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心小学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立足校本教研 凸显办学特色
金陵寺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60年历史的学校。学校在籍学生189人,教学班级6个,教职工17人。在深化素质教育中,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金小,吹暖了全校师生的心扉,吹紧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迅速转变观念,改善条件,完善管理,锤炼师资,落实目标,轰轰烈烈的开展新课程改革工作。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获得商州区“平安校园”、“远程教育应用先进集体”、“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实施素质教育首轮督导评估优秀学校”,在商州区基础教育科研课题验收中,以我校为主体承担的科研课题《新课标下的评价观研究》获得“优良课题”等荣誉称号。如今的金陵寺镇中心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在美丽的熊耳山下。回顾探究发展之足迹,一切的一切无不倾注着金小人的心血。
一、完善机制,加快改革
为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我校成立“金陵寺镇中心小学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杨娅娅同志任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任副组长,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相关同志任组员,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全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入实验工作的第一线,集中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在整个课改工作中我们始终做到:组织有保障,师资有保障,经费有保障,舆论有保障,理念有保障。
二、锤炼师资,优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是教师面临成长与成熟的一次崭新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要求教师更专业化,教师是课程的组织参与者、促进研究的开发者,学生的帮助引导者,新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创造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因此,教师要拥有知识的综合与广博,要善于课程实施的管理和经验的积累。锤炼师资,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师资是新课程教学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校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工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抓好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使广大教师能胜任新课程教学工作,确保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1、落实教师的学习需求。
建立教师阅览室,每年我们都要添置不少教师教学科研用书,方便教师在校学习,做到从报刊杂志中找名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记学习笔记,学校定期进行检查,但这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要。比如,要开展公开课、主题队会,写计划、总结,搞课题实验等需要的一些材料不能随时查阅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教师更加方便、省时,做起来又高效,我校配一间电子备课室,教师只要在百度网中打入中文去搜索需要学习的材料、课件等都可以随时满足教师的要求。
2、建立有实效的新课改学习培训措施。
每周三为集中教研时间,我们都安排90分钟的教科研学习时间,教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听专家新课改讲座,看名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执教,我们要求教师从两个方面观察,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处理教材、怎样创设氛围调控课堂师生的感情,怎样指导学生学法,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说话能力、质疑、释疑能力、探索新知能力、读写能力有哪些体现,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看完名师录像,再组织教师小议,然后把名师的新课改观念迁移到课堂中实践,初步解决我们在课题实验中没有专家、名师的指导的困惑。
3、扎实推进课题实验。
我们以“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培训”的原则为出发点,形成“教师——班级——教研组”的横向交流体系。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另一方面坚持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教师交流一周来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把在实验中遇到的新问题提炼成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集中研究突破。针对课改的热点问题,2009年度我镇小学部确立了以我校为主体承担的科研课题《新课标下的评价观研究》。课题确立后我校积极成立组织机构,研究确定子标题,组织全镇教师积极参与撰写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在本年度商州区基础教育科研课题验收中获得“优良课题”。其次,我们还建立教科研常规管理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备课、写教案、听课记录,评课分析,总结交流和推广提高都做了具体规定。要求每个教师主动承担一项课题实验,主讲一次专题讲座,每期上一节优质示范课,写一份优秀教例和说课,写一篇水平较高的论文,通过每月一次检评,考核教师的教研态度和教研进展实绩。我校还认真开展师德教育周系列活动,开展“爱校爱岗,敬业爱生”的师德教育,以学养德,以学促行。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员工,想到一起,干在一块,彼此信任,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团结协作,形成了“精神讲奉献,工作比贡献”的良好队伍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师资年轻化的特殊情况,我校加快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教科研队伍的建设,落实课题研究,立足课堂,加强教科研工作和教学交流,深化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积极鼓励教师学历提升,现已实现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大专2人,本科13人,中师2人。学校同时又重视知识与能力并进,加强教师的新课改校本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努力提供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
新课改实施以后累计开设全校公开课100余节。杨娅娅、崔建超、田涛等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赵秀敏、王艳等多位教师多篇论文在市区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2009年度,我镇以我校教师为主力军在区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优秀组织奖。
