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营经济(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15:5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民营经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民营经济》。

第一篇: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民营经济

关于2009年全镇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

范政发[2009]2号

各村、镇直各单位:

2009年是我镇加速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富民强镇进程,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富民强镇,本着“支持民营,服务至上”的原则,以加快发展,增加总量,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为目标,实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全面提高我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主要任务

围绕北部木业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板皮加工业,鼓励个人进行木业加工经营;围绕特菜生产基地,注重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嫁接,搞好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大力开发名、优、新、特产品,逐步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引进县外客商来我镇投资兴业,确保完成2009年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引进外资80万美元的任务。

三、优惠政策

凡是我镇民营企业发展除国家明确限制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开放的领域都对民营资本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或实行行业垄断。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与经营。

1、招商引资方面优惠政策

单体固定资产投资100--500万元且年纳税额不低于20万元的新办企业,镇政府给予企业实际投资额1%的扶持资金;新上固定资产300万以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且通过县考核办验收,镇政府给予企业2万元的扶持资金;单体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且年纳税额不低于30万元的新办企业,企业和镇政府商定扶持政策,并给予引资人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1‰的奖励。特大项目,特事特办。

2、板皮加工户的扶持政策

新上板皮机1台,每年连续生产不低于8个月,且连续生产3年以上的,镇政府奖励10000元,分3年支付,第一年奖4000元,第二年奖3000元,第三年奖3000元,三年内提供不超过2亩的占地补偿费,按实际用地补偿。

3、优化环境方面

镇政府成立工业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施保护,为企业通过“一站式,全过程”的一条龙服务,即从项目各项审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一系列手续均由工业服务中心协助办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考核机制

镇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强化责任,层层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责任制,形成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人人成为发展民营经济责任人的局面;严格考核不打和牌,每季一通报,半年一排名,全年搞总评。

关于磁涧镇2009年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09-02-19 20:52 来源: 磁涧镇 关键字: 发布人: 磁涧镇-系统管理员 字体:

大 中 小

磁政[2009]2号

关于磁涧镇2009年民营经济发展的

实 施 意 见

为加快工业强镇进程,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磁涧,依据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现对我镇2009年民营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服务意识,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素质,扩大效益,推动我镇民营经济特色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

二、目标任务

1、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5.1亿元,入库税金4000万元。

2、新上民营企业项目1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个,千万元以上项目4个,500万元以上项目5个,100万元以上项目5个。

三、发展重点

1、以沿310国道南窑、柴湾、八里、杨镇、尤彰、侯沟、游沟等村为重点,继续壮大陶瓷、机械加工和建材等产业,形成 区位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实现规模化、科学化发展。

2、以涧南沿铁磁路的朝天椒及烟叶为重点,以涧北奎门、杨镇、礼河、掌礼等村的大粒樱桃为重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3、沿310国道大力发展以餐饮为主的服务业和以礼河、掌里樱桃沟假日休闲娱乐为主的服务业。

四、主要措施

1、坚持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项目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狠抓优势产业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一是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以机械加工及建材制造为主线,大力发展机械和建材加工业。二是把握项目建设的重点。各行政村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既要围绕机械加工和新型建材等产业链积极新上配套项目和深加工项目,又要结合实际,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大力发展朝天椒、大粒樱桃等特色种植及深加工业。充分认识发展“三产”的巨大潜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三是要紧扣目标狠抓项目落实工作。310国道沿线各行政村、镇直各单位要将镇党委、镇政府下达的目标,因村制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主抓负专责,确保主抓招商引资人员的时间,交通工具和经费。力争使大型民营企业落户磁涧。

2、促骨干、抓特色,努力使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达到双盈

今年,将坚持镇主要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在全镇培育3至5家骨干民营企业和重点民营在建项目,加大协调支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畅通燃气、港宏瓷业、一拖通达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的品牌企业,加大推介力度,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朝天椒、大粒樱桃等农产品深加工业,围绕加工制造业,发展防盗门、预制品制造、力车制造、饲料加工等特色产品,促进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开展的“十强村”和“十强企业”竞赛活动。把民营经济十强村竞赛活动,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把是否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否为民办实事,作为衡量民营强村的重要指标,通过开展十强村竞赛活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尽快形成一批经济富裕村和特色产业村;积极开展民营经济十强企业竞赛活动,通过培育民营骨干企业和支柱财源企业,引导帮助重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生一批行业龙头,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鼓励提倡重点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以商招商,把企业招商引资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补充。

