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XX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编制本预案。
一、2015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我镇今年汛期(3-6月)总降雨量约720-800毫米,比常年偏多2成,降水集中期在6月中、下旬,汛期结束时间为7月上旬。
二、201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主要发灾区域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和有关资料反映,结合我镇地质环境特点分析,XX、XX、XX是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地区。XX镇湾坡煤矿的地表极易发生因暴雨诱发的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矿渣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原XX线王坑路口段公路沿线要预防山体滑坡、崩塌灾害。河堤、水库要严防管涌。同时,须严防各类建设工地不规范施工造成地质灾害事故。
(二)主要发灾时段预测 主要发灾时段为3-9月,其中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地质灾害高发时段。大面积、长时间、集中性降雨,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因此,在强降水时期,特别是小时降雨量达到20毫米时要加强预警工作。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
1.矿山:矿山企业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面塌陷;造成山体陡坡,形成山体滑坡和崩塌。
2.坡脚开挖、切坡建房地带:破坏山体原始应力平衡,当汛期来后,雨水渗透到坡体内,造成坡体下滑。3.因地质构造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地带。
三、防灾措施
我镇每年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XX村石壁冲、王坑冲山顶、山田村天子山、XX村四组以及XX村上林山等严重地质灾害区(点)。针对我镇具体情况,今年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宣传,提高广大干群的防灾意识。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宣传工作,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杜绝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要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向广大干群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和地质环境管理的各种知识,重点宣传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危险性,普及汛期灾害防治的基本常识,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治的意识,增强防灾能力。
(二)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为确保全镇防灾工作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由镇长XX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武装部长XX同志、党委委员、副镇长XX同志、副镇长XX、镇长助理XX任副组长,土地办、农办、民政所、安全办同志任成员的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兼任办公室主任。要把防治地质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纳入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各行政村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制订相应的防灾方案,落实专人专点监测。同时从大局出发,树立有备无患意识,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调配,保证防灾抢险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三)贯彻落实;三项制度;.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险情巡视制度三项制度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责任体现。结合我镇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三项制度;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我镇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进行逐项落实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出现险情时,及时做好人员迁避、紧急疏散、应急抢险和灾情速报等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对本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区(点)定期巡回检查,及时预报险情,特别是加强对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易发区的监测工作。加强各级责任人的责任,建立起镇、村和广大群众三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充分发挥联络员队伍作用,逐步形成群测群防意识。
(五)加强采矿活动管理和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严禁乱采滥挖,防止水土流失。按照《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执行新办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准入制度。加强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缴存力度,有效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六)落实经费,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灾变险情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处理及治理工作。积极加强与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的联系,争取国家投资对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查和治理。
第二篇: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乡20__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列》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一、基本情况
当前,我乡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不稳定,主要集中于__村、__村与__村,并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主要特点:一是受气候差异影响,与汛期暴雨、台风强降水天气有密切关系;二是山区因降水渗入岩体,引发的地质灾害较多,发生区大多处于变质岩、花岗岩分布的丘陵山区;三是小型山体滑坡多。其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如公路工程建设、切坡建房等。四是部分地区地下岩溶发育,或因人工采矿、抽排空地下水形成采空区。
二、20__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__年雨季(46月)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略偏多,为800mm左右,而且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局部800mm以上,仍有降水集中期,部分乡镇可能发生山洪或内涝,加上今年伏秋期台风强降水影响,所以我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在4~9月份。汛期期间因暴雨将引发较严重的洪涝或内涝,造成突发群发性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汛期期间可能有以下趋势:
1、我乡的__村、__村、__村、__村、__村为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在集中降水期可能出现较为集中的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2、地质灾害主要发生时段为4~9月,今年全乡的防范期应为4~9月份。在集中降水时段,当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时,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机率较大;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内)降水15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将有可能发生。
