者没有陷于繁琐的过程交代,而是巧妙地将事件划分为三种情况,用不多的文字,把复杂的反劫机斗争,通过叙、议的精妙结合,交代得既有条不紊,又充满紧张的气氛,把机组人员的英勇、机智和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得相当充分。

五、顺笔与逆笔

讲究平实的公文,在大多情况下是用顺笔的,即按事物的自然顺序和正向逻辑关系陈事述理。顺笔会使公文有条有理,清楚明白。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点,需要打破常规,变顺为逆。这样写不仅不会出现逻辑错误,反而会显得顺理成章,自然得体,焕发色彩。因此,公文写作不忌讳逆笔。如《国务院关于处理“渤海二号”事故的决定》开头一段就是顺笔并兼用逆笔的:

石油工业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二号‟钻井船,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渤海湾内翻

沉,造成船上职工七十二人死亡和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这是严重违章指挥造成的、我国石油工业史上最重大的责任事故。经国家经委、国家劳动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天津市劳动局、天津市经委、天津市公安局、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天津市总工会、塘沽区劳动局、塘沽区公安分局、塘沽区人民检察院共同组成的检查组查明,海洋石油勘探局在接受石油部命令„渤海二号‟紧急迁移井位的难于完成的任务以后,采取了违反拖航安全的错误做法,冒险降船、拖航,是造成这次惨痛事故的主要原因。

文字的前半部分,用顺笔交代了沉船的时间、结果,而后面就转换了笔法,改用逆笔,即首先揭示性质:“这是严重违章指挥造成的、我国石油工业史上最重大的责任事故”,再反过来写查明的原因。这逆笔,非同一般,成了整段文字的精彩之处,它不仅为“决定”创造出了严肃的气氛,也增强了文字的份量和力度。如果改用顺笔,就会因平淡而黯然失色了。公文写作既要用好顺笔,又要用好逆笔。

总之,公文写作的笔法多种多样,只要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就能写出不同凡响的精品。

总结写作中的经验提炼

作者:张雪梅

总结是对以前工作的系统回顾和思考,其目的是用以指导未来。因此,总结中最难写也是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体会”的归纳提升。

所谓经验体会,是指在工作实践中领会和得到的知识,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概括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它能够反映某一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经验体会是总结的“精华”部分,总结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看经验体会提炼得好不好。有的人写总结,列举了大量成绩,却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人写了成绩收获,写了所做的大量工作,却散乱无章,东一下西一下,没有归纳提升,对实践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还有的是成绩与经验不对应,总结的经验无法概括成绩,或者成绩无法归纳推理出经验。

成绩收获是感性的东西,而经验体会是理性认识。经验是从相应的成绩中总结而来,因此必须善于从各种材料中提炼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其具有指导意义。这一过程虽然难度很大,但也有某些规律可循,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步法”:第一步,从收集到的大量材料中抓主题,确定方向;第二步,找到共同的成绩、做法,进行综合;第三步,列出观点,真正反映该项工作的某种规律和指导意义,通常使用判断句,如“在公务员招聘工作中实行严格的纪律监督,是保证公务员质量的有力措施”;或者使用表达因果、条件、假设关系的关联句,如“要使训练和管理在基层落实,必须特别注重坚持教养一致的原则”,“只有坚持为基层办实事,才能使后勤工作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让我们来看一看如何运用“三步法”从材料中提炼经验。

党委专门召开扩大会议,分析安全工作形势,××主任主持全库性组织纪律整顿动员大会。机关三处重新修定了贯彻条令,落实“二十项”的规划,并组织实施第一个“百日无事故”竞赛活动,对检查内容、评比条件和实施办法作了周密部署。各业务分队针对本单位组织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从政治思想工作、发挥骨干作用、落实规章制度上分析原因,勤务连组织相关知识竞赛,请先进典型作报告……通过整改,作风涣散现象大大改变,三、四月份请假探亲的38人,无一人超假。艰苦奋斗的作风得到发扬。过去不少战士经常向家里要钱花,整顿后,据不完全统计,全库战士个人储蓄已达××××元。安全工作也有了很大提高,全库共收发油料×××吨,油罐除漆××

