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学一做先进典型材料
燃烧炽烈青春 谱写人间大爱
**,1983 年出生在**乡若海村一个普通藏族家庭,聪明好学的她2004 年6 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原本有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可她毅然回到家乡,并被分配到**乡中心卫生院工作。** 年被任命为乡卫生院院长。从最初老百姓眼中“不放心的小门巴”到“最放心的好门巴”,她用自己的脚步走出与患者之间的鱼水深情,她用自己的行动治愈了众多乡亲的疑难杂症。
医者术精,她从死神手里夺来新生命
受历史陋习和民族风俗的影响,当地藏族群众还不是很接受住院分娩政策,不管卫生部门如何做工作,始终是“宁愿生在牛圈里,不愿生在医院里”。** 年的一天,谭医生接到急救电话:一名妇女难产,生命垂危。赶到病人家里的时候,产妇已经虚脱,几近昏迷。谭医生立即和同事进行接生,由于长时间重度缺氧,好不容易出生的胎儿全身发紫,没有心跳和呼吸,产妇家人抱起孩子用手掌拍打屁股,胎儿却毫无反应。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孩子已经死亡,准备放弃救治的时候,谭医生在哭声、喊声中抢过孩子,嘴对嘴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经过紧张的抢救,奇迹发生了,胎儿清脆的啼哭声响彻藏家小院,原本已在念经祷告的产妇一家人从惊诧中反应过来,无数的“卡卓(藏语谢谢)”怎么也说不完„„
医者仁心,她陪病患度过最后的岁月
**乡有一名村民,人到中年时查出身患胃癌晚期,在成都华西医院确诊后,回到家里治疗。由于救治无望,病人十分悲观,郁郁寡欢。家里人骑着摩托车来找谭医生,了解情况后,谭医生背起药箱坐上摩托车赶往**乡。快到村子的时候,由于速度太快,摩托撞到一头受惊窜上公路的猪,谭医生从后座重重摔出,跌在水泥地上久久爬不起来。被扶起的时候,她痛得忍不住眼泪直流,边揉痛处边蹲下去捡散落一地的药品和医具,一件件装回出诊箱,看着自己身上多处破皮流血的伤口,望着去往病人家坑坑洼洼的路,想着正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谭医生又忐忐忑忑坐上了摩托车„„之后一个多月里,谭医生天天提心吊胆乘摩托车到**乡给癌症病人输液,陪着病人聊天,把自己做的包子裹在油纸袋里带给病人吃。在别人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一路陪伴,每一个白天的照料和夜里的牵挂,把素不相识铸成了生死不弃。医者无我,她说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
高原的春天来得特别迟。2010 年4 月12 日,谭医生冒着严寒到一户正修房子、临时住在帐篷中的农户家接生,经过紧张的分娩,孩子顺利出生了,正做着产后护理工作的谭医生突然感到严重眩晕,原来家属怕母子受凉,密闭的帐篷里生着烧炭的炉子和火盆,“不好,一氧化炭中毒!”**赶紧叫家属敞开帐篷通风换气,自己摇摇晃晃将炭炉提到帐蓬外,一下子晕倒在地上,自此以后,谭医生身体大不如前,免疫力下降,经常病痛不断。
不久后的一个傍晚,发着高烧的谭医生送走了最后一个病人,刚让同事给自己扎上针输上液,一伙人扶着一个打架受伤满头是血的人走进卫生院。经检查后确认是头皮破裂伤,谭医生马上安排院里医生清创缝合,自己挂着输液瓶在一旁指导。由于实施手术的医生经验不足,多次尝试都未找到破裂的血管止血,仍血流不止,见此情景,谭医生果断抽掉自己的输液管,亲自对伤者进行处理。忙完之后,谭医生全身冒冷汗,病情恶化,很多天无法下床。
谭医生没到上级医院做系统的检查,病情稍微稳定后,她拖着还很虚弱的身子再度到了宜木乡章达村,这里有一个19 岁小伙子的病情让她放心不下,这是一名因驾驶拖拉机发生事故而伤了脊柱,导致高位截瘫,长期卧床在家的少年,由于护理条件不好,身上长褥疮、流脓水,痛苦不堪。家属到处找医生,因为治疗褥疮又脏又臭,而且没什么报酬,医生都不愿去。谭医生主动上门定期给病人清理疮口、换药,尽管戴着口罩,但浓烈的恶臭依然熏得她每次处理完都会到厕所呕吐。
看着她这样全然不顾自己身体、没日没夜还时常遇险的奔波,家里的父母实在坐不住了。他们把女儿叫回家,劝她休息休息再去忙。谭医生专门抽空给敬爱的双亲做了一桌饭菜,吃饭的时候,她说“我明天还是得去上班,乡下的医院条件不好,脏的、臭的、危险的大家都会遇到,不只是我一个人。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容不得选择。”
医者博爱,她把集体力量凝聚成关怀
谭医生工作的地方农牧民群众不很富裕,还常有个别家庭困难的农牧民来卫生院看病没带够药费,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工作人员,谭医生深知当地农牧民的艰辛。她宁掏自己腰包、不少公家一分钱,经常为付不起医药费的贫困群众垫资付费。当院长期间,谭医生发动全院职工集资捐款1000 元作为 “爱心基金”,帮助前来就诊的贫困群众支付医疗费用。
在她查出罹患大病仍坚持在岗位工作的事迹在**卫视、康巴卫视、**日报等媒体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爱心人士主动捐款为**治病,她总是一如既往的谢绝,实在没办法拒绝的,她将这笔爱心捐款存在一张卡里分文未动,她说:我有工资,有医保,有比我更困难的人需要这笔钱。
医者安康,她的朴素情怀感动乡里
2010 年9 月,年仅27 岁的**在**省人民医院确诊罹患肺癌。人们怎么能相信,一个活泼快乐、不知疲倦的人竟身患癌症,善良的当地村民挂念谭医生的病情,自发转塔十万圈为她祈福平安。几年时间里,**先后在省医院、华西等多家医院接受伽玛刀手术治疗及化疗,近两年,由于病情发展及长期服药,出现右下肺不张、免疫力下降等情况,每季度到省级医院接受一次复查,然后带药回家治疗。
查出肺癌后,谭医生辞去了院长职务,卫生局批准她请假安心治病休养,但她没有离开她所热爱的职业,在接受系统治疗病情稍微稳定后,**主动请求回卫生院工作。如今,她依然坚持每天步行3 公里,从家里到卫生院上班,“我们放心的好‘门巴’回来了”,村民们奔走相告,每天到卫生院找谭医生看病的络绎不绝,下班或节假日在家休息时间里,不少村民也找上门来看病。**母亲放心不下,只好每天陪着到卫生院为她煎药做饭,成了晓琴的“贴身保镖”和“保姆”。为了分担女儿肩上的重担,晓琴已退休多年、64 岁的老父亲谭富贵向主管局请求返聘到离家很近的若海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考虑到谭医生的病情,同事们处处关心她,不让她过度劳累,但她每每拒绝同事们的好意,她常说:“我也是一个病人,病人相信我,我只想更多地帮助他们”。今年5 月劳动节有3 天假期,晓琴找到院长,要求值班,她说:“我把假存起来下次到成都复查时用”。这时候,她仍以一个普通的职工看待自己,不要求特殊对待,她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最需要我们关心照顾的重病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藏族人民的好女儿,鲜水河畔的好“门巴”,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这片养育她的土地,献给了她热爱的纯朴的父老乡亲,献给了她钟爱的医疗事业。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她用自身蜡炬成灰的奉献,燃烧着炽烈的青春,谱写了一首人间大爱的赞歌。