三、加强整合,应用提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我校致力于让每位教师都围绕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不断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1、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借“教育均衡”创建的东风,办公设备进行了更新,又新建了一个电子备课室。
2、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培训。
3、加强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4、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把握“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努力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二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课件,充实学校的素材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课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四、特色拉动,提升品位
1、书画教育特色。我校成立书法和绘画兴趣小组,定时定期开展活动。以活动促提高,每年的环保绘画展,重大节日的“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民族团结”等画展,结合不同教育主题的“反邪教、讲文明树新风、爱科学、地球妈妈”等绘画展,反映书画结合的手抄报更是全员参与,有“安全第一,诚信的形象、书海泛舟、美丽校园、春天在哪里”等多内容、多角度、多主题的优秀作品。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项特色。
2、文体特色。我校以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健康,学生的活泼等发展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活动课,课外兴趣为平台的文体教育,培养了一届有一届学生的文体特长。我们有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有不同主题的课本剧、大合唱、讲故事、主题班会、主题队会、队列队形、广播操、才艺展示、跳绳、演讲等比赛,为师生们乐于参与。
3、科技特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等活动,我校以科技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逐步铺就学生动手实践的成才之路。4、人文特色。学校利用校本教材——《经典诗文读本》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读古今中外名文、名诗、名言和各类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成为图书馆的常客,让优秀学生学会自我收集信息,吸取知识,为他们能在各类大赛中得奖,提供知识的源泉。近年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共有20多名学生获奖。其次我们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尽量做到让学校每一面墙都说话,让学校每项活动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项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创设民主、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5、管理特色。推行科学化管理,人文化管理。我们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有一个好的教师群体,只有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听取教师的意见,多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提供硬件平台,在晋升晋级方面一碗水端平,人非草木,学校布置的工作,教师一般都会积极支持。几年来,我们在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探索有效提质的管理体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6、教研特色。一是抓细节:以课堂教学细节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细节突出教学理念等意图;以教研细节突出师资建设的目标,以教研细节显示人才成长的规律。二是抓能力:逐步培养每位教师具有能用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教研的能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能力,有培养教研骨干的能力,骨干老师有辐射作用,能带动周围的老师共同发展的能力,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三是抓成果:重点放在对课堂教学细节上的具体指导,在指导过程中结合教学艺术、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理念、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等形成教师的教学成果。教育的探索与研究是无止境的。新课程改革不是一撮而就的,成功关键是解放每一所学校的主体性,只有当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课改才有希望。改革是艰辛的,需要付出探索开发的汗水;改革是痛苦的,需要接受自我更新;改革是甜蜜的,激发出我们的青春和希望。我们坚信,新课程改革必将如春天的雨露,滋润出时代的教育,时代的学校,时代的教师,时代的人才。金陵寺镇中心小学将和所有学校一起,与时代同步,转变观念,与课改同行,厉兵秣马,沐浴着新课改的朝霞,去圆满完成一次新的远航。
第二篇:金陵寺镇中心小学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立足校本教研 凸显办学特色
-----金陵寺镇中心小学申报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金陵寺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60年历史的学校。学校在籍学生189人,教学班级6个,教职工17人。在深化素质教育中,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金小,吹暖了全校师生的心扉,吹紧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迅速转变观念,改善条件,完善管理,锤炼师资,落实目标,轰轰烈烈的开展新课程改革工作。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获得商州区“平安校园”、“远程教育应用先进集体”、“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实施素质教育首轮督导评估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如今的金陵寺镇中心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在美丽的熊耳山下。回顾探究发展之足迹,一切的一切无不倾注着金小人的心血。
一、完善机制,加快改革
为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我校成立“金陵寺镇中心小学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杨娅娅同志任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任副组长,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相关同志任组员,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全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入实验工作的第一线,集中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在整个课改工作中我们始终做到:组织有保障,师资有保障,经费有保障,舆论有保障,理念有保障。
