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 二(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15:1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 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 二》。

第一篇: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 二

“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二: 维权的底气

不断响起的手机铃声,总是一次次打断记者与陈家顺的交流。

“陈老师,我们想辞工,但他们不给结这两个月的工资。”“陈老师,先前商定来这个厂子给报销来回车费,但他们一直都没要报的意思。”“陈老师,我怀疑工厂的电镀液有问题,我手肘上起了好多的疹子。”……

一天之内,接听这样的电话并处理相关的纠纷占据了陈家顺大部分的时间。那一声声“陈老师”的背后,承载着多少人的信任和期待,也隐藏着多少孤苦、无助的心。他要做的,是走到这群异乡漂泊的兄弟姐妹中间,为他们争取一个好好生存的机会……

你们来找我

他永远是站在农民工中间,那位最称职的“老师”,那个最贴心的“兄弟”

凌晨时分,陈家顺匆匆穿上衣服准备赶往义乌火车站,去接从老家来打工的乡亲们。

门口劳务市场的人行道上,横七竖八躺着一些外地来找工作的农民工。看着他们,感受着夜晚的瑟瑟凉意,陈家顺很感慨。

他告诉记者,这只是外出务工农民艰难生活的一角。他们中有的做了工被拒付工资讨薪无门,有的被骗去搞传销最后一无所有,还有一些,工伤之后落下残疾……

“我也是农民的儿子,知道农民工诸多的不容易。我把他们带出来,不和他们站在一起,凡事不能给他们一个交代,我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为了“良心”二字,陈家顺选择走到农民工中间,倾听他们的难处。民工有理的,他就帮着和厂家争理;民工没理的,他甘当“心理医生”,一个个进行思想疏导。

今年2月29日,春节之后出来的10多个农民工在进入义乌市群丰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工作4天后,向陈家顺反映他们要辞职。第二天一大早,陈家顺带着工作站的同事黄江义,坐到了他们面前。

见到陈家顺,农民工们大吐苦水:做的袜子品种太多,担心工厂计件单价存在欺瞒;做活儿动作太慢,每天能做的件数实在是少,这样下去,每月苦不到多少钱……

“大家要转变思想啊!”陈家顺说:“担心工厂计件不透明,你们就去问厂长,实在不好意思,可以多问问那些老乡!”“至于动作快不起来,这个需要一个过程。你们要多看看那些老员工,人家的方法是什么,到我身上管不管用;再不行,和老员工处好关系,多讨教讨教方法” ……

半个多小时的会议,陈家顺挨个了解思想动态,也逐一给他们提了应对建议。在听到大家愿意继续留下来工作后,陈家顺转向厂长:“楼厂长,我们这些老乡都很实在,也愿意吃苦愿意学,您看看平时有空,也找人多教教他们。学会了,熟练了,他们也才安定得下来……”

“大家不要有顾虑,只要你们做得合情合理合法,厂家欠你们一分钱我保证给你们要回来;只要大家踏踏实实做下去,我保证你们每个月工资不低于2200元。如果低了,你们来找我!”陈家顺作出承诺。

在之后的日子里,只要又有农民工思想波动,陈家顺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答疑释惑,也第一时间帮助他们找寻出路。

站在群众中间,他似乎比谁都了解农民工真正需要的、在乎的一切。

我尽我的力量

因为深知农民工生存不易,所以倍感重任在肩。为了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他放下身段,不厌其烦地去沟通、协商

“陈老师,请你帮帮我……”

去年3月28日中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之后,传来了沾益县播乐乡奴革村委会37岁农民工李乔平的呼救。

原来,在江东货运站当装卸工的他,不慎从两米高的货车上摔下来,摔成了“右侧股骨粉碎性骨折”。但因为事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货运站没有为他缴付工伤保险,因此,货场主给了5000元钱垫付医药费之后,就不再管他了。

陈家顺打听到做手术大概需要3万多元,看着这个在病床上无法动弹的汉子,一阵辛酸涌上心头。他一边劝慰李乔平,一边将身上仅有的1600元钱拿出来垫付医药费。然后,陈家顺立刻赶到货运站去找老板协商。可老板坚持认为,李乔平是在下班后的时间内摔伤的,不属于工伤事故。见老板执意不负责,陈家顺只得拿出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与老板据理力争,但该老板依旧坚持不关她的事。

为了讨说法,陈家顺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在用工老板、劳动仲裁机构之间跑来跑去。皇天不负苦心人,陈家顺最终还是帮助李乔平拿到了其余治疗费用2万多元。还有一次,来自沾益县菱角乡黎山村委会的施萍,在四达工具厂做工时不小心将手弄到了冲床上,食指被刮伤,但因为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施萍不清楚这算不算工伤。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施萍给只有一面之缘的陈家顺打了电话。

“你放心,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沟通解决!”陈家顺说。

“当时我想,这些当领导干部的人,兴许就是随便说说。”施萍丝毫没有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哪知过了一段时间,工具厂办公室主任吴友才联系上施萍,希望她尽快去做一个工伤鉴定。他告诉施萍,为她的事情,陈家顺多次找到厂里,希望厂里能给员工一个交代。2010年2月,在被鉴定为十级伤残之后,施萍拿到了厂方给予的8000多元赔偿金。

然而,维权也并不都是圆满结局。陈家顺的妻子李凤仙告诉记者,陈家顺的努力也有很多时候得不到农民工的理解和承认。这样的事例还不少。

每每如此,陈家顺总是说:“我尽了我的力量,履行了我该履行的职责,我无愧于心!”

