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坨镇人民调解员崔德国同志典型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15:2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胜坨镇人民调解员崔德国同志典型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胜坨镇人民调解员崔德国同志典型事迹材料》。

第一篇:胜坨镇人民调解员崔德国同志典型事迹材料

胜坨镇人民调解员崔德国同志典型事迹材料

参加工作23年,担任人民调解员12载,光是从2009年至今,经由他调解过的大小矛盾纠纷已超过800件,熟悉他的同志都亲切的叫他‚灭火器‛,他就是胜坨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崔德国同志。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个人里有他,平安垦利先进个人里有他,市优秀人民调解员里也有他。谈起工作这些年来他获得的荣誉,这个基层司法工作者只是淡然一笑‚获得这么多荣誉是上级对咱工作的肯定,咱就得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的更好,基层社会稳定了,咱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是我们的本分。‛

一股钻劲,“学”出真才实学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随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工作之后被家庭、日常琐事缠绕,自觉不自觉的都会慢慢放松学习,而在他的办公室一边的书橱里,却摆满了各种法律书籍和法学期刊,工作之余和下班回家,他都会拿出这些书仔细的研读。有同事开玩笑的说:‚崔主任,我这个学法学专业的记得的法律条款也不如您多啊!‛‚我大学是学经管专业的,但是人民调解工作往往会涉及到专业法律,如果我自己都不清楚,怎么跟老百姓说这个‘理’,这个‘理’说不通,百姓就不听你得,工作就没法开展。‛所以,他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耗‛在了各种法条上,《道路交通法》、《民法》、《土地承包法》……只要是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法律,他都熟记于心,俨然成了半个法律专家。除了自学,如果是工作中遇到自己棘手的特殊的问题,他积极主动去县局跟同事和领导探讨最佳的解决方案。‚你们崔主任身上好学的精

神你们可真得学学!‛前来视察的领导也不无感慨的对我们这些新人说。可不,即便不是法律专业的,现在照样钻出了真才实学,是得好好向她学习!

日积月累,“悟”出工作技巧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矛盾纠纷形形色色,可以说调解工作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每天面临的都是新情况新问题,但是他却创立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崔氏调解法‛:一是自己的工作始终要‚走‛在矛盾的前头。‚有些问题是突发事件,咱不能左右,但是有些事件咱通过前期的排查就能发现,在它们演化为矛盾纠纷之前,及时的解决,这样省心省力啊!‛因此,他积极主导,建立以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为依托,以司法所为支点,以各村治保调解主任为网眼的长期排查调处动态治理网络,实行“五排查”制度,即每月一次的定期排查,重大节日及活动的重点排查,敏感时期及有关政策出台前的超前排查,共性问题的联合排查,突出问题专项排查,真正做到了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前不久结束的村‚两委‛换届选举,胜坨镇作为一个有59个行政村的大镇却进行的相当平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得这个工作方法的实效。二是老百姓就认一个‚理‛字。‚其实咱老百姓都很善良,只要你讲明白这个理,没有人不服你!‛

2011年7月26日,海西村村民许孝军在周家村张学泽处干活,但是不慎被钢丝扎伤,经医院治疗后出院,但是双方因赔偿问题发生纠纷。张学泽坚持认为许孝军系自己不慎与其无关,不予理赔。在双方申请调解之后,崔德国同志认真了解了事情原委,跟张学泽讲起了‚理‛,‚既然你雇人家来帮你干活,你们之间就形成了雇佣关系,根据《关

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个‚理‛一摆出来,张学泽也就不再坚持,很快达成了协议。三是极大的耐心。‚发生矛盾纠纷,双方情绪一般都比较激动,所以首先你自己得沉住气,要不只能激化矛盾。‛2011年6月17日一大早,镇政府的院子里就站了二十来个人,大家都情绪激动,更有人放声大哭,崔德国同志七点就赶到了单位,经过了解,前一天晚上,苟恩民驾驶普通客车与王欣莹驾驶的小轿车相撞,致多人受伤,其中王欣莹车上乘客苟雅琪进抢救无效死亡。亲人受伤甚至离开的悲伤,致使双方情绪都极其紧张,为了缓和事态,崔德国同志先将双方人员分开,安排到两个会议室,整整一天时间,他都耗在了稳定双方情绪上面,‚人只有恢复理智之后事情才能妥善解决,所以多花点时间不亏!‛还真被他说中了,等双方情绪缓和了,心平气和的再来处理,矛盾纠纷也就引刃而解了。

