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试行)(甘政办发[2008]54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8]54号 【发布日期】2008-04-22 【生效日期】2008-04-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试行)
(甘政办发[2008]54号)
办公厅各处室、厅属各单位,省政府金融办,省政府法制办,省信访局,省政府各驻外办事处:
现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试行)》予以印发,望认真执行。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试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省政府办公厅公文类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根据《 甘肃省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甘肃省政府信息公开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文,是指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在公文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第三条第三条 公文类信息公开工作遵循依法、及时、高效的原则,按照“谁起草、谁审核、谁公开、谁负责”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第四条 在公文产生的过程中,公文类信息草拟部门要同步确定其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三种属性。不能确定公开属性的,经办公厅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五条第五条 办公厅公文审核部门认为公文草拟部门确定的公开属性不符合《试行办法》规定的,可以商公文草拟部门或办公厅保密工作部门重新确定;协商不一致的,可由办公厅保密工作部门提出意见,报办公厅主要负责人确定。
第六条第六条 公文类信息草拟部门在完成公文草拟的同时,应当根据公文的内容,对照《试行办法》的要求,在发文单上注明其公开属性。属于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应在发文稿填写内容概述,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属于不予公开的,应当具体注明不予公开的理由。
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管理行为无关的内部信息,包括机关内部人事任免、内部设备管理、内部规章制度等信息归入依申请公开类政府信息。
第七条第七条 对联合发文,各联合发文机关应当协商确定公文的公开属性。公文签发后,主办机关应当将其公开属性反馈给其他联合发文机关。
第八条第八条 公文签发后,公文草拟部门按照其公开属性,分别编制主动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目录和不予公开目录,并报送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备案。属于主动公开的,应及时将该信息通过“中国・甘肃”网站或者其他形式全文发布;属于依申请公开的,经审查可以公开的,按照有关规定向申请人提供所需信息。
第九条第九条 办公厅保密工作部门应当配合搞好公文类信息的保密审核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办公厅产生或保存的其他非公文类信息公开的审核办法,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山东省行政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试行)
山东省行政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第三条 公文类信息公开工作遵循依法、及时、高效的原则,按照“谁起草、谁审核,谁公开、谁负责”的要求进行,在公文产生的过程中同步确定其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三种属性。
第四条 行政机关内负责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信息公开审核机构”),管理、指导、协调本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的审核工作。
第五条 政府机关公文的草拟部门在完成公文草拟的同时,应当根据公文的内容,在发文单上注明其属性;属于不予公开的,应当具体注明不予公开的理由。
第六条 信息公开审核机构在审核公文时,应当以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同时审核草拟部门确定的属性是否准确,不予公开的理由是否充分。
信息公开审核机构认为草拟部门确定的属性不符合《条例》和《办法》的要求,可以商请草拟部门重新确定属性;协商不一致的,可以提出审核意见,由公文签发人确定。
第七条 公文签发人在签发公文时,有权最终确定其公开属性。
第八条 对于联合发文,各联合发文机关应当协商确定公文公开属性。公文签发后,主办机关应当将其属性反馈给其他联合发文机关。
第九条 公文印发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按照其公开属性,及时编入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属于主动公开的,应当在法定时间内通过适当途径发布。
对于部分内容需要保密的公文类信息,可采用简本的形式将需要公众知晓的内容予以发布。
第十条 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和保密部门应当配合信息公开审核机构做好公文类信息公开属性的审核工作。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产生或保存的其他非公文类信息公开的审核,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篇:安庆市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制度(本站推荐)
安庆市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制度(宜政办发〔2010〕33号)第一条 为提高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信息公开工作的效率,确保行政机关依法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第三条 信息公开的审核应坚持“谁提供、谁审核、谁负责”和依法、及时、高效的原则,未经审核的信息不得公开。行政机关在信息产生的过程中应按照《条例》要求同步确定其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三种属性。行政机关应当结合本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发文办理的电子化,提高公文类信息公开工作的效率。第四条 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公文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协调公文类信息公开的审核工作,行政机关办公室是负责本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的审核机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和保密工作机构应配合行政机关公文管理机构做好公文类信息的审核工作。第五条 行政机关公文的草拟部门(机构)在完成公文草拟的同时,应当根据公文的内容,对照应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进行初审,在发文拟稿单上注明其属性;属于不予公开的,还应当注明不予公开的理由。初审内容包括:政府信息公开与不公开事项范围的界定是否准确;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形式是否恰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理由是否符合国家法定要求;不予公开的涉密政府信息的定密依据是否准确,程序是否完善;部分公开的政府信息中是否区分出属于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的部分。第六条 公文管理机构在审核公文时,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审核草拟部门(机构)确定的属性是否准确,不予公开的理由是否充分。公文管理机构认为草拟部门(机构)确定的属性不符合《条例》的要求,可以协商草拟部门(机构)重新确定属性;协商不一致的,可以提出审核意见,由公文签发人确定。第七条 行政机关公文签发人在签发公文时,有权最终确定其属性;公文签发人在不能确定属性时,可以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保密工作部门咨询确定。第八条 对联合发文的,应当由联合发文机关协商确定公文属性。公文签发后,主办机关应当将该公文属性的最后确定情况反馈给其他联合发文机关。第九条 公文签发人的签发时间为公文类信息的生成日期。第十条 公文签发后,公文管理机构应当将发文拟稿单复制件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按照其属性,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的信息编入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不予公开的信息要登记备案。属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该信息通过信息公开网或者其他形式全文发布。第十一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修订发文单,列明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三种公开的属性。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业务流程、办事指南、统计数据、执法文书等非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的审核,应以方便和服务群众为原则,参照公文类信息的要求确定其属性。第十三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适用本制度。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的工作,参照本制度。
第四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信息公开试行办法(陕政办发〔2005〕70号)
【发布单位】陕西省
