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工作队长事迹材料
一心一意抓扶贫
真帮实扶解民忧
——***同志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男,驻宁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自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同志在单位的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扶贫帮困和整村推进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新思路,扎实工作,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帮困工作,为共创稳定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作为扶贫工作队长,他深知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消除贫困、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任重道远,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奋斗攻坚过程。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工作新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村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同志深入乡村角落、田间地头,查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作物种植等情况;经常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一起促膝谈心,了解村民的家庭收支情况和家中疾苦,悉心听取村里老干部老党员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与村干部一道商讨研究脱贫致富的新路,奔走于县直各部门之间,争取各项扶贫建设资金,协助解决村里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实地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计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驻村后,为了及时熟悉***村目前情况和贫困户建档立卡相 1 关工作,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和村干部的大力配合下克服种种困难,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村民100余人次,从中了解分析了农村致贫、致困、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做到边调查研究,边宣传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边思考探索帮扶方案和措施。在乡党委和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形成驻村工作队年度计划、帮扶工作台账及贫困户帮扶计划、***村精准扶贫规划等,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资料。
二、与民同忧,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同志始终将帮扶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事事带头。到***村后,看到山区农民艰苦的生活环境,决心要尽己所能,为群众多办几件实事。***同志坚持把***村的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他严于律己,生活淳朴节约,不搞特殊化;他不辞辛苦,与村干部一起广泛座谈,倾听群众的呼声,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饮水难、行路难、通车难等作为扶贫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在2014年建档立卡和2015年回头看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参照“八不准”标准,“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原则,结合每户实际情况,重新对贫困户核实登记。与乡党委、政府,村两委干部及时沟通对接,研究帮扶政策、措施。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完善扶贫工作手册,下发政策牌、明白卡,签订责任状,积极推进扶贫工作。
2017年春节前夕,***同志组织了一年一次的春节慰问活动,发动全局70余人捐款18000余元,带领工作队人员和帮扶干部一起赶赴***村,对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在走访慰问过程中,不仅将慰问金送到每一户慰问对象手中,还亲切地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急所需,帮助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通过这样的访贫问寒送温暖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群众中,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增添了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三、分类施策,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为确保全村**户**人如期脱贫,***同志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滴灌“管道”的疏导作用,集中各种资源,对症下药、攻坚克难,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软硬兼施,补齐短板,结合交通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异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富民产业七大任务,把任务明确到户,靠实到人,从内容上精准扶贫,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把关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将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全面细化;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硬件强化和软件提升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把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工作做细做实做足,做到减贫内容精准到人,确保完成减贫任务。
