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ts2拦截器--将用户操作日志存入数据库

时间:2019-05-13 15:4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struts2拦截器--将用户操作日志存入数据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struts2拦截器--将用户操作日志存入数据库》。

第一篇:struts2拦截器--将用户操作日志存入数据库

struts2拦截器--将用户操作日志存入数据库

1.建表,如下所示:

2.新建OperationLogModel.java,其具有上述属性。3.自动生成PO 4.在struts.xml中配置拦截器:

5.如下例子中的用户登录和修改密码,要在相应xml文件中加入,即:

index

changePasswordPre

6.在项目中新建文件夹log,在其下新建类LogInterceptor.java,如下: package com.bfw.crms.log;import java.util.Map;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ssion;import org.apache.commons.lang.StringUtils;import org.apache.log4j.Logger;import org.apache.struts2.ServletActionContext;import com.bfw.crms.action.BulletinAction;import com.bfw.crms.action.SystemAction;import com.bfw.crms.model.EmployeeModel;import com.bfw.crms.model.OperationLogModel;import com.bfw.crms.po.OperationLog;import com.bfw.crms.util.BeanUtil;import com.bfw.crms.util.DateTimeUtil;import com.ninetowns.framework.dao.ObjectDao;import com.opensymphony.xwork2.Action;import com.opensymphony.xwork2.ActionInvocation;import com.opensymphony.xwork2.interceptor.AbstractInterceptor;@SuppressWarnings(“serial”)

public class LogInterceptor extends AbstractInterceptor{

private String logName;

private String logContent;

protected Logger log = Logger.getLogger(getClass());

protected HttpSession getSession()

{

return getRequest().getSession();

}

protected HttpServletRequest getRequest()

{

return ServletActionContext.getRequest();

}

public void init(){

}

private ObjectDao objectDao = null;

public ObjectDao getObjectDao()

{

return objectDao;

}

public void setObjectDao(ObjectDao objectDao)

{

this.objectDao = objectDao;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intercept(ActionInvocation ai)throws Exception

{

Object action= ai.getAction();

String method= ai.getProxy().getMethod();

try{

if(StringUtils.isBlank(method))method = “method”;

EmployeeModel sysUser(EmployeeModel)this.getSession().getAttribute(“employee”);

String userName = “";

if(sysUser!=null)userName = sysUser.getName();

=

String currentTime = DateTimeUtil.getDateTime();

String logContentHead = ”用户“+userName+currentTime;

ai.invoke();//执行被拦截action

if(action instanceof BulletinAction){

if(method.equals(”save“)){

logName = ”保存部门“;

logContent = logContentHead

+”保存部门:“+ai.getStack().findValue(”sysOrg.orgName“);

log.info(logContent);

addSysLog(logName,logContent);

}

if(method.equals(”delete“)){

logName = ”删除部门“;

logContent = logContentHead +”“+((String[])(ai.getStack().findValue(”flag_id“))).length+”条部门信息“;

log.info(logContent);

addSysLog(logName,logContent);

}

}

if(actioninstanceof SystemAction){

if(method.equals(”login“)){

logName = ”登录系统“;

logContent = logContentHead;

log.info(logContent);

addSysLog(logName,logContent);

}

if(method.equals(”changePassword“)){

logName = ”修改密码“;

logContent = logContentHead +”删除1条单位信息";

log.info(logContent);

addSysLog(logName,logContent);

}

}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Action.SUCCESS;

}

/**

* 插入系统日志 model2po()

* @param logName

* @param logContent

*/

删除

private void addSysLog(String logName,String logContent){

OperationLogModel operationModel = new OperationLogModel();

OperationLog operationPO = new OperationLog();

operationModel.setOperation(logContent);

BeanUtil.model2po(operationModel, operationPO);

this.getObjectDao().saveObject(operationPO);

}

} OK

第二篇:Oracle大型数据库 实验五 重做日志文件、表空间管理操作

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型数据库技术 指导教师:杨艳华

班级:计算12 姓名:

实验成绩:

上机实践日期:2014.12 上机实践时间:2学时 实验项目名称:重做日志文件、表空间管理操作 学号:20 实验项目编号:实验五 组号: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重做日志文件的基本概念;

2、掌握重做日志文件组及其成员的添加、移动、删除等操作;

3、掌握归档重做日志的设置;

4、理解表空间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掌握永久表空间的创建和管理操作;

6、掌握还原表空间的管理。

二、实验要求

1、完成重做日志文件组及其成员文件的管理操作;

2、完成归档重做日志的设置;

3、完成永久表空间和临时表空间的管理操作;

4、完成还原表空间的管理。

三、实验内容

(1)查看数据库当前重做日志文件组及成员的设置情况,然后,为数据库添加一组重做日志,组内包含两个成员文件,分别为redo4a.log和redo4b.log,大小分别为5MB。

1(2)为上面新添加的那组重做添加一个日志成员,命名为“redo4c-姓名简拼.log”,实现重做日志的多路存储。

(3)把数据库从非归档模式修改为归档模式,之后创造条件让数据库立即归档,并检查归档是否成功

(4)创建永久表空间

 创建一个表空间名为“TB+学号后三位+姓名简拼”  空间的大小为50M  表空间包括两个数据文件:表空间名_01.dbf(30M)和表空间名_02.dbf(20M),大小均不能自动扩展  数据文件均存放在Oracle的安装根目录下  区的分配方式为统一大小,192K  段管理采用自动方式

(5)改变上述永久表空间的可用性

 先将表空间脱机  再进行联机

(6)创建一个4K的非标准块表空间,命名为“tbf+学号后三位+姓名简拼”,数据文件存储在”oradataorcl姓名简拼”目录下,大小为(学号后三位*2)M。

(7)创建一个临时表空间

 名为“TTB+学号后三位+姓名简拼”

 包含一个数据文件:表空间名_01.dbf,大小为(学号后三位*2)M,存储在”oradataorcl姓名简拼”目录下,文件的大小可以自动扩展。 将该临时表空间设置为数据库的默认临时表空间  再将该临时表空间设置为scott用户的默认临时表空间  查询相关的数据字典验证上面的设置。

(8)查看数据库内各个表空间及其类型,以及区管理方式、分配类型和段空间管理方法、表空间的状态。

(9)删除前面创建的非标准块表空间,同时删除表空间的内容和对应的操作系统文件。

(10)创建一个还原表空间,命名为“UNDO+学号后三位+姓名简拼”,其中包含一个数据文件(存储在”oradataorcl姓名简拼”目录下,命名为“表空间名_01.dbf”),大小为200M,设置该表空间的RETENTION_GUARANTEE属性。然后,将它设置为数据库的当前表空间。

(11)为前面创建的永久表空间添加一个数据文件,命名为“表空间名_03.dbf”,该文件初始大小为50M,允许自动扩展,存储在”oradataorcl姓名简拼”目录下。

(12)将永久表空间中初始的两个文件移动到”oradataorcl姓名简拼”目录下。

(13)同时将前面创建的永久表空间和UNDO表空间内的文件进行重命名,把文件名中的“_”去掉。

三、实验小结

1、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重做日志文件组及其成员的添加、移动、删除等操作、归档重做日志的设置、表空间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永久表空间的创建和管理操作、还原表空间的管理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切换数据库状态前,必须关闭数据库,由于没有关闭数据库,导致在数据库状态切换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3、通过本次实验,我能够完成重做日志文件组及其成员文件的管理操作、完成归档重做日志的设置、完成永久表空间和临时表空间的管理操作。

下载struts2拦截器--将用户操作日志存入数据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struts2拦截器--将用户操作日志存入数据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