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委会治保主任先进事迹
彝苗汉子献青春
高寒边穷山寨保平安
——XXX村委会治保主任XX XXX,男,苗族,生于XXXX年XX月,现年XX岁,中共党员,现为XXX村委会治保主任。自2010年正式上任以来,他始终坚守着为高寒边穷民族山寨保平安的信念,将父老乡亲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尽职尽责,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自己的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基层农村治保建设中作贡献。
XXX同志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1993—1999年担任XXX村长,1995—2010年参加烤烟收购工作,2010—2012年担任村支部书记。
我们都知道,农村工作非常复杂,加上XXX村委会情况非常特殊,一是位置的特殊,它东连着XX县,南连着XX县,来往人员相对就比较复杂;二是XXX村委会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高寒山寨,是典型的“边、少、穷”地区,很多村与村,县与县之间的山林土地纠纷就显得更加难解,作为一名村委会的治保主任,他用他的真心和宽容,耐心、细致地调解遇到的每一庄矛盾,由此架起了与农民弟兄心灵相通的桥梁,筑起了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调解工作中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维护了基层农村的稳定,也维护了农民的利益,XXX始终认为,在纠纷调解中掌握矛 盾双方的性格是关键,只有了解双方当事人的纠纷发生问题才能顺利的解决矛盾,辖区内几个案件在他的调解下得到了村委会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为此,XXX同志也先后获得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农村调解工作有方方面面,夫妻间的误解吵架,家族内的地盘争夺以及养老归属问题等,在农民治安问题方面,随着公安机关实力的不断加强,技防设施不断完善,全村成年人大多数都是联防队员,实施群防群治,能让小偷在村头动手还不出村就被抓获。在辖区内若遇到什么纠纷问题村民们就会立马打电话通知XXX,他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排除难事。近几年来,XXX村委会没有发生过一起较大的偷盗事件,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村委会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村和民族团结示范村荣誉称号。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XXX同志一定会继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真心诚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坚持不懈地为农村做好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维护好彝苗山寨的和谐与平安。
XXX村委会 2012年5月15日
第二篇:村委会主任先进事迹
新康村人民的领头展
——××县××乡新康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袁××的先进事迹地动山摇时,中流砾柱立。2001年9月,全州普降大雨,楚雄州内大姚、武定、牟定、元谋部分乡镇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房屋受损,农田被毁,受灾群众失去了就地生存的条件。按照州委、州政府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要求和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下,受灾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有着天灾人祸难预料,党和政府是靠山的坚强信念,纷纷走出难舍难分的深山,来到了平田乡卧添梁子安家落户,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康村。在这里有一位为大到基础设施建,小到村民菜地用水,村民家庭纠纷琐事而操劳,靠自学考试取得云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大专文凭的年轻人,他就是平田乡新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
出生于1972年的袁××,说来也有不平凡的经历。在乡机关工作过,当过教师,当过支部书记,干过个体老板。由于组织信任,群众拥护,2002年7月,新康村党支部成立,他当选为支部书记。2004年4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同年,当选为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能服从党组织的安排,挑起了新康村保稳定,调结构,谋发展的重担,开始了新的征程。
俗话说:居家过日子,家户怕搬,旺火怕翻。是啊,搬迁人家起房建屋、子女入学、邻里相处、民风民俗等,尤其是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都需要群众从思想上有一个大的转变,来适应新的环境。袁××当选为总支书记、主任后,一心想着群众。面对来自各方不同民族,总想着为了新康的发展,如何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首先,他按各村组的党员分布数、组建了党小组。村两委换届后,建立了9个党支部、85个党员。他经常到各党支部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利用电教设备播放党员电教片,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他常说:“搞搬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来自各方的群众思想散,我们共产党员是党组织发挥战斗作用的基础,我们党员思想不能散,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引导群众,发动群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深入群众,与村民交心谈心,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哪家有几口人,生产生活状况如何,他都能说得一清二楚。朴实的工作作风,得当的工作方法,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在村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康村通过几年的努力,特别是2004年从村容村貌、农业生产、教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党员、干部群众从内心信得过他,行动上信服他、工作业绩上尊重他。党员干部感慨地说:有这样的领头雁,新康人民奔小康大有希望。
