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5:3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云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云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白云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白云镇

2007城规一班第四小组

2010年7月20日

白云镇生态文明建设 调研报告目录

第一篇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陈彦锡

一、生态文明的发展

二、生态文明的定义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

五、生态文明建设和与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 白云镇总体概况…………………………….罗 聪 第三篇 白云镇生态产业规划……………………….王明月

一、生态农业

二、生态工业

三、生态第三产业

四、建议发展对策

五、策政策支持

第四篇 白云镇生态环境规划……………………….刘 丽

一、生态环境

二、生态环境规划

三、白云镇生态环境规划

第五篇 白云镇自然保护规划……………………….盛珊珊 第六篇 白云镇污染控制规划……………………….单 伟 第七篇 生态文明建设以林下村为例……………….严 宇 第八篇 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峒村为例……………….周润琼 第九篇 生态文明建设以金梯村为例……………….文上宇 第十篇 发展预测展望及结束语…………………….平戈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1、生态文明的发展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的作用条件,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生态文明的定义

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既包含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意识、法律、制度、政策,也包含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结构和实际行动。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伸。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要走生态化、无害化道路,大力发生态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要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并将这一发展战略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和个人。

农村生态文明的包括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它指的是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与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农村内部结构,以及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所取得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3、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构成了社会主义整体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则是理解、探索和坚持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基本条件。

1、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学理论在人类文明发展道路探索中的具体运用

生态学概念最早是德国动物学家E•海克尔提出的。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该学科认为,动植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在系统内存在着有规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且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在较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因此,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角度,遵循自然界动植物的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弘扬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要求人类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与马克思同时代的化学家和农学家李比希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植物吸收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分及土壤中的钾、钙、磷酸盐等各种有机物的养分,动物(包括人)又从植物或其他动物身上吸收养分,动植物腐烂后又分解回归到土壤和大气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界自主平衡的大循环。

3、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我国古代思想家生态文明智慧的汲取和升华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被普遍确认为‚天人关系‛,这个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的哲学命题,各家学说多有论述,其中以儒、道、佛三家最为丰富精辟。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智慧,为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思想来源。

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他们把‚道‛作为万物的本源和基础。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里,老子以万物相互联系的宇宙观来审视得天独厚的生态,把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编织于统一的自然之网中。‚道生万物‛表明,老子反对把等级贵贱观念用于自然界;《庄子•齐物论》更鲜明地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秋水》则认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这些都明确地表达了道家对人与自然平等关系的看法,反对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主张以道观物,以达到天人和谐。

4、生态文明建设,是反思人类传统发展观念的与时俱进的理性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处理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征服自然的曲折变化,相应地人类经历了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若干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情况,并由此引发了人类的觉悟与反思。

4.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

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通过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要求将生态环境作为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生态现代化发展理念,注重环境责任制度化,强调政府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发展有益于生态环境的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科

学地进行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支持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建构有利于人和生态环境共存共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1. 发展绿色工业。

从清洁生产入手。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不可行。应向‚谁污染,谁出钱‛转变,建立公共设施治理污染,一方面提治污的覆盖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治污成本。

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不仅要治理已污染的环境,而且要从源头上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都要从源头加以治理。这除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育生态化的农村环境和城市环境。要提高森林覆盖率,从源头上保持良好的空气、水、土。

以生态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绿色工业,会给人类带来和谐稳定,使人类享受到幸福安康。而毁林造田、过度地放牧和捕捞、随意地污染环境,只会给人类带来负价值。2.发展绿色消费。

近10年来,绿色消费风靡全球。有人说,21世纪是绿色消费的世纪。在一些发达国家,无论吃、穿、用、住、行,均有大量的绿色消费品供应市场,进入居民消费领域。我国绿色消费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绿色产品的生产、消费也不断增加。应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培育以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对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流通实现全程质量控制,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但我国绿色消费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不少问题。产品开发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品质量还不高,取得环保标志的产品还不多;产品开发、营销和消费体系与制度还未健全与完善。

3.探索‚绿色GDP‛新政。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在现有GDP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绿色GDP核算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其中,自然资源耗减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

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生态补偿项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支出项目约30项,其中具有显著生态补偿特色的支出项目如退耕还林、沙漠化防治、治沙贷款贴息占支出项目的三分之一强,但没有专设生态补偿项目。建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生态补偿项目,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补偿、对生态退化严重区域恢复补偿等。

5.树立生态文明观,现代社会在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生产的同时,往往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有限的自然资源遭受损失,实质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损害,破坏了生产力。因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并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明,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有些省市,已在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有些学校也在积极开展。搞环保教育,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生及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将环保内容渗透到素质教育之中,普及环保知识从

娃娃抓起。二是加强农村的环保教育,培养农民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随着生态环境教育在全国的发展,全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

5、生态文明建设和与新农村建设

1.1、建设文明生态村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征服自然、把握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在把握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造成农村自然环境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片面追求粮食产量,乱砍乱伐,围湖造田现象严重;畜禽粪便,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生活能源缺乏,生活方式落后等等。

看农村的文明水平,一看道路,二看住房;看农民的生活质量,一看厕所,二看灶台。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首先从优化人居环境入手,通过‚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沼气化‛五项内容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⑴‚净化‛。从搞好环境卫生入手,彻底改善村内的环境卫生状况。⑵‚绿化、美化、亮化‛。村里通过栽种绿化苗木,安装路灯,美化了农民的家园。⑶ ‚硬化‛。‚要想富,先修路‛。生态文明村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不仅打开了农村与外界联系的通道,而且实现了农村大街小巷的硬化,彻底改变了‚下雨泥泞晴天灰‛的面貌。⑷‚沼气化‛。为了更好的处理农村的废物(农作物秸杆、杂草、菜屑、人畜粪便,生物废杂物等),提出了‚改厨、改厕、改圈‛三位一体的三改政策,即号召农民家中建立沼气池,实现畜圈、厕所、厨房的根本性改革,沼气不仅能照明而且还可以做饭,既解决了生活能源问题,又很好的处理了农村中的主要废物。可以说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所带来的变化决不只是农民从低矮的平房搬进了高耸的楼房,而是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的告别。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不仅改善了农民的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环保意识,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村容整洁‛的目标。

1.2、建设生态文明村促进了人与自身、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自身的和谐就是要‚修身‛即人身修养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是人居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人的美丽心灵与环境之美的统一。其实生态文明村的美不仅美在青山绿水,碧瓦红墙,更美在这里人们所表现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意识。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改变了人,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通过环境的改变不仅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形成。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们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农村教育落后,卫生服务水平低,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生态文明创建对症下药,提出了‚文明化、知识化‛的目标,紧紧抓住‚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契机,建立农民阅览室,积极鼓励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实现科学种田,科学致富‛;同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村里组建老年秧歌队,健身操队,戏迷会,歌友会等等,村民们在这些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更营造了一种乐观、活跃、积极

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氛围。新的环境筑就了人们新的环保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村民们自发倡起了‚革陋习,树新风‛活动。村民素质的提高,体现在村民的举手投足之间,形成了‚爱知识、爱环境、爱他人、爱生活‛文明的新村风。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 马克思指出‚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见,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人自身修养的提高必然也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往有这样的流行话:‚楼高了,人情淡了;马路宽了,人心窄了‛,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决不能用物质生产取代了人情道德。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通过集体劳动的那种热火朝天,挥锹扬镐的热闹场面你能亲身感受到农民之间那种友善、团结、淳朴的民风。

1.3、建设生态文明村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的生存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同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的发展的真正目的,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建设生态文明村就是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村民。社会的和谐即使人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活动的结果,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协调均衡和有序的产物。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两个突出不均衡就是区域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近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加明显,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现在,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

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一方面把‚产业化‛作为其中心任务。要求各村必须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就是要求农村因地制宜的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抓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是抓住了城乡发展的牛鼻子。因为县域经济犹如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城市,一头担着农村。县域经济既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又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途径。事实证明,生态文明搞的越好的地方,农村经济增长的越快,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明显。

