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我热爱这份职业!
——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新筑中心小学
张碧
2013年4月
我热爱这份职业!
——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张碧,女,2001年踏上工作岗位的。蓦然回首,她始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关心学生,工作勤奋,带病工作,积极努力,乐于奉献,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于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赢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一、关爱学生,塑优秀人才
多年来,她深信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她都注重自身的完美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她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她的影响下,一些顽皮的学生也变得温驯起来,倔强从头也开始耷拉下来,仇视目光也变得感动起来,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们也觉得没有理由在这样的老师面前狡辩、放肆。她注重班风学风建设,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师生关系特别融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要求学生搞好学习的同时,更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注重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用她的爱心换
学生的真心。对于所谓的“差生”,她认为首要的不是补“学习”而是补“信心”,只有他们有了自信心,有了积极性,没有方法也可自找方法。有时,为了挽救一只掉队的大雁,她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进行家访,与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家长私下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她的鼓励帮助下,曾有多名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她用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有个学生毕业后,来信评价她的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热爱工作,创优异成绩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她深深地知道: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从小处讲,它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处讲,它关系利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和发展。因此,她从来没有把教师简单地当作谋生的职业,而是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做全身心的投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说德为师之魂,那么才就是师之本。这些年来,她一直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语文骨干
教师和教学能手。工作一向勤奋、扎实、一丝不苟,并且成绩突出。曾经有人问她:“你为什么不改行?”她毫不犹豫地说:“我热爱这份职业!”做一名教师,是她人生的选择;做一名优秀教师,是
她人生的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她愿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尽心尽力,培育国家栋梁之才。篇二:身边好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身边好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张林武同志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10月调入潮安县人民法院工作,2005年5月被确诊患鼻咽癌,在与病魔抗争了近5年后,于2010年2月17日不幸逝世,时年57岁。
张林武同志调入法院工作以来,20余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人民法院基层工作的最前线。他承办的3700余件案件,无一错案,无一被投诉,无一引发上访。在2006年至2008年底病重期间,仍坚持办案132件,结案率达100%,调解率达75%,承办案件无一上诉或被投诉。张林武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三个别给”——“别给当事人留下遗憾、别给组织带来麻烦、别给自己的生命留下空白”展示了当代法官的境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张林武同志先后荣获感动潮安十佳人物、个人二等功、个人一等功、全省优秀法官、全省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伟发,广东高院院长郑鄂都就张林武同志的事迹和开展向张林武同志学习活动作出重要批示。《人民法院报》、《南方都市报》、《潮州日报》、广东卫视和潮州电视台对张林武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5月18日,中共潮州市委追授张林武同志“人民的好法官”荣誉称号。7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追授张林武同志“人民的好法官”荣誉称号。篇三:助人为乐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助人为乐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邹志宁:好人就在身边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武宁县中医院团支部书记邹志宁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助人为乐精神的动力。数年来,他以一个共产党员最朴素的心愿,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先后获得“武宁县十佳团干部”、“武宁县优秀志愿者”、“九江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等荣誉称号,成为了群众心目中的身边好人。