我心中沒有“怕”字

在陈家顺的人生格言里,“负责”的背后,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无畏的胆识和勇气

每一次维权,都是一次次直面困难和危险的考验。特别是对于一群外派干部而言,维权的路途,远比在家乡开展工作多了数倍的沉重和艰辛。

在沾益县大坡乡大坡村委会农民工李正良闪着泪光的记忆里,发生在2011年的那场“对峙”,依然历历在目。

那是2011年5月的一天,陈家顺及妻子为帮助两名在义乌市大陈镇某服装厂打工的沾益籍女工讨要工资,与厂方发生了正面冲突。

李正良当时也在这个工厂。他告诉记者,由于该厂结算工资的惯例是半年一结,两人只做了3个月就要离职,因此,她们结算工资的申请遭到厂方拒绝。

陈家顺去找企业董事长理论,哪知董事长拍着桌子大喊:“你们的工人什么素质,违反企业管理规定不说,还好意思来要工钱。”

陈家顺冷静地表达了协商解决问题的诚意,但董事长依然不依不饶:“你去问问别的地方,哪个不是合同到期才结算工资的?” 陈家顺答到:“别人我管不了,但这两个工人是我送过来的,我就必须管!我不能让我们的人白给你干这几个月!”

董事长非常跋扈:“这个钱我是一分都不会给。你要是有本事拿了这个钱,你今天走不出我这个厂!”

“你信不信,今天我不但要拿到钱,还要一步一步走出你这个厂!”陈家顺寸步不让。

经过三四个小时的据理力争,加之该镇领导出面调停,厂方最后同意如数支付两人被扣发的工资。

记者问陈家顺遇到这样的情形怕不怕?“我怕了,我们的农民工怎么办?我怕了,要不到工钱怎么办?”陈家顺说,为农民工维权,心中就没有装过“怕”字。因为“怕”这种情绪是此消彼长的,一旦怕了,被讨要工钱的对象就会更嚣张。

5年的维权历程中,陈家顺已经为农民工调解纠纷近千起,挽回农民工直接经济损失56万多元,化解各类集体辞职事件20多起。“做这些事情不为别的,只是职责所在。”对于经历过的一切,陈家顺似乎从容淡定。

然而,每一段维权的经历也让他更加清醒:“在实际操作中,情、理、法不可能是完全统一的。有些时候,合情合理不一定合法,但合法却又难以涵盖情理。但不管困难多大,我一定会尽我所能,为农民工争取最大限度的权利!”

坚定的言语,显示着信心与勇气。

第二篇: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 一

“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一:担当的力量

陈家顺,中共党员,生于1968年11月,毕业于曲靖地区师范学校,1988年参加工作。2003年10月调到沾益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工作,2007年3月起任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2007年3月至今任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兼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陈家顺隐瞒身份“卧底企业”,调查企业用工真实信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事迹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被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2月29日,浙江义乌市。大雨如注。

一个个拥堵的十字街口:密集的车灯不停闪亮……

我们刚刚认识这座快节奏、商贸繁荣之城时见到了陈家顺,他正冒雨而来,身板直,步幅大,只是一头灰白的湿发与其40岁出头的年龄很不相称。

陈家顺越走越近,衣着简便的他如果没入人群,可能见过一面不会再让人记起,但是在义乌市——一座远离云南2000多公里的东部崇商重商之城,他却是一个“传奇”。看到他的身影,异乡漂泊谋生的乡亲会惊喜连连,像看到亲人一般开心;提及他的名字,普通义乌市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你们云南有这样的干部真好!”这位被全国各类媒体一致称作“卧底局长”“民工局长”的基层干部,以其不凡的胆识、坦荡的胸襟为家乡上万农民工撑起一片天空,也赢得了一座现代城市巨大的信任与尊重。

老百姓、老百姓为什么“老不信”

就在20天前,即元宵节第二天,陈家顺带领286人登上K740次列车,前往义乌市打工。

熬过36个小时不眠不休的艰辛旅程后,临下车前,陈家顺把手机号告诉大家,并重申自己的“3个承诺”:“如果给你们推荐的企业和岗位不满意,我保证为你们争取至少3次换岗的机会;只要你们保证做合法合理的事,厂家差你们一分钱,我保证给你们要回来;只要你们踏踏实实工作,每个月平均工资不少于2200元,少一分就来找我陈家顺。”

