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村第一书记典型材料
xx村第一书记典型材料
xx,男,汉族,xx年x月出生,现任xxx乡xxx村村党支部书记。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能主动学习党在现阶段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党委、政府的决定,勤政为民,恪尽职守,认真履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职责,能团结和带领村委、支委一班人,勤奋努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村风民风有了较大改观。xx村是软弱涣散村,该村在他和“访惠聚”工作组成员帮助引导下,较好的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组织的综合活力
1、加强党支部班子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打铁先要自身硬”,他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认为要做好各项工作,学习和掌握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及理论和法律法规是重要的前提,他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了《党章》及党的各项理论和《宪法》、《村规民约》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文件等法律法规。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增强了党支部班子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为搞好党务、村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及政治理论基础。
2、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首先是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阵地。通过统一设计,将党员星级化评比板牌悬挂上墙,并购置各类图书和全套的电教设备。二是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定期对本支部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培训有详细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着重进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文化科技知识、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还多次邀请乡领导等对全村的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三是号召党员干部向先进人物学习。他带领党员到其他先进村参观学习,要求全体党员以模范共产党员为榜样,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本村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本村组织、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3、严把进口,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主动培养联系工作中的优秀分子,重点在村委会成员、致富能手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把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党的队伍中来。
二、搞好民主制度监督,推进民主制度建设
完善村务工作制度,搞好建章立制工作是加强村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村两委会缺少会议纪录,许多会议决定得不到落实的情况,首先理顺会议制度,明确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要求重要的村务工作必须经村两委会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接着,根据上级下发的村务工作规则,又结合该村实际,帮助细化、完善各项村务工作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日常村务工作管理、财务管理、民主决策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为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规范村干部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三、一心为民办实事
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实现。
1、全力打造节水灌溉产田,在缺水紧张的情况下,把农田浇上浇上一遍水就把土地钟成棉花,中途的第二、第三遍水就没有着落,经过村民大会同意,党员会议研究利用冬天进行规划、并打深水井极大地帮助村民解决放水难的问题。为群众解忧是村支部书记的话,这句话的背后,体现出村党支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指导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全体村民的支持和拥护。
2、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群众看到村干部尽心在帮助自己,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
3、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改变干部作风。为了全面改变干部的工作作风,作为党支部书记,以自己为表率,严格遵守乡党委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安排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广大干部群众在生产生活工作中遇到得困难,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树立党员干部公仆意识及工作组织能力,如发现问题立即指出,毫不留情,并限期改正,并从自我做起,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绪和简单粗暴行为,从根本上转变了自己的工作作风,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4、作为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党委一班人研究、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加大对群众的帮扶力度,深入各自联系点,深入贫困户家中,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进入6月份以来,该村为打好“三夏”工作第一仗,他与村委会干部分别深入农户家中调查了解农资准备情况,当他们发现部分村民因家中贫困,无力备足农资时,积极协调从巴扎调运农资及时解决农民生产问题。同时协调乡民政办给贫困大学生解决的学费4000元。
