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探讨
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探讨
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下称通知)是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的重要依据。在设施农用地管理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现探讨如下。
一、设施农用地规划
第一,农业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体现设施农用地专项规划且相互衔接。农业部门要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设施农用地进行调查摸底,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布局规划确定本区域内可新增和可盘活的设施农用地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制定设施农用地专项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
第二,设施农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所以,报批设施农用地前,土地规划审查的重点为是否占用基本农田。
第三,设施农用地拟占用林地的,需提供林业部门的审查意见书。第四,设施农用地拟选址在城市、集镇、村庄建设用地规划区内的,需提供规划部门的规划审查意见。如果设施农用地与非农建设不冲突,应该许可设施农用地选址。
第五,畜禽养殖用地,需提供畜禽主管部门出具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意见和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意见。
二、设施农用地合同
第一,目前,国有农用地除科研教学用地等外、集体农用地均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设施农用地经营者要与土地承包经营者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同时要区别不同情况,与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乡镇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者(如国有农林牧渔场圃)签订农用地使用合同和土地复垦合同。如果设施农用地使用的是耕地,土地复垦合同可特称为土地复耕合同。
第二,建设用地,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无论是国有还是集体,均不是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方式供地的。若设施农用地使用建设用地,不需要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但要签订农用地使用合同和土地复垦合同。如果使用的是国有储备地,合同要与国有土地所有者代表(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签订。当然,设施农用地使用建设用地的土地复垦合同内容有其特殊性。
第三,从理论上讲,未利用地只确定了土地所有权,即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因属于未利用状态,就不存在已确定了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就不存在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但设施农用地使用集体未利用地的,应该与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签订农用地使用合同和复垦合同,使用国有未利用地的,应该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签订农用地使用合同和复垦合同。同样,设施农用地使用未利用地的土地复垦合同内容也有其特殊性。
三、设施农用地变更调查
从理论上讲,国家对农用地尤其是耕地保护措施要比建设用地和
未利用地严格。设施农用地按三大类用途分属农用地,土地变更调查的三要素是权属、地类、面积,当然设施农用地一般不涉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更。
第一,设施农用地占用农用地(包括耕地)变更。因都在农用地范围内,变更门槛较低,变更较为容易。生产设施占用耕地要签订复耕合同,附属设施占用耕地既要先补充耕地又要签订复耕合同。耕地变为生产设施农用地会造成当年耕地面积相对减少,耕地变为附属设施农用地虽不会造成当年耕地面积相对减少,但附属设施占用耕地到期也是要复耕的,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占用耕地承担的义务不同,变更调查时虽均可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调整地类,但二者变更时要予以区分。
第二,设施农用地占用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变更。好变不好回。设施农用地占用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当年将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变更为设施农用地,不会受到严格审查。但当设施农用地使用到期复垦原状,要将设施农用地回归变更为建设用地,按照现有政策,就需要合法地建设用地批文和图件,要将设施农用地回归变更为未利用地,按现有政策的变更流向要求,农用地一般不允许变更为未利用地。解决此问题,提出两个方案。一是“不变法”。设施农用地使用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占用和复垦退还时,均不予变更,不因设施农用地而混淆了土地三大类的管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不能反映实况,此法不宜采取。二是“随变法”。设施农用地占用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按规划到期复垦为原状的,允许变更为
