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古塘街道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
2011年古塘街道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
为顺利完成2011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根据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慈溪市节能降耗工作行动方案的通知》(慈政办发〔2011〕61号)文件有关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要抓手,紧紧围绕上级节能减排要求,按照能耗总量与增量“双控”的原则,着力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存量能源消费强度,加快节能技术和项目的改造,全面推进能效评估、能效测试、清洁生产,深入挖掘节能潜力,从源头遏制能源浪费和不合理能源消费,切实增强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确保节能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2011年街道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是:在节能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5%,争取降低6%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61%(上述二项指标为一票否决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水耗降低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电耗比上年降低5%;万元GDP综合电耗比上年降低4.61%;城区三街道全社会用电量控制114601.4万千瓦时之内(同时必须将煤、油、气等其它能源消耗量控制在上年水平之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一个百分点;完成20万元以上节能改造项目3只;节能改造投入800万元;完成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效率诊断2家;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或电平衡测试企业1家;推广应用节能示范工程(项目)1个。在减排方面,完成污水纳管单位270家,接纳支线8.1公里;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家。
三、工作重点
(一)分行业规范能源利用。
1.工业:街道与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签订节能责任书,以年耗能300吨标煤以上企业为重点,加强用能监控和分析。同时,加强对年用电30万千瓦时以上企业的管理,建立能耗台帐,尤其是年耗电100万千瓦时以上企业必须纳入规范管理。
2.服务业:以年耗电100万千瓦时以上的商场、宾馆等单位为重点,实行定额和限额管理,加强能源监察和审计。加快现有宾馆、饭店、商业大楼等的节能和节水改造,大力推广使用变频空调、节能型冷藏设备、自动控制扶梯、绿色照明等节能设备和技术,有计划地推广冰蓄冷、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技术。引导住宿、餐饮、洗染和沐浴等生活服务业增强节能意识。3.建筑业:贯彻落实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宁波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宁波市政府令第17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建筑技术、材料和产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推广应用,新建12层及以下居住建筑、12层以上居住建筑的逆6层、有生活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实施与建筑物统一的太阳能供热技术,4.公共机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宁波市公共机构节能办法》,完善能耗的分项计量,严格执行国家、省制定的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管理标准,开展“节能型机关”创建活动,并要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
(二)转移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家、省、宁波和慈溪市要求,完成上级下达的淘汰任务,计划首期淘汰S7系列变压器、活塞(含普通螺杆)空压机、轴承加工六角车床三种落后设备。制订和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三年工作计划,细化工作方案,推动我街道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配套措施和退出机制,结合有序用电工作,对小熔炼、小轴承、小废塑料加工、小锻打、小印染、小印花和小电镀等“七小产能”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含人造毛皮、毛绒制造业)、水泥和造纸及纸制品业等八大类高耗能行业限制用电,设立淘汰落后专项基金,通过政策和市场的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对“七小产能”所涉行业,一律停止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和企业(各类经济主体)准入和增加。
(三)严把用能源头管理关。根据《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浙政办发〔2010〕35号)和《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甬政发〔2010〕125号)文件精神及慈溪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把节能评估审查制度覆盖到全街道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前置条件,严格控制“二高一资”项目准入,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费增长。对新增用能315KW以上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必须经能评和专家会审及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时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试生产6个月后进行项目能源利用的后评价,对实际运行能耗水平高于节能评估报告书中能耗水平10%以上的项目,督促限期整改,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做好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创新节能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在目前正在推广的注塑机油电伺服系统等节能技术应用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节能(节电)效果好的技术(产品)应用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以宁波和慈溪市十大类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技术节能步伐。推进节能产品列入政府优先采购目录,扩大节能产品应用范围。积极支持本地节能技术(产品)、新能源的研发、生产,努力提高节能和新能源产业占工业总量中的比重。
(五)推进减排基础工作。加大对菜场、学校、宾馆、饭店、集中居住区及有条件的畜禽养殖场的接管力度,完成污水纳管以及与之配套的接纳支线任务。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杜绝施工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开展建成区无燃煤区建设,做好建成区内燃煤锅炉的淘汰工作。开展餐饮服务业、金属熔炼铸造等行业的整治。完成区域内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任务。指导相关单位创建宁波市环保模范单位、省绿色单位。引导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街道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协调。由陈菊蓬同志任组长,陆华祥、任鑫烈、卢泽、胡玉峰等同志任副组长,供电营业所、经发办、城建办、城管办、社会事务办、综合办、财政所、环境监察中队、环卫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节能办公室和减排办公室,负责全街道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协调、考核、宣传推广、节能政策执行、节能项目申报等工作。节能办公室由卢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周立挺同志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街道经济发展办。减排办公室由胡玉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戚海东同志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街道城管办。
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也要根据本单位和有关部门实际情况制订相关政策,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能源利用的管理和统计,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和投入到位,真正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培训。
依托“节能宣传月”活动等平台,充分发挥城区广电站、宣传窗、公共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加大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宣传力度,从政策法规、技术产品、典型事例等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宣传。引导机关、团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树立正确的能源消费观,积极开展节能活动,机关要率先垂范,带头节能,努力成为全社会节能降耗的表率;各村(社区)要充分利用社区平台,提倡节约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居民使用节能产品;相关企业要主动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及产品技术推广,共同营造全社会良好的节能降耗氛围。
完善用能管理与统计,定期组织节能管理、能源计量、统计和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与培训,提高能源计量、统计的准确性。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专项制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培训教育,加强内部能源统计管理,按时上报能耗使用数据,认真做好能源台账归档、建档工作;健全三产服务业领域能源统计基础工作,扩大统计覆盖面,完善能源消费台帐。
(三)加强评价考核。
健全完善各项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评价办法,细化考核内容,优化考核结构,强化考核措施,对节能降耗工作进行全面评价考核。建立以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行业增加值能耗、行业经济增长与用能增幅挂钩的评价考核模式,把工业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与用能、用电量挂钩,尤其要以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用能企业为重点,逐家进行比对评价;服务业的主营业务总收入、增加值、营业税与用电量挂钩;商贸行业的营业额、单位面积与用电量挂钩。定期对企业能耗水平进行动态评估,节能降耗情况作为企业限电的重要依据。同时,突出政策导向功能,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对工业企业万元产值(按可比价计算,下同)综合能耗、电耗、水耗达到市考核要求的,且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企业进行奖励,对年综合能耗200-500吨(含)、500-1000吨(含)、1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低于市考核指标的部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分别奖励500元、1000元、2000元,最高奖励3万元。对上级部门认定的节能改造项目,按市奖励额度的30%配套奖励,最高奖励3万元;其他节能改造投入项目,按古街党〔2011〕27号文件第三款第3条进行奖励补助。企业实施电平衡测试的补助0.3万元,实施清洁生产并通过上级部门审核的奖励0.5万元。对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各类先进评比资格,同时不得享受市、街道各项扶持政策和奖励。(古塘街道办事处)
第二篇:《河北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意见》
《河北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意见》
冀工信节〔2010〕385号