第二篇: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1篇
出过“洋相”的大英雄
年龄54工龄34党龄24 从1700生产线到1580生产线
从曾经的小鲜肉到现在的技能大师
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他对工作的坚持与认真
他喜欢游泳,曾在滚滚长江中救起一条鲜活的生命;
他善于观察,刁钻棘手的设备故障仅用50分钟排除;
他热爱工作,欧洲工程师都为其竖起了大拇指。
他就是热轧三分厂工艺技术室共产党员,轧线作业长李善哲,一个立志当一名技师的老热轧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技师的工人就不是好工人。”这是老父亲在李善哲参加工作时送给他的告诫,也一度成为他多年来不断努力工作的奋斗目标。
李师傅的“笨办法”
李师傅82年从技校分配到了热轧一分厂在轧钢岗位上干了二十多个年头,2006年三分厂进行筹建,这位技术骨干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三分厂第一批先锋军。
三十多年来李师傅一直严格自我求,并养成了每天上岗必须保证全线都走一道看一遍的习惯。遇到检修,他总是干完自己手上的活就利用休整间隔去其他兄弟班组“窜门”。李师傅是单位有名的热心人,经常可能看到他到其它班组帮忙作业的情景。因为这事李师傅的人缘特别好,久而久之“李雷锋”的绰号在工友们之间流传开来。对于这个称呼,李师傅自认为自己是比不上雷锋同志的,因为他去兄弟班组帮忙更多原因就是想多学一些技术。
李师傅一直是公认技术能手每年的技术比武都能拿到名次并一度在多个工种比拼中同时拿到名次。李师傅虽然在工艺室岗位,但对设备,润滑,程序岗位的专业也多有涉猎,而这一切的原因正源于“学雷锋”。他说:“很多老师傅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我去帮忙他们高兴我还能学技术,何乐而不为?虽然岗位不同,但我相信熟能生巧,再说我这个人文化不高,只能用这种‘笨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可别小觑了李师傅的“笨”办法,正是这个“笨办法”造就了一名连外国工程师都为其点赞的中国工人。
李师傅的“出洋相”
那是三分厂筹建的最后阶段,法国阿尔斯通的工程师和几名国内技术员每天都在紧锣密鼓地对轧线通板程序进行着模拟测试,但一连几天也没能有个完美的结果,主要是模拟量的计算总是出现错误。热心的李师傅在一次帮忙中结识了这些人,攀谈中他侧面提到了故障程序分为有故障但不影响轧钢和设备的C类、有故障对设备轻微影响但不影响钢品质量的B类及有故障影响钢品质量需要马上处理的A类的阶梯执行的概念。李师傅把在一分厂遇到的五花八门故障进行了总结分类,举出了许多连外国工程师都没听说过的小故障希望能够纳入预警系统,并利用工作经验提供了大批物理量代替了原有设计的模拟量,让外国工程师茅塞顿开解决了困扰多日的通板程序计算偏差问题,事后外国工程师对李师傅竖起大拇指大为称赞。李师傅回忆说:“当时那个外国工程师对我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我根本听不懂,但从他的手势和表情我知道,他得到了我的帮助,他很高兴,所以我也算是出了一回洋相。”
李师傅的“尖板眼”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李师傅在外国工程师眼里是棒棒哒,在单位领导眼中也顶呱呱的人物。有一次,R1轧机在夜班出现了一个棘手的故障,历时五个钟头的故障查找也没能找解决问题。李师傅是早上知道的消息,他一进班组就撞上了早就等候的车间领导,要求他立刻参与到故障排查的工作中去。李师傅二话没说。做好安全交底拿上工具包就上了现场。经过一番细微的观察,李师傅在R1丝杆处发现了一些违合感,如果不是他多年来每天都保持着全线走一道看一遍的工作习惯,对设备各个关节都好比自己身体上的器官一样,这点细小的毛病还真容易忽略过去。发现问题后,李师傅查阅了该岗位的工作记录,发现在检修时电气部门对丝杆数据做过了常规的数据清零后,他立即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半个钟头后,安静了近六小时的R1再次喧闹起来,而这次的功臣李师傅则又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李师傅的英雄事
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人得好意,其福难量。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人间恩情除去父母养育当属救命之恩。在2015年4月李师傅就在滔滔江水中为自己铸下了这样的大功德。
2015年4月13日下午5时,李师傅和往常一样到青山钢城冬泳基地长江边正准备游泳,发现堤坡下面一名中年女子神情忧郁地独自坐在江边发呆。李师傅放慢脚步,边走边观察,突然听到噗通一响的水花声,他发现刚才坐在堤坡下的女子猛然跳到了长江里,四肢不停地扑腾,不一会儿就被江水冲离岸边5米多远。见此急情,李师傅二话不说一边脱衣服一边向堤坡下方奔去。4月的江水依旧冰冷,周围也没有救生圈,可在人命关天的当前李师傅顾不上想更多,像一支离弦的箭羽射入了滚滚江水中。救人与游泳不同,李师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住了正在下沉的中年女子头发。中年女子一直在挣扎,李师傅不得不用尽全身懈术来保持平衡,让两人不沉入江水。江水不是静止的,不一会儿的功夫两人就顺着江中西飘出了几十米。李师傅咬了咬牙拖着中年女子顺流靠近了江岸,这里他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幸好,这时江岸上已经有了不少围观的热心人,将两人拖上江岸才没有造成悲剧的发生。
事后,武汉市对李师傅颁发了荣誉证书而那名中年女子也对李师傅的救命之恩感激涕泠,每当逢年过节都会接到那家人感激的电话。
第三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典型材料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中江县城南客运站党支部
中江县城南客运站,现有职工101人(客运站党支部共产党员17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客运站主要从事旅客运输服务工作,年输送旅客300余万人次。