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凭设施农用地批文和图件当年将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变更为设施农用地,凭设施农用地复垦原状验收合格文件和图件当年将设施农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优点是能反映实况,缺点是不便于用途管制,总体倾向“随变法”。
四、设施农用地复垦
《土地复垦条例》规定的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条例同时规定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设施农用地占用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复垦标准如何?笔者认为,复垦标准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要执行复垦的土地优先用于农业的规定。如果规划的土地分区为未利用地则复垦标准应为恢复原状,如果规划为农用地,则应复垦成农用地,如果规划为建设用地,则标准应该为不妨碍建设用地。复垦履约保证金与土地复垦费不同。复垦履约保证金是财产权利中债权性权利,一般不超过合同标总额的20%,如果复垦义务人违约,相对人有权不予退还。土地复垦费与耕地开垦费有相似之处,是国土资源部门代收费用。依据《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义务人不复垦,或者复垦验收中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由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代为组织复垦。
五、设施农用地差别化
设施农用地包括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生产设施带有临时、简易的特征,附属设施带有半永久、较坚固的特征,应实行区
别化管理。一是防止附属设施用地到期不复垦和改变用途。附属设施是为生产设施服务的,没有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二是保护耕作层。附属设施用地前要按照非农建设保护耕作层的要求予以保护,生产设施要尽量保护耕作层。三是认可附属设施农用地复耕作为新增耕地。在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时,生产设施占用耕地要签订复耕合同到期复耕,附属设施占用耕地既要先补充耕地又要签订复耕合同到期复耕,这样,就须认可附属设施农用地复耕作为新增耕地。同理,无论附属设施占用农用地还是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只要按规划、按合同到期复耕为耕地,经验收合格,就均应认可为新增耕地。这也是变更调查时区分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农用地,及倾向采用“随变法”的原因。
六、设施农用地违法占用耕地
通知要求,设施农用地使用纳入土地巡查和卫片执法检查范围。市县开展卫片执法检查自查中,对设施农用地的利用进行合规性核实,不符合规定的,计入违法用地予以纠正和查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中,关于“一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计算,分子指的是“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如果设施农用地占用耕地未经合法批准,是否属于违法占用耕地面积?生产设施占用耕地和附属设施占用耕地是否有差异?分母指的是“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指的是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否包括设施农用地占用耕地?笔者认为,设施农用地实行差别化管理,设施农用地管理的重点是附
属设施用地,土地巡查、卫片执法检查中,应将附属设施用地视为建设用地进行巡查和检查。设施农用地占用耕地经合法批准,对问责公式分子没有增减,附属设施占用耕地应加入分母;设施农用地占用耕地未经合法批准,附属设施占用耕地应同时加入分子、分母。这样比较准确,市县也容易接受。
七、设施农用地补偿
设施农用地的补偿主要涉及附着物、青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费用。另外还要约定种粮补贴和农业水费。
附着物是密切依附于土地且与土地分离后不能使用(或不能发挥效用)的物,这里的“物”是指在土地上建造的建筑物(如房屋等)、构筑物(如水塔等)及树木。土地使用人不得以添附方式原始取得附着物的所有权。对于建构筑物,如果是拆除的,则参照征地补偿标准补偿,如果保留则按折旧补偿。对于树木,如果是移植或砍伐,则参照征地补偿移植或砍伐标准补偿;如果保留树木,树木长大后易产生所有权纠纷,可以参照砍伐标准补偿,树木所有权归设施农用地经营者,继续生长。
青苗是没有成熟的庄稼。可以收获的,应该由原所有人收获;如果必须砍伐青苗,参照征地补偿标准补偿。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费用,可采取现金或通过实物计量、货币结算,或以粮食等农产品、双方议定的其他物品进行兑付。流转期限超过3年的,原则上按照“明确粮食数量、货币价格保底、依据粮
价调节、及时兑现结算”的办法,在设定保底价格后,以市场粮食价格为依据,建立向上浮动的土地流转价格;也可分年段按比率上浮确定土地流转价格。
种粮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实行“谁种地补给谁”的原则,承包地转包给他人的,按转包合同处理;抛荒地和非农业征(占)用的耕地不予补贴;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常年不种粮的,不予补贴。如果是零星粮田转为设施农用地短期不种植,且农业和财政部门未核减种粮补贴的,种粮补贴要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中约定。
农业用水是农业生产资料,水利工程水费属于经营服务性收费,使用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取消基本水费、按计量收取水费地区,未用水不应交纳水费。但许多农村地区未安装计量设施、仪器,农业用水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价格按面积计收水费。农业水费也要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中约定。