1、释疑解惑,青年身边的贴心人。
由于自己是年轻人,又担任团支部书记,所以邹志宁更能够洞开青年人的心扉,总能及时发现青年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释疑解惑,及时为他们消除烦恼,成了青年身边的贴心人。记得单位里原来有一位青年职工,虽然来医院工作已有六年之久,但由于自己是外地人,自身交际圈子并不广泛,加之家庭条件也并不算好,虽年过三十,依旧孑然一身。为此,该职工十分困惑,工作积极性不高,整天怨天尤人,不思进取。邹志宁得知情况后,立即找他谈心,出手相助,为他创造机会,介绍一小学教师同他相识。这位青年职工如今喜结连理,脸上常挂笑容,在工作上也进步很快。
2、乐善好施,群众心中的指明灯。
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发现谁有困难总要伸出援手。邹志宁是武宁县志愿者协会的创始成员之一,自成为一名正式的志愿者以来,他参加敬老爱老、帮孤助残、抗震救灾、环境保护、义务献血等各种
志愿活动达100余场,累计300小时以上,累计献血超过4000ml。记得2013年,医院里有一位尿毒症患者,由于家庭极度贫困而无法维系透析治疗时,其家庭听说邹志宁是一个热心人,可能会发挥一些建设性的作用,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他,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希望帮发动捐款,救救他的家人。邹志宁爽快应允,率先垂范,发动了全院性的捐款,得到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支持,募得善款5000余元,使这位尿毒症患者能够继续治疗,有机会熬到国家免费血透政策的下来,为她留住了生的希望。
3、有求必应,邻里眼前的好帮手。
邹志宁是个热心肠,邻居有事他必伸出援助之手,热心帮忙。邻里之间遇到了什么困难,也总是会想到找他来帮忙。如谁家电灯不亮了,或是谁家电视机出现故障了,总爱找他来看看,为邻里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成了邻里眼前的生活好帮手。在他居住的单元六楼,是一对年逾花甲的空巢老夫妻,儿女常年在外工作,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很少回家。他担心老人在家中孤单,常陪老人聊天,共话家常,就像老人的亲生儿子一样,深得老人的欢喜,也使得老人的心态和精神状态非常好,脸上总是面带微笑,晚年生活安乐、祥和。可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已是凌晨时分,急促的门铃声响起,他急忙起身开门,可怜的老太语无伦次地说,我家老头胸前闷得慌,大汗淋漓,你快帮帮我。邹志宁虽不是临床医生,但从自己的医学知识中判断老头可能是心脏病患了,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说明情况,一边将老头从六楼背到了一楼,这时救护车刚好到了楼下,并带来了急救药品,通过简
单抢救后将老人送上救护车并陪同到医院急救,经过及时抢救,老人转危为安,老太笑了,邹志宁才放下心来准备回家休息,一摸到自己冰凉的胳膊,才想起出门时忘了给自己穿上外套。这样帮扶助人的好事不知道做了多少,换来的是邻里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貌。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的小事。他就是这样一个好人,从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在身边默默地奉献着。篇四:身边的好人事迹材料
“身边的好人·乡风文明带头人”事迹推荐材料
大榆树中学
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业,有的只是一如既往,不计得失,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朴实无华的她在教育这块沃土里坚持信守承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默默地奉献着?? 她于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30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她曾经两次离职进修,于1987年6月取得中师学历;1990年6月取得大专学历。在教育教学中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多次受到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在学校,她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妻子,好儿媳、好嫂子、好弟妹。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照顾兄弟姊妹,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几十年如一日,受到领导、同事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她就是我们大榆树中学的刘宝琴老师。
下面就选择几个典型的事例说一说这位身边的好人。
那是1981年9月的一天下午,刘老师带领10来个小学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从远处迎面飞奔来一匹拖着缰绳的骡子,她急呼:“赶紧躲开!”同学们急忙躲到路的两边,但是有一名小女生惊呆在了路中间,在这危急时刻,她飞奔过去,把小女孩推向路边,奋力拉住受惊的骡子,由于身单力薄,受惊的骡子脱缰而去,她却倒在了血泊中??。至今嘴巴上还留有一道长约九厘米的伤疤,那年她才18岁。
