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计生冬季行动 弘扬婚育文明新风
开展计生冬季行动 弘扬婚育文明新风
12月27上午,为落实全镇冬季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明晰责任,镇党委、政府所有班子成员和八个工作组组长举行碰头会,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三查四术”和抚养费征收冬季攻势。
会上,首先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余再高同志通报全镇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各工作组组长也就前一阶段工作中已完成情况和尚存在问题作了详细汇报。
副书记、人大主席周到同志就抓好“三查四术”、社会抚养费征收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方面工作做了缜密安排。要求各工作组要尽快摸清手术拖欠底数,分解任务到村到人,每周公布一次已完成手术情况和尾欠数量,并在下阶段督办落实。同时通过宣传车、板报、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倡导婚育文明新风。
最后,镇党委书记、镇长付艳开同志总结发言,强调在这次冬季行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进一步明确任务,春节前要完成既定的手术指标,社会抚养费征收任务也要保量完成;
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每周一各班子成员、工作组组长开碰头会,汇报上周工作情况;
三、要把握重点环节,住点国家干部要和在家、在外人员加强联系,有情况及时处理;
四、要强化纪律,对于承诺的经济奖罚要坚决兑现,任务没完成不放假,任务完成好的则给予相应奖励。
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统一领导和全体国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信本次计划生育冬季行动必将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篇:弘扬婚育新风推进生育文明
弘扬婚育新风推进生育文明
政策法规篇
1、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再生育:(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2)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只生育一个子女的;(3)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来本省定居不满6年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只有一个子女在内地定居的;(4)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合计不超过两个的,但不适用于复婚夫妻;(5)婚后不育,夫妻双方均满30周岁,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6)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7)夫妻一方为一级至六级的残疾军人,一级至五级的因公(工)致残人员,只生育一个子女的;(8)矿工井下作业连续5年以上,并继续从事井下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9)农村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10)男方到女方家落户且女方没有兄弟的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的(仅适用女方姐妹中一人);(11)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的;(12)大山区的乡,女方在农村,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2、取消生育指标几种情形:(1)妊娠14周以上,违反《安徽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规定》终止妊娠的;(2)故意致婴儿死亡的;(3)自报婴儿死亡但没有证据证明的。
3、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计划内怀孕14周以上的妇女不得终止妊娠,除非有下列情形:(1)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2)胎儿有严重缺陷的;(3)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4)经批准的医疗保健机构鉴定认为需要终止妊娠的;(5)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流动人口篇
1、流动人口应当履行的义务:(1)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2)接受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3)到现居住地交验婚育证明,按要求进行登记,填报相关信息;(4)遵守现居住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流出前应履行的义务:成年育妇应办理婚育证明,主动告之流出时间、流向、联络方式等信息,了解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管理相关规定。
2、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如何参加孕环情检查: 流动已婚育龄妇女中的孕环检对象,应定期到现居住地指定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或医疗机构参加孕环检,并寄回国家统一格式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如不寄回《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则必须返回户籍地参加孕环情检查。
优生优育篇
1、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是指孩子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发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异常或代谢缺陷所致的异常,形态结构异常表现为先天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兔唇、四肢异常等,生理功能和代谢缺陷常导致先天性智力低下(俗称“呆”、“傻”),聋、哑等异常。