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企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认真抓好各种民营经济发展优势,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切实做好专项治理,协调各职能部门坚持安静生产日制度,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负责制,畅通绿色通道,营造优质高效的环境氛围,为企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一流服务。

六、加强安全监督,加大治理力度,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和镇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化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力度,确保民营企业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全镇民营企业进行有效监督,尤其是易燃易爆企业,化工企业每月要安全自查达到两次以上,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同时,要强化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业务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安全责任和安全投入的落实。

七、磁涧镇2008年民营企业新上项目考核奖励办法

为使我镇圆满完成下达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上各项目标任务,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

今年,按照招商引资任务分配表,对各行政村实行招商引资任务考核。对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要引进1-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对工业基础条件较差的行政村要积极创造优势条件,通过引资或股份制形式,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业及第三产业项目的发展力度,要引进百万元以上项目1个,突破招商引资工作空白。力争在2009年底全镇31个行政村要有80%以上的行政村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零突破,在2010年实现村村有项目,彻底消灭项目空白村。

(二)奖励

1、奖励范围

2008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实现税收的民营企业的行政村、镇直各单位、镇机关二级机构、各企业、个人。

2、奖励依据

奖励的考核,特邀由县委督查室、政府目标办、民营企业服务局、招商局、审计局、财政局、物价局参与实施,依据 “新安县新上民营企业项目考核认定办法”进行。

3、奖励办法

(1)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今年重点对大粒樱桃基地配套的大粒樱桃市场及樱桃贮藏加工项目专项招商,引进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大粒樱桃市场建设及樱桃贮藏加工项目,建成使用后给予2万元奖励;引进投资500万元的上述项目,建成使用后给予3万元奖励。

(2)新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含资源型和非政府鼓励的商业地产项目)1000万元以上项目,当年引资当年投产,经县政府相关部门考核认定的给予30000元奖励。

(3)新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含资源型和非政府鼓励的商业地产项目)5000万元以上项目,当年引资当年投产,经县政府相关部门考核认定的给予50000元奖励。

(4)新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含资源型和非政府鼓励的商业地产项目)项目,当年投产当年实现税收50万元以上的,按镇政府实得财力部分的10%给予奖励。

科技兴农

一、从村镇当地实际出发,创造有效的发展模式

科技支农不能搞“硬嫁接”、“拉郎配”,“一刀切”。只有按照当地特定条件设计安排项目,才能取得持续发展的长远效果。我国东北地区具有发达工业化的基础和农业科技研发的雄厚力量。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已有多年的历史。黑龙江、吉林的粮食作物生产,林业生产和地方特产的人工养殖;辽宁的水果、干果、山货、水产养殖等,早已取得了历史性经验和规模化效益。向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商业化生产模式,同国际接轨,应该在发挥其前期发展的优势的同时,积极加强科技投入,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进程。以辽南地区的经验来看,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县区为数已经不多。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农村均直接与现代生产力接壤;沿海地区则以渔业生产为主业,近年从生产手段到组织形式都发生了质的改变,企业化、商业化特色明显。实际上,农村地区的情况差别很大,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单靠“输血”是很难做到的。包括科技下乡、科技支农等好办法,其根本作用应该是帮助当地打造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增强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最终完全摆脱“等、靠、要”的心态,真正走上自我创新致富之路。近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乡、街道)的带动,许多农村地区基本淘汰了落后的生产方式,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得到突破性增长,许多村镇的整体形象获得了质的改变,一些村镇都经过了一个从“输血”转变为自我“造血”的成长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以当地实际条件为基础,以特色项目为主要依托,以科技投入为主要手段,以打造自身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目标,加大支持力度,放手依靠当地干部群众,推进其自身创新发展能力的增长,使之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模式。全国倡导推进的科技示范乡、示范村,粮食、水果、花卉、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远洋捕捞、产品加工、现代工业等各有重点,各有中心,发展的势头逐年提高。生产的发展,带动了村镇面貌的根本改善。农民得到了实惠,增强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对科技兴农的极大兴趣,学科技、用科技、找科技的人越来越多,科技生产力成为村镇自我发展的强劲动力,形成了良好的发展事态。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部的推进,各地政府均将科技兴农发展列入惠民重点工作之中,列为政府督办项目,并以此为重点,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扶植支持,探索出“以创新项目为轴心,政府资助、村企联办,村镇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互动”的运行模式,形成了有利于相互合作、有机运行的组织形式、创新机制和联动方式。