个,保养油罐、橡胶罐××个,无一例安全隐患。

第一步,抓主题。这一段文字讲的是什么——某油库组织纪律整顿问题。第二步,找做法、成绩进行综合。做法就是材料里的“党委……机关三处……各业务分队、勤务连……”,成绩体现为“组织纪律……艰苦奋斗作风……安全工作……”这些说的是什么——怎样进行组织纪律整顿,以及整顿后出现的新面貌。第三步,列观点,上升到理论高度——整顿组织纪律,促进全面工作。

又如某综合性大学写教育管理工作的总结,收集到的资料有:

卫生处的体会是:只有对职工深入了解,才能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在工作实际中,有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深入,只重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重点部门的职工工作,对一般职工,不关心他们想什么、干什么,针对这种倾向……我们体会到,只有早知道、早预防,真正掌握职工的心态,我们才能掌握基层工作的主动权,从而推动医院的全面工作。

后勤处的经验是:基层工作中,有的干部喜欢所谓的“倾斜政策”,这是思想方法上存在的一种片面性。实践告诉我们,对后进职工,要严格管理、耐心教育;对平时表现好的职工也要多鼓励和教育。我们还提倡那句老话:工作中要一碗水端平。

汽车队的体会是:管理工作中,对骨干放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管理教育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太放心的人往往做出容易使人担心的事。因此,我们在管理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杜绝“空档”,消灭“死角”,对平时最放心的人也不应忽视教育和严格要求。

首先,它们讲的都是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体会。卫生处说的是管理教育工作要全面深入,后勤处说的是防止片面性,汽车队说的是杜绝“空档”、“死角”。其次,我们进行综合。在管理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把目光盯着一些一般部门后进的职工,要全方位地管理,才能不出现漏洞。就此提炼出观点:既要重点设防,又要全面管理、全面教育。

在实际写作中,经验的提炼应该先于具体的写作,也就是说在预先构思时,就要从收集到的材料中把规律找出来。因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成绩也可能很多很杂,因此需要预先分类,一是按大的工作项目分,把所取得的成绩列出一些比较主要的、独立的项目放在一类里,这种分类对应关系相对单纯一些。另一种是按同类项合并的方法分,就是把同类性质的工作放在一起,比如,上例中写教育管理工作的总结,虽然各单位不同,但工作中都涉及管理问题,把这方面的内容归为一类,再进行总结提炼。有了基本的分类,规律就比较好找。至于具体的落笔,可以按照总结写作的模块要求,先写成绩收获,再顺势推出“我们的经验是……”,或者将成绩和经验结合在一起,先摆出经验、认识,上升到某一高度,再谈具体的做法、所取得的效果。

公文文种错用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起草公文,首先必须选择适当的文种。那么,应当根据什么来确定公文文种呢?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要求,公文文种的选择根据有三:一是“根据行文目的”,二是根据“发文机关的职权”,三是根据“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来确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在公文文种使用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直接影响到公文质量和机关的正常工作,确实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请看下列几例:

1.《××市关于提高粮食销售价格的通知》;

2.《关于解决××水库超标运行及副坝溢洪造成损失问题的报告》;

3.××县教育局给该县财政局的《关于解决民办教师经费问题的请示》;

4.《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农民负担收费管理的报告》;

5.《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规定》。

以上数例反映了机关公文文种错用问题的几种情况,现分析如下:

一、在相近文种的使用上,应尽量选择最佳文种

例1属于公文文种用得不准。当前,各级机关在行文时,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滥用“通知”文种。尽管公文文种有十几个,但“通知”的使用率占80%到90%,甚至更多。当然“通知”这一文种应用是最广泛的,用量比较大也属正常情况。但一些相似内容的文件,如用其他文种,如“决定”、“意见”等也是可以的。这就有个最佳公文文种的选择问题。在例1中,笔者认为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根据发文内容要求,用“决定”更合适一些,而不该用“通知”。在《办法》中明确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关于粮食销售价格的确定,肯定是经政府讨论做出决定的事项,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用“决定”这个文种就比“通知”更合适,效力更大,用“通知”则显然影响了它的效力。

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恐怕是觉得使用“通知”这一文种比较有把握,而对与它相近的文种不大会用,甚至不太敢用,生怕用错。在公文制发中,除了“决定”与“通知”常出现这类问题