百善孝为先。刘老师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她的 婆婆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公公患有精神分裂症和肺心病。二老均丧失了劳动能力,面对家庭的困难,她不抛弃,不放弃,为了更好的照顾二老,婚后就同二老住在一个间房里,这一住就是六年??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刘老师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
如果说孝敬老人天经地义,长期照顾和资助叔嫂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公公、婆婆去世后,小叔子又到了已婚年龄,为了给其成家,她东奔西跑可以说是操碎了心,终于在1998年用多年的积蓄给小叔子安了一个家。她总算可以为自己打算了,但正值为自己筹建新房时,小叔子又离婚了,没办法刘老师又借贷款为其多盖出两间新房供小叔子居住。从2000年至今,刘老师家不但为其无偿提供食宿,还为小叔子又买了房子,2014年春节小叔子终于有了对象,现在刘老师又为其结婚而筹备着,期盼着他有一个好归宿。
2000年的十一长假,学校放假10天,这10天,对于刘老师来说,就是10年。放假的第一天,婆家大嫂突然脑梗塞,住进了医院,由于两个侄女年幼(大的8岁,小的4岁),大哥又忙于秋收,照顾大嫂的重任自然又落在了她的肩上,150多斤重的大嫂卧床不起长达10天,每天喂饭、喂药、洗漱更衣、倒屎倒尿,她还要经常给她翻身、擦洗按摩,每次翻身都要费好大的劲,特别是每次的大小便都令她筋疲力尽。为了不耽误照顾大嫂,不耽误秋收,不耽误正常上班,她坚韧的支撑着。照顾大嫂、照顾两家的3个孩子及家务长达一个多月,大嫂终于站起来了,而她却因疲劳过度晕倒了2次(就连自己的丈夫都不知情)。2001年的春天,为了解决大嫂家的经济困难,竟然劝说丈夫把自己家唯一的5亩农田无偿的转让给了大伯哥耕种至今。在她的鼎力资助下,大伯哥家在2012年也盖上了新房。
她不仅对兄弟姊妹照顾倍加,对亲戚朋友也是关心备至,从1996年至2008年亲戚家的5个孩子相继无偿居住在她家完成了初中的学业。2013年,同村姨婆婆家的孙子患上了脑结核,表弟夫妇陪孩子住院长达半年,家里的二位老人体弱多病,其他子女又不在身边,她为了解除表弟夫妇的后顾之忧,又主动承担起照顾二位老人责任,病了送医院、节假日把二老接到家中,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河镇行政综合执法队员林宗红见义勇为事迹材料
林宗红,女,三河镇人,是三河镇行政综合执法分局的一名执法队员。她工作认真负责,用爱心构筑和谐城管,用真诚感化周围的群众,消除他人的误解;她为人正义,有爱心,先后解救过落水儿童、轻生男子,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古镇三河,提起林宗红,许多街坊邻居都会竖起大拇指:?我们林大姐没的说!?身为肥西县三河镇行政综合执法分局的一名普通队员,林宗红和她的同事们一样,每天负责古镇的路面巡查,及时劝阻纠正违章行为,维护正常的城市管理秩序。路巡中也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份外事?,她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难,决不袖手旁观,为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充分展示了行政综合执法队员的高尚情操。
勇救落水少年
?快救人啊„„有人掉到河里了!?去年7月17日,在三河小南河仙归桥附近,传来了一位七旬老人急促的呼
救声。原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在小南河清洗毛巾之时,由于码头台阶湿滑,不小心掉进了3米深的河里。
危机之时,正在沿街巡查的林宗红刚好路过,听到呼救声,她急忙赶了过来。此刻,落水儿童由于抽筋缘故,头已没入水面,由于林宗红不会游泳,她于是一边关注着现场,一边高声呼救,很快她的同事和两名路人就赶到了现场,四人采用手拉手的救援方法,一手抓起在水中浮浮沉沉少年的手,把少年一把拽上了岸边。少年上岸后,已是奄奄一息,林宗红急忙为他做了人工呼吸,经过紧急抢救,那位少年转危为安。待到孩子家长匆匆赶来要找寻救命恩人时,林宗红和她的同伴早已消失在人群中。
智劝轻生男子
去年国庆长假的一天,林宗红照例在万年街附近巡逻,这时突然有人跑来向她反映:有一名男子喝了农药,坐在马路边神情恍惚。
林宗红二话没说,立刻赶到事发现场,只见一名二十多岁的男子坐在路边,满脸泪水,不停的呕吐,旁边,呕吐物已洒了一地。?大哥,你怎么了?我们能聊聊天吗??可是那名青年男子只是睁着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她,已说
不出话来。顾不上太多,林宗红急忙叫来一辆三轮车,在车主的帮助下将那位男子架到了车上,并以飞快的速度赶往三河医院。在车上,林宗红一边观察男子的表情,一边掏出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幸亏来得及时,不然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病人的状况已基本稳定,但还需转往市里医院进一步治疗。?经过三河医院医生的及时抢救,那位男子的中毒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很快,120急救车也赶到了。而那位男子,在林宗红的劝说下,已放弃轻生的念头,并配合地上了急救车。经及时抢救,那名轻生男子转危为安。
用爱心传递真情
干行政综合执法这一行没有双休日、节假日,随时都会加班,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工作,三伏天的炎炎酷暑、三九天的凛冽寒风„„但林宗红从来没有抱怨过。在工作中,她坚持用爱心构筑和谐城管,无论是亲朋好友的不理解,还是群众的责难和误解,她总是耐心地进行解释。在工作之余,她同样默默地向社会传递着真情。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规范,检查?,林宗红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日
复一日,基本没有什么‘大事’。我要去巡逻了,再见!?看着她转身离去的背影,我们不禁感叹:是的,城管工作无?大事?,但只要做好了每件事关民生的?小事?,谁又能说她不是在做?大事?!