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是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探索。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改变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生态文明村建设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需要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和检验。但‚生态文明村‛模式充满了理想和智慧,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尤其在党的十六届五中提出了农村建设的新目标的大背景下,更为我们如何建设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白云镇整体概况

白云镇地处平坝县城西南面,距县城5公里,东邻羊昌乡,南与西秀区黄腊乡、刘官乡接壤,西接天龙镇及西秀区大西桥镇、北交城关镇。总面积8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11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98亩。水资源丰富,有槎白河、邢江河流经全境,镇内有洋西龙潭、肖家流水冲、金坪水库。全镇共辖

22个行政村,86个自然村寨,182个村民组,总人口41364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1089人,居住着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白云镇通过几年来健康有序的发展,其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化:

就农业而言,作为全省粮食的主产区之一,农业产业极具特色,主要以‚三元杂交猪‛、‚商品牛饲养基地‛、‚优质大米种植基地‛、金坪村列入折耳根原产地名录等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全镇在平坝属典型的农业大镇。

就工业而言,白云镇系而依托黎阳公司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交通便捷,现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从县城到白云镇肖家的公路已改造成三级油路,直达西秀区。乡镇企业发展也较快,有兴平、广平、天马三家水泥厂,闽星、金梯2家砖厂,将军山等6家砂石场企业及隆兴铁厂、湘黔气体厂、忠芳茶场等。

还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秀丽多姿的邢江河自然风景区,竹树葱绿、河水清澈,集垂钓、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神秘的飞虎山是新石器时期遗址,对于发掘、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明末清初水利专家、翰林学士陈法墓葬位于邢江河畔;平庄、肖家的汉墓群均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肖家片区属屯堡文化范畴。这些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白云镇将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加快产业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提升白云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财税基础,实现白云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作为该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同时,着力于生态农业的建设,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业产品‛,壮大畜牧业,巩固建材工业,发展旅游业、中药材种植。

经济的发展以资源和环境的保障为依托,无节制的开采与耗用只会让人类一步步陷入困境。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征服自然、把握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在把握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造成农村的自然环境面临许多问题。因此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将环境的影响纳入规划范围之内,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否则在我们沉浸于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会受到来自于自然界的惩罚。贵州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先行者,白云镇所处的平坝县确立‚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以创建文明县城为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已成为平坝人的共识。

生态文明建设立足于节能减排、环境预警、污染治理,这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三驾马车‛。平坝县的发展以该目标为中心,切实从6个方面展开工作,其污染防治取得有效进展。

一是以创建文明县城为目标,以‚卫生与秩序‛整治工作为载体,集中精力综合治理县城脏乱差,打造卫生文明新平坝。经过连续多年的集中整治,平坝县的城市环境大为改观,市民的素质不断提高,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群众反映的烟尘控制和噪音控制等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以解决重点和区域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平坝县以‚让人民喝上放心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为宗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水安全。对平坝县集中式饮用水源点音关桥、白水龙、龙井划定一、二级保护区,并设置界碑界桩进行保护。加强对红枫湖百花湖两湖上游区的环境保护,对两湖二级保护区内的重点污染源如天峰公司等加强日常监控和重点管制,通过种种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入湖水质,为贵阳市的饮水安全作出贡献。积极推进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在天龙镇芦车坝村和白云镇元河村着力建设生态农业试点和农村生态

示范点,开展了朝田生态园和夏云生态园的建设工作,通过示范带路,全县三年来共建设沼气池2710口,结合改厕改圈,人畜粪便和生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三是以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为主要管理手段,强化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加强有证排污、按证排污、无证取缔的工作,按照环境容量、功能区划、治污能力的实际,合理分配环境容量到各相关企业。加强环境执法,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的污染治理,全县四家水泥企业,在实施‚一控双达标‛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改进,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管理制度为着力点,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能,对污染较轻的项目简化手续、精简程序、提高效率,对热点敏感区域的项目,遵循‚与人为本‛的原则,审慎对待、严格把关,真正实现了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四是以排污收费制度为主要管理手段,促进企业合理治污。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颁布后,平坝县逐步拓宽征收范围,加大征管力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排污费征收力度逐年加大,并规范了排污申报审核和登记制度,全县有21家工业企业纳入了按月申报的范围,真正体现了污染者负担的原则。

五是以环保专项行动为利剑,斩断不法排污浊流。自2003年来,全县先后开展了‚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危化物品、有毒有害物品以及危险废物的专项执法等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通过精心组织,强势执法,从根本上斩断不法排污浊流,进一步改善了环境质量。

六是以实施林业‚六大工程‛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全县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为主线,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控制人为生态环境破坏为重点,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齐抓共管,对淡水、土地、森林、矿产、动植物进行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生态的建设。三年来通过重点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共退耕还林311110亩,建设天保工程公益林37162亩,森林覆盖率现已达35.4%。在建设的同时,采取部门联动,加大生态环境监察力度,在高速公路和主干道公路沿线以及煤矿行业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来共取缔无证采沙石场104个,县政府还对煤矿企业开征矿山生态恢复补偿费,采取生态恢复、移民搬迁等措施,集中财力治理生态破坏难题

三、白云镇生态产业规划研究

所谓‚生态产业‛是指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自然界生态过程的物质循环方式来规划工业生产系统的一种模式,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

生态产业,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3代产业。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服务部门。

乡镇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与纽带,它处于城市的外围,在接受大中城市辐射的同时,又带动着周围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但

在其建设过程中,若忽略生态平衡问题,只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资源肆意掠取,将造成乡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

白云镇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已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循环经济思路为导向,发展生态产业,是新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已成为平坝人的共识。在意识上,平坝人已经有了生态文明的意识。白云镇2011——2020年的总体发展思路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加快产业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提升白云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财税基础,实现白云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1.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具有自身的特点:

(1)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2)现代科学与农业的传统经验相结合。生态农业并不否定现代高新技术,并将废弃物处理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等与中国传统农业重视有机肥投入和其他适用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3)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4)综合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生态农业是一个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涵盖了农、林、牧、渔、加工、贸易等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强调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

白云镇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加大林业建设投入,筑起环保生态屏障。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继续扩大森林资源规模。控制偷砍盗伐林木行为和森林火灾发生,同时,认真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工程。2.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是指根据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变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

白云镇工矿业主要分布在:枫阳工业小区(高寨村),平林小区(平庄村、马硐村),航空工业园(金梯村、新场村、白云村、车头村、王下村),采掘业(金梯村、郝下村、高寨村、平庄村、马硐村、肖家村、花柱村)。另有加工业:一是路塘、平林、肖家的优质大米加工;二是平林、邢江、肖家的茶叶加工;三是大寨的面条、米粉加工。

在进行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具有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工业生产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由单纯追求利润目标,向追求经济与生态相统一的生态经济目标转变,工业生产经营由外部不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向内部经济性与外部经济性相统一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二是生态工业在工艺设计上十分重视废物资源化、废物产品化、废热废气能源化,形成多层次闭路循环、无废物无污染的工业体系。三是生态工业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工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要素之中,重视研究工业的环境对策,并将现代工业的生产和管理转到严格按照生态经济规律办事的轨道上来,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来规划、组织、管理工业区的生产和生活。四是生态工业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模式。3.生态第三产业

生态第三产业,就是要推行适度消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变生存消费观神消费观(物质、精神消费)为发展消费观(物质、精神、生态消费),建立生态住宅。所谓生态住宅,就是符合生态要求,不污染环境,不危害人体健康的住宅。它是生态学与建筑学相结合的产物。这种住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原材料尽量使用天然材料; 二是尽量使用天然能源与再生能源; 三是采用节能技术和防治污染措施; 四是宅址选择远离污染。尤其是在旧宅新建时更应注意这几点。