一颗真心,“解”出人间真情

‚老百姓既然把自己的事交到了你手里,就是他们信任你,调解不好,我自己也睡不踏实啊!‛就在刚结束的国庆黄金周假期,大家都在跟家人团聚,外出散心,而他依然靠在宇佳公司,处理着极其棘手的劳资纠纷。‚每天都是一大群人堵在企业门口,对企业,不及时处理会给形象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对群众,辛辛苦苦工作却不能取得约定报酬,心里堵得慌怎能就这么善罢甘休!所以如果我不放弃休假来处理这件事,就真的发展成咱镇的不稳定因素了!‛所以加上前期十几天得挂靠和一个假期的努力调解,事情总算是圆满解决了,就连那些天天堵公司门的群众也说:‚你这个调解员也真不容易,跟真俺们受了这个苦,可总算为俺们解决了心头的大事,都不知道怎么谢谢你!‛这只是一个缩影,为了做好工作,保一方安定,他放弃节假日靠在调解现场的时间已无从计算,十多年来,凭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凭着对村里百姓的满腔热情,凭着“以人心换人心,以党心换民心”的执着,他始终脚踏实地的坚守在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上。他用一颗诚心,“解”出了一曲曲家和万事兴的人间真情,回顾自己的辛勤,他肯定的说了一个字‚值!‛

曾经有人请教一个成功者,成功的奥秘是什么?他说:‚成功就是简单的事重复去做,以这种持续的毅力,每天走好一点点。‛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崔德国同志是一个成功的人民调解员,他在积极创新人民调解方法的同时,合理应用‚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的传统调解文化,将调解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延伸‚大调解‛工作触角,十二年如一日奔波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充当起‚灭火器‛的角色,‚哪里有火灭哪里‛,这个外号真是再恰当不过!

第二篇:优秀人民调解员典型事迹

优秀人民调解员典型事迹

王小龙,男,苗族,高中文化,出生于1983年1月27日。中共预备党员,泥高乡竹园村副主任、调委会调解员。

2009年5月被聘为竹园村调解员以来,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0余起,成功率达96%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4起,在调解工中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维护了村里的稳定,使该村近两年来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发生。

竹园村位于泥高乡西北面,地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4138人,是务川县的西北大门。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村民之间纠纷频繁,要做好竹园村的矛盾纠纷化解,对王小龙同志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

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调解架起连心桥。

村里的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村干部身上。作为村委会副主任兼人民调解员的王小龙同志,以他的真心和宽容,以他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党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村里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王小龙同志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尽心尽职地及时化解。像芝麻大的小纠纷,王小龙从来没有烦过,相反,他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在村里,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如果调解不及时,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走向恶化,导致刑事案件发生。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以心换心,以党心换民心。

王小龙同志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热心人民调解事业,能够正确处理名利与地位,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踏实工作,勤勉干事,以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村民们有了不顺心的话都愿意给他说,把与其他村民的纠纷向他讲,哪家有什么困难也同他谈,因为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人民调解工作。

热心服务村民,努力做好群众满意的人民调解员

通过2年的民调工作,调处了多起疑难和重大矛盾纠纷,王小龙同志深知: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就必须深刻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掌握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就是平时多和村民接触,聊聊家长礼短,增进感情,只有和群众关系搞好了,干群打成一片了,调解工作才能做好。只有平时多接触,多沟通,才能随时掌握村民的心理状态,了解村民的需求,才能掌握解决村民矛盾的主动权。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群众和纠纷当事人中去,是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2010年,竹园村半桥土组有一起长时间没有解决的宅基地老旧纠纷,双方当事人经以往乡村两级调解也没有成功解决。由于多种原因该纠纷长期未被解决,导致一方当事人的房屋狭窄,想建造又没有地方做。该方当事人因心理不平衡,就经常到村委会吵闹,强烈要求村委会给予解决。王小龙同志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此纠纷是因为当事

人双方两兄弟在分家时,没有讲清楚和不太平均造起,王小龙同志在了解完双方矛盾焦点和各自的需求后,便把双方叫到一起,阐明了调委会的职责和权限,讲解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并指出了他们各自的错误认识,说服了当事人各退一步,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困扰多年的历史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