***同志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队长,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苦干,在脱贫致富的行程中积极作为,致富路上书写的是群众致富 3 的希望,广袤大地上沉淀的是群众致富的基石。在***同志身上,民本是其思想基础,实干是其公仆情怀,创新是其不懈追求。面对***村精准扶贫工作稳中有进,他从不止步,更不自满,正如他所说的“责任使命在肩头,脱贫致富在路上”。
第二篇:扶贫工作队长鉴定材料
***驻村工作鉴定材料
***同志自2017年元月**村驻村工作队长,同年5月改任副队长。该同志为人谦虚,积极进取,作风扎实、勤奋工作,能够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确保了驻村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一、积极向上、自觉学习。驻村后,该同志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是当前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第一民生工程。并能够结合松林岗村情和“产业帮扶”工作实际学习认真学xxx省、市及区委、区政府的扶贫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掌握相关业务知识,虚心向镇、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协调能力、培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二、刻苦工作、注重效率。该同志能够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积极配合村两委同志一起积极开展入户走访,采取多种形式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松林岗村的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协助村两委积极采取多方式、多渠道引导群众加快产业结构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2017年上报了100个扶贫项目;其中到户扶贫项目是95个;截止目前,有100个项目开工;有96个项目完工。上报的扶贫资金是457万元,其中到户扶贫资金是118万元。落实区粮食局出台五项粮食行业帮扶措施,另外,一共争取区粮食局投入帮扶资金50余万元。
三、严于律己、事业为重。该同志时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扶贫工作纪律 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廉洁自律,没有违规违法行为。
第三篇:扶贫工作队长事迹材料
一心一意抓扶贫
真帮实扶解民忧
——***同志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男,驻宁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自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同志在单位的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扶贫帮困和整村推进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新思路,扎实工作,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帮困工作,为共创稳定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作为扶贫工作队长,他深知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消除贫困、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任重道远,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奋斗攻坚过程。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工作新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村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同志深入乡村角落、田间地头,查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作物种植等情况;经常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一起促膝谈心,了解村民的家庭收支情况和家中疾苦,悉心听取村里老干部老党员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与村干部一道商讨研究脱贫致富的新路,奔走于县直各部门之间,争取各项扶贫建设资金,协助解决村里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实地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计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驻村后,为了及时熟悉***村目前情况和贫困户建档立卡相关工作,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和村干部的大力配合下克服种种困难,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村民100余人次,从中了解分析了农村致贫、致困、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做到边调查研究,边宣传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边思考探索帮扶方案和措施。在乡党委和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形成驻村工作队计划、帮扶工作台账及贫困户帮扶计划、***村精准扶贫规划等,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资料。
二、与民同忧,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同志始终将帮扶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事事带头。到***村后,看到山区农民艰苦的生活环境,决心要尽己所能,为群众多办几件实事。***同志坚持把***村的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他严于律己,生活淳朴节约,不搞特殊化;他不辞辛苦,与村干部一起广泛座谈,倾听群众的呼声,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饮水难、行路难、通车难等作为扶贫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在2014年建档立卡和2015年回头看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参照“八不准”标准,“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原则,结合每户实际情况,重新对贫困户核实登记。与乡党委、政府,村两委干部及时沟通对接,研究帮扶政策、措施。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完善扶贫工作手册,下发政策牌、明白卡,签订责任状,积极推进扶贫工作。