二、锤炼师资,优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是教师面临成长与成熟的一次崭新的挑战和机遇。新 1 课程要求教师更专业化,教师是课程的组织参与者、促进研究的开发者,学生的帮助引导者,新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创造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因此,教师要拥有知识的综合与广博,要善于课程实施的管理和经验的积累。锤炼师资,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师资是新课程教学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校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工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抓好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使广大教师能胜任新课程教学工作,确保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1、落实教师的学习需求。
建立教师阅览室,每年我们都要添置不少教师教学科研用书,方便教师在校学习,做到从报刊杂志中找名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记学习笔记,学校定期进行检查,但这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要。比如,要开展公开课、主题队会,写计划、总结,搞课题实验等需要的一些材料不能随时查阅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教师更加方便、省时,做起来又高效,我校配一间电子备课室,教师只要在百度网中打入中文去搜索需要学习的材料、课件等都可以随时满足教师的要求。
2、建立实效的新课改学习培训措施。
每周三为集中教研时间,我们都安排90分钟的教科研学习时间,教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听专家新课改讲座,看名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执教,我们要求教师从两个方面观察,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处理教材、怎样创设氛围调控课堂师生的感情,怎样指导学生学法,课 2 堂中学生朗读能力、说话能力、质疑、释疑能力、探索新知能力、读写能力有哪些体现,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看完名师录像,再组织教师小议,然后把名师的新课改观念迁移到课堂中实践,初步解决我们在课题实验中没有专家、名师的指导的困惑。
3、扎实推进课题实验。
我们以“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培训”的原则为出发点,形成“教师——班级——教研组”的横向交流体系。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另一方面坚持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教师交流一周来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把在实验中遇到的新问题提炼成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集中研究突破。2009以我校为主体承担的科研课题在商州区基础教育科研课题验收中获得“优良课题”。其次,我们还建立教科研常规管理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备课、写教案、听课记录,评课分析,总结交流和推广提高都做了具体规定。要求每个教师主动承担一项课题实验,主讲一次专题讲座,每期上一节优质示范课,写一份优秀教例和说课,写一篇水平较高的论文,通过每月一次检评,考核教师的教研态度和教研进展实绩。我校还认真开展师德教育周系列活动,开展“爱校爱岗,敬业爱生”的师德教育,以学养德,以学促行。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员工,想到一起,干在一块,彼此信任,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团结协作,形成了“精神讲奉献,工作比贡献”的良好队伍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师资年轻化的特殊情况,我校加快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教科研队伍的建设,落实课题研究,立足课堂,加强教科研工作和教 3 学交流,深化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积极鼓励教师学历提升,现已实现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大专2人,本科13人,中师2人。学校同时又重视知识与能力并进,加强教师的新课改校本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努力提供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
新课改实施以后累计开设全校公开课100余节。多位教师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2009,我镇以我校教师为主力军在区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优秀组织奖。
三、加强整合,应用提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我校致力于让每位教师都围绕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不断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1、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借“教育均衡”创建的东风,办公设备进行了更新,又新建了一个电子备课室。
2、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培训。
3、加强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4、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 4 资源。我们把握“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努力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二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课件,充实学校的素材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课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四、特色拉动,提升品位
1、书画教育特色。我校成立书法和绘画兴趣小组,定时定期开展活动。以活动促提高,每年的环保绘画展,重大节日的“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民族团结”等画展,结合不同教育主题的“反邪教、讲文明树新风、爱科学、地球妈妈”等绘画展,反映书画结合的手抄报更是全员参与,有“安全第一,诚信的形象、书海泛舟、美丽校园、春天在哪里”等多内容、多角度、多主题的优秀作品。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项特色。
2、文体特色。我校以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健康,学生的活泼等发展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活动课,课外兴趣为平台的文体教育,培养了一届有一届学生的文体特长。我们有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有不同主题的课本剧、大合唱、讲故事、主题班会、主题队会、队列队形、广播操、才艺展示、跳绳、演讲等比赛,为师生们乐于参与。