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省冶金行业协会,河北钢铁集团,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加快我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钢铁工业科学发展、清洁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河北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九月十九日
河北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加快我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钢铁工业科学发展、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现状
钢铁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09年,全省粗钢产量突破1.3亿吨,占全国粗钢产量的23%,能源消耗占全省总能耗的32.27%、全省工业总能耗的42.85%;新水消耗占全省工业的9.7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占全省工业的23.38%、22.75%、32.08%。
近年来,我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不断取得进步。2009年,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597.48千克标准煤,吨钢可比能耗585.34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3.61立方米,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吨钢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钢渣、高炉渣、尘泥利用率较高,分别达到90%、99%和99%以上。
当前,我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仍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仍有差距。按照工序能耗计算,2009年重点钢铁企业中37.0%的烧结工序、17.2%的炼铁工序、73.1%的转炉工序、22.2%的焦化工序能耗高于国家强制性标准限定值;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放散率分别为0.83%、5.34%和18.05%,余热余压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
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有待加强。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烟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氮氧化物、二恶英等污染物减排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三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偏低。虽然在重点钢铁企业中,大宗固废的利用率较高,但利用的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综合利用的水平亟待提高。
四是落后产能依然存在。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等落后装备仍占一定比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是先进技术推广力度不够。重点大中型企业高炉干式炉顶压差发电(TRT)、干熄焦、转炉干法除尘配备率低,煤调湿技术尚未得到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的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技术规范尚不完善,企业能源环保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降低钢铁生产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加强技术和机制创新,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力推进清洁生产,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全面提升我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水平,推动我省钢铁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钢铁工业。
三、主要目标
2011年底,全省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595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低于3.5立方米,水重复利用率95%以上;吨钢烟粉尘排放量小于1.0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1.8千克,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明显提高;年新增35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
到“十二五”末,重点钢铁企业能耗、水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590千克标准煤,主要生产工序能耗全部达到国家和省《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全面实施综合污(废)水回收利用,钢铁联合企业基本实现废水“零”排放;运行烧结机全部实现全烟气脱硫,有条件的球团生产设备实施烟气脱硫,吨钢二氧化硫排放达到1.0千克以下,单台烧结面积180㎡以上烧结机要实现脱硝工程,氮氧化物、二恶英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冶金废渣基本实现综合利用,尾矿综合利用率较大幅度提高,废钢循环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全省钢铁企业基本达到“清洁生产企业”以上水平,重点钢铁企业基本达到“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水平。全省重点钢铁企业基本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以下简称“两型”企业)。
四、主要任务
(一)坚定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等淘汰标准,加大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制定和落实淘汰落后计划,确保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和炼钢电炉等落后技术装备。
(二)深入开展能效对标达标
督促钢铁企业对照GB 21256-2007《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2-2008《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1-2008《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和国内外先进企业的能效值,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不断挖掘节能减排潜力。省冶金行业协会要建立和完善全省钢铁行业能效对标信息平台,定期发布主要工序能耗领先水平和领先企业名单,引导钢铁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
(三)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钢铁企业改建项目必须同步配套建设节能环保设施。高炉应配套余压发电装置和煤粉喷吹装置,烧结机配套烟气脱硫脱硝和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焦炉配套干熄焦及收尘、煤气脱硫装置,焦炉、高炉、转炉配套煤气回收装置,铁合金矿热电炉配套烟尘回收处理、余热和煤气回收装置等。
(四)加强企业节能减排管理
督促钢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负责人制度,设立能源、环保管理岗位,健全企业内部能源环保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
积极支持重点钢铁企业新建或改造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能源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及自动化,应用信息技术对能源输配和消耗情况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不断加强能源的平衡、调度、分析和预测,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显著提高企业科学用能、科学管理水平。
按照GB/T 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组织企业开展能源审计,按照GB/T17954-2007《工业锅炉经济运行》,组织企业开展工业锅炉能源利用效率测试。依据GB/T 3484-2009《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13338《工业燃料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本规则》、GB/T 2587-2009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组织企业开展能量平衡测定工作,找出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加以实施,降低能源消耗。
(五)大力推广新技术应用
焦化工序加强焦炉改造,重点发展高压干熄焦、煤调湿,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烧结工序加强烧结余热利用;炼铁工序强化高炉喷煤、高炉干式TRT,鼓励建设BPRT;转炉工序提升煤气回收利用水平,发展干法除尘、低压饱和蒸汽利用;热轧工序积极推广应用蓄热式加热炉、热送热装和无头轧制。钢铁企业要做好全煤气高温高压锅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热电联产、饱和蒸汽余热发电、清污分流、循环串级供水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全流程系统优化和提升煤气、余热、余压资源回收利用。
(六)加强企业节电节水工作
鼓励企业积极采取综合节电措施,推广应用变频调速、节能型变压器、高效风机水泵、无功补偿节电、蓄冰空调和余热制冷等技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按照GB/T 8222-2008 《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开展电平衡测试,强化用电管理。
贯彻实施《河北省钢铁企业节水技术导则》,规范全省钢铁工业节水工作,降低吨钢新水消耗。研究制定《河北省节水型钢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创建节水型钢铁企业活动。鼓励钢铁企业开展城市中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替代。
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和企业用水审核工作。企业要根据GB/T 17639-1998《取水许可技术考核与管理通则》、GB/T 12452-2008《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找出企业用水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节水技术措施,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七)完善计量器具配备使用
钢铁企业要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严格落实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准确记录能源计量数据,提高对能耗和排放计量检测的准确性和计量数据的分析能力,用能源计量数据指导企业生产,发挥计量工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八)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作
积极支持钢铁企业编制清洁生产规划,开展钢铁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中提出的技术、经济、环境上可行的中高费方案。推广应用烧结烟气循环富集技术、高炉喷吹废塑料技术、洁净钢生产系统优化技术、转炉炼钢自动控制技术、转底炉处理含铁尘泥生产技术、废水膜处理回用技术等典型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九)开展“两型企业”创建活动 推荐具备条件、有代表性的钢铁企业,创建国家级 “两型”企业,并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省级试点,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批“两型”企业示范典型,推动全行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变。
(十)加快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开展钢铁工业循环经济试点,支持和引导省内重点钢铁企业加快建立以钢铁企业为中心,集钢铁生产与化工、建材、能源转换等行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废物综合利用。