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要注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突出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无污染效益高的旅游业,形成以邢江河自然风景区(邢江村、浪塘村、小河村),浪塘布依风情(浪塘村、邢江村),陈法故居、陈法墓、明清古建筑群(白云村、邢江村),飞虎山古人类遗址(平庄村),肖家屯堡(肖家村、金坪村、高寨村、邢江村)为核心的旅游圈。4.建议发展对策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

要使生态农业上一个新台阶,需要加强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1)加强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应先行,这是首要环节并具龙头地位。生态农业规划包括农业生产潜力、生态过程、生态格局分析,生态农业系统敏感性和决策分析。它的第一目标是持续发展,第二目标是资源的高效利用、社会的发达昌盛、系统关系的和谐稳定。

(2)研究、开发与推广克服农业发展阻碍因素、全面发展农业的新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技术(如水土保持治理技术,防沙漠化技术,沙漠化地治理技术等),配方施肥技术,以农作系统改革、天敌繁殖捕放和生物农药研制与应用等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良种选育与繁殖技术等。(3)深化生态农业理论研究

把生态农业的经验升华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下阶段的生态农业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研究方法论,生态农业模式的总结与设计,生态农业价值评估体系以及生态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 生态工业发展对策:

(1)加强生态工业方面的基础研究 生态工业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研究可减轻工业对环境影响的具体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废物零排放系统、物质替代、非物质化和功能经济。

2)研究对整个工业生态过程进行分析、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包括物流平衡分析、产品或过程的生命周期分析与评价、工业生态指标体系的建立。

3)研究促进生态工业实现的制度,包括如何在市场规则、财务制度、法律法规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生态工业的思想可以贯穿整个生产和生活过程。(2)加强生态工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生态工业园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原理,把一定地域空间内的不同工业企业问,以及工业企业、居民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转移、能量转换统筹起来,建立产业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次利用的地域综合体,从而达到物质能源充分利用,向系统外零排放的目的。

(3)推行产业生态管理

产业生态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五类:一类是面向产品环境管理的方法,即生命周期评价;第二类是面向绿色产品开发的方法,即产品生态设计;第三类是面向区域的规划方法,即生态工业园的规划;第四类是面向生态产业开发的方法,即生态产业孵化;第五类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综合运用以上五类方法科学合理对白云镇进行产业管理。生态第三产业发展对策: 1.树立发展消费观

发展消费观不仅包括物质、精神消费,而且包括生态消费。生态环境同样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要使人类的消费持续发展下去,必须维持和增殖生态资本,这是财富创造过程,也是物质与精神消费得以持续的基础。当前兴起的生态旅游热表明了生态消费的发展趋势。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自身周围的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目的。2.推行功能经济

所谓功能经济就是鼓励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本身,鼓励企业以对社会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以产品或利润作为经营目标。功能经济认为生产的目的应该是产品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的数量达到最大。在功能经济条件下,产品仍由生产者所有,生产者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将产品加工,因此实现了由产品的再利用代替物质的循环。功能经济的基本原理是增加财富,但并不是扩大生产,其目标是最充分、最长时间地利用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消耗最少的物质资源和能量。为此,作为企业,在产品的设计上要为环境而设计,要进行可拆卸的产品设计。这样当某个部件坏了后。就只需更换该部件,而不是整件产品的报废。同时可通过某些设备的使用权(如小轿车)来达到充分利用、减少消耗和排污的目的。

5.政策支持

1、纳入国家盘子,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投入额度,扩大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建设规模;

2、强化基层政权服务,配齐配强村镇规划建设机构;

3、真正取消县、乡(镇)财政对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减轻县、乡(镇)财政压力。

四、白云镇生态环境规划

白云镇将着力生态农业的建设,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业产品‛,壮大畜牧业,巩固建材工业,发展旅游业、中药材种植。同时,将以优质的服务,谒诚欢迎各地投资者到白云镇投资发展。

1、生态环境

所谓生态环境即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间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这一解释对构成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有具体的交代,即光、热、水、土、气、动植物,以及这些自然要素与人类长期共处所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可以认为‚生态环境‛具有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含义,与一般环境更不同的是,它具有了生态学的理念,表示从生态学角度看问题。对生态环境一词的提法目前依然存在分歧。

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正是基于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的这一密切

关系。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2、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它是以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地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为指导,研究与把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系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可行性措施的一种科学理论和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生态环境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预测、环境区划、环境目标、环境规划设计、环境规划方案选择、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等。而生态环境规划任务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项目建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现状,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各项工程措施,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3、白云镇的生态环境规划

在我们的这次专业实习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白云镇到现今为止还没有关于生态环境规划的这方面的正式的文献,但是他们在平时地工作中已然在做着相关的工作,并没有因为上级政府没有发出一些正式的文献而忽视在这方面应投入的心力和精力。

在白云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于白云镇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方面提到有‚强化森林防火,推进生态建设‛。在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关于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体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完成邢江村白杨冲以植代播重造150亩。

2、完成王下村封山育林人工促进补植补造425亩,落实封山育林管护面积7266亩。

3、制定森林防火预案,成立防火领导小组、组建了一支由32人组成的防火小分队,村级也相应成立了义务消防队,森林防火巡防队。

在白云镇的‚白云镇2011-2020总体发展思路‛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关的白云镇在做着其生态环境保护的事情的相关信息。在其发展思路的第四大点的目标及重大项目中有着这样的内容:

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停车场、码头、接待中心、公厕等建设)。

2、交通设施建设达到90%以上的行政村通油路。通村油路建设有:车头——下小河、元河——天台山、肖家——西秀区大西桥镇马场(经金坪、高寨)、南山箐口——吉昌(经南山、汪井)、路家庄——马卯。

3、开展石漠化治理。主要分布在花柱、汪井、高寨、金坪、茂柏、白云凉山等村寨。

4、完善必须的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农田建设、槎柏河流域治理、人饮安全(花柱、金梯、新场、大寨)、山塘水库建设等。

5、全镇80%的村按新农村规划进行建设

从以上的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白云镇在生态环境保护及其规划的工作已慢慢形成雏形并在不断的成长当中,相信将来白云镇的人们会在白云镇政府的带领下在其生态环境规划这一工作方面做得更好。

五、白云镇自然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已发展成为全世界各国的国策之一,应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规划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以白云镇自然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保护环境生态的意义以及规划中的几个问题。白云镇现状

首先,白云镇共辖22个行政村,根据各村的现状,政府大力支持各村的发展,支持各村发展期优势企业。其中,种植业是该镇的重点发展项目:路塘、平林片区发展优质稻种植;刑江、肖家、金坪发展经果林;平林、刑江、肖家、金坪发展茶叶产业;林下、金坪、肖家、花柱发展烤烟种植;肖家、元河、金梯、大寨发展蔬菜、花卉种植;白云凉山、花柱、汪井、茂柏发展中药材种植;大寨、平庄发展西瓜种植。高寨、平庄发展肉鸡养殖;金坪、林下、肖家、汪井、花柱发展商品猪牛等畜牧业。此外,白云镇还根据各村的现状和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展工矿企业:主要有枫阳工业小区(高寨);平林小区(平庄村、马硐村);航空工业园(金梯、新场村、白云村、车头村、往下村);采掘业(金梯、郝下村、高寨、平庄村、马硐村、肖家村、花柱村)。

其次,旅游业也是政府重点关注的事业,由于贵州天然的地形和气候,利用大自然的特殊赋予,开展旅游业成了目前最有前景的事业。可以带动当地人民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帮助当地人民解决就业的问题和环境问题。这里主要开发的就是刑江河自然风景区(刑江、浪塘村、小河村);浪塘布依风情(刑江、浪塘村);陈法故居、陈法墓、明清古建筑群(白云、刑江);飞虎山古人类遗址(平庄);肖家屯堡(肖家、金坪、高寨、刑江)。