转摘于wmxz.net
新康村,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州长夜礼斌同志命名的,顾名思义,是新世纪的小康村之意,上级领导的愿望和重托,当地干部群众的鞭策和鼓舞,身为村委会主任的袁自清,更是一种工作压力。为了变压力为动力,他狠抓了科技培训,来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他自费外出考察,积极奔走,寻找发展项目,引进优良品种示范种植,率先作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承包、租赁土地种植优质冬枣、石榴、葡萄等30余亩。并于2003年10月与元谋县果润园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争取公司支持,成立了元谋县果业协会新康分会,首批种植石榴160亩,并意向性达成了相关合作协议,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8个村组的村民及协会成员原居住地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文化落后,借助事物不尽相同,思想观念、认识不同,生活习俗各异,群众工作难做。但是袁自青同志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首先,他深入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用活用好现行政策。其次,他在村委会无办公金费、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毅然垫付车费、住宿费等领着群众代表、协会会员代表到呈贡、永仁官房、大田、富民等地参观考察,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种植观念,启发大家的致富思路,提高大家的认识,说服和培养村民、会员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美德。他常说:“人要有一种精神,我们搞搬迁,本来就困难,我们虽无垫本、无资金,但我们要有不畏艰苦、生产自救的决心、勇气和志气,把这种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魄力变为吸引力,吸引社会各界来关注和支持我们,否则就会养成一种等、靠、耍的惰行。”在他的说服教育下,许多村民、会员除了种好自己的田地外,还外出做工、经商挣钱,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改变了原来腊月、正月过年,二月三月清闲,四月五月种田的习惯。
2004年,他更是抓住全省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契机,带领全总支、各支部全体党员以五好五带头为目标,以三培养为抓手,认真开展“两职联动、岗位争优”活动,认真实践“协会、公司、经纪人”的发展模式,与
第三篇:村委会主任先进事迹[范文]
地动山摇时,中流砾柱立。2001年9月, 全州普降大雨,楚雄州内大姚、武定、牟定、元谋部分乡镇发生泥石流, 山体滑坡, 房屋受损, 农田被毁, 受灾群众失去了就地生存的条件。按照州委、州政府急事急办, 特事特办的要求和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下, 受灾群众发扬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的精神, 有着天灾人祸难预料, 党和政府是靠山的坚强信念, 纷纷走出难舍难分的深山, 来到了平田乡卧添梁子安家落户, 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康村。在这里有一位为大到基础设施建,小到村民菜地用水, 村民家庭纠纷琐事而操劳, 靠自学考试取得云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大专文凭的年轻人, 他就是平田乡新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
出生于1972 年的袁××,说来也有不平凡的经历。在乡机关工作过, 当过教师, 当过支部书记,干过个体老板。由于组织信任, 群众拥护,2002 年 7 月, 新康村党支部成立,他当选为支部书记。2004 年 4 月, 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 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同年, 当选为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只能服从党组织的安排, 挑起了新康村保稳定, 调结构, 谋发展的重担, 开始了新的征程。
俗话说:居家过日子, 家户怕搬, 旺火怕翻。是啊, 搬迁人家起房建屋、子女入学、邻里相处、民风民俗等, 尤其是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 都需要群众从思想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来适应新的环境。袁××当选为总支书记、主任后, 一心想着群众。面对来自各方不同民族, 总想着为了新康的发展, 如何向党和人民交 一份合格的答卷。