创新机制的形成改变了当地农村的落后面貌,维护创新发展的模式,还必须努力抓好以下几个工作环节:

1、改革科技示范实施的组织形式。坚持以创新项目为科技示范的管理轴心,成立科技示范指导委员会,制定章程,组织项目的实施和验收,以项目成效作为检验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

2、创新项目资金的管理机制。为使各项资金充分发挥效用,改变单纯依靠行政管理的旧方式,构建政府、村民、企业、科研机构互动的联盟式管理机制,互动互利、互相监督,共同管理项目资金,使资助资金使用一落到底。

3、建立与科研院校的联合互动格局。科技项目需要转化为实际成果,村镇和企业期盼科技下乡,这是双方共同具有的急切心态。政府主管部门积极牵线搭桥,为科研院校联系企业和农户;区市县努力为院校创造项目的实施条件,企业与农户以合同形式建立稳定的互动互利关系,使项目实施好、见效快,并及时将成果推向市场,如辽南地区的旅顺铁山街道对庄沟村,在农科院的扶植下,与绿岛公司建立互助互利关系,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餐饮服务项目,绿岛经营,村民得利,院校也有成果。

二、结合乡土特点,确定发展思路

好的模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的模式必须符合当地实际才能具有健康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因此,要使科技兴农取得实际效果,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摈弃形式主义,突出乡土特点,理清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1、发挥科技特派团的纽带作用,确保科技项目的发展效益。近年,国家推动实施了科技特派团创新工程。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团到驻点村(企业)服务,实现村镇、农户、企业同科研院校的联合互动、资源互补,提高农民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在农村和乡镇企业的普及率和贡献率。特派团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以项目专家组形式派出,与派入地联合成立领导小组。特派团的工作已经取得成果,在派入地区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特派团的工作以推广项目为中心,以传授技术、培养人才、提高农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开展科技示范为主要工作内容。特派团常驻农村,坚持科技惠农、科技富农,用事实解决农民群众“信、认、求”的问题。实践中,各地村镇创造了多种方式协助特派团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有的创建了党员“

十、百、千”科技入户工程,积极为村民搭建科学知识进村入户的信息平台;有的把科技用户终端拓展到农民家中,一直到使村民对科技知识“能懂、能用、能创新”,还在普及的基础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科技带头人。促使村镇具备自我管理和创新的能力,走上依靠科技自我发展的道路。如旅顺口区围绕大樱桃生产的难题搞攻关,先后研究和推广了“大樱桃破眠剂技术”、“大樱桃测土施肥技术”、“大樱桃仿锤形修剪技术”、“果园杀虫灯安全控害技术”、“赤眼蜂防虫技术”等10余项先进技术,使大樱桃生产出现了优质、高产、价增、俏销的可喜局面;瓦房店市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筛选、果树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优质甘薯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以及肉用复州牛选育开发利用等多项重点攻关项目。

2、科技支持企业,工业反哺农业,实现村镇经济的良性循环。科技投入必须多方筹措,合理解决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问题。目前村镇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有:利用现行的土地占补平衡政策资金;村办企业收入;企业税收30%返村;企业占地费收入;外方项目投资股份等。工业项目,或企业化生产的农副业项目,发展后创造的收入,能迅速反哺农业,用于农业科技的投入。科技项目发展资金有了可靠的解决渠道,形成自生自养的科技兴农机制。通过房屋土地置换、土地入股、集约化经营等措施,整合建设用地资源,减少了科技项目发展的障碍,加快了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逐步实现了“农民居住社区化、产业发展园区化、经营运作公司化、体制管理股份化、村民保障社会化”的目标,“绿色村庄”容貌渐显,群众对科技由怀疑到支持,最终产生了真感情。