推进钢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支持钢铁企业建立废物消纳中心,对工业废物、废橡胶、废塑料等废弃物尤其是有毒有害固体废物进行消纳处理,推进钢铁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努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加强废钢铁供应基地建设。围绕车辆、舰船、机械、家电等机电产品报废拆解,大力推进废钢铁资源分类分级高效利用。支持省内大型钢铁企业开拓国外供应渠道,更好地利用境外废钢资源。
(十一)推进冶金废渣综合利用
重点解决冶炼废渣高附加值利用、粉煤灰及尾矿综合利用问题。探索钢渣磁选后尾渣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和途径,推进钢铁渣微粉加工、氧化铁皮生产粉末冶金利用;加强矿山企业尾矿综合利用,做好废弃尾矿有价组分复选回收工作,做好闭库尾矿库、排岩场生态恢复治理。推广尾矿生产建材、干排填埋塌陷区、胶结充填采空区等尾矿综合利用技术。
(十二)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大型钢铁企业成立面向钢铁行业服务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钢铁行业节能服务公司,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钢铁行业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十三)抓好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作
认真落实《河北省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指导意见》,组织开展脱硫脱硝技术后评估工作和技术、经验交流活动,指导企业合理选择脱硫脱硝技术工艺,实施脱硫脱硝工程。已运行的脱硫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脱硫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实际使用原材料硫份超过设计标准的、烟气不能全部实现脱硫的要完成技术改造。
五、保障措施
(一)严格准入条件
按照《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把节能减排指标作为项目准入的重要标准,加强钢铁行业项目建设节能评估审查、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国家钢铁行业能耗、排放强制性标准,加快制定《河北省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从源头上把好能耗和污染排放关。研究按照节能环保标准甄别落后产能的机制,把钢铁行业能耗、环保及清洁生产等指标作为界定落后产能的主要标准,定期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机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二)实施政策引导
加快研究出台鼓励钢铁企业开展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的激励政策;研究烧结烟气脱硫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脱硫工作;把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作为技术改造的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同时,省内各级财政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要优先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强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引导金融信贷机构加强信贷支持。
(三)鼓励技术创新
开展钢铁行业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循环发展模式等研究,加强技术创新,开展烧结机脱硫脱硝等重难点技术攻关。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引导先进、成熟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制定《河北省鼓励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目录》。
(四)强化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能耗限额标准,组织节能监察机构加强对钢铁企业能耗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对各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数据及使用、特种设备等专项检查。实施钢铁企业污染排放在线监控,及时掌握钢铁企业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依法处罚并适时向媒体公布。
开展钢铁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对于达不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的钢铁企业,进行强制性第三方审计。
(五)开展目标考核
对与政府有关部门签订节能责任书的钢铁企业,建立和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积极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没有完成节能目标的钢铁企业要实行问责,及时组织整改。建立适合我省实际的《河北省钢铁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对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指标达到《河北省钢铁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要求等级的钢铁企业,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分别授予“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或“清洁生产企业”称号,予以表彰和奖励。
(六)加强组织协调
各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要加强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按照本实施意见要求,抓紧落实,切实抓好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能评、重点技术推广、技术改造等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取得实效。省冶金行业协会要加强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第三篇: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应对实施意见
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应对实施意见
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应对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完成我市“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2010年5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确保实现全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和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抓好重
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严格执行省政府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建立和完善全市节能减排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责任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法规和标准为规范、监测中心等服务机构为依托、统计和计量等为基础的节能减排协同推进机制,全面完成我市节能减排目标。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第三产业,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以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依靠新技术、新工艺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能耗、重点排放点位的监管,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和舆论宣传力度,通过管理进步实现节能减排,确保全面完成我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二、工作目标
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目标同比下降45%,必保“十一五”期末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化学需
氧量计划减排3500吨,排放总量控制在686万吨以内;二氧化硫计划减排19万吨,排放总量控制在105万吨以内。
三、坚持原则
坚持节能减排与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沈阳相结合的原则,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坚持把节能减排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的原则,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形成全社会自觉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四、主要措施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大力
度淘汰落后产能。
一是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二是严格把关新上项目,坚决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的项目。三是突出抓好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业、航空、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从严控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加快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四是进一步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五是制定《节能法》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的分期淘汰和更新改造方案,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六是实施重污染行业整顿,依法关停小水泥等不能达到环保相关规定的重污染企业。七是拆除沈阳热电厂1、2机组及其配套锅炉,关停沈阳金山热电有限公司的小机组。八是启动苏家屯区、沈北新区等地区“一县一热源”建设工程。
以重点用能企业为节能减排“龙头”,带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全面展开。
1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以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为重点,建设一批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项目,重点推进电机系统节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等“十大节能工程”。二是深入开展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监察、能源审计、能效水平对标等工作,推动企业节能工作。三是促进企业开展结构、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的节能,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从注重单体节能转变到注重系统节能。四是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前期节能评估制度和环境评价制度,保证我市新增固定资产在材料、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做到节能减排。五是加快在线监控和节能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切实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尽早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管理,通过动态监控手段发挥节能监督职能。六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通过产品结构和工艺的优化升级实现节能减
排。七是继续抓好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沈化、东药、沈煤等7家国家认定的“千家企业”节能工作经验和做法。
2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