2、出生缺陷易发人群:(1)、准妈妈年龄在35岁以上者;(2)、孕早期受过病毒感染,特别是风疹病毒感染者;(3)、孕早期部分微量元素缺乏,特别是碘与叶酸缺乏者;(4)、孕早期接触过X线或苯、铅、汞等有害物质者;(5)、孕早期用药未经医生指导。
产前检查---妊娠期对孕妇和胎儿所作的临床检查。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身体各系统出现一系列相适应的变化,若超越生理范围或孕妇本身患有某种疾病不能适应妊娠的改变,则孕妇和胎儿都可出现病理情况。通过产前检查,能够及早发现并防治合并症(孕妇原有疾病如心脏病)和并发症(孕期后发生的疾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时纠正异常胎位和发现胎儿异常,确定分娩方式。
3、产前检查时间表:应于妊娠20~36周为每四周检查一次,妊娠36周以后每周检查一次,即20、24、28、32、36、37、38、39、40周,共检查九次。高位孕妇应增加检查次数。
三项制度篇
一、奖励扶助:确认条件和奖励标准(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2)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生育,(3)曾生育子女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4)年满60周岁,(5)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其他条件。
以下人员不符合奖励扶助条件:
1、夫妻双方均未生育过子女;
2、违法生育或违法收养子女的;
3、户口不在本乡镇的;
4、受到刑罚处罚的,刑期未满的一方。符合以上国家奖励扶助条件的对象,可以享受每人每年不低于720元的奖励金。
二、特别扶助确认条件:
1、扶助对象夫妻均应在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方须年满49周岁。
2、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3、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特别扶助金标准扶助金标准: 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 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对符合第六条规定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以时间先到为准)。
三、节育奖励:确认条件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且户口在本乡(镇)。2.夫妇双方没有违反我省有关生育数量政策规定生育,现有两个女孩,并自觉落实绝育措施。
奖励时限及标准2010年10月1日后落实二女绝育手术的,由区财政一次性奖励4000元。
人口基金项目及其他奖励优惠政策篇
1、人口基金项目:
(一)困难救助。
一是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关怀救助制度。对实行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给予一定救助,春节或“5•29会员活动日”等重要纪念日,每户发放救助金500元;
二是二女扎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对本统计内符合政策生育二女并结扎的二女困难家庭,一次性给予救助500元。
(二)子女成才。一是独(双)女贫困家庭女孩考取三本及其以上院校的,一次性补助学费3000元;二是独(双)女贫困家庭女孩考取专科院校的,一次性补助学费2000元。
(三)特殊救助。一是特扶对象关爱制度。对困难特扶对象,每人每年给予500元救助;二是计生困难无劳力家庭助耕补贴制度。对农村计划生育困难户无劳力家庭耕种时节,每户给予800元助耕补贴;三是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事故救助制度。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成员遭受意外事故,造成家庭成员死亡或家庭成员伤残的一次性给予不超过5000元的救助。
(四)平安保障。一是给全区村(居)级计生专干办理一份每人60元连续2年的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二是给2010年统计内生育并结扎的两女家庭办理一份每户60元连续2年的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
(五)企业贴息。建立“生育关怀•幸福计划”示范企业,在示范企业设臵计划生育独(双)女特困家庭公益岗位,示范企业每招收1名独(双)女户到该企业就业的,给予该企业每名500元贴息补助。
2、其他优惠政策:
(一)独生子女保健费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免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子女满16周岁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享受下列奖励和优待:(1)从领证之月起,每月发给不低于20元独生子女保健费,至独生子女满16周岁止。(2)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退休时,提高5%的退休金;企业职工退休时,给予一次性补助。(3)在调整承包地、自留地、自留山,分配集体收益时,以家庭人口数量作为基本分配补助单位的,增加一人份额;以家庭作为基本分配补助单位的,户均增加30%以上份额;(4)分配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助费和安排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旧房改造时,予以照顾;(5)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奖励和优待。
(二)放弃再生育指标对符合省条例规定可以申请再生育夫妻,自愿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除享受省条例规定的待遇和奖励外,由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从计划生育经费中给予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一次性奖励。
办证程序篇