三、加大对群众的帮扶力度,不断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把xx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书记十分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有计划地对村民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国家、爱集体”的教育,让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特别是今年结合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把“四爱”教育继续引向深入,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政治思想素质,如凝冻期间涌现出大批好人好事。在思想教育中,他还注意发挥党员的骨干、桥梁作用,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村党支部除抓紧普及教育外,还重视成人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第二篇:第一书记典型材料
万青建同志典型材料
万青建,男,1982年1月出生,土家族,大学本科文化,现任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兼任乡党政办公室主任、毛安村第一支部书记等职务,2009年6月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期间,毛安村党支部被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后进村”,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带着乡党委的信任和重托,他挂帅兼任毛安村第一书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率先垂范,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身体力行带领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该村经济发展和一方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工作,毛安村落后的面貌有了彻底改变,他本人也连续两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嘉奖,多次被评为工作先进个人。
一、强组织,凝心聚力
两年前,他刚一到毛安村,就坚持吃住在村,用了近20天的时间,走遍了毛安村的家家户户,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工作重点,尤其是深入摸排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村民频频上访,党组织的形象受到损害的症结所在。很快,他就找到了加强村委班子团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思路。解铃还须系铃人。他把开展党建工作、激活人心作为甩掉难点村、贫困落后村帽子的抓手。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他着重抓
了7个方面问题:一是改扩建党员活动场所,让党员有专门的活动阵地;二是理顺两委关系,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强化大局意识,统一思想;四是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党务、村务公开;五是注重落实规定,确保廉洁自律;六是注重党员素质教育和发展新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七是组织开展党员为民服务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两年来的努力,支部一班人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重实干,精神状态明显转变,党员队伍建设也有了显著加强。2年来该村党支部新增3名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还有4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新发展的党员严格按照新时期发展党员的条件,3名新发展的党员都是致富带头人。
二、办实事、取信于民
针对毛安村的现状,他提出以群众长期得实惠为宗旨,带领党员干部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在其任职的期间,积极带领群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想富,先修路”。两年前的毛安村还没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努力,借助通畅工程建设的东风,他积极向乡党委、政府汇报,促使毛安村落实了通畅公路建设项目,同时带领村支两委一起到有关部门争取资金12万元,新建通村水泥路3公里,彻底解决了晴天不能行车、雨天不能行走的难题。特别是
2011年10月,村民期盼已久的村部至毛安8组、9组的通组公路竣工,较大程度地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公路竣工时,8组、9组许多村民兴奋不已,自发买来烟花鞭炮燃放。作为乡党委的选派干部,他更加重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两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完成对毛安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消除了汛期的安全隐患,有效地解决了近4000亩良田的灌溉问题,使毛安村境内的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质的改变,争取到投资1000多万元的国土整理项目,改善土地使用环境。此外,他还在县能源办争取了40套沼气池及设备已安装到农户,既给农民带来实惠,也美化了环境;投资10万元,完成村级活动中心的建设,改善了村办公条件;投资80万元,完成了村农网改造工程,彻底改变烤烟生产和生活用电难题。
三、谋发展富民强村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强,两年来,他始终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群众看支部”,支部的战斗力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村级发展,过去的毛安村主要种植玉米和红薯,村民收益少,经过他仔细思考,意识到只有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让大家摆脱贫困,于是他带领村党支部充分做好高寒缺水的文章,重点发展烤烟、玉米、生猪养殖等山地种养业。党支部先后确定了“支部协调引路、党员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并还选派党员代表到常德职业学院进行参观学习,学习烤烟、生猪养殖等技术,特别是在2011年在发展烤烟这个项目上,部分村民由于担心种植技术和收购合同的问题,不愿意种植,为消除群众的顾虑,他决定由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为群众树立典范,支部成员许春山、罗元玉等率先种植了10亩烤烟,在他们的带领下,一部分党员群众也开始种植烤烟,党支部还针对群众在种植管理中缺乏技术的实际问题,邀请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和当地“土专家”到示范基地现场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当年毛安村种植烤烟234亩,上交烟叶730担,烤烟收入上万的农户就达20户,光烤烟一项就使该村群众人均纯收入净增1500元以上,2011年毛安村的人均年收入已超过3500元。
三、解民困构建和谐