对义乌一无所知、对未来彷徨无助的打工者来说,陈家顺这份“硬气”的担当给了他们莫大的勇气与信心,他的手机号码让一颗颗忐忑的心不再忐忑。

5年前跟着陈家顺第一批到义乌打工的徐树荣说:“陈老师说话不是„凭嘴飙‟的,他说话算数,我们信他。”

敢说敢当,有人说,这是因为陈家顺“胆子大”。他自己说,能力来自于实践。2004年,陈家顺连续带了7批人到广东打工,铩羽而归,返乡率高达80%以上。输出人员的心理期望值和现实差距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群众把责任归结为干部宣传“凭嘴飚”、政府乱引导。于是有了指责、漫骂。最让陈家顺痛彻心腑的就是被人指着鼻子骂:“你收了老板多少黑心钱?和老板合伙来骗我们!”

很多个夜晚醒来就再也睡不着,36岁的陈家顺不停地追问自己:“我们讲的都是真心话,老百姓为什么老不信?”“党委、政府为群众办好事为什么还会被指责,问题出在哪里?”

要让农民工相信你,你要先真正懂他们

陈家顺寻找答案的道路出人意料,乃至成为老百姓口耳相传的一段“卧底传奇”—— 至今,浙江省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之一——华统养殖公司副总朱文文还记得3年前的一名应聘者“令人印象深刻”,来者不谈任何待遇条件,只要求试用一个月,直爽地说:“如果我干得成,你们再考虑要不要我,如果决定要我了再谈待遇也不迟。”朱文文当时评价:“这人有点意思,是个做事的人。”

义乌市阳光学校校长曾经非常看好一位“非常敬业”的云南籍数学教师,工作第一周就敢带头给全校教师做课评,他所带的两个班新学期第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就排年级第一,这名教师辞职离去时让他遗憾不已。

一家饰品公司仓库管理员方师傅带过一个很有灵性的“徒弟”。早上6时开仓门,“徒弟”5时40分就守候在大门口;自己走到哪,“徒弟”跟到哪,默默用笔记下师傅的操作流程;自己的茶杯空了凉了,“徒弟”不动声色给他加满或者换上热茶……

还有一年的3月,来自曲靖市的60多名务工人员到江苏扬州宝亿制鞋厂报到。欢迎新员工典礼上,让一些老员工感到惊讶:和厂领导一起站在前排的戴眼镜男子不是去年的工友吗,怎么现在介绍是个什么局长?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陈家顺,5年时间5次刻意隐瞒公务员身份,做一名打工仔——这段“卧底”经历,是他人生卧薪尝胆收获到的最宝贵财富。苦,他吃过,每天12小时站下来,下班时迈不开腿;气,他受过,被要求严格的老员工训斥“笨死了”“不干走人”;疲惫,他领教过,夜里在飘荡着汗臭和呼噜声的群体寝室里彻夜难眠;孤独,他品尝过,没有亲人和朋友,思乡之情日甚一日;焦虑,他经历过,为了辞职领取工资,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当完完全全变成农民工群体中的一分子,当所承受的体力、精神和情感压力达到极限的时刻,陈家顺反倒不困惑、不急躁了,心底变得清亮起来:“我们以干部身份去企业调查用工情况,看到的、听到的永远都是好的那个方面,但是不是群众需要的我们根本不晓得。要让农民工理解你、相信你,那你要先真正懂他们。” 此时的陈家顺终于明白农民工为什么容易患得患失、不敢相信别人,一怕被骗、二怕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三怕挣不到钱、四怕工资被拖欠。只要破解这“四怕”也就破解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难点,陈家顺给工作站定下“五不”原则:没有信誉度的企业不推荐、工资待遇低于义乌平均水平的不推荐、娱乐场所不推荐、不按月准时发放工资的企业不推荐等,其中最关键一条是没有经过实地调查了解的企业——决不推荐。

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不能让群众失望

“卧底”归来,“农民工”这个群体在陈家顺眼中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一张张对生活充满热切希望的鲜活面孔,每一名打工者都是一粒种子,在他心里发芽。

“要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位置。”陈家顺探索这个方向。

他把一名叫罗昆的小伙子送到浙江四达工具有限公司时叮嘱:“这家企业收入待遇中上些,但学得着技术,年轻人学门技术容易扎下根来,给云南人争口气。”5年后,这家企业云南籍工人已达147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58岁的李朝全、马素兰夫妻俩下决心投奔陈家顺,他把老两口带到华统养殖厂时鼓励他俩:“这家企业技术要求不高,工作就干半天,管理不苛刻,拿固定工资,适合中老年人做,你们安心工作,有啥困难给我打电话,希望你俩能给家乡人做个榜样。”如今,包括8对老年夫妻在内的25名云南员工已成为受企业尊重的老职工。

