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范事迹
四十年如一日,坚守的公路人
李正堂同志,今年已64岁了,他20岁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直至退休,他以一个代表工、协议工的身份在公路上整整干了40年,从一个毛发未脱的少年,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翁,可以说他的一生交给了公路,奉献给了社会。
做起养路事,一辈子公路人
从60年代开始,在每天10分工,国补3毛钱的艰苦条件下,李正堂走进了养护队,开始了他的养路生涯。
为采集砂砾料,他每天拉着平车要到几十里远的山上拉砾石、红土,顶着烈日,起早贪黑。为完成填补坑槽任务,家里盖房他顾不上,亲戚家过事他没空帮忙,平车坏了他自己学着修,为的是节省那么一点修理费。
公路油路化后,他更是爱路如命,数九寒天,他拿着扫帚、铁锨照常上路,扫雪打冰,撒防滑料,哪里有隐患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他边走边在路面上捡抛洒物,发现边坡有水槽,他会立即停下来用土填平打实。他所负责修补的路面坑槽达到了统一、美观、优质、高效的技术标准。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干过班长、统计员、司务长、保管员等项工作,退休后,他仍无私奉献在门卫的岗位上。
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岗位,李正堂他始终把“服务社会、服务交通、服务职工”放在心上。正是靠着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李正堂多次获得单位的表彰,多次荣获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在所有职工同志的心中树立起了高大的丰碑。
人老心不老,退休也要为公路做贡献
“我一辈子都在公路事业上奋斗,亲眼目睹了公路事业的发展进步,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年龄大了,退休了,不能为公路工作了,我只能以做一个好门房的形式来表达对公路段的特殊感情。”这是李正堂常说的一句话,也真实反映了他退休以来的心路感受。
自担任门卫工作以来,李正堂每天按时打扫卫生,及时修花剪草,认真分发报刊,热情接待来宾,严格管理库房,千头万绪、有条不紊、样样不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自买胶水,利用休息时间为同志们修车补带。他每天总是面带笑容,满腔热情,心里想着工作,肚里装着单位,虽然年近七旬,但他的责任心不减,服务劲头不减,爱岗奉献不减,他视段如家,始终如一。
看着老李的苍葱白发,有很多人都问他:“李师傅,您这么大年龄了,应该在家好好颐养天年了,别出来干活啦”,可他总是笑着说:“四十几年了,闲不住了。趁着还能拿得动扫帚、发的了报纸,再给公路段做点贡献,再感受感受咱公路人的气息。”
老李的很多平凡事例,细想起来使我们深感不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这种公而忘私的可贵精神,是我们闻喜公路人社会公德的缩影与展示!
第二篇:模范事迹
2011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模范集体事迹
招商客服部作为天津中信津信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对外窗口,承担着中信工业区、中信物流园两块厂区的对外招商和客户服务的工作,2011年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经营计划指标,以更扎实的工作和更有效的措施,向管理要效益,服务创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迎难而上促发展,圆满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
中信工业区建成于1987年,占地48万余平方米,20多年前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顶新集团就是在这里落户中国并发展壮大,成为全国赫赫有名的食品企业。2011年招商客服部紧跟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步伐,不断完善中信工业区的升级改造项目,通过清理高能耗、高污染、技术含量低的老租户,吸纳节能、低排放、外部形象好的新企业,让中信工业区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中信工业区进一步改造方案还在设计修订中,我们将本着“十大战役”加快滨海核心区建设的原则,又快又好的完成工业区升级改造。
中信物流园是中信天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滨海新区的新项目,自2007年对外招商以来始终坚持,低污染、高标准、高科技的原则,2011年园区吸引了北方五洋、贻东园等为丰田汽车配套的物流企业,每辆崭新的天津丰田汽车里面也包含着他们的身影。服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我们把对外服务工作的要求提高到了以服务促发展的高度来对待,自觉履行各项服务职责,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我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客户满意度不断上升。以欧洲服务标准要求的外资企业芬兰爱多乐公司在2011年续签合同,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
虽然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市场开发力度不够,新业务还有待于深层次开发,经营和服务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招商客服部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本着立足滨海、服务滨海的原则,干事创业、开拓创新,在新的一年里再创辉煌。
天津中信津信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招商客服部
2012年3月
第三篇:模范教师主要事迹
2010县模范教师典型事例