再次,在白云镇,政府还要大力打造商贸业,主要分布在黎阳农贸市场、肖家集贸市场、路塘集贸市场、万村千乡工程(覆盖22个行政村)。

另外加工业也要走进白云镇,主要有路塘、平林、肖家的优质大米加工厂;平林、刑江、肖家的茶叶加工;大寨的面条、米粉加工等等,这些的农业,商业,工矿业将会为白云镇的发展带来空前的带动作用、自然环境保护的意义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外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自然保护区可以使自然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自然保护区是指那些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场所。

对于白云镇的自然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举措,因为白云镇的村镇里建有一些航空工业和工矿企业,这将会对于自然资源是一个沉重的负荷,所以对于白云镇的自然保护问题就成了政府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白云镇的发展目标及重大项目

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指为直接生产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的设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道路,因为在农村道路是人民出行的基础,同时也是白云镇要发展的前提,所以建设道路是最重要的工作。另外由于有发展旅游业,所以会有很有自驾游的游客会来白云镇,所以停车场的建设也是一项必须的工作。要想对外发展就要有接待中心,同时在贵州省的政策下,贵阳已经在全市修建了200多所公厕,农村也要抓紧步伐,为人民的生活起居提供方便。另外,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等环保项目也要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2、通设施建设达到90%以上

行政村通油路:车头——下小河、元河——天台山、肖家——西秀区大西桥镇马场(经金坪、高寨)、山箐口——吉昌(经南山、汪井)、家庄——马卯等路都铺上通油路。

3、展石漠化治理

主要分布在花柱、汪井、高寨、金坪、茂柏、白云凉亭

4、善必须的水利设施,基础农田建设,槎柏河流域治理、人饮安全(花柱、金梯、新场、大寨)山塘水库建设 白云镇的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潜在的环境问题。

白云镇金梯村,是一个航空工业基地,这里建有航空研究所和航空加工工厂,这个航空工业基地已经坐落在金梯村30多年了,这么多年来,航空加工车间坐落在山上,利用山下村民的饮用水源来进行加工,多年来,航空加工厂已经对当地村民的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当地村民反映,当地的村民的发病率很高,而且很多老年人没有特别明显的征兆,但是到医院检查之后就会被确诊是癌症晚期。这些已经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困扰和生活危机。

另外,在白云镇有很多的水泥厂,水泥厂的生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多经济发展,但是也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同时,养猪是农民的主要生活支柱,也给当地的环境来带了黄色预警。

六、白云镇污染控制规划

1、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2、水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研究水体污染主要是研究水质污染,同时也研究底质和水生生物体污染。不少研究者认为,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

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就称水体污染。控制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水质管理,制订符合实际的环境对策,是防治水体污染的重要措施。对于水体污染的防治,其根本措施是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和开展对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以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并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要制定区域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另外要做到如下几点:(1)减少污染因子的产生量和排放量(2)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3)调整工业布局 改革产品结构(4)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白云镇的水污染很严重,尤其突出的是黎阳公司。黎阳公司给当地带来了相当大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农作物中水稻受到的影响尤为突出,当地人民都不敢使用本地的水稻,而是把本地的水稻卖掉,购买其他地方的供自己食用。

3、大气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大气污染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为了控制环境的污染,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的环境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包括研究对污染源的治理技术,改革旧的工艺,以控制污染的排放;制订合理的大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的排放标准;提出有关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地环境进行全面管理,以求做到经济合理的发展经济和保护大气环境。1.大气污染控制途径 1)

改变燃料构成

2)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3)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4)合理布局工业 5)绿化造林

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因为植物有吸收各种有害有毒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气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有的植物还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吸附大量飘尘。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因而能调节空气的碳氧平衡,有些植物还能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成分。所以城市环境应保持一定比例的绿地面积,以起到净化和缓冲大气污染的作用。

另外绿化造林对白云镇来说也是比较现实的一个方法,可行性很高。

4、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固体废物是许多污染成分的‚终极状态‛,又是气、水和土壤的污染‚源头‛,因此,控制‚源头‛,处理好‚终态物‛,是固体废物控制的关键。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防治固体废物的污染,二是综合利用废物资源。

1、主要控制措施(1)改革生产工艺

(2)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3)积极开展资源化活动

废物中含有未起变化的原料和生成的副产物,因此,我们应采用一切可利用的办法从废物中回收资源和能源,使有价值的物质得以回收利用。为此,应将废

物纳入资源管理范围,制定废物资源化的方针和鼓励采用废物的政策、法规,唤起民众使用二次资源—废物的意识。(4)严格控制有毒害废物的污染

有害废物是固体废物中的重点管理对象,因为一旦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对有害废物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如,将有害固体废物进行焚烧、热解、氧化—还原等,使废物中有害物转化为无害物,或使其中有害物含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或将其进行安全填埋处置。

2、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土地填埋是固体废物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它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填地处置发展起来的一项最终处置技术,它是为了保护环境,按照工程理论和土工标准,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控管理的一种科学工程方法。它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于处置多种类型固体废物的优点,因此已成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种主要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卫生土地填埋、安全土地填埋和浅地层埋藏法。

3、固体废物的管理

由于固体废物本身往往又是污染的‚源头‛,故需对它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过程实行全面管理,即所谓‚从摇蓝到坟墓‛的管理。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许多国家对固体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并且都把有害废物作为管理的重点对象,依据专门制订的法律和标准实施严格管理。(1)有害固体废物的管理

为了确定有害物和非有害物的种类和范围,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根据白云镇实际情况,较合适的是鉴别法:‚鉴别法‛是在专门的立法中,对有害废物的特性及其鉴别分析方法以‚标准‛的形式予以公布,依据鉴别分析方法,测定废物的特性,进而判定其是否有害。(2)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管理

工矿业固体废物具有发生源固定、排放量大、废物性质基本不变等特点,目前,我国处理这类废物的原则是,以各企业自行处理为主,以开展资源化利用为主导方向,生产建材为主要途径。(3)生活垃圾和粪便的管理

这类废物具有发生量大、涉及面广、成分复杂多变、其中含有部分有用之物和对环境有潜在危害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人类及生态环境会造成极大危害。

白云镇和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对垃圾和粪便的管理还很不完善,基于目前的经济水平,我们对生活垃圾采取以填埋为主,辅以堆肥和焚烧的措施;对粪便则采用储粪池、粪肥处理场,或制沼气等办法。

另外,植物桔杆和人畜粪便制沼气有成功的经验,在农村推广取得良好效果;高炉渣、粉煤灰、煤石千石的利用也取得可喜成绩;废旧物质有较完善的回收系统;城市垃圾的堆肥化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七、生态文明建设以林下村为例

林下村位于白云镇东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5公里,全村共有508户,2165人,辖林下、上坝、鸡场堡三个自然村寨,全村耕地面积1764亩(其中水田1470亩、旱地294亩),林地3550亩。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村里以水稻种植为主,大米。蔬菜品质优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现有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2个,村级卫生室2个,医疗服务面能满足群众日常看病的需要,设施配套齐备的村级

小学一所,文艺表演队2队,全村路面硬化率达97%,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

对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征服自然、把握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在把握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造成农村自然环境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片面追求粮食产量,乱砍乱伐,围湖造田现象严重;畜禽粪便,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生活能源缺乏,生活方式落后等等。在对林下村的采访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林下村的设如何处理以上问题的情况做了解并作出如下概括: 1.生态文明要人与自然和谐。