面对带着不同诉求的乡亲,当过10多年教师的陈家顺从“因材施教”推衍探索“因材找岗”新法,他提出的择岗建议句句说到老百姓心坎上。在这里,人们得到了离开家乡后的第一份尊重。

3月2日9时,陈家顺坐在电话机旁为两位慕名而来的宣威人联系工作,从玩具厂、彩绘厂、袜子厂一直联系到电子厂,连续打了10余个电话联系都没有下文,他给厂方提出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找一个可以坐着工作的岗位”。他告诉记者:“他们两个年纪都不小了,其中一位腿还有毛病,一天工作12小时是站不下来的。”但这样细微的要求让他屡屡碰壁,他和工作站的同志锲而不舍地打电话,一定要在一天之内得到回音,这样就能帮助两人节省下一天的住宿和伙食钱。

陈家顺和同事也常常遇到不能适应环境、不断提出换岗要求的“偏执者”、“难缠精”,但他总劝导同事:“在家百样好,出门万事难。他们出门肯定经常遇到这个难、那个坎的,心里憋着气呢。我们想周到一点儿,做细一点、做实一点,把话说到位一点,效果就会更好一点。” 正是这样“一点一点”的要求像甘露一样一滴一滴渗透群众的心,陈家顺再也没遇上一个对他人品质疑的人,而是越来越多素昧平生的人把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当成了自己的家,“卧底局长”成为代表党和政府的一块“信誉品牌”。劳务输出站建立5年来,已输送上万人次、考察和联系680多家企业安排就业岗位,返乡率由最初的80%下降到5%以内,务工人员送得出来、稳得住、挣得着钱,迅速成功地打开了工作局面。

有记者不停地追问陈家顺,你记得带出人员的准确数字是多少?他“扑哧”笑了,输出数字从来不是他努力的目标,来一个走一个是负数,来一个能带走几万才是正数!假如一名打工人员平均一年能带回家1.5万元,那数万名务工人员带给家庭的、带给家乡的该是多大变化。

要证实他的话,看看农民工归家时候的笑脸就知道了。

3月7日下午,沾益县大坡乡法土村委会六组村民李国星正在家门口搬运沙石备料,今年他没有出门打工,家里要盖新房给儿子娶媳妇。面对眼前已经干枯得刨不动的土地,他感慨:“如果没有跟陈老师出去打了几年工,这盖新房怕是想都不敢想。”

这个连续3年除了烤烟以外其他作物全部绝收的小村庄里,今年又有六七十人跟着陈家顺走了,打工3年背回家6万元钱的李国星之前曾跟着去村民家做动员:“今年这个情况在屋头捂着肯定不行了,陈老师是个相当信得过的人,跟着他走,没得错。”

陈家顺曾自勉:“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不能让群众失望。”出门那天晚上,群众跟他登上火车,兴奋不已,满天的星光下,呼啸而去的列车载着他们驶向希望的春光里……

第三篇: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 四

“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四:幸福的感悟

“幸福是什么?”

“我可说不好,应该是自己没有想的东西意外获得就是幸福,想太多的东西又得不到就是不幸福。”

陈家顺如此简要阐述自己对幸福含义的感悟。“你感到最幸福的是什么时候?”

陈家顺张了张嘴,顾左右而言他,用别的话题岔开了。

妻子李凤仙听到后,忍俊不禁:“他不好意思跟你们说啦!他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他带出来的人跟他报喜。如果有人跟他说„陈老师,我今年又挣多少钱啦‟,„陈老师,老板又给我提职啦‟,他那天就跟个傻瓜一样笑得起来啦!”

满场人会心而笑。

陈家顺不矫情。这个摆事实讲道理一套又一套,但让他说一句柔软的话都会被憋出内伤的人,悄然把深沉的爱藏在心底,默默品尝和享受一份独有的“幸福”。

这些年,正是因为这份幸福,激励他一路走来。

当爱的情感里包含了一种忍辱负重的胸怀,便有了坚韧不拔的力量

陈家顺履历上有一次记大过处分的记录,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是他人生遇到的最大挫折。

2003年盘江一中1名女生私自离校,溺水身亡。作为一校之长的陈家顺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领导责任。他一次次到学生家去做善后和安抚工作,沉浸在苦痛之中的家长又叫又骂、又推又搡……在又一次安抚受挫后,他忍不住说了一句:“全校1740个学生,我不可能做到清楚每个学生都去哪里、干了什么。”这句脱口而出的话更加激化了家长的怨愤情绪。为了平息家长的情绪,陈家顺被记大过处分,免去校长职务,随后被调到盘江中心学校当一名普通办事人员。

此前的陈家顺意气风发,他工作6年就当上法土小学校长,3年后任中学校长,35岁时已是沾益县最大的农村中学校长。他以行事果断大胆而著称,他所带的班级、学校都曾创造出令人惊讶而又惊喜的成绩。免职命令下来后,他告别了讲台,有人说他时运不济,也有人说他折戟沉沙…… 陈家顺选择了沉默。若干年后,这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汉子提及往事,只是给我们讲述对苦难的理解:“苦难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你只会有同情,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感受得到痛苦。”可见,他内心深处,至今还在为当年那句冲动的话而内疚。群众需要的从来不是同情,需要的是我们感同身受的那份真情实意!