【发布文号】陕政办发〔2005〕70号 【发布日期】2005-08-18 【生效日期】2005-08-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陕西省
陕西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信息公开试行办法
(陕政办发〔2005〕70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信息公开试行办法》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予印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八月十八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信息公开试行办法
为了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和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陕办发〔2005〕22号),特制定本办法。
一、公开的原则
省政府常务会议信息公开,遵循严格依法、真实有效、及时便民和全程监督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凡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务信息,一般均应予以公开。
二、公开的内容
(一)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
(二)省政府制订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四)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五)政府工作报告
(六)财政预决算报告
(七)计划报告
(八)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灾情、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九)省政府工作部门、直属机构请示省政府决定的重要事项
(十)其他需要公开的重要事项
三、公开的形式和范围
(一)邀请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列席省政府常务会议
讨论提请人大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订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的议题时,可邀请省人大、省政协相关领导列席会议。
(二)邀请专家、学者或有关行业相关层次人员列席会
议讨论有关规划、重大项目、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涉及某一行业的重要事项时,可邀请专家、学者或有关行业相关层次人员列席会议。
(三)邀请新闻媒体记者参加省政府常务会
议讨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议题时,可邀请陕西日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电视台记者参加会议,必要时可请中央媒体驻陕记者或省内其他媒体记者参加会议,并按通稿或统一口径组织报道。
(四)邀请公民旁听省政府常务会
议讨论城市总体规划或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时,可邀请公民旁听会议。
(五)由政府新闻发言人通报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事项
(六)在省政府网站和政府公报刊登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事项或有关信息
(七)编撰省政府常务会议新闻通稿,在新闻媒体刊发
四、组织实施
(一)确定公开议题
每月初,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按照常务会待列议题的内容、涉及范围,提出本月拟公开议题计划(包括拟公开议题、公开时间、形式、列席或旁听人员范围等),经办公厅分管领导审核后,按程序报秘书长、常务副省长、省长审定。
当月内确定上常务会并且需要公开的议题,由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按程序及时报领导审定。
(二)通知列席、旁听人员
1?邀请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列席会议,由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负责,一般应提前2个工作日将会议通知和议题材料送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办公厅。
2?邀请专家、学者或有关行业相关层次人员列席会议,由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负责,一般应提前2个工作日将会议通知和议题材料送达本人。
3?邀请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会议,由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负责,一般应提前1个工作日将会议通知送达。
4?邀请公民旁听会议,由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和省政府督查室负责,一般应提前半月在《陕西日报》和省政府网站发布公告。公民持本人身份证到省政府督查室报名。督查室主要依据报名顺序,拟定旁听公民名单(附主要简历),经省政府秘书长批准后,通知并协助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组织公民旁听会议。
(三)新闻发布会
按照《关于建立陕西省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意见》,一般每月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发言人通报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事项。具体由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实施。
(四)网站、公报刊登
适宜在政府网站和政府公报刊登的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事项或有关信息,由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按程序报领导审定后,分别提交省信息化办公室和陕西政报安排刊登。
(五)新闻通稿、口径
省政府常务会议新闻通稿或新闻口径,由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负责编撰或确定,经省政府秘书长审定后,组织新闻媒体刊发。
(六)意见反馈
1?列席会议的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对会议议题有意见、建议,可在会上发表。
2?列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或有关行业相关层次人员对会议议题有意见、建议,可在会上发表,或在会议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送交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按有关程序办理。
3?旁听会议的公民对会议议题有意见、建议,可在会议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送交省政府督查室。督查室汇总后,交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按有关程序办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统计工作巡查的通知(甘政办发[2008]104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8]104号 【发布日期】2008-08-06 【生效日期】2008-08-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统计工作巡查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8]104号)
兰州、嘉峪关、庆阳、武威市人民政府,省劳动保障厅、省粮食局、省林业厅、兰州铁路局:
为加强市州和部门统计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各项统计工作任务的完成,省政府决定,对部分市州和部门的统计工作进行巡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巡查时间
2008年8―9月(具体时间由省统计局另行通知)。
二、巡查内容
(一)市州巡查内容。重点巡查市州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情况及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情况;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统计执法目标责任制的完成及统计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统计队伍管理、财务管理及部门统计工作管理情况;统计数据质量情况。
(二)部门巡查内容。重点巡查统计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合法性、制度的规范性、标准的统一性、时间的有效性、方案执行的一致性、资料的保密性、资料使用的正当性、资料报送的时效性、报送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发布的规范性、基础工作的完善性及统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取得情况。
三、巡查方式及步骤
由省政府有关部门组成若干统计巡查工作组进行现场巡查。
(一)听取有关市和部门自查情况汇报;
(二)赴有关县市区、委办局、乡镇和企业了解情况,查阅有关资料和原始台账;
(三)召开座谈会,反馈巡查初步意见,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四、有关要求
各有关市和部门要高度重视统计巡查工作,提前做好总体情况介绍及各种统计报表表样、资料、台账、统计制度和统计文件、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认定等情况的准备工作,并确定一名联络员。巡查工作结束后,被巡查市和部门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于12月底前报省统计局。
市州巡查联系人:孙志国
电话:0931―2176154 ***
部门巡查联系人:王锡斌
电话:0931―2176153 ***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八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