2010年,村里有一起村民堵公路,可能引起群发性集体事故的纠纷,王小龙同志知道后,及时赶到现场,据了解,这起纠纷的主要矛盾是当地一村民以8年前修公路时没有解决好公路占地为由,用石头和泥巴堵住了公路,不让车辆行驶。由于2010年竹园村危房改造较多,村民运送物资较为频繁,此行为严重阻碍了村民们的运送物资的需求,有10几户村民扬言要打堵路的村民,性质比较恶劣,极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王小龙同志给村民们一个一个的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民风民俗,最后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大家和颜悦色,公路疏通。

虚心学习、善于总结。

通过对民间纠纷的调解,王小龙同志深感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化解矛盾。为此,王小龙同志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和多发纠纷特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民法通则》、《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调解技巧。从而在调解纠纷时,王小龙同志始终能够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尊重诉权,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依法教人。通过2年的摸索学习,王小龙同志总结出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做到“四心五勤”:即:真心实意为村民排忧解难,公心公正对待纠纷双方当事人,热心民调工作、耐心化解群众纠纷;调查问题多走动腿勤,解答问题多沟通嘴勤,排查取证多记录手勤,发现问题多观察眼勤,处理问题多分析脑勤。确立“五心标准”,信心、热心、耐心、公心、诚心。讲好“五种调语”,安心话、风趣话、圆场话、劝和话、希望话。炼就“五种功夫”,即:听功、问功、记功、答功、劝功。培育“五种能力”,总结报告能力、分析判断能、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处置能力、学法用法能力。学会“五种方法”,冷却降温法、褒扬激励法、证据展示法、换位思考法、模糊处理法。

第三篇:西靖镇高峰村脱贫先进崔海山典型事迹

自力更生走上致富路

----古浪县西靖镇高峰村脱贫先进崔海山典型事迹

崔海山,男,汉族,生于1977年10月,初中学历,中共预备党员,西靖镇高峰村一组建档立卡户,2015年脱贫。家庭人口7人,现居住在西靖镇高峰村移民点。

今年42岁的崔海山,是古浪县西靖镇高峰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民,十年来,他转变观念,吃苦耐劳,努力拼搏,成为该镇的养羊大户,为当地群众勤劳致富树立了榜样。

崔海山结婚以后,和众多农村青年一样,过起了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生活。由于地处半干旱地区,土地又少又薄,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没白没黑,可一算账,收入却少得可怜,经济上很不宽裕。随着孩子的出生,一家人靠仅有的12亩土地,生活上开始捉襟见肘,陷入困境。于是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谋一条更好的出路?

2012年,崔海山毅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羊的养殖,他考虑了当地的养殖业市场行情,认真研究了羊市场的供应和价格,认为在饲养羊是一条可行的致富路。在妻子的支持下,通过借贷等途径,筹措资金5万多元,新建养殖暖棚2座,购进小羊羔20只,在村上搞起了羊的养殖。他的行动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

力支持,为他积极提供养殖技术上的指导。为了保证小羊的成活率,他和妻子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养殖暖棚里,为羊填料、饮水、防疫,养殖暖棚里的温度超过了人的正常体温,每次下来,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为了更好的学习到养羊技术,他亲自请来县、乡的畜牧科技工作人员做指导。另一方面,自己认真学习掌握饲养羊只各阶段的饲养配比、防疫及病羊的治疗技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6个月后,育肥小羊长高长肥,到了可以出栏的时期,第一批养殖的育肥羊全部售出,当年实现纯收入2000元,养殖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015年以来,他依托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从家庭养殖100只开始,养殖规模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肉羊养殖产业,截止目前肉羊存栏达1200只。并且他在发展家庭养殖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带动其他养殖户发展养殖产业。2017年7月,崔海山牵头成立金海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5名贫困户发展规模养殖,实现年销售育肥羊3000只,年销售额360万元,净利润36万元,有力地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身边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不断增强自身发展动力,坚定脱贫信心,踏踏实实发展产业,美好的生活就不再是梦。

下载胜坨镇人民调解员崔德国同志典型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胜坨镇人民调解员崔德国同志典型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