看农村的文明水平,一看道路,二看住房。‚要想富,先修路‛。林下主要干道实现了硬化的,有利于了农村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但尚未实现水泥通道每家家门口,没有彻底改变了‚下雨泥泞晴天灰‛的面貌,对村民进出带来一定的不便。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农村不少农民都建起了漂亮的新房。不过,部分农民在建房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占用耕地的现象,而且随意搭建,这样一方面浪费了耕地,另一方面影响到了村貌。林下村对该村新建房屋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房的目的是为了从源头上制止部分村民乱占耕地建房和改变部分村民无地建房的现状,本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选择了地形相对平坦、交通较为便利的林下自然村寨前近15亩面积的土地作为村民新建住房的统一规划示范区,可容纳38户村民到此集中建房,解决了部分住房困难户无地建房、无行走道路的现状。集中建房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既美化了村容,又节约了耕地,值得肯定。‚沼气化‛。为了更好的处理农村的废物(农作物秸杆、杂草、菜屑、人畜粪便,生物废杂物等),号召农民家中建立沼气池,实现畜圈、厕所、厨房的根本性改革,沼气不仅能照明而且还可以做饭,既解决了生活能源问题,又很好的处理了农村中的主要废物。在对林下村的采访中,我们发现居民的生活能源大部分时间是使用电,冬天还使用煤,对于沼气只有少量家庭建设使用,而且这些家庭现在也已经停止使用沼气。究其原因,是因为家庭可制气废物有限,沼气的使用效果不理想,产生沼气后的废渣任然需要处理等问题造成的。联系村民的生活经济水平,沼气的无法推广和建而复弃是因为村民对其他更方便更高效能源的消费能力提高导致使用沼气带来的效益的满足感降低和对制备沼气过程繁琐性的厌恶的增加。沼气的继续推广,还在于沼气要多产气,使用起来更方便、有效,和制备更方便、废物处理便捷,让农民从沼气的使用中得到更多效益,免去不少麻烦。

生活垃圾的处理,关系到村庄整洁,生态保护,是不容小视的问题。林下村在垃圾处理方面,做的没有到位。在村民口中得知,他们的生活垃圾都是倾倒在屋旁,没有任何的处理措施,既影响了村容整洁,有加剧了该村生态环境的破坏。2.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决不只是农民集中建房,垃圾处理,建沼气池,而是生态文明意识在村民脑中生根。但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该村村民严重缺乏生态文明意识。该村村民,对生态文明缺乏基本的了解,对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作用都没有任何认识,对多只有在新闻里听说过。更严重的是,该村从未向村民宣传过生态文明方面的知识。村民缺乏生态文明建设,那么该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无法获得村民的认可,无法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该村的生态的文明建设无法全面,顺利的展开。

村民也不会自觉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生态文明,只能出力多,而收效小。要向村民宣传生态文明,以期使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在宣传时,要结合村民的利益和村庄的整体利益,让村民知道生态文明与自身利益休戚相关。要教育村民从长远角度考虑,放弃一些贪图一时方便而破坏生态的不良行为,如乱倒垃圾等。这项工作艰巨而繁琐,只有坚持不懈,并有充分的耐心,利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成效。

八、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峒村为例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提倡起来的,是需要大力宣传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马硐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05~06年在村长的带领下,组织华园和狗场自然村的群众硬化街道3500㎡,安装水管600多米,并且解决了400多人和300多头大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修建机耕地道1.5公里,排灌水渠3000多米。并且相应的在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案在白云镇马硐修建一个经营性的公墓,提案去龙井灌溉水渠3000多米,三次会议上为全县从节约耕地上提出实施旧房改造,村村整治。

马硐村位于我们实习居住地的白云中学附近,该村大力倡导‚治理马硐河,保障生活生产用水,推动春耕备耕‛。马硐村的村长是一个极其负责的村长,他大力倡导村民从生态文明建设出发,并且对自己的村庄有了一个大致的规划布局图,该村主要能源从沼气池出发,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也可以让资源得到合理循环利用,有大量的矿产资源煤炭,这样有利于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要走生态化、无害化道路,大力发生态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要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并将这一发展战略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和个人。

马硐村的山上大量种植树,保障了基本的退耕还林,并且该村大力宣传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村民家里的垃圾都是通过装袋,最后拿去没人的地方处理;该村有一个优势就是有一条马硐河,该河里的水非常干净,并且带着属于自身纯天然的味道,喝起来感觉很甜,在夏天很凉爽,像是冰箱里出来的,很好喝,这样可以节约没必要的电能源,从而在社会领域,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以生态文明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优化‚人居‛生活环境,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以及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马硐村从各个方面出发进行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并且相应的对生态文明建设得以合理落实,从而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伸。在政治领域,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办好。加强法制建设,实行生态行政。推进生态民主建设,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作用。在文化领域,要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摒弃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同时,注重生态道德教育,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使人们自觉地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九、生态文明建设以金梯村为例

金梯村是白云镇的一个重要村寨,位于白云镇西南方向,是一片开阔的地界。全村有507户,拥有常住人口1837。

一、金梯村的概况 1 金梯村的基础设施

金梯村的主要交通干道是5米宽的水泥路,还有次要的干道也是水泥路,方便车辆来往居民出行。村里面的公共道路和公共娱乐场所规范整洁,为了满足每年的各种节日,金梯村还修建了金梯村文化娱乐广场。金梯村还打造了个菜类齐全设施完善的菜市场,方便金梯村的村民买卖菜,也方便金梯村的企业员工购菜。其次,金梯村村委会还修建了篮球场,购买了健身器材。2 金梯村的企事业单位

金梯村有黎阳公司,还有砖厂,还有个航空发动机研究所,还有其他较小的公司,所以金梯村的经济很繁荣,发展的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3 周边环境

金梯村的位置上离平坝县城不是很远,有铁路经过,而且新平坝站也建设在这里。整个村有一部分居民在使用太阳能。全村有几十亩果树林,主要是李子等果林。全村周围都是靠山的,空气很好,环境也好。

二、金梯村生态文明建设

1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生态文明的迫切愿望,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影响。金梯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有一定的举措,全村在大力搞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对生活废水的处理,全村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废水不准乱排乱放,并有相关的部门监督实施。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影响着发展的全局,也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的命运,既影响着人类的现在,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金梯村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夜同样存在很多问题的,主要集中体现在没有有力的执法部门,很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没法真正落实实施,使得一些地方的环境破坏。其次政府部门对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不是很重视,没有相应的政府资金来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建设。还有就是村民对生态文明没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很多人还不理解什么是生态,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怎样进行生态文建设,建设怎样的生态文明村。对金梯村的调查,我有以下的理解,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就在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改变,对生态文明建设要从生活中的每一点做起,把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打进每个人的心里,这样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就不是一句空话。

十、发展预测展望及结束语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为全面掌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协根据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成立专门调研组,于今年上半年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环保、水务、城管、畜牧等部门和部分镇街、有关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专题召开座谈会,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全省减排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一)生态经济初具规模。

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工业化集群化程度不断提高,培植形成了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等支柱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旅游业提档升级,干杂海货等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6%,我市被列入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生态保护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全市林地面积达到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加强流域治理和水保生态建设,治理塌陷地1.2万亩、水土面积168平方公里,治理区域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有力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恢复保护了自然生态。

(三)治污减排成效明显。

全面关停拆除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水泥产能490万吨。万元gdp能耗、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XX年下降21.4%、29.2%、12.5%,圆满完成“xx”节能减排任务。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先后投资5.4亿元建设了城市第一、第二和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大坞生物医药基地4处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8万吨,中水回用率68%,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投资1.3亿元,实施了城郭河、界河入湖口等6处人工湿地建设,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关停小火电14.9万千瓦,对29家废气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铺设供热管网68公里,关停燃煤锅炉76台;建设了3家机动车尾气检测站,严禁超标车辆上路,减轻了机动车尾气污染,城区大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

(四)城乡环境有效改善。

在城区主干道全面推行“水冲路面、机械清扫、人工保洁”三位一体的保洁方式,城区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12座,新建改建水冲公厕100余座,完善了环卫设施布局。建设了垃圾处理场,累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30余万吨。强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在14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购置了压缩转运车、垃圾收集车,形成了“村收集、市镇转运、无害化、资源化管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五)安全体系逐步完善。

投资XX万元建成环境监控中心和监控网络,46家企业和2家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15家重点企业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在泉上桥、群乐桥、王晁桥及白龙湾断面建设了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生物监控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缔土小企业106家,实施了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家畜禽养殖场的搬迁整治工作,保障了全市饮水安全。