八、设施农用地期限
设施农用地使用期限设定涉及以下六个因素,一是经批准的设施农业经营期限;二是该轮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三是约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四是农业设施可使用期限(正常使用寿命年限);五是分步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允许农业设施临时使用期限;六是市场行情。首次设定设施农用地期限,不可超过设施农业经营期限,不可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及其流转期限,在农业设施可使用年限内,如果是临时使用规划为建设用地的不可妨碍城镇
村建设用地规划实施。市场行情发生重大变化,除经批准在大农业范围内转产外,要及时复垦退还土地。设施农用地使用年限一般为5年。使用年限届满,经营者确需继续使用的,应提前3个月提出续期申请。
第二篇:设施农用地规范化管理问题探讨
设施农用地用地规范化管理问题探讨
设施农用地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设施农用地迅速发展,经营范围多元化、规模化、产业化,也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复杂问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关部门对设施农业一般不立项,相关部门很少介入管理,应按规定审批的没有审批,导致设施农用地处于自发状态,借设施农业名义建厂房、车间、甚至圈地、建别墅等违法用地占地行为时有发生,形成了大量的违法占地。因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规范农村设施农用地用地管理,势在必行。
一、设施农用地的界定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设施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设施农用地具体分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林种植、农村村居生产设施及农产品集中存储晾晒等四大类用地。以设施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项目以及各类农业园区,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中高档展销等用地,不属于设施农用地范围,确需建设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设施农用地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但应当履行相应的批准手续,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1
二、设施农用地用地不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选址随意、未批先建时有发生。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有的乡镇、村没有合理安排设施农用地规划区,致使设施农用地规划缺位。在设施农用地选址时,图上查、坡里找,虽然区位合适,却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受区位、交通、电力、水源等必要条件的制约,为违法占地埋下了隐患。有些单位或个人认为“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用地没有严格的规定”,不管是基本农田还是一般耕地,只要自己觉得合适,未经依法审批,就在自己承包地里或是其他集体所有的土地上乱圈乱建。尤其是养殖的特殊性,一旦养起了畜禽,处理起来有不小的难度。
二是土地用途随意改变。面对用地指标紧张、征地费用较高这一实际情况,有些单位或个人瞒天过海,打着产业结构调整或养殖的幌子,圈占土地搞水泥预制块加工等不需要较大厂房的非农业项目;有的干脆建房当作住宅,把原来村里边环境差、破旧的住房闲臵在哪里;还有的名义上申请了养殖,实际在哪里圈院垒墙,“囤积土地”;诸多情况在没有按照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建成了永久性建筑,形成了事实上的非农业建设用地。
三是停止种植、养殖等未能复耕。一些过去从事种植、养殖的企业和个人,由于各种原因已停止了种植、养殖,但仍在那里居住或是植树放物。这些人大多数和村委会签定了时间较长的使用土地合同,有些还没有到期,有些到期也不复耕。有的养殖户,虽然办理了设施农用地备案手续,但畜禽年存栏数量远远不符合规模化养殖标准,形
成“生活、管理、养殖、仓储”于一体,造成土地闲臵和浪费。
四是地面硬化面积过大,土地复垦成难题。按照规定,设施农用地需签订土地复垦协议,建设的建(构)筑物属于临时性的,按农用地管理,用地备案期满自行拆除,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在现实中,设施农用地普遍存在地面硬化的问题,不需要硬化的地方也被硬化了,硬化面积严重超标,土地耕作层遭到严重破坏,给日后复垦带来极大困难,既使能够恢复耕种,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五是日常监管不力,设施农用地成为建设用地、采矿用地。一些地方,在申请批准时为设施农用地,但是由于疏于监管,时间不长,变成了企业厂房。“远看是设施农业、近看是工厂”,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已是屡见不鲜。在砂石资源及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的不法分子和村干部勾结,以建设设施农用地为名,从事砂石或矿产资源开采,非法获取暴利,扰乱了矿业权市场。这些行为都对国土资源保护形成威胁,而且给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六是为套取高额的拆迁补偿费,变相建设农业设施。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越来越高。在城乡结合部或工业园区,有些人打着养殖、种植的名义批取设施农用地、搞建设,建成后做样子或干脆闲臵,等着项目占地时捞取好处,增加企业建设成本。
