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敬老人模范女婿事迹2
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太原市地税局系统孝敬父母模范女婿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人之幼”。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爱护子女。还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父一样爱护其他老人;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其他的小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是孝道的表现。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
我和妻子是2001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十三个年头了,一直和岳父母同住一起、同吃一锅饭。我总是这样说的:“我从小父母早世,就把岳父母当亲生父母,他们岁数都大了,老人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给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是他们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做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们的良知不仅仅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精心赡养我们的父母,我们父母岁数都大了,生病长灾是必然的、在所难免的。”我的岳母,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冠心病、胃下垂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岳母去医院就诊,尽管我的工作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岳母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你快来呀,咱妈病了。”我立即赶到老人的房间,看到老人吃力地低着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刻撑起雨伞,开车把老人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 1 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老人的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我岳父今年也80多岁了,是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革命,身体一直也很好,从小就基本上没打过针、吃过药,但天有不测风云,有次重感冒的确把他吓得够呛,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医生猜疑是不是患了出血热,为得证实,我与妻子连线两天跑传染病医院化验血样,直到结果出来,排除了这种可能,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陪老人住了十二天院,直到老人身体康复。从那年起,每年的春、秋两个季节都要给老人输水疏通血管,减少患病的机会,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十几年来,家庭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们对父母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父母对我们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老人总是能给我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上学的孩子,使我们安心工作。
我积极主动分担家务,只要在家吃饭就会帮爱人洗碗,休息天负责家庭卫生清理。爱人在某部队后勤工作,由于工作特殊性,晚上回家时间晚,辅导孩子作业的事情就全由我来承担,每天作业检查签字,英语课文单词听,都必不可少。
我爱人姐妹三个,虽然都已成家立业,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他们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我们总是聚在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们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父母的。比如:每当老人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连襟三人都是争着去交钱,2 争着在医院照顾老人。我岳父当时住的病房和医生值班室对门,当时的蔡群医生都受了感动,说:“在这里住院的病人这么多,但像你们这样伺候老人的,还真少见,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连襟之间更是互相谦让、互相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无论是对待自己的父母还是对待侄子、侄女,都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和亲生子女一样,一心一意。每年逢节假日,我们都争相回家来照顾老人,从来不相互推诿。我们平时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样的话题:“她们姐妹是一个爹娘生的,但我们连襟却来自各自不同的家庭,但我们能走到一块,组成一个大家庭,这说明我们有缘分,我们要珍惜这种缘分,绝不可以因为各自的小利益而破坏我们之间的感情,约不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伤了我们的和气。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姐妹之间、连襟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姐妹之间、连襟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我们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们要本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着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我们姐妹之间、我们连襟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我们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做法,使我们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我的家住在某省直机关宿舍区里,小区有几十户人家,这些年来,我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着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八方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好,我楼上住着一位老人,由于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回来时间很少,我就经常会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一次,冬天老人家里暖气管道跑水,我赶紧跑前跑后买材料,帮老人把晦气修理好,避免老人受冻。感动的老人的逢人就说、见人就夸,说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我们这个大家庭,从老人到孩子有五人都曾经是军人,为了不辜负这个光荣的经历,我们在各自的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率先垂范,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本人也多次被评为的优秀党员,优秀税务工作者。