2011年客运站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被德阳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012年客运站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2015年客运站“微笑班组”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和交通行业优秀企业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授予“2015全国交通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被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六部门授予 “2015四川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2016年客运站被共青团德阳市委、德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评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2016年客运站被德阳市妇联联合会、德阳市“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2016年客运站党支部被中共中江县委组织部评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示范党支部”。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城南客运站党支部引导全站党员干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全体党员干部队伍中形成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的政治氛围,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党性教育上,引导党员干部永葆党性、党风纯正 客运站党支部成立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计划实施小组,根据客运站工作实际,按照“严谨细致、切实可行、简便有效”的原则,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党员先锋服务队活动计划,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利用党课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党员领导干部起好先锋模范作用,让所有党员明白如何学,如何做。
客运站党支部将学习教育计划与“三会一课”有机结合,以“三会一课”为主要载体,以党建信息系统为主要平台,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工作,确保学习教育起到实效,并在全站范围内深入开展“共产党员示范行动”,坚持以加强教育管理为先导,着力强化客运站全体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实干意识、廉政意识,积极整改解决问题,健全完善机制,建设了一支敢于担当、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公正廉洁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把新时期党员的先进形象立起来、树起来,在工作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创先争优、带头示范,用务实奋进、开拓进取实际行动,达到示范行动的常态化、长效化。
二、行动中,车站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两学一做” 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群众、服务广大旅客,达到办事效率更快、为民服务更好、干部作风更实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客运站党支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从客运站工作实际出发,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使干部队伍素质和各项业务工作得到持续提升,使驾驶员和旅客对优质服务的满意度得以持续提升。客运站党支部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委和集团公司党总支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思想建设常态化,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全体党员以此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党章及系列讲话,做好学习笔记,并撰写心得体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客运站党员干部怀忠诚之心,自觉遵守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更加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合格党员,立足本职积极为交通运输发展贡献力量。
三、坚持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工作岗位上处处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时时、事事、处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客运站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旅客运输事业,落实责任制度,树立了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形成自觉与自发行为;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出谋划策,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客运站党支部的领导下,党员干部办实事、办好事,主动解决职工生活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工作中积极为旅客排忧解难积极性明显增强。