三、设施农用地用地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一是加强审批管理,切实加强设施农用地用途管制。在城镇规划区、国道、省道和县、乡级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应附规划行政主管
部门的意见,严格限批;建议乡镇、村设立规模化养殖规划区,引导农民将养殖业向养殖规划区集中。另一方面,经营者严格按照设施农用地要求使用土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严格控制附属设施用地规模,严禁以观光农业等为名乱占耕地。
二是严格管理,将设施农用地使用纳入土地巡查和卫片执法检查范围。严格依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土部门切实将设施农用地使用状况列入土地巡查范围,加大巡查力度,不给设施农用地非法改变用途留下可乘之机。对不按照设施农用地规定要求使用土地的,要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国土部门在卫片执法检查行动中,要对设施农用地的利用状况进行合法性和合规性审查,凡不符合规定的,按违法用地予以查处。
三是强化执法,严肃查处设施农用地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形成震慑效应。凡在设施农用地批后监管、土地巡查和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应严肃予以查处,以形成震慑效应。对于未经审核批准的设施农用地,对其违法建筑要依法予以拆除,并恢复土地原貌;对于已经审核批准的设施农用地,凡擅自改变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擅自扩大设施用地规模或擅自改变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性质、将设施用于其他经营的,应及时予以制止,并要责令其限期纠正和整改到位;对于逾期未予纠正和整改的,要依法进行查处,违法建筑要坚决拆除,恢复土地原状;对违
法占地面积较大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是强化批后监管,构建设施农用地共同监管责任机制。国土、畜牧、农业、乡镇、村委会要将设施农用地纳入日常管理,建立制度、分工合作、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国土、畜牧、农业等部门要加强设施农用地审核批准后的跟踪监管,督促指导单位或个人规范使用;乡镇、村负责监督经营者按照协议约定具体实施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备案期满,落实好土地复垦。
五是严格把关审查和审批,杜绝非法念想。为防止改变用途以及在土地征收时获取高额补偿,在用地申请时要加强设施农用地申请的把关审查力度,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同时在用地合同、复垦保证书、及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的会议纪要中,明确注明在改变土地用途、擅自转让及在用地备案期满后、在土地征收时无偿拆除、不予补偿,否则不予审批备案。同时,严格落实好设施农用地用地备案期满后的土地复垦,彻底打消一些人的非法念想,进一步规范设施农用地用地管理。
第三篇:关于加强设施农用地的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设施农用地的管理的几点建议
本着规范管理、完善资料、便于操作的原则,就如下三个方面加强设施农用地的管理:
一、强化基层管理的职能,为设施农用地的管理把好前沿关。国土资源所作为管理的第一线,在实地踏勘、材料收集、初审中,负有主要责任,并需要全程参与设施农业项目施工、材料的堆放、综合验收、执法巡查等相关工作,确保项目严格按照批准条件使用土地,发现违法用地必须及时制止和报告。
二、加强内部沟通协调,不断完善设施农用地的报批准材料。国土资源系统内部明确各自职能,不断完善项目报批材料,提高工作效率,如规划
等部门。执法监察部门对设施农用地进行定期巡查,并将巡查情况及时上报,作为各项工作总结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加强设施农用地全程监督管理,确保规范化用地。
首先是项目建设前由国土部门牵头,会同项目所在地政府、农业、畜牧、村建等部门进行施工放样标定界址点后方可正式动工;整体峻式后,由农业生产经营者向政府、农业、国土、畜牧等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各部门对用地面积、建筑层次、用途等进行综合验收。对不符合现场规划图和设施农用地批准条件的,严格按照违法查处。
其次,确保设施农用地项目到期后复垦或办事续延手续。使用期满后,需续办用地手续的,在期满前一个月内提出续办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不符合条件的,自行组织复耕后,由国土部门组织验收。项目所在地政府负责督促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履行复耕协议。
再次,建立设施农用地管理共同机制。随着设施农用地审批的常态化,国土所应当摸清辖区内设施农用地的分布、数量、用途,是否有改变用途的情况存在,并进一步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发现未经批准,擅自占用、擅自改变用途、到期不复垦等不按照规定使用土地的行为,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停水、停电,并明确由项目所在地政府负责拆除、复耕,并向土地使用者收取复耕相关费用,建立齐抓共管的局面。
第四篇:国土资源部解读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通知
国土资源部解读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通知
为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制定适度灵活的用地政策
——国土资源部耕保司负责人就《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答记者问
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10月25日,部耕地保护司有关负责人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的背景、总体思路及具体政策措施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设施农用地管理的现状是什么?