3、科技特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等活动,我校以 5 科技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逐步铺就学生动手实践的成才之路。
4、人文特色。学校利用校本教材——《经典诗文读本》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读古今中外名文、名诗、名言和各类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成为图书馆的常客,让优秀学生学会自我收集信息,吸取知识,为他们能在各类大赛中得奖,提供知识的源泉。近年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共有20多名学生获奖。其次我们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尽量做到让学校每一面墙都说话,让学校每项活动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项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创设民主、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5、管理特色。推行科学化管理,人文化管理。我们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有一个好的教师群体,只有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听取教师的意见,多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提供硬件平台,在晋升晋级方面一碗水端平,人非草木,学校布置的工作,教师一般都会积极支持,几年来,我们在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探索有效提质的管理体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6、教研特色。一是抓细节:以课堂教学细节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细节突出教学理念等意图;以教研细节突出师资建设的目标,以教研细节显示人才成长的规律。二是抓能力:逐步培养每位教师具有能用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教研的能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能力,有培养教研骨干的能力,骨干老师有辐射作用,能 6 带动周围的老师共同发展的能力,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三是抓成果:重点放在对课堂教学细节上的具体指导,在指导过程中结合教学艺术、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理念、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等形成教师的教学成果。
教育的探索与研究是无止境的。新课程改革不是一撮而就的,成功关键是解放每一所学校的主体性,只有当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课改才有希望。改革是艰辛的,需要付出探索开发的汗水;改革是痛苦的,需要接受自我更新;改革是甜蜜的,激发出我们的青春和希望。我们坚信,新课程改革必将如春天的雨露,滋润出时代的教育,时代的学校,时代的教师,时代的人才。金陵寺镇中心小学将和所有学校一起,与时代同步,转变观念,与课改同行,厉兵秣马,沐浴着新课改的朝霞,去圆满完成一次新的远航。
第三篇:中心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湖口中心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2008年下期)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总体要求
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
三、目标任务
(一)深化课改培训学习。
经过几个学期的理论培训表面上看教师的观念已经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从平时的听课中发现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生机活力,所以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采用观看录像,“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尤其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入每位教师 的心中,通过各教研组的学习让老师人人牢牢把握其精髓使其更有效地指导 课堂教学。
本学期要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运用、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和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结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教师计算机培训,坚持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学习时间,课改和业务学习笔记每月不少于2000字,加大课后反思的检查通报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月考核方案,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使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课程实验已上升到三年级,我校参加课程实验的老师和学生的数量大规模扩大了,同时也使课程改革的深化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显得尤其重要,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加强教研组建设。期初各教研组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好每次活动,要提高活动的实效。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组内的“一课三评、三课一议”活动,采用轮流展示形式。同时教研组还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组织好教研组的公开教学活动,活动要记录完整。同时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抓住平时的教学效率,不盲目追求教学上的花俏,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走进新课程”教研活动。在上学期活动的基础上,本学期将每周开展两次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在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 学习方式的指导、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学科教研活动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负责人,每次活动组长都要做好考勤登记和活动的详细记录,并交教务处检查。教研活动要针对各组实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业务学习(学习课程标准、课改最新信息、教改方法等)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
3、定期反思总结制度。通过自我反思,形成反思习惯,倡导对教学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反思,同时及时写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及时反映课改实验情况。以反思提高课改成效。要求做到:每月2—3篇“教学反思”,字数在200字以上;教育随笔每月1—2篇;每学期4篇教学案例,至少1篇教学论文。