后来,当面对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骂声、哭声和埋怨声,碰到一个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的时候,支持陈家顺的力量是心底那份朴素的真情实意。

李凤仙回忆丈夫初到义乌工作的情形,时时眼含泪花。她经常感觉丈夫说话疲惫不堪、情绪很差。有一次拨通丈夫的电话,里面传来嘈杂不堪的声音,听到丈夫说:“你们听我说嘛!你们听我说嘛!”然后四周传来更为激烈、更为难听的叫骂声……挂上电话,妻子心酸地哭了。

夜里寂静下来,李凤仙又拨通陈家顺的电话,哭着求他:“做不下去就回来吧,回来吧,求你了……”话机里暂时静默,然后就得到一句很干脆冷静的回答:“做不下去,我就不叫陈家顺!”

义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黄允龙把陈家顺跟自己说的一番话带到了很多场合:“人家老百姓把家里的牲口卖了,把土地租出去了,借钱做旅费,千辛万苦到我们这里来谋条生路,我们如果不善待他们、让他们空手而归,于心何忍呐!”

在浙江四达工具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友才的办公室里,我们第二次听到这样的话。四达公司有一个制度,给予春节假期结束按时返回公司上班的员工报销车费500元和发放500元奖金,但是云南籍员工每年都有那么几十人不能按时返回,拿不到这笔钱。陈家顺出面说明情况:“云南籍员工路程最远、返程车票难买,希望公司体谅理解予以发放。”四达公司采取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折中办法:把这数万元钱作为企业感谢沾益驻义乌劳务工作站长期支持公司发展的一笔奖励经费交给陈家顺,由陈家顺处理。这样做既不违背企业制度又富有人情味,陈家顺签上字当即发给返程迟到的员工。

吴友才解释:“我们这样做,与其说是给陈局长一个面子,不如说是我们更敬重陈局长有颗真正爱护老百姓的心。”

当把心贴近群众的时候,自然感受得到群众爱的回报

2009年,李凤仙也作为县里外派锻炼干部到义乌劳务站工作。

40度的高温下,陈家顺让她把农民工护送到企业,并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月后她抬着一手水泡和老茧回来。2010年,黄江义也到了工作站,到站第一个月带一群职高学生到企业“三同”。身量不高的黄江义带头搬仓库背麻包,三四十公斤的麻包压得看不到身子只看得到脚,被工友戏称“矮脚猫”,至今他已“卧底打工”4次。

坚韧强硬的陈家顺其实藏着一颗善良重情的心,他用这样婉转而又刻骨铭心的方式告诉他俩:和农民工在一起,要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欢乐着他们的欢乐,才能在这个“受罪”又“受气”的岗位上坚持下来,才能走得更远。

教师出身的李凤仙至今记得第一次为了帮农民工讨要一个月的辞职工资的情形。她跟着老板娘“蘑菇”了一天,人家甩脸子,她装看不见,人家骂难听话,她装听不懂。老板娘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直到天黑,老板娘不得已才把钱发给了农民工。李凤仙走出企业时,才发觉自己的腿在瑟瑟发抖。

“如果是要自己的钱,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步!”李凤仙这才知道丈夫是在怎样的锋刃上行走。她告诉记者:“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是天天担心他,来到义乌在他身边反倒是时时担心他。”

陈家顺总结说,做好劳务工作,要有“三种能力”: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承受得住压力。

远离家乡的他们,生活也和农民工一样枯燥乏味、步步艰难。宿舍里看得见的摆设就是高台床和一台只能收到3个频道的电视机,衣服挂在铁丝上,各类杂物搁置在高台床上。他们的工资和津贴要应付义乌市40多元钱1公斤的肉价和8元钱1公斤的白菜价……

告别亲人的他们,也一样把思念和牵挂压在心底。18岁的女儿陈斯瑶今年即将高考,李凤仙偷偷熟背下女儿的一篇日记: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不知你们在忙碌的时候有没有想念过女儿。好不容易盼到爸爸妈妈回家了,陪我吃了两天饭,又忙着下乡宣传去了。我还是照样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正月初八那天,爸爸妈妈带着几百农民工赶赴义乌,我早上去送爸妈,爸爸一直在忙,他拿个大喇叭一直在喊话,甚至在上车前都没来得及和我打声招呼。我给妈妈发了个短信“我回到家了,我睡了,请爸爸妈妈放心”,其实我在床上哭了一夜……

妻子背诵日记泣不成声,丈夫长时间保持沉默……只有真正懂得痛苦的人才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当他们的心贴近群众的时候,自然感受得到群众爱的回报。

徐树荣说,为什么我们不叫他陈局长而叫陈老师,因为我们不愿和他生分、和他有距离。一次,一名务工者手指甲被机器掀掉了,流血不止,陈家顺接到电话赶紧先叫附近的老乡把伤者送医院,他随后就到。谁知一呼百应,送伤者的人浩浩荡荡……

任友红说,我们愿意听陈老师的,因为他把我们当兄弟!