3、城镇集镇建设和农民建房、交通、水利、矿山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是诱发崩滑流灾害的重要因素。新建和改扩建公路边坡、山区建房切坡段、城镇规划区切坡段、采石场和矿区排土场、水库(电站)坝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都是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
由于长期降水预测难度大、精度有限以及集中性强降水的时间、区域不确定等因素限制,本地质灾害预测仅是趋势性预测,各村要密切关注乡政府与县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积极开展本辖区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提高警惕,防范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
根据往年我乡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分布情况,我乡__村、__村依然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发生灾害的重点区域主要涉及__村、__村__村、__村等。
三、20__年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和重点防范期
(一)重要防范区段
1、__村等农民切坡建房、傍山建房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护段;
2、__公路地面塌陷防护段;
3、__村__组、__公路__至__段塌陷或地面下沉、开裂、滑坡防护段;
4、__村__组废土滑坡、泥石流防护段;
5、全乡水库堤坝、溢洪道岩土稳定防护段;
6、全乡公路干道防护段。主要包括____至__旅游公路、__至__村乡道、__村部至__水库公路两侧边坡滑坡以及挡土墙崩塌防护段。
7、全乡各中小学校切坡建房等。特别是偏远村组各中小学校傍山建校舍,主要有__学校。
(二)重点防范期
根据我乡历年来地质灾害主要发生的时段,预测受长江流域周期性影响,雨季延长到47月,受台风、暴雨或强对流天气影响,延长至9月。20__年全县地质灾害的防范期为49月份。
四、防御方案
(一)汛期应急调查与制定防治方案
1、汛前,各村委会应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全面排查,核实隐患点和危险区段的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等情况。
2、根据调查情况和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乡政府、国土所、村委会各主管部门要制定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方案要明确划定重要防御区段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3、做好汛期应急调查工作。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的,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调查并作出应急处理。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国土资源局派员协助技术支持单位进行调查和提出应急处理意见;发生大型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以上国土资源部门派员进行调查或协助调查。危及100人以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调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调查。危及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调查,由市以上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进行调查。
(二)监测与巡回检查
1、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要防御区段由乡人民政府、国土所、各村负责巡查监测工作,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监测内容及方法、落实监测人员。与工程设施直接相关的地质灾害,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监测。
2、各村委会要加强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重要防御区段的巡回检查工作,汛期巡查一般不少于2次,重点区域、重要时段要加密巡查。
3、监测期如发现重要异变情况,应按照速报要求及时、逐级上报。
(三)预防、预报、预警
1、所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凡是有条件进行治理的,要作出治理规划,并应针对可能诱发灾害的情况,采取简易应急防范措施,以遏制或减缓险情的发生;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要责令并监督有关建设单位及时进行治理。
2、做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临灾预报工作。险情预报分三级:
一般级:经监测,隐患体险情没有明显异变情况者;
异变级:经监测,隐患体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情况者;
临灾级:经监测,隐患体险情异变情况特别显著、位移加快或者变形明显加剧,处于临灾状态。
地质灾害隐患点报告:
口头报告:对异变级和临灾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发现或接到报告后的1小时内须口头报告县人民政府,报告县国土资源局,重大险情同时越级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和省国土资源厅。
书面报告:(1)当发现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县国土资源局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监测、防范措施,并在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措施报告市国土资源局;同时越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2)当发现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县国土资源局应采取有效的监测、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大型在2日内、中型在3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措施报告市国土资源局,同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3)当发现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县国土资源局应采取有效的监测、防范措施,在3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措施报告市国土资源局。
3、对一般级地灾隐患体由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对异变级、临灾级地灾隐患体,县国土资源局要组织专业人员作详细调查论证,确认进入临灾状态;并在地质灾害隐患体一定范围内,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记。要根据不同规模、不同危害情况发布预警。预警分四级:
特级预警:由省级政府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一级预警:由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二级预警:由县级政府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一般预警:由乡(镇)政府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四)应急准备与避险
1、对预警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技术支持单位等部门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加强监测和防范技术指导。
2、预警点所在的乡政府及国土资源所根据险情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并发布告示,发放“防灾明白卡”。加强对险情监测、避险救灾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避险、救灾方案,做好必要的抢险救援力量和抢险器材物资准备。
3、做好人员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保护工作。出现异变级险情,靠近地质灾害体地段及灾变主要方向临近地段的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并要作出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撤离、财产转移方案;出现临灾级险情,灾害影响范围内的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立即转移,并作好抢险救灾临战准备;对灾害影响范围的重要设施,如重要交通线、军事设施、水利电力和通讯设施等,要做好保护工作。
(五)抢险和救灾