4、做好课改研讨和经验交流。4—5月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优活动,6月份组织开展第一次以师生评价、远程教育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为重点的课改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汇编成册,供乡校交流。
(三)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选派教师外出听课,组织教师观看直播课堂等方式,充分借鉴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拿来与创新并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在师生平等互动中,师生共同发展,努力探索一条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路子,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每学期教师人均承担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公开课不少于2节,进行校内优质课评选活动一次。
(四)尝试新课程下评价制度的改革,强调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1、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一堂好课,在课堂的生成上是即兴的,要把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从注重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上来。我们将严格要求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2、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互动过程。例如除了评价学生课堂状况,还要评价学生课前、课后的表现;除了评价学生在学校的状况,还要评价学生在家庭、社会的表现,力争实现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
三、方法措施
1、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关键在领导。要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纲要》上来,突出课改工作的中心地位。校长、主任要加强学习,率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抓紧抓好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实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抓好活动,深化课改培训学习。结合学校校本培训计划、教研活动安排表、课改工作计划等工作安排,加大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本学期,要组织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1次;教师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1次;课改理论知识测试1次;“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经验交流会1次;电子教案设计比赛1次。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案例分析、实际运用、阶段反思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培训学习效果在教学中的运用和体现纳入教师考核。
3、建立机制,全面推进评价改革。树立“发展为本”的评价新理念,立足本村、校实际,灵活设立评价项目,恰当确定评价内容,细化评价办法。制定出台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改革方案。要坚决落实自评和它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基本要求,规范评价程序和过程。
4、优化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紧紧抓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优势,着力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现代教育设施和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步伐。通过这些措施,强化教师的学习热情,全面优化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月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课改实施计划。
2、实验教师制定个人课改实施计划。
3、新课标学习(集体,自学)。十月份
1、组织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及新课标理论学习。
2、跟踪课改实验教师随堂听课,课改教师及时做好教学反思。
3、“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评优活动(即评教赛讲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以课改年级为主的教学观摩活动。
2、课件制作比赛、电子教案设计比赛。
3、继续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十二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标的相关资料。
2、组织一至三年教师集体备课、开展互听互学互评活动。元月份:
1、课改理论知识测试。
2、课改研讨活动。
3、课改工作总结
二00八年九月
第四篇:先进集体事迹
先进集体事迹
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领导下,通过动员和培训,全体员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念,树立了决心。由于是公司对外的第一社会项目,领导的重视和同仁的期盼无形中使我们感到肩上责任重大。非同小可,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大家变压力为动力,克服了交接不全面、图纸资料残缺、运行记录不健全和设备设施老化现象严重及故障率高的困难,用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工作赢得了甲方的好评和初步认可
经过大家的努力工作和辛勤耕耘,无论是机房还是工作区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其中:粉刷墙壁650㎡、规章制度上墙52块、证照上墙7块、制作设备设施标识147个,建立了设备台帐。为了体现中电物业企业文化,我们还在操作间创办了学习园地,图文并茂地对好人好事进行了表彰,宏扬了正气、鼓励了先进,同时我们还对工具、维修材料库房进行了清理,把库房内的上百种工具材料分类登记,不仅放置有序,并做好了标识,建立了出入库管理制度和程序,改变了过去帐物不符,随意堆放的混乱局面。寝室我们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住宿人员轮流值班,负责寝室的日常管理和卫生,努力创造一个整洁、舒适、文明、和谐的住宿环境