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万青建同志始终心系群众,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党和政府和关怀和温暖。村民朱世洪的妻子身患胆结石开刀住院,花费大笔的住院费用,自身身体又常年有病,还有1个痴呆傻二等残疾儿子,家庭十分困难,他多次协调民政部门,帮助解决了家庭低保等基本保障问题,重燃了他的生活希望。老党员满延富身患癌症,花费了大量治疗费用,他想方设法帮助他申请大病救助资金,减轻其家庭负担,他多次到县委组织部党建组以及民政部门汇报,帮助解决部分困难资金;多
方争取危房改造资金20000元,帮助许金山等四位孤寡老人,新建了砖瓦房。2011年5月,他组织村干部认真调研摸底,严格按照低保政策,重新调整低保户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家庭重新调整上报,经过民主评议、上墙公开公示,共上报低保户20户28人,同时解决了8名残疾人的低保待遇。此外,在他的动员下,全村251余户781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00%,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村民参加养老保险,2011年全村参保率达90%以上,目前该村已有142人能够拿到“退休金”。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万青建同志就是这样,心系贫困山区痴情不改,情牵广大群众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着人生的壮丽诗篇,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第三篇:驻村第一书记典型事迹材料整理
驻村第一书记典型事迹材料整理大全
凝心聚力促帮扶——驻村第一书记典型事迹材料“我的初忠是多帮忙不添乱,下来就一定要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干实事……”和平村第一书记说。崔春同志是杭锦后旗政协派到三道桥镇和平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2020年10月开始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自他到和平村驻村以来,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
“我的初忠是多帮忙不添乱,下来就一定要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干实事……”和平村第一书记说。崔春同志是杭锦后旗政协派到三道桥镇和平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2020年10月开始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自他到和平村驻村以来,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农村第一线。驻村工作中,他走遍和平村家家户户、一角一落,认真履行驻村干部工作职责,静心想事、耐心谋事、细心干事、真心为民,是村民心中的“好干部、好书记”,始终本着“再接再励出成绩,为民办事不放松”的工作思路,凝心聚力谋划产业发展,助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走访摸底,他是社情民意的“调查员”
驻村后,为了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和平村的基本情况,他开始深入实地开展调查工作。
(一)精准识别“贫困户”。他与村干部一起,起早贪黑、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全村每一家农户,了解掌握贫困户贫困原因。听取群众对全村脱贫致富的意见和建议,有选择地重点访问老党员,种植养殖能手,困难户等村民代表,了解村民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为他们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地了解村民生活现状和实情。通过深入实地调查了解,精准退出22户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13人,其中两户是因户内成员患有大病,医药费指出极大,导致贫困;另外两户是残疾妇女离异和丧偶,独自一人带孩子上学,无经济来源导致贫困。
(二)多种形式摸“村情”。驻村工作生活中,主动与村组干部拉家常,了解掌握村情民意,会同村书记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详细听取党员干部、群众对村“两委”干部的评价,了解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村发展规划、村组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了解到因地少,群众年龄机构老龄化,村民无更多的地可耕,部分群众思想落后,等靠要思想突出、因学因病因残等主要致贫原因,掌握了基本村情、弄清了和平村的贫困现状及原因、摸清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愿望。
(三)制定规划谋产业发展。他走访农家户,踏遍村里的一角一落。通过走访,他掌握了村里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状况,找准了驻村帮扶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了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拟制了《和平村2018—2020年扶贫攻坚产业发展规划》、《一户一策脱贫计划》,长远规划和平村种养殖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真抓实干,他是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驻村工作以来,他始终把村民放心上,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开展亲民、便民、爱民工作。
(一)践行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获得了和平村村民的一致好评。在村委会宿舍里,每天都有村民前来唠家常问政策,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愿意来和他反映商量。自己也不免感慨:通过驻村这几个月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揣着群众,“忧”“喜”关乎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
(二)做小事办实事。正如他所说,要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实事。看到村里的赵银花、范凤珍等几位残疾群众无法行走,崔书记急忙想办法想旗残联部门申请轮椅、拐杖;了解到70岁的冯玉福特殊的家庭遭遇,还要供上大学的孙子读书,崔书记联系爱心人士捐资助学;村里有些渠道的涵管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群众通行,崔书记多次联系水利部门,为和平村申请涵管30节,解决了燃眉之急。除此之外,他非常重视群众教育和公益服务;联系河酒文工团“送艺下乡”,补精神之“钙”;邀请旗医院和同济医院8个重要科室“送医下乡”义诊活动,为农村困难家庭上门就诊,解就医之难;邀请名理发师为群众免费理发,送服务到家;联系其爱心协会,为贫困人捐衣送物,想群众疾苦。驻村以来,村民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会找到第一书记,因为他不怕艰辛、不畏劳苦,是群众的“贴心人”,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弘扬一份社会正能量。
三、全心帮扶,他是脱贫致富的“引领者”
驻村帮扶,怎样才能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崔书记考虑得最多的一件事。