工业反哺农业还有更深远的意义。科技型企业的进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使科技兴农真正实现了“富民、惠民、利民”的目标。经济实力的提高,可以使村镇有条件统筹考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改善,针对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规划项目,使用资金。诸如燃料、饮用水、住房、垃圾处理等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可以给于有效彻底的解决。目前,“秸秆气化”技术经示范成功,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农村地区“炊烟四起”的现象将逐步消失;自来水通入农户,彻底告别了世代饮用地表水的历史。通过科技示范推进,“农业地区现代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农村生活城市化”成效显著,一些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超过了城市市民,生活方式与城市市民几无差别,为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提高科技意识,创建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村地区的科技生产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要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必须加强科技文化建设,使干部群众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科技的亲和力,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素质。要唤起村民自主创新的欲望,形成科技创新的内在机制。实践中,许多村镇的干部群众充分发挥创意,科技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一是创办村级科普党校和村级科普活动站,把党员政治教育同科普知识学习融为一体,使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和科技素质双提高;二是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为村民利用网络科技知识资源创造条件,让科技知识将农民引入富裕路;三是积极营造有益于科技宣传的氛围,采取宣传画册发放、举行大型文艺演出、文艺宣传队表演等等多种形式宣传,增强科技亲和力。2008年春节,位于辽南的普兰店市科技局在潘屯村举办了《科技下乡闹春潮》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既展示了科技兴农的成果,又宣传了科技知识,使村民在轻松热闹的氛围中,感受科技兴农的作用和实惠。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

4、提高素质,培养自我发展动力。提高村民的科技意识,还必须实实在在地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水平和科技实践能力。这是农村地区打造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和根本。让农民摆脱愚昧变得聪明起来,摆脱“原始”而现代起来,就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让他们成为懂科技、会用科技,能创新、会发展的现代生产力的代表者。各地起动了星火培训工程,科技文化活动红红火火: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主题开展全民培训活动,树立“人人学科学、人人讲科学、人人爱科学、人人用科学”的思想理念;利用街道职业技术学校,以星火培训为载体,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宣传、推广、教育活动;建立科技大集,科技一条街;开展科技活动月;建立调频广播宣传网;印发各类科技书刊和宣传材料等,创造出浓厚的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使科技兴农成为农民拥护的自觉行动。

三、注重成果推广,开拓新农村发展道路

1、建设和完善农业科技研发联盟,形成科技示范与推广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大学、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以科技型龙头企业为创新主体,结合科技示范村镇的实际,建立科技研发联盟,解决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大连工业大学联合五家村镇龙头企业组成的“大连市农(水)产品深加工产学研战略联盟”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以“发展引导、利益驱动、互惠互利、宽松适度”为主要特征的“会所制”联盟,是新形势下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该联盟成立后,在发挥科技优势、重大项目攻关、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科技示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村镇的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略。围绕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技为动力,支撑和引领六大版块经济的发展(工业版块、高效农业发展版块、商贸业版块、旅游业版块、果品发展业版块、养殖业版块)。以“富民、惠民”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工业企业,现代高效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缔结农村地区产业链。用技术链延伸带动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提高农民创新素质和自主增收能力;以增强新农村自主发展能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为主要内容,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加速农村科技进步,优化农村科技环境。

3、培育“企业+金融+科技+农户”的新型合作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扶持并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在科技示范中,依托科技项目将这一模式加以推广。一是把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作为科技示范的切入点。扶持并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在科技示范中,依托科技项目将这一模式加以推广,提升龙头企业的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创新管理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积极推广这一新型经济合作模式,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如獐子岛渔业集团等十几家龙头企业,在推动农渔业走出封闭状态,发挥科技生产力的强大作用,走向国际大市场等方面,均起到了良好的标杆和示范作用。