负责人:国土资源部建部以来,就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管理的基本思路,即设施农用地以建造临时或永久建(构)筑物为标准,划分为两类:属临时建(构)筑物的,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要签订复垦协议,县级备案;属于永久建(构)筑物的,按照建设用地管理,须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占用耕地的须占补平衡。
目前,天津、上海、浙江、成都等地出台了设施农用地管理办法及用地标准,这些做法有如下特点:一是将设施农用地区分为办理和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两类,划分标准有差异,有的按临时设施或永久设施划分,有的按地表是否固化划分。二是对附属设施部分的用地进行规模控制,附属设施内涵不一,规模控制标准也有所差别。三是设定的用地管理程序基本一致。不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的,签订复耕协议,县级备案,不作为耕地减少考核;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的,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四是如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用地如何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计划,各地没有具体规定。
记者:在设施农用地管理方面,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负责人: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扩大,新建农业设施越来越多,占地量也越来越大。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地有关部门对设施农业一般不立项,承包土地流转中转入方直接与村里协商,相关管理部门很少介入用地管理;按规定应实行用地审批的,也很少按规定操作,导致设施农用地实际处于自发状态,借设施农业名义违法占地用地案件频发,农民土地权益时常受到损害。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临时与永久农业设施缺少具体的划分界限,用地管理时难以掌握;二是由于设施用地不同于独立的非农建设项目用地,难以预先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实际难以报批。
记者:针对上述问题,《通知》完善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负责人: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从兴建农业设施目的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农业设施区别于其他非农建设项目,有针对性制定适度灵活的用地政策,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同时,严格防止以发展设施农业为名,擅自进行非农建设,违法扩大建设用地规模。
记者:在完善管理上,《通知》中提出了哪些改进的政策措施呢?