(一)转思想换观念。村民尤其是贫困户都想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都想家里有存款、出行有车子,但是村里没有更多的人去想脱贫致富的方法路子,主体意识不够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大多仅满足于政府能发几头猪、几只鸡,几只羊,习惯于现有生活生产方式。假如思想观念不转换,扶贫工作就会形成越扶越贫、越扶越懒的怪圈。作为扶贫“第一书记”,他坚持从解决村干部的思想“贫困”和转换村民思想观念着手,通过组织召开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逐个找村干部谈心谈话、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等多种形式进行政策宣传,引导村民走出思想贫困的误区,真正更新观念,形成真扶贫、人人能脱贫的局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村民魏克义对他说:“崔书记,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和你们这些好干部,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二)调结构增收入。西甜瓜种植是和平村的特色产业,效益很好,但是了解到贫困户不种西甜瓜,原因是有的怕苦,有的不懂种植技术,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增强致富的信心,今年年初他和村干部多次召开贫困户和党员、种植大户座谈会,形成结对帮扶格局,让党员和种植大户指导和引领贫困户种植西甜瓜经济作物,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白情海、史银忠等几户亲自今年的收入增加了10000元左右。今年和平村西红柿产业也获得大丰收,崔书记和包村干部主动多次联络收购商,商讨与贫困户的联结机制,最后商定与贫困户签订单给予最大限度的让利,每斤收购价高出0.5元,每亩幼苗优惠300-500元,已写入订单协议,目前和平村已有5户贫困户签了订单,实现种植稳定。村民史建华高兴地说到:“崔书记真的是实实在在为我们办事,感谢崔书记”。
(三)建组织强堡垒。“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驻村工作每天同村民打交道,如果不注意自身形象,不树正气,很难取得群众的信任,老百姓就会戳我们的脊梁骨”。第一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村“两委”三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好,会议议事制度不经常,特别是在涉及民生、关联村民切身利益的敏感事务上政策宣传不够、透明度不高,存在推、拖、回避、躲等问题。他适时改进驻村工作方法,积极协调处理好与村“两委”工作关系,帮助村“两委”党员干部提高认识,增强引领,树立了“堡垒就是阵地、党员就是旗帜、驻村帮扶就是形象与榜样”的工作意识。
他只是第一书记中的普通一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实实在在的“平凡事”,可就是这些“平凡事”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肯定,走到和平村,说起崔书记,都是一片赞誉声。对此,他不骄不躁,仍然在他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着、努力着……
第四篇: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男,中共党员,现任**市**单位办公室主任,20**年*月选派到荔浦县新坪镇**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立足**村实际,坚持用情走访农户,用心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发展,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从建强基层组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入手,推进精准脱贫,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两年多来,他扎根**村,情系**村,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踏踏实实地为**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村群众的的认可。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第一书记,自身素质高低,对政策把握准不准,直接影响驻村工作开展和服务群众水平。他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政策,完善自我的首要任务。两年来,他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利用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学习、培训的机会,自觉加强党的扶贫方针政策以及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政治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增强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抓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他以“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为契机,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了村干部的思想,树立了干事的信心。他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村务、党务、财务等事项公开,奠定了党建工作基础,使村各项工作开展更加有序。他帮助推动村级网格化管理,利用工作经费,购买了办公桌、打印机、文件柜等办公设备,制作了党建宣传栏,完善了党员群众学习的软硬件环境,帮助解决党组织“软弱涣散”等作风问题及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和带民致富的能力,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
三、多渠道争取项目,千方百计改善民生。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是通信信号不畅、屯道硬化、宽带网络安装等,针对这些实际问题,他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邀请相关领导进村考察、指导,多方寻求帮助和支持。通过努力,荔浦电信公司介入,向国家申报了宽带安装项目,并获得国家立项支持,**村委20**年*月宽带安装进村入户,村委村民看上宽带电视,用上无线网;经多方协调,**村所属的柑子槽屯、金竹屯的2个通讯信号塔建设项目于20**年*月上报自治区相关部门立项;20**,分别向扶贫、民宗等部门争取通屯道路硬化项目经费共270多万元,对金竹、白腊及柑子槽屯5.5公里的通屯道路进行硬化;经积极争取,在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海威公司向**村委捐赠太阳能路灯12盏,在村委人口相对集中的路边安装,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四、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进行产业开发。