第二篇:发展民营经济建议

发展民营经济建议

1、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和微观政策落实力度。殴债危机以来,国家及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虽然涉及方方面面,但大多停留在顶层要求上,具体落实的措施、责任部门和谁来监督不够明确,政策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始终未能很好解决,特别是在现有财政体制下,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选择性落实事项或层度,折扣率很大。建议由上至下进行制度化调整利益关系,把引导、扶持、激励政策落到实处。

2、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和放大发展空间。在目前复杂多变、持续低迷的客观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举步维艰,成本高、融资难、税赋重,保生存已成为基本诉求。建议,一是特殊时期采取特别应对措施,阶段性调减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征税率,放水养鱼;二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起社会责任,制度性安排较大比重的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盘子,清理贷款搭配项目和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国家、省级财政提高风险补偿,引导和督促银行流动性真正进入实体经济;三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园区建设支持力度,按照基础设施投入量,省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补偿;四是为鼓励全民创业和小微企业孵化发展,对集中投建的标准厂房和入驻的小微企业进行统一打包,享受招商引资项目的政策优惠。

3、落实行政服务的有效作为,减轻“越位”“扰民”现象。目前企业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应对变化保运行上,政府应尽量减少行政性活动安排。一是开展调研活动宜少不宜多、宜粗不宜细、宜点不宜面、宜实地不宜问卷,从感性到理性;二是培训活动尽可能“小班化”,按镇区安排,方便企业主和管理层参加活动,提高效果;三是政务性会议、领导人“下基层”、组织参观、评比活动等,征求企业意见,尊重企业意愿,不做硬性要求;四是认真研究将部分行政职权如评比、认定、推荐、项目审议等下放到行业协会,政府只负责政策的制定和对执行的监管,强化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指导和行业自律作用;五是组织力量开展“巡诊”活动,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投资、财务和流动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企业平稳发展。

第三篇: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李志刚

2008年07月13日14:14来源:《广西日报》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以桂林市为例,2006年、2007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近半壁江山,年均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但必须看到,民营经济的加快发展,还受到诸如机制体制等瓶颈的制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科学发展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目前,在发展民营经济上,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部门行为“缺位”“错位”、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要重新审视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努力在破解难题上取得新进展。一是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确保民营经济主体地位平等、发展机会均等、政策享受公平;二是进一步理顺管理服务体制,充分发挥工商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等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强化和优化服务;三是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建立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协调机制和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对接机制,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体系和辅导机制,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财税支持力度,建立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技术升级和对外合作交流等;五是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公共技术开发、服务、转让交易等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技术服务。

●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目前我区民营企业介入的多为技术门槛和管理门槛不高的领域,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设备落后, 产业、产品结构趋同,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较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抓好“三个创新”:一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扶优扶强和联合发展的方针,围绕把大企业做强开展体制创新,鼓励优势民营企业运用资本扩张和业务合作等手段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航空母舰”。围绕把小企业搞活开展体制创新,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合理分工协作,建立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促进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强。二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充分依托高新区和科研院所,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使民营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具有支撑作用的新兴产业。三是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人力资源、财务和质量的管理,克服家族企业和家族管理的弊端,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广纳资本和人才的制度基础。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品牌建设

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活跃、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目前,我区民营企业经营者和企业人员文化层次偏低,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缺乏等问题突出。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一是帮助民营企业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学校培养、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专业技术的业务培训。二是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利用高校科教优势,为民营企业培养和输送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大职业教育力度。以县乡党校和职业学校为龙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职业培训,切实解决民营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四是积极引进人才。建立科学灵活的引进人才机制,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构建多层