二、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当前生态问题日趋复杂化,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保护意识还有待增强。

一些地方的个别领导环境保护意识缺乏,在开发与保护上顾此失彼、急功近利,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局部的经济效益;少数企业和单位仍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公众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主动性、自觉性还不够强,随意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生态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

服务业发展仍滞后于工业,三产增加值占比依然偏低,三次产业比例中,二产为54.6%,三产为37.6%,二产高出三产17个百分点。工业内部资源型产业比重仍比较大,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达70.7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节能减排任务重,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大。

(三)污染防治形势还不容乐观。

一是大气环境质量仍需改善。由于我市火电、焦化企业较多,加之城市拆迁面广量大,导致大气污染、扬尘污染仍比较严重。据监测,我市城区全年仍有150天pm10超标,冬季雾霾天气时有发生。二是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河流水质时有超标。5条骨干河流除新薛河水质较好外,另外4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城河、郭河属城市纳污河污染较重。从目前情况看,我市河流断面水质与环境标准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年一季度,枣庄通报我市城郭河群乐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零,cod、磷、氟化物均超过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其中cod超标严重。河道治理任务艰巨。近年来,我市先后对荆河、小清河城区段以及北沙河、十河等部分河段进行了综合治理,五条骨干河道全长167.6公里,已累计治理125.1公里,但是达到20年一遇标准的仅为42.9公里,尚有120公里需统一治理提高防洪标准,尤其是流经城区南部的郭河南支、北支尚未启动治理,河道不畅,污水直排,垃圾遍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周边居民的生活质

城河河道内垃圾遍布(XX.4.7)

北沙河河道被占用(XX.3.28)

量;分布在农村的小型河流、支流、坑塘等本应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今多数垃圾成堆,变成了“垃圾河”。荆泉水源地保护面临考验。位于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我市和山亭区少数污染严重的塑料加工、食品加工等土小企业死灰复燃现象严重,隐蔽生产,偷排污水,对全市饮水安全构成很

荆泉水源地上游山亭区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我市荆河河道(XX.3.19)

大威胁。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加重。化肥、农药用量偏大,利用率低,导致土壤中氮、磷等化学物质过剩、流失,农药残留于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污染。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秸秆焚烧和乱堆乱放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对农村污染造成了不良影响。

文本框:

污水处理厂污泥堆积文本框:

荆河上游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XX.3.28)(四)环保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是污水管网配套不健全。城区多处污水管网建设时间久,基础资料亏缺,投入资金不足,管网及检查井经常性堵塞损坏,不能及时修缮;建于1999年的荆河、小清河污水渠,老化破损严重,尚有9公里未完成改造,污水外溢现象突出。城区东部、学院西路等区域尚未建设污水管网,导致党校宾馆、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等处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荆河;洪绪片区污水产生溢流现象。郭河北支南岸南沙河镇驻地、鲍沟现代玻璃生产基地支管网不配套,未能与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对接,废水直排河道。新建农村社区管网配套设施不健全,生活污水多数直接排放。二是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存在问题。污泥围厂问题严重,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300余吨,不能及时有效处置,造成厂内污泥堆积如山。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和大坞生物医药基地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量不足等原因,无法正常运行。级索镇、滨湖镇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三是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不全。目前,我市尚未建设粪便处理场,城区每年公厕、居民小区化粪池清抽粪水约3万余吨,清掏粪便约XX余吨,主要采取简易排放,对水源、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城区各类餐饮服务业达1200余家,日产餐厨垃圾量约60吨,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五)造林绿化任务还十分艰巨。

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4%,距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31%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森林资源总量仍然偏小,部分山区仍有荒山未绿化;西部平原区森林面积偏小,农田林网带断网破;森林生态系统还不完善,生态防护功能不强。

(六)农村环卫整治还任重道远。

我市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才刚刚起步,覆盖面还较小,目前460个居实行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仅占市村居总数量的36.9%。尚未实行城乡

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村居,仍然存在生产、生活垃圾随意乱倒的现象,垃圾占道、垃圾入河、垃圾围村的问题仍很突出。在垃圾中转站建设、垃圾收集运输设备购置等方面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在目前各镇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在资金投入上存在一定困难,亟需建立市、镇街、社会多元投入的保障体制。

(七)生态建设机制还不够健全。

一是生态奖惩机制缺乏。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生态补偿融资渠道和主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专项基金两种方式。资源开采企业对塌陷地、采石、采砂矿坑恢复投入不足,生态保护得不到有效的经济补偿,生态破坏缺乏应有的惩治,个人或企业破坏生态环境,政府买单的现象严重。二是污水处理管理体制不顺。污水管理方面,当前是住建局负责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市政处负责管网的排查维修,水务局负责纳入污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的巡查监管,市环保局负责排污企业和污水处理企业出水水质的监管,致使部分工作沟通协调困难,难以有效开展。三是生态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保部门监察、监测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仅有20余名,难以承担大量的环境监管工作任务;环境应急车辆、通讯、防护等应急设备十分缺乏,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差。

三、加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市委、市政府在3月底召开的生态滕州建设暨环境保护工作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滕州和美丽滕州的奋斗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确保万元gdp能耗比,cod、氨氮、二氧化硫、nox排放量年均减少2.5%以上,出境断面河流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质要求,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每年增加10天,城市污水处理达到全覆盖,实现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城乡美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幸福滕州。

(一)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节能减排,构建结构优化、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

要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要素支撑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优化与经济永续发展良性互动。一是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要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推进机械制造、煤化工、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植玻璃深加工、不锈钢制品、汽车配套、生物医药、家居装饰、食品加工六个百亿元产业板块,促进工业经济的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要策划和引进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型企业,促进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规模膨胀。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评、能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增能耗及污染物。发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引导与倒逼作用,坚决淘汰重污染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要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实施“零增地技改”,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运用税收、土地等政策措施,鼓励产业园区内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促进“废物”的再利用、零排放。二是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依托良好的人口、区位、交通优势,努力做好“大旅游、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四篇文章,加快推进微山湖古镇、鲁班文化创意产业园、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义乌·滕州商城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抓住我市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扶持培育壮大盈泰集团、东启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按标准化整建制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要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要鼓励引导广大农户特别是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标准化生产,建立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培植壮大盈泰立体种养科技示范园等标准化种养示范园。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深施肥技术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要鼓励扶持发展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的高品质有机农产品生产,使农业“返朴归真”,积极培育一批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实施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构建水绿山青、蓝天洁净的生态环境体系。

一是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要深化水污染防治,让水质更加清澈。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确保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河四条河流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质要求。要加快城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确保今年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抓紧开展排水管网普查工作,收集整理管网资料,加快维修城区破损管网,新建城区东部、北部管网,确保XX年底前城区污水处理全覆盖。加快级索镇和滨湖镇两处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增铺西岗、级索、东沙河、官桥、东郭、大坞、界河、木石等8个镇51.5公里的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管网,确保正常运行。实施好总投资2.2亿元的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河等4条河流的1.5万亩的湿地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郭河下游段治理、北沙河中游段治理、十河官庄拦河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综合治理河道16公里,切实改善断面水质和流域生态环境。要深入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让空气更加清新。加快焦化企业和燃煤电厂脱硫除尘治理再提高工程实施进度,开展新源热电公司等3家公司脱硝治理。推进大坞生物医药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香料企业全部进入基地生产经营,统一治理污染物。加大热力管网铺设力度,增加集中供热面积,关停供热管网范围内、重要路段两侧和镇驻地的燃煤锅炉。对建筑、拆迁等工地进行集中整治,切实减少扬尘污染。强化机动车尾气管理,严禁未进行尾气环保检测或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上路行驶。要积极推广秸秆还田、青贮氨化、秸秆沼气、秸秆压块、秸秆发电等技术,建立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要加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彻底关停小蓄电池生产企业。严格化学品风险评估和监管,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和管理,确保所有企业做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探索水泥jt窑固废处置技术,提升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尽快选址建设粪便处理场,解决粪便随意处置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尽快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切实解决餐厨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