1、生殖保健服务证初次生育的夫妻,在孕期内应当到夫妻一方户籍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办理妊娠登记,免费领取生殖保健服务证,并于生育后45日内办理生育登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将妊娠登记和生育登记情况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告。生殖保健服务证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免费发放。办理一孩生殖保健服务证,须由当事人提供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原件,村级生殖保健服务申请表、孕期保健服务卡,由计生办业务联系村人员把关审核,填写初审表,经计生办主任签字后办理。如一方不是本乡的,则须由对方计划生育部门出具其初婚未育证明后办理。
2、申请再生育要求再生育子女的夫妻,应当向一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并附送双方所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申请和证明材料之日起20日内(需要进行病残儿鉴定的除外)提出审核意见,并报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在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条件的,签发生育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基层组织应当及时将生育证发放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办理二孩生育证,要求空腹申报,提供结婚证、双方户口本、身份证、一孩生育证、个人申请、村级证明、生育证申请表,对证件不齐或婚育史不清的要做进一步核实,待核实无误后再进行审报。对再婚对象一方不在本乡镇的,由对方计划生育部门出具其婚育情况证明后再审批办理。
3、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成年流动人口外出务工和经商前,应到户籍地所在乡(镇、街道)计生办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程序为:(1)填写《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并经村(居)委会审核盖章。(2)携带身份证、两张近期本人照片、《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到乡(镇、街道)计生办办理《婚育证明》。
(3)《婚育证明》收费标准:免费发放。
《婚育证明》有效期为3年。如果在外出期间,婚姻、生育、节育情况发生变动,应自变动之日起3个月内到其户籍所在地办理《婚育证明》变更手续。
4、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在子女满16周岁前,由夫妇双方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提供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簿、医学出生证明和一家三口合影照,经村申报,乡审核到区计生委免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罗集乡党委、政府
2011年9月
第三篇:弘扬婚育新风推进生育文明
弘扬婚育新风推进生育文明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中共汉川市委汉川市人民政府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汉川市曾一度是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位运行县(市)之一。200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采取教育先行、政策推动、强化服务、打防并举、综合治理等措施,常抓不懈,收到了明显治理效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稳定在正常值。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于在于引导群众规范生育行为,达到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目的。两轮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汉川先后被授予全国、全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市。我们主要做了如下探索和努力:
1、在“新”字上求突破。在宣传内容上,用富有人性化,温馨的“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新型生育文化内容,更换了行政性强,语言生硬的宣传标语标牌。在宣传方式上,坚持面向家庭,贴近群众,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在人口集中地段设立大型宣传牌300多块;在乡村街头建成21处漫画长廊。
2、在“进”字上下功夫。为了切实让婚育新风、新观念进家庭、入人心,近些年来,我们印制计生宣传资料十万余份,制作台历、围裙、口杯等50余种5万多件实物宣传品,全部免费发送到育龄妇女家中,物美价廉的宣传资料、宣传品,深深的感染着育龄群众的心灵。
3、在“活动”上作努力。围绕婚育新风进万家的主题,我们开展了独生女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讲故事比赛、关爱女孩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市文工团、市老年艺术团等单位自编自演《皮笤箕送礼》、《心病》等节目,是“三下乡”传统节目;在人口纪念日,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品、义诊义治,深受群众的欢迎。
通过扎实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我市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全市人口出生率一直稳定在8‰以内;一孩积存率明显上升,由98年的35%上升到52%。
二、广泛开展生育文明建设,构建和谐人口环境
生育文明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标志。我市将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共同推进。
1、突出宣传教育重点,营造文明宣传环境。一是靓化户外宣传。全市根据生育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规范刷写了宣传标语1500多条,发放《走进生育文明 建设幸福家园》文化墙报2万张,制作发布户外宣传牌600余块,建设宣传一条街14处,为新农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强化入户宣传。我们投资近10万元购置生育文明宣传袋五万个,将生育政策告知书、出生婴儿性别控管政策告知书、生育文明创建知识问答、汉川市生育文明民间文艺作品选、奖励扶助知识问答、关爱女孩优惠政策三十条及婚育新风系列丛书装入生育文明宣传袋,发放到广大育龄群众家中,以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三是深化文艺宣传。汉川善书、楹联、书法在民间有由来以久的文化传承,为了充分挖掘民间民俗生育文化资源,我们面向全市开展生育文明文艺作品征集活动,26个乡镇、近80名作者参与了创作,我们从中选取了包括楹联、顺口溜、民谣、相声、小品、书法等作品