次的人才队伍,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区民营企业品牌少、品牌意识不强。要抓住品牌这个牵动民营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不放,在创品牌上下功夫。一是制定扶持品牌政策。建立品牌发展专项经费,对品牌产品企业实行奖励;在技改投入上重点向品牌产品企业倾斜,对品牌产品企业,优先申报国家、市重点技改、国家贴息和市重点技改贴息计划。二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突出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特色产品和企业,突出行业优势产品和企业,突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和企业,在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上下功夫,奠定品牌基础。三是树立品牌意识。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创造品牌产品,建立品牌企业,发展品牌经济,综合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园区是加速产业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是资源配置困难和企业发展受地域局限。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平台。一是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调控引导。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组织民营企业与园区开展互动交流,引导民营资本向产业集中、区域集中,激活园区存量、提高增量,形成民营企业聚集区和块状经济。二是充分利用建设新工业园区的机遇,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加快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和产业群体。三是加大园区软硬环境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以“路、水、电、房、校、所”为重点的园区基础建设,提高园区吸纳和承载产业转移项目的能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探索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采取“飞地经济”等新形式;创新园区招商模式,推进招商引资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民营企业“无障碍进入、无顾虑发展”。

(作者系桂林市市长)

(责任编辑:权娟)

第四篇: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志刚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以桂林市为例,2006年、2007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近半壁江山,年均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但必须看到,民营经济的加快发展,还受到诸如机制体制等瓶颈的制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科学发展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目前,在发展民营经济上,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部门行为“缺位”“错位”、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要重新审视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努力在破解难题上取得新进展。一是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确保民营经济主体地位平等、发展机会均等、政策享受公平;二是进一步理顺管理服务体制,充分发挥工商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等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强化和优化服务;三是进一步拓

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建立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协调机制和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对接机制,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体系和辅导机制,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财税支持力度,建立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技术升级和对外合作交流等;五是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公共技术开发、服务、转让交易等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技术服务。

●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目前我区民营企业介入的多为技术门槛和管理门槛不高的领域,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设备落后, 产业、产品结构趋同,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较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抓好“三个创新”:一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扶优扶强和联合发展的方针,围绕把大企业做强开展体制创新,鼓励优势民营企业运用资本扩张和业务合作等手段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航空母舰”。围绕把小企业搞活开展体制创新,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合理分工协作,建立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促进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强。二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充分依托高新区和科研院所,研发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使民营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具有支撑作用的新兴产业。三是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人力资源、财务和质量的管理,克服家族企业和家族管理的弊端,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广纳资本和人才的制度基础。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品牌建设

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活跃、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目前,我区民营企业经营者和企业人员文化层次偏低,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缺乏等问题突出。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一是帮助民营企业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学校培养、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专业技术的业务培训。二是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利用高校科教优势,为民营企业培养和输送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大职业教育力度。以县乡党校和职业学校为龙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职业培训,切实解决民营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四是积极引进人才。建立科学灵活的引进人才机制,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构建多层次的人才队伍,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区民营企业品牌少、品牌意识不强。要抓住品牌这个牵动民营经济

发展的“牛鼻子”不放,在创品牌上下功夫。一是制定扶持品牌政策。建立品牌发展专项经费,对品牌产品企业实行奖励;在技改投入上重点向品牌产品企业倾斜,对品牌产品企业,优先申报国家、市重点技改、国家贴息和市重点技改贴息计划。二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突出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特色产品和企业,突出行业优势产品和企业,突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和企业,在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上下功夫,奠定品牌基础。三是树立品牌意识。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创造品牌产品,建立品牌企业,发展品牌经济,综合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园区是加速产业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是资源配置困难和企业发展受地域局限。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平台。一是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调控引导。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组织民营企业与园区开展互动交流,引导民营资本向产业集中、区域集中,激活园区存量、提高增量,形成民营企业聚集区和块状经济。二是充分利用建设新工业园区的机遇,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加快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和产业群体。三是加大园区软硬环境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以“路、水、电、房、校、所”为重点的园区基础建设,提高园区

吸纳和承载产业转移项目的能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探索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采取“飞地经济”等新形式;创新园区招商模式,推进招商引资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民营企业“无障碍进入、无顾虑发展”。

第五篇: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初探

县域民营经济就是指县域范围内的民营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城乡居民控股的股份制经济。县域民营经济自上世纪70年代以地摊、作坊形式产生,发展迅猛,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民营经济的领域不断拓宽,规模逐渐壮大,占县域经济成份比重增大。近几年,在县域范围内,民营经济逐渐取代原有的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国有及集体经济,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体制不适等原因,已经退出或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县域民营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的份量已从过去的补充演变到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一统江山。可以说,发展县域经济,就是发展民营经济。