为引导村民发展产业,他先后组织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参观考察了肉兔养殖,罗汉果、仿野生灵芝及吴茱萸、钩藤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并邀请食用菌种植专家、茶叶种植专家、罗汉果种植技术人员进村实地考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结合**村地理资源优势选择适合**发展的产业。先后邀请专家进村开展甜茶、八角、中药材等技术培训11场次,助力现有甜茶、八角产业健康发展;为控制愈演愈烈甜茶病虫害,减少农民经济损失,向市科技局争取***万元科技经费,开展甜茶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为引导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经与贫困户协商,由他出资1**元,利用其闲置的空房、房前屋后及山林资源,开展山林散养土鸡示范,在他的带动下,20**年预脱贫的贫困户发展林下散养土鸡近1000羽,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20**年*月,在**村开展吴茱萸中药材种植示范15亩;为支持**村产业发展,20**年*月,**村正式注册成立“荔浦县**瑶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让合作社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桥梁和纽带”。
五、为民办实事,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他在走访调研中注重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求,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一是帮助解决农民异地就医网上直报,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村与平乐县大发瑶族乡接壤,最近的就诊点是平乐广运卫生院,因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村民到大发卫生院及其广运分院看病不能直接办理新农合报销手续,只能以现金支付医疗费用,再到统筹区域内的荔浦新农合办报销,且平时看病不能享受门诊补偿报销费用。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不方便、报销难的现实问题,他将收集到的情况以报告的形式向县卫计部门反映,在荔浦县卫计局领导关心及农合办的联系协调下,20**年*月份开始,平乐大发卫生院及其广运分院和**村卫生室与荔浦县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了**村民在统筹区域外及本村卫生室看病就医,即时结报,并享受门诊补偿报销费用。二是帮助办理户口迁移,解决上学难题。他在走访中发现,**村白腊屯建档立卡贫困户庞某,70多岁,带着两个孙子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经了解,20**年*月其儿子意外去世后,不慎将其所有的遗物全部销毁,同时户口也被注销,公安机关以不能确定血缘关系为由不予办理落户荔浦手续,最后只好将两个孙子的户口迁至儿媳所在的昭平县仙回村。因户口不在荔浦,其孙子只能到昭平读书。在他的努力下,20**年*月,顺利将老人两个孙子的户口从贺州昭平迁回荔浦;三是帮助贫困户分户,享受危改补贴。由于户籍管理原因,**村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分户,几代人都在一个户口薄上,按照危房改造政策要求,一本户口薄只能享受一次危改补贴,这对于一家几个兄弟的家庭来说,意味着即使分家建房,有危改指标,因为没有分开立户,也无法享受危房改造补贴。他先后帮助为4户贫困户分户,并享受危改补助。
六、帮扶教育,关心下一代。他所派驻村的小学因地理位置特殊,且偏远,教育投入有限,学生除了课本,没有其他书籍可供参阅。为弥补**小学教学不足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发展能力,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他积极向所在单位和有关学校争取,20**年**月,为**小学捐建了价值*万多元的图书室*所,捐赠图书*册、书柜*个、桌椅*套;捐赠乒乓球台*张、篮球架*个,并赠送了篮球、乒乓球及拍等体育用品。为拓宽贫困山区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勤动手、善动脑、爱科学、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邀请专家开展“科普进贫困村校园”、“科普小实验进校园”及“六一慰问”等活动,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现场讲解科普实物挂图、教同学们制作植物粘贴画等活动,激发了贫困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科技的神奇,开阔了视野。
补齐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奋战在一线的**围绕着脱贫致富的事业,脚踏实地,甘心情愿,以干求成,以干求胜,俯下身子,正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描绘**村脱贫攻坚的美丽画卷。
第五篇:乡村第一书记典型材料
市妇联派驻东郭镇后坞沟村“第一书记”孙琳琳到村工作以来,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带领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赢得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强组织,凝心聚力。她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工作重点,挨家挨户询民情、访民意,把抓党建、聚民心作为甩掉薄弱村帽子的主要抓手。一是理顺“两委”关系,统一思想,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党务、村务公开;
三是注重党员素质教育和发展新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组织开展党员为民服务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办实事,取信于民。针对走访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孙琳琳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三夏”生产期间,她不畏酷暑、忙前跑后,帮助群众联系机械、抢收抢种,保证“三夏”工作有序开展。针对该村农田“灌溉难”的问题,她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并组织“两委”班子商讨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修建灌溉设施方案;
一方面正与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准备带领群众加大建设基础设施,彻底解决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三是谋发展,富民强村。她始终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针对该村茂胜种植专业合作社起步晚、管理混乱、发展缓慢等问题,她研究企业管理经验做法,为合作社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改变了管理混乱的弊端;
同时,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技术支持,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种植技术水平,进一步发展合作社,增加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