工作生活中,客运站党员干部树立“优质、文明”服务理念,为广大旅客提供舒适、优美的乘车环境,并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自发的参加优质服务活动,引导广大职工提升自身素质。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延伸服务,如进学校售票活动等,解决服务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志愿参加党员服务活动,客运站党员先锋自愿服务队、微笑班班成员自愿参加公共场所义务劳3 动,立足本职积极主动为老、弱、病、残、孕旅客提供优质服务等;节期日期间,客运站党员干部工作中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全力保障旅客安全疏运,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忘我精神,自发坚守在运输工作一线,热忱为旅客出行的排忧解难,得到广大旅客一致好评。在省、市、县上级领导检查中,均予以了充分好评。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客运站干部党员立足本职充分体现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广大职工与旅客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树立了良好的交通运输窗口形象,为中江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道路旅客运输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四篇:农科所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共)
农科所“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中共预备党员,是公司农科所的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自2013年7月加入农垦这个大家庭以来,一直在基层单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工作期间,该同志不断努力向党组织靠拢,时刻以一名中共党员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同事的关心和领导的影响之下,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塑造良好的品行,赢得了党组织的认可,为自己在工作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正所谓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该同志于2013年研究生毕业以后,立志到基层单位为农业科技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公司农科所先后从事技术员和副所长等岗位。该同志政治思想觉悟高,为人正派,作风朴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每一件事情落到实处当中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努力学习,素质过硬
该同志作为学农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二字一直贯彻落实很到位,工作以来,他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和能力的抓手,作为推动工作有效开展的立足点,通过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实践学、向先进学,既不断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又不忘拓展专业业务知识,不断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现在党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就是要求我们知道为什么要学?怎么学?怎么做?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几年来,该同志通过公司和农科所组织的集中学习,通过自学,结合农科所自身的工作情况,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习近平系列讲话的精神实质,日常注重时事政治的关注,使自己的思想意识与时俱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牢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该同志知道工作中单纯有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实践经验,因此,他一方面虚心向老前辈请教,一方面自己努力钻研,经常穿梭田间地头,很快成为农科所的业务骨干,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评价。
二、扎根基层,主动作为
该同志深知对于年轻人来说,要想变得优秀就要敢于下基层,如果想尽快的变得优秀,那就要主动去作为。历史发展到今天,农垦的发展也进入新常态,农垦做为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担,更多地扮演着国家队、排头兵、示范区和稳定器的角色,该同志做为在农业科技工作岗位上的一员,面对甘蔗糖业十分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如原料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糖价徘徊不前和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等问题,通过积极适应公司领导班子不断调整的发展思路,主动作为。在农科所这个平台下,该同志深入到科技推广的一线,积极参与引进与示范甘蔗良种、节水灌溉、生物防治、全程机械化、健康种苗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为先进技术的推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农科所已经初步建成甘蔗螟虫生物防治体系、健康种苗繁育体系和甘蔗良种繁育体系,累计放蜂面积22.6万亩次、繁育健康种苗120多万株和推广柳城05136和台糖7929等优良品种1万多亩,为解决甘蔗糖业目前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科技支撑,促进了甘蔗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吃苦耐劳,率先垂范