不是女儿胜女儿 人间自有真情在——小庙镇高岗村村民钱旭芬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钱旭芬,女,小庙镇高岗村人。她恪守孝道,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照顾身患重病公婆、照顾家庭的重担。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理想和爱好,为公婆支起一片蓝天,为丈夫分担家庭重担,赢得周围村民交口称赞。
在小庙镇高岗村三北村民组有这样一户人家,儿媳妇自过门开始至今,七年如一日的照顾着身患重病的婆婆,像亲生女儿一般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给予这个家庭以温暖。
挑起照顾老人的重担
村民李正平的家属许国翠,1961年生,从32岁时便得了心脏病,儿子李忠伟不得不外出打工撑起这个家。2003年,许国翠不幸病情加重——脑梗塞导致身体瘫痪,也就是在这一年,李忠伟结识了现在的妻子钱旭芳。
第二篇:身边好人事迹推荐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职工朋友:
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参加“身边好人”事迹现场报告会,作为一名推荐者,我深深的被当事人的忠厚老实所感动,被当事人对矿山事业的满腔热情所鼓舞。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青春。他没有华丽的外表,有的只是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满腔热情;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没有任何怨言,有的只是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那股干劲。
他叫XX,XX煤矿一名普普通通的瓦检员。1993年8月到矿参加工作以来,他把智慧和汗水融进了自己钟爱的煤炭事业,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矿山。他一步一个脚印,凭着真抓实干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以诚相待的真情,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踏实工作,默默奉献,争做一流。受到全队上下的广泛好评。多次被矿授予“优秀员工”、“安全标兵”、“精品岗位”等荣誉称号。成为全队员工勤奋学习的楷模,无私奉献的表率。
1993年8月份,正值青春年华的陈师傅来到我矿采煤一队参加工作,刚刚进入煤矿这个高危行业,起初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就暗下决心,立志走岗位成材之路。他主动拜师
学艺,经常向老师傅请教;还主动学习有关矿井安全生产、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方面的书籍,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的学习。“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断的请教揣摩,不断的学习充电,使陈师傅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同时,凭借着自己年轻力壮,身上一股子使不完的劲,在工作中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很快成为队里的骨干成员,受到了时任采煤一队队长XXX队长的青睐,授予采煤组组长职位。
在任职期间,他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处处以身作则树表率,凡事都冲在最前线。陈师傅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自己带头干那就是无声地命令”,刚参加工作的新工人,抬溜槽,单体柱等重物件时非常吃力,只要是陈师傅和新工人搭档,陈师傅下意识的总会让他们少抗点,自己多抗点。他把自己的经验,本领,手把手,心贴心的全部授与这些初涉生活的青年们,和他在一起工作,再难的工作也变得容易,再苦的,也甘之若怡。
当时,采煤一队还是炮掘,为了节约成本,以最少的火药量打出最长的进度,那段时间,他天天深入工作面,在工作面仔细钻研,认真分析火药的使用量,钻孔的深度,经过自己的不断揣摩,加上和老师傅们不断交流经验,最后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用一茬炮的火药量打出一米半的进度,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将其方法推广到其
他班组,得到了全队上下的一致好评。
2001年,由于身体原因,他调离原工作岗位,到通风队当一名普普通通的瓦检员,凭着一股坚韧不屈、吃苦耐劳的钻劲,通过自我的不断学习,很快成为队里独当一面的“技术”好手。在我的记忆里,只要有外来单位领导参观检查,每次队里都会安排他陪同检查,这在无形之中为新增的瓦检员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把平凡的事干好就不平凡。陈师傅经常这样勉励自己,也正是凭着这样一份执着的信念,不管在哪个岗位上,终身扎根煤海,凭着满腔热血和对煤矿事业的不懈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细微之处见真情”。在日常生活中,陈师傅始终认为说一千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在员工面临困难而忧愁、烦恼的时候,他总是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适时送上一声问候,办上一件实事,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每当矿上发福利的时候,帮员工往家里送大米,白面;用自己的真情、无私的奉献,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多同事都问他,你这么帮职工,帮队里做好事,图的又是个啥呢?他总是憨憨的笑着说:“能为别人办一点事,多帮一份忙,自己就多一份快乐,矿区就多一份和谐。”他就是这样,凭心去做,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村子里,一提起陈师傅,那
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好人。他特别善于和一些身边的老人、左邻右舍谈心,大家也经常找他帮忙。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唐西村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党员,他的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二位老人。一天天下大雨,陈师傅到他家去串门,发现他家屋顶有好几处都在漏水,外面大雨下个不停,屋里小雨淅淅沥沥,房间显得很潮湿,回到家里,一想到两位老人住在那么潮湿的房子里,第二天雨一停,他主动到老人家帮忙修好了屋顶,临走的时候,老党员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的说:“XX啊!你真是个大好人,这些年来,你又是帮我们修水管,又是帮我们修房顶,磨刀,挑水这些小事不知道麻烦你多少次了,真是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啊,我们老两口可怎么感谢你啊。”陈师傅总是憨憨的笑不作答,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他来说是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情。