2017年春节前夕,***同志组织了一年一次的春节慰问活动,发动全局70余人捐款18000余元,带领工作队人员和帮扶干部一起赶赴***村,对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在走访慰问过程中,不仅将慰问金送到每一户慰问对象手中,还亲切地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急所需,帮助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通过这样的访贫问寒送温暖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群众中,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增添了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三、分类施策,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为确保全村**户**人如期脱贫,***同志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滴灌“管道”的疏导作用,集中各种资源,对症下药、攻坚克难,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软硬兼施,补齐短板,结合交通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异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富民产业七大任务,把任务明确到户,靠实到人,从内容上精准扶贫,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把关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将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全面细化;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硬件强化和软件提升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把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工作做细做实做足,做到减贫内容精准到人,确保完成减贫任务。
***同志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队长,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苦干,在脱贫致富的行程中积极作为,致富路上书写的是群众致富的希望,广袤大地上沉淀的是群众致富的基石。在***同志身上,民本是其思想基础,实干是其公仆情怀,创新是其不懈追求。面对***村精准扶贫工作稳中有进,他从不止步,更不自满,正如他所说的“责任使命在肩头,脱贫致富在路上”。
第四篇:扶贫队长
扶贫队长陈继明
陈继明 省里来的扶贫队长
【阅读提示】
他是一名副厅级干部,下乡扶贫。他撒种施肥锄地挑大粪,村民认他是自家人,当地乡干部感慨“以前工作太不扎实了,太把自己当干部了”;他用自己的房子作担保给大家借贷款,把儿子娶媳妇的钱挪来硬化村道……他叫陈继明,今年59岁,河北省纪委监察厅副厅级纪检员、监察专员。
微雨后的清晨,氤氲的雾气漂浮在广袤的冀南平原上。
像往常一样,河北省广宗县塘疃乡北塘疃村,一个身影穿行在林立的蔬菜大棚之间,时而进入大棚,时而停下回答疑问。转到最后,他走上一个高土台,黝黑的脸庞四处张望,目光所及,蔬菜大棚密密地连成一片,生机勃发。
这个人就是陈继明,国家级贫困县广宗县的“四帮一”扶贫工作队队长。几年来,他通过发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个人与一个村
不知从何时起,村民眼中的“陈主任”变成了大家口中的“老陈”
以前的北塘疃村,村民们除了种点瓜瓜果果自己吃外,世世代代就只知道种棉花了。大家穷呀,穷到什么地步呢?全村510户、2360口人,人均年收入不足1100元。
“老百姓的事大过天,一定要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2008年春节刚过,陈继明与另一位扶贫干部于振生进驻了北塘疃村。见多了扶贫干部的来去匆匆,看着这个官位比县委书记、县长还大的“陈主任”,村民们更是漠然。陈继明找村两委成员、老党员座谈,挨家挨户进屋聊天,摸清村民们的想法,最后决定以投资小、见效快的大棚蔬菜
种植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越穷越怕折腾。一说要搞蔬菜大棚,种惯了棉花的村民们害怕了,一是不会种,二是没有钱。建一个大棚需要2万元,财政补贴5000元,自己还得掏1.5万元。这可是一笔巨款。且不说能不能弄来这些钱,要是赔了,那不得死人呀。
眼见为实,陈继明带着村干部、村民代表,去本省的永年、饶阳和山东寿光、山西清徐等蔬菜大县开开眼,这一看,大家才知道,蔬菜可以这么种,蔬菜原来这么值钱。
为彻底打消顾虑,陈继明一边联系信用社,用自己的房产给大家担保筹措贷款,一边把儿子娶媳妇的钱挪来硬化村道,一边从山东寿光请来经验丰富的技术员,选择产量高、品质好、市场广的以色列阿帕奇西红柿种苗。看到“陈主任”是真心帮,村民们的心终于暖了。
就这样,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陈继明为全村解决了小额贷款90多万元,建起了215个大棚。他没日没夜地忙,关键时间更是吃住在大棚里。看着大西红柿长得水灵灵的,他和乡亲们高兴地展望着即将到来的丰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12月21日凌晨的一场九级大风,把正在输液的陈继明,惊得从医院飞速赶到北
塘疃村。面对遭灾的大棚和哭天抢地的村民,他立刻组织自救,一边紧急调来了竹竿、草帘分发给大家,一边与山东、天津联系,不到24小时,优质黄瓜种子就送到了北塘疃村,第三天受灾户全部补种完成。
到了蔬菜丰收的日子,种植户们高兴坏了。收入高的,一个棚达到了2万元,低的也有1.4万元。
“老陈,到咱家棚里瞄瞄”,“老陈,咱家的草帘不够了”,“老陈,我还想再建一个棚”……不知从何时起,村民眼中的“陈主任”变成了大家口中的“老陈”。
一个人与一个乡
“只有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老百姓才会从心里跟你干”
2004年,陈继明曾在广宗槐窝村搞过3个月的中央一号文件宣讲,看到贫困的农民和落后的农村,他落泪了。“我很内疚,原来我们的农村这么穷,我们的农民这么苦。”
“我们的作风有很大的问题!”回想起来,陈继明明白了村民们对各级干部爱理不理的原因,“只有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老百姓才会从心里跟你干。”
他刚到槐窝村的时候,正值春耕时节,村民都在自家的地里忙农活,但有一些人由于没有劳动能力而一筹莫展。
陈继明看到他们的难处后,急在心头,主动为他们撒种施肥锄地。
一次走访槐窝村,陈继明看到村民家的茅厕溢了,二话不说,拿起了粪瓢,挑起了大粪。乡亲们都很震惊,一个从省里大机关下来的干部会为农民挑大粪。他为老人理发,为村民结婚垫钱,资助小孩上学,为槐窝村引进芦笋……在陈继明的影响下,只要群众有需要,村两委班子成员立马放下手中的活来帮忙。
“跟着老陈有奔头。”短短3个月,陈继明为槐窝村干的实事不下百件,槐窝村也一下子成为全县的脱贫致富典型村。
到了北塘疃村,陈继明更是融入到村民中。一次看望一个孤寡户,推开门,一位老人正蹲着熬菜粥。看到来了扶贫干部,老人一言不发,拿起脏乎乎的碗,从黑乎乎的锅里盛起大半碗说不清颜色的菜粥,递给了陈继明。陈继明接了过来,稀里呼噜地吃起来。老人笑了,“老陈是自家人。”自此以后,村民们觉得陈继明跟大家贴着心了。
“我们以前的工作太不扎实了,太把自己当干部了。”塘疃乡党委书记徐永豪感慨万千。如今,塘疃乡的大小干部一天到晚奔走在乡间,不等不靠,踏实为大家办事。有 的包村干部索性住在村里,发现哪个有困难,自己解决不了就找陈继明,陈继明也随叫随到。就这样,陈继明给塘疃乡留下了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一个人与一个县
“扶贫不是一锤子买卖”