自1998年师范毕业分配至我校已工作十二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学生的无限热爱,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一名普师毕业生,未接受过某学科的专业学习,特别是对于英语教学,半路出家。即便如此,我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潜心学习初中英语的教育教学。为了让渴求知识的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更好、更多地掌握英语,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驾驭英语,也为了让孩子们开阔视野,我每学期都要从为数不多的工资中安排一部分为自己、为学生订购相关的英语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自学和指导学生学习,同时,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特别在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直潜心于新课改的探索,认真对待每次新课改培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把学到的东西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不断尝试教改实验,坚持写教学反思,几年来,摸索出的幽默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89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具体事例如下:
一、做到了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针对一年级和三年级教学目标的不同:一年级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还让学生试着模仿教材书写单词;三年级是在保持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加大听写单词的力度。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
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让学生有更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单元的学习上都积极与其他老师商讨,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于三年级学生,培养小组长帮助我检查其他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五、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即用英语教英语(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并注意所用语言的正确性、纯正性和流
利性。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新教材层出不穷,越来越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地道性和交际性。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促使教师不仅把语言用作讲解知识、传达信息和传授技能的工具,更把它看作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本身。目前,由于课堂仍是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唯一的方式和场所,教师更应该注重传达知识和信息的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我在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时较能注意所用英语语言的可接受性、简明性、阶段性和实用性。具体做法是:
1、给每一个学生起英语名字。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训练,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英文名字,有的学生甚至能说出其他人的英文名字。在课堂上用英文名字来点名,叫学生回答问题。
2、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用语尽管大部分相同,我注意不断适量增加新用语,逐步扩大用语量,使学生保持兴趣,经历挑战,从而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用英语授课。不管上对话课还是课文课,我都坚持使用英语。尽量采用学生学过的词汇,但难免有不少学生不懂的词汇,如在用英语介绍课文背景知识时,这时辅之于实物、挂图、简笔画、表情、手势、表演等,或者借助板书形式加以说明。总之,注意所用的语言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
4、力求自己的语音、语调、语言规范和准确,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我就调整语速的快慢。
5、努力创造和设计英语语言情景。把课堂当作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场所,鼓励学生多讲英语,在英语课上,除组织三年级学生开展课文表演、课文复述等活动外,还经常根据所教内容,呈现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用语。并经常启发和组织三年级学生用英语简单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或大家都共同关注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又深化了教材内容。
领导的关爱、师生的努力;让我感受到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沉重中有一种充实,奋斗中有一份快乐。作为一名再平凡不过的农村教师,我将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不断超越,在实践中促使自己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把乐于奉献,一切为学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进取,在教育这块净土上辛勤耕耘,将诚挚的爱倾注于教育,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点燃红烛的事业,一路放歌,春风化雨,铸就师魂!