我一位普通的税务干部,我用自己平凡的行为,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和真情,我爱老人、爱孩子、爱妻子。我多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特殊的家庭,用我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象我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的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我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特殊的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太原市地税局系统孝敬父母和谐家庭事迹材料
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单位:
姓名:
日期
第二篇:孝敬老人事迹
和睦家庭孝敬老人先进事迹
----xxx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婚后不久婆婆去世了,当时我才28岁,孩子还小,公公又得了老年痴呆症,从此我和患有小儿麻痹的丈夫就担负起照料老人的任务,生活的很紧张,让本来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然而,再忙也要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再累也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老人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我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我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微笑的面孔,一伺候就是十几年。
前年,半身不遂的公公老年痴呆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毫无怨言,从拿药、端水、端饭到端便盆,倒粪便,样样都做,公公牙齿不好,还患有糖尿病,老人不能吃大锅饭,我就给开小灶,每天给老人吃的食物都经精心加工,去皮、去壳、切成小块,还不能吃转化糖的食物,每天都变着花样的给老人安排食谱,做老人喜欢吃的饭菜。
公公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常常拉裤子、尿裤子我毫不嫌弃,及时把衣服换洗干净,经常换洗被褥、帮助老人晒太阳,还经常和老人开玩笑、讲笑话,逗老人开心。每天除了照看老人,还要照顾孩子上学,每天早早起床做熟饭,先是洗涮脏衣服,然后拾掇家务。晚上还要陪孩子学习,孩子的成绩一直很好。我为孩子树立了榜样,耳濡目染,孩子也争着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爷爷,逢年过节也给爷爷买上点小礼物。我常说:“谁都有双重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我觉得:孝敬老人,疼爱儿女,让全家人幸福,自己才幸福快乐。
我爱干净,老人住的房间非但一尘不染,而且没有丝毫别的味道,一盆鲜花、一盘水果,根本看不出那是老人住的,老人的穿戴从里到外看不出一点儿污渍。仅这些对我来说就已经够忙的了,然而最艰巨的还是招待家里的客人。由于老人亲戚多,所以几乎天天家里来人,我就天天沏茶倒水,还要七个盘子八个碗地热情招待,一年365天,天天忙个不停而且总是笑口常开。由于家庭和睦,因而两个姐姐常常轮换着在家里呆着,有时晚上陪到11、12点,有时有人饿了,半夜还要来顿夜宵,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客人,十几年如一日。
照料公公10多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却难能可贵。但中华的传统美德一直在生活中延续,并且将一直延续。别人都说你们这么不容易,雇人帮忙算了。但我和爱人怕别人照顾不周,放弃了请帮工的打算,再苦再累自己扛,克服一切困难。夫妻俩分工合作做家务,边做家务边商量生活事情,沟通感情,如果谁的工作任务重,对方就主动做好家务,减轻对方的工作负担。因此,我俩很少因生活琐事而吵架。我说,我们只是在尽后辈的责任和义务,让老人度过祥和的晚年,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作为儿女,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容易,我总是对自己说: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的。
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夫妻感情融洽、家庭和睦、快乐。因此,形成一个温馨、快乐、和睦、奉献的幸福家庭,我感到很是满意、幸福、自豪!
第三篇:模范女婿先进事迹材料
模范女婿先进事迹材料
在河河畔村,提起的名字,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姜奶奶找到了一位好女婿。
1981年12月从部队退伍回来,经人介绍和本村女青年许辉如确定恋爱关系,许辉如父母膝下只有一个女儿。1982年入赘许辉如家,双方进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相继生育一子一女。他孝敬父母,疼爱妻子,关心子女,家庭美满
幸福。
12月一天,妻子在村里上班,丈母娘在家突发脑血栓,人事不省,情况十分危险,来不及通知妻子,背起老人,在别人的帮助下将老人送到县医院抢救,等妻子赶到医院,老人才苏醒,妻子感动的泣不成声。经过治疗,老人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基本长期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精心服侍,他不嫌烦,为老人按摩推拿,舒筋活血,喂水喂饭,擦背抹脸,端大小便,不怕脏,不怕累,关怀备至,经过他的精心护理,老人恢复的很快,现生活基本能自理,精神状态很好,逢人便说:“我找了一个好女婿,待自己比亲娘还亲!”
妻子在村里上班,他包揽了全部家务和服侍老人的重担,全心全意支持妻子的工作,使妻子排除了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中去,先后被评选为县人大代表,优秀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他教育子女,注重教育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养成了严于律己、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儿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优等生,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深受导师喜爱,被保送美国留学读博士,为社会培养了有用之才,也是村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唯一的留学生,为父母增脸,为家乡争光。一双子女都加入中国共产党,家中5人均是共产党员,家庭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
他热心助人,团结邻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住家队有一五保老人李自刚,老人行动不方便,他包揽了挑水担柴的全部事务,在老人生病期间是送水送饭,服侍周到,老人逢人便说自己有一个比儿子还亲的亲人。王秀富家庭困难,患高血压,瘫痪在床,妻子残疾,生活极度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为他家解决困难,联系表弟为王秀富失业的儿子在北京安排工作,以增加收入解决家庭生活出路,逢年过节将自家的猪肉送给王秀富家,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他自己带头勤劳致富,乐于助人,开办一个商店和修理铺,免费为困难户提供服务,受到邻里的一致好评。
在他的带动下,村形成了孝敬老人,家庭和睦的良好风尚。谁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好女婿平凡而幸福的一生!