首先,他按各村组的党员分布数、组建了党小组。村两委换届后, 建立了 9 个党支部、85 个党员。他经常到各党支部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利用电教设备播放党员电教片, 以实施“云岭先锋 ”工程为契机, 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他常说:“搞搬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来自各方的群众思想散, 我们共产党员是党组织发挥战斗作用的基础,我们党员思想不能散, 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引导群众, 发动群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深入群众, 与村民交心谈心, 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哪家有几口人, 生产生活状况如何,他都能说得一清二楚。朴实的工作作风, 得当的工作方法,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在村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康村通过几年的努力, 特别是 2004 年从村容村貌、农业生产、教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党员、干部群众从内心信得过他, 行动上信服他、工作业绩上尊重他。党员干部感慨地说:有这样的领头雁, 新康人民奔小康大有希望。
转摘于wmxz.net
新康村, 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州长夜礼斌同志命名的, 顾名思义, 是新世纪的小康村之意, 上级领导的愿望和重托, 当地干部群众的鞭策和鼓舞, 身为村委会主任的袁自清, 更是一种工作压力。为了变压力为动力, 他狠抓了科技培训, 来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他自费外出考察,积极奔走, 寻找发展项目, 引进优良品种示范种植, 率先作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承包、租赁土地种植优质冬枣、石榴、葡萄等 30 余亩。并于 2003 年10 月与元谋县果润园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争取公司支持, 成立了元谋县果业协会新康分会,首 批种植石榴160亩,并意向性达成了相关合作协议,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 8 个村组的村民及协会成员原居住地交通不便, 消息闭塞, 文化落后, 借助事物不尽相同, 思想观念、认识不同,生活习俗各异,群众工作难做。但是袁自青同志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 首先, 他深入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引导群众用活用好现行政策。其次, 他在村委会无办公金费、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 毅然垫付车费、住宿费等领着群众代表、协会会员代表到呈贡、永仁官房、大田、富民等地参观考察, 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种植观念, 启发大家的致富思路, 提高大家的认识, 说服和培养村民、会员自力 更生、勤劳致富美德。他常说:“人要有一种精神, 我们搞搬迁, 本来就困难, 我们虽无垫本、无资金, 但我们要有不畏艰苦、生产自救的决心、勇气和志气, 把这种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魄力变为吸引力, 吸引社会各界来关注和支持我们, 否则就会养成一种等、靠、耍的惰行。” 在他的说服教育下, 许多村民、会员除了种好自己的田地外,还外出做工、经商挣钱,积极调整种植结构, 改变了原来腊月、正月过年, 二月三月清闲 , 四月五月种田的习惯。
2004年, 他更是抓住全省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契机, 带领全总支、各支部全体党员以五好五带头为目标, 以三培养为抓手, 认真开展 “两职联动、岗位争优”活动,认真实践“协会、公司、经纪人”的发展模式, 与元谋县果润园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 开展了“公司担保、政府贴息、农民贷款、协会运作”的合作模式, 为新康争取发放贴息贷款69万元, 赊贷苗款 20 万元, 发展协会会员户180户,“两职联动、岗位争优”上 岗党员 59 人, 结对帮扶79对, 带动种植户 250 户;规模种植石榴 700 亩, 小枣 200 亩, 葡萄 50 亩; 养牛、养猪、养羊大户20 余户。为农民争取完成退耕还林指标 6943 亩。2004 年全村除种植经济林果外, 还种植玉米1000 亩、花生700 亩、大豆 500 亩;2005 年种植小春绿肥 1500 亩, 豌豆500亩。2004 年, 全村经济总收入470600元, 实现了搬迁来时零的突破,许多农户杀了年猪。袁书记还积极组织劳务输出, 远到外省、近到本县, 群众利用劳务收入补助家中生产生活费用, 使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辛勤的耕耘就会育丰硕的回报, 在他多方奔走、协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 新康村委会2004年争取铺路资金47万元, 农网改造资金33万元, 人畜饮水后续资金 40 万元, 小坝塘资金 50 万元, 设施农业资金 140 万元, 大春生产补助 16 万元, 其他闲散资金 10 余万元, 铺筑砂砾石道路 35 公里, 全村委会实施了电网改造, 全村委会 8 个村民小组全部架通饮上了自来水, 新增小坝塘 19 个, 铺设滴灌 950 亩,6个村民小组架通了程控电话,4 个村开通了小灵通, 全村五分之一的农户安装上了电话, 村委会建起了电教室和图书阅览室、球场等。
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村里的新老干部、群众看着这些变化, 都佩服地说:“袁书记有能力, 是我们新康人民致富的领头雁。”
第四篇:村委会主任先进事迹(范文)
村委会主任先进事迹
周寿先:男,汉族,出生于1968年1月28日,中专文化,中共党员,响应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他作为一名镇人大代表、一名村主任,虽不是什么官,但自己总感觉有一个重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乡亲们对他的信任。说得谦虚直白点就是对得起选民当初投给他的那张选票,为减轻压力,切实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他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诠释了那份简洁的言辞。