让我记忆更深刻地一件事,是去年腊月的一个凌晨,气温零下十几度,陈师傅冒着严寒在下班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个醉酒的男子躺在雪地当中,路过的人都远而避之,唯有他停下车子,把那个男子送回了家。原来这名男子以前在矿上工作过,后来因为家庭不和谐,离婚了,一直一个人过,经常喝得是伶仃大醉。送到家后,陈师傅给他盖好被子,轻轻地闭上门就离开了,也许,到现在那位醉酒人都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把他送回家的。当陈师傅向我说起这事的时候,使我对他的钦佩倍增,眼前这个年近40的中年男子,身材魁梧、不苟言笑,有一种自己的威严。满脸的沧桑和说话时的和善,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
这就是XXX,矿山磨练出了他坚毅的品格,煤海铸就了他博大宽广的胸怀,深深地井巷见证着他的辛劳,悠悠的煤岩诠释着他的青春。他用辛勤的汗水,过硬的业务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坚守本职岗位,默默无闻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用自己一颗善良而平凡的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坚守的矿山事业中,默默的奉献着自己。
第三篇:身边好人事迹推荐稿
孝老爱亲的洪克奇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青春。他没有华丽的外表,有的只是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满腔热情;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没有任何怨言,有的只是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那股干劲。
他叫洪克奇,神火葛店煤矿一名普普通通的瓦检员。2000年8月到矿参加工作以来,他把智慧和汗水融进了自己钟爱的煤炭事业,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矿山。他一步一个脚印,凭着真抓实干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以诚相待的真情,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踏实工作,默默奉献,争做一流。受到全队上下的广泛好评。多次被矿授予“优秀员工”、“安全标兵”、“精品岗位”等荣誉称号。成为全队员工勤奋学习的楷模,无私奉献的表率。
2000年8月份,正值青春年华的洪克奇来到我矿采煤一队参加工作,刚刚进入煤矿这个高危行业,起初他感到有些
力不从心,就暗下决心,立志走岗位成材之路。他主动拜师学艺,经常向老师傅请教;还主动学习有关矿井安全生产、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方面的书籍,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的学习。“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断的请教揣摩,不断的学习充电,使洪克奇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同时,凭借着自己年轻力壮,身上一股子使不完的劲,在工作中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很快成为队里的骨干成员,受到了时任采煤一队队长洪赛队长的青睐,授予采煤组组职位。
在任职期间,他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处处以身作则树表率,凡事都冲在最前线。洪克奇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自己带头干那就是无声地命令”,刚参加工作的新工人,抬溜槽,单体柱等重物件时非常吃力,只要是洪克奇和新工人搭档,洪克奇下意识的总会让他们少抗点,自己多抗点。他把自己的经验,本领,手把手,心贴心的全部授与这些初涉生活的青年们,和他在一起工作,再难的工作也变得容易,再苦的,也甘之若怡。
当时,采煤一队还是炮掘,为了节约成本,以最少的火药量打出最长的进度,那段时间,他天天深入工作面,在工作面仔细钻研,认真分析火药的使用量,钻孔的深度,经过自己的不断揣摩,加上和老师傅们不断交流经验,最后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用一茬炮的火药量打出一米半的进度,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将其方法推广到其他班组,得到了全队上下的一致好评。
2011年,由于身体原因,他调离原工作岗位,到通风队当一名普普通通的瓦检员,凭着一股坚韧不屈、吃苦耐劳的钻劲,通过自我的不断学习,很快成为队里独当一面的“技术”好手。在我的记忆里,只要有外来单位领导参观检查,每次队里都会安排他陪同检查,这在无形之中为新增的瓦检员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把平凡的事干好就不平凡。洪克奇经常这样勉励自己,也正是凭着这样一份执着的信念,不管在哪个岗位上,终身扎根煤海,凭着满腔热血和对煤矿事业的不懈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细微之处见真情”。在日常生活中,洪克奇始终认为说一千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在员工面临困难而忧愁、烦恼的时候,他总是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适时送上一声问候,办上一件实事,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每当矿上发福利的时候,帮员工往家里送大米,白面;用自己的真情、无私的奉献,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多同事都问他,你这么帮职工,帮队里做好事,图的又是个啥呢?他总是憨憨的笑着说:“能为别人办一点事,多帮一份忙,自己就多一份快乐,矿区就多一份和谐。”他就是这样,凭心去做,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村子里,一提起洪克奇,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好人。他特别善于和一些身边的老人、左邻右舍谈心,大家也经常找他帮忙。