2010-9-2
第四篇:道德模范事迹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一、助人为乐
许月华,女,汉族,195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湘潭市福利院供养人员。
她12岁时高位截瘫,两个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撑;17岁时,她被送进了社会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她是13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撒播着伟大的人间母爱。37年来,她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她的事迹在网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亲切地称她“板凳妈妈”。
在福利院,许月华从没有休过节假日。有回她肾结石急性发作住院,刚出院她就直接进了福利院幼儿宿舍,一工作就是30多个小时。“我要把欠孩子们的时间补回来。”护理班长心疼她:“月华,你这样下去会累死的。”许月华轻轻一笑:“真这样累死,我乐意。我还留了几十块钱,就拜托你替每个孩子买件衣服,算是我给他们的一个纪念。”
随着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婴幼儿不断增多,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同时带着15个。为了方便,她让孩子们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铺太窄,就不断加宽,最后加宽到了5米,她那张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儿园。白天,许月华给他们喂奶,换尿布,陪他们玩,逗他们笑,常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晚上,这个刚睡下那个又醒了,这个刚停止哭那个又扯开嗓子喊,许月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37年里,许月华带大了138个孤儿。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来了。这些不少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在填履历表时,在“母亲”一栏里,写的都是一个共同的名字:许月华。
许月华2010年被人民网评为“十大责任公民”,2011年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全国“三农”人物奉献奖。
(减缩事例、感悟):
许月华
她命运坎坷,1岁丧父,12岁丧母,为谋生计她跑到铁路上捡煤渣,被从背后驶来的火车碾碎双腿。
一天,她看到,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搬张小凳子学走路。她想,自己也可以用凳子把身子顶起来走路„„于是,她主动请缨,撑着板凳,以残缺之躯做起了138个孤儿的妈妈,一做就是37年。
她是许月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双腿的姑娘,是用怎样的勇气和毅力“站”在了板凳上。
从失去双腿的少女,到来去自如的“板凳妈妈”,苦难让只有半截身子的许月华释放出了强大的力量——
就像,苦难中盛开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顽强绽放。
郭明义
一个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他追求纯粹,做好事不求人知,矢志不渝地追求真善美。他善小而为,15年里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16年间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20年来55次无偿献血,挽救数十人的生命。他坚信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博大爱心、满腔热血铸就了人间大爱,被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
德不孤,必有邻。郭明义不仅自己无怨无悔地无私奉献,还带动身边工友和全国各地志愿者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爱心团队。目前,郭明义爱心团队下设的希望工程郭明义爱心联队、郭明义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郭明义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大队等7个大队,仅在鞍钢矿业就有成员近万人,全国已有4万余人加入到郭明义爱心团队,全国各地不断传来郭明义爱心团队分队成立的消息。
颁奖词:向助人为乐模范致敬!
善行无疆。是你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二、诚实守信