龙志林一个人就带出了61个老乡到义乌打工,他说是陈老师让他懂得一个人发展起来不算强,要带动大家都发展才算强。

“没有陈老师的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刚刚在义乌办起小装饰品企业的顾四品虽然还步履维艰,但表示自己会咬牙坚持下去,因为陈老师告诉他:“你们每个人都是带动家乡发展的一粒种子。”

对工作充满持续激情的人,才能享受充实而快乐的精彩人生

陈家顺2007年5月被任命为劳务站站长,同年底被提拔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副局长兼劳务工作站站长(享受正科级待遇)。2008年工作站升了格,加挂一块曲靖市驻义乌劳务工作站的牌子。级别高了,规格升了,但陈家顺依然还是和农民工在一起。

浙江省《都市快报》记者董齐第一个以“卧底局长”为题报道了陈家顺,他记得初见陈家顺的印象是“和普通打工者没有区别,他没有一点官样、没有一句官话,给人的感觉是特别真实、真诚,他应该就是那种老百姓盼望的踏踏实实做事为人的„好官‟。”

3月1日上午,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视频会议上,尹蔚民部长指出:“陈家顺就是这样一位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的先进典型。”

下午,义乌市人社局领导班子学习讨论时,局长黄允龙说到陈家顺也激动起来:“能俯下身子、放下身段去养猪、去当一名普通农民工,这样的干部是„秀‟不出来的!”

而对外界的这些评价,陈家顺忙得顾不及关注。我们在去年他执笔的一篇报告中看到这样的话:“一个拥有职业而没有激情的人是为生存而挣扎的痛苦者,对工作充满持续激情的人才能享受充实而快乐的精彩人生。”

什么是幸福?我们在陈家顺身上找到了答案。

第四篇: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 三

“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三:无悔的坚守

清晨8时30分,义乌市香山路中段开始拥堵不堪,嘈杂烦乱。

这里是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每天发出的招工岗位信息数万,街面人流量近万人次。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全民创业,有25万名老板,有各类工业企业2.7万户,生存发展空间广阔。

这是一个充满考验的城市。本地人口74万人,外来人口高达152万人,流动人口平均每天有20万人,创新社会管理是这座移民城市面临的最大课题与挑战。

正是站在抢抓机遇和迎战考验的两极之间,身负重大民生责任又常常身处矛盾漩涡中心的陈家顺,以自己的激情、才华和智慧让生命迸发出夺目光彩!殚精竭虑、不求闻达的他,只愿老百姓相信共产党的干部、从他们身上看到共产党的好……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一粒‚种子‛因为自己的努力付出而让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加深对共产党的感情、对政府的信任——这就是它最大的理想与幸福。

有陈老师在,我们哪样都不怕,哪样苦都能吃

车轮缓缓滑进大门,黑沉沉的雨幕里涌出很多面孔,贴着车窗玻璃,急切地叫起来:‚陈老师来了,陈老师来了!‛ 堵车一个多小时,他们也等待了一个多小时。

‚陈老师,你看看我的手做出泡来啦!‛

‚陈老师,我一天才做了20个,这样做下去怕是挣不到钱呀!‛

仿佛见到了亲人,肚子里委屈再也憋不住了!沾益县大坡乡岩竹村委会小岩子村小组的务工者们围着陈家顺夫妻二人,争先恐后地诉说着,有的抬着手一定要陈家顺看一看。

陈家顺耐心地听大伙讲,等大家讲得差不多的时候,他说:‚你们工作的这个彩绘厂,是李凤仙老师干了一个月后觉得不错才推荐给大家的,她第一个月也是干得满手起泡,捏惯锄头的手要来捏工艺品这个精细玩意肯定是难的,但是坚持了一个月后,她就做顺了。刚来的时候,大家吃不好、睡不好、浙江话听不懂、活计干不来,个个都有压力,但是个个都要从这一步走出来。你们进厂到今天才15天,都还在适应期,所以我们和厂子协议前3个月发放保底工资,不管你干得了多少,每月都发放1800元基本保底工资。你们要给自己订个计划,今天做20个,明天努力做30个,进度就一天一天上去了,3个月以后,只怕厂子要保底,你们还不愿了呢!你们把心放到肚子里头,踏踏实实地干,我给你们的保证不会变!‛