由于客观原因,从第一天交接起,大量的报修任务多的出乎我们的想象,仅25天时间里共接到447个报修单,较大规模的抢修27次,为了保证甲方正常工作不受维修干扰,晚上和节假日加班就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累计算起25天就有126个小时的加班,而加班的同志没有一个人讲条件、讲价钱的,有时晚饭都吃不上,抢修完后就在办公室或机房休息几个小时,第二天又接着干,让他们回家休息也不肯回去,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有一次晚上10点多钟值班人员电话通知四层多功能厅空调出现故障,而且第二天在多功能厅要召开一个重要的领导会议要使用空调,关亮、赵立波两名同志接到通知后二话没说立即从家赶到故障现场,连夜进行抢修,一直干到凌晨3点多钟。在维修工作中,我们的技术骨干起到了中坚作用。在资料图纸不全的情况下,凭借着他们娴熟和精湛的技术和业务知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故障难题。董树果、杨建德同志表现尤为突出,哪里故障多、哪里困难大,哪里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有些故障按甲方的说法“只能维持现状,是绝户活”,在他们的带领下硬是让绝户活出现生机,多年未解决的故障排除了,甲方都感到不可思议。在我们这个团队里,像他们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大家确实做到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工作任务。遇到顶棚内的维修工作正着爬不进去,就反着爬进去。层高够不着,就搭人梯干,大家就是靠这种不屈不挠迎着困难上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梅震同志是一名新员工,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当把打扫甲方办公室,打开水和倒垃圾的份外工作交给他时二话没讲每天都按时完成,从来都不讲任何条件。就是靠这种精神凝聚了我们的团队,锻练了我们的团队,铸成了我们的团队。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的企业精神。
在短短的二十几天里,我们还解决了多年找不到原因的冷热水混流的故障,通过会诊分析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点,立即进行排除,当天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大楼各层管道井内工作面狭小维修人员很难进入,所有冷热水阀门全部锈死,当卫生间终端设施出现跑冒滴漏时,无法关闭阀门进行维修,看着大量水能源白白流失,我们心急如焚,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终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维修方案,采取分流的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维修,为大楼的节能降耗工作作出了贡献,我们还利用文化部内部网站等媒体进行了正确使用空调开关和安全用电小常识的宣传。我们还将员工证照悬挂在工作区域并设立了征询意见箱,让甲方更方便地监督我们的工作,同时我们还主动登门拜访相关客户,虚心听取他们对维修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使我们尽快的适应甲方的工作环境,融入到他们当中成为一家人。
从进驻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把严格管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从细小环节做起,从小事做起,张扬正气、表扬为主,对违纪违规现象决不手软,爱护员工、教育员工,使他们能够生活、工作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才智和想象力,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
在全体同志的努力下,我们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要继续向前迈进。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还很艰巨,任务还很繁重向纵深发展还有很多工作。我们要时刻牢记公司领导的嘱托和公司同仁的期望,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公司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中电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文化部项目部
2010年2月4日
第五篇:先进集体事迹
主 要 工 作 成 绩
自本项目经理部组建以来,项目部成员精诚团结、勤苦务实、奋勇争先,实现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质量合格、廉洁高效的既定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现将主要工作成绩总结如下:
一.组织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得力。
我项目部完全按照业主和公司的要求高标准建设。项目部以标准化管理为载体,结合民主管理原则,将职能分区规划得创新合理、生产事务公开有序。项目部为提高员工素质与技能,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安全演练、及内部交流会等,各项活动均有记录及图片资料,建立了完善的项目部档案。
项目部现场管理模式严格,注重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实行责任到人、技术施工一体化。定期组织各班组召开协调交底会,每月进行安全生产例会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各个专业、各项工序的具体工艺逐步落实。开工至今,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采取过程严谨可寻,措施细化到位,稳中求胜等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了零失误,高效率的管理系统。
二.工作高效,效益突出。
项目部成员严于律己,工作态度认真积极,具有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不仅扎实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更注重各岗位间的沟通,全程无脱节。在节假日期间,为了工作,主动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使工程进度得到了保证。
项目部倡导安全工作,注重安全意识的宣传。不仅定期组织班组内部成员进行安全学习、安全演练等活动,全方位保证了工程工作安全,为工程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良好收益提供了保障。
项目部工作环境整洁、有序,生活设施齐全,仪器设备优良。项目部自觉履行挂牌上岗、举止文明,积极宣传安全知识及党建工作。不仅加强产品形象建设,更重视员工队伍形象建设和项目文化宣传形象建设,获得业主及监理的好评。
项目部的生产任务保质保量,与业主、监理沟通良好。施工效率高,均提前完成生产计划,并做到降耗节能、成本节约。工程实施以来,无责任事故,保持良好生产秩序,实现了既定效益目标。
三.项目部团结和谐、精神文明,充满凝聚力。
项目部遵守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成员无任何违纪的人和事。项目部共有党员干部3人,在项目建设中担任不同的工作岗位。从开工到现在,项目部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学习、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施工中,坚持把工程施工和廉政结合起来。同时,项目部经常组织参与公司各学习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精神,做到物质建设、精神建设两手抓。
项目部亦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实行岗位与岗位间交流学习,同岗位互助学习,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习、老同志带年轻同志的方法,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的良好团队氛围。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项目部成员紧密团结,认真工作,顺利的完成了既定任务。我们深知成绩代表过去,发展需着眼将来。面对未来的挑战,项目部会秉承谦虚谨慎,追求工作上的尽善尽美的精神,继2 续全力以赴、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
江西省路港工程有限公司 赣江(石虎塘—神岗山)Ⅲ级航道整治工程A标项目经理部 2017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