一是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把土地审核报批关,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二是加大对减排项目的投入,对减排重点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三是安监部门要依法强制淘汰一批落后、分散浪费能源资源的矿山企业。四是研究制定淘汰落后产能补偿机制,引导地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五是禁止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引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3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一是提高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医药、建材等重点行业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引导法库、康平地区的粘土砖生产企业利用粉煤灰、煤矸石、陶瓷碎片等废弃物,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
用。二是扶持重点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三是积极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4加快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
一是对我市使用节能效果显著、性价比高、技术成熟的节能产品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以促进节能产品生产企业发展壮大。二是示范推广节能型机电设备、绿色照明等节能技术与产品。
5开展工业企业节能宣传、教育培训和表彰活动。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举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负责人和能管员培训班,加强对重点用能操作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三是结合节能考核结果,对节能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
1积极推进建筑节能。
一是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型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设计标准,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和设备,提高建筑物保温隔热性能,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进一步落实建筑领域禁用粘土实心砖的规定。二是加强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参建各方建筑节能工作的责任与义务,凡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不得开工、验收备案和销售。三是加强对建筑维护结构保温工程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情况的市场监管力度,严格市场准入,规范企业行为。
2加强交通运输节能。
一是加快建设便捷、高效、节能的一体化交通系统,推进公交优先。二是提高交通工具的能效,加快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老旧车辆,鼓励使用能耗低、性能好、排放少的节能环保型车辆和新能源汽车。三是加快建设完善智能交通系统,鼓励推行出租汽车电话预约、定点供车制度,降低车辆空驶率。四是继续加大车
用乙醇汽油推广力度,鼓励开发利用纤维乙醇、生物柴油等石油代用技术。
3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
一是积极宣传国家《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冰箱、空调能效标识制度,监督检查生产和市场环节能效标识执行情况,促进高效节能、节水、环保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加快淘汰落后产品。二是推广稀土节能灯等高效荧光灯类产品、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及电子镇流器,减少普通白炽灯使用比例,逐步淘汰高压汞灯,实施照明产品能效标准,提高高效节能荧光灯使用比例。三是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温最低标准,夏季公共建筑空调温度不低于26℃。
4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一是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建设减排工程。确保新民市吉康污水处理厂等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达到国家污染减排相关要求;推进康平县城北污水处理厂等10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确保年底前正常运行。二是着力实施燃
煤电厂脱硫改造减排工程。确保沈阳沈海热电有限公司等前期已完成脱硫改造机组、国电康平发电有限公司1和2机组、沈阳金山热电有限公司、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厂等电力企业脱硫设施正常运行,达到国家污染减排相关工作要求;完成沈阳新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有限公司等4家电力企业脱硫设施改造工程。三是有效推进大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减排工程。年内完成30台锅炉脱硫改造任务;加强对浑南热力有限公司等前期已完成脱硫设施改造企业的监管,确保减排设施正常运行,达到国家污染减排相关要求。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1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一是加大阶梯水价的实施力度,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二是适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强化收费征
管,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三是加快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实施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对已安装脱硫设施、达标排放且正常运行的燃煤电厂上网电量给予脱硫加价。那一世范文网
2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
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一是各级政府每年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主要用于节能减排项目投资的贴息、补助。二是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统筹安排好专项资金的使用。三是完善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四是企业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五是企业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污染治理等获得的优惠资金和减免税要专项用于节能减排的再投入。
3完善支持节能减排的政策。
一是政府加征的差别排污费和高耗能产品超耗加价费等要专项用于节能减排。二是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征收管理。三是税务部门对使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国产设备的企业,要及时办理所得税抵免和加速折旧手续,切实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四是企业用于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或其他相关科目。五是研究制订我市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
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和组织领导。
1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一是将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实行1 2 下一页
第四篇: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措施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加强了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跟踪和管理,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企业作为节能的主体,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市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加大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长江、清江、河水质保持稳定,河水质明显改善。中心城区和大部分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生态保护和建设逐步加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二)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全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一些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的特征。环境违法现象、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矿山开采引发的生态破坏现象仍很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污染加重。部分县、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扭转,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
(三)必须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近几年,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三峡库区水质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市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走在中部同等城市的前列,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实现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履行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四)主要目标。到期末,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平均年降低率达到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19万吨和5.64万吨以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把宜昌市建设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五)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加强法制、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六)积极推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抓紧制定全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配套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突破性的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七)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建设。认真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准入制度,有效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同时,认真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八)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0号令),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分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当前,应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四个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1号),认真落实淘汰小造纸、小水泥工作方案。
(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重点推进磷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把宜昌开发区建设成为以磷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四、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