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屠庄村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党员,他的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二位老人。一天天下大雨,洪克奇到他家去串门,发现他家屋顶有好几处都在漏水,外面大雨下个不停,屋里小雨淅淅沥沥,房间显得很潮湿,回到家里,一想到两位老人住在那么潮湿的房子里,第二天雨一停,他主动到老人家帮忙修好了屋顶,临走的时候,老党员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的说:“克奇啊!你真是个大好人,这些年来,你又是帮我们修水管,又是帮我们修房顶,磨刀,挑水这些小事不知道麻烦你多少次了,真是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啊,我们老两口可怎么感谢你啊。”陈师傅总是憨憨的笑不作答,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他来说是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情。
让我记忆更深刻地一件事,是去年腊月的一个凌晨,气温零下十几度,洪克奇冒着严寒在下班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个醉酒的男子躺在雪地当中,路过的人都远而避之,唯有他停下车子,把那个男子送回了家。原来这名男子以前在矿上工作过,后来因为家庭不和谐,离婚了,一直一个人过,经常喝得是伶仃大醉。送到家后,洪克奇给他盖好被子,轻轻地闭上门就离开了,也许,到现在那位醉酒人都不知道是
哪位好心人把他送回家的。当洪克奇向我说起这事的时候,使我对他的钦佩倍增,眼前这个年纪31的硬朗汉子,身材魁梧、不苟言笑,有一种自己的威严。满脸的煤灰和说话时的和善,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
这就是洪克奇,矿山磨练出了他坚毅的品格,煤海铸就了他博大宽广的胸怀,深深地井巷见证着他的辛劳,悠悠的煤岩诠释着他的青春。他用辛勤的汗水,过硬的业务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坚守本职岗位,默默无闻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用自己一颗善良而平凡的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坚守的矿山事业中,默默的奉献着自己。
洪克奇:***
第四篇:社区身边好人事迹
社区身边的好人事迹
和谐社区离不开好人,建设家园离不开好人,好人是**社区和谐蓬勃发展的力量,好人是更好更快发展离不开的厚土。在**社区,有很多好人,他们热心公益、乐做义工、关爱弱者、博爱亲情,这些好人好事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进程,***就是其中之一。
***家住******,是**社区的居民,也是一位老党员,多年以来以无怨无悔、知足**的态度参加社区的义务工作,为居民群众热心服务。他乐于助人,关心街坊,不求回报,并组织了社区义务治安联防队,每天都按时出队巡逻,还利用空余时间主动去帮助孤寡老人,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诠释着一位老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为了使小区内能有良好的治安环境,***长期进行义务巡逻、值班,他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巡逻过程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发现可疑情况就立即通知社区民警。从早到晚,人们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替邻居锁上没锁好的门;领着居民清洁打扫楼道;义务帮助子女不在身边的生病老人,带他们到医院去看病;热心为不识路的群众指路、带路;不计报酬,每晚义务看管社区活动室多年;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小区里发生的大小事情似乎都逃不过他那双犀利的眼睛,他经常深入居民群众中,了解群众的心声,并将群众的心声反映到社区。在**市“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他义不容辞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挨家挨户派发宣传资料,协助举办各种宣传活动。他还经常组织发动楼内的居民清洁楼道,看到有人随手丢垃圾就前去提醒人家要讲文明,创文明城市人人有责等。发现社区里有垃圾和卫生死角就主动去清理,难
以清理的就上报给社区居委会。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在小区内总会有他带上红袖章,弯着腰用手捡垃圾的身影。
去年,小区大门口的路面由于地下管线漏水造成了塌陷,***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通知社区,在塌陷处设立警示标志并在那里值守,生怕出现意外。在管线得到维修后,看着大门口的这坑洼路面,***的心中也如这路面一样。他自己准备好水泥等材料,将路面抹平。来往的居民看到*师傅这样为大家奉献,都充满了敬佩之情。像这样的事,在*师傅身上发生着许多,大家称赞他,他只有腼腆一笑,称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做就做了。
***只是**街道**社区许许多多居民中的普通一员,他没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特殊才能,只是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温暖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服务他人;他没有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但每天却过得充实而快乐。
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志愿者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平凡的老党员以一颗朴实无华的爱心,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演绎着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他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爱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表达,也不需要做出惊人的壮举,只要义务工作者真心付出,真诚奉献,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爱心、散播爱心,就会使义务工作者的人生更加快乐,就能使生活更加美好。
**市**区**街道**社区
****年*月*日
第五篇:社区身边好人推荐事迹
社区身边的好人推荐事迹
身旁的好人 ?