二是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

要强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全力打造“绿之城、水之乡、文之邦”,努力实现城市园林化、镇村生态化、水系风景化、山区林果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力争到XX年完成创建目标。要突出抓好城市绿化,积极实施北辛公园、杏坛广场等增绿增花工程,开展林荫路、林荫公园、林荫庭院、林荫停车场等大绿化活动,真正让城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要抓好水系绿化,整合林业、水利、交通、农业、城建、旅游等项目资金,重点搞好“秀美荆河”建设,高标准搞好小清河市民休闲长廊建设,尽快启动城郭河生态景观长廊建设,贯通城市水系,完善配套设施,彰显生态休闲亲水特色。继续抓好沿河、沿湖、沿库造林,对五大河流两岸和境内水库周边,建设护岸林、护坡林、水源涵养林。要抓好山丘绿化,大力实施荒山绿化、破损山体治理和山坡地经济林基地建设。要抓好通道绿化,突出抓好京台高速公路、东木路等道路绿化项目,提升绿化美化品质。抓好平原绿化,积极实施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的平原造林工程,大力开展农田林网化建设。抓好镇村绿化,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四旁”绿化。要加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治理,搞好生态湿地修复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对生态退化严重地区进行生态修复重建。要加强微山湖湿地等风景名胜区、莲青山等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建设,在重要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重要土壤保护区等区域,规划建立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

三是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要搞好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每年集中1—2次的时间,开展大扫除、大清整活动。各镇街、各部门要组织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对辖区内脏、乱、差问题进行彻底治理,在清脏治乱上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尽快编制完成《滕州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总体规划》,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全面推进“村收集、市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实现规范运作、全域覆盖。要进一步研究推动城乡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目前我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采用的是填满处理方式,虽然成本低,但占用场地大,而且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焚烧处理垃圾可以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可以有效缓解土地紧张的问题。因此,建议我市尽快考察论证,早日新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真正做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三)强化宣传教育,形成统一共识,构建善待自然、和谐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要采用生态教育、环境宣传、文化熏陶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环保国策,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曝光非法排污和破坏生态的典型案件,定期公布城市空气质量和重点流域水质,通过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水日”等载体,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三是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继续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照创建指标,不断完善提高软、硬件建设,力争XX年创建成功。各镇街要积极创建设国家级、省级生态镇、环境优美乡镇、绿化示范乡镇。要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推进文明幸福村、环卫一体化示范创建活动,每年评比表彰一批先进示范村。要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单位、学校、企业、社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开展。

(四)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双向约束、权责清晰的生态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体制。建议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协调行动。镇街、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改革环保管理机制,对镇街环保所试行“垂直化”管理,由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对镇街土小企业清理取缔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切实增强镇街工作责任意识。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镇街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街和有关部门,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镇街差异化考核工作机制,在考核发展速度的同时,加强对发展质量的考核;在考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考核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形成污染者付费、保护者受益、治理者获利的机制。要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上级生态补偿资金,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障改善民生等。特别对近年来新增生态公益林,全部纳入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报酬,强化管护措施,确保造林绿化成果。四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优先安排生态文明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并逐年增加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资金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投入的综合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扩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各类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凡是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产业化的项目,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要改革环卫收费模式,借鉴泰安、薛城等地区水务部门代收垃圾处理费成功经验,实行自来水代收,增收生活垃圾处理费。要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各镇街均要组建环卫所,配备领导力量和专业人员;村级配备专职保洁员,市、镇财政给予工资补助,保证工资发放到位、队伍长期稳定。五是建立应急防控机制。督促有关镇街、部门、企业制订应急预案,建设应急处理设施,有效遏制环保群体性事件和重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危险化学品、造纸、医药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风险源信息库。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监管监测,实行生态安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一、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1、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2011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巴蜀门户”之称,亦有东出锦城“川东首驿”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08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2、洛带古镇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07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2.2、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七、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09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07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08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过渡期”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即拆即住新房”。

3、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3.1、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3.3、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二、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现状及案例分析

安庆石化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西北郊,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依托航空、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干线和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为安庆石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安庆石化始建于1974年7月,前身为安徽炼油厂,1983年7月1日划归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改称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后更名为中国石化安庆石油化工总厂,1998年11月更名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2000年2月28日,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原安庆石化总厂正式重组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存续部分)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上市部分),并从2000年4月1日起正式分立运行。

目前,安庆石化炼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50万吨/年,综合配套能力为500万吨/年;拥有日处理煤2000吨的壳牌粉煤气化、年产33万吨合成氨、58万吨尿素,年产8万吨丙烯腈、7万吨腈纶等生产装置38套;同时拥有吞吐能力50万吨/年的化肥装船码头,20万吨/年的液态烃码头,全长13公里的厂内铁路专用线和一个工业编组站。安庆资产分公司(存续)主要从事为主业服务的公用工程、油品输转、电仪维护、工程管理、后勤服务等业务。主要生产能力为:1台220吨/小时、2台410吨/小时、1台630吨/小时燃煤锅炉,4台5万千瓦发电机组;以及吞吐能力760万吨/年的油品码头、80万吨/年的卸煤码头和日产24万吨的供水系统。

主要产品有以“双环”牌为主的油品、化肥系列,以“黄山”牌为主的化纤系列和以“双铃”牌为主的化工系列等各类优质产品40余种,其中“双环”牌汽油等15种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双环”牌尿素、车用汽油、0号轻柴油、液化石油气,黄山牌腈纶短纤维、腈纶毛条、工业用丙烯腈,双铃牌聚丙烯树脂、工业硫磺等9种产品获得安徽名牌产品称号。企业先后荣获了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与统计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优秀实践奖,全国安康杯先进单位、全国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中国企业最佳形象AAA级等荣誉称号。

2010年1月18日,作为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点工程,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批复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拉开了安庆石化第三次创业序幕。

二、发展循环经济 助推生态安庆

以追求企业有效发展为目标,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安庆石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着力点。该公司作为中央驻皖的最大化工企业,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和谐的生态文明,为安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安庆石化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对于像安庆石化这样特大型化工企业来说,环保工作是重中之重,这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寄托着安庆市人民的重托。面对环保的历史欠账,安庆石化总经理余夕志表示,在“十一五”期间,安庆石化将以一批新建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坚持“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的原则,采用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逐步解决环保欠账。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60亿吨经深度处理后可利用的污水被排放,石化全行业年排放工业废水30多亿吨。石化污水和其他工业污水相比排放量大、杂质多、危害大,是最难降解的,所以节水减排已经成为石化企业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避免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威胁到当地群众的健康安全,从2006年开始,该公司先后投资1.48亿元,用于包括污水深度处理、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厂恶臭治理等环保项目在内的“三废治理”,建立了水体环境风险控制系统。与此同时,安庆石化充分利用新建项目的契机,“以新带老”逐步解决污水处理场恶臭等环保问题。2007年,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投资1470万元用于丙烯腈装置、原油罐区等8个水体污染防范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事故排水的储存、收集,使事故排水控制在围堰、装置范围内,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不让一滴事故污水流入长江。全部工程已于2008年11月完工。腈纶废水的治理是困扰国内外业界的一大难题,生产过程中的细微波动都会给处理工作带来困难,经过多方论证,该公司投资900万元引进了先进的涡凹气浮处理工艺,大大降低了污水的COD总量。

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废水治理上已经完成的工程主要包括:

一是投资990万元对水质净化厂腈纶污水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出水COD含量;二是热电部新建干灰回收装置,实现了灰水零排放;三是投资1470万元,完善了水体污染防控系统,增加了事故状态下物料和污染的消防水的收集、贮存、输转能力,保证事故状态下长江水体不受污染。与此同时,为加快“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步伐,该公司积极推进废水治理的在建工程,他们正投资400万对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场一级浮选进行技术改造,以进一步提高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场的处理效果。