‚好的、好的,你这样说,我们就放心了!‛

路灯下,细密的雨丝缠缠绵绵地笼着这群站在水地里亲热聊天的老乡们。陈家顺答应一个月后再来看望他们。春节后,沾益驻义乌劳务工作站先后输送了3批近700名务工人员到义乌市。这些人安置下来后的情况怎么样?陈家顺从这家企业赶到那家企业,回访农民工,缓解情绪,开导思想。‚把人送到企业就撒手不管了,那怎么行?如果不把人稳定住,有人流落街头,我陈家顺以后回去还咋个有脸见家乡人?如果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义乌市又怎么还会欢迎和相信我们?‛3个问题,折射出陈家顺的责任底线。

夜里11点,陈家顺的手机又响了。那端,一个农民工怯生生地反映自己的困难,陈家顺耐心地开导并答应找个时间专门去看他。结束24分钟通话后,烟灰缸里多了4个烟头。

记者观察到,陈家顺一天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谈话,他没有表现出一分倦色或者说过一句敷衍的话。他理解农民工的脆弱心理,在社会中被视为弱势群体的他们,往往因为一些非常不起眼的小事引发委屈和积怨,电灯坏了、下水道堵了、听不懂本地话甚至没辣椒吃等等都可能成为辞职、打架闹事甚至走极端的理由。他们需要一个疏引渠道,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疏通他们的不良情绪,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尊重和温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与自律——陈家顺和劳务工作站创造并努力承担了这个功能,工作站工作重点由‚输出‛向‚引导‛转变,劳务工作站变成了‚农民工服务站‛。陈家顺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我们对一个陷入困境投奔你来的人说个‘不’字,那么这一生他再也不相信你、更不会再相信你身后这块牌子所代表的党和政府!‛

31岁的任友红永远记得两年前那个大雨瓢泼的下午,他和工友20多人辞职后,背着沉重的行李无处可去,彷徨无助时给陈家顺打了个电话。陈家顺在那头喊:‚你们不要动,等着我,我来想办法。‛两个小时后,看到辗转多次公交车、浑身湿透了的陈家顺向自己大步走来,任友红和许多工友当即泪流满面:‚有陈老师在,我们哪样都不怕,哪样苦都能吃!‛

他们知道,在自己孤独身影的背后,总有最坚强的臂膀支持着。每天24小时,陈家顺和两名同事手机一直保持开机状态;每天早8点至晚8点,沾益驻义乌劳务工作站总是敞开大门,有人值守。打电话进来的没有听到过一个‚不‛字,也没有一个人在这里被当做皮球‚踢‛出去过。陈家顺说:‚我不可能解决农民工所有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如果我有10分力,就决不会只出9分,而且会努力使出11分、12分……‛

3月3日下午,工作站的同志陪我们走进浙江四达工具公司。刚说明来意,一位戴眼镜的小师傅就大喊一声:‚徐树荣,你们领导又来看你了!‛‚是陈老师来了吗?‛车床后闪现出一张油污又喜笑颜开的面孔……

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有解决不好的事

夏天的一个晚上,陈家顺接到一个电话,一阵急躁的声音传来:‚陈局长,你的人跑了9个,不上班、不请假,现在还没回来,出了事我们担不起这个责任啊!‛陈家顺赶紧到处找人,终于在火锅店找到‚失踪者‛。他坐下来和这群自由散漫惯了的乡亲谈心:‚一个企业里头,几百号人一起工作,大家都随心所欲,你不干他不干,你说厂子还怎么开啊?厂子如果亏待你们,我给你们说理去。但是我们也要讲信誉、遵守厂规,不能让人指着脊梁骨说我们云南人没有信誉、不讲信用啊!‛

一次,二三十名曲靖籍员工拥堵在一家企业门口讨要辞职工资,厂门口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陈家顺闻讯赶到后,让大伙都先回去,自己代表大家与厂方谈判。员工们围着不走,他大声说:‚你们是想解决问题呢,还是想把事闹大?我陈家顺今天一定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交代,但是你们必须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一位老板听说后长叹:‚有这样胆识和胸襟的人如果出来办企业一定不得了!‛

一个有胆识和胸襟的人,心中永远不会只装着自己。

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局长黄允龙对陈家顺的评价有3个关键字:‚定位准‛。他说:‚为什么群众和企业都信任和服气他?就因为他既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也维护企业合法利益。有理的,他据理力争;无理的,他也不会偏向。愿意找他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许多电话都打到我这里来找他。‛

在四达公司,浙江省首届优秀农民工之

一、企业人事科科长高志发对我们说:‚陈家顺是我非常感佩的一位有良心、有正气的党员干部。‛前不久,公司两对曲靖籍夫妻闹矛盾大打出手,厂方无法协调,只好请陈家顺出面……