孙东林,男,汉族,1970年12月生,武汉东方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湖北省“信义兄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9年,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组建起一支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包建筑工程。20多年来,孙东林守信如金,不论是对承包的工程,还是对农民工兄弟,都讲一个诚信,都讲一份责任。孙东林常说:“我也是农民出身,农民工兄弟跟咱辛苦干了一年,还拖欠他们的工钱,怎么能说得过去呢,明年谁还跟咱干呢?无论遇到多大困难,绝不能影响工程质量、绝不能拖欠农民工兄弟一分钱。” 20多年来,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正是凭着这种“讲诚信、重质量”的坚持,孙东林参与了北京顺义区几乎所有重点工程的施工,而且个个都是样板工程。2010年2月9日,为了抢在春节前将农民工的工资发放到位, 哥哥孙水林连夜开车从天津赶回黄陂,却在南兰高速河南兰考段遭遇重大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孙东林带上事故车上的26万元钱,驱车15小时返乡替兄发放农民工工钱,钱不够发,孙东林毅然从自己的账户上取出6.6万元,仍然不够发,70多岁的老母宋腊梅把自己的养老钱1万多元拿了出来。由于孙水林已经遇难,农民工的工资清单已不知去向,孙东林就根据农民工凭良心报出的钱数,报多少给多少,终于赶在除夕前将33.6万元钱足额发到60余名农民工手中,完成了感天动地的生死接力送薪义举。
孙东林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支持和慰问,孙东林将社会各界捐赠的33.4万元慰问金如数捐出,发起设立了湖北省“信义兄弟”农民工帮扶基金会,帮助困难农民工。截至目前,已接受各类捐赠200余万元。
今年4月25日,由孙东林担任董事长的湖北信义兄弟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孙东林向社会庄重承诺: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决不拖欠工人一分钱工资;注重打造名优精品工程,提供优质服务,决不搞偷工减料;签订施工合同后,不搞欺诈、不拖延工期;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将积极参加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并竭力为困难家庭的工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社会各界也掀起了向孙东林及孙水林学习的热潮。孙东林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我只是希望诚信的阳光能够洒遍每一个角落,照进所有人的心里。”
一诺千金。是你们,用宽广的心胸,标定了人间的公平;是你们,经历困苦,信守承诺,显示了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的善良天性!那就是,对待他人,将心比心;对待自己,方正严明。
(减缩事例、感悟):
总有一些事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些人让心充满温暖。
他是哥哥,为给家乡的农民工结清工钱,寒夜上路,不幸一家五口遭车祸全部遇难。
他是弟弟,得知哥哥遇难消息后,义无反顾地赶在大年三十前返乡,代哥哥将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位农民工手中。
他们在一家五口遭车祸遇难的情况下,不躲、不藏、不找借口,没有账目农民工自己报多少工钱给多少工钱,不够一家人凑钱,认的是“干活给钱天经地义”的理,守的是做生意应有的信。
他们生死接力,信守承诺,在当前社会风气下使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们是“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三、敬业奉献 邓前堆
怒族,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
28年来,本着对救死扶伤信念的坚守,邓前堆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一条100多米的溜索在怒江两岸往来,随叫随到出诊5000多次,步行60万多公里为村民治伤疗病、防治传染病,用艰辛付出换来了百姓的健康,用十几年如一日的溜索行医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自从担任拉马底村的乡村医生,邓前堆就牢记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情系农村,心想村民,随叫随到,及时尽责。为给两岸村民看病,他的行医之路与过江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随身形影不离带着一个药箱、一把溜梆这两件“宝物”。他跑遍了乡村每一条小道,清楚知道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种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他的心中都装着一本明细账。他每天在拉马底村卫生室坐诊,一旦接到病人的求助电话,即背上药箱、带上溜梆出发。在当地村民的印象里,无论深夜白天,还是暴雨江水上涨,邓医生总会及时赶来就诊,给病痛乡亲们带来安康,带来希望。邓前堆说:“过溜索再危险,走山路再辛苦,只要乡亲们身体健康,也值得!”
在28年的行医过程中,邓前堆谨记“服务乡亲、奉献家乡”的信念,对病人倾注了满腔爱心,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他用傈僳语向村民宣传解释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传染病的防制知识,注射疫苗,服预防药,随访,该村免疫规划建卡率达100%,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传染病防制工作在这里落实到位。