(十)强化工业节能。根据《节约能源法》,抓好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督促企业完善节能管理机构,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设立能源统计台帐,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抓好重点耗能产品节能,开展合成氨、烧碱、水泥等重点耗能产品综合能耗,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找差距活动。重点做好与市政府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的52家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要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用能现状,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行业领先水平。
(十一)推进建筑节能。认真贯彻执行《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新建工程必须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建筑节能标准,现有建筑改建、扩建时,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同步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加快淘汰实心粘土砖步伐,到年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到年底,新型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大力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市中心城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自年7月1日起,夷陵区、点军区和亭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提倡和鼓励其他县级市城区使用预拌混凝土,到年,水泥散装率达到43%,新建建筑全部达到建筑节能标准。
(十二)加强交通运输节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公共交通车辆使用双燃料或清洁燃料。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大力推广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技术措施,严格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船舶。充分利用长江水运优势,加强集装箱、能源物资、矿石深水码头建设,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十三)合理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进城市灯光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倡导科学消费,培养节约消费行为,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十四)抓好农村节能。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大力推广太阳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加快农业机械及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大力促进农机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墙体材料在农村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十五)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各级政府要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带头节能。重点抓好行政办公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及办公设备节能。推动政府节能采购,政府采购和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建设项目应当优先选用节能产品。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
五、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十六)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切实改善农村饮水质量。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区,严肃查处危害饮用水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定期监测并公布水源地水质状况。认真组织实施三峡库区、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快制定长江中下游(宜昌段)、运河、柏临河、渔洋河等流域及清江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展工业污染源排查。
(十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组织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对年底前投运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的燃煤电厂,在年底前必须安装脱硫设施。加强小火电机组专项治理,对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实施在线监测管理。在宜昌城区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燃煤电厂,禁止新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严格执行中心城区淘汰燃煤锅炉实施方案,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燃煤锅炉淘汰工作。要努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十八)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宜昌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全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全省城镇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县以上城市必须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运行监管,保证正常运转,确保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目标要求。
(十九)加强乡村环境保护。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开展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各级财政要落实专项经费,加大农业、农村环保投入。
(二十)强化生态保护。加强对磷矿等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生态恢复。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要统一规划,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积极推进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土整治、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二十一)加强危险废物监管。积极推进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安全集中处置工作,加快宜昌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辐射污染源的跟踪监管,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二十二)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着力抓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燃煤电厂脱硫、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七项重点污染防治工程。认真筛选推荐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确保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十三)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把节能技术、节能新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攻关投入的重点,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化工、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二十四)培育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鼓励发展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支持节能技术服务机构为用能单位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加快发展环保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及环保设施运营等环保服务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七、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二十五)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市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级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市政府每年要向市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在期末报告五年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二十六)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各级人大、政府每年都要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近期,要严肃处理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
(二十七)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情况。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各级环保部门要重点检查各项环境监管制度执行情况,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在近期内都要认真开展资源使用、污染排放情况的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对重点用能单位和污染源要加强经常监督,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保障机制
(二十八)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认真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全面开征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备用金制度,促进资源开发后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积极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允许企业将其持有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权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要认真执行《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认定管理办法》,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九)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加强国际合作,通过CDM项目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采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严格实行排污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排污费投入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整合市级财政有关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创新技术项目、新产品推广和开发。各县(市、区)政府要将节能减排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