来到公司农科所的这几年,该同志从小事做起,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协助主管领导抓好科研生产工作、做好试验示范。在试验实施过程中,面对繁琐的调查工作,面对日晒雨淋的日子,该同志都会身先士卒,特别是面对台风等恶劣天气的时候,该同志都会积极主动做好农科所相关安全工作,积极投入党员领导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台风过后第一时间主动加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这些面对灾难的平凡主动,都深刻地诠释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们这些广大共产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
该同志在农科所工作的这几年,立足岗位做贡献,写满了踏实和勤奋,他深知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要想优秀需要倍加努力。在农垦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在农业科技创新的驱动之下,在”两学一做”的引领下,在十三五规划的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他将以与时俱进和不断开拓的勇气迎接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他将努力践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标准,他将用青春和智慧为公司的甘蔗糖业书写更加美丽的画卷。
第五篇:“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小康路上的“总导演”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小康路上的“总导演”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小康路上的“总导演”
让一个农业人口3766人,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的贫困村,人称“外债100多万,村民上访不断,队伍人心涣散”的落后村,在10年里华丽转身,从总支升格为党委,并一跃成为全省闻名的文明村、示范村、小康村,作为村党委书记,林xx是如何做到的?追寻他的足迹,我们发现了其中的“秘籍”„„
勇挑重担谋发展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
为改变xx村贫穷落后的面貌,2005年xx县xx镇党委经反复研究,决定让农民企业家林xx担任xx村党总支书记。面对xx村实际,林xx临危受命,内心暗自发誓,不能辜负党组织的重托、村民的希望。上任伊始,他立即忙碌起来:组建村党组织班子,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集农村发展建议;邀请省规划设计院专家来访实地考察,量身制定10年发展规划。在众人惊讶和怀疑的目光中,敢为人先的林xx大胆提出,要通过集资方式,盘活村里停产多年的红砖厂。
“一个瘫痪多年的废砖厂还能复活?希望不大,还入股呢,集体企业都得黄„„”提议一出,村里就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为转变村民认识,林xx和其他班子成员通过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周密规划,耐心走访入户做村民工作,逐步赢得了村民理解和支持。54户村民入股,集资192万元,村里第一家股份制企业——xx红砖厂正式进入投产,当年实现纯利润200多万元。捧着大把的钞票,村民脸上都挂上了微笑,其他村民纷纷请求入股,共同创业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林xx把握时机趁热打铁,又先后组建成立了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厂、空心砖厂。
探索富民新模式
xx村的成功发展,并没有使林xx放慢前进的脚步。2007年,他又因村制宜,因势利导,组织成立了总投资1100万元的畜禽养殖、蔬菜、农机等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8年,林xx坚持推进土地流转,先后以每公顷土地给合作社农民1万元租金的方式,流转土地300公顷;引入花卉公司进驻,建成了占地10公顷的花卉生产基地。
尝到甜头的村民文立普高兴地说:“除了得到流转土地租金之外,我们还可以进入基地打工,当工人,挣工资,收入比前几年至少增加3千多元„„”
在林xx的带领下,xx村着手建立了以村带企、村企融合,利益联动、共建共享的村企合一机制,成立了固定资产4000多万元的众一农业发展集团公司,吸引401户村民入股1200万元,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党建富民新模式,xx村政治、经济、社会和产业关系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和变革,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在变革中不断增强。
提高福祉惠民生
在倡导创业带富的同时,林xx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心上。提起林书记做的民生实事,村主任文业胜如数家珍:从2011年开始,村里累计投入3亿元,新建居民楼23栋,通过宅基地置换的方式,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楼房,免除了10年的取暖费、物业费;新建占地6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村级阵地,铺设水泥路29公里,砂石路16公里,形成了“四纵四横”的村屯路网;建设固定式和密闭式垃圾箱100个;完成养殖场大型沼气2个;新建葫芦岛公园一个,内设葫芦岛湖、凉亭,种植草坪36000平方米,种植景观树30多个品种、1700棵„„
如今,林xx在带领村民共享富庶和谐幸福的同时,登高望远,对未来设想了更远大的目标:到2020年,要让xx村成为“东北小华西”。对此,村民也是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