超常的付出,邓前堆得到的却是微薄的报酬,过着清贫的生活。家里除了一台过时的小电视、几件破旧的家具和一辆旧的自行车,别无他物。这些年先后有3个人在拉马底村与邓前堆一道工作,但是由于工资低等诸多原因离开了乡村医生工作岗位。而邓前堆为了做治病救人的医生,谢绝了当村干部,放弃了去外地打工挣钱。邓前堆说:“我不干,这么贫穷的村寨,谁愿意来干医生呢?”邓前堆手中有一大把无法兑现的欠帐条。这两年,收入微薄的他已经为乡亲们垫付了1000多元医药费,但他并不认为是吃了亏。“只要手里宽裕,乡亲们是不会欠我的。有时候没有钱,他们就给我送来鸡蛋、苞米什么的。如果他们不主动来还,一定是太困难了。”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乡亲们的尊敬和信任,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自家人、可靠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邓前堆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内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面对这些,邓前堆很高兴,也很平静,他只有一个心愿,盼望着有一天村两端能架起一座可以通汽车的大桥,无论乡亲们得了什么病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大医院救治。
(减缩事例、感悟):
悬空30米,跨越120多米的距离,不足20秒就能抵达。
当你以旅游者心态去尝试溜索时,你体会到的或许只是溜索带来“高”与“快”的刺激。
其中的危险,或许只出现在你的潜意识里„„
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紧扣在粗粗铁索上的滑轮瞬时向彼岸溜去。身下三十多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
他知道有人曾从他必经的行医索道上滑落,再也没有爬起来。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5000多次,从来不收出诊费。他叫邓前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
2011年2月1日上午9点17分,大年廿九,邓前堆收到一条来自中央文明办的短信,让他确信他可以实现修桥心愿了„„
四、见义勇为
7月,杭州,生死瞬间,一个平凡的女人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她不顾个人安危的惊人一抱,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她叫吴菊萍。人们称她是中国的“最美妈妈”。
人们感动着,感慨着,传播着,传递着,全世界都知道了吴菊萍救起小妞妞的故事。在关于她的故事中,人们发现,有几个词反复出现:本能、普通、习惯性流露——
吴菊萍说: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我一直蛮普通的,真没啥特别的。吴菊萍的丈夫说:她平时和今天所做的都只是这些善良的习惯性流露而已;菊萍也不想大家把她称为英雄,因为她觉得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吴菊萍的老师同事说:她平时就是一个挺善良,挺有责任感的人;她伸手救妞妞,其实是这种本性的习惯性流露。吴菊萍的乡亲们甚至说:我们身边英雄很多,有些人比菊萍救小孩还更英雄;菊萍就是这些好人中的一个。
由此,更让我们思考的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做了自认为普通的事,却为何在全社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其一,普通人的高尚行为更能体现纯洁的人性,更具震撼力量。如果接住妞妞的是超人或蜘蛛侠,原本也不值得惊叹了。而吴菊萍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有一个8个月大的儿子,她却以生命的代价去托住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孩子。这种“本性的习惯性流露”,看似自然又简单,其实最艰难,是一种经年的累积,如果不是长久以来的善良积淀,很难想象会有危急时刻爱的爆发。
其二,“最美妈妈”做了别人或许想做但却未必会做的事,她的行为触动了人们心中共有的善念。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依此来看,现实社会中人们在需要帮助的人或事面前止步,确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最美妈妈”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人们心灵。她于平凡中孕育出人性的光辉,激发了人们心底向善的力量。
吴菊萍那关键时刻的一伸手,展现了人性的精彩。人们为这份精彩喝彩,这是向善社会的一大进步。希望每一个普通或不普通的人都能记取这份精彩的传递,善待身边的人,用爱交织身边的事。
颁奖词:向见义勇为的模范致敬!
舍己为人。是你们,面对灾难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是你们,用流血和牺牲,将灾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的课堂。
(减缩事例、感悟):
如今延续到现实生活中,她拥有一个最响亮的名字——“最美妈妈”。
2岁的妞妞从十楼坠地的一刹那间,她甩掉高跟鞋,向空中伸出了一双接抱的手„„十天以后,妞妞醒了,这是她缔造的生命奇迹。
这位名叫吴菊萍的80后母亲,很平凡,平凡得没有人能说出她以前曾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她确实又很伟大,中国人传统的勤劳勇敢、乐观善良、见义勇为等美德的滋养,让她在伸手一接的刹那绽放出最美丽的大爱光辉。
网络上,网民们在感动:世界上最动人的传奇,就是那一接的大爱和美丽;社会上,人们在思考:走近了她,该怎样熏陶你我?读懂了她,该获得怎样的力量?