之外,还有“公告”与“通告”错用,“通报”与“通知”错用等问题。这一点在行文中都应引起重视,应努力选择与内容最匹配的最佳文种。

二、“报告”与“请示”使用范围要分清,以免贻误工作

例2《关于解决××水库超标运行及副坝溢洪造成损失问题的报告》,从其内容看,是个典型的“请求解决”的内容。所以应该用“请示”,不应用“报告”。当然,既然请求上级机关解决问题,也需要把问题报告清楚,但是,行文的目的是请求上级帮助解决,所以不能用“报告”,而必须用“请示”文种。不然,根据“报告”“不要求上级回复”的特点,上级机关就可能将此“报告”存案备查,岂不耽误了工作!

为防止这类问题的出现,就必须把握住“报告”和“请示”各自的行文目的。“报告”的目的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答上级机关询问,以便上级机关了解本单位情况,能够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而“请示”的目的,是要解决某一问题,请求上级机关作出指示或予以批准。所以,“报告”是陈述性公文,“请示”则是承批性公文。

三、选择文种要依“法”,不应感情用事

例3中的问题是不应该用“请示”文种,而应该用“函”。在《办法》中明确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这两条规定明确告诉我们,只有相隶属的上下级之间,下级才可以向上级用“请示”文种;而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行文,则应该用“函”这一文种,而不可以用“请示”。由此可见,教育局和财政局是并列的行政机关,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县教育局向县财政局请求拨款,纯属向有关部门“请求批准”的内容,完全符合用“函”的规定。所以,这个文件使用“请示”是错误的。

但是,上述情况在工作中为什么屡禁不止,甚至有的是明知故犯呢?不仅平行机关在要钱这个问题上存在这类问题,而且在要编制、物资等时,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对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学习不够,理解不透,但更主要的很可能是这个机关觉得请对方机关帮助办这类事情,用“请示”好像是体现对对方的尊重,用“函”则自认为对人家不够尊重;用“请示”好像事情就好办一些,而用“函”就怕能办的事情也办不成。反过来,一些权力部门也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有些掌握实权的部门,比如财政、编办,在同样条件下,用“请示”件要钱、要编,-9-

就比较痛快,愿意帮助解决。要写个“函”来,心里就觉得别扭,似乎对自己不太尊重,甚至有个别人说让他“寒(函)”着去吧,而不给解决。所以,这类文种的错用问题,不仅有个对公文文种如何理解、使用的问题,还有个正确认识自己,端正工作态度,不应感情用事的问题。

四、文种使用范围要把握准

例4《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农民负担收费管理的报告》,就行文方向而言,是上行文,用“报告”不算错。但就内容而言,是属于“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内容。在1993年发布的《办法》中,“报告”有“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功能,那时用“报告”是对的。但根据2000年发布、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办法》,“报告”已无此功能。这个功能已由“意见”承担。所以,例4应该改成《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农民负担收费管理的意见》。

这一例证告诉我们,参与公文起草和办理的同志,必须认真学习《办法》,特别是新《办法》施行后,应该把新《办法》与原《办法》对照,尤其要注意把握新《办法》较原《办法》已经修改的部分,进行仔细分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

五、联合行文中,必须使用双方都允许使用的文种

在例5中,是以市委和市政府党政两家名义共同制发的公文,这篇公文使用“规定”文种是错误的。这类问题在市、县的公文中出现次数很多,甚至在有些省一级的公文中也有出现。乍看起来,党政部门联合发个“规定”无何不可,但是,对照《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办法》就可以发现它的问题所在。

《条例》中规定了14个文种,“规定”是其中的一个文种,“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条例”一样,用于制定党内法规、规章。所以,党的系统用“规定”这一文种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办法》中规定的13个文种中却没有“规定”这个文种。所以,在行政机关的文件中,直接用“规定”这一文种发文显然是错误的。行政机关是否绝对不可以使用“规定”呢?也不是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省政府和有立法权的市一级政府,在制定法规或行政规章时可以用“规定”这一文种。所以,行政机关使用“规定”这一文种,和“条例”、“办法”一样,是用来制定行政规章的。如果党政两家联合用“规定”行文,那么就表明此“规定”既是党内规章,同时也是行政规章,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那么,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笔者认为,可以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只由市委发,因为党的文件,对于政府而言,是同样具有效力的。二是如果不是规章性文件,可以选择党政两个机关能够共同使用的文种,比如“决定”、“通知”、“意见”等,均在可以选择的范围之内。