当我们走上当初由于各种原因和困难造成的历史遗留而未打通缺口的泥巴路时,由然而生的就想起他为打这条水泥路而付出的艰辛:顶着烈日站在道上指挥的他;下雨了,一身被大雨淋湿的他;夜深了,还在路上来回看望,正是他这样的他对干群的感化,村里班子才默契团结,干群关系变得融洽,原留的债务才逐步化解。是他“借政策,解三难,安民心”,向党委政府积极争取资金,才完善了修建山羊寺大桥所下欠的民工工资,也是他才为村民打好了村民渴望已久的生产大道,村容村貌才在日新月异中发生变化。他为加快该村农业经济的发展,2011年对接水利项目并于当年6月份完成水利设施11公里,积极对接醒民农业服务中心去年秋种洋芋种植面积300亩;今年又对接粮食增收增产工程:水稻的旱育浅植移栽300亩和水稻的品种选育测试基地100亩,他总是一如既往的带领村级班子牺牲个人利益,时时
刻刻想着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他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村官,为关怀他村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经常利用早出晩归和他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疾苦之后及时为他们发放救济粮和帮肋他们领取低保金,偶尔还从自己极低的工资中挤出一部份帮助他们解决临时困难。村里的老百姓为报达他的恩情,经常在手中有了两个钱的时候给他买两瓶酒或包把烟走他家中来看望他,可是他在老百姓走的时候,他确如数的把礼物退还了老百姓,一句“心意我领了就是了”就拒绝了老百姓的盛情。他为官以来,一生清白,两袖清风,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
如今,面对他为村里做出的贡献,总是感到喜而不满,更加团结干群乘势而上,为“筑巢引凤”加快了对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决心和信心,准备好了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把党员干部“五带头”的作风深深的留在了人们群众的心中,他用自己的行动折射出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报达了党和人民群众对他的信任。
第五篇:治保主任事迹
自2008年上任以来,始终坚守着“为村民造福”的信念,将村民的事当作自家的事,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在基层农村治保建设中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篇章。基层基础扎实稳固
村共520口人,100余户,全村青壮年依靠外出打工为生,村内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居多。
XXX同志任村治保主任后村制规章,定制度,并把治安工作列入日常议事议程,由他自己亲自挂帅,和村委会其他人员组建了领导小组,各有分工,抓片抓点,并选出有责任心的村民为安全信息员,随时上报各个点的动态,及时采取措施,做到保密和信息员的人身安全。为切实掌握村内治安动态,XXX将掌握村内人口详细情况作为其治安工作的切入点,一有闲暇时间,他就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协助派出所进行户口核查,短短的两个月,硬是对村内每个居民的详细情况全部进行了核查。
XXX自任村委会主任以来组织抓好组建巡逻队,并发挥作用在村民中选出6名年轻、觉悟性强的村民,组建了治安巡逻队,配备了巡逻、手电和车辆等工具,每天有村领导带队在村街道、小巷及周边公路进行巡逻蹲堵,对夜间进出村庄的人员,车辆进行盘查登记,对有怀疑的车辆和人员暂时扣留,及时上报派出所进行处理,2013年10月夜间巡逻人员正常巡逻时,在村北部一处棉花地内,巡逻队员发现地里有人影晃动并及时及时追赶,巡逻队员进行分工,巡逻队员分成两队,一队继续追在棉花地里的找人,另一队在周边河沟、地边进行查找,但由于棉花地不宜追赶,巡逻队员仔细慢慢的寻找几名队员从棉花地中将其拖出,为保安全及时将其扭送到时集派出所,后经审讯,是一名邻村村民在偷拾宋曹村村民的棉花。在巡逻中,队员们发现深夜谁家的门没有关或一些车辆没有上锁,队员们都及时通知或派人进行守候,XXX还定时请公安民警到村给村民讲安全知识,使村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并对巡逻队员进行培训,做到文明执勤,不粗暴行动,不做过激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安部门汇报,所以村巡逻队在执勤期间没有因违纪发生一起违法行为,并得到公安部门的好评和推广。
多方面教育,全方位管理使村治保会做到保一方平安,做村民的卫士,在任这一段时间里解决村民纠纷100多起,无一上报到有关部门,组织村治保会成员坚持学习有关知识,把握村民动态,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沟通,并与村主要领导联系加以解决,平时,村里有个风吹草动的都瞒不过他的眼睛。因为老百姓不管有事没事,都愿意跟他唠唠家常,也乐意将自家的事情让他来说道说道。今年春天,村有一家村民因翻修房屋想另一户的后院,原本后院是;另一户村民下雨走水之用,现在因这一户私自占用,致使另一户村民下雨出水极不方便,双方经多次协商,始终没有结果,反而闹得不可开交。XXX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两人,经过多番调解,双方都主动让步,并且两家现在的关系越来越好。
不论是看过XXX调解纠纷的人,还是找过XXX调解过纠纷的人都说“XX调解纠纷,我服!” 宋家曹村自2013年以来有十余起影响较大矛盾纠纷,都被XXX化解在村内,2013年至今没有一起因民事纠纷而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情况发生。XXX经常说:在农村,老百姓都认一个死理,在纠纷调解中,只要认清这个理,不拉偏架、不讲偏理,老百姓就服你;调解纠纷时,还要“见人办事”,掌握矛盾双方的性格是关键,只有了解双方的性格,你说的话老百姓才能听进去,矛盾纠纷才能解决的彻底,不留后患。
XXX担任村治保主任以来,孜孜不倦地守护着、建设着他生长、生活的这片土地,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