与政府沟通,他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他不卑不亢;与群众交流,他尽心尽力……陈家顺的周围形成了广泛的人脉资源,工作站也成为义乌市劳务工作的一块品牌,使得小小工作站变为社会和谐稳定最具活力的‚细胞‛。

2007年7月11日夜里,大坡乡的马得华喝醉酒从宿舍四楼摔下来。夜间3点接到电话,陈家顺急忙赶到医院守护。重伤的马得华是孤儿,没能力承担医疗费用,而且110现场查勘确定企业不承担责任。陈家顺心跳得怦怦的:马得华此时的命运就在自己手上!他豁出去了,他跑到企业争取道义责任,他跑到政府部门争取支持,在分管安全的副市长直接出面协调下,企业全额负担所有费用。

虽然这是个特殊个案,但让陈家顺感触良多:‚这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只有解决不好的事情。‛这一字之差显现出的是精神与境界高下之分。

5年来,陈家顺一直在挑战与创新中前行。

当时,驻义乌市劳务工作站最多时达17家,如今仅存4家,每天都开门的只有沾益站所在的420办公室——这样的变化有形势发展的因素,但更多的是适应能力与创新意识。

黄允龙说:‚这是‘有为才有位’的最好证明。‛ 和白天的景象截然相反,晚上,香山路中段又恢复为市中心最清冷的街区之一,市人力资源市场大楼漆黑的过道里只有420办公室门底透出一丝孤独的光晕。每天,陈家顺就在这样繁杂与清冷相伴的环境里生活工作。坚韧不拔的他,自觉抵制诱惑,甘愿做一颗耐得住寂寞的顽强种子。

第五篇:学习民工局长陈家顺心得体会

学习民工局长陈家顺心得体会

陈家顺同志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对老百姓朴实的感情,无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是作为一名政府公务员,哪怕是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普通老百姓,都能散发出夺人的人格光芒。这样的好党员,这样的好干部,这样的好公民,值得所有人敬爱,更值得一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关心重用。使之体现价值、更好地弘扬榜样精神和力量;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老百姓,为国为民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通过学习陈家顺民工局长的先进事迹让我深刻的理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陈家顺的事迹告诉了党员们什么是共产党的标准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内容。陈家顺的平凡工作内容告诉了公务员们怎样做官懂得帮助老百姓及时解决疾苦才算是一名真正合格的政府好官员。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学习陈家顺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心系群众、关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呵护家庭、爱岗敬业、廉洁公正的精神。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是做勤奋学习。在新形势下,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必需刻苦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依法指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和许可之内尽职履责,学习法律法规就成了首要任务,一切行为必须依法进行,按章办事。作为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教师法》、《未成

年人保护法》等基本知识,要认真专研业务,不当门外汉,不搞课堂教学一言谈,要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努力打造自己成为“能教书、会教书、乐教书”的教师。

二是做爱岗敬业奉献人。要发挥主动思考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认真沉下去,想问题、办事情,要发扬雷锋、李素丽、任长霞等先进模范人物精神,干一行爱一行,要像晋兴潮同志那样,甘于平凡,愿做人梯,勤奋创业,善于创新,率先垂范,争创一流,把本职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三是做关心学生的带头人。要切实关心学生。要向晋兴潮同志那样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给他人带来春风化雨般的温暧。在给予关心的同时,对学生应本着琢玉成器的精神,严格管理,要如晋兴潮那样,“培养干部,犹如种树,不给树打杈,树成不了栋梁,不给人挑毛病,人成不了器”。要把培养学生作为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班亚仙

2012年4月10日

下载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 二(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工局长陈家顺先进事迹 二(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民工局长陈家顺心得体会

    学习民工局长陈家顺心得体会作为沾益县就业中心证件办理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直到有天在办理业务中,一个外地口音的人用普通话问我:“请问你们沾益的民工局长陈家顺在吗?我想来你......

    陈家顺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我叫***,来自就业中心,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陈家顺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通过学习曲靖市劳动就业局副局长陈家顺同志的先进事迹,深为其......

    陈家顺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学习陈家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漾濞县社会保险局 李会琴近日,学习了曲靖市劳动就业局副局长陈家顺同志的先进事迹,深为其精神所感动。我认为,学习陈家顺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心系群......

    学习陈家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陈家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庞云 陈家顺,男,汉族,曲靖市沾益县人,1968年10月出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现任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

    学习陈家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陈家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当干部,就是为群众打工!”他的这句话,定格在所有听众的思绪中,听众瞬间被一个名字温暖和感动。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声......

    学习陈家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陈家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自2月22日至2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的《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两个档目连续播出了5期《走基层•我在基层当干部》“招工局长”陈家......

    学习陈家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陈家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陈家顺,男,汉族,曲靖市沾益县人,1968年10月出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现任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学习陈家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全国人社先进工作者陈家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陈海 (2012年6月26日) 起初学习陈家顺先进事迹是2011年8月份,在人设系统中全面开展学习活动,我通过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