当然,公文文种错用问题不止上述几种。但上述几个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是比较突出的,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公文写作“三字经”

公文是党政机关常用文体,公文写作是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功。公文好写,写好也难。只有热爱公文,掌握了技巧,肯下功夫的人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也就是说,想要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必须念好“爱、巧、功”公文写作的“三字经”。

一、爱

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没有敬业精神,对工作缺乏热情的人,是成就不了任何事情的。公文写作也不例外,要想写好公文,首先要热爱公文写作,钟情公文写作,要真正了解公文写作的魅力,体会公文写作对一个人素质提高、事业成功的作用和意义。

从事公文写作,有利于增强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当今社会,信息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时代发展对每个人的知识构成和素质提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形势迫使领导干部必须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如果离开学习,今日的饱学之士可能会成为明日的落伍之人。然而,天下成事者,一半是因兴趣所使、名利所趋,一半出于形势所逼、责任所迫。公文写作的任务和压力,往往要求从事公文写作的人不断学习新经验,树立新观念,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工作压力

的长期存在,会使人逐渐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阶段性学习到经常性学习的转变,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习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事公文写作,有利于增强干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们

常知其利,不知其弊。世上任何事情,如果只是旁观议论,永远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不得真谛不得要领。只有躬身人局,亲自实践,才会乐在其中,精于其道。机关公文种类繁杂,涉及机关工作方方面面,这既增加了公文写作的难度,但也创造并提供了公文写作者熟悉情况、了解问题的条件和机会,锻炼了“爬格子”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使人更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是不经意间养成的习惯,也是长期从事公文写作的必然结果。

从事公文写作,有利于增强干部的全局观念和把握形势的能力。与文学写作不同的是,公文写作决不是个人观点、私人情绪的自然流露和倾吐,而是众人智慧和领导意图的科学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公文的写作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一件事情、一项工作的决策过程。公文的特点,决定了公文写作者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理思路,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吸取大家的意见和智慧;公文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公文写作者必须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定措施、作决策,很好地体现领导集体的看法和思想。如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必定会提高公文写作者的全局意识和决策能力,提高其领导水平和管理素质。

从事公文写作,有利于增强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成为催人进步的不竭动力。毋庸讳言,在机关从事公文写作,会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博学之士和事业有成之人,受到不断的启迪与启发,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也会有机会见识更多的事,了解更多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受到更多的激励和鼓舞,从而鞭策自己不断进取,努力奋进,实现由一个台阶向另一个台阶的跨越,争取事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二、巧

仔细琢磨,干部写公文,虽与园丁植树育花工作性质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要想精通公文写作之法,就得很好地借鉴园丁植树育花之道。

1.确立主干

园丁植树首要的是选苗、择地、栽好幼苗。如果不能科学选苗、因地定植,树苗将难以长好,甚至难以成活;如果最初未能栽直,以后就会歪斜。写公文首要的是“立意”,“立意”不准,文不对题,尽管你费尽心机,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文章“立意”要准,必须掌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好文章的种类。公文种类很多,往往因用途不同、目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公文有领导讲话稿、工作总结、决定、决议、通知、经验材料等等。不同类型文章要求不同,写法各异,一定要准确把握。比如说领导讲话稿的起草,相对来讲,可适当地活脱一些,文字更口语化一些;但决定、决议、通知必须严谨,语言也要用书面语言。又如工作总结与经验材料性质相似,但前者要细,后者要精;前者可长,后者可简,等等。

其次要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好领导、组织和会议的目的和意图。公文是为党务和政务服务的,所以公文的起草不得不考虑国内外、所辖区域内外以及行业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形势和趋向,不能有悖于或落后于形势。公文也是领导与组织体现、表达、宣传其决策、执政、行政意图的重要工具,公文写作者的观念一定要符合领导和组织的观念,公文写作者的思维一定要跟上领导和组织的思维。会议材料要紧扣会议主题,领导讲话稿要充分体现领导的讲话风格。