第四篇:孝敬老人事迹
最美爸妈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的公公和婆婆用爱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孝,是尊老敬老的表率。他们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爷爷,尽心竭力赡养年老的奶奶,他们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邻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1994年爷爷突然中风摔倒,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公公每天下班回到家都给爷爷擦拭身体,翻翻身子,按摩身体。爷爷虽然卧床一年多,没有长半个褥疮。婆婆坚持每天陪在爷爷奶奶身边,把爷爷的吃喝拉撒全包在身上,从不嫌弃,把爷爷照顾的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爷爷康复的很快,可以用轮椅代步了。公公每天下班后总是搀扶爷爷做锻炼恢复,婆婆只要一有时间就把爷爷推出来晒晒太阳,和老人聊天解闷。奶奶逢人就夸:“哪辈子修来的福分,遇到了一个好儿子,好儿媳!”
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爷爷虽然有公公婆婆的精心照顾,因年事已高,在2003年还是离开了爱他敬他的家人,这给奶奶的打击很大。没有爷爷的陪伴奶奶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性情暴躁时,会白天黑夜折腾着公公婆婆,毫无理由的谩骂,而公公婆婆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公公婆婆每天做到三问,每天问奶奶的身体情况,问奶奶喜欢吃什么?奶奶只要说出,总是无条件满足。婆婆和公公的实际行动也影响着我们。孩子们也非常孝顺,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忘不了给长辈,从来不顶撞他们。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上学时和长辈说再见,放学后和长辈打招呼,吃饭时要等长辈都到齐了才吃„„奶奶生病住院,婆婆公公年岁大了,照顾起来不方便,弟兄三个放下手中的工作担起执夜的任务,妯娌三个轮流伺候奶奶吃喝,为奶奶洗衣,洗澡,没有让奶奶感觉到一点不适。奶奶出院了,从孙辈围着老奶奶,争着把自己好吃的东西往老奶奶手中塞,为老奶奶讲故事,把老奶奶逗得合不拢嘴。“孝”感动了乡亲们,凡是提起婆婆公公的,没有不竖起大拇指。婆婆公公没有因为被人称颂而夸耀,而常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在孝与爱的氛围中,90多岁高龄的奶奶,一个人仍能走街串巷,精神头十足。照料老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
婆婆和公公用爱和孝心为爷爷奶奶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乡亲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第五篇:模范事迹
四十年如一日,坚守的公路人
李正堂同志,今年已64岁了,他20岁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直至退休,他以一个代表工、协议工的身份在公路上整整干了40年,从一个毛发未脱的少年,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翁,可以说他的一生交给了公路,奉献给了社会。
做起养路事,一辈子公路人
从60年代开始,在每天10分工,国补3毛钱的艰苦条件下,李正堂走进了养护队,开始了他的养路生涯。
为采集砂砾料,他每天拉着平车要到几十里远的山上拉砾石、红土,顶着烈日,起早贪黑。为完成填补坑槽任务,家里盖房他顾不上,亲戚家过事他没空帮忙,平车坏了他自己学着修,为的是节省那么一点修理费。
公路油路化后,他更是爱路如命,数九寒天,他拿着扫帚、铁锨照常上路,扫雪打冰,撒防滑料,哪里有隐患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他边走边在路面上捡抛洒物,发现边坡有水槽,他会立即停下来用土填平打实。他所负责修补的路面坑槽达到了统一、美观、优质、高效的技术标准。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干过班长、统计员、司务长、保管员等项工作,退休后,他仍无私奉献在门卫的岗位上。
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岗位,李正堂他始终把“服务社会、服务交通、服务职工”放在心上。正是靠着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李正堂多次获得单位的表彰,多次荣获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在所有职工同志的心中树立起了高大的丰碑。
人老心不老,退休也要为公路做贡献
“我一辈子都在公路事业上奋斗,亲眼目睹了公路事业的发展进步,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年龄大了,退休了,不能为公路工作了,我只能以做一个好门房的形式来表达对公路段的特殊感情。”这是李正堂常说的一句话,也真实反映了他退休以来的心路感受。
自担任门卫工作以来,李正堂每天按时打扫卫生,及时修花剪草,认真分发报刊,热情接待来宾,严格管理库房,千头万绪、有条不紊、样样不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自买胶水,利用休息时间为同志们修车补带。他每天总是面带笑容,满腔热情,心里想着工作,肚里装着单位,虽然年近七旬,但他的责任心不减,服务劲头不减,爱岗奉献不减,他视段如家,始终如一。
看着老李的苍葱白发,有很多人都问他:“李师傅,您这么大年龄了,应该在家好好颐养天年了,别出来干活啦”,可他总是笑着说:“四十几年了,闲不住了。趁着还能拿得动扫帚、发的了报纸,再给公路段做点贡献,再感受感受咱公路人的气息。”
老李的很多平凡事例,细想起来使我们深感不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这种公而忘私的可贵精神,是我们闻喜公路人社会公德的缩影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