180余件,并将此编印成《汉川市生育文明民间文艺作品》,进村入户发放给育龄群众,旨在用寓教于乐的形势宣传教育群众。
2、坚持创建标准,落实创建目标
按照省、孝感市人口计生的工作意见和要求,我们先后制定了《汉川市生育文明“三级联创”工作标准》,把市、乡、村三级工作内容和目标要求明确下来,制定《汉川市2006生育文明“三级联创”目标管理责任书》和《考核评估办法》,督促乡镇高标准完成60个试点村的工作任务,确保试点村达到“无早婚早育,无政策外生育,无溺弃女婴、虐待妇女,无违法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无虚、漏、瞒报生节育现象”的工作目标。年终,我们组织专班对全部的试点村进行评估验收,并实施了奖惩。
3、落实惠民措施,搭建生育文明建设平台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注重生育文明建设与落实惠民政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一是拓展关爱女孩行动。2006年,我们结合生育文明建设,在全市开展了以“关爱女孩”为主题的“一清、两补、三拓展”活动,即:清理核实一女、二女家庭;补办《优惠证》,补发优惠奖励待遇;拓展优惠项目,拓展优惠途径,拓展优惠办法。通过清理核实,全市新办、补办《优惠证》1100本,补发优惠待遇4.8万元,优先培训安排女孩户家庭到企业务工8000多人;优惠女孩家庭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500多户;优先优惠安排女孩家庭进敬老院210人。二是强化优质服务。2006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投入40万,用于乡镇服务站形象规范建设,马口、分水、脉旺等八个乡镇基本达到国家人口计生委规定的标准。同时,市政府还安排16万专项资金,用于市计生服务站开展“婚检”和生物芯片优生检测,2006年以来,全市5400余对准结婚夫妻参与“婚检”,办理优生检测证
件8000多人,参加检测4500多人,查出阳性17人次。方便快捷的技术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需求。三是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由计生部门牵线搭桥,涉农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扶持计生家庭脱贫致富,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无息贷款,农业部门提供种养业优质种苗、信息和技术,私营业主吸收计生户成员到企业务工,仅马口纺织工业园吸收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就业人数达15000余人。越来越多的计划生育家庭步入生育文明建设的先进行列,今年,庙头镇中心台村是全省受表彰的十个生育文明示范村之一。
三、坚持落实长效工作机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确保人口安全”的主题,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效运管机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1、开展清理清查,掌握实际底数。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采取“七查七看”开展了专项清理清查工作:查孕妇包保,看驻村干部责任制是否落实;查持证育妇未生育原因,看是否存在“两非”行为;查B超数量、型号、使用管理情况,看是否存在非法胎儿性别鉴定;查终止妊娠手术情况,看是否存在非法终止妊娠;查药品销售点,看是否及违规销售终止妊娠药品;查制度建设,看是否制定B超管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和孕妇分娩管理制度;查登记和存档证明,看是否存在违规出具证件的现象。通过“七查七看”,摸清了持证育妇情况和孕妇底数,并对全市70台B超全部登记造册,实行相片管理、建档使用、规范操作。
2、注重部门配合,落实综合治理。我市成立了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卫生、计生、药监、公安等部门参与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专班,对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
查。市政法委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明确规定对涉及溺杀女婴的案件,公安部门必须第一时间到场,法院、检察院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近年来,我市依法对7例不明原因婴儿死亡案进行了立案调查处理。
3、强化工作手段,实现案件突破。我们采取组建专班,搜集案源;明查暗访,寻找案源;跟踪包保,提供案源;有奖举报,争取案源;依纪双规,攻破案源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2002年以来,全市共核实依法处理159对夫妇非法终止妊娠的案件:推迟8对夫妇一孩生育时间,收回87对夫妇二孩生育证,取消64对夫妇二孩生育证;依法依纪处理相关责任人21人:开除公职6人、行政降级4人、撤职5人,吊销《医师执业证书》6人;给予包保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11人,其中严重警告5人,行政记过4人,戒勉谈话2人。
近年来,我市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控管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孝感市的要求和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以中央《决定》精神为指导,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弘扬婚育新风
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弘扬婚育新风
今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结合我镇实际,提出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突破口,加大宣传力度,提倡人性化服务,营造有利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社会氛围,共建和谐计生。