第三要正确分析听众、读者的身份、阅历、文化及知识构成,要因受众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高层次的公文面向的受众一般文化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强,文章要求严谨,内涵丰富,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基层的公文面对广大群众,文章要生动简洁、观点明确、文字活泼、好懂易记。

第四是文风及文章的特点要因场所、时机的不同而不同,不能硬搬教条,死守一理。比如同一主题,小会上的讲话要有别于大会上的讲话,现场会上的发言不同于室内会议的发言。文章的长短要因场合的不同和发言者身份、职位的不同甚至天气条件、听众兴趣、情绪的不同而科学取舍,该长则长,该短一定要短。文章要适应环境,若不顾环境,一味地根据个人喜好来强行“灌输”,往往会事与愿违。

2.设计定型

有特色的东西才会有新意,有新意的事物往往令人记忆犹新。为了使自己管理的园林富有特色和新意,园丁们往往把树冠修剪成球形、纺锤形、圆柱形、伞盖形或拟人拟物的各种造型,这些整形后的树木,有了艺术性、充满了活力,不仅当时令游人赏心悦目,过后也难以忘怀。

要使公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段落层次就必须严谨、清晰、富有特色。

大的段落之间犹如树木的多个主枝结构,要利用时间先后、空间顺序、因果条件、重要程度等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段落内的各个小点,就像是树木主枝上的分枝,也得相互关联、层次分明,形成一个有机的单元结构。同样的树林,不修剪,就会疯长;同样的素材不整理就是“一团乱麻”。所以,要想写好公文,就必须熟悉材料,认真设计“造型”,理顺文章结构。

3.加叶添绿

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多数公文也是如此。公文的枝就是结构和观点,公文的叶就是用来说明观点的事例和数据。公文既要有“骨头”,也得有“肉”,好的公文一般是既有“骨头”又有“肉”。用来说明观点的事例和数据不在多而在精。无论是历史上的事例和数据,还是现今的事例和数据;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要能充分地说明观点。同类型的事例和数据不要全用,要选择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为我所用。好的公文不在长,而在于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足够多的观点和信息。

4.锦上添花

万木皆有绿,好树花不同。好的文章必须“锦上添花”。文章的花,就是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在最能体现观点的地方,点缀上具有韵律、富有哲理、精彩易记的句子。写作者可以引用前人名言,可以引用有关领导的精确论述,也可以引用群众的鲜活语言,还可以自己独创发明。文章有了“花”,便会进一步加深读者、听众对文章的接受程度。

三、功

熟知公文写作之巧,不等于就能把公文写好。正如懂得驾车理论,不等于你就能开车上路。“要想有收成,需要下功夫”。要想写好公文,除需掌握公文写作要领外,还要从平时做起,从基础做起,养成“勤读、多集、善思、调研、常练”的良好习惯。

1.勤读

勤读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养成经常读书、看报、看电视、听新闻的良好习惯。要会利用时间,懂得“人之差距关键在于业余时间”的道理,学习并发扬雷锋挤时间的“钉子精神”。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人的兴趣爱好源于后天培养,并非与生俱来。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会对熟知的或者与己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可见掌握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学习的兴趣会越浓,学习也才能更持久。

勤读还要会读,就是要掌握读书看报的方法。信息时代,每天有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呈现给读者和观众,所以我们要勤读,更要有选择地读。要拣重要的内容读,要选好的文章读。什么内容重要?这会因人而异。若从工作的需要出发,那么,与你工作有关的就重要,也就是说,你关心的东西对你来讲就是最重要的东西。一般来讲,全国性、全省性的报刊、杂志和会议材料,其文章质量普遍较高,内容观点丰富,写文章的人,一定要作为阅读的首选。会读不仅体现在对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方法的选择上。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文章要精读、反复读,可以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或者隔行读,或者跳跃着一段一段地读。不太重要的文章,可以只看标题,瞧一瞧每段的开头,大概了解文章内容即可。

勤读必须有目的地读,就是要明确读后掌握些什么。首先是看文章的观点,这是读书看报的主要目的;其次了解情况,记住数据,掌握事态的发展动向;第三是研究文章的结构与写法。对那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重要的、好的文章,看见标题后,应先闭书静思,设想如果让自己来写,如何构思取材,如何布局安排,然后再打开来读,这样便能更好地体会“美文”的妙处,更有利于促进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

