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陈启强:坚守“三光荣”精神 满怀无限希望为祖国找矿
坚守“三光荣”精神 满怀无限希望为祖国找矿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 陈启强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陈启强,参加地质工作已整整34年了。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坚守“三光荣”精神,满怀无限希望为祖国找矿》。今天,我荣幸地走上人民大会堂的讲坛,是共和国地质工作者的无上荣光。在这里,我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向祖国和人民表达感恩的心声!
我们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成立于1958年,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目前全队在职职工504人,党员150名。主要在浙江省丽水山区从事地质找矿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发现了57个矿种,找到了13个大型矿床、30多个中型矿床,其中有当时被誉为“江南第一金矿”的遂昌金矿,有当时全国最大的缙云沸石矿,有全国四大钼产业基地之一的青田钼矿,有超大型的遂昌萤石矿。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坚守“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地质队”、“全国地质找矿功勋单位”、“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浙江省“地勘先锋”等荣誉,连续20年保持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我们心里很明白,这些荣誉是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鞭策,是对地质工作者的重托,更是对“三光荣”精神的褒奖。大家知道,我国人均矿产资源量很少,而浙江已探明的人均资源量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数。不过,地质专家认为,在我国确定的重要成矿区带中,“钦杭成矿带”和“武夷山成矿带”就经过浙江,应该说,浙江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但是,真正要找到有价值的矿藏,还需要我们在荒山野岭中的艰难跋涉,靠我们在风餐露宿中不懈寻找。
同志们,找矿难啊!要找到一个大型矿床平均需要花19年时间,而每100个找矿项目当中,能找到大矿的概率还不到百分之一。百分之一的成功概率,就意味着百分之九十九的淘汰,意味着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望。但是,正是这百分之一的希望,支撑着我们满怀期待地走进大山,一天爬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山路是常有的事。走到哪里,住到哪里,破庙、牛棚都有可能成为临时的“家”。如果能住到老乡的旧屋,即便是泥墙开裂,屋顶漏雨,大家也会非常开心。
我们七大队扎根在山区50多年,一些队员就在山区成家立业,带着老婆儿女一起转战南北,居无定所。一些孩子读完小学,竟要转换四五个学校,常常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为了找矿,我们不怕艰辛,有的队员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的好兄弟周建斌,父亲是地质队分队长,1977年他也到地质队里工作,当机修工,常常是一身油污。2007年抗击台风,我们抢运设备,他的脚不小心卡在一座小桥的裂缝中。这时,汹涌的洪水已漫到桥面,风雨交加,大伙又急又怕,拼命去拔他的脚,可怎么拔,都拔不出来。洪水越涨越高,大伙被迫放手,退回岸边,眼睁睁看着洪水淹没了他的胸口,他的脖子,他的头顶,他高举起挣扎的双手。洪水过后,我们在离事发地十多公里的河滩上发现他的遗体。那年,他只有47岁,就这样抛下年迈的老母亲和未成年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我们的机器设备,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
我的小师弟金军,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从地质学校毕业后来到我队工作,这位在校入党的青年中共党员,聪明勤快,业余时间吹笛子拉二胡像快乐天使,工作起来像拼命三郎。一次,他在一个老矿硐作调查时,一脚踩空,坠落深洞,就再也没有回来,年仅22周岁。这是一位充满活力又大有前途的年轻人,就这样在找矿的路上早早地离开了我们。同志们:我们在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中顽强拼搏,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坚守,而我们在风云激荡的社会环境中的奋发图强,更是一种浴火重生的坚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地质工作面临困难,地质勘查投入逐年减少,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差旅费、医药费更无从谈起。为了自谋生路,有的技术员不得已在街头摆地摊,有的改行搞养殖业,有的甚至蹬三轮车谋生。
我很难忘记,有位叫张宪法的职工在工程施工时,被电火弧击中,半边脸被重度烧伤。我们急忙把他送到医院,却无法凑够200元医药费,医生只肯为他抹一点紫药水。当我站在张宪法旁边,看他那边烧得像染缸似的脸,浑身泥浆,蹲在医院门口。我觉得自己太无能,对不起弟兄们,真的很难受,就站在那里默默流泪,那种心酸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就在困难的时候,地矿部的领导千里迢迢来到七大队,充满期望地激励我们继续发扬“三光荣”精神,投身改革开放,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
不久,七大队迎来了改革发展的契机,我们在杭州担负了西湖引水工程的施工,就是把钱塘江的江水引入西湖,让湖水更清、更活、更美。这个工程使我们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如今看来,改革开放就像引水工程一样,为七大队引入了新的“活水”,带来了勃勃生机。从那之后,我们陆续进入公路、市政、水电、国防、地质灾害治理等工程领域,锤炼了队伍,增加了效益。
但是,无论我们有多大的困难,我们始终牢记使命,始终没有“忘本”,始终保持着一支20多人的地质小分队。因为我们知道,找矿是地质队的天职。如果不找矿,还叫什么地质队!我们用市场上赚来的钱支撑着队上的找矿工作,让坚守山区的小分队专心找矿。精干的小分队同志一如既往地扎根在群山之中,不抛弃、不放弃,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天天只干一件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找矿。清贫和守望伴随着我们的困难时期,理想信念支撑我们度过了困难时期。在这困难的15年,我们的小分队继续捧出了坚守的硕果:成功预测了遂昌地区蕴藏的萤石资源量近3000万吨,为全国最大的氟化工企业提供了重要原料基地;查明了一个中型稀土矿、一个中型金银矿和一个中型铅锌矿。
用我们老员工的话来说,这是凭着纯洁的地质事业心,默默地坚守着“良心地质”。坚守终于盼来了共和国地质工作的第二个春天!
2006年,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从此,掀起了新一轮的地质找矿高潮,也为地质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新机遇。
坚守之后的重新出发,七大队已经站在领先的跑道上。我们进一步确立地质立队的思想,加大地质找矿投入。2006年以来,我们又提交了3个大型矿床和5个中型矿床。与此同时,我们还不断向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领域广泛延伸。近年来,我们还在新疆登记了6个探矿权,取得了阶段性的找金找铜的成果。
现在,七大队总资产有5个亿,日子比过去好多了。去年全队总收入6个多亿,利税将近7000万元。没有一分钱贷款,还有流动资金1.5亿元。
七大队的使命是“为矿而生,为矿而喜,为矿而忧”,现在,我们仍然肩负着这个历史使命。我已经50岁了,在我的心里埋着两个心愿:一是努力发展地勘经济,让我们的职工全都过上好日子!二是在我的任期内再找一到两个大矿,带领全队职工,为我国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