(三十)实行奖励制度。市政府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县(市、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用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计入工资总额。
九、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三十一)加强节能环保管理队伍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节约能源法》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管理。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整合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宜昌市节能监察管理办法》,筹备组建宜昌市节能监察中心,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实现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落实到位,环境监察、监测、宣教、信息等能力建设满足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三十二)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的领导,充实必要的统计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完善相应的职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建立能够反映本地区能耗水平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能耗统计调查体系。要强化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的审核,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开展能源计量平衡测试,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三十三)健全环境监测和应急体系。市、县两级要建立环境监控中心,健全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年6月前,市环保部门确定的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设市城市要尽快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长江、河、官庄水库、河等重点水域要抓紧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年底前,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站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形成能够覆盖全市,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市、县两级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完善环境应急综合指挥系统,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装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十四)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实施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市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将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GDp能耗等指标;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GDp电耗、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每季度对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重点耗能产品单位产量能耗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推进环境保护政务公开,曝光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及时发布污染事故处置信息,公示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情况,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听证和公示制度。完善环保举报制度。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各有关方面都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内容。
(三十五)广泛宣传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各级党政机关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发挥带头作用。要深入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舆论工作,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十、加强组织领导
(三十六)加强组织领导。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落实政策措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部署监督节能减排工作,审议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中有关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十七)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并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要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加强指导监督,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发改、环保、经贸、建设、交通、质监、财政、统计、科技、农业、教育、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同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制定措施,抓好落实。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加强了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跟踪和管理,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企业作为节能的主体,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市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加大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长江、清江、河水质保持稳定,河水质明显改善。中心城区和大部分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生态保护和建设逐步加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二)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全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一些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的特征。环境违法现象、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矿山开采引发的生态破坏现象仍很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污染加重。部分县、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扭转,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
(三)必须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近几年,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三峡库区水质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市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走在中部同等城市的前列,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实现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履行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四)主要目标。到期末,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平均年降低率达到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19万吨和5.64万吨以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把宜昌市建设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五)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加强法制、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六)积极推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抓紧制定全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配套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突破性的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七)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建设。认真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准入制度,有效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同时,认真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八)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0号令),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分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当前,应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四个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1号),认真落实淘汰小造纸、小水泥工作方案。
(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重点推进磷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把宜昌开发区建设成为以磷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四、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
(十)强化工业节能。根据《节约能源法》,抓好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督促企业完善节能管理机构,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设立能源统计台帐,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抓好重点耗能产品节能,开展合成氨、烧碱、水泥等重点耗能产品综合能耗,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找差距活动。重点做好与市政府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的52家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要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用能现状,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行业领先水平。
(十一)推进建筑节能。认真贯彻执行《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新建工程必须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建筑节能标准,现有建筑改建、扩建时,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同步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加快淘汰实心粘土砖步伐,到年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到年底,新型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大力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市中心城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自年7月1日起,夷陵区、点军区和亭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提倡和鼓励其他县级市城区使用预拌混凝土,到年,水泥散装率达到43%,新建建筑全部达到建筑节能标准。