和谐社区离不开好人,建设家园离不开好人,好人是 xx 社区和谐蓬勃发展的气力,好人是更好更快发展离不开的厚土。在 xx 社区,有很多好人,他们热情公益、乐做义工、关爱弱者、博爱亲情,这些好人好事增进和谐社区的建设进程,xxx 就是其中之 1。
xxx 家住 xxxxxx,是 xx 社区的居民,也是 1 位老党员,多年以来以无怨无悔、满足**的态度参加社区的义务工作,为居民大众热情服务。他乐于助人,关心街坊,不求回报,并组织了社区义务治安联防队,每天都按时出队巡查,还利用空余时间主动去帮助孤寡老人,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旁每个人、诠释着 1 位老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为了使小区内能有良好的治安环境,xxx 长时间进行义务巡查、值班,他历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巡查进程中认真负责,1 丝不苟,发现可疑情况就立即通知社区民警。从早到晚,人们总能看到他繁忙的身影:替邻居锁上没锁好的门;领着居民清洁打扫楼道;义务帮助子女不在身旁的生病老人,带他们到医院去看病;热情为不识路的大众指路、领路;不计报酬,每晚义务看管社区活动室多年;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展开各项工作……小区里产生的大小事情仿佛都逃不过他那双锋利的眼睛,他常常深入居民大众中,了解大众的心声,并将大众的心声反应到社区。在 xx 市“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他当仁不让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挨家挨户派发宣扬资料,协助举行各种宣扬活动。他还常常组织发动楼内的居民清洁楼道,看到有人随手丢垃圾就前去提示人家要讲文明,创文明城市人人有责等。发现社区里有垃圾和卫生死角就主动去清算,难以清算的就上报给社区居委会。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在小区内总会有他带上红袖章,弯着腰用手捡垃圾的身影。
去年,小区大门口的路面由于地下管线漏水造成了塌陷,xxx第1时间将这1情况通知社区,在塌陷处设立警示标志并在那里值守,生怕出现意外。在管线得到维修后,看着大门口的这坑洼路面,xxx的心中也如这路面 1 样。他自己准备好水泥等材料,将路面抹平。来往的居民看到 x 师傅这样为大家奉献,都充满了敬佩之情。像这样的事,在 x 师傅身上产生着许多,大家称赞他,他只有忸怩 1 笑,称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做就做了。
xxx 只是 xx 街道 xx 社区许许多多居民中的普通 1 员,他没有使人刮目相看的特殊才能,只是用 1 颗博大的爱心,温暖了 1 个又 1个需要帮助的人;他没有震天动地的壮举,只是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服务他人;他没有取得丰富的物资回报,但每天却过得充实而快乐。
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 1 个优秀的志愿者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平凡的老党员以 1 颗朴实无华的爱心,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演绎着忘我奉献的动人故事。他以实际行动告知我们,爱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表达,也不需要做出惊人的壮举,只要义务工作者真心付出,真诚奉献,在平常生活中发现爱心、散布爱心,就会使义务工作者的人生更加快乐,就可以使生活更加美好。
xx 市 xx 区 xx 街道 xx 社区 ?
xxxx 年 x 月 x 日