新世纪以来,该公司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和谐的生态文明”新的环保理念的引导下,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正在规划实行新一轮废水治理工程,其中包括对炼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深度技术改造,实现部分污水回用;对全厂下水管网系统进行改造,严格实行“清污分流,污污分治”;加强环境监测力量建设和应急监测仪器配备,通过在线仪器实现对污水排放的严格监控,真正的为生态安庆的建设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三:结论

企业要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争取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努力引进先进科技,加强环保观念,把环境保护当做政治任务来抓,从而造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造福美丽中国建设,造福子孙万代。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12.12.31----2013.1.27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1、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2011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巴蜀门户”之称,亦有东出锦城“川东首驿”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08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2、洛带古镇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07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游景点

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2.2、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七、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09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07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08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过渡期”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即拆即住新房”。

3、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3.1、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3.3、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第五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调研区域 璧山县

姓 名 张昱泽

系 别 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物联网应用技术

指导教师 邓旭

时 间 2014.1.19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院团委制

第 1 页(共 6 页)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 物联网 一班 张昱泽

内容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城镇发展必不可少的,在环境被发展取代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生活好了,环境却差了。为了了解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我决定对我的家乡璧山县进行一次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二是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 城镇 发展 调查的方法:观察法 网上查资料 相关人员访问法 正文

一、引言

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资源减少,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劣势,而生态文明的建设必不可少的。在人们拥有富足的生活后,恶劣的环境会对人们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环境的破坏,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地球,保护自己的家。常常有人成立生态环境保护社对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人进行宣传让我们更加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它。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让我们了解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须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它不仅不会阻挡社会的发展,而且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二、人民与政府的态度

(1)人民的态度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还是发现有些人有不文明的行为,比如随地吐痰,在清洁工刚扫的地上乱扔垃圾,喜欢向河里扔垃圾„„

在详谈中,我了解到他们都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或只有浅薄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而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有些人是人云亦云,有些人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第 2 页(共 6 页)从此可以看出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建设,更需要保护。当然,我也发现还是有很多的人了解并知道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发现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正逐步减少。

(2)政府的态度

对比人民,政府的态度更加坚决。璧山县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足了功夫。1)璧山县确立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

在2012年璧山县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进行了四个“抓”。

① 抓防治,构造水生态安全屏障。② 抓建设,打造水生态样本工程。③ 抓监管,强化水生态管理基础。④ 抓改革,建立水生态有效机制。

2)璧山县璧泉街道“四个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①、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采用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

②、加强科学规划。统筹全局、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完善、细化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持续性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相衔接,确保建设一片、规范一片、巩固一片、提升一片。

③、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扩大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⑤加强活动推进。紧紧围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为主题的环保五大行动,切实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年”活动,扮靓乡村环境整洁优美;开展“美丽家园”、“文明楼院”、“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张扬城乡居民文明风尚。

3)璧山县强化村镇环境打造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 3 页(共 6 页)①是全面启动生态创建工作。力争通过3年,达到市级生态村(社区)、市级生态镇街、国家级生态镇街创建标准的村(社区)、镇街分别占全县的50%、100%、80%;对获得县级、市级生态村(社区)命名的,分别补助5万元、10万元,对获得市级、国家级生态镇街命名的,分别补助100万元、200万元。

②是着力场镇环境整治。场镇范围内严禁乱搭乱建,场镇管线全部下地或隐蔽,道路硬化率达100%,建成区无裸露泥土,店招店牌规范整治,实施公路沿线、场镇周边绿化1万亩。三是加强村环境打造。强化卫生厕所建设,确保用2年时间,该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推广循环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加强农民新村、农村院落的绿化工作,确保各村(社区)绿化覆盖率提高至40%以上。

4)璧山县着力整治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严格污染控制。全面取缔、整治25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和生活污染源,22家重点污染企业排污情况实现24小时远程在线监控,关停污染企业4家,督促3家实施搬迁,督促整改污染工业企业1132家、养殖场776家,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4个,1—7月县城空气优良天数达201 天。

2、启动生态创建。力争通过3年,达到市级生态村(社区)、市级生态镇街、国家级生态镇街创建标准的村(社区)、镇街分别占全县的50%、100%、80%。三是加大监管力度。检查企事业单位污染源430余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件;处理环境投诉案件434件,群众满意度达95.2%。

三、2013年的计划

2013年璧山县以民生水利为抓手,以活力水城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突出水环境整治,注重水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城市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大做水利文章,取得了显著成效。

1、以重点工程为龙头,破解水资源困局。璧山县把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的重要措施,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铜罐驿长江提水璧山供区工程协调完毕,可望明年开工建设;盐井河水库扩建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第 4 页(共 6 页)可望于明年6月前投入试运行;县城主水厂千层岩水厂扩建二期工程扎实推进,日供水量可望由3.5万吨提升至6.5万吨;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入试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由3万吨提升至6万吨。

2、以水生态文明为抓手,做大生态蛋糕。璧山县积极开展了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在山丘地区实施了以整修梯田、建截流、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效益明显。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余平方公里,不仅为保护基本农田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大改善了部分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涵养了地下水源。同时以活力水城建设为契机,加快“一河三湖九湿地“建设,努力改善城市水环境。已建成城区璧南河亲水性达标河堤建设6公里,为营造碧波映水的水环境,在城区中央建成了库容分别为39万立方米和98.3万立方米的东岳水库和大岚水库,扩大城区水域面积550余亩。

3、以产业配套为准绳,大兴农田水利。璧山县投入5.3亿元,主打蔬菜、苗木、葡萄基地产业配套,高标准建成以山坪塘、蓄水池、提灌站、节水灌溉、末级渠道为主体的一大批配套水利设施,截止目前已新建小型水源工程295口,新修防渗渠道20.1公里,清淤沟渠1078公里,疏浚河道9.3公里,维修整治山坪塘337口,修复水毁工程385处,整治石河堰21道,新建提灌站5座,维修机电提灌站285座。新增蓄水能力436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4100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9200亩,产业基地农村群众人均年增收达1560元,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4、以百姓安全为基准,实施保安工程。璧山县按照“发展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管理专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模式,解决了30个村,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投入4200万元,分批实施了1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现了病险水库全部销号,共恢复和新增水库蓄水能力近500万立方米。投入3.31亿元,实施了两段城市重点河段防洪工程和5段镇街堤防工程,提高了区域河流防洪标准、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不足之处

第 5 页(共 6 页)尽管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不到位

2、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后,环保设施不理想

3、对河流的清洁不到位,只在于表面清洁,没有阻止人们向河里乱扔垃圾

4、人民没有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

5、有一些人认为生态环境不需要保护,随手乱扔,屡劝不改 „„

五、总结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事,它关乎着我们人类的美好生活。在这个不缺衣不少食的年代,健康生活是人们一个重要的追求。要想生活健康就必须有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建设美好生活环境的项目。但是,美好的环境不只是建设更是保护与关爱,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保护生态环境,关爱生态环境。

第 6 页(共 6 页)

下载白云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云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暑期期间,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我对我们家乡安徽省宣城市水阳镇雁翅乡新联村进行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 调研报告 学校: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键字】 科技进步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绿化 一、调查对象与手段 1.对象:市区委会及环境管理局 2.手段......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关键字】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暑期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标题:苏州生态文明建设 调查时间:2013年1月下旬 至 2013年2月上旬 调查地点:苏州工业园区 调查对象及范围:苏州工业园区( 金湖湾花园 ) 生态文明建设实例和数据: 苏州工业园区,以占......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总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以安庆石化发展循环经济为例汪佳佳 (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摘要: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XX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XX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引导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决策,是我们以后的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XX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XX生态文明......

    葛家岔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统筹发展生态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葛家岔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 郑天旺 (2011年6月23日) 葛家岔镇位于安定区东北部,距定西市区34公里处,全镇共辖11个村80个村民小组,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