负责人:完善管理的具体政策措施上,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的:
第一,设施农用地全部按农用地管理,坚持农地农用。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设施农用地与耕地、园地、草地等并列,均属于农用地。按照此分类原则,设施农用地中无论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设施用地还是其他附属设施用地,均按农用地管理。
第二,界定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范围。设施农用地进一步细分为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包括:工厂化作物栽培中,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用地;规模化养殖中的畜禽舍(含场区内通道)、畜禽有机物处置等生产设施以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水产养殖池塘、工厂化养殖、进排水渠道等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育种育苗场所、简易的生产看护房用地等。附属设施用地包括管理和生活用房用地、仓库用地、硬化晾晒场、生物质肥料生产场地、符合“农村道路”规定的道路等用地。
第三,明确设施农用地管理方式。其一,兴建农业设施的,经营者应拟定设施建设方案,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用地协议。如果涉及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的,还要先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民签订流转合同。其二,生产设施占用耕地的,生产结束后由经营者负责复耕,不计入耕地减少考核;附属设施占用耕地的,由经营者按照“占一补一”要求负责补充占用的耕地。其三,对设施农用地中的附属设施用地明确控制规模,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制定具体用地标准。
第四,设施农用地由县级政府审核。农业部门重点就农业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承包土地用途调整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以及经营者农业经营能力和流转合同审核把关,国土资源部门就用地的合理性、合规性、用地协议和补充耕地情况审核把关。
申请设施农用地时,设施农业经营者拟定设施建设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用地面积,拟建设施类型、数量、标准和用地规模等;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土地使用年限、土地用途、补充耕地、土地复垦、交还和违约责任等土地使用条件,协商一致后签订用地协议。涉及经营承包权流转的,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经营者持设施建设方案和用地协议及相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向乡镇政府提出用地申请。由乡镇政府呈报县级政府。
国有农场的农业设施建设与用地,由农场提出,经农场主管部门初审后,送县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核。
第五,设施农用地“三不得、三禁止”。即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不得超过用地标准,禁止擅自扩大设施用地规模或通过分次申报用地变相扩大设施用地规模;不得改变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性质,禁止擅自将设施用于其他经营。
设施农用地由国土、农业部门共同监管,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都应将设施农用地纳入日常管理,建立制度,分工合作,形成联动工作机制。
设施农用地使用情况要纳入土地巡查和卫片执法检查范围,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设施农用地计入违法用地,督察机构要加强对督察区域内设施农用地的监督检查。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发现设施农用地未依法报市县政府审核或擅自改变用途、违法违规用地的,应依法严肃查处。
记者: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项目以及各类农业园区用地,属于设施农用地吗?
负责人: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项目以及各类农业园区,不属于设施农业。其用地中相关农业生产的部分,属于农用地,依据规定按农用地进行管理;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中高档展销等的用地,不属于设施农用地范围,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确需建设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中国国土资源报 周怀龙)
第五篇:设施农用地政策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4〕1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加工、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2010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下发《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明确了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要求和支持政策。但随着现代农业和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设施农用地政策,规范用地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合理界定设施农用地范围
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特点,从有利于支持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粮食生产发展、规范用地管理出发,将设施农用地具体划分为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以及配套设施用地。
(一)进一步明确生产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是指在设施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包括:
1、工厂化作物栽培中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用地等;
2、规模化养殖中畜禽舍(含场区内通道)、畜禽有机物处置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
3、水产养殖池塘、工厂化养殖池和进排水渠道等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
4、育种育苗场所、简易的生产看护房(单层,小于15平方米)用地等。
(二)合理确定附属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设施农业项目的辅助生产的设施用地。包括:
1、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需配套的检验检疫监测、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等技术设施以及必要管理用房用地;
2、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需配套的畜禽养殖粪便、污水等废弃物收集、存储、处理等环保设施用地,生物质(有机)肥料生产设施用地;
3、设施农业生产中所必需的设备、原料、农产品临时存储、分拣包装场所用地,符合“农村道路”规定的场内道路等用地。
(三)严格确定配套设施用地。配套设施用地是指由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包括:晾晒场、粮食烘干设施、粮食和农资临时存放场所、大型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等用地。
各地应严格掌握上述要求,严禁随意扩大设施农用地范围,以下用地必须依法依规按建设用地进行管理:经营性粮食存储、加工和农机农资存放、维修场所;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度假场所、各类庄园、酒庄、农家乐;以及各类农业园区中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展销等用地。
二、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用地
(一)设施农业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直接用于或者服务于农业生产,其性质属于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生产结束后,经营者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土地复垦,占用耕地的应复垦为耕地。
非农建设占用设施农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农业设施兴建之前为耕地的,非农建设单位还应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二)合理控制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规模。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5%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0亩;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其中,规模化养牛、养羊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比例控制在10%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5亩;水产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0亩。