一进广宗,满眼除了棉花,还是棉花。广宗资源缺乏,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望天吃饭。最初选北塘疃村作为扶贫点,陈继明就是希望能以点连线,连线成面,全县推进。
“脱贫是基础,致富才是目的。”陈继明给自己压担子,“扶贫不是一锤子买卖,想增强农民的造血功能和增收能力,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
“像老陈这样研究问题的扶贫干部太少了。”他的话让县委书记刘立生产生了共鸣,“老陈不但研究如何种植,还研究市场,把整个产业链条吃了个透,给我们趟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为了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陈继明带领北塘疃村成立了绿骤然合作社,注册了“广春”商标。然后与山东寿光的公司合作,建设扶贫开发育苗基地,总投资500万元,占地60亩,年育苗能力达到20亿株,全部建成后将基本满足全县需要。在老陈的影响带动下,现在,广宗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设施农业就有1.4万亩,发展蔬菜大棚专业村80多个,蔬菜大棚近8000个。
陈继明还帮着引进食品公司,在贫困村集中发展养鸭,形成了“公司+农户”、“龙头带基地”的良性发展模式,不到一年时间,全县养鸭大棚发展到300多个,养鸭专业村24个。
为了完善产业链,陈继明现在忙活另一件大事,建设广春果蔬产品交易市场,面积达2万平方米。“明年开春就能用上了。”陈继明眼里充满了期待。
“扶贫的活要是干不好,怎么向群众交代,怎么向组织交代?”目前省直、市直有38个帮扶单位在广宗,陈继明总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全县的扶贫工作,在资金、政策、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力献策,他引进的资金粗估已达到了5000多万元。广宗县县长李振军介绍,在扶贫工作的促进下,县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4223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6039万元,今年前三季度为54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07年为2790元,预计今年近3400元。
乡亲们的笑脸,是我最大的成就。
——陈继明
第五篇:扶贫工作主要事迹
扶贫工作主要事迹
2009年10月~2011年1月,办选派在琼中县吊罗山负责开展了帮扶工作。工作期间,在单位的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扶贫帮困和整村推进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新思路,扎实工作,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帮困工作,为共创稳定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工作新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定点扶贫村余溪村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深入田间地头,爬山涉水,查看稻田收成、水渠修建和经济作物种植等情况;经常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一起促膝谈心,了解村民的家庭收支情况和家中疾苦,悉心听取村里老干部老党员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与村干部一道商讨研究脱贫致富的新路,奔走于省、县政府部门之间,争取各项扶贫建设资金,协助解决村里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实地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联手扶贫点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计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二、与民同忧,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作为驻村工作组负责人,始终将帮扶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事事带头。到驻点村后,看到山区农民艰苦的生活环境,决心要抓住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尽己所能,为群众多办几件实事,为少数民族地区谋发展。坚持把驻点村的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驻点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严于律己,生活淳朴节约,不搞特殊化。不辞辛苦,与村干部一起广泛座谈,倾听群众的呼声,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饮水难、行路难、通车难等作为扶贫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一年多来,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向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反映,先后争取到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组道路改造农民生活用水问题。
三、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工作,效果明显
1、切实抓好什插村党支部建设
在定点包扶工作中,注重协助乡党委做好村级党组织的建设。他与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一道经常到村干部、党员家中,与他们促膝交谈,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帮助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并帮助举办党员培训班,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一年来,村干部党员的精神面貌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年有4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2人。村党支部和 2 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2、访贫问寒送温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民间
2011年春节前夕,组织了一年一次的春节慰问活动。在工作组人员等一起赶赴琼中市吊罗山乡村,对老干部、老党员、五保户、低保户等进行了走访慰问。在走访慰问过程中,不仅将慰问金送到每一户慰问对象手中,还亲切地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急所需,帮助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体现党的关心和温暖。而且,每年开展春节慰问活动时,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增添了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