1、灾情发生后的速报制度: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在做好应急处置的同时,必须在接到灾情后的1小时内报告县人民政府,报告县国土资源局,并可同时越级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和省国土资源厅。
2、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按不同地灾级别,乡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并及时报告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各村委会的应急指挥系统,按预案的职责分工,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开展灾情收集,报告与评估;抢险救援和转移安置灾民;应急保障,请求支援,次生灾害预防,灾后恢复与重建等各方面抢险救灾活动。乡人民政府应当会同国土局、县住建、水利、交通、公路、气象、安监等相关部门,要在技术支持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和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加强现场监测,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参与指导抢险救灾。
3、做好善后工作。乡人政府要在抢险结束后,及时统计人员伤亡情况,调查评估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提出灾害治理措施。并在基本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后5日之内,上报抢险救灾情况总结,为灾后恢复与重建决策提供依据。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乡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防治责任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组应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所在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重要地质灾害危险地和灾区要建立前沿防灾救灾指挥机构。县国土资源局是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灾具体业务管理工作。地质灾害有关的其他部门,要按照县政府的部署和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二)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乡政府和各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的汛前排查、汛期巡查、巡后复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对已查出的地灾隐患点,发放“防灾明白卡”,层层落实群测群防工作,严格无灾情零报告制度。(三)加强监测预报,实行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
地质灾害防御重在监测预报,专业监测预防由乡国土资源所负责。乡国土资源所要尽快建立本辖区监测预报组织,配备人员,建立联系工作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联络畅通。认真做好监测、预报等各项基础工作,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同时,要根据辖区内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层层建立地质灾害隐患体的群测群防组织,落实防灾任务,并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业务培训。(四)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
乡政府和气象局要加强协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建立气象短信预报预警网。乡政府要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灾害信息,转发给各隐患点监测负责人,以提前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
汛期各村委会要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消除和减少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要依法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批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民建房,对可能导致重大地质灾害的切坡建房,要坚决制止纠正,并监督责任人采取有效的预防保证措施,对已经造成危害的,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六)保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需的投入。
各村委会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确保汛期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交通、通讯、物资器材和工作经费。要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考虑,做好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第三篇: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进一步搞好***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预防相结合”的方针,制定***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镇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
***镇虽不是地质灾害主要危险区,但也存在不少灾害隐患,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防治。地质灾害因素很多,主要是降雨、不当采矿、劈山切坡、取土等工程活动。在讯期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发生,境内主要地质灾害点有***村四组罗家堡、***村滑石板、***村芭蕉坪;煤矿易造成地质塌陷的区域有***村芭蕉坪、***村烂泥池。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各部门必须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加大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和防治管理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认真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建立各级负责制,落实监测责任人。
***国土资源管理所为地质灾害防治、协调、组织、指导等工作的责任单位,负责及时按上级预警通知向地质灾害点传达预警信息,驻村干部为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其主要职责:负责落实、监测人监测,值班制度、人员组织等工作。
监测人职责:做好监测标志,监测记录,监测报告,有重大险情时,及时报告。
在汛期各村要密切监测灾害点,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区域内的灾害隐患点及时上报镇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所,同时采取相应避让措施防止发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治理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人为工程造成地质灾害点要提出,避让、治理,各区域责任人要相关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方案。
三、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其成员如下:
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国土资源管理所,王学维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日常工作。
第四篇:乡镇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乡镇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切实做好全镇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全镇实际情况,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修编制定本方案。
一、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开展群测群防,采取适当的工程治理措施,阻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损失。遵循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以下原则:
1、坚持政府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原则;