一、县域民营经济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1、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农业产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民营企业与农业产业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培育龙头,而很多民营企业起源于农村又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依托,通过政策引导,狠抓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培育了一大批种养大户,一大批深加工、贩运大户,也培育了一批具有相当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我县坪上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2001年组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实行统一配料、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壮大,到今年,全县组建了四大食用菌公司、六大生产基地,外销食用菌达2万多吨,链接农户5000多户,极大地带动了农户增收,财政增收。据测算,农民种食用菌比种水稻每亩增收4000元,菌农人平年增收600元以上。从一定角度说,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农业产业化的显著成就。

2、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一是民营经济是未来县域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实行了保重点的投融资体制,县域经济的投资主体落到了民间民众头上,公有制经济成份在县域未来经济发展的作用愈来愈弱,有的县已经全部退出。二是民营经济是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内在活力。随着经济发展和自身的需要,民营企业更加向城镇集中,并形成工业小区,进而促进了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三是民营经济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提高农民生产效率的现实选择,县域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人口这么多,靠城市吸纳相对有限,因为农民进入大城市成本太高,城市工业处于改革时期、自身就业都难以满足。而大批农民进入民营企业,向中心城镇聚集,都具有最大的现实可能性和极为广阔的前景。如我县安平镇20几位农民组建冠军米业公司,吸引劳动力1500多人;我县从事建筑、安装工程的民营企业900多家,年创产值10亿元,吸纳常年劳动力4万多人,每年赚回劳务收入4亿元;近年发展的食用菌栽培产业,从事生产、加工、销售人员将近10000人。

3、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是解决农民增收和县乡财政困难两大难题的根本途径。农民收入增长徘徊不前近几年较为明显,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县乡财政脱困问题,光靠农业本身不行,农村人均资源少,目前大部分土地产出有限;靠农产品提价也不现实,加入WTO以后,大宗农产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大宗粮食价格不可能有大幅度增收。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只有依赖土地的人少了,农村的人均资源才会相应增加,土地的产出和农业的经营才会更有效益,留在农业中的劳动力才能从专业化、大规模的农业经营活动中获得更高的收入。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使农民在未脱离土地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县乡财政困难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普遍问题,振兴县乡财政的根本出路也在于发展民营经济。很多地方的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县、乡镇,财政状况就相对好一些。近两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8%,实交县内税金,占全县税收收入的40%,民营经济从业人员6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30%,为农民人平提供纯收入630元。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财政收入保持20%的增长率,乡镇财政状况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好转。

二、现阶段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民营经济具有规模小、定位准、经营灵活、转向方便的优势,而且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改革的锤炼和磨砺,羽翼日渐丰满。但是,由于受体制、经营、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制约,发展步履艰难。

一是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欠佳。法制环境不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民营经济的认识存在误区和禁区,使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公平地位。由于目前国家没有较完备的保护民营投资权益的法律、法规,因而对县域民营经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纠纷的处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民营企业的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管理执法部门作风急需改善。有的执法部门(包括上级部门)为了某种利益将“执法”变成“执罚”,以各种名目收费。有的则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民营企业审批程序相对外资企业仍很繁琐。硬性环境阻碍了民营经济壮大发展。县域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财政投入有限,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民营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较快,各地普遍出现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象,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增长的瓶颈,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

二是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信贷支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大多数专业银行退出农村,县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民间借贷资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筹集发展资金,只有少数民营企业能够从农村信用社、县级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县域民营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在县域范围内,民营企业难以真正享受“国民待遇”,担保难、抵押难是县域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主要表现。县域民营企业在贷款过程中条件相当苛刻,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有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仅占其发展资金的15%,这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高达60%的贡献率很不相称。