(十二)加强交通运输节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公共交通车辆使用双燃料或清洁燃料。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大力推广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技术措施,严格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船舶。充分利用长江水运优势,加强集装箱、能源物资、矿石深水码头建设,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十三)合理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进城市灯光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倡导科学消费,培养节约消费行为,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十四)抓好农村节能。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大力推广太阳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加快农业机械及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大力促进农机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墙体材料在农村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十五)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各级政府要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带头节能。重点抓好行政办公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及办公设备节能。推动政府节能采购,政府采购和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建设项目应当优先选用节能产品。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
五、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十六)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切实改善农村饮水质量。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区,严肃查处危害饮用水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定期监测并公布水源地水质状况。认真组织实施三峡库区、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快制定长江中下游(宜昌段)、运河、柏临河、渔洋河等流域及清江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展工业污染源排查。
(十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组织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对年底前投运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的燃煤电厂,在年底前必须安装脱硫设施。加强小火电机组专项治理,对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实施在线监测管理。在宜昌城区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燃煤电厂,禁止新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严格执行中心城区淘汰燃煤锅炉实施方案,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燃煤锅炉淘汰工作。要努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十八)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宜昌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全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全省城镇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县以上城市必须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运行监管,保证正常运转,确保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目标要求。
(十九)加强乡村环境保护。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开展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各级财政要落实专项经费,加大农业、农村环保投入。
(二十)强化生态保护。加强对磷矿等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生态恢复。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要统一规划,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积极推进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土整治、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二十一)加强危险废物监管。积极推进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安全集中处置工作,加快宜昌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辐射污染源的跟踪监管,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二十二)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着力抓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燃煤电厂脱硫、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七项重点污染防治工程。认真筛选推荐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确保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十三)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把节能技术、节能新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攻关投入的重点,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化工、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二十四)培育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鼓励发展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支持节能技术服务机构为用能单位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加快发展环保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及环保设施运营等环保服务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七、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二十五)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市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级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市政府每年要向市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在期末报告五年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二十六)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各级人大、政府每年都要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近期,要严肃处理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
(二十七)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情况。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各级环保部门要重点检查各项环境监管制度执行情况,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在近期内都要认真开展资源使用、污染排放情况的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对重点用能单位和污染源要加强经常监督,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保障机制
(二十八)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认真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全面开征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备用金制度,促进资源开发后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积极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允许企业将其持有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权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要认真执行《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认定管理办法》,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九)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加强国际合作,通过CDM项目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采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严格实行排污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排污费投入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整合市级财政有关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创新技术项目、新产品推广和开发。各县(市、区)政府要将节能减排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
(三十)实行奖励制度。市政府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县(市、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用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计入工资总额。