2、专业队伍与当地群众相结合,技术业务与行政措施并重原则;
3、事先摸清灾情、充分做好准备与应急处置原则,分部门负责并协调一致原则;
4、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
5、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6、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发展的原则;
7、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各村、各单位、企业应按照防灾方案要求,快速、有序、高效、科学地实施境内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治地质灾害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目标
地质灾害的危害极大,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破坏房屋、交通、水利设施,造成人员伤亡,破坏生态环境等。因而,推广普及地质灾害防治迫在眉睫,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建设,要求全镇积极主动地、科学地、有计划地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与威胁是全镇工作的重要目标。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措施,做到提前预警,应急得当,达到尽量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的目的。
三、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形势
(一)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
镇位于县中部,全镇面积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3万亩,林地面积21万亩,辖36个行政村,130个自然村,总人口4.3万人,古宁线、福汾线、古屏线穿越境内。
镇属于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溶蚀高原地貌显著,石头山多,地表缺水,土层微薄,降雨渗漏严重,地表水源贫瘠。平均海拔650米,常年平均气温17.8℃,最低气温-5℃,最高气温38.6℃,年降雨量1680毫米以上,无霜期为280天。镇区地质构造发育,以断裂为主,主要有nne、ne、sn、nw向断裂,断裂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致使岩石破碎,加剧了岩石的风化速度,削弱岩石的强度。对地质灾害的产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地质灾害现状
全镇是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镇之一,全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1个,其中滑坡12处,崩塌9处,分布于全镇16个行政村,其中一般隐患点7处,较大隐患点14处,重大隐患点0处,威胁76栋房屋,123户,合计599人。全镇共有高陡边坡地质灾害点9处,分布于6个行政村。其中,银场村、周厝村、牛峰村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分布的行政村。
(三)防治现状
全镇在县相关单位的领导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所成效,建立了灾点监测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抗灾、救灾应急反应系统,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所提高。但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然整体较为被动;防治工作和技术管理能力薄弱以及麻痹侥幸心理尚存等问题。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仍然繁重。
四、2020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省气象局发布的2020年气候预测:1、早春季(3-4月):预计早春季总降水量偏多1-2成。月份分布大致是:3月和4月偏多1-2成。2、雨季(5-6月):预计雨季总降水量偏多1-3成。雨季可能出现持续性暴雨过程。3、夏季(7-9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少1-3成。4、秋季(10-11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少1-2成。5、预计2020年登陆或影响我县的热带气旋(俗称台风)总数4-5个,较常年略少,但强度偏强,可能有秋季台风影响。台风和强降雨时期将可能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同时,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仍为各村地灾点,可能在暴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灾害;其他低山区的一些房后高陡边坡、沟口民房等,均有变形破坏或出现滑坡、泥石流的可能。
五、地质灾害防治部署
(一)落实防治地质灾害责任制
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村、各单位、企业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要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地质灾害责任人由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受威胁单位主要负责人、村两委主干担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居,由村两委组织受威胁村民开展巡查、监测。
国土资源所是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方案,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点资料库与群测群防网络,实行汛期24小时专人值班,时刻保持与防汛抗旱、气象等有关部门的紧密联系,按规定及时报告、转达和指挥治理,加强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指导工作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其它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落实防灾责任制,认真做好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回检查
各村、各单位、企业应组织人员对本辖区内的主要地质灾害点、灾害重点防护区进行巡回检查,其主要任务是:
1、检查地质灾害防灾方案落实情况
主要内容:组织机构(各村、各单位、企业防灾责任人),危险点监测(监测责任人、观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记录、汇交整理),信息网络,防灾预报,危险区群众的防灾意识,应急方案及措施等。
2、检查主要灾害危险点
对辖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要划定警戒区,设立告示牌;行政村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防范,并挂牌警示;对辖区有险情的灾害点进行现场和室内检查,发现地质灾害危险点有明显异常情况的,所在村应及时上报镇人民政府,并组织调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灾前监测与安全转移
1、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三级时,镇政府、国土资源所应部署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应及时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巡查;隐患点和易发区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加强对隐患点和易发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镇政府应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其他部门和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加强监测、巡查,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2、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二级时,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应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特别是高陡边坡)进行加密巡查;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对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加密监测和防范。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转移至地质灾害避险点;易发区受威胁人员要根据当地雨情、险情,适时转移避让。