三是以家庭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管理机制问题逐步凸现。在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初期,家庭式企业能够充分调动既有的人力资源,降低机会成本,理顺利益关系,降低内部沟通成本,降低监督、代理费用,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随着家庭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家庭管理机制的问题凸现出来,在家庭式管理模式下,存在裙带之风,绩效评价不公平,压抑了家庭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在发展过程中,决策随意化,对企业的发展难有长远规划。在碰到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侯,民营企业往往要么凭借自己的经验,要么跟别人学,缺乏符合市场和自身条件的长远规划,大多数县域民营企业还处在小农经济的初级阶段。一些县域民营企业中,公司治理结构薄弱,财务状况复杂,账目混乱,企业信用状况堪忧。

四是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短期行为严重。私营、个体经济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比较明显。一些私营、个体企业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来获得经济效益,而是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有的经营思想不端正,违法经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有的偷税、漏税、逃避国家税收。

五是县域民营经济呈现出区域差异性和较大波动性。发达地区县域民营经济在完成资本积累后,已步入产业升级和扩大规模的阶段。但中西部地区县域民营企业刚刚进入资本原始积累,发展相对差距还很大。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布局散、水平低、质量差、污染重、管理水平和市场意识跟不上,产业升级困难较大。县域民营企业过分集中于传统产业,进入门槛较低,因此出现了过度竞争的现象,新生的数量很多,同时倒闭的也不少。

三、新时期发展县域民营经济的几点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开始的资本积累,经过小规模办实业阶段,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阶段,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县域民营经济迎来了茁壮成长的新时期。

(一)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一要扫除观念上的障碍。对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要从大的体制环境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消除偏见和歧视,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弱化管理职能,实现“无为而治”,优化服务质量,做到“大有作为”。在提供方便、协助立足、促进发展三大方向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抓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使之在项目审批和管理上达到快、好、优。要坚决整治损害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乱”现象和不正之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私有产权和发展权,认真查处对民营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完善举报制度,切实加强执法监督,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及时向民营经济提供行业和地域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引导民营企业克服短期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观念。加强对民营经济管理,制定必要的标准,给予必要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二)广辟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县域民营经济融资体系。

积极创造条件,及早筹建和完善政府管理下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担保,以降低金融部门的贷款风险;对于确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给予财政贴息;采取具体措施推进民间贷款担保基金的建立和扩展。建立专门以县域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面向县域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的专门银行。可以考虑在原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中小企业信贷部的基础上成立专门银行,促进对县域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可以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允许其以土地、有形资产等作抵押,降低申贷“门槛”。为确保信贷投向对民营经济的有效支持,可以将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成效与其经营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实行综合考评,同时可以考虑制订相关政策给基层银行信用社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政府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对民营骨干企业扶植的力度,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实行国有、民营企业扶持政策一视同仁。民营企业也要树立金融意识,诚信经营,按时还贷还息,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三)建立创新机制,着力引导民营企业推行现代化管理。

一要着力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人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第一要素,特别是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的不断提高,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组织业主到高等院校系统地接受现代管理知识教育或参加短期的管理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教育和引导民营业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立足干大事、谋长远、图发展,组织他们参加各类经贸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求高、求强、求大的胆识和气魄。

二要着力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采取技术转让、共建实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开发。加强企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及时提供信息服务。企业本身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有计划地派人到大专院校进行深造,并想方设法引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到企业工作,促进民营企业科技进步。

三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家庭式管理的责任制度,明晰产权,按照公司法来组建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运作,避免经营决策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民营企业注重培育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从而使民营企业形成一个统一思想灵魂、统一精神支柱的整体,上下一条心共筑企业的发展。

下载发展民营经济(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民营经济(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总结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总结年初以来,按照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市不断强化政策落实,强化融资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开展创新创业,大力推进“小升规”培育工作,积极......

    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几点建议

    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创业文化,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富民经济,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有多高,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多快......

    发展民营经济[优秀范文5篇]

    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对策研究一、民营经济的定义和作用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

    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一、引言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

    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一、引言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

    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一、引言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

    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材料[精选]

    文章标题: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材料蜂群经济效益近年来,全区各级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要务,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做大做强区域经济的突破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攻方向,发挥优......

    巴东县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

    巴东县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 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开放强县战略,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县外客商来我县投资兴业,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 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