五、孝老爱亲
孟佩杰,女,汉族,1991年11月生,共青团员,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生。
孟佩杰5岁那年,生父去世。迫于生活压力,母亲将她送给刘芳英夫妇收养。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经过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双拐勉强走路。一年后,养父无法忍受艰难的生活,悄悄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一年,孟佩杰只有8岁。
从那时起,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北方的冬天要烧炉子,孟佩杰每天早早起来给炉子添炭、掏灰。身子小,够不着灶台就站在小凳子上,摔伤、烧伤已记不得多少次;为娘俩洗衣服、为养母擦洗身子,手冻得又红又肿,膝盖不知磨破了几层皮;到市场上买菜,不认识葱姜蒜,她就按妈妈编着顺口溜记:“圆圆的是蒜、长长的是葱,扁扁的豆角绿茵茵„„”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刘芳英的病情却开始恶化,最终瘫痪并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还未成年的孟佩杰主动选择了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就近照顾养母。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还必须到临汾(总校)再接受3年教育。孟佩杰做出了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带上母亲去上学!
为了及时照顾母亲,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孟佩杰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帮养母穿衣服,给她洗脸、梳头,然后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又匆忙赶回家,做饭、喂饭,给母亲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下午两点再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她又匆匆赶回家中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母亲睡觉。每天就这样奔波在课堂和出租屋之间。
养母久病卧床、大小便失禁,患上了褥疮,孟佩杰一天要帮其翻身擦身多次。为防止褥疮扩散,每天放学回来她都要给养母洗衣服和床单。她还专门跑去向老中医请教护理方法,天气暖和时,就抱母亲到窗前晒太阳。遇到母亲排便不畅时,她就用纤细的手指,帮母亲一点点抠出那些又黑又硬的粪便。刚强的母亲瘫痪后脾气也越来越大,孟佩杰就经常提醒自己,不能惹母亲生气,平日里功课再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母亲聊天。懂事的孟佩杰从来不乱花钱,时刻惦记着家里卧床的养母,对养母十几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2009年,临汾市委授予孟佩杰母女文明和谐家庭荣誉称号;2010年,孟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
颁奖词:向孝老爱亲模范致敬!
大爱无声。是你们用人间大爱,诠释生活的真谛;用人间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你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
(减缩事例、感悟):
5岁时,父亲惨遭车祸,她被送到养母身边;
8岁时,养母病瘫,养父出走,她开始一边学知识,一边学家务; 17岁,她背着养母上大学„„
她叫孟佩杰,今年19岁。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人道是:久病床前无孝子。12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照料,谁家的亲女儿能做到?
而孟佩杰,一个90后的养女做到了!
我们可以没有孟佩杰这般多舛的命途,却不能失掉孟佩杰这般面对生活的态度。
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小孟,祝你和妈妈都幸福!
第五篇:道德模范事迹
介绍主要事迹,观看相关媒体报道
一、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吴天祥
吴天祥始终坚持“人生在世,‘奉献’二字”的人生观,乐于助人,乐于结交“穷亲戚”、“穷朋友”,经常为生活有困难的群众提供帮助。多年来,他利用休息时间,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万人心,帮助了无数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人们视他为亲人。他为政清廉,拒绝吃请,拒收礼品,淡泊名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二、王争艳:百姓的好医生
“被人需要、被人感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那才是真正的幸福,那才算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一个人一辈子,能吃多少、用多少?天天钻在钱眼里,有什么意思?像我这样,天天走在路上,都会被很多病人祝福和感谢,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很幸福。”王争艳说。
三、诚信无价--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道德与责任是社会得以前行的基石。温总理曾指出,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孙家不是最有钱的商人,却闪耀着道德与责任双子星的璀灿光芒--最亮最温暖。孙家派发给民工与社会的,是比33.6万元更珍贵更沉甸的精神财富,真情款款,义动天地。
四、身残志坚的董明
高位截瘫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志愿奉献社会的聋哑学校志愿老师、世界禁烟大使,曾作为汶川抗震救灾心理干预志愿者,唤醒了2位植物人;作为残奥会形象大使,在北京残奥会水立方赛场志愿服务期间,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会主
席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荣获“2008北京十大志愿者”称号。
五、“能帮一个是一个”的甘金华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甘金华经常说的话。2006年,当选为武汉市人大代表的甘金华在两会期间呼吁:尽快为慈善事业立法,鼓励更多人向慈善的太阳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