3、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一级时,应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投入抢险救灾的准备,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群众转移至地质灾害避险点。
4、地质灾害转移对象: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边坡建筑物内的群众;易发生泥石流山沟及沟口(低洼)地带的群众;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其他在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带的群众。
5、各村委会、各单位、企业应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救组织,配足必要的物质装备,提高防救队伍的素质;制定具体的防救方案,特别是临灾前的人员转移方案,并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避险步骤及撤离路线示意图
1、由责任人发布命令。
2、采取电话、鸣锣、鸣哨等办法通知和预警。
3、防治应急分队组织人员撤离。
4、镇、村组织安置群众。
5、撤离路线示意图:隐患点安置点:避灾点。
(五)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各村、各单位、企业应按既定的方案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民政、建管、卫生等部门应及时做好伤员救治,安置抚恤等;交通、通迅、公安等部门应做好相关工作。必要时,可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援,切实做到防范有效、转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建立防治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
各村、各单位、企业对特别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要进一步健全防治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做到上下信息畅通,为防灾救灾的指挥决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汛期期间,各村、各单位、企业要及时向镇人民政府报告重大灾情,每月1日—3日报送上月灾情情况,每年11月25日前报送全年灾情报告和有关资料。
六、防灾预案的实施
(一)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条件。将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任务分解到镇村两级,明确具体监测人和监督单位责任人,建立完善的群专结合和群防群测的预报网络体系。
(二)安排资金,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镇村两级要拨给一定经费重点解决地质灾害点的监测、群测群防和治理的费用。用于防治地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第五篇:乡镇街道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街道办事处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区政府关于编制《2009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精神,为切实做好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
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玉兴路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灾害现状,特编制2009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08年地质灾害概况
2008年红塔区地质灾害高发期为6~11月,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切坡建房的民房、铁矿采矿活动较频繁的区域及部分乡村公路。
从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上看,泥石流几乎全部发生在雨季内,崩塌、滑坡和岩溶塌陷大多发生于雨季内(6~10月)。旱季发生的崩塌、滑坡一般都发生在露采矿山的边坡、排土场和新建公路沿线等人为工程活动比较剧烈的地段。
从灾害类型的分布看,崩塌主要发生在采矿、公路建设形成的人工边坡上,滑坡主要分布于山区,均为表部松散残坡积物滑动和切坡建房,以岩、土接触面及土体岩性差异界面滑动为主。
玉兴路辖区原确定的两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即玉兴路辖区内位于右所社区居委会的“红砖厂”、位于右所社区居委会的“五脑山”片,已于2005年年底因城市建设分别被征用,现已进行建设、治理。
一、2009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致灾因素活跃程度预测
1、降雨趋势预测
单点暴雨及长时间连续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根据红塔区气象台发布的2009年全区降水趋势,降水量预计为正常至稍偏多,年雨量900~950毫米左右,其中1~4月偏少,5月偏多,6~8月正常稍偏多,9~10月正常。预计2009年雨季开始期正常至偏早,将于5月上、中旬相继进入雨季,雨季开始前有中等偏弱强度的初夏干旱发生;5月雨量正常至偏多,雨量90~130毫米,5月气温正常至稍偏高;6月气温与常年接近,降水稍偏多,雨量140~170毫米左右。降水高峰期将出现在6~8月,降水趋势为正常稍偏多,总雨量为500~550毫米左右。单点大雨、暴雨偏多,有局部洪涝灾害和轻度插花性干旱发生。9~10月降水量与常年接近,气温为正常至偏高,雨量为180毫米左右,三秋期间有5~7天左右的连阴雨天气。预计雨季在10月上旬前后结束。
2、人为致灾因素变化
玉兴路近年城区建设、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人类工程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二)2009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2008地质灾害现状和危害程度,对照红塔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预测2009年玉兴路地质灾害有如下特征:
1、地质灾害类型
玉兴路中心城区属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但2009年人类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主要有本辖区内未拆旧建新的民房、建筑场地整平时开挖的陡峭边坡、公路边陡峭地段。右所未被征用的山地、棋阳、荷花池、新兴社区的大红坡山地属地质灾害中等易发亚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人类活动如采石场后坡容易引发崩塌。
2、地质灾害发生时间
地质灾害诱发的主导因素为气象,矿山地质灾害除气象因素外,采矿采石活动也是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因此,2009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仍为雨季,矿山地质灾害防范期应为整个采矿活动期。根据红塔区气象局的气象资料和红塔区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预测2009年玉兴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仍为雨季,降水高峰期为6~8月,易发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为6~10月。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009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统一部署,逐步落实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重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监测预报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并加强地灾监测预警工作。
(一)强化管理
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建立和完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居民小组三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各自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2、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科普手册、标语、传单等宣传媒介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及防灾减灾措施,增强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危害的认识,强化减灾意识,为防灾减灾工作建立深厚的群众基础;聘请有关专家对地质灾害群测及有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队伍的业务素质。
3、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新建、新搬居民点及公路等重要工程项目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