九、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三十一)加强节能环保管理队伍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节约能源法》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管理。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整合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宜昌市节能监察管理办法》,筹备组建宜昌市节能监察中心,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实现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落实到位,环境监察、监测、宣教、信息等能力建设满足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三十二)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的领导,充实必要的统计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完善相应的职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建立能够反映本地区能耗水平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能耗统计调查体系。要强化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的审核,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开展能源计量平衡测试,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三十三)健全环境监测和应急体系。市、县两级要建立环境监控中心,健全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年6月前,市环保部门确定的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设市城市要尽快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长江、河、官庄水库、河等重点水域要抓紧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年底前,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站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形成能够覆盖全市,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市、县两级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完善环境应急综合指挥系统,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装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十四)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实施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市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将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GDp能耗等指标;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GDp电耗、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每季度对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重点耗能产品单位产量能耗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推进环境保护政务公开,曝光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及时发布污染事故处置信息,公示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情况,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听证和公示制度。完善环保举报制度。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各有关方面都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内容。
(三十五)广泛宣传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各级党政机关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发挥带头作用。要深入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舆论工作,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十、加强组织领导
(三十六)加强组织领导。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落实政策措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部署监督节能减排工作,审议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中有关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十七)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并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要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加强指导监督,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发改、环保、经贸、建设、交通、质监、财政、统计、科技、农业、教育、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同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制定措施,抓好落实。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新)
宁波荣安实验中学
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发[2007]19号)《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和(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83号)《宁波市公共机构节能办法》的精神,根据国家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节能减排行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校正处于全面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对于加快学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搞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但能直接节约办学经费,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校师生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节约资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本校的实际,切实抓紧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二、工作目标
健全科学规范制度,明确政策措施,培育节约意识,提高节约行为能力,使全校师生能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自觉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粮、每一张纸的良好习惯。在全校形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节约用水
1、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艺术楼、体育馆等公共部位的供水开关,用完随手关闭,坚决杜绝各种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的发生。
2、严格检查巡视制度,定期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路,及时安装或更换节约型设施设备。
3、加强经营性和施工用水的管理。做到计量准确,费用收缴及时。
(二)节约用电
1、各办公室、教室、寝室、实验室、阅览室、走廊楼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要根据作息时间及时调整和关闭,尽量使用自动控制开关。离开工作场所时间较长或下班、下课时,要随手关灯。
2、严格户外用灯管理,科学调整开闭时间。
3、使用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时,要尽量减少待机消耗,长时间不用或下班后应及时关闭各类用电设备,关闭插线板总开关或者拔掉电源插座。
4、推广使用空调节电装置,严格控制空调的增配和使用管理。寝室、教室使用空调要求:气温高于28度时方可使用;办公室使用空调要求:气温高于30度、低于0度时方可使用。使用时,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摄氏26度,冬季不高于摄氏20度,下班离校提前关闭空调,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
5.严格巡查制度,定期检查用电情况。禁止个人在办公室、教室等公共场所使用大功率电器,减轻用电设备负荷;对“无人灯”“满堂灯”、使用大功率电器、私自增容用电等现象和行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6.加强经营性和施工用电管理。做到计量准确,费用收缴及时。
(三)节约用粮
提倡节约每一粒粮食。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提高饮食质量,学校食堂、服务部不得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杜绝浪费粮食的行为。
(四)节约用纸
1、充分发挥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作用,提倡“无纸化办公”。
2、节约使用稿纸、信封和复印纸,提倡双面用纸。
3、节约使用一次性纸杯、纸袋,提倡使用自带茶杯。
(五)其他节约
1、校园基本建设和物品采购要本着节约的原则,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2、加强学校资产管理,提高校园废旧物品的利用率。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建立学校节能减排领导小组 组长:学校校长 副组长:各分管校长
成员:各处室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务处,总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年级组、教研组、班级也要设立相应负责人,统筹规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校节约文化氛围
1、校办、团委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载体,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校园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节约能源,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
2、教务处要结合教学实际,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将节能、节水、节电、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校本课程,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学校、进课堂。
3、政教处要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各类节能教育活动。组织全校学生认真开好“节能减排”的主题班会,采取各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的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熟悉要求、宣传群众、教育自己。
(三)、明确责任,强化能源管理,倡导节约能源
1、总务处要健全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水、电巡查、维修、管理制度,切实做到管理到位,巡查到位,维修及时,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现象。要积极引导食堂、服务部推行“一卡通”和碗筷集中清洗、消毒管理制度。财务室要做好用水、用电、用纸等经费统计、分析,加强经费使用监察力度。
2、校办、教务处、总务处都要注重结合工作职能,加强办公用品、教学实验设备等资源的管理,积极推广电子公务和无纸化办公。文印室要做好纸张使用管理,在日常印刷时,做到科学、规范、节俭,杜绝浪费现象。
3、政教处要结合工作职能,加强学生宿舍楼水电使用管理和学生文明就餐管理。宿管员要加强日常巡查,制止水、电浪费现象,发现水电故障要第一时间联系维修人员。政教处要加强学生文明就餐检查,发现浪费粮食现象要及时教育。
4、门卫安保人员要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制止破坏校园环境、和影响校园环保的行为,负责晚上学校水电使用巡查工作,特别要加强晚自修放学后教学楼水电使用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登记。
5、全体教职员工要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做好学生的榜样,发现各类浪费现象要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联系相关职能部门。
(四)、加强监督检查、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建立节能减排问责制度,各处室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宿管员为节能减排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学校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统筹规划、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协调、检查和监督。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处室、办公室、教室、寝室、食堂的节能减排活动进行考核检查,每学期末根据考核检查情况进行评比和奖励。对于评选出的节约型班级、节约型处室和节约标兵,在全校进行表彰;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铺张浪费等问题,视情节轻重责令限期改正或通报批评。
宁波荣安实验中学
二零一五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