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
综合治理机制:完善考核监督,加大奖惩力度,增强机关部门责任感,形成党政负责、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人口和计生综合治理机制。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现居地管理和服务机制:认真落实国家流动人口“一盘棋”统筹规划,初步落实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积极推动人口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在认镇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计生奖励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出台系列地方奖扶措施。
弘扬婚育新风
制定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工作计划,拓展了活动的渠道和规模,并宣传、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和妇联、计生协会等社会团体紧密结合,实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建,形成共谋发展的管理和服务格局。
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孕前检查,孕期保健,产后随访工作,且做好相关记录,以备后查。
总之,应紧紧围绕新的工作机制,把人口计生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开展计生宣教调研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开展情况
开展计生宣教调研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开展情况
8月18日至19日,省人口计生委宣教处副处长朱红讯、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副主任周戈一行来我市调研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开展情况。朱红讯一行先后到新汶街道、云山村、东洛沟村、东都镇西都社区与部分干部群众进行座谈,详细了解我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开展情况,对我市的做法和活动开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成立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新泰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紧紧围绕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创新工作机制,着眼于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工作思路,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人口计生、教育、民政、文化、广播、电视、工会、共青团等16个部门共同参与,建立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共同体”,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在市电台、电视台都开辟了“婚育新风”专题栏目,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加大投入。投入720万元,与企业及相关部门联合开发制作集生育文化宣传和商业广告语一体的宣传品,制作“五语进家”精美折页13万套,生育文化扑克5万套免费发放给育龄群众。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市人口文化信息中心,开通了“新泰人口”、“优生优育”两个网站,全市计生系统实现了信息互通。投资20多万元在市婚姻登记大厅设立了“新型生育文化咨询服务室”,免费接受群众咨询,提供图书阅览、观看VCD电视片、上网查询等服务。投资30多万元由市人口计生宣教中心精心设计制作了印有新型生育文化内容的水杯、雨伞、扑克、折扇、围裙等生活用品,免费发放,深受群众欢迎。
二是大力实施“三七工程”。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乡村、进社区、进广场、进商厦、进楼道、进家庭“七进”活动,通过开展法律、科技、卫生咨询,举办人口文化晚会、人口与环境少儿绘画比赛、未婚青年集体婚礼、万名青年晚婚晚育签名活动等,增强了群众的新型生育观念,全市已有30%以上的家庭达到了“六有五参与”标准;在全市916个行政村实施建一个文化大院、优化国策宣传一条街、开展一次咨询服务、举办一场知识竞赛、编演一台文艺节目、制赠一份精美宣传品、设立一个图书角等宣传教育“七个一”工程;大力实施五语进家一卡通、人口报刊一读通、婚育知识一碟通、人口网站一登通、咨询热线一拨通、广播电视一点通、远程教育一线通“七通”工程。
印发《青春寄语》、《新婚蜜语》、《孕期心语》、《育儿导语》、《避孕夜语》知识卡片30多万份,为各级人口学校配备各种光盘1万多份,开通了新泰人口网站,婚育新风声讯自动咨询热线、有线电视互动点播热线,将新型生育文化列入远程教育的重要内容,全市916个村(居)实现了远程教育一线通,开通了网通专线,使人口信息网络触及到村级。
三是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活动。市乡两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0多期,培训村级小组长以上干部6000多人次。同时加强《宪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中对提倡晚婚晚育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当前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明白早婚早育的害处,晚婚晚育的好处,引导群众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切实转变婚育观念。
四是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全市共涌现出文明幸福家庭23000个,五好会员15000名,好媳妇、好婆婆22200人。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全市晚婚晚育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今年以来合法生育率达到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