2.多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不了解情况就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掌握素材除了平时坚持勤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多集。资料积累有三种方法:一是文件袋积累。就是把自己认为重要,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按自己的意图分类装袋集中保管。与装订的方法相比,利用文件袋积累便于随时按需要重新分类,有利于定期、不定期地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淘汰,也便于写作时拿取参阅,或复印使用。二是利用电脑收集。就是将有用的资料通过扫描等办法输入电脑,按类分目,建档保存。三是笔记本记录。主要用来记录有关数据、事例和精美语句,便于用时查找翻阅。

3.善思

好文章是想出来的。好写必先善思,只有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思考分三种情形:

一是平时要熟思。就是结合学习和工作对一些重大问题反复思考,形成初步的看法和观点,为写作奠定基础。好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并不是临时在稿纸上“憋”出来的,而是在平时反复思考,床上初醒、闲庭信步时偶然迸发出来的。据有关资料报道,人们在似醒非醒或完全放松的情况之下,是脑思维最活跃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思想的时候。所以,要着意培养“早醒赖床不起,梦中胡思乱想”和“偷闲花前散步,思想信马由缰”的习惯。

二是动笔前要深思。写公文最忌讳的就是一领到任务,拿起笔就写。这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本想尽快完成,但往往适得其反,枉费时间和功夫。所以动笔前首先要查阅相关资料,在查阅过程中将重要观点、事例、数据和语句标划出来或者摘录下来,然后在认真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按具体要求列出写作提纲,分出段落层次,选出事例、数据,作出全文和每段的字数安排,待胸有成竹后再动笔分段完成。这一过程,犹如艺术家作画,先勾画出人之轮廓,然后再按照头、胸、腹、腿、脚一步步画下去,如此,既不会走样、跑题,也有利于集中精力分段完成,既减轻了写作压力,又增加了写作的信心。值得提醒的是,动笔前深思的过程是消化吸收和完善创新的过程,是在总结别人的观点、经验的基础上,按要求重新创作的过程,是“搅乱揉匀,独立塑形”的过程,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看见别人的文章什么都好,东抄一段,西抄一段,形不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表现不出自己的语言风格,使文章不伦不类,没有特色,一看就是假冒伪劣之作。

三是成文后要反思。对公文写作者来讲,文章付印并非工作的结束,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得关注人们对文章的评价、反映,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地改进、完善写作方法。许多公文,都要提供给同一会议或同一本杂志印发,这是同类型文章相互比较、相互借鉴的极好机会。只有取长补短、虚心学习、不断反思,才会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

4.调研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深入调查研究公文的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调查研究是公文写作者的基本功。只有不断地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真实情况,发现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要善于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开展

调研,即使是随机的访谈、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研方式,不能轻易错过。调研要讲究方法,要用心去做,善于从复杂的事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调研时要做好记录,对典型的事例、数据,要搞清来龙去脉;对鲜活的语言要随听随记,以便于今后写作时准确列举使用。

5.常练

公文写作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常写常练,方有提高之可能。首先是端正态度。不把任务当压力,不把写作时的付出当“吃亏”,而要把写作的过程作为提高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的机遇,这样心态放平了,才能进入“静、定、思、虑、得”的状态,才能以愉悦的心情圆满地完成写作任务。其次是要勤于动手。不仅在有写作任务时按时完成任务,没有任务时,也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把感兴趣的话题随时整理成文,或整理成集,或送出发表,既培养了作文兴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第三是不忘动口。在强调动手的同时,平时还要注重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也有利于丰富语言词汇,提高自己的写作速度和工作效率。

第五篇:写作方法

写作金钥匙

初学看图写句子,只要写清楚你在图中看到的就行了。大家先仔细看看图中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把它写成几句话,你就成功了。

写作金钥匙

如何看图写人?

写人要注意写出他的特点。比如先写出任务的身份和外貌,是高还是矮呢?是胖还是瘦呢?然后可以通过一件事来写他的性格特点,最后写自己对他的评价。

写作金钥匙

写一段话的秘诀是:一定要抓住事件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对其进行详细描写,写人物时关键要抓住任务的外貌、表情。还要发挥充分的想象,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写作金钥匙

如何让作文语言生动?