根据规模化粮食生产需要合理确定配套设施用地规模。南方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面积500亩、北方1000亩以内的,配 套设施用地控制在3亩以内;超过上述种植面积规模的,配套设施用地可适当扩大,但最多不得超过10亩。
(三)引导设施建设合理选址。各地要依据农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粮食生产发展。设施建设应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劣质耕地,避免滥占优质耕地,同时通过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等工程技术等措施,尽量减少对耕作层的破坏。
对于平原地区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涉及的配套设施建设,选址确实难以安排在其他地类上、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经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组织论证确需占用的,可占用基本农田。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按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原则和有关要求予以补划。各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工厂化作物栽培等设施建设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四)鼓励集中兴建公用设施。县级农业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在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粮食生产发展过程中,相互联合或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兴建粮食仓储烘干、晾晒场、农机库棚等设施,提高农业设施使用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三、规范设施农用地使用
从事设施农业建设的,应通过经营者与土地所有权人约定用地条件,并发挥乡级政府的管理作用,规范用地行为。
(一)签订用地协议。设施农用地使用前,经营者应拟定设施建设方案,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设施类型和用途、数量、标准和用地规模等,并与乡镇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土地使用年限、土地用途、土地复垦要求及时限、土地交还和违约责任等有关土地使用条件。协商一致后,建设方案和土地使用条件通过乡镇、村组政务公开等形式向社会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10天;公告期结束无异议的,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者三方签订用地协议。
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营者应依法先行与承包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征得承包农户同意。
(二)用地协议备案。用地协议签订后,乡镇政府应按要求及时将用地协议与设施建设方案报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备案,不符合设施农用地有关规定的不得动工建设。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应依据职能及时核实备案信息。发现存在选址不合理、附属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超过规定面积、缺少土地复垦协议内容,以及将非农建设用地以设施农用地名义备案等问题的;项目设立不符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布局、建设内容不符合设施农业经营和规模化粮食生产要求、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符合有关技术标准,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分别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 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经营者,由乡镇政府督促纠正。
对于国有农场的农业设施建设与用地,可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及有关部门根据本通知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四、加强设施农用地服务与监管
(一)主动公开设施农用地建设与管理有关政策规定。通过政府或部门网站及其他形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动公开设施农用地分类与用地规模标准、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复垦、用地协议签订与备案等有关规定要求;农业部门主动公开行业发展政策与规划、设施类型和建设标准、农业环境保护、疫病防控等相关规定要求,以便设施农业经营者查询与了解有关政策规定。在设施农业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应主动服务、加强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设施农用地监管。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都应将设施农用地纳入日常管理,加强监督,建立制度,分工合作,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设施农用地的实施跟踪,监督设施农用地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复垦,及时做好土地变更调查登记和台帐管理工作;县级农业部门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和经营行为的日常监管,做好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乡镇政府负责监督经营者按照协议约定具体实 施农业设施建设,落实土地复垦责任,并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土地承包合同变更。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应建立设施农用地信息报备制度,全面掌握本区域内设施农用地和设施农业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地开展土地变更调查设施农用地核实工作。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将有关情况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
(三)严格设施农用地执法。从事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粮食生产的,经营者必须按照协议约定使用土地,确保农地农用。设施农用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不得超过用地标准,禁止擅自扩大设施用地规模或通过分次申报用地变相扩大设施用地规模;不得改变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性质,禁止擅自将设施用于其他经营。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要依据职能加强日常执法巡查,对不符合规定要求开展设施建设和使用土地的,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对于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的,应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擅自扩大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或通过分次申报用地变相扩大设施用地规模,擅自改变农业生产设施性质用于其他经营的,应及时制止、责令限期纠正,并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执法行为的监管,对有案不查、执法不严的,要坚决予以纠正。今后,设施农用地使用和管理情况纳入省级政 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内容,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每年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检查和考核。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设施农用地管理工作,按照本通知的规定要求,进一步完善实施办法和有关规定要求,切实加强和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本《通知》下发后,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停止执行。
本通知有效期为五年。
2014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