语言师内容的载体,好的作文总是建立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上。语言要做到

1、力求简洁精炼,通顺连贯,不拖泥带水。

2、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力求做到有新意、个性。

写作金钥匙

如何看图补充句子?

仔细看图,弄懂图画要表达的意思,画了哪些,有什么特点。然后根据题目的提示,想出合适的字、词、句来补充完整。在完成句子时,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写作金钥匙

如何将事件叙述具体?

要把事件记叙得具体,首要的条件是对记叙的内容要有仔细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同时,还要对记叙的内容多问几个“怎样的”。

写作金钥匙

怎样将事情叙述清楚?

1、写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

2、叙述有顺序。可以顺序,即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写。

3、重点 突出。有祥有略,不写流水账。

写作金钥匙

如何看图写人?

写人要注意写出他的特点。比如先写任务的身份和外貌,是高还是矮呢?是胖还是瘦呢?然后可以通过小事来写他的性格特点,最后写自己对他的评价。

写作金钥匙

如何看图写景?

写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比如写一个果园,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果园在不同的拒接有什么景色,这样写出的景物会更形象生动。

写作金钥匙

如何看图状物?

状物不仅要有色,而且要有声,不仅要有事物的静态,而且要有事物的动态描写,介绍要生动具体,结尾不忘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写作金钥匙

巧用动词

1、使用动词可以将动作具体化

我们脱掉鞋子,赤着小脚,挽起裤管,各自背起小巧的鱼篓,到浅水中去逮鱼、捉虾。

2、使用动词可以写出动作的变化

我轻轻地走过去,屏住呼吸,慢慢抬起手,一点一点的接近那只漂亮的花蝴蝶,近了,近了,我猛地用手一捏,抓住了!

写作金钥匙

巧用形容词

1、用形容词描写事物或人物的外形和特征

荔枝红艳艳的、圆鼓鼓的。

2、用形容词描写事物或人物的状态

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在海面上拖起长长的倒影,每一次海上日出都让人如痴如醉。

3、用形容词描写绚丽的色彩

太阳立刻将暗淡的天空照亮了,在一道道鲜艳的朝霞背后,像是撑开了一匹无边无际的蓝色的绸缎。

写作金钥匙

巧用成语

成语是汉语词汇里的珍珠。他寓意深刻,内容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起来言简意明。成语能帮我们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塑造言简意赅的语言,更可以增加文化底蕴,使文章富有文采。

下载通讯的写作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讯的写作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作方法

    英语书面表达的开头文章的开头一般来说应尽量做到开门见山,用简单明白的叙述引出文章的话题。 作文常见的开头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文章一开头,就交待清楚文章......

    写作方法

    首先,我要说的就是小说人物的考查主要重点有四个:1、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在品性;2、刻画人物方法:间接描写烘托和直接刻画; 3、塑造人物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4......

    写作方法

    思路分析 你说的要求很不明确,想看好的文章可以多看一些名家的作品,从中吸取营养。如果你有明确的题目,老师可以给你提供思路分析。这里就先谈谈怎样写好作文吧,给你一些方法 [......

    写作方法

    (一)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一种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提示语提供思考的范围和方向,要求作者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话 题作文以“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的新......

    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对于达到高分作文的最终目标,许多同学总是寄希望于背诵经典名句名段,熟记典故,或者整篇整篇的背诵优秀作文、高分作文、满分作文,但是如果只简单的“照猫画虎”,若被涉嫌......

    写作方法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的一句名言。文章不是无情物,古往今来,许多写作实践证明:能否写出好文章,首先取决于是否具有真情......

    通讯

    解答关于晋城环城高速公路的三个问题 (通讯员:XXX报道)日前笔者有幸采访了百忙中的晋城环城高速公路建设管 理处的张处长,对于我带来的三个问题,张处长作了热情详尽地解答。 一:为......

    通讯评析

    通讯评析范文难忘的时刻 ——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 还是这间透着八闽风情的大厅,还是上午10点这一时刻,背景依然是那幅日光岩巨画.茶几上照例摆故着两盆鲜花„„ 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